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流和洋流基础和应用
地球科学中的大气环流研究
地球科学中的大气环流研究大气环流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全球气象现象、预测天气变化、探究全球环境变化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地球科学中大气环流研究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主要研究结果与应用。
一、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大气环流指的是在地球大气中,由于地球自转和不同地区气温差异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的气流作用。
大气环流按照垂直方向划分,又分为纬向环流和经向环流两种。
纬向环流是指南北方向上的气流分布,其主要驱动因素是太阳辐射。
而经向环流则是指东西方向上的气流分布,其主要驱动因素是地球旋转。
大气环流可分为地面层和高空层两个部分,其中的全球环流系统是由热带低气压区、副热带高压带、极地低气压区和极地高压带四个基本成分组成的。
二、大气环流的研究方法大气环流是地球气候系统中的复杂问题,其研究方法也需要多种手段相互结合。
主要的研究手段有:1. 模型模拟:通过数学模型对大气环流进行模拟,可以研究其变化规律和趋势。
模型模拟既考虑到了自然因素的影响,也考虑到了人类活动和人工干预的影响。
2. 观测实验:通过大气探测装置对大气环流进行实时监控和测量,可以获取准确、详尽的大气环流资料。
观测实验分为地面观测和卫星遥感观测两种。
3. 统计分析:通过大量气象资料的分析,可以了解大气环流整体的变化规律和趋势。
统计分析主要依赖于现代化气象仪器的应用。
三、大气环流的主要研究成果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大气环流变化因素也日益成为了气象研究的热点。
地球科学学者通过多年的观测和模拟研究,逐渐揭示了大气环流的主要变化规律,并达成了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 全球变暖的影响:气候变暖使得全球大气环流受到影响,尤其是北半球的高纬度区域出现了极昼短时增温效应。
2.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现象的研究:通过模拟和实验研究,揭示了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现象对全球大气环流变化的影响。
3. 沙尘暴天气的研究:大气环流研究对于沙尘暴天气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家们通过不断观测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沙尘暴预警方法和预报模型。
大气环流的原理及应用
大气环流的原理及应用1. 前言大气环流是指地球大气中空气的运动规律和模式。
了解大气环流的原理对于气象学、气候学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大气环流的基本原理和其在气候研究、天气预测等方面的应用。
2. 大气环流的基本原理大气环流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球自转、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异、地形、水气等。
以下是大气环流的基本原理:2.1 科里奥利力效应地球自转导致地表上的空气质点在东、西方向上受到科里奥利力的影响。
科里奥利力使得气流在北半球偏转向右,在南半球偏转向左,从而形成了纬向环流。
2.2 热带环流热带地区的阳光辐射比高纬度地区更直接,导致热带地区变暖,空气上升形成低压。
高空的冷空气下沉形成高压。
这种气流的上升和下沉形成了热带地区的主要环流系统,也称为赤道环流。
2.3 温度差异引起的环流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异也是形成大气环流的重要因素。
冷空气密度大,下沉形成高压区;而暖空气密度小,上升形成低压区。
这种温差引起的气流运动,在垂直方向形成了垂直环流。
3. 大气环流的应用大气环流的研究对于气候预测、天气预报以及其他气象学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大气环流在不同领域的应用:3.1 气候研究大气环流是气候形成和变化的基础。
通过研究大气环流的模式和规律,可以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趋势。
这对于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作用。
3.2 天气预报大气环流的研究也有助于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通过观测和分析大气环流的演变,可以预测不同地区的天气变化,为农业、航空、能源等领域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决策支持。
3.3 强风风险评估大气环流对强风的形成和传播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大气环流的模式和变化,可以评估不同地区的强风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4 大气污染控制大气环流对空气质量和大气污染的扩散也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大气环流的规律,可以制定更科学的大气污染控制策略,提高环境保护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第三章 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二)
引言:大洋环流与全球能量传输思考过程:1.净辐射的纬向差异的存在——热量从低纬向高纬输送2.气候模型模拟的结果只考虑大气环流的经向输送,高纬度气温比实测偏低20℃,中纬度海温偏低10℃。
3.结论:应有附加的经向热量输送。
北半球热量的经向输送4. 缺失项的估算在加入洋流热量输送的气候模拟中,低纬温度下降,高纬温度上升,温度接近实测结果。
5. 大洋环流的定义: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现象。
第3节表层大洋环流(surface-ocean current)一、表层洋流的运动1.表层洋流运动与大气运动成因的差异太阳辐射对大气和海洋加热部位的不同;大气和海洋垂向运动趋势的不同;大气和海洋比热的不同,由于海洋温度的变化缓慢,而使得广大海域内的海水温度和密度的差异很小。
