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钢筋张拉计算
后张法预应力筋(一端张拉时)下料长度的计算
后张法预应力筋(一端张拉时)下料长度的计
算
后张法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计算需要根据一定的公式进行计算。
首先需要确定预应力钢筋的长度以及所需的预张力值,并根据钢筋的弹性模量和截面积计算其应变值。
然后,根据筋与混凝土的粘结长度以及混凝土收缩量和温度变化等因素,计算出预应力钢筋的变形量和长度变化量,最终得出所需的下料长度。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预应力钢筋长度 = 地下部分长度 + 跨高
预张力值 = 预应力钢筋面积× 预应力应力
预应力应变值 = 预张力值÷ (预应力钢筋弹性模量× 预应力钢筋截面积)
基准长度变化量 = 混凝土收缩量× 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长度 + 温度变化量× 预应力钢筋长度× 预应力钢筋线膨胀系数变形量 = 预应力应变值× 预应力钢筋长度 + 基准长度变化量下料长度 = 预应力钢筋长度 - 变形量
通过以上公式,可以计算出后张法预应力筋一端张拉时的下料长度,从而保证预应力钢筋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预应力张拉力计算
预应力张拉力计算箱梁,设计采用标准强度fpk=1860MPa的高强低松弛钢绞线,公称直径15.2mm,公称面积Ag=139mm2,弹性模量Eg=1.95*105MPa,为保证施工符合设计要求,施工中采用油压表读数和钢绞线拉伸量测定值双控。
理论伸长量计算采用《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2附表G-8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量及平均张拉应力计算公式。
一、计算公式及参数1、预应力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及参数: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0.0015u—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磨擦系数,取0.252、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及参数:△L=PpL/(ApEp)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L—预应力筋的长度(mm)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取139mm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取1.95×105N/mm2二、伸长量计算:1N1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0.75×1860×139=193905NX直=3.5m;X曲=2.35m;θ=4.323×π/180=0.25rad KX曲+uθ=0.0015×2.35+0.25×0.25=0.066Pp=193905×(1-e-0.066)/0.066=187644N△L曲=PpL/(ApEp)=187644×2.35/(139×1.95×105)=16.3mm△L直=PpL/(ApEp)=187644×3.5/(139×1.95×105)=24.2mm△L曲+△L直=16.3+24.2=40.52 N2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0.75×1860×139=193905NX直=0.75;X曲=2.25m;θ=14.335×π/180=0.2502 KX曲+uθ=0.0015×2.25+0.25×0.2502=0.0659Pp=193905×(1-e-0.0659)/0.0659=187653N△L曲=PpL/(ApEp)=187653×2.25/(139×1.95×105)=15.6mm△L直=PpL/(ApEp)=187653×0.75/(139×1.95×105)=5.2mm (△L曲+△L直)*2=(15.6+5.2)*2=41.6mm一、计算参数:1、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0.00152、u—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取0.253、Ap—预应力筋的实测截面面积:139mm24、Ep—预应力筋实测弹性模量:1.95×105N/mm25、锚下控制应力:σk=0.75Ryb=0.75×1860=1395N/mm26、单根钢绞线张拉端的张拉控制力:P=σkAp=193905N7、千斤顶计算长度:60cm8、工具锚长度:7cm二、张拉时理论伸长量计算:以N1束钢绞线为例:N1束一端的伸长量:式中:P—油压表读数(MPa);F—千斤顶拉力(KN)P=P1时,(1)15%σcon=232.7KN时:P=-0.48+0.021PF=-0.48+0.0219×232.7=4.6MPa (3)30%σcon=465.4KN时:P=-0.48+0.021PF=-0.48+0.0219×465.4=9.7MPa (4)100%σcon=1551.2KN时:P=-0.48+0.021PF=-0.48+0.0219×1551.2=33.5MPa (5)103%σcon=1597.7KN时:P=-0.48+0.021PF=-0.48+0.0219×1597.7=34.5MPa P=P2时,(1)15%σcon=203.6KN时:P=-0.48+0.021PF=-0.48+0.0219×203.6=4.0MPa (3)30%σcon=407.2KN时:P=-0.48+0.021PF=-0.48+0.0219×407.2=8.4MPa (4)100%σcon=1357.3KN时:P=-0.48+0.021PF=-0.48+0.0219×1357.3=29.2MPa (5)103%σcon=1398.0KN时:P=-0.48+0.021PF=-0.48+0.0219×1398.0=30.1MPa。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预应力张拉为T梁质量控制的关键工序,为了规范梁场内预制梁张拉施工工序,特制定张拉计算书进行指导现场规范施工。
一、锚外控制力计算:P=Ay*σk/(1-η)*nP—锚外控制力,Nσ k—张拉控制应力,MPaAy —钢绞线面积,mm2η—锚口喇叭损失,暂取设计图提供6%计算,根据铁科院实际摩阻计算。
n—计算预应力孔道的钢绞线根数二、理论伸长量计算:由于梁的预应力筋是有直线与曲线组成的多线段预应力筋,故采用要分段计算然后叠加。
1、直线段预应力伸长量计算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L(mm)可按下式计算:⊿L=PpL/(ApEp)式中: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两端张拉的曲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与跨中扣除孔道摩阻损失后拉力的平均值(计算方法见曲线段计算);L--- 预应力筋的长度;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根据材料试验确定(N/ mm2)。
2.曲线段预应力伸长量计算⑴ 计算截面张拉力计算后张法结构由于预应力筋与管道之间存在摩擦阻力,预应力筋沿长度方向各个截面的张拉力并非均匀,而是从张拉端开始逐渐减小,因此,计算伸长量时,应取计算段内的钢筋拉力的平均值。
