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热和能
第十六章 热和能
第十六章热和能Ⅰ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知道扩散现象,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能说明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固体很难被分割的原因。
4.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知道内能的单位是焦耳。
5.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内能改变。
知道热传递改变内能是内能转移的过程。
6.知道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能举出生活中实例。
7.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8.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
知道水的比热容。
9.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
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10.知道什么是热值。
会查热值表。
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11.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知道热机中能的转化。
了解热机效率。
12.知道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内容。
能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简单的物理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2.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并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不同问题。
了解什么是“热岛效应”。
3.通过演示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4.通过观察挂图和模型使学生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5.通过阅读了解有关汽车的一些常识,通过讨论和阅读了解燃料的热值和热机的效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演示实验、学生自己做的小实验,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通过学习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为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打下初步基础。
初中物理第一轮复习热和能(第十六章内容)人教版
第十六章:热和能一、复习要点(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它的直径大约只有10-10m。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③课本P124图16.1-2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⑤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
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4、内能的改变:(1)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B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三)、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课件:第十六章 热和能
五、热机
➢ 1.内燃机的概念及其工作原理: 内燃机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
内能,又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按燃烧燃料的不同,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 柴油机等。 ➢ 2.内燃机: ①冲程: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汽缸的 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 ②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课件
第十六章 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一)、扩散 ➢ 1、定义:
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 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2、发生范围:
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 3、扩散现象说明: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并 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 4、影响扩散的快慢的因素:
三、比热容
➢ 1、定义: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
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 2、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 3、比热容是物质的__一_种__特_性___,大小与
物质的__种_类_、_状_态___有关,与 质_量_、_体_积_、_温_度__、_密_度_、_吸_热_放_热__、_形_状_等__无关。
➢ ①影响内能的因素
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
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从 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状态都有 关。
➢ ②内能与温度关系
✓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
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第十六章 热和能 一 分子热运动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下列现象中, ( B ) A、脏水中有许多小虫在乱动,毫无规律 脏水中有许多小虫在乱动, B、衣箱里放樟脑丸,过些日子衣服上也有了樟脑味 衣箱里放樟脑丸, C、教室里大扫除时,灰尘满屋飞扬 教室里大扫除时, D、洗过的湿衣服,过些日子变干了 洗过的湿衣服,
第十六章
一
热和能
分子热运动
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和分子 热运动。 热运动。 2、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能识别扩散现象,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解释。 能识别扩散现象,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解释。 4、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2、下列现象说明分子间有斥力作用的是( D ) 下列现象说明分子间有斥力作用的是( A、煤堆在墙角时间长了,墙内部变黑了 煤堆在墙角时间长了, B、打开醋瓶后,很快嗅到醋味 打开醋瓶后, C、有手压面包,面包体积变小了 有手压面包, D、封闭在容器中的液体很难被压缩
3、将两块光滑的干玻璃放在一起,很容易把它们分开,但 将两块光滑的干玻璃放在一起,很容易把它们分开, 是如果在玻璃上洒些水后再将它们放在一起, 是如果在玻璃上洒些水后再将它们放在一起,就很难把它 们分开。这一现象说明( 们分开。这一现象说明( C ) A、固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而液体分子间有作用力 固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B、同种分子没有作用力,而异种分子间有作用力 同种分子没有作用力, C、任何分子间均有作用力,距离越小,作用力越大 任何分子间均有作用力,距离越小, D、水具有黏性,分子间是否具有作用力与此无关 水具有黏性,
5、在建材市场上有一种用锯末压制成的板状或块状的材 料,它是在剧末中加黏剂,使剧末和黏剂分子间距离接近 它是在剧末中加黏剂, 相互吸引的范围,再加以压制而成,这种制造方式利用了 相互吸引的范围,再加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制而成, 分子动理论的哪个观点? 分子动理论的哪个观点? 答:利用了不同物质的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力。 利用了不同物质的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力。
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 热和能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热和能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十六章热和能比热容(一)课程标准要求: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度问题,并了解“热岛效应”的成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突破:1. 重点: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及概念(1)比热容是用来表示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物理量。
(2)定义: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单位:/()。
J kg C注意: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一般来说,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不同,同种物质的比热容总是相同的,它与物质的质量、温度,体积等无关,在常见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例1] 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杯水比一碗水的比热容小B. 不同物质、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一般不相等C. 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相比;一年四季温差变化量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比热容大的原因D. 水与其他物质相比,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小分析:比热是物质的特性,同一物质比热容不变,不同物质,一般不同,根据Qt cm∆=可知,质量相等的沙石与水,在从空气中吸收(或放出)相等的热量时,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所以其温度变化量小。
