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包括物种、非生物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
1. 生态系统具有特定的空间概念,通常与一定的空间相联系,包含该地区和范围,反映一定的地区特性及空间结构。
2. 生态系统是复杂、有序、相互联系的大系统。
3.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4. 生态系统具有动态的、生命的特征,表现出鲜明的历史性特点,可分为幼期、成长期和成熟期。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是一个封闭的过程,其中包括水、碳、氮、磷等元素的循环,这些元素在生物体内循环,同时也在生物体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是不断流动的,光能转化为生物体内储存的化学能,这些化学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直到最终释放为热能,回归到环境中。
稳态平衡: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使得整个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即稳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内拥有着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这些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构成整个生态系统。
适应性: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能够相互适应,根据
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
这些基本特征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基本特性,也是生态系统能够维持自身稳定、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课件
然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具有生存能 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体以及由他们 通过繁殖产生的有生命的后代。
2
二、生物的特征
有共同的物质和结构基础--核酸和蛋白质。 有新陈代谢的现象。 有应激性。 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有遗传变异的特征 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和改变环境。
27
五、温度与生物
温度与生物生长,任何生物活动的生理生 化过程都需要酶系统的参与,每种酶的活 性都有它的最低、最高和最适温度相应形 成生物生长的三基点。
温度与生物的发育,生物通过繁育完成后 代延续,某些植物一定要经过一个“低温 春化”阶段才能开花结果。“有效积温”。
28
温度与生物的分布,年平均温度、最冷月、 最热月温度值是影响生物分布的重要指标, 苹果与梨不能在热带生长高温的限制,橡 胶、可可、椰子等只在热带分布,往往受 低温的限制。
24
生态因子的三基点:最低点、最适点、最高点
25
四、光与生物
光与生物 光强的生态作用:光照强度制约着光合作
用及有机物产量。按光强植物可分为阳生 (地)植物和阴生(地)植物。 光质的生态作用:不同光质对植物的光合 作用、色素形成、向光性、形态建成影响 不同。紫光对茄子产量,蓝膜对草莓产量, 红光对甜瓜的生长。
就气候而言, r多变、不确定、难以预测; K稳定、确定、可预测。
就死亡而言, r具有灾变性、无规律、非 密度制约; K有规律,密度制约
就存活而言, r幼体存活率低; K幼体存 活率高
47
就数量而言, r时间上变动大,不稳定, 低于环境承载力; K时间上稳定、通常接 近饱和。
就种内竞争、种间竞争而言, r多变、通 常不紧张; K经常保持紧张。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第九章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群落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圈从宇宙中我们已知的情况来看,它是地球上特有的一个圈层。
生物圈渗透在我们地球其它三个圈层(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并与其它三个圈层结合在一起,我们称它们为自然界。
生态系统,简言之,就是生物群落加环境,依次定义,它就是无所不包的系统。
大多数现代生态学家认为,生态系统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系统中和系统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这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或过程。
目前,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原理已经被许多别的学科所接受,并且,由于它与很多应用问题密切相关,生态系统生态学已经成为现代生态学的主流。
9.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9.1.1 定义系统,是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事物有规律地联合的集合体,是有序的整体。
构成系统至少要有3个条件:①系统是由许多成分组成的;②各成分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③系统具有独立的、特定的功能。
生物地理群落(俄国生态学家苏卡切夫,1944)的基本含义与生态系统的概念相同。
动物园中的各种动物,由于它们相互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因此,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生态学中有很深的根底。
生态系统思想的第一次陈述可以探索到1877年Forbes和Mobius的著作中。
他们陈述,生态学的研究单位应该包括整个植物、动物及其物理环境的错综复杂的复合体。
Tansley(1935)从这个1观点提出了生态系统这个术语。
Tansley(英国生态学家,1936)的生态系统,包括在一定空间中的一切动物、植物和物理的相互作用。
他说:“更基本的概念是…完整的系统,它不仅包括生物复合体,而且还包括人们称为环境的全部物理因素的复合体…我们不能把生物从其特定的、形成物理系统的环境中分隔开来…这种系统是地球表面上自然界的基本单位…这些生态系统有各种各样的大小和种类”。
生态系统(ecosystem)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 生产者 能以简单的无机物制造食物的自养生物。
植物
蓝藻
硝化细菌
硫细菌
