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重要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期末重点(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重点(含答案)《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含答案)考题类型(四大题20小题,满分100分)(一)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二) 判断题(每题2分,共12分) (三) 简答题(每题8分,5选4,共32分) (四) 论述题(每题16分,3选2,32分)复习参考题(2021级)一、名词解释(36小题,每小题3分)1、(1)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
又称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2)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是人与自然之间实现物质交换的能力,是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客观物质力量。
决定生产力高低的因素有三个:劳动者、生产资料与劳动对象。
(3)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2、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3、(1)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与自然经济相对立的经济形式。
第 1 页共 27 页(2)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形式,价值规律是支配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4、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5、使用价值:商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一种含义:是指在现有的是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价值的决定方面)第二种含义:是指生产不同商品的生产者所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体现了劳动时间在不同商品上的分配,是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被社会接受的程度。
(价值的实现方面)二者联系与区别:(1)联系:A、二者具有相关性,共同决定商品的价值。
B、第一种含义考察是价值的决定;第二种含义考察价值的实现。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一、选择题:1、全民所有制的地位和作用。
——全民所有制的建立,产生了全社会劳动者对于生产资料的平等的所有关系和共同利益,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经济条件。
2、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途径:一是改造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二是改革小私有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211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216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集中体现。
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
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我国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
4、公有制占主体条件下的其他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
2235、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40:——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具备[商品经济的两个基本前提(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产品分属于不同所有者)+两个重要条件(社会化大生产、在此基础上整个资源与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化)]——6、厂商的行为目标和行为选择260:行为目标:是利益的最大化。
行为选择:7、短期的生产组织行为:262——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要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短期内生产要素的投入分:不变要素投入(厂房、设备)可变要素投入(劳动力和原材料)——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连续把数量相等的某种生产要素增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最初产量会增加,但该生产要素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则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甚至成为负数。
——边际递减规律的存在~~制约边际产量的变化~~制约总产量的变化。
——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也递增。
边产转向递减—总产递增速度放慢。
边产递减为零---L28——金融,即货币资金的融通,称。
(金融市场是社会经济主体之间相互融通资金的场所和相互关系的总和。
)——金融市场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资金供求主体、金融工具(使金融市场得以实现的各种具体手段,如存单、债券等)、金融中介(媒介资金供求的专门组织和个人)。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理论基石是()A. 分工学说B. 货币学说C. 资本积累学说D. 剩余价值学说2.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是()A. 自然资源B. 生产资料C. 劳动者的劳动D. 生产工具3.反映一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富裕程度的基本经济指标是()A. 国有收入B. 社会总产值C. 国民生产总值D. 人均国民收入4.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是()A. 货币B. 使用价值C. 价值D. 商品5.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是()A. 相对剩余价值B. 绝对剩余价值C. 超额剩余价值D. 垄断利润6.市场机制的核心是()A. 价格机制B. 供求机制C. 竞争机制D. 风险机制7.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方式()A. 只能存在于某一社会制度中B. 可以存在于不同社会制度中C. 具有独立的社会性质D. 是调节经济活动惟一的形式8.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在于论证价值是在()A. 生产领域产生的,但离不开流通领域B. 流通领域产生的,但离不开生产领域C. 流通领域产生的,与生产领域无关D. 生产领域产生的,与流通领域无关9.能准确反映资本对工人剥削程度的经济范畴是()A. 剩余价值量B. 剩余价值率C. 利润率D. 平均利润率10.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获取()A. 绝对剩余价值B. 相对剩余价值C. 劳动力价值D. 超额剩余价值1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工人()A. 劳动的报酬B. 劳动的价值或价格C. 劳动创造的价值D.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12.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G—W…P…W’—G’B. W…P…W’—G’·G—WC. P…W’—G’·G—W…PD. W’—G’·G—W…P…W’13.把生产资本区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依据是()A. 在生产过程中价值周转方式不同B. 在生产过程中物质存在形态不同C. 在剩余价值生产中作用不同D. 运动速度不同14.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公式I(v+m)=IIc,反映了()A. 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关系B. 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关系C. 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关系D.以上三种交换关系15.资本主义银行利润的最终来源是()A. 存款利息低于贷款利息的差额B. 存款利息高于贷款利息的差额C. 银行雇员创造的剩余价值D. 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16.平均利润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A. 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 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C. 