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产证券化现状及发展论文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研究论文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研究论文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回顾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讨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策略。
研究认为,我国资产证券化在过去二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未来的发展应聚焦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优化资产证券化产品设计,加强市场监管和提升投资者保护等方面。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现状,问题与挑战,发展方向与策略一、引言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企业或金融机构的资产通过特定的证券化工具进行分割、打包并发行给投资者的一种金融创新工具。
通过资产证券化,企业能够将其固定资产转化为流动资金,降低资金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引入资产证券化理念和实践,经过二十年的探索和发展,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
本文将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进行详细研究。
二、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试点阶段、加速推广阶段和规范发展阶段。
初期试点阶段: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尝试推行资产证券化。
1997年,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了我国首只资产证券化产品,拉开了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序幕。
1999年,国务院颁布《企业资产证券化试点办法》,明确了资产证券化试点的范围、原则和流程。
在这一阶段,我国主要进行一些试点项目的实施,为后续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加速推广阶段:2000年以后,我国资产证券化进入了加速推广阶段。
此时,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企业融资需求大增。
政府加大了对资产证券化的支持力度,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
同时,证券化工具也得到了更多机构和投资者的认可和接受。
信托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纷纷涉足资产证券化业务。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规范发展阶段: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风险防控,对资产证券化市场也进行了规范。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论文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论文内容摘要:本文对资产证券化相关理论进行了简要叙述,介绍了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对发展资产证券化的障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发展策略一、资产证券化概述资产证券化(AssetSecuritization)是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现金流收入的信贷资产(如银行的贷款、企业的应收账款)经过重组形成资产池,并以此为基础来发行证券。
按照被证券化的资产种类不同,可分为住房抵押贷款支撑的证券化(Mortgage-BackedSecuritization,MBS)和资产支撑的证券化(Asset-BackedSecuritization,ABS)。
在典型的资产证券化流程中,通常由发起人将预期可获取稳定现金的资产组成一个规模可观的“资产池”,然后将这一“资产池”销售给专门操作资产证券化的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PurposeVehicle,SPV),由SPV以预期现金收入为保证,经过担保机构的担保和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向投资者发行证券、筹集资金,并用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来清偿所发行的有价证券。
资产证券化对发起人来说,可以降低资金成本、改善资本结构,从而有力于资产负债管理,优化财务状况。
对投资者来说,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投资选择,尤其是那些在投资利产品上受到诸多限制的机构投资者,有了合规的投资,并可以借此扩大投资规模、多样化了投资产品。
资产证券化应该遵循以下四个原理:基础资产的现金流分析原理,资产重组原理,风险隔离原理,信用增级原理。
其中第一个原理是核心原理,因为资产证券化其实就是基础资产现金流的证券化,以上的四个资产证券化原理也常常被简称为“一个核心原理,三个基本原理”。
资产证券化最早起源于美国,它的推出改变了银行传统的“资金出借者”的角色,使银行同时具有了“资产出售者”的职能,对商业银行的竞争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资产证券化可以使贷款成为具有流动性的证券,同时,这种证券又是具有贷款信用风险的证券,从而有利于改善资产质量,扩大资金来源,分散信用风险,缓解资本充足压力,提高金融系统的安全性。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资产证券化是指将某一种或某些种类的资产转变为可进行交易和分散所有权的证券工具,并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和流通。
资产证券化曾被认为是一种新型融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且有利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风险分散。
在国外,资产证券化已经成熟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和问题入手,提出对策,以期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规模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且仍面临一些问题。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较为滞后,规模较小。
截至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且发行数量较少。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累计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数量不足2000只,资产规模也不足1.5万亿。
尤其是对比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明显偏小。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缺乏多元化产品。
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多集中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和企业应收账款等领域,产品种类缺乏多样性。
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市场上的流动性也相对较差,无法有效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监管仍需完善。
当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监管体系不够健全,存在审批程序繁琐、政策法规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市场的发展。
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信息披露不够透明,投资者难以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导致市场不够规范。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风险管理仍需加强。
资产证券化的本质是从风险的角度来重新配置资产和责任,然而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在风险管理方面尚存在不足,如信用风险管理、市场流动性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
