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绝法十二法之第七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洋绝法七】:此法为渔洋匠心所在,一二句就题直起,亦直赋眼前景、心中情,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而结句则必由实返虚,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读渔洋最须注意此等处,以其有神韵也。

《清流关》
【清】王士祯
潇潇寒雨渡清流,苦竹云阴特地愁。

回首南唐风景尽,青山无数绕滁州。

【注释】:
清流关:在安徽省滁州市西郊关山中段。

为古代重要关隘。

始建于南唐。

宋以后陆续有所扩建。

因隋、唐、南唐时此地属清流县,又处于清流河上游,故名。

清流河:亦称乌衣河,是长江一级支流滁河的左岸支流,大部分在滁州市境内。

苦竹:又名伞柄竹。

该植物的嫩叶、嫩苗、根茎等均可供药用,夏、秋季采摘,鲜用或晒干。

分布浙江、江苏、江西等长江流域及西南各地。

南唐:(937年-975年),属于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定都金陵,历时39年,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三位帝王。

南唐一朝,最盛时幅员35州,大约地跨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和湖北、湖南等省的一部分。

人口约500万。

南唐三世,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使得江淮地区在五代乱世中“比年丰稔,兵食有余”,为中国南方的经济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南唐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权之一。

政治上毫无建树的李煜在南唐灭亡后被北宋俘虏,但是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词人,被誉为词中之帝,作品千古流传。

滁州: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清初属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属安徽省,1912年改本州为县。

州西南有亭,北宋欧阳修知滁州时曾来此饮酒,自号醉翁,因以名亭,作《醉翁亭记》。

现在的滁州市,是安徽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

【译文】:
在潇潇寒雨之中横渡清流河,苦竹被阴云笼罩令人特烦愁。

回头看南唐的繁华已经尽去,只剩无数的青山环绕着滁州。

【手法】:
一、全诗脉络:
《清流关》
潇潇寒雨渡清流,(事件环境,眼前景色)苦竹云阴特地愁。

(细部描写,心中情感)回首南唐风景尽,(引起联想,人事活动)青山无数绕滁州。

(以景喻情,由实返虚)起句直接点题,说明渡过清流河的天气环境是寒雨潇潇。

承句直陈渡江所见景色:苦竹丛丛,低云阴阴,让人感到特别的愁。

起承两句,直接扣题,以“实”笔直描眼前景物,直抒心中情感。

转句用“回首”把笔端引向诗人的联想,即转入人的思维活动—--“人事”活动之中,因眼前的寒雨萧萧,不由的让人联想起这里曾是歌舞升平的南唐故土,当初的风光已经再也看不到了。

合句更借重重青山环绕着滁州城这一意象,寄托自己的情感:过去的繁荣已成历史,唯有青山依旧在。

二、选材及句法:
选材,即选择最能反映作者心境的物象。

此诗选择了“雨”、“竹”、“云”、“山”四个物象,并通过四个形容词,“寒”、“苦”、“阴”、“青”,把“雨”、“竹”、“云”、“山”这四个很普遍的很平常的物象,塑造成感情色彩浓烈的意象。

前三个意象,“寒雨”、“苦竹”、“云阴”,用于为“愁”造境,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想象着潇潇寒雨,苦竹被阴云笼罩,这样的画面,自然令人压抑,愁绪油然而生。

这就是造境的作用。

同时,面对着这样的情境,
也最容易引起对此地曾经拥有辉煌的回忆。

这样,也就为转句的怀古做好铺垫。

而“青山”,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代表着生机和希望的意象,与前三个意象形成对照,使得读者可以在这样的对比中,体会作者的心境转变:历史是短暂的,青山是永存的。

三、此法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此法的合句,表面上看来全是景语,其实却蕴藏着作者的深厚情感。

这就是徐晋如所说的“由实返虚”,是“渔洋匠心所在”。

王士祯鼓吹“妙悟”、“兴趣”,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为诗的最高境界。

强调淡远的意境和含蓄的语言。

这就是所谓“神韵”
的具体表现。

徐晋如说:“绝句要诗绝意不绝,渔洋的处理方式就是结句大都宕开一笔,仅就情景加以渲染勾勒,绝不直接说出主题,而把联想的空间留给读者。

即所谓神韵之法。

”学习此法,尤其要注意前两句的直描景色,并以景兴情;第三句转入人事活动,而第四句则把情感寄寓于景语之中,留下余味让读者去体会。

《江上》
【清】王士祯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注释】:
吴头楚尾: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中下游,楚地长江的中上游,好像首尾互相衔接。