● 消费者 不能以无机物质制造有机物,而是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生 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
消费者的种类: 食草动物(herbivores) 食肉动物(carnivores) 顶级食肉动物
● 分解者 是异养生物,其作用是把动植物残体的复杂有机物分解 为生产者能重复利用的简单化合物,并释放能量。
真菌 蜣螂
秃鹫 蚯蚓
食物链和食物网
营养级与生态金字塔
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
◆ 各营养级的消费者不能全部利用前一营养级的生物量。 ◆ 各营养级的同化率不是百分之百。 ◆ 各营养级的生物维持自特征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 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 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 无机环境 阳光以及其它所有构成生态系统的基础物质。
● 生物群落 生产者(producer); 消费者(consumer); 分解者(decomposer)
简述生态系统的特点
简述生态系统的特点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
它具有以下特点:
1. 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多样性:生态系统中包含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生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同时,还有许多非生物因素如土壤、水、空气等。
这种多样性使得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和环境要素。
2. 相互依存的关系: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动物通过呼吸吸入氧气,形成氧气的循环。
此外,动物还依赖植物提供的食物,植物则依赖于土壤中的养分等。
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得生态系统形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状态。
3. 物质与能量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循环利用的。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其他生物通过食物链消耗植物,将化学能转化为运动能和热能。
同时,生物的代谢产物经过分解和降解后再次进入循环。
这种循环过程保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动态平衡与演替: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因素不断发生变化,但整体上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是因为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适应的过程,生物适应环境的变化,环境影响生物的分布和数量。
同时,生态系统也会发生演替,即形成新的群落和生物组成。
这种动态平衡和演替保证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了各种生物和环境要素,它们相互依存、循环利用,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生态系统的特点使得生物和环境能够共同生存和发展。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ppt
其他特 VIP专享精彩活动
权
VIP专属身份标识
开通VIP后可以享受不定期的VIP随时随地彰显尊贵身份。
专属客服
VIP专属客服,第一时间解决你的问题。专属客服Q全部权益:1.海量精选书免费读2.热门好书抢先看3.独家精品资源4.VIP专属身份标识5.全站去广告6.名
包权
人书友圈7.三端同步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
1,生产者(producers) :绿色植物、蓝绿藻和光合细菌 2,消费者(consumers):包括杂食动物、寄生生物
食草动物(herbivores)
食肉动物(carnivores)
大型食肉动物或顶级食肉动物(top carnivores): 3,分解者(decomposer)
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 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 和蚯蚓、白蚁以及秃鹫等 大型腐食性动物。
4,非生物环境 • 无机物质 • 有机化合物: 如蛋白质、糖类脂类和腐殖质。 • 气候因素
四、食物链和食物网
1,概念
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 状顺序称为食物链(food chain) 。如: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食草性鱼类→食肉性鱼类。 植物→蝴蝶→蜻蜓→蛇→鹰。
七、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与生态平衡
1,反馈(feedback) 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
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响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 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反馈。
• 负反馈 (negative feedback)
• 正反馈 (positive feedback)
3,呼吸量(R): 指生物在呼吸等新陈代谢和各种活动中消耗 的全部能量。 4,生产量(P): 指生物在呼吸消耗后净剩的同化能量值,它以 有机物质的形式累积在生物体内或生态系统中。对于植物来说, 它是净初级生产量。对于动物来说,它是同化量扣除呼吸量以后 的净剩的能量值 。
生态系统的六大特征
生态系统的六大特征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系统。
它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与生态过程的基本单位,具有以下六大特征。
1. 结构复杂性生态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
生物群落由多个不同种类的生物组成,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同时,非生物环境包括土壤、水体、大气等,它们的物理、化学特性对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生态过程起着重要的影响。
