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预混层流火焰
燃烧理论基础-层流预混火焰共130页文档
燃烧理论基础-层流预混火焰
6
、
露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第六讲 预混合气体火焰-1
f
f
即为Hugoniot曲线上任意点的切线斜率。
(3)Raleigh-Hugoniot方程
• 火焰锋面后方的熵变:
∵
dq du pdV
T f dS f de f Pf dV
dS f Ps Pf 1 1 1 dPf Tf ( ) 1 1 1 1 d ( ) 2 s f d f s f f
• 或将u f 代入式(2)
f ( Ps Pf ) u s ( s f )
2 s
s2us2
s f ( Ps Pf ) ( s f )
6.1.2 爆燃与缓燃-基本方程
• 同理: •
Ps Pf u u 1 1 f s
2 2 s s 2 2 f f
过点S的直线(且 C <0)在第一、三象限不复存在。 凡满足瑞利方程的均为过点S的直线簇。
C 0 , s Pf ,等压线, P
m 0 。
等密线,m 。
( C ,Pf
s f ),
(2)Hugoniot(雨果尼特)方程
将式(1)与能量方程耦合
递的热量,提高自身温度,火焰逐渐向未燃区传播。 燃烧前后反应物浓度、温度变化情况见上图示意。 描述燃烧波中这些量得变化称为火焰结构。 预混火焰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以一定速度传播 的。
6.1.2 爆燃与缓燃
• 一根很长的等截面水平管内充满可燃混气,在左端 点燃,燃烧波将以某恒定的速度向右传播。
6.1.2 爆燃与缓燃
s f
( Ps
C
s
)
C
f
(4)
• 瑞利方程另一种形式。
燃气燃烧理论基础
混 化
燃烧热加热新鲜混合气,维持不断燃烧。
第四章 燃气燃烧措施
一、燃气燃烧措施旳分类:
按照混合时间与化学反应时间两者比较 (一)扩散式燃烧(有焰燃烧)
扩散混合控制: 混 化
燃气、空气分别喷入,混合速度控制燃烧;火焰长,稳定性好;燃烧时 间长;煤气与空气可分别预热以提升温度。
H s
(m3 / h)
如有 n个喷嘴 热负荷:Q = nLg Hl /3600 (kW)
喷嘴直径:
H — 燃气压力(Pa ) μ— 流量系数 d — 喷嘴直径(mm) s —相对密度 Hl — 燃气低热值kJ/m3 n—喷嘴数量
d
1.03106 Q 4
s
n Hl
H
(mm)
第五章 大气式燃烧器
喷嘴出口截面至喉部旳距离对一次空气系数旳影响
3. 燃烧器出口直径小散热大,火 焰温度下降, Sn 变小易脱火, 不易回火;
4. 周围空气旳含氧量低时,火焰 传播速度Sn减慢,易脱火。
四、 全预混式燃烧(无焰燃烧)
特点
1. 燃烧速度快,火焰很短甚至看不出 2. 容积热强度高 100-200×106kJ/m3·h
(3-6×104kW/m3) 2. 空气过剩系数小(α=1.05-1.10),
----扩压管----头部火孔流出燃烧
燃气灶: α′ α
收缩管 混合管 扩压管
(1)风门 (2)一次空气口 (3)引射器喉部 (4)喷嘴 (5)火孔
(一)引射器
第五章 大气式燃烧器
引射器旳作用
(1)以高能量旳燃气引射空气,并使均匀混合; (2)引射器末端形成剩余压力,以克服气流在头部旳阻力损失,使燃
湍流预混火焰模型概要
(3-56)
流场较均匀的区域,合理地估算层流火焰传播速度是 正确运用拉切滑模型的关键之一 。 层流火焰传播速度是可燃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它取决 于混合物的热力学状态(如压力和温度),对温度尤为 敏感。 丙烷和空气当量比混合物的火焰传播速度 S 0.113(T / 298)2 0.186(T / 298) 0.02 (m/s) (3-57) 求S的问题转化为求T。
反应度τ的脉动均方值 gτ
定义
g 2 ( ) 2 (m fu m fu ) 2 /(m fu ,b m fu ,u ) 2 m /(m fu ,b m fu ,u )
2 fu 2
(3-60)
2 gτ和 mfu 应当遵守同一类型的微分方程。
反应度τ的平均值和脉动均方值 gτ的确定
对比用k - ε模型和混合长度模型计算湍流粘度 t C k 1/ 2 C CD k 2 / 的公式 2) 假定 k 1/ 2正比于混合长度与均流速度梯度绝对 值的乘积 则ε/k正比于均流速度梯度的绝对值 3) 燃烧速率一定与燃料浓度有关 二维边界层问题湍流燃烧速率 u (3-42) R c m
5 平面管道内火焰稳定器后面的燃烧场