同时考虑管道局部偏差摩阻影响,计算段终点截面内的预应力筋的拉力为:① ()()N e p k s p μθι+−⋅=S P ——从计算起点经过l 长度之后至终点截面的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单位为N;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系数,根据铁科院摩阻试验确定; θ——预应力筋计算起点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的夹角(rad),θ=0,即为直线。
K——每米长度局部偏差的摩擦系数,根据铁科院试验确定;ι——从计算点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
② L 段内预应力之平均值为:Pp = P(1-e-(kl+µθ))/(kl+µθ)Pp——从计算点至计算截面的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单位为N;其余同上。
预应力筋的张拉端的张拉力如何计算
预应力筋的张拉端的张拉力如何计算范本一:正文:一、引言本文旨在介绍预应力筋的张拉端的张拉力如何计算,以工程师们更好地进行相关设计工作。
二、预应力筋介绍1. 预应力筋的定义2. 预应力筋的分类3. 预应力筋的优点和应用领域三、张拉端的张拉力计算方法1. 张拉力的定义2. 张拉端的受力分析3. 张拉力计算公式推导4. 张拉力计算实例四、张拉端的张拉力计算过程控制1. 张拉力计算前的准备工作2. 张拉过程中的力量控制3. 张拉力计算后的检验工作五、附录本文档涉及附件:1. 张拉力计算公式推导的详细计算过程2. 张拉力计算实例的计算表格六、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预应力筋:根据《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GB50367-2022)的定义,预应力筋是在混凝土的初次荷载作用下施工张拉而得到的,具有预应力和由此引起的初始应力的钢筋。
2. 张拉端:预应力筋张拉工艺中,筋端固定的部位。
范本二:正文:一、引言本文旨在详细介绍预应力筋的张拉端的张拉力如何计算的方法和步骤,以便工程师们了解并正确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预应力筋的概述1. 预应力筋的定义及作用原理2. 预应力筋的分类和材料选用3. 预应力筋的应用领域和优点三、张拉端的张拉力计算方法1. 张拉力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 张拉端的受力分析和力学模型建立3. 张拉力计算公式推导和工程实例分析四、张拉端的张拉力计算过程控制1. 张拉力计算的前提准备工作2. 张拉过程中的力量控制与仪器使用3. 张拉力计算结果的验证和检查五、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1. 张拉力计算公式推导的详细步骤和计算示例2. 张拉力计算过程中所使用的公式和表格六、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预应力筋:根据《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22)的定义,指的是在混凝土构件的使用荷载作用下所形成的预应力状态并能保持到预定使用寿命结束的钢筋。
2. 张拉端:预应力筋张拉工艺中,指的是筋端固定的部位。
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
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一:正文:1. 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
预应力筋在混凝土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拉力的计算对于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2. 预应力筋的定义预应力筋是在混凝土中施加预先预应力力的钢筋,通过对混凝土施加压力,使其在负载作用下具有更好的性能。
3. 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的计算公式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的计算公式如下:Favg = (Fp + Fq) / 2其中,Favg表示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Fp表示预应力筋的预应力力,Fq表示预应力筋的附加荷载。
4. 计算步骤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的计算步骤如下:步骤一:确定预应力筋的预应力力和附加荷载的数值;步骤二:将预应力筋的预应力力和附加荷载代入计算公式,得出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的数值。
5. 范例计算为了更好地理解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的计算方法,下面给出一个范例计算:已知预应力筋的预应力力为Fp=100kN,附加荷载为Fq=50kN,代入公式可得:Favg = (100 + 50) / 2 = 75kN因此,该范例中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为75kN。
附件: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未涉及法律名词及注释。
二:正文:1. 引言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的计算公式,通过对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的准确计算,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预应力筋的作用预应力筋是在混凝土结构中施加预先预应力力的钢筋,通过对混凝土施加压力,使其在负载作用下具有更好的性能。
预应力筋可以有效抵抗混凝土结构的拉力,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和承载能力。
3. 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的计算公式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的计算公式为:Favg = (Fp + Fq) / 2其中,Favg表示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Fp表示预应力筋的预应力力,Fq表示预应力筋的附加荷载。
4. 计算步骤为了准确计算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步骤一:确定预应力筋的预应力力和附加荷载的数值;步骤二:将预应力筋的预应力力和附加荷载代入计算公式,得出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的数值。
30mT梁张拉计算书
