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与莫里哀戏剧的宗教思想之比较分析 —以《麦克白》和《伪君子》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莎士比亚与莫里哀戏剧的宗教思想之比较分析
—以《麦克白》和《伪君子》为例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戏剧家,被誉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在法国,也有这么一位优秀的戏剧家,他就是莫里哀。他是法国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戏剧的创作者。无独有偶,同样为欧洲戏剧史上著名的戏剧家,两人的作品里都渗透着浓厚的宗教思想,那么,两人的作品是怎么体现宗教思想的呢,下面就以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麦克白》和莫里哀的喜剧《伪君子》为例进行比较。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是莎士比亚根据古老的苏格兰历史,写出的一出弑君悲剧。莎士比亚有被说成是“以最优美动人的形式表现了基督教的观念”的戏剧家。这部剧里折射出了浓厚的基督教的宗教色彩,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说法。《伪君子》是莫里哀著名的喜剧作品之一,在剧中他塑造了虚伪、狡诈的达尔丢夫,借此讽刺了当时一部分教会人士的伪善,尖锐地揭露了天主教会的反动本质,体现出了莫里哀对天主教的看法。虽然两部作品都体现了作者的宗教思想,但是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差异性的,那么两者的差异性是什么呢?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差异性呢?
首先两者体现的宗教思想的种类就不同了,莎士比亚作品中体现的是浓厚的基督教文化,他的悲剧更有被称为是“基督教悲剧”的说法。《麦克白》作为他的四大悲剧之一,毫无疑问,渗透着基督教的思想。《伪君子》旨在揭露讽刺的是当时天主教会的伪善人士,所
以莫里哀在这部喜剧里体现的是对天主教的一些看法,渗透着的是天主教的宗教思想。
然后,也是两者差异性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两人对自己作品中体现的宗教思想的态度是不一样的。《麦克白》的主人公麦克白虽然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杀了很多人,但是作者并没有将他塑造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他还是存在着一点良心的,可以说是人性未泯的:“杀人的恶念”会使麦克白看到异象,杀死人后他还会看到死者的冤魂。还有他的妻子也一样,虽然她鼓励自己的丈夫为了权欲杀死了很多人,可以说是造成麦克白悲剧下场的始作俑者,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奶汁里都流着毒汁的女人”也还是有一丝良知的,要不然她也不会在梦游中暴露自己犯罪的过程,最后造成精神错乱,在疯癫中死去,要知道这些可都是她潜意识的驱动啊。在塑造这两个人物的过程中,作者不时地让他们深思、反省、剖析内心,传达出这些罪人还有“人性”的一面,而不是一味地描写他们的残暴,他们的丑陋。这些都体现出了深藏在作者心中“仁慈”的一面,体现了莎士比亚是相信在人的内心中“仁爱”还是存在的,传达出了基督教“宽厚、仁慈”的思想。特别是两个罪人的结局,更是体现出了这样一种宗教意识:善良、仁爱终究会战胜贪婪、残暴,并以此教育人民要遵守基督教的教义,遵从基督教的准则。不同于莎士比亚对基督教教义的提倡,莫里哀的《伪君子》则没有体现出要人们遵守天主教教会法则的思想。相反,这部喜剧讽刺了一部分教会人士的伪善,尖锐地批评揭露了天主教会的反动本质。剧中塑造
了答尔丢夫这样一位伪善者的形象,他为了获得商人奥尔恭的家产,伪装成圣洁的教会信徒混入奥尔恭家,让奥尔贡家产生了混乱,失去了往日的安宁与和睦。他虚伪,狡诈,阴险,为了得到自己的利益,无所不用其极,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伪君子”。借答尔丢夫这一“伪善”的形象,作者深刻地揭露了当时天主教会人士的虚伪和丑陋,讽刺了封建贵族和教会反动势力的代表,批判了天主教会利用宗教思想愚弄、麻痹人民的伪善行为。所以说,莎士比亚对自己戏剧作品中所体现的基督教“仁慈、博爱”的思想是持赞赏和推崇的态度的,而莫里哀却是对自己作品中体现出的天主教的“伪善”这一思想意识进行了深刻地批判和讽刺。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性呢?归根到底是跟作者的创作背景有关的。莎士比亚所处的时期是文艺复兴时期,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与宗教是紧密相连的。虽然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性”占有很大的位置。但是基督教作为一种信仰,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心灵最深处和欧洲文化的最深处,所以仍没有被人们摒弃。另外,虽然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们强调“人性”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反对宗教,而是反对教会对人民的压制、对人民的欺骗和反对神职人员的恶败道行。他们之中有很多人就是很虔诚的基督教教徒,在他们的作品中就表现了“仁慈”“博爱”这些美好的基督教的人道主义内涵。而莎士比亚也是这样的一位剧作家,所以在他的戏剧作品《麦克白》中体现出来的是对基督教思想赞颂的态度。而莫里哀创作《伪君子》的时候,
法国天主教仍受制于罗马教皇,宗教势力非常强大。当时教会中的一些反动势力披着“宗教”的外衣,暗中迫害异教徒,无神论者和自由思想者,勾引当局,诬陷告密,给当时的社会造成了动乱。莫里哀为了反映这种社会现实,就创作了这部喜剧。在这部戏剧里,他刻画了答尔丢夫伪善的性格,就是为了暗讽当时的教会的伪善分子,就是为了揭露天主教会的反动本质的。所以,他对自己作品中体现的宗教思想与莎士比亚有了很不一样的态度。
两位出色的戏剧家同样在自己的戏剧作品中贯穿了宗教思想,但是却有着天壤之别,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而这些与两人所处的特定的文化背景是息息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