《泊船瓜洲》重难点突破教学活动研磨单 任卫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阶段作业:重难点突破教学活动研磨单(适合成熟及骨干教师)
单位名称
学科
语文
姓名
课题
泊船瓜洲
(1)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表述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默写《泊船瓜洲》。
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目标设计依据分析
一、板题示标
1、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5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作者是(宋)王安石(板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芙蓉楼送辛渐》 《静夜思》……
(指名背)
过渡语:这节课大家自学得很认真,准备两分钟就默写古诗。请看:
七、当堂训练
(一)出示:默写准备
一边读、一边用手写括号内易写错的字,两分钟后开始默写,争取人人满分。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5、出示第三句(出示课件)(指名解释)
师:那么这个绿可以换成什么字呢?指名说“到、入、过、满”你觉得这几个字和绿字相比那个用的更好?为什么。
这个“绿”字,是动词,吹绿的意思。把春风给江南岸带来的变化鲜活的表现出来。(生说,不足他人补充。生:春天充满生机,形象生动。)
师:大家可真聪明,你们刚才说得“到、入、满”这些字王安石曾经也想过。请看小资料(出示课件),一个字王安石也要仔细琢磨再三修改。那么我们写文章也要像诗人学习认真斟酌你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这样你的文章也会越写越好的。
2. 教材内容落实情况
两课时的课堂教学,完成了我的教学设计。
3.课标要求落实情况
落实了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及要求。
研磨后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实施有什么新思考?
研磨后对教学目标又做了调整,使目标更明确,重难点更突出,时代特征更突显,教学策略更有效,避免了眉毛胡子一把抓。正确把握课标,重难点及考点之间的关系,加强了抓重点诗句的理解感悟和对于题目的理解,落实强化学生对于习作方法的领悟和迁移运用。
2、出示目标
请看我们本节课的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默写《泊船瓜洲》。
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大家有信心达到目标吗?(生答:有!)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了解作者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请看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王安石的资料和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出示)学生读。(教师强调,南京是第二故乡。)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是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他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的青少年时代是在父亲身边度过的,因此,可以说南京是他的第二故乡。这首诗是诗人应召从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径京口而作的。
2、师:请大家看着大屏幕《泊船瓜洲》,我们先来听一遍录音,要求听准字音。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听得最认真。
研磨后,对于判断
重难点有什么新思考?
重难点要根据课标中的学段目标、单元专题目标、教材内容、课文特点和学情来确定。
(3)
教学改进
比较研磨前后我的进步点
我知道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了?我理清了课标、重难点和考点之间的关系。明确了从哪些方面确定重难点,对重难点的把握更准确了,教学思路更清晰了,教学方法更有效了。
(明月)何时照我还。
(二)出示:要求:
1、字体端正,纸面整洁。
2、时间3分钟。
(三)学生默写课文。
八、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看家乡
思家乡
教学目标达成
1.学习任务完成情况
生字词掌握的较好,体会了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较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其思感,并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初步掌握了文章的表达方法并能在习作中运用,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8、展示读
指名读—评价—指名读—评价—指名读—评价—齐读
过渡语:下面进行第三场比赛。请看: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比正确背诵古诗
第三次“先学后教”:比正确背诵古诗
4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背诵古诗。
1、学生自背 2、 同桌互背 3、 全班齐背 4、指名背
六、拓展
请大家打开记忆的大门,回想一下思乡的古诗(出示课件)。
3、听录音。
4、检测:谁有信心读好?指名读——再指名读,强调间(jiàn)。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比谁能正确译讲古诗
(一)屏幕出示:(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师:大家读得真好!我们一起来看译讲古诗。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小声读古诗,结合课下注释和插图,想象诗中情景,逐字逐句练习译讲古诗。有不会的地方可以在旁边用“?”做出标记,反复读理解。译讲方法:先译讲重点字的意思,再译讲整句诗的意思。
3、指名说古诗意思:京口和瓜洲只有一水(长江)之隔,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画图点出瓜洲、京口、钟山的位置。)
诗意: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师问:有不同译法的举手。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见解。
②师问:认为对的举手。若学生都举手了,师肯定地说“对”。
4、师出示答案,生齐读。(板书:看家乡)
6、找两名名学生译讲第四句,其他同学补充。(出示课件)
指名说古诗意思:明月什么时候能照着我回家呀?