生产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D. 商品价值围绕价格上下波动17.商业资本执行的是产业资本运动中的()A. 货币资本职能B. 商品资本职能C. 生产资本职能D. 流动资本职能18.两块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的土地,一块离市场较近,一块离市场较远,租用前者须多交的地租属于()A. 绝对地租B. 级差地租ⅠC. 级差地租ⅡD. 垄断地租19.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是()A. 自由竞争B. 垄断C. 市场D. 国际竞争20.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方式是()A. 联合制B. 参与制C. 建立咨询和政策研究机构D. 控制报纸出版等新闻媒体二、多项选择题2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D.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第二学历考试课程政治经济学复习题(课程代码00009 )E.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22.价值是( )A.抽象劳动的凝结B.商品的本质因素C.历史范畴D.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E.商品的社会属性23.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内容包括( )A.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的生活资料价值B.赡养家庭、教育子女所需的生活资料价值C.学文化、科学,及培训中的费用D.有社会历史和道德的因素E.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24.下列因素中属于内涵的扩大再生产的范围的是( )A.扩建工厂增添设备B.提高劳动者素质C.提高机器设备利用率D.应用新的科学技术E.挖掘企业内在潜力25.下列生产要素中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A.原料B.厂房C.机器D.设备E.辅助材料、燃料和劳动力26.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关系是( )A.m是p的转化形式B.p是m的转化形式C.m和p在本质上是同一个东西D.m是内容、本质,p是形式E.p是内容、本质,m是形式27.资本主义利息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劳动生产率高低B.平均利润率高低C.物价的变动情况D.借贷资本的供求E.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的竞争状况三、简答题28.简述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
政治经济学期末重点基本点整理
导论1.生产力人与自然发生关系,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生活的能力,叫做生产力,也叫做社会的物质生产力。
2.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社会关系,叫做生产关系,也叫做经济关系。
3.经济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第一章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1.社会分工社会分工是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生产者以职业活动的形式,固定地、长久地选择从事一种或者类似种类的物质资料生产及其他社会活动的一种分工形式,将满足人们需要的社会经济活动划分为独立不同的部门和行业。
2.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3.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条件: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物质利益主体所有。
4.社会劳动社会分工使商品生产者互相依赖,商品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的需要而是用来交换的,并在商品出售后表现为社会劳动。
第二章商品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定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做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3.抽象劳动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势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5.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1)价值决定价格(2)供求影响价格(3)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6.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社会各部门之间按比例地分配,即自发地调节、配置社会资源(2)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第三章货币1.货币形式货币形式是一般等价物的职能最终固定在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上,这些贵金属就成为货币商品。
2.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1,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基础是劳动价值论)生产关系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主要理论来源是英国生产力最活跃②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⑤经济规律有三种类型: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某一个社会形态特有的。
1、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资料生产。
2、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3、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状况。
4、制度和体制区别:1)前者利益关系,后者组织关系;2)前者所有制关系,后者资源配制方式;3)前者稳定,后者及时调整。
5、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关系、产品分配。
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政经的枢纽)(二)★★: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经济社会经济两种基本形态:自然、商品。
:是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体现为有用性: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
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商品本质属性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使用价值在交换时进行量比较的基础。
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生产者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⑤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决定的。
劳动二重性不是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两方面。
⑥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3,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二)①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
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
大学《政治经济学》各章节期末复习知识点及考点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发展及研究对象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中的科学因素基础上,创建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它的创立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根本变革。
关于古典政治经济学有关的人物:威廉配第开始,亚当斯密集其大成,大卫李嘉图最后完成。
2、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阶级性,这是由它的研究对象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原因在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是:(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4、物质资料的生产必须三个简单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对象: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劳动对象有2类:天然存在的自然物:原始森林、矿藏等;劳动的生产物:棉花、砖瓦等。