30mT 梁张拉计算书1、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曲线段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按下式计算:μθμθ+-=+-kx e P kx p )1(P )( Pp 预应力钢筋平均张拉力(N ) P 预应力钢筋张拉端张拉力(N)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曲线孔道部分切线夹角之和(rad ); k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μ 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计算过程:边跨边梁、中梁N1钢束P=2132900N ,x=9.774m, θ=7°*π/180=0.12217,k=0.0015, μ=0.22(取摩擦系数中间值),由此得出:Pp=2132900*(1-e -(0.0015*9.774+0.22*0.12217))/(0.0015*9.774+0.22*0.12217)= 2089208NN2钢束P=1939000N ,x=5.236m, θ=10°*π/180=0.17453,k=0.0015, μ=0.22(取摩擦系数中间值),由此得出:Pp=1939000*(1-e -(0.0015*5.236+0.22*0.17453))/(0.0015*5.236+0.22*0.17453)=1894843NN3钢束P=1939000N ,x=3.665m, θ=7°*π/180=0.12217,k=0.0015, μ=0.22(取摩擦系数中间值),由此得出:Pp=1939000*(1-e -(0.0015*3.665+0.22*0.12217))/(0.0015*3.665+0.22*0.12217)=1907948N中跨边梁、中梁N1钢束P=1939000N ,x=9.774m, θ=7°*π/180=0.12217,k=0.0015, μ=0.22(取摩擦系数中间值),由此得出:Pp=1939000*(1-e -(0.0015*9.774+0.22*0.12217))/(0.0015*9.774+0.22*0.12217)= 1899280NN2钢束P=1745100N ,x=5.236m, θ=10°*π/180=0.17453,k=0.0015, μ=0.22(取摩擦系数中间值),由此得出:Pp=1745100*(1-e -(0.0015*5.236+0.22*0.17453))/(0.0015*5.236+0.22*0.17453)=1705359NN3钢束P=1551200N ,x=3.665m, θ=7°*π/180=0.12217,k=0.0015, μ=0.22(取摩擦系数中间值),由此得出:Pp=1551200*(1-e -(0.0015*3.665+0.22*0.17453))/(0.0015*3.665+0.22*0.12217)= 1526358N2、伸长值计算公式因张拉伸长值计算公式可得: p p E A L P 标标△p L = 1-1 p p E A L P 实实p L =∆ 1-2 则由式1-1:1-2可得:标实标实L L L L ∆=∆ 1-3 又因L 实=L 标+ΔL 代入式1-3得: )1标标实(L L L L ∆+∆=∆ 1-4 式中:标L ∆—标准梁钢束张拉伸长值;实L ∆—实际梁长条件下的钢束张拉伸长值;标L —标准梁钢束长度值;实L —实际梁钢束长度值;L ∆ —实际梁长与标准梁长的差值。
预应力张拉计算说明
预应力张拉计算说明预应力张拉计算及现场操作说明本合同段梁板均为先张梁板,根据台座设置长度,实际钢绞线下料长度为89米。
一、理论伸长量计算由公式ΔL=(Nk*L)/EA计算可得理论伸长量。
公式ΔL=(Nk*L)/E g A g中ΔL:理论伸长量Nk:作用于钢绞线的张拉力(控制应力σk= 1395Mp)L:钢绞线下料长度(89m)E g:钢绞线弹性模量(1.95X105 Mp)A g:钢绞线截面面积(140mm2)由公式计算得ΔL=(1395*140*89)/(195700*140)=0.63441m=634.41mm现场张拉采取五级张拉分别为10%σk,20%σk,40%σk,8 0%σk,100%σk;对应理论伸长量分别为L1,L2,L3,L4,L5,L6。
由公式计算得L1=63.44 mm(10%ΔL)L2=126.88 mm(20%ΔL)L3=253.76mm(40%ΔL)L4=507.52mm(80%ΔL)L5=634.41 mm(100%ΔL)二、现场张拉实测(一)现场张拉操作现场张拉采取六级张拉分别为10%σk,20%σk,40%σk , 8 0%σk,100%σk;对应伸长量分别为A,B,C,D,E。
张拉顺序:1、先张拉左侧锚端,用3#千斤顶张拉N1筋,张拉到10%σk,记录此时伸长量A1,再张拉到20%σk,记录此时伸长量B1;后依次张拉N2-N9,对称张拉,分别记录各自伸长量:A2,B2 (9)B9;锚固好左侧。
2、张拉右侧锚端,用1#、2#千斤顶同时同步张拉,张拉到40%σk,记录此时伸长量C,锚固后继续张拉到80%σk,记录此时伸长量D,继续张拉到100%σk,记录下各自伸长量为E。
C、D、E值均为两千斤顶伸长的平均值。
(二)数据处理N1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1-A1)N2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2-A2)N3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3-A3)N4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4-A4)N5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5-A5)N6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6-A6)N7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7-A7)N8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8-A8)N9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9-A9)三、现场张拉注意要点1、现场张拉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必须随时比对,不得超过理论伸长值的±6%(即38.06mm);2、张拉时应匀速缓慢张拉,并在每级处持荷5min后读数;3、张拉时注意观察钢绞线断丝数,超过规定值必须替换,从新张拉;4、钢绞线张拉8小时后,才可进行下步钢筋施工。
预应力张拉伸长值简易计算与量测方法(全文)
预应力张拉伸长值简易计算与量测方法(全文)范本1(风格:简洁明了)正文:1. 张拉伸长值的定义1.1 张拉伸长值是指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由于张拉作用导致钢筋伸长的数值。
1.2 预应力张拉伸长值的计算非常重要,能够直接影响到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质量。
2. 预应力张拉伸长值的简易计算方法2.1 根据施工图纸中给出的预应力钢筋的设计张拉力和压力,可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张拉伸长值:张拉伸长值 = 张拉力 / 钢筋的弹性模量2.2 根据钢筋的弹性模量表,可以得到钢筋的弹性模量。
2.3 根据实际的预应力张拉作业情况,可以确定张拉力的数值。
3. 预应力张拉伸长值的量测方法3.1 预应力张拉伸长值的量测可以采用伸长计进行。
3.2 伸长计应放置在钢筋上,并确保与钢筋紧密接触。
3.3 在张拉伸长阶段,通过读取伸长计上的刻度,可以得到张拉伸长值的数值。
注释:1.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 钢筋的弹性模量表- 张拉伸长值的计算表2. 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包括:-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指采用预应力钢筋进行加固和增强的混凝土结构,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范本2(风格:详细解析)正文:1. 预应力张拉伸长值的定义和意义1.1 预应力张拉伸长值是指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由于预应力钢筋的张拉作用而引起的钢筋伸长的数值。
预应力张拉伸长值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性能。