结论:大气和海水运动驱动力的不同,全球风场是产生表层大洋环流的主要驱动力。
2.风海流和简化表层洋流模式(1)风海流的定义(w ind-drift currents)风应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流动,厚度较薄。
(2)观测事实北半球的海水运动向风应力的右方偏离,南半球则向风应力的左方偏离;大洋涡旋(Ocean gyres)的存在: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平洋表面风海流运动推测的风的分布。
全球冬季表层大洋环流的分布简化的表层洋流模式3.实际表层洋流与简化模式的异同相似之处北半球副热带地区有一个顺时针方向的涡旋, 南半球副热带地区有一个逆时针方向的涡旋。
不同之处赤道逆流(补偿流);环绕南极大陆的西风漂流(地形作用);高纬气旋型涡旋在北大西洋更为明显;海水向涡旋的中部辐合,没有发生堆积。
可见,在风应力之外,还有其他的力作用于海水,形成表层洋流的运动特征。
二、洋流运动的机理(一)埃克曼输送1.实地观测:南森的北冰洋漂流2.理论推导:埃克曼的数学解释边界条件:持续强风,无限和均匀的海洋,无其他作用力。
假设:水的运动表现为许多相互独立的薄水层的运动。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
一、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是指大气高空流动规律的总称,主要分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温带低压带、南北极高压带四个环流系统。
其中赤道低压带总体向东风、南北极高压带则总体向西风。
这些环流系统的运动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天气。
二、洋流
洋流是指海水的长周期潮汐流动,是海洋的重要运动形式。
主要分为赤道洋流、海洋边缘洋流、温暖海流与寒冷洋流四种大类。
洋流的运动不仅受到地球自转和大气运动的影响,也受到地形、海盆形成、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风
风是一种气体运动,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气体输运过程之一。
风是由温度、气压、湿度等因素引起的气体流动,可以分为地表风、高空风、季节风、逆温风等多种类型。
风对天气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压分布、气温、降水等方面。
四、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是地球相对于固定天体(如太阳)的自转运动,使得地球表面的自然物理环境具有了昼夜交替、地理位置、地球椭球度、地球自转偏角和地球自转的平均速度等特点。
五、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等)在大气中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的过程,导致地球低层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
其中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代表,而人类活动(如工业、交通等)的发展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大量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的平衡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以上为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理解地球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气象学原理。
同时,也需要注意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为地球的未来创造美好的发展前景。
洋流对大气环流的调节作用
洋流对大气环流的调节作用洋流是海洋中的大规模水流,对大气环流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它们通过运输热量和盐分,影响着气候变化和环境要素的分布。
本文将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洋流对天气的调节以及洋流对生态系统的作用三个方面探讨洋流对大气环流的调节作用。
一、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洋流与气候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洋流可以将热量从赤道地区输送到高纬度地区,起到平均气温的作用。
例如,北大西洋暖流将热量从赤道地区运输到西欧,使得该地区的气候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温和。
同样,秘鲁海流将寒冷的水流运输到赤道地区,导致该地气候凉爽。
此外,洋流还参与地球水循环,影响降水分布。
洋流的冷暖交汇带常常成为降水的集中区域。
例如,赤道西风洋流在大西洋上减弱后,赤道附近形成了赤道升温带,该地降水丰富,形成了热带雨林。
二、洋流对天气的调节洋流对天气的调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大气环流和气象灾害。
首先,洋流调节了大气环流。
洋流与大气环流相互影响,牵扯着水汽的蒸发和凝结过程。
大陆上的高温空气受到洋流的影响,会形成洋流所在区域气压的变化,进而导致大气环流的形成和改变。
洋流在太平洋上的季风、台风等天气现象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
其次,洋流还与气象灾害密切相关。
一些海洋暖流,如墨西哥湾暖流和日本暖流,为气象灾害的形成增加了条件。
它们提供了大量水汽和热量,为风暴和龙卷风的形成提供了动力。
洋流的分布对天气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洋流对生态系统的作用洋流不仅对气候和天气有影响,同时也对生态系统产生重要的调节作用。
洋流将养分输送到海洋中,为生态系统提供了养分的来源。
例如,秘鲁海流将南极洋面的富含养分的冷水带到赤道地区,使得该地区的海洋生态丰富多样。
此外,洋流也影响着海洋生物的迁徙和繁殖。