如何:怎么样?白波:白色的波浪。

暗:使。

变得暗淡。

趁:搭乘:趁车,趁船。

黄叶:深秋凋黄的树叶。

【译文】:吴国之头楚国之尾的水路是怎么样?被深秋烟雨笼罩遮暗了白色的浪波。

傍晚冒着寒潮搭乘渡船过长江而去,只看见满山黄叶听到大雁悲鸣声多。

【手法】:
首句以设问句明起,点出地点是在被称为吴头楚尾的江西地域。

承句则点明时间、天气和长江深秋的实景入题:深秋,下着雨,江上泛起白色的波浪。

深秋时节,江上白波涌起,而烟雨飘飘,天色阴暗,江上顿时给人沉重的感觉。

那滚滚的江水挟着深秋的寒气,风寒水冷。

一个“暗”字,既是眼前的江景,更是作者此时的心境。

这是以景兴情。

写深秋江波,用一“暗”字,这些字堪称“诗眼”,也体现了诗人锤炼词语的极深的功夫。

与前例一样,起承两句同样是造境,造出一个深秋令人惆怅的意境。

转句把描景转为诗人的活动(人事):傍晚还冒着寒流乘渡船过江。

这正是鱼洋绝句法七的特点。

合句又转回过江所见所闻:满山凋零的黄叶、空中南飞大雁的叫声,把深秋的萧飒氛围渲染得更加浓重,充溢着悲凉之意。

同样是以景语寄寓作者情感。

王士祯运用法七的绝句还有:
《寄陈伯玑金陵》
东风作意吹杨柳,绿到芜城第几桥。

欲折一枝寄相忆,隔江残笛雨潇潇。

芜城:古城名。

即广陵城,今江苏省扬州市。

西汉吴王刘濞建都于此,筑广陵城。

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450),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举戈南侵,广陵被焚。

宋孝武帝大明三年(459)竟陵王刘诞据广陵叛变,孝武帝派兵讨平,并下令屠杀城中全部男丁,仅留五尺以下小童。

十年之间,广陵两遭兵祸,繁富闹市变成一座荒城。

南朝文学家鲍照作《芜城赋》以讽之,因得名芜城。

起承二句描写春景:东风着意吹着杨柳,绿色已染到了芜城的各座桥。

转句化作作者的行为:想折一枝柳枝寄给记忆中的朋友。

合句以景兴情:河对岸传来的笛声时断时续夹杂着雨丝潇潇。

意为想寄柳枝也难以成愿。

《金陵道上》乍疏乍密秧针雨,时去时来舶趠风。

五月行人秣陵去,一江风雨昼蒙蒙。

秧针雨:江南春末夏初的雨,多发于水稻育秧之时。

秧针,初生的稻秧。

宋·赵师侠《小重山》词:“积水满春塍,緑波翻鬱鬱,露秧针。

”舶趠(bó zhùo)风:指梅雨结束夏季开始之际强盛的季候风。

吴中梅雨旣过,淸风弥旬,谓之舶趠风。

苏轼有《舶趠风》诗:“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

”诗前有注:“是时海舶初回,云此风自海上与舶俱至云尔。

”秣陵镇,位于南京市东南21公里处,,是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江苏名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置秣陵区,区城就在秣陵镇。

秦汉以后秣陵一直是江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直至三国初年孙权才把这个中心移向金陵(今南京市),素有“先有秣陵后有金陵”之称。

一二句以对仗句实写去金陵的路上之晚春景色:针秧雨一下疏一下密,舶趠风一时去一时来。

转句转写人的行为:五月天行人往秣陵走去。

合句以行人目中的长江晚春景色作结:长江上又风又雨,大白天也是灰蒙蒙一片。

寓意行路难,暗喻生活的艰辛。

这两首都是前两句描写眼前实景,第三句转到人事描述,合句则还以描景寄寓作者的情感。

王士祯用此法的七绝还有:
《再过露筋祠》
翠羽明珰尚俨然,湖云祠树碧于烟。

行人系缆月初堕,门外野风开白莲。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十二》
玉牕清晓拂多罗,处处凭栏更踏歌。

尽日凝妆明镜里,水晶帘影映横波。

《广元舟中闻棹歌》
江上渝歌几处闻,孤舟日暮雨纷纷。

歌声渐过乌奴去,九十九峰多白云。

《询白公东坡不得二首之一》
巴歌渝唱总纷纷,长庆新诗久不闻。

欲访东坡但搔首,浪花高卷入蛮云。

《询白公东坡不得二首之二》
东坡东涧绿成阴,刺史当年思爱深。

想见竹枝歌舞处,木莲花映水林檎。

都是第三句写人的活动,第四句以景语寓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