2.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不断循环利用的。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有机物质,同时释放氧气。
这些有机物质被其他生物摄取和分解,最终又转化为无机物质,如二氧化碳和水,再次被植物吸收利用。
这种物质循环保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能量流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以一定的方向进行流动。
光能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能量来源,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转化为化学能,再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
能量的流动是有损失的,每一级食物链的能量转化效率都不高,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总量逐级减少。
4. 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当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比如自然灾害或人类活动的影响,它会通过调整生物群落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方式来恢复平衡。
5. 多样性生态系统中存在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指的是一个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
遗传多样性指的是物种内部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
生态系统多样性则包括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差异,比如森林、湿地、草原等。
6. 演替过程生态系统经历着不断的演替过程,即由简单到复杂、由幼稚到成熟的过程。
最初的生态系统可能只有少数几种生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逐渐演化并与其他物种相互作用,形成更加复杂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具有结构复杂性、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自我调节能力、多样性和演替过程等六大特征。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PPT课件
生态金字塔(ecological pyramid)
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可采用生物量、能量和个体数量单位
来表示 能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38
能量金字塔
由各营养级所固定的总能量值的多少来构成的生态 金字塔
以相同的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内的生产者和各级消 费者所积累的能量比率来构造
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利用
和谐、高效和健康是自然生态系统有的共同特点 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 健康的生态系统比退化的更有价值,具有较高的生产力,
能满足人类物质的需求,还给人类提供生存的优良环境 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合理性机制、以
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对于有效利用和保 护自然生态系统均有较大的意义
H+C
-21
P-4×104 热带雨林
P -4
50
海洋
11.5 生态效率
生态效率:各种能流参数中的任何一个参数在营养级之间 或营养级内部的比值。
能量参数: 摄取量(I):表示各生物所摄取的能量 同化量(A):动物消化道内被吸收的能量,即消费者吸 收所采食的食物能;植物光合作用所固定的日光能 呼吸量(R):生物在呼吸等新陈代谢和各种活动所消耗 的全部能量 生产量(P):生物呼吸消耗后所净剩的同化能量值。P= A- R
45
数量金字塔
单位面积内生产者的个体数目为塔基,以相同面积内 各营养级位有机体数目构成塔身及塔顶。一般每一个营养 级所包括的有机体数目,沿食物链向上递减。
46
数量金字塔
缺点:有时植食动物 比生产者数目多。 如昆虫和树木;个 体大小差别很大; 个体大小有很大差 别,只有个体数目 多少来说明问题有 局限性。
生态系统的五大特征
生态系统的五大特征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其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群落多样性:生态系统由多种生物组成,其中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关系。
2.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通过摄食、代谢等活动消耗能量,同时也会通过光合作用、化能合成等途径获取能量。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形成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链。
3.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通过摄食、排泄等活动,将物质带入生态系统中,这些物质在生态系统中被循环利用,形成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链。
4.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非生物因素和物理量等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5. 生态系统演化: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生态关系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形成生态系统的演化。
演化是生态系统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也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体现。
以上是生态系统的五大特征,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的整体特征。