(要能够区分不同的物品属于哪一类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叫做生产资料。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人既要同自然界发生关系,又要在人和人之间发生一定的关系,前者表现为生产力,后者表现为生产关系。
6、生产力: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包括人的因素(劳动者)、物的因素(生产资料——最重要作用的是生产工具,生产力水平的标志,划分经济时期的主要标志)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日益深入渗透到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中,使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经验日益丰富,引起劳动对象质量的提高和数量品种的增加,促进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从而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政治经济学重点及答案(打√的题是老师以为比较重要的)导言一、主要看法:1.生产:是指人们创立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实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主要问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一致中研究生产方式,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2.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1)生产是指人们创立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开销四个环节的一致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开销四个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而分配、交换、开销则反作用于生产。
详细来说:生产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开销的对象是由生产供给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开销。
第二,生产的发展情况决定分配、交换、开销的水平、构造和方式。
分配、交换、开销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开销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没有分配、交换、开销,生产既没心义也不能连续进行;第二,分配、交换、开销对生产发展有重要影响,如适应生产的要求则会推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阻拦生产的发展。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要素,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开销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政治经济知识点
政治经济知识点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规律及其原因。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 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常见核算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总消费(C)、国内总投资(I)、净出口(NX)等。
通过核算这些指标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结构和增长情况。
2. 经济增长与循环波动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经济总量的增加,而循环波动则是指经济在短期内周期性的波动。
经济增长的原因主要有劳动力增长、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因素,而循环波动则由经济周期性波动引起。
3. 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或需求超过供给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失业是指有就业意愿但找不到工作的人数。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即菲利普斯曲线。
当经济运行过热时,通货膨胀率上升但失业率下降;相反,当经济出现衰退时,通货膨胀率下降但失业率上升。
二、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另一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微观经济学知识点: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研究市场上商品或劳务的供给和需求情况。
供给曲线表示在不同价格下市场上出售商品或劳务的数量,需求曲线则表示在不同价格下市场上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通过供求关系可以确定市场的价格和数量。
2. 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或消费对总效益的影响,边际成本则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或消费对总成本的影响。
在决策时,比较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最优选择。
3.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研究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有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影响企业的定价和利润水平。
三、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与政治相互关系的学科。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学知识点:1. 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税收、补贴、价格管制等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经济现象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学科。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很多,它不仅涉及传统的经济领域,也涉及到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如下:一、价值理论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它是研究经济问题的基础。
价值理论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其中,使用价值是商品对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具有的作用价值,而交换价值则是商品在市场上实际交换的价格,也是商品在生产和交换中发挥的一种社会功能。
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价格决定、竞争机制等各方面的发挥作用。
市场经济可以带来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促进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市场经济也会带来不平等和不公正的分配问题,因此需要政府的干预与调节。
三、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国民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增加的过程。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内需、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式实现。
但是经济增长也面临着资源的限制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问题。
四、国际经济国际经济主要涉及国际贸易、外资流入、国际金融等领域。
国际贸易和外资流入的优劣决定了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产业的兴衰,而国际金融则主要影响着货币政策和国际汇率的稳定性。
五、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改革企业组织等方式。
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相比,优点在于体现了社会公平和资源公共使用的特点。
六、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市场流动性,财政政策主要通过控制财政收支来影响全局经济增长和分配,产业政策则是通过政府指导和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实现。
以上是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学科,需要关注市场经济、经济增长、国际经济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并在政府的指导下进行宏观调控,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政治经济学考核重点掌握内容.