答案:BC2. 难点:热量公式的理解及运用利用热量公式进行计算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同一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务必统一成国际单位,即c 的单位是/()J kg C ⋅︒,m 的单位用kg ,t 的单位用℃。
(2)公式适用于物态不发生变化时物体升温(或降温)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计算。
第十六章 热和能
第二节内能三立学校贺预高教学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的单位焦耳2.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知道对于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多;温度越低,内能越少。
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重点1.内能的概念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难点1.内能与温度、热量的关系2.内能与做功、热传递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势能和动能统称为。
2.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有哪些?二、学生自学:(一)阅读教材P7至P9,并思考下列问题:1.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2.什么是内能?内能的单位是什么?3.影响内能的因素有哪些?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哪几种?(二)自学检测1.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与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 一切物体都内能。
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
3. 改变物体的内能有和两种方式,在改变内能方面,二者是等效的,物理学称之为热功当量。
4.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叫做热量。
物体热量,内能增加;物体热量,内能减少。
5.做功也可以改变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
三、活动及感悟活动一(一)对比机械能与内能,说说它们的不同与相似。
(二)讨论:内能的大小与物体温度、状态、质量的关系(三)师生归纳总结:(1)机械能包括动能与势能,内能包括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2)机械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内能与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3)物体不一定具有机械能,但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4)内能的大小与物体温度、状态、、质量的关系:质量相同的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内能越大;0℃的冰熔化成水时要吸热才能变成0℃水,内能增大。
所以0℃的水的内能比0℃的冰的内能大。
活动二(一)双手来回搓一搓,有什么感受。
(二)演示P9图13.2-5中的甲图的实验,观察发生的现象。
(三)演示P9图13.2-5中的乙图的实验,观察瓶内发生的变化。
人教版物理九年《热和能》(内能)
第16章 热和能 内能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一、内能:
分子具有动能
分子具有势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 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内能:
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一、内能:
一切物体,不 论温度高低,都具 有内能。
一、内能:
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激 烈,内能越大。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方法一:热传递——使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 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
第十六章热和能
4.(2010广东)用图16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 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 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 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选填“A”或“B”)瓶.根 据 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扩散现象说明 。 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 30℃.则在 温度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
• 你能感觉到的现象是:
闻到香味 • 你认为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香水分子跑到空气中,进入鼻子里.
认 真 观 察 并 思 考
演示实验二 二氧化氮的扩散
• 你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处于上方充满空气的集气瓶颜色逐渐变深, 处于下方充满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颜色 逐渐变浅,最后两瓶气体 颜色基本一样。
• 你认为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小结一下
气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液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猜一猜:
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它们 的扩散速度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 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凉水,另一个相同的烧杯中 装等量的热水,用滴管分别在凉水、热水中同时滴 入一滴红墨水。比较两杯中红墨水的扩散现象。
要点: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
表现为 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
作用力表现为
。 引力
分子热运动的基本内容:
一、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 热和能》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案 新人教版
湖南省浏阳市赤马初级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热和能》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案新人教版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 《热和能》教学设计、教案
第十六章《热和能》教学设计、教案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分子的热运动是本节的重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本节的难点.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都是物质。
而对于物质是怎样构成的,这一古老课题,很早就有过种种猜测,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气”,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火”。
公元前5世纪墨子提出的物质的最小单位是“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德漠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大小和质量不同的,不可入的,运动不息的原子组成。
此后经过近2000年的探索,直到17世纪末,才科学地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进行新课(1)分子和分子运动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
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
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
通常情况下,1厘米3空气里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人数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由于分子太小,目前尚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演示实验:扩散现象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或溴气)气体的广口瓶。
第十六章 热和能
第十六章热和能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能用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
(2)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了解属性(本章特指比热容)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认识机械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感受各种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2)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能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难点:能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
三、知识梳理四、复习内容(一)1、分子动理论及其应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课本P120图15、1-3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②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第16章 热与能
中央气象台每天都会发布全国主 某年某月某日 要城市的天气,右表列出的是某 年某月某日沿海城市天津和内地 城市甲 晴22℃—30 ℃ 城市西安两地气温情况。请根据 城市乙 晴19 ℃—37 ℃ 两个城市的气温变化情况判别城 市名称,甲是 天津 ,你作出判 别的依据是 水的比热容大 。 如图中的箭头表示海洋与陆地间空气 的流动形成了风,它的形成应该是在 白天还是夜晚,简述理由
பைடு நூலகம்
在做“探究分子引力”的实验时,要将两个铅柱的接 触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目的 是 。
使两接触面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到分子间作用力的范围
分子间有引力,为什么不能将打碎的玻璃吸引在一起?