了解生态系统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保护生态系统,促进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学:生态系统一般特征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主要内容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 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 生态系统中的分解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异养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 生态系统能流模型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基本概念
初级生产量或第一性生产量:植物所固定的太阳 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
净初级生产量(NP): NP = GP – R 总初级生产量(R): GP = NP + R
51
异养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
根泉(root spring)是一个小的浅水泉.直径2m,水深10-20 cm。 John Teal曾研究过这个小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经过计算他发现: 在平均1.28x107J/(m2·a)的能量总输入中,靠光合作用固定的只 有2.96x106J,其余的9.83x106J都是从陆地输入的植物残屑(即各种 陆生值物残体)。 在总计1.28x107J/(m2·a)的能量输入中,以残屑为食的植食动物 大约要吃掉9.62x106J /(m2·a)(占能量总输入的75%),其余的则沉 积在根泉泉底。
植物-固定的日光能 分解者-细胞外产物的吸收 呼吸量(R):生物在呼吸等新陈代谢和各种活动中 消耗的全部能量。 生产量(P):生物在呼吸消耗后净剩的同化能量值 它以有机物质的形式累积在生物体内 或生态系统中。
生态效率—营养级之间
消费效率= n+1营养级的消费能量/ n营养级的净生产量 即 Ce = In+1 / Pn;
P=R*C*3.7/k P-----浮游植物的净初级生产量 R-----相对光合率 C-----水中的叶绿素含量 k------光强度随水深度而减弱的衰变系数
3 淡水生态系统:营养物质(N、P)、光、 食草动物的捕食
初级生产—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三、消费者 是针对生产者而言的,即它们不能从无
机物制造有机物质,而是直接或间接依赖于
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因此属于异养生物。 消费者按其营养方式上的不同又可分为: (1)食草动物 (2)食肉动物 (3)大型食肉动物或顶极食肉动物
四、分解者 是异养生物,其作用是把动植物残体的 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生产者能重新利用的简单 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其作用正好与生产 者相反。 地球上生态系统虽然有很多类型,但通 过上面对池塘和草地生态系统的比较,可以 看到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如下图可代表生 态系统结构的一般性模型,模型包括三个亚 系统,即生产者亚系统、消费者亚系统和分 解者亚系统。图中还表示了系统组成成分间 的主要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1.形态结构
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种群数量、种的空 间位置、种的时间变化等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形 态结构(水平结构、层次结构、多维结构)。
2.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建立起来的营 养关系,构成了营养结构。营养结构的模式可 用下图表示:
第三节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所固
定的能量和物质,
根据林德曼测量结果,这个比值大约为1/10, 曾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学定律。在其他不同 的生态系统中,高则可达30%,低则可能只有1%或 更低。
第六节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和生态平衡
自然生态系统几乎都属于开放系统,只有 人工建立的、完全封闭的宇宙舱生态系统才可 归属于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下图(a)]必须依 赖于外界环境的输入,如果输入一旦停止,系 统也就失去了功能。开放系统如果具有调节其 功能的反馈机制,该系统就成为控制系统 [下 图(b)]。所谓反馈,就是系统的输出变成了决 定系统未来功能的输入;一个系统,如故其状 态能够决定输入,就说明它有反馈机制的存在。 下图(b)就是(a)加进了反馈环以后变成了可控 制系统[图(c)]。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第三节 食物链与食物网
1、概念
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 状顺序称为食物链。如: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食草性鱼类→食肉性鱼类。
植物→蝴蝶→蜻蜓→蛇→鹰。
食物链彼此交错连结,形成一个网状结构,称为食物网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反之亦 然。
生物扩大
生物放大是指在同一个食物链上,高位营养级 生物体内来自环境的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 化合物的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的现象。
3、呼吸量(R): 指生物在呼吸等新陈代谢和各种活动中消耗 的全部能量。
4、生产量(P): 指生物在呼吸消耗后净剩的同化能量值,它 以有机物质的形式累积在生物体内或生态系统中。对于植物来 说,它是净初级生产量。对于动物来说,它是同化量扣除呼吸 量以后的净剩的能量值 。
二、 营养级位之内的生态效率 (一)同化效率
同化效率 = 被植物固定的能量 / 植物吸收的日光能 = 被动物吸收的能量 / 动物摄食量 即 Ae = An / In; (n 是营养级数)
同化效率:肉食动物>植食动
(二)生长效率
组织生长效率= n营养级的净生产量 / n营养级的同化量 即 TGe = NPn / An
生态生长效率= n营养级的净生产量 / n营养级的摄入量 即 EGe = NPn / In
1、生产者:绿色植物、蓝绿藻和光合细菌 2、消费者:包括杂食动物、寄生生物
食草动物(一级消费者)
食肉动物(二级消费者)
大型食肉动物或顶级食肉动物(三级消费者) 3、分解者