政治经济学考核重点掌握内容2009.6导言*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第一章商品经济*5.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地位、命运和经济的行为的影响(理论的应用)*8.对货币流通规律的运用(紧缩、膨胀)*9.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作用第二章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3.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的方法(只有个别资本家可以获得)4.资本积累及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因素(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的源泉)6.产业资本及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三个阶段是什么,职能是什么)8..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及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生产时间流通时间,预付资本的总周转)*10.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第三章资本主义市场的经济*3.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主体及它们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各自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垄断的形成二战后跨国公司形成)第四章资本阶级政府的经济职能*3.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所采取的措施,财政政策的紧缩与扩张。
(含义,内容,总量结构的调节)*4.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货币政策的中心点,国家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放松紧缩根据)第五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1.商品的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之间的关系第七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所有制结构*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第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主要内容,主要组织形式,公司的组织机构(有限公司)*5.影响企业经济行为的主要因素,企业经济行为的主要内容(1)经济核算(2)成本核算第九章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4.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概念、条件、两少一多)*5.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10.工业化和城镇化第十章社会主义社会的收入分配*7.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按劳分配的性质和作用(三点:1.扣除、对象、前提、尺度)9.个人收入调节的原则3.个人收入调节的重点及手段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4.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目标和战略*5.引进技术的作用和原则(先进性、合理性)第十二章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3.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经济手段几个)配伍题:期末复习指导中的各章名词。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关注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社会。
以下是一些关于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
1. 社会制度:研究不同社会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比如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混合经济体系。
2.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研究政府如何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包括税收、政府支出、货币供应等。
3. 阶级分析:通过研究社会中的阶级结构,理解不同阶级之间的经济利益和权力关系。
4. 市场结构:研究市场的不同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垄断和竞争性市场,以及这些结构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福祉的影响。
5. 国际政治经济学:探讨国际间经济关系,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全球化等。
6. 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制度对经济绩效和发展的影响,关注法律、规则和组织结构。
7.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政府决策如何形成,以及政府在资源配置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
8. 发展经济学: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包括贫困、经济增长、资源分配等。
9. 环境政治经济学:研究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政策和制度如何影响可持续发展。
10. 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市场、工资、职业选择等与劳动力有关的经济问题。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政治经济学的多个方面,它不仅关注经济现象本身,还强调政治、社会和制度因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经济活动及其在社会中的背后驱动因素。
政治经济学期末知识点梳理
(一)资本循环的含义
A
G—W
P W’ G’• G W
Pm
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
购买劳动力和 将生产资料和劳
生产资料为m 动力实际地结合
的生产准备物 起来,通过工人
质条件生产出 的劳动余价值的
包含剩
新成品
’ 商品资本 出售商品,实现 包含在商品中的 预付资本和m
P W’ G’
资本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过程,该过程也是资本增殖的过程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揭示经济规律
(一)经济规律的界定 (二)经济规律的类型 (三)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商品和货币
商品经济产生的一般条件
——社会分工 ——剩余产品的出现并分属于不同的生产所有
者(生产资料私和产品属于不同的利益主 体)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资本增殖
预 生产资料
付 价值(48元)
资
本
劳动
价 劳动力
值 价值 (3元)
(总计51元)
具体 创造使用价值 ………………(48元)
劳动 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
抽象 创造新价值 ………… (6元)
劳动 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
劳动过程 资本 主义 生产 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 54元)
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
资本积累的源泉
剩余价值 源泉 资本积累 源泉 扩大再生产
过程
G—W … P… W`—G`
阶段
购买阶段 生产阶段 售卖阶段
职能形式 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 商品资本
职能 条件
生产剩余 生产剩余 实现剩余
价值做准 价值
价值
备
空间上并存性 时间上的继起性
按剩余价值在 生产资本的各 按价值周转方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名词解释+简答题全!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名词解释+简答题全!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生产力: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2、生产资料:是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5、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6、劳动资料:是生产中用来影响和改造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生产工具。
7、劳动对象:是人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
8、劳动力:活的人体中存在的,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9、商品: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产的劳动产品。
10、使用价值: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11、价值:凝结在或者说物化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12、具体劳动:由自己产品的使用价值或者有自己产品是使用价值来表示自己的有用性的劳动,就是有用劳动,又称为具体劳动。
13、抽象劳动: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
1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5、劳动生产率:作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效率。
16、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7、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18、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它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19、交换价值: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量的比例。
20、生产社会化:是指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既有分散的小生产转变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
21、社会分工:是指劳动的分工,及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