1.2 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预应力钢筋经过张拉作用后,通过锚固装置形成预应力,使混凝土结构具有较高的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
1.3 准确计算和量测预应力张拉伸长值,对于确保结构安全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预应力张拉伸长值的计算方法2.1 计算预应力张拉伸长值的基本公式为:张拉伸长值 = 张拉力 / 钢筋的弹性模量2.2 需要根据施工图纸中给出的预应力钢筋的设计张拉力和压力来确定张拉力的数值。
2.3 钢筋的弹性模量需要通过弹性模量表来获得。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一、计算依据: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二、计算公式:P P P P E L E A L P L ΚσΔ== Κσ=2σσ后前+Ep L L /1000σΔΚ=式中:△L —理论伸长值(mm )Κσ——张拉时锚下平均控制应力(MPa ) 前σ——预应力筋计算段前端控制应力后σ——预应力筋计算段后端控制应力P P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L ——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 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E 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 /mm2)1、 计算参数:设计采用标准强度fpk=1860MPa 的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公称直径15.2mm ,公称面积Ap=139 mm 2),弹性模量EP=1.95×105Mpa ,孔道摩擦系数μ=0.25,孔道偏差系数k =0.0015; 张拉端控制应力为:)(Mpa 2.1339σΚ= 二 张拉理论伸长值计算采用两端对称张拉,钢绞线为曲线计算,先按图纸计算1/2片梁的张拉理论伸长值,分三段计算,A 、B 、C 段,其中A 和C 段为直线段,B 段为曲线段:ABC半幅预制T梁水平长度半幅张拉曲线示意图1、中跨计算 N1伸长值计算:按图纸计算各段的长度分别是:A =2.044m ;B =2.793m ;C =2.756m 。
θ=2.793/40=0.069825弧长/半径 A 段计算:KL+μθ=00386613.00577.0591.100243.0μθ=×+×=+kL003858537.0-1-100386613.0-)μθ(-==+eekL本段摩阻损失())(摩MPa 8430.4003858537.00928.1255-1σσ)μθ(-10=×==+kL e本段终点应力(Mp))(摩MPa 2552.1250.84304-0928.1255σ-σσ===A a平均张拉应力(Mp))()()(均MPa 6767.12522/2552.12500928.12252/σσσ10=+=+=Amm A L L P A 9650.92000001000591.16767.12542/1000σΔ=÷××==均B 段计算:041175561.0066333.0577.0194.100243.0μθ=×+×=+kL041885179.0-1-1041175561.0)μθ(==+e ekL 本段摩阻损失())(-摩MPa 4347.50041885179.02552.12501σσ)μθ(=×==+kL A e本段终点应力(Mp))(摩MPa 8205.11990.43475-2552.1250σ-σσ===A B平均张拉应力(Mp))()()(均MPa 0378.12252/8205.11992552.12502/σσσ=+=+=B Amm A L L P B 3143.72000001000194.10378.1225/1000σΔ=÷××==均C 段计算:03353.00577.038.1300243.0μθ=×+×=+kL 03199.0-1-103353.0-)μθ(-==+ee kL本段摩阻损失())(摩MPa 3829.3803199.00378.1225-1σσ)μθ(-=×==+kL B e本段终点应力(Mp))(摩MPa 4376.11668.38293-0378.1225σ-σσ===A c平均张拉应力(Mp))()()(均MPa 6291.11802/4376.11660378.12252/σσσ=+=+=C Bmm A L L P C 9841.78200000100038.136291.1180/1000σΔ=÷××==均N1理论伸长值:mm L L L L L C B A 2300.2012ΔΔΔΔΔ1=×+++=)(顶N2伸长值计算:按图纸计算各段的长度分别是:A =1.08m ;B =2.356m ;C =12.74m 。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算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伸长 量计算与测定分析一、理论伸长量计算 1、理论公式: 1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如下: PP P E A LP L =∆ ①()()μθμθ+-=+-kx e P P kx P 1 ②式中:P P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曲线筋计算方法见②式;L ——预应力筋的长度;A 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 2;E 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 2;P ——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2计算理论伸长值,要先确定预应力筋的工作长度和线型段落的划分;后张法钢绞线型既有直线又有曲线,由于不同线型区间的平均应力会有很大差异,因此需要分段计算伸长值,然后累加;于是上式中: i L L L L ∆+∆+∆=∆ 21PP i p i E A L P L i =∆P p 值不是定值,而是克服了从张拉端至第i —1段的摩阻力后的剩余有效拉力值,所以表示成“Pp i ”更为合适; 3计算时也可采取应力计算方法,各点应力公式如下:()()()()111--+--⨯=i i kx i i eμθσσ各点平均应力公式为:()()ii kx i pikx e iiμθσσμθ+-=+-1 各点伸长值计算公式为:pip i E x L iσ=∆ 2、根据规范中理论伸长值的公式,举例说明计算方法:某后张预应力连续箱梁,其中425米联内既有单端张拉,也有两端张拉;箱梁中预应力钢束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Φ,极限抗拉强度f p =1860Mpa,锚下控制应力б0==1395Mpa;K 取m,µ=;1单端张拉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计算:预应力筋分布图12两端非对称张拉计算:预应力筋分布图2伸长值计算如下表:若预应力钢筋为两端对称张拉,则只需计算出一半预应力筋的伸长值,然后乘以2即得总的伸长量;注:由于采用1500KN千斤顶张拉,根据实测伸长值为量测大缸外露长度的方法,则计算理论伸长值时应加缸内长度约500mm;而锚固端长约470mm,应在计算理论伸长值时扣除;由于两数对于伸长值的计算相差甚微,可以抵消,因此在计算中未记入;二、实测伸长值的测定1、预应力钢筋张拉时的实际伸长值△L,应在建立初应力后开始量测,测得的伸长值还应加上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即:△L=△L1+△L2式中:△L1——从初应力到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m ;△L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 ;关于初应力的取值,根据公路规的规定,一般可取张拉控制应力的10%~25%;初应力钢筋的实际伸长值,应以实际伸长值与实测应力之间的关系线为依据,也可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2、钢绞线实测伸长值的经验公式:L实=L b—L a/—L无阻 1L实=L b—L a+L a—L c—L无阻 2L实——钢绞线实际伸长量L a——张拉应力为20%б0时,梁段两端千斤顶活塞行程之和;L b——张拉应力为100%б0时,梁段两端千斤顶活塞行程之和;L c——张拉应力为10%б0时,梁段两端千斤顶活塞行程之和;L无阻——梁段两端千斤顶内钢绞线的无阻伸长量,即:L无阻=PL/E P A P对于以上公式,当钢绞线较短,角度较小时,用2式计算更接近设计伸长量;当钢绞线较长,角度较大时,用1式计算更接近设计伸长量;这是由于预应力筋的长度及弯起角度决定实测伸长量的计算公式,钢绞线较短、弯起角度较小时,摩阻力所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也较小,10%~20%Σ控钢绞线的伸长量基本上反映了真实变化,0~10%的伸长量可按相邻级别10%~20%推算;钢绞线较长、弯起角度较大时,摩阻力所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也较大,故初应力采用20%Σ控用20%~100%推算0~10%的伸长量更准确;3、在施工过程中直接测量张拉端千斤顶活塞伸出量的方法存在一定误差,这是因为工具锚端夹片张拉前经张拉操作人员用钢管敲紧后,在张拉到约10%б0开始到100%б0时,因钢绞线受力,夹片会向内滑动,这样通过测量千斤顶的伸长量而得到的量比钢绞线的实际伸长量偏大;因此,我们采用了量测钢绞线绝对伸长值的方法,测得的伸长值须考虑工具锚处钢绞线回缩及夹片滑移等影响,测量方法如下图3所示:4、现以图2所示的预应力钢绞线为列介绍实际伸长值计算方法:对于多束群锚式钢绞线我们采用分级群张法,图2中钢绞线为7束,采用1500KN 千斤顶,根据不同应力下实测伸长值的量测,最后得出总伸长值及与设计伸长值的偏差如下表,并且用与设计伸长值的偏差是否在±6%之内来校核;预应力钢筋编号理论伸长值mm左端右端左端右端实测伸长值mm伸长值偏差% 20%б控/50%б控б控50%б控/б控11 605 69/94 54/183 195 21/24412 605 67/97 61/179 199 19/26613 605 63/91 58/181 197 18/23914 605 65/98 51/178 198 22/238 595注:由于钢绞线右端伸长值大于200mm,千斤顶需要倒一次顶才能完成张拉,因此右端出现了在50%б控时的两个读数,分别表示在从初应力张拉到50%б控时的读数和千斤顶倒顶后张拉到50%б控时的读数;三、问题与思考经张拉实践发现,预应力钢筋的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间有一定的误差,究其原因,主要有:预应力钢筋的实际弹性模量与计算时的取值不一致;千斤顶的拉力不准确;孔道的摩擦损失计算与实际不符;量测误差等;特别是弹性模量的取值是否正确,对伸长值的计算影响较大;必要时,预应力钢筋的弹性模量、锚圈口及孔道摩阻损失应通过试验测定,计算时予以调整;。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范本)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范本)预应力张拉计算书(范本)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预应力张拉计算进行详细说明,以确保计算准确性和安全性。
2. 术语定义在本文档中,以下术语被定义如下:- 预应力张拉:通过施加预应力力量,使混凝土构件产生预压应力,以增强其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的过程。
- 预应力力量:通过张拉预应力筋或压制预应力筋所施加的力量。
- 预应力筋:用于施加预应力力量的钢筋。
- 预应力锚固端:将预应力筋锚固在混凝土中的部位。
- 拉伸长度:预应力筋在锚固端至张拉端的拉伸长度。
- 张拉端:预应力筋的一端,用于施加预应力力量。
- 引伸载荷:施加在预应力筋上的力量。
3. 设计要求在进行预应力张拉计算前,需要满足以下设计要求:- 构件尺寸和几何形状符合设计规范。
- 张拉力计算符合设计规范。
- 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和锚固长度符合设计规范。
- 构件的预应力张拉布置符合设计规范。
4. 计算输入参数进行预应力张拉计算时,需要输入以下参数:- 构件的尺寸和几何形状。
- 预应力筋的数量、直径和强度等级。
- 构件的材料参数,如混凝土强度等。
5. 张拉力计算通过施加预应力力量,预应力筋将被拉伸,产生一定的张拉力。
张拉力的计算公式如下:张拉力 = 引伸载荷 / 预应力筋的截面积6. 锚固长度计算预应力筋需要足够的锚固长度,以保证其在锚固段不滑动并能传递预应力力量。
锚固长度的计算需要考虑预应力筋的直径和混凝土的强度等因素。
7. 考虑其他因素在进行预应力张拉计算时,还需考虑以下因素:- 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 预应力筋的损失。
- 预应力力量的施加方式和顺序。
8. 结论通过对预应力张拉计算的详细说明,我们可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附件:(在此处添加相关附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预应力:指在施工或制造过程中,施加力量于构件以减小约束应力并增加预先应变的作用。
2. 混凝土强度:指混凝土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压缩力。
3. 抗裂性能:指混凝土构件在受力后能够有效防止或减轻裂缝的产生和扩展的能力。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算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算与测定分析一、理论伸长量计算1、理论公式:(1)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 2000),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如下:P P L力筋的工作长度和线型段落的划分。
后张法钢绞线型既有直线又有曲线,由于不同线型区间的平均应力会有很大差异,因此需要分段计算伸长值,然后累加。
于是上式中:L L1 L2 L iA p E式中:P 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曲线筋计算方法见②式;L――预应力筋的长度;A 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E 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2)计算理论伸长值,要先确定预应P p值不是定值,而是克服了从张拉端至第i —1段的摩阻力后的剩余有效拉力值,所以表示成“ Pp ”更为合适;(3)计算时也可采取应力计算方法,各点应力公式如下:i 1 kx i 1各点平均应力公式为:kxi 1 e "kx i各点伸长值计算公式为:X iP i2、根据规范中理论伸长值的公式,举例说明计算方法:某后张预应力连续箱梁,其中4*25米联内既有单端张拉,也有两端张拉。
箱梁中预应力钢束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①15.24),极限抗拉强度f p=1860Mpa,锚下控制应力6 o=0.75f p=1395Mpa。