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 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 和蚯蚓。
4、非生物环境 • 无机物质 • 有机化合物: 如蛋白质、糖类脂类和腐殖质。 • 气候因素
生态学:生态系统一般特征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主要内容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 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 生态系统中的分解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异养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 生态系统能流模型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基本概念
初级生产量或第一性生产量:植物所固定的太阳 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
净初级生产量(NP): NP = GP – R 总初级生产量(R): GP = NP + R
生产量:每年每平米所生产的有机物质的干重或 每年每平米所固定的能量
生物量:在某一定时刻调查时单位面积上寄存的 有机物质。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初级生产力分布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初级生产量变化
垂直变化:乔木层—灌木层—草被层逐渐增高 随群落演替而变化:早期低、中期高、顶级最小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生产效率
净初级生产力不是受光合作用固有的转化光能的能 力所限制,而是受其他生态因素限制
初级生产—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
1. 陆地生态系统 光、CO2、水和营养物质是初级生产量的基本资源,温 度是影响光合效率的主要因素,而食草动物的捕食减 少光合作用生物量。
初级生产—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
2 水生生态系统:光
P=R*C*3.7/k P-----浮游植物的净初级生产量 R-----相对光合率 C-----水中的叶绿素含量 k------光强度随水深度而减弱的衰变系数
3 淡水生态系统:营养物质(N、P)、光、 食草动物的捕食
初级生产—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
1 产量收割法
收获植物地上部分烘干至恒重,获得单位时间内的 净初级生产量
猎物种群生产量(886.4g)
未捕获(876.1g)
被捕获(10.3g)
被吃下(7.93g) C 未吃下(2.37g) 同化(7.3g) A 未同化(0.63g) FU
简述生态系统的特征
简述生态系统的特征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个系统。
它包含了生命的各种形式,包括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物种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生态系统的一些特征: 1. 多样性:生态系统包含了大量的生物种类,这些生物种类具有不同的大小、形态、颜色、习性、行为等特征。
2. 互联性: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它们之间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是不断流动和循环的,这样才能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4. 开放性: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这使得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
5. 可持续性:生态系统是一个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系统,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环境变化,以维持自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含了无数形形色色的生物和非生物组成部分,而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赖关系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生态网络。
了解生态系统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 1 -。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嘿,咱来聊聊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哈!你说这生态系统啊,就像一个超级大的大家庭。
在这个大家庭里,各种生物那可都是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呢!就好比森林里的大树,那就是老大哥呀,高高大大的,给好多小动物提供了家,还能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气,厉害吧!还有那些小小的昆虫,虽然不起眼,可也是生态系统里不能少的一份子呢,它们就像大家庭里忙前忙后的小角色,干着各种杂活。
生物多样性呢,就像是一顿超级丰盛的大餐,啥菜都有。
要是只有一种菜,那多没意思呀,吃两口就腻了。
但是有了各种各样的菜,那就不一样啦,让人吃得津津有味。
生态系统也是这样呀,有了各种各样的生物,才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呢!你想想,如果只有一种动物或者植物,那这个世界得多么单调啊!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呢,就像家里的钱和东西在不断地流转。
能量从植物到动物,再到微生物,就像钱从爸爸手里到妈妈手里,再到孩子手里一样。
而那些物质呢,也在不断地循环利用,就像家里的东西用了又用,坏了再修好或者变成别的东西继续用。
生态系统还有一定的稳定性呢!就像咱家里有时候会有点小风波,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很稳定的呀。
生态系统也是,偶尔会有点小干扰,比如一场小火灾或者一场小洪水,但它总能慢慢恢复过来,厉害吧!
你说要是没有了这些特征,那生态系统不就乱套啦?那我们生活的地球还能这么美好吗?所以呀,我们可得好好保护这个大家庭,别去破坏它。
我们要爱护那些大树,别乱砍乱伐;要保护那些小动物,别去伤害它们;还要珍惜各种资源,让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一直顺畅地进行下去。