两块玻璃碎片拼合在一起,不可能相距很近,它们之间的距离 很难达到分子间作用力的范围,分子间的引力十分微弱,所以不能 吸引在一起。
在一端封闭的长玻璃管内,装有一定量的水,然后再轻 轻地注入同体积的酒精,堵住管口,使管在竖起方向晃 动几次,让液体充分混合,结果混合液体的体积减小了, 间有间隙 这说明物质的分子 。 经常吸烟的人,即使没有吸烟,也会闻到他的身上有 烟的气味,这是( C ) A、吸烟者身上一带着香烟 B、别人的一种错觉 C、分子的运动引起的 D、以上解释都正确
关于温度、热量、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50℃的水的内能一定比10℃的水的内能多 C.0℃时水放热结冰,物体的内能减小到零 D.热传递过程中,放热物体的温度一定比吸热物 体的温度高 在下面的四件事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C ) A.阳光照射企鹅变暖; B.用炉子烧水水温升高; C.钻木取火; D.铁锅热得烫手。
1.有关内能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 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内能增大 B. 0℃的冰内能为0 C. 0℃的冰的内能比0℃水的内能小 D. 高温物体一定比低温物体内能大 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A. 物体分子总是在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具有动能 B. 当物体被举高时,其分子势能随之增加 C. 当物体运动速度增大时,其分子动能随之增加 D. 0℃以下时,物体分子既不具有动能也不具有势能
第十六章 热和能
三、比热容
教学步骤:
(二)进行新课。
从比热容的物理意义让学生通过类比密度、速度等得出比热容的单位。
3、归纳出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让学生阅读常见物质的比热表,并注意水的比热容的特点。
通过阅读比热表,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4、比热的应用(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 (1)铝的比热为多少?试说明砂石比热的物理意义。
3、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阅读比
热表,了解常见的物质的比热值。
熟悉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由学生进
行补充和完善。
4、通过完成思考题,了解比热容的应
用。
(1)回答:0.88×103 J/(kg ·℃);
它表示每千克砂石在温度升高1℃时,
(三)练习:
1、探究不同物质的的吸热能力
质量相等的砂子和水在吸收了相同多的热量后,温度升高是不一样的
质量相等的水和砂子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二、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比热容的单位是:J/(kg·℃)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它表示每千克水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16热和能课件
图 16-2
第16讲┃ 热和能
5.关于燃料的热值,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系,与燃料的质量和 燃烧状况无关 B.燃烧1千克某种燃料放出的热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 燃料的热值 C.燃料燃烧时,质量越大,热值越大 D.燃料不完全燃烧时的热值比完全燃烧时的热值小
14.【2013·安徽】古诗“花气袭人知骤暖”的意思是,从花 的
芳香气味变浓可以知道周边的气温分突子然做升无高规。则从运物动理越学剧烈 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温度越高,_________________。 15.【2013·牡丹江】病人发高烧时,在额头、手心等处擦些 酒精热,传就递会感到凉爽,是利用_汽__化__(_蒸__发__)吸热,这是通 过______方式减小内能的。
第16讲┃ 热和能
三、计算题
20.【2013·兰州】已知煤气的热值为3.6×107 J/m3,0.28m3的 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若这些热量的50%被温 度为20℃,质量为30kg的水吸收,则水温升高多少?[c水 =4.2×103 J/(kg·℃)]
【答案】1.008×107 J 40℃
19.【2013·盐城】用煤气灶把2 kg,初温为30℃的水烧到 80℃,消耗了20 g煤气,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煤气的热值为4.2×107 J/kg,则水吸收的热 量为_4_._2_×__1_0_5J,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__8_._4_×__1_05 J,煤气灶烧水的效率为____5_0___%。
第16讲┃ 热和能
9.【2013·宜昌】炎热的盛夏,人站在水中脚感觉凉爽,
而当人站在沙土堤岸上却感觉到地面烫脚,这主要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分子的热运动是本节的重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本节的难点.【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都是物质。
而对于物质是怎样构成的,这一古老课题,很早就有过种种猜测,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气”,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火”。
公元前5世纪墨子提出的物质的最小单位是“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德漠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大小和质量不同的,不可入的,运动不息的原子组成。
此后经过近2000年的探索,直到17世纪末,才科学地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进行新课(1)分子和分子运动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
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
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
通常情况下,1厘米3空气里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人数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由于分子太小,目前尚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演示实验:扩散现象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或溴气)气体的广口瓶。
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
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其实瓶内装满了空气。
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先沉到瓶底。
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另取一只“空”瓶,按课本图2梍1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
这时要强调: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在下,装有空气的瓶子在上,抽掉玻璃隔板,二氧化氮气体不会流进空气瓶内。
现在我抽掉隔板,没有出现二氧化氮气体流动的现象,我们停一会儿再来观察瓶内出现的现象。
在等候期间,组织学生自己做墨水扩散实验:同学们课桌上的烧杯里盛有清水,大家不要振动桌子,保持清水平静。
请大家向清水里慢慢的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墨水的变化情况。
滴入的墨水将下沉,在清水中留下了清晰的墨迹,过一段时间墨迹的轮廓变模糊,墨迹变淡,周围的水色变墨。
组织学生观察前面已做的气体扩散实验。
此时空气瓶出现了红棕色,下面红棕色的二氧化氮瓶中颜色变淡。
实验现象表明,二氧化氮气体进入了空气,空气进入了二氧化氮气体中。
像这样,不同的物体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也可以发生在液体之间。
请大家再观察一下刚才大家滴入清水的墨水,已经没有明显的墨迹了,整杯水都变黑些了,说明墨水和水也发生了扩散。
为了说明液体的扩散现象,我们再来做个实验。
(按照课本图2-3液体的扩散实验演示)现在我们看到无色的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要观察到扩散现象需要较长的时间。