K 取0.0015/m, 尸0.25。
P pe kxkxL iP p L iA p E pPiL i(1)单端张拉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计算:预应力筋分布图(1) 伸长值计算如下表:(2)两端非对称张拉计算:预应力筋分布图(2)伸长值计算如下表:若预应力钢筋为两端对称张拉,则只需计算出一半预应力筋的伸长值,然后乘以2即得总的伸长量。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例范本)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例范本)本合同段采用国标φs15.24(GB/T5224-2003)的预应力钢绞线,标准强度为Rby=1860MPa,低松驰。
跨度为30m的T梁和25m的箱梁均采用Φs15.24mm钢绞线。
预应力筋张拉采用千斤顶油压标示张拉力和伸长值双控施工。
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在预制梁的预应力损失参数方面,纵向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摩阻系数为0.26,孔道偏差系数为0.003,钢束松弛预应力损失根据张拉预应力为1302MPa取为△=0.025,锚具变形与钢束回缩值(一端)为6mm;横向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摩阻系数为0.26,孔道偏差系数为0.003,钢束松弛预应力损失为△=0.025,锚具变形与钢束回缩值(一端)为6mm;竖向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摩阻系数为0.35,孔道偏差系数为0.003,钢束松弛预应力损失为△=0.05,锚具变形与钢束回缩值(一端)为1mm。
预应力材料方面,纵横向预应力束采用公称直径为Φ=15.24(7Φ5),抗拉标准强度f=1860MPa的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柔性吊杆采用27根Φ15.2环氧喷涂钢绞线组成,fpk=1860MPa;竖向预应力采用Φ25高强精扎螺纹粗钢筋。
锚具方面,纵向预应力采用OVM15-9型锚具锚固,横向预应力束采用OVMBM15-3(BM15-3P)、OVMBM15-4(BM15-4P)型锚具,竖向预应力采用JLM-25型锚具锚固;吊杆采用GJ15-27型锚具。
在设计伸长量方面,预应力平均张拉力的计算公式为Pp=(p1-e)/(kx+μθ),其中Pp为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p为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x为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θ为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k为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檫的影响系数,取0.002,μ为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檫系数,取0.14.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为Δl=ppl/(AEp),其中Δl为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l为预应力筋的长度,A为预应力筋的截面积,Ep为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算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伸长 量计算与测定分析一、理论伸长量计算 1、理论公式:(1)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如下:PP P E A LP L =∆ ①()()μθμθ+-=+-kx e P P kx P 1 ②式中:P P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曲线筋计算方法见②式;L ——预应力筋的长度;A 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 2);E 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 2); P ——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2)计算理论伸长值,要先确定预应力筋的工作长度和线型段落的划分。
后张法钢绞线型既有直线又有曲线,由于不同线型区间的平均应力会有很大差异,因此需要分段计算伸长值,然后累加。
于是上式中:i L L L L ∆+∆+∆=∆ 21PP ip iE A L P L i =∆ P p 值不是定值,而是克服了从张拉端至第i —1段的摩阻力后的剩余有效拉力值,所以表示成“Pp i ”更为合适;(3)计算时也可采取应力计算方法,各点应力公式如下:()()()()111--+--⨯=i i kx i i eμθσσ各点平均应力公式为:()()ii kx i pikx e iiμθσσμθ+-=+-1 各点伸长值计算公式为:pip i E x L iσ=∆ 2、根据规范中理论伸长值的公式,举例说明计算方法:某后张预应力连续箱梁,其中4*25米联内既有单端张拉,也有两端张拉。
箱梁中预应力钢束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Φ),极限抗拉强度f p =1860Mpa ,锚下控制应力б0==1395Mpa 。
K 取m ,µ=。
(1)单端张拉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计算:预应力筋分布图(1)伸长值计算如下表:(2)两端非对称张拉计算:预应力筋分布图(2)伸长值计算如下表:若预应力钢筋为两端对称张拉,则只需计算出一半预应力筋的伸长值,然后乘以2即得总的伸长量。
20m箱梁预应力钢束张拉计算表
20m箱梁预应力钢束张拉计算表一、计算公式:△L=PpL/AyEg式中:△L—理论伸长值Pp—平均张拉力(N)L—预应力钢材长度(cm)Eg—预应力钢材弹性模量(N/mm2)Ay—预应力钢材截面面积(mm2)平均张拉力Pp的计算公式Pp=P[1-e-(kx+μθ)]/(kx+μθ)式中: P—预应力钢材张拉端张拉力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μ—预应力钢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见(图纸)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见(图纸)二、计算参数的选取:Eg=1.962×105(实验数据),Ay=140mm2。