洋流中的悬浮物和浮游生物为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提供了基础,它们对鱼类等经济资源的丰富与否起到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洋流对大气环流的调节作用是多方面的。
通过运输热量和盐分,洋流影响着气候变化和环境要素的分布,参与了地球水循环,调节了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4
1、三圈环流是:热带环流圈(信风环流圈 见图4-13的环流圈Ⅰ)、中纬度环流圈(见图 4-13的环流圈Ⅲ )、极地环流圈(见图4-13的 环流圈Ⅱ Ⅲ)
2、四个气压带:赤道低压带(0°)、副热 带高压带(30°)、副极地低压带(60°)、 和极地高压带(90°)
3、三个风带:东北信风带(NE)(0°-30°N)、 盛行西风带(SW)(30°-60°N)、极地东风带 (NE)(60°-90°N)。
第八章 大气环流
一、 大气环流模式
大气环流:地球上各种规模大气运动的综合表
现,称为大气环流.它既包含着大范围的大气运
动现象,又包含着一些中、小范围的大气运动现
象。
(一)单圈环流模式
在赤道和极地之间构成了南北向一个闭合环流
圈,称为单圈环流。如图所示:
假设地表面是均匀的(不考虑海陆分布及地形
起伏的影响),并不考虑地转偏向力,仅考虑水
精选课件ppt
14
图 4-18 焚风形成示意图
精选课件ppt
15
2、焚风的形成
设山高2000米,过山以前,即迎风坡山脚处 气温为30.0℃,如果气流上升到800米处开始凝 结(此高度称为凝结高度),空气上升时不断有水 气凝结成云致雨(湿绝热直减率γm=0.4℃/100米), 过山以后,假设气流中并未携带云块,求背风 坡山脚的温度?
精选课件ppt
16
解:已知 迎风坡山脚t1=30.0℃ 干绝热 直减率γd=1.0℃/100米 湿绝热直减率 γm=0.4℃/100米
①迎风坡山脚800米处(干绝热上升),
800米处的温度为t800则,
t800 =
t1
-800× g
d
小学地理教案之掌握大气环流知识
小学地理教案之掌握大气环流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理解大气环流的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全球大气环流的基本特征,了解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大气环流的概念:大气环流是指大气中的气体在地球表面受热不均的情况下,产生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形成全球性的大气运动系统。
2. 大气环流的类型:全球大气环流、局地大气环流。
3. 大气环流的特点:受地球自转影响,形成科里奥利力;受地球表面地形、海陆分布等因素影响,形成大气压力系统和风向变化。
4. 大气环流的作用:调节地球表面的温度分布,影响降水和气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气环流的概念、类型、特点及作用。
2. 教学难点:大气环流形成的原因、大气压力系统的形成和风向变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地球仪、气象图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大气环流的现象。
2. 采用讲解法,讲解大气环流的形成原因、特点及作用。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天气现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大气环流知识。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地球仪、气象图、PPT等。
2. 教学资源:相关气象资料、案例分析材料。
3. 教学场地:教室。
教学安排:1课时(40分钟)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气象现象,激发学生对大气环流的好奇心。
2. 讲解大气环流的概念和类型,让学生理解大气环流的基本特征。
3. 讲解大气环流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地球表面地形等因素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4. 通过气象图和案例分析,讲解大气压力系统的形成和风向变化,使学生掌握大气环流的特点。
5. 讲解大气环流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大气环流对地球表面温度分布、降水和气候的影响。
6.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探讨大气环流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
第3章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
思考题
1.大气运动的驱动力有哪些?在它们的作用下,大气是如何运动的?
2.什么叫地转风?它是如何形成的?怎样判断地转风的方向和高、低压位置?3.简述低层和高层大气平均水平环流的气压场与流场特征。
4.简述平均纬向环流和平均经圈环流的特征。
5.叙述对流层大气环流形成的机理和过程。
6.季风的定义是什么?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主要差别表现在哪些方面?7.什么叫自然天气季节?它与天文季节有什么本质区别?简述我国东部各自然天气季节的大型环流与盛行天气过程。
8.地面风场对于表层洋流的产生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表层洋流的运动方向与风向不同?
9.解释埃克曼输送的形成及其对大洋中水体辐合与辐散的影响。
10.海水的垂直升降流与水体的辐合和辐散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上升流通常发生在什么地方?它对海洋中的养分循环和海洋渔业有什么影响?
11.什么是地转流?它是怎样形成的?
12.解释大洋涡旋西部边界海流和东部边界海流不对称特征的成因。
13.海水中的盐分来源于哪里?海水盐分含量维持基本稳定的原因是什么?14.大洋在垂直方向上可以分成几层?密跃层与盐跃层和温跃层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15.大洋底层水是怎样形成的?它对于深层大洋环流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16.温盐输送带的运动路线是怎样的?它对于海洋中的物质循环有何重要意义?
