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摘局部讲义义齿修复最全
最新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护理.精品课件
![最新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护理.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781f9c561252d381eb6e8d.png)
组成部分之一。它覆盖在无牙 牙槽嵴上,将义齿各部分连成 一整体,是排列人工牙的基础。
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六:十六点 五十一分。
基托的功能:
连接的作用,将义齿各部件连成一体。 能分散和传递牙合力。 恢复颌面外形和丰满度。 有支持、固位和稳定作用。
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十六点 五十一分。
交互对抗作用 • 尽量避免使用不同种类的金属
第五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十六点 五十一分。
可摘局部义齿固位形式:
可摘局部义齿的固位形式从最初的卡 环固位形为主体的固位方式,发展至目 前如精密附着体、套筒冠、磁性附着体 等多种形式的固位方式,使可摘局部义 齿的修复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大大向前 迈进了一步。
可摘局部义齿的美学
固位、保健、小巧、结实、圆连、摘 戴方便。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十六点 五十一分。
固定义齿与可摘义齿的区别
固定义齿
利用天然牙作支持 (或牙根、种植体)
固位体:嵌体、冠
义齿为一整体,借粘 固剂粘固在基牙上
患者不能自行摘戴 适应证:范围窄
1—2个牙缺失
可摘局部义齿
利用天然牙和粘膜作 支持
人工牙的选择
选择前牙的原则(以美观为主)
•前牙应选颜色、形状,大小和口腔余留牙近 似的人工牙。形状和大小与对侧同名牙相对 称与邻牙相协调。 • 与整个脸部外形和谐一致
•颜色应与患者的肤色、年龄相称,选色时要 考虑色的色调、彩度、光亮度和透明度。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六:十六点 五十一分。
选择后牙的原则(以咀嚼功能为主)
• 下颌:后缘应覆盖磨牙后垫的1/3——1/2, 这样使义齿既有良好的封闭作用,又可增强 支持能力。
第四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十六点 五十一分。
牙列缺失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知识点总结
![牙列缺失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6dcdbc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a.png)
牙列缺失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知识点总结第五章牙列缺损的可摘义齿修复一、教学要求(考试占10-15分)(一)掌握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作用、设计要求、设计过程中的稳定与固位、Kennedy牙列缺损的分类。
(二)熟悉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症、特点类型、支持形式、临床操作步骤、修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
(三)了解牙列缺损的其他分类方法、可摘局部义齿各部分的制作及修理。
二、教学内容(一)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证、优缺点、类型及支持方式(1.牙支持式、2.粘膜支持式、3.混合支持式)、与固定义齿修复的特点比较。
(二)牙列缺损及可摘义齿的分类,包括Kennedy牙列缺损分类、Cummer分类、王征寿六类分类、Kratochvi1分类。
(三)可摘局部义齿的模型(诊断模型、工作模型)观测。
(四)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及其作用。
1.支托的作用及要求(位置、大小、材料、与基牙关系、厚度)。
2.固位体的功能、要求、种类及各类直接固位体的组成、作用和要求。
3.连接体,包括大连接体(腭杆、板、舌杆、舌板、唇杆、颊杆)及小连接体。
4.基托的功能、类型、制作要求伸展范围、厚度、与基牙及邻牙的关系、与粘膜的关系、形态和美学要求)。
5.人工牙的作用、选择原则、种类。
(五)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
1.可摘局部义齿设计的基本要求(适应恢复咀嚼功能、保护口腔硬软组织健康、义齿应有良好的固位和稳定作用、舒适、美观、坚固、耐用、容易摘戴)。