Spalding et al 结果优于只用 阿伦纽斯类型 的公式(3-48)得 到的结果,与 实验数据的趋 势符合
6 对旋涡破碎模型的评价
功绩在于正确地突出了流动因素对燃烧速率的 控制作用,给出了简单的计算公式,为湍流燃 烧过程的数学模拟开辟了道路。 不足:该模型未能考虑分子输运和化学动力学 因素的作用 适用范围:一股说来,EBU模型只适用于高雷 诺数的湍流预混燃烧过程。
第六讲 预混可燃气的湍流燃烧 PPT课件
§6.1 湍流燃烧及其特点
实际各种燃烧装置中的燃烧过程往往都是湍流燃烧过程。
所谓湍流的确切定义尚难明确,但与层流的平滑分布和有 秩序流动相比较,可认为它具有:
(1) 不规则性 只能用统计方法 (2) 扩散性 传递速度加快 (3) 具有明显的旋涡脉动 (尺寸大小:含能大、小, 脉动具有耗散性) (4) 是一种流动(是流体受约束转弱的自收运动状态 )
l
大尺度湍流火焰
l
强湍流火焰 湍流的脉动速度远大于层流火焰传播速度,此 时有:
u' SL
弱湍流火焰 湍流的脉动速度小于层流火焰传播速度,此时有
u' SL
湍流火焰稳定燃烧的条件: 一维湍流能量方程:
CP ST
dT dx
d dx
[(
T
)
dT dx
]
sQs
为便于分析,取无量纲后:
§6.2 湍流燃烧火焰传播速度
湍流燃烧火焰传播速度:
湍流火焰前沿法向相对于新解可燃气运动的速 度
ST=u COSθ
测定ST的常用方法有二种。 (1) 定常开口火焰,本生灯法
(2) 定常封闭火焰
对于定常开口火焰,ST的大小测定
V
(1) 测得U及θ
F
(2) 流入可燃预混气流量除以湍流火焰表面积
如何确定F是很困难的。
层流火焰与湍流火焰的特点比较
当Re < 2300 层燃火焰 a) 前沿厚度0.01~0.1mm高度; b)火焰前沿光滑基本成正圆锥形; c) 20~200cm/s
当Re>2300时,湍流火焰(渐变过程) a) 火焰高度很小。说明 ST>>Sl b) 火焰前沿出现脉动和弯曲 c) 收光区模糊 d) 有明显的噪音 e) 有较宽的反应区域
《层流预混火焰传播》课件
能源领域
在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领域, 层流预混火焰传播技术有广泛 应用。
空气净化
通过层流预混火焰传播技术可 以有效净化大气中的有害气体。
总结
1 高效稳定
2 广泛应用
层流预混火焰传播是一 种高效稳定的燃烧方式。
在工业生产和能源领域 有广泛应用的技术。
3 重要作用
在空气净化方面发挥着 重要作用,改善生活环 境。
《层流预混火焰传播》 PPT课件
层流预混火焰传播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了解层流、预混、火焰传播,以 及该技术在工业、能源和空气净化领域的应用。
简介
层流
气体在流动中保持的高度 有序的状态,避免混合不 均匀。
预混
将燃料和氧气提前混合并 准备点火,提高燃烧效率。
火焰传播
燃烧过程中火焰的扩散和 推动气体流动。
参考资料
1. 燃烧工程课程教材 2. 层流预混燃烧器制造商的官方网站
工作原理
1
混合气体进入燃烧器
通过管道将燃料和氧气送入燃烧器内。
混合并准备点火
2
燃料和点火将混合气体燃烧
点火引燃混合气体,开始燃烧过程。
燃烧产生的热量推动气体流动
4
燃烧释放的热量推动气体流动,形成 层流环境。
应用
工业生产
层流预混火焰传播可提高燃烧 效率,应用于工业燃烧设备。
6-湍流预混火焰讲解
湍流火焰的特点
均匀、各向同性的湍流流场,可以用两 个特征量表示湍流特征:湍流强度和湍 流尺度
湍流尺度:
(1)流动特征尺度(与管径、绕流物体尺度有关) (2)积分尺度(湍流宏观尺度,大涡尺度) (3)泰勒微尺度(与平均应变率有关) (4)柯尔莫戈洛夫尺度(最小尺度,与旋涡耗散有关)
湍流火焰的特点
小尺度湍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确定
湍流火焰传播速度和层流火焰传播速度之比等 于二者传输率之比的平方根
ut un
T n
1/ 2
T n
/ 0cp / 0cp
1/ 2
λt表示湍流热传导系数 λl表示层流热传导系数 根据相似性原理,分子导温系数α= λn/(ρ0cp), 故 湍流导温系数αt= λT/(ρ0cp)。在湍流中湍流导温 系数取决于湍流尺度和脉动速度乘积,即
a)小尺度湍流火焰(2300<Re<6000) 条件: l<δL
现象:能够保持规则的火焰锋面,火焰前 沿仍然平滑,只是增加了厚度,火焰锋面 不发生皱折,湍流火焰面厚度δT> δn
特点:小尺度湍流只是由于湍流增强了物 质的输运特性,从而使热量和活性粒子的 传输增加,使湍流火焰传播速度比层流火 焰传播速度快,而在其它方面没有什么影 响