17.简述洋流在调节全球温度分布方面的作用。
18.什么叫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它们的发生与南方涛动之间有什么关系?19.简述正常情况和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发生时赤道太平洋大气和海水运动的特征及其机理。
大气环流模式在海洋气候中的应用
大气环流模式在海洋气候中的应用大气环流模式在海洋气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研究大气环流模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海洋气候系统,并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
本文将探讨大气环流模式的定义、分类以及在海洋气候中的应用。
一、大气环流模式的定义大气环流模式是描述地球大气运动的一种数学模型。
它基于物理原理、观测数据和数值计算方法,通过模拟和预测大气的运动和变化。
大气环流模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大气系统中的各种气象现象,如气压变化、风场分布和降水情况等。
它是研究气候变化和预测天气的关键工具。
二、大气环流模式的分类大气环流模式可以分为全球模式和区域模式两种。
1. 全球模式全球模式是以整个地球为研究对象的大气环流模式。
它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网格,通过计算每个网格点上的气象变量来模拟全球大气运动。
全球模式可以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趋势。
它对于研究全球气候系统和预测气候变化非常重要。
2. 区域模式区域模式是以特定地区为研究对象的大气环流模式。
它将地球表面的某个区域划分为网格,并利用更高分辨率的数据来进行模拟。
区域模式可以提供对于特定地区的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预测。
它在决策制定和灾害防范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大气环流模式在海洋气候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预测海洋气候变化,并提供科学依据供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应对措施。
1. 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研究大气环流模式可以模拟海洋气候系统中的大气运动和海洋循环。
通过模拟海洋表面的风场和海洋中的热量交换,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这对于研究海洋循环和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 海洋气候变化的预测大气环流模式可以预测海洋气候的变化趋势。
通过模拟不同气候情境下的大气运动和海洋循环,我们可以预测未来的海洋温度、海洋表面高度以及降水情况等。
这对于预测海洋环境变化、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3. 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依据大气环流模式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大气洋流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气洋流知识点归纳总结导言大气洋流是地球表面上空气和水的运动,对地球气候和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大气洋流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气候系统和环境变化。
本文将围绕大气洋流的定义、类型、形成原因、影响因素和意义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一、大气洋流的定义1. 大气洋流是指大气中的水平运动,主要包括平流和辐合等现象。
2. 在地球的低层大气中,大气运动形成了气旋和反气旋,由于地表的不同特性,也会形成湍流、波涡等各种形式的大气运动。
3. 大气洋流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受到地表的地形、地壳运动、太阳辐射、地球自转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
二、大气洋流的类型1. 根据尺度和能量来源的不同,大气洋流可以分为风、气旋、波涡等不同类型。
2. 风是大气中水平方向上的流动,按照尺度可分为局地风、季风、西风带等不同类型。
3. 气旋是大气中围绕低压中心旋转的大规模环流,常见的有台风、龙卷风等类型。
4. 波涡是大气中的局部涡旋运动,常见的有地转涡、涡气等类型。
三、大气洋流的形成原因1. 大气洋流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地球自转、地表的不同特性、太阳辐射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2. 地球自转会引起地球表面的气流产生科里奥利力,从而影响大气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3. 地表的不同特性,如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地形的高低等,会导致地表温度和湿度的差异,进而影响大气流的形成。
4. 太阳辐射则是大气洋流产生的能量来源,阳光的照射使得地表温度升高,形成气流的上升和下沉运动。
四、大气洋流的影响因素1. 大气洋流的速度和方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地表的地形特征、地球自转、太阳辐射和地壳运动等。
2. 地表的地形特征会影响地表温度和湿度的分布,进而影响大气流的形成和运动。
3. 地球自转会引起地球表面的科里奥利力,改变大气流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4. 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分布会导致地表温度差异,形成气流的上升和下沉运动。
5. 地壳运动也会影响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进而影响大气流的形成和运动。
大气环流、气候类型、冷暖锋、洋流、气旋反气旋讲解
地理基础知识补充讲解文件大气环流与气候类型全球性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