针对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现状及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以促进其良性发展。
应加大政策支持。
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积极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制定更加友好的政策和法规,简化审批和注册程序,促进市场发展。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具有一定价值和流动性的资产,通过资产支持证券化发行方案,转化为可供投资者交易的证券产品。
它能够帮助企业优化融资结构,拓展融资渠道,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和稳定性。
本文将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总体发展较为缓慢。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资产证券化规模相对较小,市场发展不平衡。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受到法律法规不健全的影响。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法律法规较为滞后,更新慢,对于金融创新缺乏支持和规范,限制了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
资产证券化的法律责任追究机制不完善,也妨碍了市场的良性发展。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信息不透明。
投资者难以获取到真实、准确的资产信息,缺乏对资产质量的有效评估。
不透明的信息会增加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抑制市场发展。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存在的风险暴露得也更加明显。
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投资者的风险承担能力较低,限制了市场规模的扩大。
为了推动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法律法规,为资产证券化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
建立健全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市场的监测和风险防范。
提高信息透明度。
建立统一的数据报告及披露制度,增加投资者获取有效信息的渠道。
加强资产质量评估,增加投资者对资产的信心,促进市场的发展。
加强风险管理。
建立风险管理与防范机制,加强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风险审查和评估,提高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
加强对风险投资者的监管,减少市场风险。
加强市场培育。
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培养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参与机构和投资者,提高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
积极推动跨境资产证券化,拓宽市场的发展空间。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现状尚待进一步提高。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高信息透明度、加强风险管理和加强市场培育等对策来推动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具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如房地产、债权、汽车贷款等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产品,通过公开销售或私募,让投资者购买这些证券产品来分享资产收益。
资产证券化可以提高资本利用效率,降低风险,拓宽融资渠道,促进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开放,资产证券化也在我国逐渐得到重视和推广。
目前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相对较小。
截至目前,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总规模仍远远落后于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市场基础相对薄弱。
为了扩大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提供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发行成本,增加投资者的参与意愿。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资产证券化基金,支持优质资产的证券化和发行。
二是加强市场宣传和培训。
资产证券化是一个相对新兴的金融工具,在我国尚未得到广泛的认知和理解。
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对投资者和机构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投资能力和风险意识,同时加强市场宣传,让更多的投资者了解和参与资产证券化市场。
三是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资产证券化市场需要有一个统一且透明的法律法规体系,以确保市场的稳定和公正。
应该加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市场主体的权益和义务,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风险较高。
资产证券化涉及多个环节,包括资产筛选、证券产品设计、发行和交易等,在每个环节中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由于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较晚,相关机构和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也存在一些风险隐患。
为了降低市场风险,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监管力度。
加强对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和机构,加强市场准入和监管行为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加强风险管理能力。
金融机构在发行和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时,应加强对资产的风险管理能力,加大风险审查和尽调的力度,降低市场风险。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各种资产(如房地产、债权、租赁权等)转化为证券,通过发行证券来筹集资金的一种金融工具。
在我国,资产证券化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下面将就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对策进行分析。
1.发展速度较快:自2005年我国首次试点房地产证券化以来,资产证券化市场逐渐完善,发展速度较快。
目前已经涉及房地产、债权、信托、汽车金融等多个领域。
2.市场规模逐渐扩大: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逐渐扩大,截至2020年底,我国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累计发行规模超过4.5万亿元,远远超过了初期的试点阶段。
3.发展主体逐渐多样化:早期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主要由金融机构主导,如银行、信托公司等。
但近年来,企业和地方政府也积极参与,资产证券化市场主体逐渐多样化。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解决:1.立法和监管不完善: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需要健全的法律和监管体系来保障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相关法律和监管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监管机构的建设。
2.信息不对称问题:资产证券化涉及多个环节,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突出。
尤其是在发行和评级过程中,信息披露不全面透明,投资者风险意识较低。
需要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提高市场透明度。