燃烧理论基础-层流预混火焰
1 v
mox
v
1
1
mPr
(本质上是化 学反应中物质 的消耗速度,
或反应速率)
根据7.8
m dYF dx
d ( D dYF
dx dx
)
mF
燃料
2021/4/25
42
• 氧化剂 • 产物
m
dYOx dx
d ( D dYOx
dx dx
)
vmF
m dYPr dx
d ( D dYPr
dx dx
)
(v 1)mF
• 音速传播的燃烧波:缓燃波 • 超音速传播的燃烧波: 爆震波
2021/4/25
4
火焰的主要参数
传播速度 火焰锋面 厚度 温度分布 放热率
2021/4/25
5
火焰的传播速度
• 火焰速度 SL:以波峰为参考系,火焰速度等于未燃气 体速度νu。
根据总质量守恒 u SL A uvu A bvb A
• 目标:找出层流火焰速度的简化表达形式.
2021/4/25
35
假设
• 1.一维,稳流,等面积, • 2.动能、势能、粘性力做功以及热辐射均忽略 • 3.忽略火焰面两侧微小的压力差;即压力恒定 • 4. 热扩散和质量扩散由傅立叶(Fourier)定律及费克(Fick)定律决定,
且假定是二元扩散(Binary diffusion).
偏导数的定义
(vx )
t
x
更通用的三维形式
(V ) 0
t
稳定流中,控制体内 总质量不随时间变化
0
t
(vx ) 0 7.4a
x
vx 常数 7.4b
(vx ) 0
x
燃烧学课件_第六章 层流预混火焰传播
0.75
1 s
P 101325 r= = = 0.1997kg / m 3 ( Ru / M r )T (8315 / 29)1770
RR = - 9.55 ?10 (0.1997) = - 2.439kmol / ( s ?m 3 )
5
1.75
0.0301 0.1 0.1095 1.65 ( ) ( ) 44 32
Ti
Tb
(6-8a)
_____
式中 [1 / (Ti Tu ) RRdT ]可以看成是反应区中平均反应速率 RR
Ti
由下图火焰面前后总的能量平衡关系,得
f ( H R ) mc p (Tb Tu ) m
u w f ,u ( H R ) u c p (Tb Tu )
假设燃气中没有氧气或者燃料,可得出氧气和燃料 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 1 w f = ( w f ,u + 0) = 0.06015 / 2 = 0.0301 2 1 wo2 = [0.2331(1 - w f ,u ) + 0] = 0.1095 2 其中0.2331为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化学恰当比的丙烷-
(6-5)
方程(6-5)的物理解释是:来自已燃气体的导热 通量对预热区未燃气体混合物进行“预热”,将其 温度从Tu提高到Ti。
反应区:
在反应区,能量的对流通量(源自温差)比扩散通量 小,因而可以忽略对流项,能量方程(6-2)变成:
d( dT / dx ) / dx RR( H R )
传导的热流 ——扩散项
混气本身热焓的变 化——对流项
方程(6-2)中的边界条件如下:
x (未燃气体)
T Tu ,
dT / dx 0 dT / dx 0
层流预混火焰稳定浓度界限测定
层流预混火焰浓度稳定界限的测定实验成员:徐俊卿 郑仁春 韩超一、实验的理论基础现代工业要求尽可能高效地利用燃料,这就要求在稳定燃烧条件下,使燃料与空气以适当的比例混合燃烧。
因此对燃料燃烧特性及流体力学和热力学方面需要有详细了解。
预混可燃气燃烧时,如果预混气体的速度在火焰锋面上的法向分量大于火焰传播速度,火焰将向下游移动,最后完全熄灭,称为吹脱或吹熄。
反之,如果预混气的法向速度小于火焰传播速度,火焰将逆流向上游移动,进入燃烧器内部,即出现回火现象。
在燃烧过程中,出现回火和熄灭都是不允许的。
回火会引起爆炸。
熄灭使动力机械停止工作,并向周围扩散有毒气体,有中毒和爆炸的危险。
回火现象只能出现在预混燃烧过程中。
在扩散燃烧中,燃料和空气是分别送入燃烧室的,在燃烧器内两者并不接触,因此没有回火现象。
熄灭或吹脱现象在预混燃烧和扩散燃煤气 甲烷(l/min ) 图1-1 甲烷/空气 煤气/空气 稳定曲线要维持正常的稳定燃烧,就需要避免出现回火或熄灭现象,因而要求知道燃料的稳定燃烧范围。
这一稳定界限与燃料/空气比和环境的温度和压力有关。
图1—1是甲烷/空气煤气/空气在常温常压下预混燃烧的火焰稳定范围。
图中下部是富油燃烧区,稳定范围宽,不易回火和吹脱。
但火眼呈黄色,发光。
下面一根曲线为火焰尖顶出现黄色的界限。
图中上方为火焰吹脱熄灭界限。