总之呢,生态系统就是我们的大宝贝,我们得好好珍惜它,保护它,让它一直好好地为我们服务,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美丽和乐趣呀!难道不是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生态金字塔(ecological pyramid) 能量通过营养级逐级减少,将能流通过营养级由低到高划 成图,呈金字塔形,称为能量椎体或金字塔。同样,以生物量或 个体数目来表示,就得到生物量椎体和数量椎体。三类椎体合称 生态椎体。见图7-2。 生物量椎体和数量椎体有时倒置。
图7-2 生态椎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形态结构 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种群数 量、种的空间配置(水平和垂直分布)、种的时间变化(发育和 季相)。实际上与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一致。 (二)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一种以营养为纽带,把生物和非生 物紧密结合起来,构成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为中心的三大功 能类群。它们与环境之间发生密切的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功能 研究的基础。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对于每一个生态系统都有其特 殊性和复杂性。 生态系统结构一般性模型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 个亚系统,加上无机的环境系统,是生态系统维持其生命活动所 必不可少的成分。生物成分与非生物环境成分间通过能流和物流 而形成的高层次的生物组织,是一个物种间、生物与环境间协调 共生,能维持持续生存和相对稳定的系统。
对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研究还可以阐明许多非常重要
的事实。如海洋能否提供无限的食物资源?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研究有助于了解许多关键性的环
境问题。如碳素、氮素循环及硫循环;
生态系统研究是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科学
基础。只考虑单个要素而不考虑整个生态系统的自然资源 保护是不够的。对任何生态系统的开发利用,必须遵循可 持续发展的规律。
TGe NPn An EG e NPn In
生物的组织生长效率高于其生态生长效率;植物的生长效率 大于动物。大型动物的生长效率小于小型动物,年老动物的生长 效率小于幼年的,恒温动物的小于变温动物。
第七章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生态效率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和生态平衡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一般系统论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般系统论的研究工作,中心思
想把生物整体及环境作为一个大系统,用数学的方法和模型
进行研究。 代表人物: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L.V. Bertelanffy(贝 塔朗菲)。认为系统是相互联系的诸要素的综合体。 系统:是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
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是有序的整体。构成
系统至少要有三个条件:有两个以上的组分;各组分相互联 系,具有一定结构;具有独立的、特定的功能。(钱学森)
系统的一般属性:
(1)系统是由许多组分组成,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具有整体的功能性,不是其组成分的简单集合。系统的功能大于 部分相加的总和。 (2)系统具有内在的相关性,成分依附于系统而存在,系统 各成分之间或子系统之间,通过能流、物质流、信息流而有机地 联系起来。 (3)系统的结构存在有序性和层次性,系统不是混浊一团, 而是有层次的有序结构。 (4)系统存在的空间总是有限的。开放系统必然存在外环境, 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系统具有一定的边界,边界的划分是系统 研究的前提。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一)食物链(food chain)
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在生 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最简单的食物链由3个环节构成,一般由4-5个环节构成;生态 系统中的食物链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不仅在进化历史上有改变,在 短时间内也有改变。动物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的食性、动物食性的 季节性、杂食性动物、不同年份食物条件改变等都会引起食物链的 改变;食物链的复杂程度常因生态系统的不同类型而异。
第三节 生态效率
生态效率(ecological efficiencies)是指各种能流参数 中的任何一个参数在营养级之间或营养级内部的比值,常以百分 数表示。 一、几个常用的能量参数 (一)摄取量(I) 表示一个生物所摄取的能量。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日光能; 动物—吃进的食物能。 (二)同化量 (A) 表示在动物消化道内被吸收的能量,即消费者吸收所采食的 食物能。对植物来说,是光合作用所固定的日光能,常以总初级 生产量表示。 (三)呼吸量(R) 生物在呼吸等新陈代谢和各种活动中所消耗的全部能量。 (四)生产量(P) 生物呼吸消耗后所净剩的同化能量值。以有机物质的形式积 累在生物体内或生态系统中。植物—净初级生产量(NP);动 物—同化量扣除维持消耗后的能量。
(二)食物链类型 按照生物之间的关系可将食物链分成四种类型: 1 碎食食物链:以碎食为基础,碎食物碎食物消费者小型 肉食性动物大型肉食性动物。 2 捕食食物链(放牧食物链):以生产者为基础,植物植食 性动物肉食性动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寄生性食物链:是由宿生和寄生物构成,以大型