3.市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提升: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市场交易和结算等环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加大投资力度,提升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4.风险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资产证券化市场风险较大,需要有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技术支持。
需要强化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市场参与主体的风险管理水平。
为了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
2.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投资者保护意识。
3.加大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升市场运作效率和安全性。
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论文
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论文xx年xx月xx日•引言•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资产证券化风险研究•资产证券化策略研究目•资产证券化发展对策与建议•结论与展望录01引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与资产证券化的关联性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产品受到了广泛关注。
它对于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缓解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资产证券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资产证券化能够盘活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它能够分散风险,优化金融结构,为金融市场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资品种。
研究背景与意义本文旨在研究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具体内容包括: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产品类型及主要市场;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主要产品及市场规模;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资产证券化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与方法VS第一部分引言。
简要介绍研究背景、意义、内容和方法,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资产证券化概述。
详细介绍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产品类型及主要市场,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
分析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主要产品及市场规模,为后续问题分析和政策建议提供依据。
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针对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分析其根本原因。
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根据前文分析结果,提出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论文结构安排第二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三部分02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现金流的资产,转换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
资产证券化定义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具有提高流动性、降低风险、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等优点。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瞻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瞻【摘要】我国资产证券化在近年来得到了更多关注和支持,其发展历程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目前正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我国资产证券化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政府也纷纷出台支持措施。
加大监管力度将是未来处理挑战和风险的关键。
笔者认为,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正迎来新的机遇,同时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实现良性发展。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现状、问题、挑战、前景、支持措施、监管力度、新机遇、研究意义1. 引言1.1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重要性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资产证券化可以有效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通过将企业实物资产转化为证券化产品,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市场交易,提高市场流动性,促进市场价格的形成和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
资产证券化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通过资产证券化,企业可以将自身的资产转移给特定实体,从而不仅可以快速获得融资,还可以避免一些传统融资方式的限制和约束,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资产证券化还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资产结构,实现资产负债匹配,规避风险。
资产证券化有助于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促进金融创新与技术进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资产证券化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和动力。
1.2 研究意义资产证券化是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瞻,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我国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通过对资产证券化的研究,可以为政府、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决策依据,推动我国金融市场向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深入研究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及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有助于为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论文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论文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然而,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阻碍了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将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建议进行论述。
首先,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截至2020年,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行规模已经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GDP的10%左右。
证券化产品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从简单的资产支持证券、收益权转让证券到复杂的资产支持计划、债权资产支持计划等。