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几天前我就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大家看几天前的实验。
(出示提前二天、四天、六天做的实验样本)这些实验告诉我们,静放的时间越长,界面变得越模糊不清,彼此进入对方越深。
固体之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
将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相渗入约1毫米。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观察到过固体的扩散。
煤矸石有的原来就是石炭岩,由于长期地跟煤挤压在一起,它的内部也变黑了。
大量事实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有扩散现象,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也能找到许多事例。
例如,某同学擦点清凉油,周围同学就能闻到清凉油味。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只有分子不停地运动才能相互进入对方。
同时也说明分子不是紧密地挤在一起,而是彼此间存有间隙。
(2)分子间的作用力固体、液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又有间隙,为什么分子不会飞散开,反而聚合在一起呢?引导学生猜想,这可能是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呢?需要我们用实验来证实。
演示实验:分子引力实验出示演示分子引力的两个铅圆柱。
随意将它们对在一起,这时两铅块并没有表现出吸引力。
实验似乎得到分子间没有引力的结果,但是我们不要轻易地放弃我们的猜想,应再进一步分析原因。
大家都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钉,(边讲边演示)但把铁钉远离磁铁,这时磁铁不能吸起铁钉(演示),这是为什么?(距离太远)。
刚才两铅块没有表现出吸引力,是不是也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不够近呢?那么我们想法让两铅块靠的更近些。
(再做实验时,用小刀将两铅块表面刮光亮,然后用力将两铅块挤压在一起)实验结果两铅块能吸引在一起,并能负重达500克以上。
这表明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只有在分子靠得很近时,才能表现出来。
一般分子距离要小于10-9米时才能表现出引力。
在实际生产中,人们早就利用分子间有吸引力,来进行金属焊接了。
一般焊接是靠溶化金属,从而使分子间的距离足够近,金属冷却后就焊接到一起。
近代还有爆破焊接技术,它是将金属表面清洁后靠在一起,然后靠爆炸产生的巨大压力,将两金属压接在一起。
液体分子之间也存在吸引力。
课本图2梍18的小实验就说明液体分子间的吸引力。
实验证实了我们关于分子引力的猜想。
我们再进一步思考,又会发现新的矛盾: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之间又有引力,这两者是矛盾的,分子想互吸引最终应该相互靠紧,而不应该有间隙。
既然分子间有间隙,物体应该很容易压缩,但事实却是固体、液体极难压缩。
我们只有根据事实,深化我们的认识,事实表明我们对分子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有没认识到的方面。
原来分子之间还存在斥力。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会不会两种力总是相互抵消呢?当然不会,只有在特定的距离r时,分子间的引力不等于斥力,这个距离r就是通常的分子间隙的距离,大约是10-10米。
当分子距离小于r时,斥力和引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快,分子间表现为斥力。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斥力和引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分子间表现为引力。
当分子距离再增大,分子引力继续减小,当分子距离大于10r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有了对分子间存在斥力的认识,前面所说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小结】通过实验和思考,我们已经对分子和分子的运动有了初步认识,现在我们共同回顾一下,看看我们已经有了哪些认识。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直径大约是10-10米。
2.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3.分子之间有间隙。
4.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有两种,即引力和斥力。
以上几点,就是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要点,利用这些要点,能够解释很多热现象。
第二节内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3)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3)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那么公司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
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
新课教学(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
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
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
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
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
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
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
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
因此: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
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
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
正是由于内能跟温度有关,人们常常把物体的内能叫做热能,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这是因为物体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激烈,它具有内能。
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内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内能。
(4)内能和机械能通过机械能和内能的对比,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内能概念。
分析在水平光滑桌上滑动的木块具有什么能。
首先木块有势能,也有动能棗统称为机械能。
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
木块内部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有作用力,木块有内能。
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势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小结】(1)内能不是单个分子具有的,而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内能所指的动能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的总和。
这种无规则的热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部自身不停的“分子运动”,而不是随着物体整体一起所做的运动。
物体作为整体运动所具有的动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
(3)内能所指的分子势能是分子间相互作用使分子具有的势能。
作为物体整体跟地球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
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