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复习全书-公共基础知识-第3章 传统文化常识【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基础知识

第3章 传统文化常识

一、节日与民俗

1.基本概念

(1)民族

民族是指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称之为“少数民族”。

(2)民俗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被民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这种生活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民众现实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2.我国传统节日

(1)春节

春节,是指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

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2)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或上元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的习俗有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舞龙狮。

(3)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4)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端午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5)七夕节[乞巧节]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节日活动的内容是以乞巧为主。相传,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又称乞巧节。

(6)中秋节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一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7)重阳节

重阳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

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8)腊八节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习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做腊八粥、喝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最讲究的习俗。

(9)除夕

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它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上。一年的最后一天称作“岁除”,那天晚上称作“除夕”。除夕当日,人们往往通宵不眠,这称作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3.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1)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在傣历新年(相当于公历的4月中旬)举行,节日一般持续3~7天。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和健康。

(2)沐浴节

沐浴节是藏族独有的节日,又称沐浴周。据说,藏历每年七月上旬,西藏高原上空会出现弃山星。被该星照过的水,具有抗病健体的功效。藏族同胞为增强体质,就在这一时间内,纷纷下河沐浴,这便是沐浴节。

(3)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大会是我国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其中,锡林郭勒盟的那达慕最具有代表性。“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多在草绿花红、马壮羊肥的阳历7、8月)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那达慕大会的三项运动是摔跤、赛马和射箭。

(4)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4.西方节日

(1)圣诞节

圣诞节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类似我国的春节。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称为圣诞节。从12月24日至翌年1月6日为圣诞节节期。节日期间,各国基督教徒都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西方国家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

(2)狂欢节

狂欢节,通常是基督教四旬斋前饮宴和狂欢的节日,原由主节一直延长到四旬节前一天,如今通常只限四旬节前几天,盛行于欧美地区。许多国家都有一个传统的狂欢节节日,化妆舞会、彩车游行、假面具和宴会是狂欢节的几大特色,它起源于非基督徒的节日庆典,如希腊酒神节、古罗马农神节和牧神节以及凯尔特人的宗教仪式等。一般在2、3月份举行。

(3)感恩节

感恩节是美国和加拿大共有的节日,由美国人民独创,原意是为了感谢上天赐予的好收成。在美国,自1941年起,感恩节是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并从这一天起将休假两天。像中国的春节一样,在这一天,成千上万的人们不管多忙,都要和自己的家人团聚。加拿大的感恩节则起始于1879年,在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与美国的哥伦布日是同一天。

(4)复活节

复活节是最古老的基督教节日之一,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复活节象征着重生和希望,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徒每年都要庆祝。传说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死后第三天复活升天。复活节的时间是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如果月圆那天刚好是星期天,复活节则推迟一星期。因而复活节可能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的任何一天。

5.传统文化常识

(1)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

(2)生辰八字

生辰八字是指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

(3)冠礼

冠礼是指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通常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4)六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