资产证券化市场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优化了金融资源配置。
然而,与发展快速的同时,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也面临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信息不对称问题。
由于信息披露不足,投资者对证券化产品的风险难以评估。
其次是资产质量问题。
部分资产证券化产品在缺乏必要审查程序的情况下上市,导致了信用风险的暴露。
此外,市场流动性不足、投资者结构单一以及监管缺位等问题也制约了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对策来推动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首先,加强监管力度,完善市场准入制度。
加强对证券化市场的监管,完善准入制度,加强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
同时,加强市场的自律监管,规范市场行为,增强市场的公信力。
其次,加强投资者教育和保护。
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投资能力,加强投资者教育。
建立健全的投资者保护体系,完善投诉处理机制,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培育多层次的资产证券化市场。
发展多层次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引入各类投资者,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
同时,加强市场的创新和研发,推动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多样化发展。
第四,深化金融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推动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为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资产证券化是一种通过将资产转化为证券来实现融资的金融工具。
本文首先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然后探讨了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背景和研究目的。
接着分析了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包括监管不足、市场透明度低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监管、规范市场发展、提升透明度和拓展市场应用的对策建议。
最后强调了发展资产证券化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但通过有效的监管和规范发展,可以推动市场向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概述、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背景、研究目的、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加强监管与规范发展、提升资产证券化市场透明度、拓展资产证券化市场应用、发展资产证券化的重要性、未来发展趋势、对策建议。
1. 引言1.1 资产证券化概述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企业或个人拥有的资产转变成可交易的证券产品,通过证券化的方式,资产持有者可以将资产进行分割、转让和再组合,从而实现资产的有效配置和增值。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是通过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将资产转化为具有流动性和可交易性的金融工具,吸引更多的资金参与资产投资,并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可以带动资本市场的繁荣,促进金融创新和市场机制的完善。
在我国,资产证券化正在逐步完善和深化,不仅加速了企业资金融通和风险管理,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
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广阔,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市场机制的逐步健全,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有望迎来更加稳健和健康的发展。
1.2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背景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特定的资产转化为市场上可交易的证券,通过证券化将固定资产转化为金融资产,进而使资金更加流动,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资产证券化是指将资产如房地产、债券、抵押贷款等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并发行给投资者。
它可以提高资产的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分散风险、促进资金市场发展等。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
本文将分析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发展现状1. 市场规模扩大:自1997年我国首次推出地产股票发行以来,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已达数万亿元人民币。
债券类资产证券化占比最大。
2. 行业结构优化: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也带动了行业结构的优化。
过去,房地产领域资产证券化居主导地位,但近年来,汽车贷款、消费信贷等领域也开始加入。
3. 监管政策不断完善:为了规范资产证券化市场,我国监管部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
银保监会于2013年颁布了《商业银行金融资产创新业务管理办法》,规范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业务。
二、问题1. 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尽管有一些针对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政策,但仍存在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法律法规,缺乏对关键环节的明确规定等问题。
2. 业务模式单一: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领域,其他领域的开展相对较少。
这导致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多样性相对较弱。
3. 风险管控不足: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但我国目前在风险管控方面还存在不足,特别是对于信用风险的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对策2. 多元化发展:鼓励其他领域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如消费信贷、汽车贷款等。
通过多元化发展,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和稳定性。
3. 强化风险管理:加强对信用风险的评估和管理,建立风险监测体系,提高风险防控水平。
加大对装备、技术、监管手段等方面的投入,提高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风险管理能力。
4. 加强信息披露:加强对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信息披露监管,提高市场的透明度。
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确定性。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具有现金流的资产进行切割、打包,形成债券、股票等证券产品进行交易的一种金融创新方式。
它有效地提高了资本市场的融资效率,促进了资本的流动和配置,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
在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起步较晚。
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首个资产证券化试点计划,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阶段。