当预混气处于该曲线上方时,火焰被吹脱。
左边回火界限呈斜山立形,预混气的状态处于山丘内时出现回火现象。
回火界限与预混气的空气气/燃气比有关。
当空气/燃气比接近化学计量值时,火焰传播速度快,稳定范围小,容易出现回火。
但这时燃烧效率最高。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用一套预混火焰装置(本生灯)进行实验,既可以定性观察预混火焰的各种现象,又可以定量地测定火焰浓度稳定的界限,火焰传播速度等各种燃烧特性。
~220V图1-2实验系统图示意图图1—2为实验装置系统图,小型压气机供给压缩空气,通过一个稳压减压阀保持气压稳定。
燃烧学讲义-第6章气体燃料的燃烧
w'
uce
ut A = 1+ t uce a
ut a+ A a t … … uce ∝ … … = ∴ uce a τrj
At:湍动输运所引起的折算热扩散率
A t a时,有 ut = uce
A t (一般情况下 A t a
当
a)
A ut t ∝ Re = Re 若流体为管内流动, 若流体为管内流动,一般认为 uce a
uce
ut uce
18
一、湍流传播的理论 一、湍流传播的理论
表面燃烧理论(舍谢尔金)
火焰面是层流型的, 火焰面是层流型的 , 湍流脉动在一定空间内使燃烧 面弯曲、皱折,乃至破裂, 小岛”状的封闭小块, 面弯曲、 皱折 ,乃至破裂, 成“小岛”状的封闭小块, 这样增大了燃烧面积,从而增大了燃烧速度。 这样增大了燃烧面积,从而增大了燃烧速度。
2Qwm RT 2 a 2Q a lr uce = wmdT = ∴ T −T0 λ ∫ ρCp (Tlr −T0 )2 E lr B
10
燃尽时间:τrj =
ρCp (Tlr −T0 )
wmQ
uce ∝
a
τrj
火焰锋面厚度δ及可燃混合物升温预热区厚度 火焰锋面厚度 及可燃混合物升温预热区厚度S
RT 2 S定义为 T = Tlr − lr 点做 T = 定义为在 定义为 E
2
火焰传播的形式
缓燃( 正常传播) 缓燃 ( 正常传播 ) :火焰锋面以导热和 对流的方式传热给可燃混合物引起的火 焰传播, 也可能有辐射( 煤粉) 焰传播 , 也可能有辐射 ( 煤粉 ) 。 传播 速度较低( 速度较低(1~3m/s),传播过程稳定。 m/s) 传播过程稳定。 爆燃:绝热压缩引起的火焰传播 , 爆燃 :绝热压缩引起的火焰传播, 是依 靠激波的压缩作用使未燃混合气的温度 升高而引起化学反应, 升高而引起化学反应 , 从而使燃烧波不 断向未燃气推进,传播速度大于 1000m/s。 1000m/s。
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测定
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的测定实验成员:徐俊卿 郑仁春 韩超一、实验的理论基础许多工业设备都应用预混气燃烧作为热和能量的生成方式。
如火花点火发动机(汽油机),煤气炉内的燃烧,灾害性的火灾和爆炸都涉及到预混气的燃烧和火焰传播问题。
研究预混气燃烧的最重要参数是层流火焰传播速度。
火焰速度是预混气的基本特性,是研究火焰稳定性以及湍流预混气燃烧的基础。
层流火焰速度定义为给定可燃预混气的一维平面预混火焰在没有热损失时相对于未燃气的移动速度。
用S 0表示。
该定义给出的火焰速度是预混气的单一的固有特性,而与外界流动条件无关,在某些精心设计的实验设备,如相向流火焰设备上,采用激光多普勒速度仪,可以精确测定S 0。
普通的预混火焰设备很难完成满足上述定义中的所有条件。
如采用本生灯测定火焰速度,由于火焰面呈锥形,不是一维火焰,顶端和底部火焰有弯曲。
不可避免地有热损失。
因此测到的是被测点当地的火焰速度或称局部火焰速度,用S 表示。
S 除与可燃预混气的气/油比有关外,还受热损失,火焰拉伸等动力学因素影响。
用其它的实验方法,如平面火焰法,火焰推进法,肥皂泡法,球弹法和圆管法都是只能测定局部火焰速度。
层流火焰理论指出,预混火焰的稳定位置总是位于预混气在火焰面的法向速度分量与火焰速度(总与火焰面垂直)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地方。
当这两个速度不相等时,火焰面就要移动,而扩散火焰总是驻定在燃料与氧化剂为化学计量值的位置上。
在这一位置,燃料与氧化剂混合最均匀,反应率最快。
偏离这一位置,不可能组织起燃烧,扩散火焰没有火焰传播速度的概念,这是预混火焰和扩散火焰最主要的区别之一。
二、实验原理实验采用本生灯测定(局部)火焰传播速度,实验设备与实验二相同。