22、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重要知识点
1.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4.商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5.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
6.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如何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因素或二重属性,因而,商品总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一个物可以有使用价值但不含有价值,在这个物并不是由于劳动而对人有用的情况下就是这样,例如空气、天然草地、野生林等等。
一个物可以有用,而且是人类劳动产品,但不是商品,耗费在其中的劳动不形成价值,比如人们用自己生产的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或无偿的提供给他人消费,这种产品就只是使用价值,而不是商品。
要生产商品,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的使用价值,并且产品必须通过交换,转到把它当做使用价值使用的人的手里。
最后,一个物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是无用之物,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劳动,也不形成价值。
7.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又存在着矛盾。
(如何理解?)对于商品生产者而言,他们生产某种商品并不是为了取得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取得它的价值。
而是取得这种商品的价值,他就必须将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给商品购买者。
反过来说,商品的购买者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
在交换过程中,使用价值和价值进行着相反的运动。
可见,正是因为存在着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或矛盾,才产生了商品交换。
也只有通过交换,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而一旦交换失败,商品价值不能实现,使用价值不能进入消费,商品的内在矛盾就不能得到解决,商品生产者则会陷入困境。
8.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9.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10.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1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政 治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梳理
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梳理关键信息项: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2、商品与货币商品的二因素货币的职能3、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的实现剩余价值的分配4、资本积累与资本循环资本积累的实质与影响资本循环的阶段与形式5、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6、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平均利润的形成生产价格的出现7、商业资本与借贷资本商业资本的职能与作用借贷资本的特点与利息8、垄断资本主义垄断的形成与实质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作用与局限性10、经济全球化表现与影响国际经济协调1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以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它着重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的经济关系,揭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
111 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方式等方面。
112 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12 商品与货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21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122 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13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131 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家通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来获取剩余价值。
132 剩余价值的实现剩余价值的实现需要经过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过程,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133 剩余价值的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考点
1.经济学不等于政治经济学,经济学范围更大2.劳动: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3.劳动对象:在劳动中被采掘和加工的东西。
它可以是自然物也可以是加工过的原材料4.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
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的一切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5.生产力:指人类在物质生活中创造新财富的能力6.生产关系:指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7.生产方式:指社会生活所必须的物质资料的获得方式8.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唯物辩证法、抽象法、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9.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10.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11.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处于支配地位的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12.经济体制指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包括经济制度、经济运行机制、市场机制、政府调控体系、产权制度等)13.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区别:社会制度包含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社会制度的一个方面的具体体现1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2)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3)任何从事经济活动都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15.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1)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为人类各个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共同性质(2)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为几个社会形态发展过程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共同性质(3)某一个人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表现为某一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质16.为什么说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1)生产资料所有制体现着生产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2)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上决定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17.什么叫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18.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1)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2)生产对分配、交换、消费起决定性作用(3)分配、交换、消费反作用于生产19.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区别:社会制度是以经济制度为基础的政治、法律、文化等制度的总和。
政治经济学期末重点知识复习
一、名词解释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是指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P92、价值: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就是商品的价值。
P143、交换价值:是指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P14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P175价值规律:6、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直接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P397、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的资本,用v表示。
P398、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价值量的资本,用c表示。
P399、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工作日长度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P4110、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P4211、超额剩余价值:是指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按照社会价值出售所产生的差额。