由于资产证券化涉及的法律法规和市场机制相对不完善,市场参与主体对于资产证券化理念和操作模式的认识存在差异,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和挑战。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还不成熟。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规模较小,发行量较少。
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种类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债券、信托产品等领域,缺乏多样性。
我国资产证券化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
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领域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在法律保护和监管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投资者和市场参与主体的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仍有待提高。
资产证券化业务涉及到多个环节,风险控制十分关键。
目前,我国在资产证券化的风险评估、风险分散、风险管理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和改进,保证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稳健运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资产证券化法律法规的建设。
加强对资产证券化领域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市场准入门槛,规范市场行为,保护投资者和市场参与主体的利益。
拓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路径。
进一步扩大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规模,发展多元化的证券产品,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深度。
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
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强化市场主体的风险意识,加强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风险分散,降低风险暴露,提高市场的稳定性。
还可以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资产证券化的认识和理解,减少投资者的误解和偏见,促进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尚不成熟,但具有巨大的潜力。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特定的资产转化为可以进行交易的证券,将资产流动起来,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价值。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发展与完善三个阶段。
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扩大,产品种类丰富,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一)起步阶段1997年,我国首笔资产证券化交易——国内首个资产证券化特殊目的公司收购的远东国际大厦产权权益证券化交易成功,标志着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起步阶段。
在此之后,我国探索性地发展了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等多个领域,同时也积极引入国际经验和理念。
(二)发展阶段2005年,我国开始推动国债和不良资产证券化,进一步发展了资产证券化市场。
我国还通过设立股权分置改革基金、推动地方债券发行等途径,促进了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产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三)完善阶段2012年,我国发布了《关于支持和规范发展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和范围,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和措施,旨在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此后,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加强了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监管,完善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引入了资产证券化机构,提高了市场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的资产证券化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虽然相关政策文件对资产证券化的范围和要求进行了规定,但对于具体的操作和交易流程,仍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资产证券化交易产生的纠纷解决机制也不够健全,缺乏有效的有效的仲裁和诉讼手段。
(二)信息不对称问题资产证券化需要充分的信息披露,但目前我国的信息披露制度尚未完善,信息披露不规范、不透明,导致信息不对称,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
缺乏第三方评级机构,也导致投资者对于证券化产品的信用评估不准确。
(三)资产质量差异大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中,有些资产的质量较差,缺乏流动性和抵押品的价值,难以进行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各种债权资产转化为具有流动性的证券产品,并向投资者进行销售,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融资便利性。
在我国,资产证券化起步较晚,但却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分析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市场规模逐渐扩大:资产证券化市场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
2. 私募市场占主导地位:目前资产证券化主要以私募市场为主,公开市场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较少。
3. 各类资产证券化产品丰富多样:资产证券化产品已经覆盖了房地产、企业债务、金融债权、应收账款等各类资产。
4. 风险较大:由于资产证券化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尚不完善,导致市场风险较大。
在面对上述发展现状的我国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加强对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监管和规范,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义务和责任,降低市场风险。
2. 拓宽市场渠道:积极发展公开市场,促进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
3. 提高市场透明度: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加强信息披露的信用度,提高市场透明度,降低投资者风险。
4. 加强风险管理措施: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对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测,及时应对市场风险。
5. 培育专业化服务机构: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专业化服务机构,提供包括信用评级、法律咨询、风险管理等一系列专业服务,提高市场的发展和运行水平。
6. 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资本市场进行交流与合作,吸引外资进入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提升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在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推动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拓宽市场渠道,提高市场透明度,加强风险管理措施,培育专业化服务机构,加强国际合作等。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相信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将能够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资产证券化论文