设计良好的本生灯火焰呈锥形,除顶端和底部火焰弯曲外,中间有较长一段的平直火焰,假定预混气速度沿出口截面分布均匀,火焰前沿各处的气流法向速度相等,把驻定在管口的火焰面简化为正锥形,如图3-1所示。
第六部分预混可燃气的火焰
Q0W0dT
右图是释热速度与温度的关系,可见:
Ti
T0
Q0W0
dT
Tf Ti
Q0W0 dT
因此可以认为:
Tf
Ti
Q0W0 dT
Tf T0
Q0W0 dT
Q0W0
平均 T f
T0
U
1
cp Ti
T0
2 Q0W0 平均 Tf T0
2019/5/24
3、火焰前锋很薄,但是理论分析时不能忽略。锋面内温度、浓度梯度很大, 存在自然对流、强制对流、导热等热量交换形式以及流动、扩散等质量交 换形式。存在强烈光辐射,可以根据发光区判断反应区位置。
2019/5/24
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8
一维层流平面火焰锋面内能量方程的建立
对于火焰锋面内厚度为
Δx的微元,温度T沿可燃物
如图,设火焰前锋某点法向速度为Up,该 点可燃物流速为w,则火焰传播速度为:
U=Up+w
1、静止气流中,w=0,U=Up,即 火焰传播速度等于锋面法向速度;
2、当火焰锋面静止时,Up=0, 火焰传播速度等于气流速度;
3、对于理想化一维平面火焰, 火焰锋面速度处处相等。
2019/5/24
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猝熄效应:由于管壁的散热,火焰在壁面附近受到冷却,温度降低 而熄灭,即在管壁附近不存在火焰。从管壁开始,无火焰存在的那 段径向距离称为猝熄距离。
火焰锋面的厚度一般在0.01~1mm之间,相对与系统的 特性尺寸来说很小,因此理论分析时将之看作平面。
2019/5/24
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4
燃烧理论6火焰传播与稳定解析
dx
Tf
层流火焰传播速度推导
能量方程 边界条件
预热区:
0ul C p
dT dx
d (dT ) dx dx
x
, T
T0 ,
dT dx
0
反应区:
d 2T dx 2
WQ
0
x 0, T Tf
x
, T
Tm ,
dT dx
0
dT 0ulCp (Tf T0 )
dx
=
dT 2 TmWQdT
实际上,只有极少数的火焰传播过程是单纯受热力理论控制或 单纯是受扩散理论控制的,碳氢化合物燃烧时热力理论和扩散理论 同时起作用。在一般情况下热力理论比较接近于实际,被认为是目 前比较完善的火焰传播理论。
四、层流火焰的内部结构及其传播机理
设:u0 = ul,则火焰锋 面驻定。 将火焰锋面可分为两部 分:
三、层流火焰速度(Laminar flame speed, SL)
层流火焰传播的速度定义为流动状态为层流时的火 焰锋面在其法线方向相对于新鲜混合气的传播速度。
层流火焰速度:SL(标量) 火焰传播速度:S (矢量)
流场速度:U(矢量)
相对于未燃预混气体的层 流火焰速度:
Su = Uu− dxf / dt = SL
热力理论:火焰中化学反应主要是由于热量的导入使分子热 活化而引起的,所以火焰前沿的反应区在空间中的移动决定于从 反应区向新鲜预混可燃气体传热的传导率。并不否认火焰中心有 活性中兴存在和扩散,但认为在一般的燃烧过程中活化中心的扩 散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不是主要的。
扩散理论:火焰中化学反应主要是活化中心(如H、OH 等)向新鲜预混可燃气体扩散,促进使其链锁反应发展所致。
第六章 预混合气的紊流燃烧ppt课件
第六章 预混合气的紊流燃烧
• 流体运动有层流和紊流之分 • 紊流状态将使火焰传播速度大大加快 • 紊流火焰的特点之一是火焰面有许多皱折
• 绝大多数燃烧设备中的火焰都是紊流火焰,紊流火 焰可使燃烧设备的单位空间的放热率大大提高。
3
汽油机
燃气轮机
工业气体燃烧器
燃油加热器
紊流模型
• 由于动量方程中出现了新的紊流应力项,因此第三 章中的封闭方程组就变的不封闭了,为了使方程组 封闭,常常根据经验建立一些补充的,用代数方程 或微分方程表示的关系式,作为约束条件,即所谓 的“紊流模型” • 比较简单,应用最早并且最广泛的模型:普朗特混 合长模型 • 假设紊流应力与平均流动参数的关系和分子粘性应 力与流动参数的关系相同
u u j i u u T i j T x x i j
• 则6-9右侧方括号中的项变为 • 普朗特参照分子运动论,假设
uj u i T x x i j 2 l u T m
u u u ( y ) u ( y l ) l 1 m m y
• 同样,由y+lm层进入y层时,也将引起一个脉动
• 因此假设