①低纬环流:赤道上升气流→高空高压→向北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30°N上空成西风→积聚下沉→近地面高压(副高)→水平流向赤道(东北信风)→在赤道与南半球水平气流辐合上升。
②中纬环流与高纬环流: 30°N上空下沉→近地面副高→向北流偏转成西风→60°N与极地东风相遇上升→高空高压→向南偏转成西风→30°N上空下沉→中纬环流极地上空下沉→极地冷高压→水平偏转成极地东风→60°N与中纬西风相遇上升→高空高压→水平向北运动偏转成西风→极地上空下沉→高纬环流气压带和风带风带风向气压带属性(影响气候)北半球南半球成因特征气流极地高气压带(2个)热力原因冷高压下沉冷干极地东风带(2个)东北风东南风冷干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动力原因冷低压上升温湿中纬西风带(2个)西南风西北风温湿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动力原因热高压下沉干热低纬信风带(2个)东北风东南风干热赤道低气压带(1个)热力原因热低压上升湿热移动。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是:全球气压带风带纬度位置7月偏北,1月偏南。
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随直射点南北移动,常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的气候状况。
季风环流: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东亚和南亚。
东亚由于冬季南北温差大,而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所以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而南亚由于冬季受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因此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我国由于面向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成为世界季风最显著的地区。
项目成因冬季风夏季风源地风向性质源地风向性质东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伯利亚、蒙古西北风寒冷干燥副热带太平洋东南风温暖湿润南亚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伯利亚、蒙古东北风低温干燥赤道附近印度洋西南风温暖湿润冷锋当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时,较重的冷气团前缘插入暖气团下方,使暖气团被迫抬升。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总结地理大气环流是地球大气层中热量和动量的长期平均传递存在的规律性。
它是地球自转和受日射能量影响的结果,是地球自然环境中最基本的大气现象之一。
地理大气环流的形成和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形、地表气体的分布等。
本文将从地理大气环流的基本原理、气候区划与气候类型、地理大气环流与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1. 地理大气环流的基本原理地理大气环流是地球自转和受日射能量作用的结果。
地球的自转使地球表面不同地区受到的日照角度不同,使得地球表面呈现出不同的温度分布。
由于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当地表温度升高时,空气会升起形成低压带,而当地表温度下降时,空气则会下沉形成高压带。
这种温度差异、气压差异造成了大气环流的形成和发展。
地球受到的太阳辐射以及地球自转的影响,使得地球表面呈现出不同的温度区间,从而形成了热带、中纬度和极地气候带。
在这些气候带中,大气环流呈现出特定的规律性。
例如,在赤道附近,热带低气压带会形成,空气会上升形成对流圈,而在中纬度地区,高压带会形成,空气则会下沉形成下沉气流。
这种环流规律使得地球表面呈现出特定的气候和地理景观。
2. 气候区划与气候类型地理大气环流是地球气候带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地理环流和地球表面温度的分布特点,地球可以划分为热带、温带和极地气候带。
在这些气候带中,地球表面会呈现出不同的气候类型。
在赤道附近,由于大气环流的影响,热带雨林气候会形成。
这种气候下,气温较高,降水充沛,植被茂盛。
在中纬度地区,由于高压带和低压带的影响,地表风向不断变化,气候也会呈现出多样性。
由此,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会形成,在大陆内部呈现出干旱气候。
在极地地区,由于地域的高纬度位置和寒冷气候,冰川气候和寒带季风气候会形成。
这些气候类型的形成都受到地理大气环流的影响,使得地球表面呈现出多样化的气候类型和地理景观。
3. 地理大气环流与全球气候变化地理大气环流是地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洋流和大气环流的相互作用
洋流和大气环流的相互作用
洋流和大气环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首先,大气的运动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可以说大气环流运动促成了洋流运动的形成。
具体来说,风是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偏转力,在北半球,洋流会向右侧偏转,而在南半球则向左侧偏转。
其次,洋流运动又反作用于大气环流运动。
一方面,洋流的流动带动了海水表面的热量输送,对维持全球热量平衡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洋流的流动也会影响大气的运动,如寒流会带来降温和减湿的作用,而暖流则有升温加湿的作用。
总的来说,洋流和大气环流之间保持着水体的循环和能量的转移,共同作用使得高低纬度之间的各种能量能够得以输送、趋于平衡。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洋流和大气环流相互作用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地理学家获取帮助。
大气环境、水循环与洋流
2.3 大气环境一、大气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
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
