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远技术现状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跳远技术现状研究综述

摘要:在田径项目中,跳远是一个对技术要求很高的项目。近年来跳远成绩不断提高,根本原因是运动员通过科学训练、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技术取得长足进步的体现。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综述法,从跳远技术的多个环节,对国内外跳远技术的研究现状和结果做了系统的分析和整理。

关键词:助跑起跳腾空落地

前言

跳远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部分组成的。它们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因此,正确地完成跳远技术的各个部分动作,以及实现各部分动作的有机结合是跳远技术的关键。现代跳远始于19世纪末,自美国名将迈克·鲍威尔(Mike Powell )在第三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创造的8米95跳远世界纪录以来,打破此记录一直成为许多世界优秀选手追求的梦想。从跳远技术的发展来看,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最初是简单的蹲踞式,之后有了挺身式,又有了走步式。今天的跳远技术,正向着快速的助跑。迅速而有力的起跳和较高的跳跃高度方向发展,运动员必须具备全面和良好的身体素质,熟练而准确地掌握先进的技术,才能在赛场上取得好的成绩。因此,当前应该认真总结经验,运用先进的理论、技术与科学的训练方法,以迅速提高我国运动员跳远水平。

助跑

跳远的助跑速度与跳远成绩密切相关。跳远助跑的任务就是获得最高的水平速度,并为准确踏板和快而有力的起跳做好技术、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

跑是跳的基础,跳是跑的发展与结果。跑不好,就跳不好。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这种现象,当欲跳越一定宽度的壕沟时,人总要加上几步助跑。当汽车穿越同样的坡度时,快速行驶的汽车总比慢速行驶的汽车冲得要远得多。这足以说明,快速助跑对提高跳远成绩的积极作用。

1.1助跑起动及加速方式

助跑的起动姿势直接影响助跑的稳定性与准确性。赵承业在《跳远技术分析》一文中将助跑的起动姿势有两种:一种是从静止状态开始,一般采用两腿微曲、两足左右平行站立的“半蹲式”,或两腿前后分立的“站立式”起动姿势。另一种是走几步或走跳步结合踩上第一个标志点,行进间开始的起动。第一种方法,前三步的和速度变化较小,有利于提高助跑的准确性。第二种方法,助跑则比较自然,动作比较放松。但由于是动态,每次踩上标志的位置和速度不易控制,对准确踏

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助跑的加速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积极加速,一种是逐渐加速。积极加速方式是从助胞一开始就跑得很积极。步频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上,这种加速方式能较早地摆脱静止状态,并获得较高的助跑速度。其特点是助跑开始几步的步长较短,步频较快,上体前倾也较大。这种助跑方式适合于绝对速度较快的运动员。但因助跑动作紧张,起跳的准确性差,所以世界优秀运动员很少采用这种方法。逐渐加速方式一股是在加大步长或保持步长的基础上提高步频。这种加速时间较长,加速过程比较均匀平稳。因此,跑的动作比较轻松、自然。起跳的准确性较好,每次试跳成绩也较稳定。刘易斯、鲍威尔等优秀运动员大部采用这种方式。

1.2助跑的距离和速度

助跑距离由于运动员的步幅大小不一,加速能力的不同而有所差别。郭爱斌在《跳远运动中助跑与起跳技术分析》一文中表达这样的观点:只有适宜的助跑距离才能使自己水平速度充分发挥。这是一个重要而又常常被忽视的问题。如果距离不够长,则不能充分发挥出速度水平;如果过长,则又会造成无效的体力消耗,甚至起跳时速度下降。所以每个运动员确定适宜的助跑距离是训练中的任务。助跑距离的长短应因人而异。我们一般的助跑距离,男为35~40 m,女为30~35 m。但是还有更长的助跑距离,如美国刘易斯的助跑距离为51. 3 m之多,这跟他个人的最高速度的发挥有关系,随其专项成绩、训练水平及绝对速度水平的不断变化而进行必要的调整。