师问:有不同译法的举手。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见解。
师:明月自古以来就是象征团圆的。当作者有一次看到月亮时,他却不在家乡,只能望着明月去想念家乡。(板书:思家乡)
7、总结
是啊!“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也在这样问自己,整首诗充满了浓浓的思乡情。那么再让我们来感受那浓浓的思乡情。要求:注意诗中重读的地方,停顿和语速。
(4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
(二)生练习,准备译讲;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指名译讲。
四、检测
1、学生译讲诗题,谁能解释一下诗的题目:泊:停、靠,把船停在瓜洲。
师问:认为对的举手。若举手的人少,师问:有不同译法的举手。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见解。
2、若学生都举手了,师肯定地说“对”。
师:(出示诗句)谁愿意解释前两句诗(指名说),“间”间隔,数:几
单位名称
学科
语文
姓名
课题
泊船瓜洲
(1)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表述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默写《泊船瓜洲》。
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目标设计依据分析
一、板题示标
1、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5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作者是(宋)王安石(板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芙蓉楼送辛渐》 《静夜思》……
(指名背)
过渡语:这节课大家自学得很认真,准备两分钟就默写古诗。请看:
七、当堂训练
(一)出示:默写准备
一边读、一边用手写括号内易写错的字,两分钟后开始默写,争取人人满分。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5、出示第三句(出示课件)(指名解释)
师:那么这个绿可以换成什么字呢?指名说“到、入、过、满”你觉得这几个字和绿字相比那个用的更好?为什么。
这个“绿”字,是动词,吹绿的意思。把春风给江南岸带来的变化鲜活的表现出来。(生说,不足他人补充。生:春天充满生机,形象生动。)
师:大家可真聪明,你们刚才说得“到、入、满”这些字王安石曾经也想过。请看小资料(出示课件),一个字王安石也要仔细琢磨再三修改。那么我们写文章也要像诗人学习认真斟酌你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这样你的文章也会越写越好的。
2. 教材内容落实情况
两课时的课堂教学,完成了我的教学设计。
3.课标要求落实情况
落实了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及要求。
研磨后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实施有什么新思考?
研磨后对教学目标又做了调整,使目标更明确,重难点更突出,时代特征更突显,教学策略更有效,避免了眉毛胡子一把抓。正确把握课标,重难点及考点之间的关系,加强了抓重点诗句的理解感悟和对于题目的理解,落实强化学生对于习作方法的领悟和迁移运用。
2、出示目标
请看我们本节课的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默写《泊船瓜洲》。
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大家有信心达到目标吗?(生答:有!)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了解作者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请看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王安石的资料和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出示)学生读。(教师强调,南京是第二故乡。)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是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他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的青少年时代是在父亲身边度过的,因此,可以说南京是他的第二故乡。这首诗是诗人应召从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径京口而作的。
2、师:请大家看着大屏幕《泊船瓜洲》,我们先来听一遍录音,要求听准字音。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听得最认真。
研磨后,对于判断
重难点有什么新思考?
重难点要根据课标中的学段目标、单元专题目标、教材内容、课文特点和学情来确定。
(3)
教学改进
比较研磨前后我的进步点
我知道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了?我理清了课标、重难点和考点之间的关系。明确了从哪些方面确定重难点,对重难点的把握更准确了,教学思路更清晰了,教学方法更有效了。
(明月)何时照我还。
(二)出示:要求:
1、字体端正,纸面整洁。
2、时间3分钟。
(三)学生默写课文。
八、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看家乡
思家乡
教学目标达成
1.学习任务完成情况
生字词掌握的较好,体会了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较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其思感,并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初步掌握了文章的表达方法并能在习作中运用,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8、展示读
指名读—评价—指名读—评价—指名读—评价—齐读
过渡语:下面进行第三场比赛。请看: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比正确背诵古诗
第三次“先学后教”:比正确背诵古诗
4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背诵古诗。
1、学生自背 2、 同桌互背 3、 全班齐背 4、指名背
六、拓展
请大家打开记忆的大门,回想一下思乡的古诗(出示课件)。
3、听录音。
4、检测:谁有信心读好?指名读——再指名读,强调间(jiàn)。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比谁能正确译讲古诗
(一)屏幕出示:(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师:大家读得真好!我们一起来看译讲古诗。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小声读古诗,结合课下注释和插图,想象诗中情景,逐字逐句练习译讲古诗。有不会的地方可以在旁边用“?”做出标记,反复读理解。译讲方法:先译讲重点字的意思,再译讲整句诗的意思。
3、指名说古诗意思:京口和瓜洲只有一水(长江)之隔,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画图点出瓜洲、京口、钟山的位置。)
诗意: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师问:有不同译法的举手。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见解。
②师问:认为对的举手。若学生都举手了,师肯定地说“对”。
4、师出示答案,生齐读。(板书:看家乡)
6、找两名名学生译讲第四句,其他同学补充。(出示课件)
指名说古诗意思:明月什么时候能照着我回家呀?
师问:有不同译法的举手。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见解。
师:明月自古以来就是象征团圆的。当作者有一次看到月亮时,他却不在家乡,只能望着明月去想念家乡。(板书:思家乡)
7、总结
是啊!“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也在这样问自己,整首诗充满了浓浓的思乡情。那么再让我们来感受那浓浓的思乡情。要求:注意诗中重读的地方,停顿和语速。
(4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
(二)生练习,准备译讲;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指名译讲。
四、检测
1、学生译讲诗题,谁能解释一下诗的题目:泊:停、靠,把船停在瓜洲。
师问:认为对的举手。若举手的人少,师问:有不同译法的举手。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见解。
2、若学生都举手了,师肯定地说“对”。
师:(出示诗句)谁愿意解释前两句诗(指名说),“间”间隔,数: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