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②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3、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三、全球大气环流(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南半球在左侧),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既减小风速,又改变风向(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因)。
(四)气压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大气环流、气候类型、冷暖锋、洋流、气旋反气旋
地理基础知识补充讲解文件大气环流与气候类型全球性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
①低纬环流:赤道上升气流→高空高压→向北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30°N上空成西风→积聚下沉→近地面高压(副高)→水平流向赤道(东北信风)→在赤道与南半球水平气流辐合上升。
②中纬环流与高纬环流: 30°N上空下沉→近地面副高→向北流偏转成西风→60°N与极地东风相遇上升→高空高压→向南偏转成西风→30°N上空下沉→中纬环流极地上空下沉→极地冷高压→水平偏转成极地东风→60°N与中纬西风相遇上升→高空高压→水平向北运动偏转成西风→极地上空下沉→高纬环流③全球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气压带和风带风带风向气压带属性(影响气候)北半球南半球成因特征气流极地高气压带(2个)热力原因冷高压下沉冷干极地东风带(2个)东北风东南风冷干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动力原因冷低压上升温湿中纬西风带(2个)西南风西北风温湿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动力原因热高压下沉干热低纬信风带(2个)东北风东南风干热赤道低气压带(1个)热力原因热低压上升湿热地球的公转运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季节位移,进而造成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是:全球气压带风带纬度位置7月偏北,1月偏南。
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随直射点南北移动,常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的气候状况。
季风环流: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东亚和南亚。
东亚由于冬季南北温差大,而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所以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而南亚由于冬季受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因此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我国由于面向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成为世界季风最显著的地区。
项目成因冬季风 夏季风源地 风向 性质 源地 风向 性质东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伯利亚、蒙古 西北风 寒冷干燥 副热带太平洋 东南风 温暖湿润南亚季风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伯利亚、蒙古 东北风 低温干燥 赤道附近印度洋 西南风 温暖湿润冷锋当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时,较重的冷气团前缘插入暖气团下方,使暖气团被迫抬升。
第六章 大气环流
傅 科 摆
28
地球上的科氏力
• 只要物体有相对地球的运动,就会有科氏 力产生 • 由于科氏力总是垂直于运动方向,它仅使 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而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 通常人们仅考虑水平方向的科氏力,忽略 铅直方向的(?) • 科氏力的大小等于科氏参数与速度乘积 • 科氏参数 f 2sin 为地球纬度
2
地球与太阳
• 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近乎圆形,平均半径为1.5X108km
•地球赤道面与其轨道面的夹角为23.5度 •南、北纬23.5度范围内称为热带
3
大气的铅直分层
• 最常用的分层方法是按 大气的温度结构分层, 即根据铅直温度梯度的 方向,把大气分成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热成层 散逸层 • 各层之间分别由称为 “顶”的隔层(如对流 层顶)分开 。
13
气象要素
表示大气中物理现象与物理过程的物理量称为气象 要素。以气温、气压、湿度和风最为重要
• 气温:气象上使用摄氏温标 和开氏温标,开氏温标的零 度是绝对零度,即分子完全 停止运动的温度 • 通常所说的地面气温是指离 地面1.5m高度上百叶箱所测 得的温度 • 热带温度最高,最冷的地区 是冬季的西伯利亚和加拿大 的东北部以及全年中的南极洲
3 g
• 将一物体铅直上抛到一定高度后下落,会 落回原地点吗?
31
其他例子
• 江河中的水流相对于地球运动,在科氏力作用下, 河水右偏(北半球),使得右岸冲刷较为严重 • 南半球则左岸冲刷较为严重。 • 对于双轨铁路,由于列车总是单方向行驶,在北半 球右侧铁轨磨损较为严重;在南半球左侧铁轨磨损 较为严重。
1.6-3.3 3.4-5.4 5.5-7.9 8.0-10.7 10.8-13.8 13.9-17.1 17.2-20.7 20.8-24.4 24.5-28.4 28.5-32.6 >32.6
大气环流的例子
大气环流的例子大气环流是指地球大气中的空气运动,是由地球自转和不均匀的日照所引起的。
它是地球气候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面是关于大气环流的十个例子。
1. 赤道附近的热带气候区域:由于赤道附近的太阳直射,空气受热上升,形成热带低压带。
这里的大气环流主要是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的热带风和贸易风。