k=0.0015,μ=0.23三、曲线预应力钢绞线束平均张拉力的计算中梁曲线段N1、N2钢绞线束(n×φj15.24)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曲线段孔道长度为两永久锚固端间各段曲线段纯孔道长度之和,如下表:⑴曲线段每束钢绞线平均张拉力的计算=9.413(m)xN1=7.935(m)xN2=2.067(m)xN3=5.5°×2×π/180=0.19197(rad)θN1=5.5°×2×π/180=0.19197(rad)θN2=1.4°×2×π/180=0.04887(rad)θN3在N1钢绞线束曲线段张拉时平均张拉力计算:Pp= P[1-e-(kx+μθ)]/(kx+μθ) =758874(N)在N2钢绞线束曲线段张拉时平均张拉力计算:Pp= P[1-e-(kx+μθ)]/(kx+μθ)=569781(N)在N3钢绞线束曲线段张拉时平均张拉力计算:Pp= P[1-e-(kx+μθ)]/(kx+μθ)=581719(N)在N1钢绞线束(4根)张拉时各阶段理论伸长值计算:ΔL= PpL/ApEp=64.42(mm)在N2钢绞线束(3根)张拉时各阶段理论伸长值计算:ΔL= PpL/ApEp=54.37(mm)在N3钢绞线束(3根)张拉时各阶段理论伸长值计算:ΔL= PpL/ApEp=14.46(mm)⑵直线段预应力钢绞线束平均张拉力中梁直线段=PPP直线段理论伸长值计算直线段预应力钢绞线束有效张拉长度:L=L 直线段1(两永久锚固端间钢绞线直线段长度)+ L 直线段2(千斤顶工作长度)×2各参数如下表:L 直线段钢绞线束理论伸长值计算N1:ΔL= PL/ApEp=15.32mmN2:ΔL= PL/ApEp=36.14mmN3:ΔL= PL/ApEp=118.83mm中跨箱梁20m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束张拉计算成果表通过以上计算数椐并根据各阶段千斤顶和对应油表的检定线性回归方程(附:千斤顶及对应压力表鉴定证书及鉴定结果,含检定线性回归方程)得出张拉成果表如下:注:1#千斤顶对应1#油表号为:0L0701249542#千斤顶对应2#油表号为:0L0214中跨箱梁⑴中跨箱梁N1钢绞线束(4根)张拉计算成果表回归方程式:1、1#顶,表号070124954,方程式:F=33.451P+21.73;2、2#顶,表号0214,方程式:F=33.529P-2.79;四、1.曲线预应力钢绞线束平均张拉力的计算边梁曲线段(非连续端)N1、N2钢绞线束(n×φj15.24)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曲线段孔道长度为两永久锚固端间各段曲线段纯孔道长度之和,如下表:⑴曲线段每束钢绞线平均张拉力的计算x=7.753(m)N1=6.299(m)xN2x=1.880(m)N3=5.5°×2×π/180=0.19197(rad)θN1θ=5.5°×2×π/180=0.19197(rad)N2θ=1.4°×2×π/180=0.04887(rad)N3在N1钢绞线束曲线段张拉时平均张拉力计算:Pp= P[1-e-(kx+μθ)]/(kx+μθ) =759811(N)在N2钢绞线束曲线段张拉时平均张拉力计算:Pp= P[1-e-(kx+μθ)]/(kx+μθ)=760632(N)在N3钢绞线束曲线段张拉时平均张拉力计算:Pp= P[1-e-(kx+μθ)]/(kx+μθ)=775734(N)在N1钢绞线束(4根)张拉时各阶段理论伸长值计算:ΔL= PpL/ApEp=53.13(mm)在N2钢绞线束(4根)张拉时各阶段理论伸长值计算:ΔL= PpL/ApEp=43.21(mm)在N3钢绞线束(4根)张拉时各阶段理论伸长值计算:ΔL= PpL/ApEp=13.15(mm)2. 曲线预应力钢绞线束平均张拉力的计算边梁曲线段(连续端)N1、N2钢绞线束(n×φj15.24)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曲线段孔道长度为两永久锚固端间各段曲线段纯孔道长度之和,如下表:⑴曲线段每束钢绞线平均张拉力的计算=9.413(m)xN1=7.935(m)xN2=2.067(m)xN3θ=5.5°×2×π/180=0.19197(rad)N1=5.5°×2×π/180=0.19197(rad)θN2=1.4°×2×π/180=0.04887(rad)θN3在N1钢绞线束曲线段张拉时平均张拉力计算:Pp= P[1-e-(kx+μθ)]/(kx+μθ)=758874(N)在N2钢绞线束曲线段张拉时平均张拉力计算:Pp= P[1-e-(kx+μθ)]/(kx+μθ)=759708(N)在N3钢绞线束曲线段张拉时平均张拉力计算:Pp= P[1-e-(kx+μθ)]/(kx+μθ)=775625(N)在N1钢绞线束(4根)张拉时各阶段理论伸长值计算:ΔL= PpL/ApEp=64.42(mm)在N2钢绞线束(4根)张拉时各阶段理论伸长值计算:ΔL= PpL/ApEp=54.37(mm)在N3钢绞线束(4根)张拉时各阶段理论伸长值计算:ΔL= PpL/ApEp=14.46(mm)⑵直线段预应力钢绞线束平均张拉力中梁直线段=PPP直线段理论伸长值计算直线段预应力钢绞线束有效张拉长度:L=L 直线段1(两永久锚固端间钢绞线直线段长度)+ L 直线段2(千斤顶工作长度)×2各参数如下表:L 直线段钢绞线束理论伸长值计算N1:ΔL= PL/ApEp=27.01mmN2:ΔL= PL/ApEp=39.43mmN3:ΔL= PL/ApEp=111.90mm中跨箱梁20m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束张拉计算成果表通过以上计算数椐并根据各阶段千斤顶和对应油表的检定线性回归方程(附:千斤顶及对应压力表鉴定证书及鉴定结果,含检定线性回归方程)得出张拉成果表如下:注:1#千斤顶对应1#油表号为:0L0701249542#千斤顶对应2#油表号为:0L0214边跨箱梁⑴边跨箱梁N1钢绞线束(4根)张拉计算成果表⑵边跨箱梁N2钢绞线束(4根)张拉计算成果表⑶边跨箱梁N3钢绞线束(4根)张拉计算成果表回归方程式:1、1#顶,表号070124954,方程式:F=33.451P+21.73;2、2#顶,表号0214,方程式:F=33.529P-2.79;中建二局新兴产业示范区廊坊项目经理部二0一一年八月四日。
阐述预应力钢材的张拉计算和方法
阐述预应力钢材的张拉计算和方法一、设计数据1、预应力钢筋为:φj15.0(7φj5)高强度低松驰钢绞线;2、公称截面面积:139.38mm2;3、标准强度:Rby=1570MPa;4、张拉控制应力:σk=1177.5MPa;5、张拉控制力为(每孔道):987.7KN;6、张拉程序:0---0.16k---105%σkσk(锚固);7、锚具为:XM-6型锚具;8、孔道长度:1#为15.600m2#为15.668m二、张拉设备的选用及校验1、张拉设备需要的张拉力为保证张拉工作的安全、准确,选用的张拉设备的张拉力应大于预应力钢材在张拉时的张拉力,图纸规定张拉控制力为987.7KN,张拉时应超张拉1.05σk,所以张拉设备的张拉力不应不小于:Ny=987.7×1.05=1037.1(KN)2.张拉设备需要的行程张拉设备行程应大于预应力钢材的伸长值估算伸长值公式(cm)ΔL=L预应力钢材张拉控制应力:σk=1177.5MPa预应力钢材的弹性模量:Eg=1.9×105MPa预应力钢材张拉时的有效长度:L=孔道长度+张拉设备长度×2=1566.8+2×(58+8)=1698.8(cm)∴ ΔL=L=×1698.8=10.5(cm)故选用YCD120千斤顶和ZB4/500型电动油泵。
3.压力表读数Pn=(Mpa)预应力钢材的张拉力:Ny=1037.1×103(N)YCD120千斤顶张拉缸工作面积:An=290×102(mm2)所以Pn==35.8(Mpa)《规范》规定压力表最大量程应力为Pn的2.0-7.5倍,精度不低于1.5级。
另外说明的是YCD200千斤顶也可以选用,但是YCD直径为φ40cm,而图纸1#孔道中心距空心板底只有14cm40/2=20(cm)>14cm所以在张拉1#孔道时空心板底模妨碍YCD200千斤顶的安装,故选用YCD120千斤顶。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算公式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算公式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Lcp按以下公式计算:(由张拉10%到100%的伸长值)△Lcp = 0.9 Fpm Lp / Ap Ep式中:0.9 ——系数(由10% ~ 100%的伸长值折减系数)Fpm——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Lp ——预应力筋的计算长度mmA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E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1.95×105 N/mm2 式中的“Fpm——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较难求得。