资产证券化论文资产证券化论文资产证券化论文【1】[摘要]资产证券化对我国金融规模的壮大有着重要意义,已经成为最重要的金融创新活动之一,但目前其在我国的发展还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更好地发展资产支持证券,我们应该采取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破产隔离SPV一、资产证券化的内涵资产证券化就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现金流收入的金融资产组合成一个资产池,并将其转换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流通的证券,据以融资的过程。
资产证券化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现在已经变成当前全球金融市场中一种非常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了。
资产证券化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发起人要根据自身资产证券化的需求确定证券化目标,然后对自己拥有的资产进行清理重组,把这些资产组合成一个资产池。
之所以进行这样的资产组合,是基于大数定律,虽然我们不能预测资产池中每笔单项贷款的收益,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对现金流组合整体进行预测,且资产的多样性可以抑制单笔资产的风险,即资产证券化是对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使整体受益的过程;接下来,发起人将资产池“真实出售”给特设机构(SPV),SPV通过信用增级等手段,以购买的资产组合的可预期现金流为担保向投资者发行证券,再用发行证券筹集的资金,支付原始权益人即发起人,以此作为其转移资产的对价,然后再用受让资产所产生的收入向证券投资者支付证券本息。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SPV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设立SPV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真实出售”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实现对发起人的“破产隔离”,减少证券投资者受到发起人发生破产而带来的影响。
二、资产证券化的优势1.满足供需,降低融资成本。
我国有大量的可证券化资产,这些资产如果被证券化可以帮助原始债权人提升资产负债的管理能力,使资金不再闲置,增强了资金的流动性,为其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由此获取更多收益。
也可以壮大我国金融市场规模,同时为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提供了机遇。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目前,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较快,资产证券化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一环。
据了解,2005年至今,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不仅在机构数量上有所增长,规模也有所扩大。
截至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了10万亿元,并且在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中占据了较大比重。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政府一直在推动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主要包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企业融资需求,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资产证券化市场。
我国的监管机构也对资产证券化市场进行了规范,并对相关的监管政策进行了调整。
尤其是随着新经济、新业态的出现,对新兴产业的融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资产证券化也应运而生。
现在的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主要分为企业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资产证券化两大类。
企业资产证券化主要包括房地产开发商、工程承包商、能源和基础设施项目等领域;金融资产证券化主要包括信贷资产证券化、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车辆贷款和房屋抵押贷款等。
二、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尽管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参与者的理解和认识程度有待提高。
一些企业并不清楚资产证券化的实质和优势,导致其对资产证券化市场缺乏信心。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相关监管政策亟待完善,尤其是在产品设计、发行和交易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资产证券化市场缺乏标准化产品,市场缺乏流动性。
我国金融机构对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积极性还不高,资产证券化市场在融资环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三、对策及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策及建议: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
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要重视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风险管理,完善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制度和市场规则,严格规范市场行为,提高市场透明度,增强市场监管力度。
2. 加强市场宣传和教育,提高市场参与者的理解和认识。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前景分析论文(全文)
我国资产证券化进展前景分析论文论文论文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资产证券化,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在全世界范围内迅猛进展。
ZG资产证券化探究较晚,20XX年3月21日央行宣布GJ开发银行和ZG建设银行作为试点单位,分别启动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按揭资产证券化的工作。
4月20日《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治理办法》正式颁布,这标志着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迈出重要的一步。
虽然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一定的障碍,但其广阔的进展前景却是无可否定的。
一、我国资产证券化进展的障碍1.符合资产证券化的资产供给问题资产证券化中的供给问题,主要是可供证券化的资产合格性问题。
从资产证券化最早的美国的实践来看,资产证券化首选的标的资产是住房抵押贷款和汽车贷款,而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和汽车贷款才刚刚起步。
但从理论上讲,只要借助于各种技术安排,提高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设立各种安全机制,提高信用,减少毁约和拖欠,稳定未来现金流入量,降低证券化资产的风险,那么能够实现证券化的金融资产将会增多,因此增加符合资产证券化要求的标的资产是目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资产证券化需求方面的问题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资产证券的投资群体。
从发达GJ的情况来看,资产证券的投资者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包括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外国投资者等。
但是在我国,由于机构投资者的资格要求受到制度限制,因此机构投资者对该类证券的投资受到一定的约束。
当然,个人投资者也可以成为证券需求者,但是能否使个人投资者这种潜在的需求力量变成现实,关键还在于提高证券的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使其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3.资产证券化中的法律问题(1)资产转让的法律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在资产证券化中,首先面临的难题便是资产转让的审批问题。