P4312、产业资本:是指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投放在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P5313、产业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P5414、资本周转:是指产业资本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运动。
P5615、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用c:v表示。
P6016、利润:是指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是资本家销售商品后所获得的超过成本价格的价值。
P6717、平均利润:各部门的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取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政治经济学考点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经济活动的规律及其与政治、法律、文化等社会现象之间关系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国家、政府、政党和其他政治组织在经济生活中的职能和作用,以及政治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考点: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经济制度、经济关系、经济利益和经济政策等。
-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
2. 社会经济制度的分类和特点- 社会经济制度的分类: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等。
- 各种社会经济制度的特点: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分配方式、交换方式和消费方式等。
3.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生产资料私有制、雇佣劳动、剩余价值生产、资本积累和市场竞争等。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发展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等。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和表现:生产过剩、资本过剩、有效需求不足、金融泡沫破裂等。
4.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
-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发展阶段:传统社会主义、现代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
-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内容: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正义等。
5.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 阶级与阶级斗争:阶级是社会经济制度中不同利益集团的代表,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 国家与政治权力: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政治权力是国家行使统治权的手段。
6.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精华汇总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精华汇总0-1章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研究生产力。
因为社会发展阶段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而且,研究生产关系的目标也是要使生产关系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4、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
5、当今世界的经济学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两大体系经济学对某个经济体的分析可分两个层次:一是本质层次的分析,即对生产关系层次的分析;二是表层层次的分析,即对经济运行层次的分析。
6、科学抽象法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
二是从抽象到具体,从本质到现象。
7、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揭示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即揭示经济过程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的客观必然性8、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具有客观必然性。
9、经济规律分为三个层次:一切社会共有的规律、若干社会存在的规律以及某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10、人们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构成社会再生产的总过程。
1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创造出现实的生产.12、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并支配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着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
13、所有制是一个经济制度范畴。
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所有制的性质和内容决定所有权的性质和内容。
14、产权是由一组或一束权利组成的,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等,形成产权结构。
15、生产力:也叫社会的物质生产力,指人类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三要素指劳动者(主导要素)、劳动资料(生产工具、建筑物等)、劳动对象16、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2. 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 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4. 商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5. 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
6.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如何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因素或二重属性,因而,商品总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一个物可以有使用价值但不含有价值,在这个物并不是由于劳动而对人有用的情况下就是这样,例如空气、天然草地、野生林等等。
一个物可以有用,而且是人类劳动产品,但不是商品,耗费在其中的劳动不形成价值,比如人们用自己生产的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或无偿的提供给他人消费,这种产品就只是使用价值,而不是商品。
要生产商品,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的使用价值,并且产品必须通过交换,转到把它当做使用价值使用的人的手里。
最后,一个物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是无用之物,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劳动,也不形成价值。
7.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又存在着矛盾。
(如何理解?)对于商品生产者而言,他们生产某种商品并不是为了取得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取得它的价值。
而是取得这种商品的价值,他就必须将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给商品购买者。
反过来说,商品的购买者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
在交换过程中,使用价值和价值进行着相反的运动。
可见,正是因为存在着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或矛盾,才产生了商品交换。
也只有通过交换,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而一旦交换失败,商品价值不能实现,使用价值不能进入消费,商品的内在矛盾就不能得到解决,商品生产者则会陷入困境。
8.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9.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10. 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11.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抽象劳动则体现劳动的社会属性。
12.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13. 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14.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5.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作为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
(如何理解?)私人劳动要想实现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撇开各个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具体差别,把不同形式的具体的有用劳动还原为同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样就产生了劳动二重性。
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这样又产生了商品的二重属性。
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个基本矛盾所决定的。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表现为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俗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总根源。
16.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7. 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程正比,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18. 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的几个阶段或形式:① 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T②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③一般价值形式T④货币形式19. 一般价值形式的出现,表明价值形式发生了质的飞跃。