2. 西风带:在中纬度地区,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之间存在着西风带。
这是由于地球自转和赤道附近的热带气候区域形成的大气环流。
3. 极地东风:在极地地区,由于冰雪的反射作用,地表温度很低,形成极地高压带。
这里的大气环流主要是由极地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的东风带构成。
4. 季风气候:在亚洲和非洲的某些地区,由于夏季海洋上的温暖和冬季大陆上的寒冷,形成了明显的季风气候。
这里的大气环流主要是由海洋风和陆地风的交替引起的。
5. 洋流和大气环流的相互作用:洋流和大气环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例如,赤道附近的大气环流会影响洋流的方向和强度,而洋流则会影响赤道附近大气的温度和湿度分布。
6. 沙尘暴:在沙漠地区,由于地表温度的升高和干燥的气候条件,往往会形成强风,携带大量的沙尘。
这些沙尘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会被带到其他地区,造成沙尘暴。
7. 暴雨和台风: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由于大气环流的不稳定性,往往会形成暴雨和台风。
这些天气现象是由大气环流的湿热气流和上升气流引起的。
8. 高空急流:在对流层中,存在着高速的急流,称为高空急流。
这是由于大气环流的不稳定性和纬度差异所引起的。
9. 南北半球的季节变化: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
这是由大气环流和太阳直射位置的变化所引起的。
10. 高山气候:在高山地区,由于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形成了高山气候。
这里的大气环流主要是由地形和温度的变化所引起的。
以上是关于大气环流的十个例子,它们展示了大气环流在地球气候形成和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大气环流的研究对于了解气候变化、天气预报和自然灾害的预防都具有重要意义。
07_大气环流和洋流对热量的输送
• 9、在显热输送上,两者具同一量级。潜热的 经向输送在30°—70°N 地带,则以大型涡旋 输送为主,平均经圈环流次之,但在低纬度则 基本上由信风与反信风的常定输送来完成。 • 10、大型涡旋指的是移动性气旋、反气旋、槽 和脊等。气旋移动的方向一般具有向北的分速, 且在气旋的前部(反气旋的后部)常有暖平流, 槽前(脊后)亦常有暖平流,所以能把热量由 低纬度输送到高纬度。 • 11、反气旋的移动方向一般具有向南的分速, 且在反气旋的前部(气旋的后部)常有冷平流, 脊前(槽后)亦常有冷平流,它们能把冷空气 从高纬度输送到低纬度,这是调节高低纬度间 热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 根据南北方向上的风速矢量V,当时的气温T, 空气的比湿q,可以按下式计算显热(Qp)和 潜热(LE)在南北方向上的水平输送。 • 取与V 垂直的一小块面积ABCD(图6· 13),高 为δz,底边长为δx,设空气在单位时间内由 ABCD 流到A‘B’C‘D’。以ρ示空气的密度,Cp 表 示其定压比热。则单位时间通过ABCD 截面积 的空气质量为:ρVδxδz,通过的显 • 热为:ρVδxδzCpT。 • 根据静力学方程
• 主要的暖洋流模式
二、环流与热量输送
• (一)赤道与极地间的热量输送 • 由前所述地球约在南北纬35°间,地-气 系统的辐射热量有盈余,在高纬则相反。 但根据多年观测的温度记录,却未见热 带逐年增热,也未见极地逐年变冷,这 必然存在着热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的传 输,这种传输是由大气环流和洋流来进 行的
• 思考题:热量输送在气候形成中的意义? • 如果没有热量输送,气候将会怎 • 样?
(二)海பைடு நூலகம்间的热量传输
• 1、大气环流和洋流对海陆间的热量传输有明 显作用。冬季海洋是热源,大陆是冷源,在中 高纬度盛行西风,大陆西岸是迎风海岸,又有 暖洋流经过,故环流由海洋向大陆输送的热量 甚多,提高了大陆西岸的气温。 • 2、在夏季,大陆是热源,海洋是冷源,这时 大陆上热气团在大陆气流作用下向海洋输送热 量。从7 月海平面等温线图上可见,在热带、 副热带大陆上气温最高,在大陆热风影响下, 使红海海面气温显得特别高(大于32℃)。 • 这时大陆通过大气环流向海洋输送热量,但输 送值远比冬季海洋向大陆的输送量小
大气运动与洋流变化的联系教案二
大气运动与洋流变化的联系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课是地理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讲解大气运动与洋流变化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大气环流和洋流分布的规律出发,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地球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复杂性,激发他们热爱地球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大气运动对洋流形成的影响;2. 理解不同洋流的特点及其运动规律;3. 了解大气环流和洋流在地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1. 运用发展的地图技能,理解并分析全球大气环流和洋流的规律;2. 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海洋表面温度和气压异常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大气环流和洋流的影响。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 大气运动对洋流形成的影响;2. 不同洋流的特点及其运动规律。
难点:1. 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分析实际气象和海洋数据;2. 如果引导学生理解气压和风力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学方法1. 教学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2.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3. 情景教学法。
五、教学内容1. 大气运动和洋流的基本概念。
2. 大气运动的影响。
3. 洋流的形成。
4. 洋流的分布及运动规律。