金融资产的转让需要政府主管机关的审批,资产相关的抵押权、质押权等物权需要主管机关的转移登记才能生效,即使主管机关审批后,转让时操作上的最大的障碍是,一个一个地通知债务人。
这些问题都有待有效解决。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具有一定市场和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证券交易,以便投资者通过资产支持证券(ABS)或抵押支持证券(MBS)等获得收益。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我国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是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市场透明度和规范性,以加强投资者信心和市场稳定性。
本文将就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年度报告,2019年我国ABS市场总规模达到2.2万亿元,较2018年增长近20%。
2. 资产种类逐步丰富:目前我国ABS市场主要涵盖房地产、汽车、消费金融等领域。
同时,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机构也开始参与这一领域。
3. 政策支持不断加强: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推动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例如《金融资产转让办法》的出台和加强ABS资产规范化管理。
二、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1. 缺乏透明度:资产证券化交易中,关于基础资产质量、收益和风险等重要信息的披露还不够完善,导致投资者缺乏信心。
2. 题材单一: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仍以房地产ABS为主,其他领域的ABS产品缺乏投资者关注度。
3. 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制度较为薄弱,如何有效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是楼再推广资产证券化伙的重要问题之一。
1. 提高透明度:加强信息披露,包括初刊、交易和风险管理的全流程信息披露,并建立资产证券化信息中心,提高信息共享水平,帮助投资者进行决策。
2. 拓宽投资品种:鼓励和规范其他领域ABS产品的创新和发行,满足不同投资需求。
3.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制定甄别、评估、定价、转移和化解的全流程监管制度,规范资产证券化的投资和交易行为,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4. 增强投资者保护意识:加强投资者教育和知识普及,提高投资者自我保护能力,并建立健全客户投诉机制,保障投资者权益。
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
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手段,逐渐成为企业和金融机构的重要选择。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既有朝着市场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
因此,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在规模上有了明显的增长,而且在产品创新、市场监管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末,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总体规模接近20万亿元。
与此同时,各类资产证券化产品也在不断增加,包括企业债券、商业贷款、房地产、车辆租赁等各种资产在内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使得市场的多元化程度大大提高。
2.产品种类丰富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种类也日益丰富,涵盖了多种资产类型和融资工具。
除了传统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外,还有信贷资产证券化、债权转让证券化等多种创新产品。
同时,在产品创新方面,一些联合融资证券化产品、区域性资产证券化产品也逐渐被推出,满足了市场多元化的需求。
3.市场监管不断加强近年来,监管政策对于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监管力度也不断加强。
从市场准入、交易监管、信息披露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保障了市场的有效运行和信息公开的透明性。
监管部门对于信托、资产管理等机构也进行了严格的监管,防范了市场的各种风险。
二、资产证券化市场面临的问题尽管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主要表现在市场基础设施、产品创新、风险管控等方面。
1.市场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基础设施依然不够完善,包括市场清算机制、交易结算机制、市场信息披露等方面。
这些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得市场运作效率低下,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也相对较高。
2.产品创新需要加快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产品创新相对滞后,主要产品仍然以传统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为主,如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汽车抵押贷款证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资产证券化现状及发展探讨摘要: 2012年,《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政策的出台使中国资产证券化重启。
由于我国银行融资需求上升和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问题,资产证券化将成为我国金融创新,化解不良资产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因此未来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通过介绍国内外资产证券化历程,并结合国内资产证券化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目前国内资产证券化面临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资产支持证券;信贷资产中图分类号:f83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3)05-0073-02资产证券化,分为广义的资产证券化和狭义的资产证券化。
广义的资产证券化是指将资产或资产组合以证券资产价值形态运营的过程和方法,包括现金的资产证券化,实体资产的证券化,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和证券资产的证券化。
狭义的资产证券化指资产证券化业务将缺乏流动性或流动性不强的资产构建产池,使其预期将产生较为稳定的现金流,然后出售给特殊目标机构(spv)进行风险隔离,再以资产池未来现金流的收益为基础发行证券,同时通过给予信用增强。
狭义资产证券化一般指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包括住房抵押贷款支持的资产证券化(mbs)和除此之外资产支持的证券化(abs)。
本文讨论的资产证券化主要指信贷资产的证券化。
一、我国资产证券化历程及发展现状资产证券化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
我国资产证券化之路则启动于上世界90年代,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992—2005年的初步探索阶段和2005年之后的试点阶段。
1992—2005年,初步探索阶段。
此时我国国内对于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法规和资本市场条件并不健全,因此,企业更多的是通过设立离岸spv,利用海外成熟市场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
我国国内最早的资产证券化雏形可以追溯到1992年三亚市开发建设总公司发行的三亚地产投资券。
1996年的珠海公路资产证券化项目则通过海外设立子公司成立spv,离岸发行2亿美元产品,是我国第一个标准化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也是我国企业首次试水海外资产证券化发行的方式。
之后还有1997年的恒源电厂(3.5亿美元),中国远洋(8亿美元)和2000年的中集集团(8 000万美元)资产证券化项目,均以应收账款为基础资产,采用海外发行的方式。
此期间内国内资产证券化项目主要有2003年的信达资产管理公司(15.88亿元)和华融资产管理公司(132.5亿元)不良债权资产证券化项目。
