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稼先》教案

教材分析

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

学情分析

1.本文篇幅较长,课上时间有限,学生对长文的把握还很欠缺,容易掉进就事论事的琐细分析之中,要力图建立起对课文的整体框架认识,这就要求必须熟读课文充分预习(也可给专门时间朗读)。

2.文中两个古文小段,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课前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它。

3.课前督促学生搜集邓稼先的事迹及图片,既能丰富学生课外阅读,锻炼他们检索资料的能力,又能使他们先对这位功勋人物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

1.了解传记的常识及邓稼先、杨振宁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1/ 11

过程与方法: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3.体会文章饱含感情的语言特色。找出文章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预习任务

1.了解传记的常识

附:传记小知识:

传记即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文字。

传记的类别多种多样,有自传、他传、内传、外传、别传、列传、家传、小传等;从文体形态的角度上看,有历史性传记、评论性传记、文学性传记、传记小说等等。例如:

2/ 11

人物传记:

——自传体传记:作者自己写的记载自己生活经历的文章。记载自己前半生或大半生的生活经历的一般称为自传。有些是以记载自己生活中的某些片断或某一方面的经历为主,这一般称为自述。——回忆体传记:这类传记的作者往往是被立传者的亲属、朋友、同事或部属,他们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回忆记载被立传者的生平与事迹。

——采访体传记:这类传记的撰写人,一般与被立传者原来并无交往,或者是与被立传者相隔几代的后人,他们主要靠采访被立传者的亲友,搜集被立传者的各类资料,然后经过作者取舍、创造。

——自传体传记和采访体传记融汇在一起的传记:这类传记包括评论性传记、历史性传记等等,既有传主的回忆自述,也有采访者的对传主采访及搜集资料后的撰写和评说。

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著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评论色彩的体裁,它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

小传:是一种主要附着于著述之中的简短文字,它粗线条、简要地介绍传主的社会经历,思想轨迹、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主要著述或功过事迹等。

2.了解邓稼先、杨振宁的生平经历

附:邓稼先(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

3/ 11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后在父亲邓以蛰的安排下,他随大姐去往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2019年12月18日,入选“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

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杨振宁(中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4/ 11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市,著名物理学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名誉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42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45年,获穆藕初奖学金,赴美留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1955年,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教授;1966年,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兼物理研究所所长;198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98年,任清华大学教授;2017年恢复中国国籍;2018年,任西湖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杨振宁还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3.积累词语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宰.割署.名奠.基开拓.元勋.仰慕.

孕.育选聘.大厦.无垠.夐.黯.

5/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