运动员高速助跑的目的就是在起跳时获得最大的起跳速度。大量研究表明,助跑速度在决定跳远成绩的所有因素中所占的作用大于70%,它与跳远成绩的相关系数男运动员高达0. 943,美国人认为:提高0. 1 m /s的腾起速度时,跳远成绩将增加9. 5 cm,所以现代跳远技术提倡在高速助跑下迅速完成起跳,如世界部分优秀跳远运动员最后10m的助跑速度可达10 m /s以上。

1.3最后几步的助跑技术

最后6-8步的助跑技术,主要表现为两种技术特征,一种是最后几步的步长相对缩短,步频明显加快,形成快速进入起跳的助跑技术节奏;另一种是在步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加快步频,形成快速上板的助跑技术特征。

阳剑在《跳远助跑、起跳技术分析》一文中指出:在最后两步里,倒数第二步较大,其原因是由于身体重心下降和支撑腿膝、踝弯曲所致,这一步是以全脚掌着地。倒数第二步与正常跑是不同的,不能仅仅是跑过这一步,而是必须在这一步为起跳做准备。最后两步是一长一短,最后一步由于身体重心的提高而使其小于倒数第二步,这样有利于有效地做好起跳的准备。在最后两步要放松并保持助跑速度,继续摆臂动作,否则会减慢起跳前的速度。助跑速度的损失,反映在两个方面:

一是助跑距离过短,踏跳时尚未达到最高速度;二是助跑距离过长,在踏跳前早已达到最高速度。在训练中要使运动员建立助跑的速度由慢到快,最后达到运动员能控制的最高速度的节奏。

起跳

起跳的主要任务是使身体按适当的腾起角(一般为18~24度)腾起。腾起的初速度越大,越有可能取得优良的成绩。优秀运动员的腾起初速度可达9.2~9.6米/秒,身体重心腾起高度可达50~75厘米。起跳时,从脚掌着地离地的过程中,身体重心向前移动的距离约1米左右,起跳时间为0.1~0.13秒。起跳过程可分为着地、缓冲和蹬伸三阶段。

2.1起跳脚着地

在助跑最后一步,为了加快着板动作,起跳大腿前摆得比短跑低一些,采用象跑时那样“扒地”动作,积极下落着板,脚跟与脚掌几乎同时接触起跳板。岳新坡、孔祥宁《对跳远起跳时几个不同角度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此时,着地角、蹬地角的适宜与否,反应了运动员踏板技术的好坏,可根据运动员个体特点确定合适的着地角;扇面角的转化时机(即着地向蹬伸的过度)应在重心投影点之前;起跳时躯干与地面角度为90~107度,小腿与起跳板夹角为65度左右,膝关节为175到178度。

2.1缓冲

缓冲是指踏跳过程中从起跳脚着板开始到膝关节的最大弯曲环节,它的作用降低了运动惯性力对身体的压力,缓冲了对水平速度的制动,并为起跳蹬伸创造有利条件。由此可见,缓冲虽然不能直接影响跳远成绩,但它连接着助跑与起跳这两个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助跑速度的发挥与利用以及起跳效果的好坏。刘德松《论缓冲能力对跳远助跑速度和起跳效果的影响》研究认为:缓冲能力强,有利于助跑速度的发挥和利用,可以加快踏跳时工作肌收缩方式的装换速度,有利于起跳时肌肉弹性势能的储存和利用,并能提高蹬伸的力学效果,从而提高起跳效果。

2.3蹬伸

蹬伸阶段是由起跳腿膝关节最大弯曲时始,至起跳脚跳离地面瞬间为止。此时,上体保持正直,提肩,拔腰,同时下肢快速蹬伸,髋、膝、踝三个关节充分伸直,身体向前上方腾起,蹬伸动作越快越充分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越大,要想做到这些必须注意蹬伸的时机和其它环节。前苏联的丘帕等人研究表明,在最大缓冲身体重心处于垂直支撑面3~ 8度有利于提高蹬伸力量,使支撑的作用力更宜通过身体重心,有利于起跳腿由退让性收缩转成主动性收缩,发挥最大的收缩肌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