20. 所谓货币,就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1. 如何理解“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22.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
23. 货币流通以商品流通为基础,并且服务于商品流通。
24. 货币流通量规律公式: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 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25. 纸币流通规律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的。
26. 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金属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流通中的纸币总额27.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其主要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同商品的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
价值规律既是价值决定的规律,又是价值实现的规律:既调节商品生产,又调剂软商品交换。
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8.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特征是资本对劳动的雇佣和剥削。
29. 资本就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G-W-G30.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是同价值规律相矛盾的,但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殖。
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31. 剩余价值不能产生于流通过程,但又离不开流通过程,它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媒介。
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32. 价值增殖究竟从哪里发生的呢?货币所有者购买到了某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创造价值,特别是能创造比这种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33. 劳动力成为商品,作为买卖对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无所有、人身自由。
34. 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P108)35.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劳动产品全部属于资本家。
36. 不变成本(c)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
它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生产出新产品。
生产资料的价值是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信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量。
37. 可变成本(v)是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38.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成本的重要意义,就在于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进一步揭示了资本的本质。
39. 剩余价值率的表示方法:1.剩余价值率(m')=剩余价值/可变资本=m/v*100%2.剩余价值率(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40. 绝对剩余价值就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41. 这种在工作日劳动时间长度不变的条件下,资本家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就是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键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补偿劳动力价值—生活资料的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42. 怎样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联系上方推导过程)必要劳动时间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劳动力的价值由维持工人及其家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所构成。
这些生活资料价值和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要降低生活资料价值就必须提高这些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同时,生活资料的价值中包括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这些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也会降低省会资料的价值。
因此,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43. 所谓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比一般资本家多出来的那部分)44. 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使各单个资本主义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主义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却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
45. 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
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46. 资本主义工资的变动趋势具有以下特征:1.名义工资一般呈增加趋势2.实际工资则有时降低有时提高3.相对工资出现下降趋势(无产阶级争取提高工资的斗争)相对工资是指工人新创造的价值(v+m中,工人工资(v)所占的份额'47. 产业资本是指投在生产领域、能够产生出剩余价值的资本,如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资本。
48. 产业资本的运动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形态,实现价值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这个过程为产业资本的循环。
49. 货币资本循环(G••…G :表明,资本运动的目的就是价值增殖,就是赚取剩余价值。
但它又造成了一种假象,好像货币本身就能生出更多的货币,从而把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给掩盖了。
50. 生产资本循环(P……P):表明,资本的运动是一个不断的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过程。
但它又造成了一种假象,好像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从而把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真正目的和动机给掩盖了。
51. 商品资本循环(W……W:)表明,资本的运动是商品不断被消费(神房产、生活消费)和不断再生产出来的过程,并且通过这个过程,商品的数量是不断增加的。
但它又造成了一种假象,好像资本运动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生产商品,为了满足社会对商品的消费需要,从而歪曲了资本的实际目的52. 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①空间上并存;②时间上继起53. 周转次数就是指资本总价值在一年中周转的次数。
54. 固定资本是指以机器、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流动资本是指体现为原料、辅助资料、燃料等生产资料形式以及劳动力形式的生产资本。
55. 固定资本的磨损分为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种。
另外固定资本的五无形磨损又分为两种:①由于生产完全同类的劳动资料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造成了原有资本价值的下降;②由于出现了更为低廉和更有效率的替代品,从而引起了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贬损。
56.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是根据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流通和价值周转方式上的不同特点来进行的,其意义在于揭示它们对于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进而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对于预付资本量及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则是根据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来进行的,其意义在于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并且可以据此进一步分析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57. 从内容上看,固定资本只包括不变资本中的全部劳动资料部分,流动资本既包括不变资本中的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等,也包括可变资本部分即劳动力。
而不变资本包括全部生产资料,可变资本即劳动力。
因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物质构成上是交叉的,不能混为一谈。
58. 预付资本一年中的总周转次数=(一年中固定资本周转的价值额+ 一年中流动资本周转的价值额)/ 预付资本总额59.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于资本具有重要的意义:①影响资本家进行投资时所需要的预付货币资本量的大小(减少预付资本)②影响一定数量的资本在一年中生产的剩余价值量的大小(增加年剩余价值量、率)60. 生产商品所耗费的资本价值就是生产成本或生产费用,即c+v,用K表示61. 虽然生产成本不过是商品价值中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利润不过是商品价值中的剩余价值,但是在生产成本和利润的形态下,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全都被掩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