2.可摘局部义齿的固位(组成、影响因素、调节固位力的具体措施与稳定)及不稳定的原因、临床表现、转动性不稳定的消除方法、临床处理。
3.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原则,包括生物学与生物力学原则、固位设计的原则、稳定设计的原则、咬合设计的原则、连接设计的原则、加强设计的原则、牙合学的原则、美学的原则。
4.固定-可摘联合修复。
(六)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技术(修复前准备、印模、确定颌位关系和上颌架、模型设计和模型预备)。
(七)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工艺(铸造支架的制作、弯制法制作支架和卡环、排牙、完成)。
口腔修复学 第五章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_OK
![口腔修复学 第五章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_OK](https://img.taocdn.com/s3/m/8e7a606184868762caaed5e8.png)
50
RPD设计的基本原则
• 保护口腔软硬组织 • 良好的固位、稳定和支持 • 恢复有效的功能 • 坚固耐用,使用方便 • 合学原则
51
合学原则
建立稳定的咬合关系 RPD应与口腔组织正常功能相适应 恢复的合力应符合机械力学和生物力学要求 修复设计不应影响软组织的生理活动
卡环臂
卡环体 合支托
位置
作用
尖端位于倒凹区
固位
起始部位于非倒凹区 稳定、支持
非倒凹区
稳定、支持
合面或舌隆突
稳定、支持、防食物嵌塞
19
合支托的要求
位置:应放置于基牙的近远中边缘嵴上,如咬 合过紧,也可放置于颊、舌沟或舌隆突上。 大小和形状:形状为薄而宽,呈匙形。要有一 定的强度,能起到足够的支持作用。 与基牙的关系:支托底应与基牙长轴垂直或成 20°角。 合支托不能影响就位和咬合
第五章 可摘局部义齿
1
概述
定义 RPD的优缺点 适应症和非适应症 分类
2
相关定义
牙列缺损:上下颌牙列内的不同部位有不同
数目的牙齿缺失,但牙列中还有天然牙存在。
可摘局部义齿(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
RPD):是牙列缺损修复最常用的方法,它利用天 然牙和骨组织作支持,依靠固位体和基托的固 位作用,患者能自行摘戴的一种修复体。
49
保护口腔组织的措施
尽量少磨牙组织 为达到少磨牙组织 的目的,应尽
量选择具有天然间隙处放置固位体。
避免支持组织负荷过重 通过增加支托和卡环减轻基
牙符负荷,增大基托面积减轻牙槽嵴的负荷。
正确地恢复正中关系和垂直关系 正确的颌位关系
既能恢复咀嚼功能又能防止组织损伤。
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课件)上课讲义
![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课件)上课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195d6918312b3169a451a4d6.png)
(二)禁忌症
1.缺牙间隙过小,义齿强度不足; 2.牙冠形态异常,不能为义齿提供足够固位力者; 3.对基托塑料丙烯酸酯过敏者; 4.义齿接触区口腔黏膜病变经久不愈者; 5.对基托异物感无法克服者; 6.精神病或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初诊准备工作
1.修复前检查
(1)询问患者主诉及要求,了解现病史既往史。 (2)颌面部检查:
和黏膜的空间位置关系,选择并确定基牙、合支托 的位置及义齿的设计方案。 模型的观测过程:
②确定共同就位道
A.均凹法:对缺牙间隙多、倒凹大者,常采用 平均各基牙倒凹的垂直向就位道。
B.调凹法:适用于基牙牙冠短,基牙牙轴近似 平行者。
③确定义齿设计:按选定的就位道方向重绘 观测线,确定基牙数目、位置、卡环、小 连接体和大连接体的类型和数目,标记需 缓冲的倒凹、基托伸展的范围等。
第四节、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
1、设计要求 ① 适当地恢复咀嚼功能 ② 保护口腔组织健康 ③ 义齿应有良好的固位和稳定作用 ④ 舒适、美观、坚固耐用 ⑤容易摘戴
定于合架上
取颌位记录时的注意事项: ①咬合记录基托必须稳定,避免基托变形变位造成
结果误差。 ②取颌位记录前必须先确认患者牙尖交错位的余留
情况和正中关系位,并确定垂直距离。 ③应避免患者下颌偏斜造成颌位错误。 ④咬合记录材料要充分软化,没有阻力,咬合力量
必须轻。
(5)模型的观测 ①观测模型:用观测仪绘出各基牙观察线,分析基牙
4、灌注模型
模型要求: ①模型基牙、余留牙及缺隙部位牙槽嵴及周围软组
织印迹清晰。 ②模型无气泡和缺损。 ③模型要有一定厚度,最薄处颚穹窿到模型底部厚
度为1cm。
第三节、确定和转移合关系
(1)利用模型上余留牙的咬合关系 (2)蜡颌记录 (3)颌托记录 (4)根据患者已用蜡片或蜡堤确定的正中合关系固