5. 大气环流和洋流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6. 案例分析:解读实际的气象和海洋数据,理解气象和海洋环境变化的原因与影响。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呈现题目:大气运动与洋流变化的联系。
2. 提出问题:你知道地球上有哪些大的自然运动?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互作用呢?3. 分组讨论:家庭作业部分提供了一些参考资料,要求每个小组讨论五分钟,介绍自己的看法。
二、提供信息(10分钟)1. 让学生以洋流为例,了解气流和洋流对地球所产生的影响。
2. 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大气运动、洋流变化和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
三、案例分析(30分钟)1. 呈现海洋表面温度和气压异常的真实数据。
自然地理学概论:第03章-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 1
第3章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第1节大气运动的驱动力第2节大气环流的特征第3节表层大洋环流第4节深层大洋环流第5节海洋-大气相互作用1.风的定义2.风向:风的观测旗形树3.风速:1. 定义:2.本质:3.成因:4.作用第1节大气运动的驱动力基本作用力 视示力1.定义:2.水平气压梯度力(G n )1n dP G dn ρ=-3.单一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的空气运动4.高、低气压区的形成与海陆热力环流(a白天,b夜晚,横线示等压面)高压区空气向周围辐散周围空气向低压区辐合1.定义:2.本质:3.方向:4.量值ϕωsin2vA=5.地转风的形成1.定义:2.方向:3.大小:4.气旋和反气旋1.定义:2.方向:3.大小:4. 效应:第2节大气环流的特征问题思考:一、为什么通常用气压场表示大气环流状况?二、观察大气环流的视角(一)对流层底部(海平面)1.气压场总体特征(云图)2. 一月气压场特征(实测)3. 七月气压场特征(实测)4.流场总体特征(推理)(二)对流层中部(500 hPa)1.等压面与等压面图2.北半球500 hPa等压面形势(实测)冬强于夏。
夏强于冬3.流场总体特征(推理)1.北半球平均纬向风速的经向垂直剖面(实测)2.纬向风带划分(推理)1.北半球冬、夏都存在三个平均环流圈2.季节变化1.温压场的纬向分异2.纬向和经圈环流的形成3.图解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洋流分布
寒流与暖流
• 寒流——
• 特点:寒冷而干燥, 降低沿岸地区温度和 湿度 • 成因; 1.由冷水域流出 2.深层寒冷海水上涌
• • • •
本节课,我们将讨论如下内容: 什么是洋流? 洋流的种类与成因 洋流的应用 ——以全球气候为例
上பைடு நூலகம்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王一峰
洋流是什么?
• 洋流又称海流,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力引起 的潮汐运动外,海水沿一定途径的大规模 流动。
洋流的分类
海水盐度和温度梯度的存 在,水平压强梯度力,热 盐环流
三圈环流(大气环流)
• 准备知识: ——赤道和两极温度差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地转偏向力的存在
空 气 的 运 动
气压带与气压中心
• 气压带的形成因素:距离赤道的距离(受 太阳辐射量的多少
• 为什么气压带实际中是断开的(气压中心 的存在):海陆热力差异——海陆风,你会 吗? •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 季风和信风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 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叫做沃克环流,当 沃克环流变弱时,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 流减弱甚至反向流动将大量的温热海水滞 留在太平洋东部。秘鲁寒流减弱甚至消失, 就是厄尔尼诺现象;但当沃克环流变得异 常强烈,此时南北赤道暖流变得异常强烈, 秘鲁寒流强度增加,太平洋东部海水温度 异常下降。就产生拉尼娜现象。
利用沃克环流的改变,说说洋流流 动变化情况
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
和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海 水温度异常下降
对我国的气候影响
• 台风减少。
• 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我国中 部或长江以南地区。北方地区夏季容易出 现干旱、高温,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 •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 区容易出现暖冬。
全球一月气压分布
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全球七月气压分布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风海流
• 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 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 模很大的洋流,叫做风海流。世界大洋表 层的海洋系统,按其成因来说,大多属于 风海流。
全球气候综述
• 成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 的季节性移动:代表是地中海气候),下 垫面(海陆位置,洋流,地形) • 描述时要注意:温度(热量)+降水
• 暖流——
• 特点:温暖而潮湿, 提高沿岸地区温度和 湿度 • 成因: 1.由温水域流出 2.表层海水大量聚集
2015年或因厄尔尼诺 成有气候记
录以来最热一年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科学家在热带太平洋观察到了史 上最高的平均海平面温度。 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的气候科学家3 月12日在最新一期的科技公报上正式宣布,厄尔尼诺事 件再次到来,2015年可能成为有气候记录以来最炎热的 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