u u u ( y ) u ( y l ) l 2 m m y 2 u u 2 u lm ,带入6-12,得 T lm y y
A BA B 两个时均值的乘积的时均值等于两个时均值的乘积
A B A B 0
பைடு நூலகம்
• 由以上各关系式得
BB AB A A A B A B AB AB
B AB A B 0 • 若A、B各自独立,不互相关联,则 A
5,6章燃烧学思考题和作业题
第五章气体燃烧本章知识要点预混燃烧和扩散燃烧的概念;预混气的热自燃理论和点燃理论;层流预混火焰和扩散火焰的传播理论;湍流预混火焰和扩散火焰的经典理论;火焰稳定性理论。
重点1.预混可燃气的着火和自燃理论:绝热条件下预混可燃气着火自燃理论,非绝热条件下谢苗诺夫非稳态着火自燃理论。
2.预混可燃气体的点燃理论:无穷大平板点燃理论——零值梯度理论3.层流预混火焰传播理论:层流火焰传播的综合性理论4.层流扩散火焰:扩散火焰的本生灯试验,脱火、回火,扩散火焰特点5.湍流预混和扩散火焰传播:湍流火焰传播的经典模型简介6.射流火焰:自由射流、旋转射流和直流交叉射流火焰的特点7.火焰的稳定性:火焰稳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复习思考题1.绝热条件下自燃过程的温度、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2.用谢苗诺夫的非稳态热力着火理论分析热力着火中的自燃现象。
3.用点燃条件下的零值梯度理论分析无限大平板上燃气点燃现象。
4.着火感应期,着火过程的时间特征。
5.燃料的可燃界限,影响燃料可燃界限的因素有哪些?6.层流和湍流的火焰传播速度,火焰锋面厚度。
7.层流火焰传播速度求解的热理论和综合性理论。
8.影响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影响规律如何?9.运用层流火焰传播理论分析层流火焰传播的稳定性。
10.湍流火焰的分类和湍流火焰的特点。
11.影响湍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
12.应用火焰稳定的均匀搅混热平衡原理和传热原理分析湍流火焰的稳定性。
13.预混火焰和扩散火焰的各自特点。
14.工程上稳定火焰的措施。
作业题1.煤堆自燃导致能源的浪费和设备受损伤,因此必须防止。
现有下列现象,请用自燃热力着火理论加以解释:(1)褐煤和高挥发分烟煤容易自燃;(2)煤堆在煤场上日久后容易自燃;(3)在煤堆上装上通风竖井深入煤层深处,可防止自燃;(4)如果用压路机碾压煤堆,使之密实,可防止自燃。
2.热自燃或热爆炸和链式爆炸有什么区别?请分析原因。
3.请解释为什么发动机在高原、冬季难发动?4.试讨论影响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如果预混可燃气由甲烷+氧气(摩尔比1:1)换成乙烷+氧气(摩尔比1:1),层流火焰传播速度会有什么变化?如果预混可燃气甲烷+氧气的摩尔比由1:1变为1:2,层流火焰传播速度有什么变化?5.请全面比较预混火焰和扩散火焰的优缺点,并说明为什么工程上燃用气体或液体燃料时一般不用一次空气为零的纯扩散火焰?6.点燃煤气时一定要先放明火后开气阀,这是“火等气”的操作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层流预混火焰传播§6-1 火焰速度和火焰结构一维层流火焰在预混燃料-氧化剂混合物中传播是最简单的燃烧现象之一,在此火焰中,化学动力学以及能量和组分扩散输运起重要作用。
通过守恒方程和状态方程可以导出Rankine-Hugoniot 曲线。
该曲线把在一维层流预混火焰中未燃气和已燃气状态联系起来。
已燃气体位于Rankine-Hugoniot 曲线下分支(缓燃),并相应于未燃气体状态Rayleigh 线与具有适当反应热的Rankine-Hugoniot 曲线交点L ,如图6.1-6.2中所示。
图6.1 层流预混火焰坐标系图6.2 一维燃烧波的Rankine-Hugoniot 曲线和Rayleigh 线Rayleigh 线的斜率与相对于未燃气体的波的传播速度,即层流火焰速度有关。
22)()/(/u u u A mdv dP ρ−=−=& ==)(u u S u 层流火焰速度=)/()/1(dv dP u ρ−由于缓燃Rayleigh 线斜率比爆震Rayleigh 线斜率小得多,所以缓燃速度比爆震速度小得多。
虽然守恒方程和状态方程提供了缓燃的未燃气体和已燃状态之间的关系,但不能唯一确定层流火焰速度u S 。
为了确定u S ,必须将守恒方程通过缓燃波积分。
由于在第5章中推导的方程是非线性耦合微分方程,其准确解只有通过数值积分才能获得。