经典: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课件)
![经典: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ac8dc6de80d4d8d05a4fc5.png)
初诊准备工作
6
1.修复前检查
(1)询问患者主诉及要求,了解现病史既往史。 (2)颌面部检查:
*颜面形态是否对称、比例是否协调,丰满度是否 正常。
*开口度大小,下颌运动有无异常,关节有无弹响。 *头颈部肌肉及颞下颌关节扪诊有无疼痛。
7
(3)口腔检查 ※牙列缺失情况检查:缺失牙的数目和部位,拔牙
3
(一)适应证
1.各类牙列缺损患者,尤其是末端游离缺失者 ; 2.由于某些原因不适合做固定桥修复者; 3.拔牙后立即修复,作为暂时性、过渡性修复体; 4.对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可做夹板式义齿修复; 5.外伤或手术而造成缺牙,伴牙槽骨、颌骨和软组
织缺损者。
4
(二)禁忌症
1.缺牙间隙过小,义齿强度不足; 2.牙冠形态异常,不能为义齿提供足够固位力者; 3.对基托塑料丙烯酸酯过敏者; 4.义齿接触区口腔黏膜病变经久不愈者; 5.对基托异物感无法克服者; 6.精神病或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定于合架上
31
取颌位记录时的注意事项: ①咬合记录基托必须稳定,避免基托变形变位造成
结果误差。 ②取颌位记录前必须先确认患者牙尖交错位的余留
情况和正中关系位,并确定垂直距离。 ③应避免患者下颌偏斜造成颌位错误。 ④咬合记录材料要充分软化,没有阻力,咬合力量
必须轻。
32
(5)模型的观测 ①观测模型:用观测仪绘出各基牙观察线,分析基牙
固定不动的条件下,让患者主动肌功能修整。
26
②功能性印模法: ※适用于双侧或单侧末端游离缺失的可摘局部
义齿修复。 ※临床上通常采用二次法制取功能性印模
27
※先制作游离鞍基区的个别托盘,托盘就位 后让患者咬合制得印模,不取出,再用一 托盘制取全牙列印模(鞍基区为功能性压 力的印模,余留牙为解剖式)
口腔修复 第五章 第四节 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及其作用 讲稿
![口腔修复 第五章 第四节 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及其作用 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ca82ebaf03d8ce2f006623bd.png)
口腔修复学讲稿第五章牙列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目的和要求⏹了解:可摘局部义齿与固定义齿的特点比较;王征寿分类法;⏹熟悉:可摘局部义齿的概念、适应证, Kennedy牙列缺损的分类,⏹掌握:可摘局部义齿的优缺点和支持方式;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及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和种类。
第四节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和作用(2学时)可摘局部义齿按结构由人工牙、基托、牙合支托、固位体、连接体组成。
按功能:①修复缺损:人工牙、基托、(牙合)支托;②固位稳定:固位体、基托、(牙合)支托;③连接传力:连接体、基托、(牙合)支托一、支托:置于天然牙上,防止义齿龈向移位和传递合力合之托切之托舌之托(一)支托作用1、支持、传递合力2、稳定3、防嵌4、恢复咬(牙合)(二)后牙牙合支托要求:1、材料2、位置3、大小、形态、厚度4、与基牙关系(三)前牙舌隆突支托和切支托要求自学二、固位体(一)固位体的功能:固位、稳定、支持。
(二)固位体的要求:⑴、有一定的固位力,保证义齿在行使功能时不脱位;⑵、就位后,非功能状态,固位体处于静止状态,对基牙不产生静压力,不引起矫治性移位;⑶、摘戴义齿时,对基牙应无侧方压力,不损伤基牙;⑷、美观;(弹性义齿冠内固位体)⑸、与基牙密合,不易积聚食物,不损伤口内软硬组织⑹、材料生物相容性(三)固位体的种类1、直接固位体:防止义齿脱位2、间接固位体:防止义齿翘起、摆动、旋转、下沉(四)卡环型直接固位体的组成、作用和要求1、卡环的结构、作用和要求结构:卡环臂卡环体牙合支托连接体2、卡环种类按制作方法:铸造和锻丝卡环按卡环臂数目:单臂、双臂、三臂按形态结构:圆环形和杆形按卡环与导线关系:一型、二型、三型常用卡环:•单臂卡环•双臂卡环•三臂卡环•圈形卡环•回力卡环•联合卡环•延伸卡环•杆形卡环 I型、C型、T型•RPI卡环组:由近中牙合支托、远中邻面板、颊侧Ⅰ型杆式卡环组成。
特点:近中牙合支托技术难点:邻面板(导平面)邻面板作用:①、防止义齿除了就位道方向以外的各个方向的脱位力②、基牙预备了导平面后减少了基牙邻面的倒凹,较少食物滞留,也美观③、邻面板可以延伸包绕过远舌轴面角,起卡抱和稳定作用近中牙合支托优点:①、近中牙合支托使基牙受力减小;部分传给邻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