由张拉力和第二项摩擦损失求得。
摩擦损失又有一个公式去求得:δl2=δcon*(1-1/e(kx+uθ))。
(kx+uθ)是指数。
15.24钢绞线公称面积钢铰线应是15.24mm的是美国标准,截面面积是140mm2,单位重是1.102每米。
15.2mm2的是中国的标准,截面是一样的为140mm2,单位重是1.101每米。
钢绞线张拉伸长量的计算桥梁结构常用钢绞线的规格一般是ASTM A416、270级低松弛钢绞线,公称直径为15.24mm,标准强度为1860MPa,弹性模量为195000MPa,桥梁施工中张拉控制应力(本文中用Ycon表示)一般为标准强度的75%即1395MPa。
本文重点介绍曲线布置的钢绞线伸长量计算,并给出CASIO fx-4800P计算器的计算程序,另外简要介绍千斤顶标定的一些注意问题。
参照技术规范为《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以下简称《桥规》)。
一、直线布置的钢绞线伸长量计算:直线布置的钢绞线伸长量计算有两种计算方式:1、按照《桥规》第129页公式12.8.3-1计算,其中Pp平均张拉力在直线布置时即为张拉控制力,其余参数按照实际使用的钢绞线相应参数代入即可。
2、简化公式公式中Pp(单位:N)/Ap(单位:mm2)即平均张拉力/截面面积就是平均张拉应力(单位为MPa),本文中用Y表示,则公式可以简化为⊿L=Y*L/Ep。
桥梁施工中直线布置钢绞线时一般Y=Ycon=1395MPa,Ep=195000Mpa,代入公式中计算得简式⊿L=0.0071538L,⊿L与L的单位相同。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算公式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算公式预应力张拉伸长量是指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由于预应力钢束的张拉而引起的构件伸长量。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的计算公式如下:ΔL = (P × L) / (AE)其中,ΔL为预应力张拉伸长量,P为预应力钢束的张拉力,L为预应力钢束的长度,A为预应力钢束的截面积,E为预应力钢束的弹性模量。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要点:1.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与预应力钢束的张拉力成正比。
即张拉力越大,伸长量也越大。
2.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与预应力钢束的长度成正比。
即钢束长度越长,伸长量也越大。
3.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与预应力钢束的截面积成反比。
即钢束截面积越大,伸长量越小。
4.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与预应力钢束的弹性模量成反比。
即弹性模量越大,伸长量越小。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需要根据预应力张拉伸长量的计算公式来确定预应力钢束的张拉力。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预应力构件的设计要求和参数,包括构件的尺寸、预应力钢束的型号和数量等。
然后,根据这些参数,我们可以计算出预应力钢束的截面积和长度。
最后,根据预应力张拉伸长量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预应力钢束的张拉力。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的计算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设计和施工非常重要。
正确计算预应力张拉伸长量可以保证预应力钢束的张拉力符合设计要求,确保构件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和刚度。
同时,预应力张拉伸长量的计算也可以为施工过程中的张拉操作提供参考,确保张拉力的准确施加。
在实际工程中,为了减小预应力张拉伸长量对构件的影响,常常会采取一些措施。
例如,在预应力构件的设计中,可以采用较小的预应力钢束截面积和长度,以减小预应力张拉伸长量。
此外,还可以采用预应力钢束的预压和后张拉等施工技术,来控制预应力张拉伸长量,确保构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是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和施工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通过准确计算预应力张拉伸长量,可以保证预应力钢束的张拉力符合设计要求,确保构件的抗拉强度和刚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计算预应力钢绞线共4束,采用Φj15.24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σcon=0.75Ry=1395Mpa,单根张拉控制力F=1395×140=195.3KN。
一、100%σcon理论伸长量计算
伸长量计算公式如下:
⊿L=
PpL
ApEp
;Pp=
()
(1)
kx
p e
kx
θ
θ
-+μ
-
+μ
其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P—预应力筋张拉端张拉力(N);
L—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Ep—预应力筋弹性模量(MPa),取1.95×105;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θ—从张拉端到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0.0015
μ—预应力筋与孔道的摩擦系数,取0.2~0.25;
半跨预应力钢绞线参数表
伸长量计算如下:
N1钢束O1A1段
△L1
3
5
195.310700
5.01 140 1.9510
⨯⨯
==
⨯⨯
A1B1段
△L2
3
5
195.3109815
70.22
140 1.9510
⨯⨯
==
⨯⨯
B1C1段
△L3
3
5
182.1108378
55.88
140 1.9510
⨯⨯
==
⨯⨯
C1D1段
△L4
3
5
182.1101373
9.16 140 1.9510
⨯⨯
=
⨯⨯
N2钢束O2A2段
△L1
3
5
195.310700
5.01 140 1.9510
⨯⨯
==
⨯⨯
A2B2段
△L2
3
5
195.3107300
52.22
140 1.9510
⨯⨯
==
⨯⨯
B2C2段
△L3
3
5
182.1108378
55.88
140 1.9510
⨯⨯
==
⨯⨯
C2D2段
△L4
3
5
182.1103927
26.19
140 1.9510
⨯⨯
==
⨯⨯
N3钢束O3A3段
△L1
3
5
195.310700
5.01 140 1.9510
⨯⨯
==
⨯⨯
A3B3段
△L2
3
5
195.3101037
7.42
140 1.9510
⨯⨯
==
⨯⨯
B3C3段
△L3
3
5
191.7102234
15.69
140 1.9510
⨯⨯
==
⨯⨯
C3D3段
△ L435
191.71016378
115.01140 1.9510
⨯⨯==⨯⨯ N4钢束的伸长量同N3钢束;
二、张拉力计算
张拉采用两端对称张拉,张拉过程中设定大里程端为张拉甲,小里程端为张拉乙,张拉所使用的千斤顶及配套压力表如下:
各行程甲、乙端张拉力、压力表、伸长量如下:
计算: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