它需要很大的计算资源。
为了考察层流火焰的某些特征(如火焰速度和厚度)以及这些特征与燃烧参数如燃料类型、化学配比、压力及未燃气体的温度的关系,对方程组进行了简化,以便能分析求解。
要得到简化的模型,需要引入一系列的假设。
我们从考察参考系建立在火焰上的层流火焰结构的某些方面入手。
如前所述,这些计算是针对等压过程进行的。
但是对一维缓燃的Rankine-Hugoniot 曲线,如图6.2所示,已燃气的压力小于未燃气的压力。
现在我们需要考察压力减少的数值是否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
如果能假设压力近似不变,则可以减少一个需要求解的方程数,动量方程将减少到P=常数。
对于稳态一维燃烧波,质量守恒方程变成:常数=⇒=u dx u d ρρ0/)(忽略粘性影响和体积力(浮力),动量方程可写成:0)/(/=+dx du u dx dP ρ应用以上两个方程估算通过火焰的压力降,[][]1)/(1)/()()/(22−=−−≈Δ−=Δ=ΔΔΔ−≈Δb u uu u b uu u b u u u u u u u u P u u u u u x x u u P ρρρρρρρ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u b u b u b b u b u T T T T R R P P =ρρ由于反应物与产物的分子量近似相同,预期穿过火焰的压力降与温度增加相比是很小的,因此[]1)/(2−−=Δu b uu T T u P ρ 碳氢燃料与空气混合物在大气条件下的层流火焰速度典型值在15-40cm/s 范围内。
u b T T /的典型值在5-7范围内,u ρ的典型值等于33/101cm g −×。
因此P Δ的典型值为:2650.1~1/(10~10)P N m atm −−−Δ=因此,忽略通过火焰的压力降是很合理的。
§6-2 一维层流预混火焰模型描述一维预混火焰的方程组是:压力为常数的条件下的质量守衡(=u ρ常数),能量守恒(H=常数),组分守恒以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如附录G 中公式(G-40),(G-41)所示,若利用Le=1近似,可以假设能量方程和组分方程为同一种形式:[]RR dx dx d D u d =−/)/(ηρηρ式中:[])(/)()]/[('ref R sebsible T i i i i T H T h Y Δ−=−=ηυυη 只要求解能量方程和组分方程中的一个,加上适当的边界条件,就可以完全决定火焰的结构和速度。
下面求解能量方程,[][])(//(/R sensible sensible H RR dx dx dh D d dx dh u Δ−=−ρρ(6-1)由于Le=1,p c D /λρ=,对于理想气体,dT T c dh p )(=)/()/)(/(/dx dT c dx dT dT dh dx dh p ==方程(6-1)可以写成:)(/)/()/(R p H RR dx dx kdT d dx dT uc Δ−=−ρ (6-2)由于u ρ=常数,可以用u u u u S u ρρ=代替方程(6-2)中的u ρ,式中u S 是我们要求解的层流火焰速度。
方程(6-2)中的边界条件如下:/,(0/,(==+∞===−∞=dx dT T T x dx dT T T x b u 平衡时已燃气体)未燃气体)为了求解方程(6-2),需要将方程右端的源项表示为温度的函数。
假设火焰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可以用一步、不可逆、总的反应形式表示。
产物燃料kg f fkgO kg )1(12+→+其反应速率可表示为:)/exp()/(23RT E A s m kg RR ov bO a fuel −=ρρ (6-3)式中a ,b 分别是燃料和氧的总的反应级数,ov E 是反应总的活化能。
由于源项与温度呈指数关系,方程(6-2)是非线性,非齐次常微分方程,如不作进一步简化,就不能得到分析解。
为了获得分析解,需要对问题作进一步简化。
对图6.1和6.2火焰结构的计算,建议采用如图6.3所示的火焰结构。
图6.3 一维层流预混火焰结构假设火焰由两个区组成:预热区,其中无反应,对流与扩散通量是平衡的;反应区,其中反应通过输运是平衡的。
火焰结构的物理图可以变换为反应坐标,如图6.4所示。
对于比热为常数的理想气体,cpg Θ=ξ。
反应速率曲线的一般形状是当反应从反应物(ξ=0)到产物(ξ=1)时,减少的反应浓度和增长的温度乘积的结果。