动物为基础,继之以小型动物、 微型动物、细菌和病毒。 4 腐生性食物链:以动植物的残体为基础,腐烂的 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利用。 (三)食物网(food web) 生态系统中有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结,形成一个网状结 构,称为食物网。 食物网是生态系统长期发展形成的,它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 衡。生态系统越稳定,生物种类愈丰富,食物网也越复杂。人为 地去除其中的某个环节,将使生态平衡失调,甚至使生态系统崩 溃。一般地,具有复杂食物网的生态系统,一种生物的消失不致 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调,但食物网简单的系统,尤其是在生态 系统功能上起关键作用的种,一旦消失或受严重破坏,就可能引 起生态系统的剧烈波动。如苔原生态系统食物链基础的地衣,大 气中SO2含量超标,将会导致生产力毁灭性破坏。
二、营养级位之内的生态效率
用以度量一个物种利用食物能的效率,即同化能量的 有效程度。
(一)同化效率 是指被植物吸收的日光能中被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比例, 或被动物摄食的能量中被同化了的能量比例。肉食动物同化效率 较植食动物高。 An
Ae In
式中,n为营养级数。 (二)生长效率 包括组织生长效率(TGe)和生态生长效率( EGe )。
一个简化的温带针阔叶混交林的食物网(祝廷成等,1983)
四、营养级与生态金字塔
(一)营养级(tropic level)
为了便于进行定量的能流和物质循环研究,提出营养级的概念。 一个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如:作 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和所有自养生物都位于食物链的起点,共同构 成第一营养级;所有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都属第二营养级,即食草 动物营养级。依此类推。 生态系统中的能流是单向的,通过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是逐级减 少的。是由于(1)各营养级的消费者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利用前一 营养级的生物量,总有一部分自然死亡和被分解者所利用;(2) 各营养级的同化率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总有一部分变成排泄物而留 于环境中;(3)各营养级的生物要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总要消 耗一部分能量。生物群落及在其中的各种生物之所以能维持有序的 状态,就得依赖于这些能量的消耗。
生态系统的共同特性:
(1)是生态学上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空间结构;
(2)具有自动调控功能、自组织、自更新能力 (3)具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
(4)营养级数目有限;
(5)具有时间变化,是一个动态系统; (6)而且是开放系统。
生态系统的分类:
按环境性质和形态特征划分: (1)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海岸带、浅海带、远洋 带)和淡水生态系统(流水、静水), (2)陆地生态系统—荒漠(热荒漠、冷荒漠、冻原、极地、高 山)、草原(湿草原、干草原、稀树干草原Savanah)和森林 (热带雨林/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 寒带(北方)针叶林)。
(三)消费者 针对生产者而言,由动物组成,自己不能从无机物质制造有机 物质,只能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属于异养 生物。 按其营养方式的不同分为:(1)食草动物:直接以植物体为 营养的动物,如池塘中的浮游动物和草地上的食草性昆虫和食草性 哺乳动物。统称一级消费者;(2)食肉动物:即以食草动物为食者。 如池塘中的鱼类和草地上的捕食性鸟类。统称二级消费者;(3)大 型(顶级)食肉动物:即以食肉动物为食者。池塘中的黑鱼和草地 上的鹰隼等猛禽。统称三级消费者。 (四)分解者 是异养生物,其作用是把动植物残体的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生产 者能重新利用的简单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正与生产者相反。分 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极为重要。分解作用往往有一系列复杂的 过程,各阶段由不同的生物去完成。池塘中的分解者有两类:一类 是细菌和真菌;另一类是蟹、软体动物和蠕虫等无脊椎动物。草地 上的分解者:细菌和真菌;蚯蚓、螨等无脊椎动物。 尽管生态系统之间的外貌和物种组成很不相同,但就营养方式 来说,都划分为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成分: 气候因子、生物生长的基质和媒介、生物生长代谢的材料。组成生 态系统的四大或六大基本成分。
有的新特性。整个生态学就是研究不同层次系统与环境相互关系
的科学,这就是生态学系统。 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所形成的生态系统,仅仅是生态学
系统的一个层次;同样,它也是景观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三、生态系统(Ecosystem)
由英国生态学家A.G. Tansley(1935)首先提出,他认为生态系统是完 整的系统,不仅包括生物复合体,而且还包括人们称为环境的全部物理 因素的复合体。在任何情况下,生物群落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与环 境密切相关。 生态系统 = 生物群落 + 非生物环境 前苏联学者苏卡乔夫(Sukachev,1940)提出生物地理群落 (biogeocoenosis),与生态系统基本同义;Lindeman(1942)创立了营 养的动态观点;Leopold(1949)提出了生态系统管理的理念; Odum (1971)出版《生态学基础》对生态系统理论贡献重大;20世纪70年代 以来, UNESCO发起的IBP、MAB、IGBP国际计划,中心内容是生态系 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模型等; 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 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问题成为焦点。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 非生物环境(如温度、湿度、阳光、土壤、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等等) 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而相互作用、相互依 存所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