在求解方程(6-2)时,将利用反应速率与反应度(温度)的关系。
图6.4一维层流预混火焰在反应坐标中的结构图中)/()/),,u b u o j f o f T T T T Y Y Y −−==Θ−==(温升分数(反应度ξ预热区:在预热区,假设RR=0,于是方程(6-2)变成;0/)/()/(=−dx dx dT d dx dT c u p u u λρ (6-4)假设p p c c ==常数,对方程(6-4)积分得:t cons dx dT T c u p u u tan )/(=−λρ由气体冷边界条件,u T T =以及0/=dx dT ,可以估算上式中的常数T c S t cons p u u ρ=tan于是方程(6-4)变为:)()/(u p u u T T c S dx dT −=ρλ在i x x =处,是预热区与反应区之间的边界。
因而,)()/(u i p u u i T T c u x dx dT −=ρλ (6-5)方程(6-5)的物理解释是:在预热区来自已燃气体的导热通量对未燃气体混合物“预热”,将温度从T u 提高到T i 。
反应区:在反应区,我们注意到总的活化能ov E 数值很大,T i 略低于T b (见下面)。
因此,可以假设方程(6-2)中的dx dT /项比dx dx kdT d /)/(小得多,即能量的对流通量比扩散通量小。
于是,方程(6-2)可以写成:)(/)/(R H RR dx dx dT d Δ−=λ将上式改写为:[]dT H RR dx dT d dx dT H RR dx dT dT dx dT d R R λλλλ)()/()/)()/(/)/(Δ−=−Δ−=−(或将以上方程从(//)ii i x x x T T dT dx dT dx===式中;到)0/;(==+∞=dx dT T T x i 式中积分,2/1'2)/(⎥⎥⎦⎤⎢⎢⎣⎡Δ−=∫bi T T R xiRRdT H dx dT k λ (6-6)方程(6-6)的物理解释如下:在反应区流出的,经热传导进入预热区的能量扩散通量等于化学反应释放的热量。
令在x=x i 处,来自方程(6-5)和(6-6)的热通量相等,于是∫Δ−=−biT T R u i p u u RRdT H T T c S 2/1']2[)(λρ (6-7)解方程(6-7),可求出层流火焰传播速度u S 。
注意到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热传导强得多,因此可以把导热系数λ从积分中移出,并用其平均值代替。
∫−−Δ−=biT T u i u i p u R p u u RRdT T T T T c H c S 2/1]}')/(1)][(/()2()[/{(ρρλ记得热扩散系数==a c p ρλ/, 假设当0=RR T T i ,〈,注意到对于典型的碳氢燃料的总的活化能数值大于40kcal/mol ,T i 略小于T b ,于是∫−−Δ−=biT T u i u i p u R u RRdT T T T T c H S 2/1]}')/(1[)](/[)2({αρ (6-8)式中∫−biT T u i RRdT T T ]')/(1[可以看成是反应区中平均反应速率,R R 。
u S 就是通常所说的层流火焰传播速度L S 。
由下图火焰面前后总的能量平衡关系,得)()或u fo u b p u R u b p u R fo u u b p R f Y T T H T T c H Y T T c m H mρρρρ/1/)()()()(=−Δ−−=Δ−−=Δ−&&将以上关系式代入(6-8)得:2/1)(2⎥⎥⎦⎢⎢⎣⎡=R R Y a S u fo L ρ (6-9)从方程(6-9)可见, 火焰速度,L S 同样受到扩散输运(通过a )和反应动力学(通过RR )的影响。
现在,应用方程(6-9)可以了解所观察到的预混层流火焰速度与燃烧参数如化学计量比、压力、反应物温度的关系。
例6.1 利用简化的预混层流火焰理论估算化学恰当比的丙烷-空气混合物的层流火焰速度。
在计算过程中利用总体单步化学反应机理估计平均化学反应速率。
解:由简化的预混层流火焰理论可知:2/12⎥⎥⎦⎤⎢⎢⎣⎡⎟⎟⎠⎞⎜⎜⎝⎛=R R Y aS ufo L ρ 从上式可看出,计算层流火焰速度的关键就是计算a 和R R 。
在简化理论中假设化学反应发生在火焰厚度的后半部分(δδ<<x 2/),因而我们选择该反应区的平均温度来计算化学反应速率:K T T T T b u b 1770))(21(21=++=其中假设2260,300,b ad u T T K T K ===温度在火焰内随x 轴成线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