而同年的工商银行宁波分行(26亿元)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项目则是商业银行首次参与资产证券化。
2005年至今,试点及发展阶段。
2005年有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公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管理办法》,我国资产证券化建立了指引。
2005年8月中国联通cdma 网络租赁费收益计划(93.6亿元)成为试点办法后首款资产证券化产品,同年12月国家开发银行和建设银行为试点单位分别以企业贷款为基础资产发行05开元(41.78亿元)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资产发行05建元(29.27亿元)产品。
2007年伴随国家一系列鼓励政策,资产证券化发展进入加速阶段,2008年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监管部门暂停资产证券化的审批。
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和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资产证券化业务重新启动,同时规定首批资产证券化规模为500亿元。
目前,国内资产证券化主要分为两个方向,即由证监会监管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和银监会监管的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非金融企业的资产支持票据。
根据wind统计,2005年试点办法公布至2008年末暂停共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为931亿元(含已到期),其中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收费权,收益权等)规模约263亿元,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企业贷款及个人住房贷款)规模668亿元。
自2011年8月至2012年11月末,证券资产化产品发行规模为273.71亿元,其中,专项资产管理计划192.62亿元,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26.09亿元,资产支持票据(abn)55亿元。
从资产池结构看,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中企业贷款占绝大多数,而个人住房贷款比例较低,2008年之前的668亿资产中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比例仅为13.6%。
二、发达国家资产证券化历程对我国的借鉴作用资产证券化最早源于1968年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mbs),20世纪80年代后以住房抵押贷款为标的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迅速,美国三家政府信用机构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ginnie mae)、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fannie mae)和联邦住宅抵押贷款公司(freddie mac)为其提供担保,由于其信用等级等同于美国国债,获得投资者认可。
之后基于信用卡贷款、汽车贷款、学生贷款等其他类型的资产支持证券(abs)相继出现。
90年代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进一步发展,信用违约互换(cds),担保债务凭证(cdo)等二次证券化的衍生品开始出现,而其过度的发展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
至2011年末美国债券市场中mbs与abs产品大约占市场容量的28%,较危机前2007年34%的水平明显下降。
日本与韩国资产证券化的快速发展基本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而在此之前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和市场谨慎考虑,发展均较为缓慢。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两国均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法以解决不良贷款攀升的问题。
1998年始日本公布《特殊目的公司法》、《抵押证券法》、《债权让渡特例法》等一系列法律,极大地促进了国内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韩国分别于1998年和1999年公布了资产证券化基本法律《资产证券化法案》和《住房抵押债权证券化公司法》,规范和促进了国内资产证券化发展。
借鉴国外的发展历程并结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中国未来资产证券化潜在需求较大,主要是来源于银行融资需求上升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违约风险上升。
中国目前处于资产证券化的初级阶段,相关法律体系并不健全,需要借鉴日韩经验推出证券资本化的基本法以促进我国的资产证券化进程,而美国的二次资产证券化对于中国目前情况既无必要,更无可能。
三、国内资产证券化与国外差异由于我国尚处于资产证券化初级阶段,基本借鉴美国的表外运作模式,但与美国成熟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存在较大差异且存在不足。
1.中国资产化基础资产池产品单一。
从资产池结构看,中国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中企业贷款占绝大多数,而个人住房贷款比例较低,2008年之前的668亿资产证券化产品中企业贷款约占66%,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比例仅为11%。
2012年资产证券化重启后发行的192.62亿中,优质企业贷款为84%,其余为汽车贷款。
而美国资产池品种丰富,而且80%以上是住房贷款。
而且由于我国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试点银行所选取资产质量都属于优质资产(只有2008浙元产品是针对中小企业贷款)。
以今年发行的“12开元”产品为例,92.68亿元的贷款均属于正常类贷款,这与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剥离不良资产的初衷相背离,这将会导致信贷资产证券化长期运作难以为继。
2.信用评级体系不健全,信用溢价难以体现。
虽然《通知》将之前的单评级机构规定为双评级机构,而在实际操作中发行主体会采用三评级机构,但其公信力无法与国外机构相比。
在信用增强手段上,主要是目前规定由于外部增信不允许采用国家信用,企业较多采用内部增信,例如内部分层、储备账户等,但是这样导致产品的信用溢价难以体现。
即使是精选的优质信贷资产产品发行利率要高于发行人整体的金融债发行利率,使得资产证券化产品评级可以高于发行主体评级的特色难以体现。
以12开元产品为例,其贷款均为正常类,a-1档发行利率为4.1%,a-2档为4.4%,而同期国开行金融债发行利率在3.8%—4%。
3.流动性不足,投资主体单一。
目前,资产证券化产品较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主要投资者是银行,存在互持现象,这样并不能将风险转移出银行体系,这种现象自2005年以来至今并无改观。
以12开元为例,其87%的买家是银行,其余13%为信托、基金、证券公司。
虽然保监会原则同意保险机构可以参与,但细则没有出台,导致固定收益的投资者单一。
4.部分资产证券化产品未实现风险隔离。
目前发行的资产支持票据(abn)产品并不具备风险隔离的特征,其类似于应收账款质押的信用债。
12开元产品存在强制赎回条款,因此没有实现资产证券化的资产“真实出售”,即实现将风险完全转移至表外。
5.法律环境仍需健全。
由于中国目前尚处于资产证券化初级阶段,在信息披露、风险隔离规定、税收政策、信用评级、增信体系、合格投资者方面仍与国外成熟市场存在较大差距,仍需进一步完善。
四、我国资产证券化展望及政策建议从我国资产证券化未来的发展趋势看,走向标准化和常态化仍需较长时间。
结合我国资产证券化现状和存在,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1.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扩大资产池种类,提升基础资产风险水平。
市场估计此次500亿额度中将会有少量额度分配给城商行,未来应进一步扩大参与银行的数量。
虽然在逆经济周期中,监管层可能会放松对银行资本监管的标准,但是其资产不良率依然存在上升的风险,特别是中小银行。
而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工具的推出,可以提升银行的流动性,增加其信贷扩张能力。
另外资产池种类也应由低风险资产向高风险资产推进,将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地方平台融资贷款等纳入资产池,以实现真正的风险资产剥离。
同时在企业资产证券化方面应当鼓励不同类型企业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
2.丰富投资者结构,提升流动性。
尽快出台保险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细则,并可借助交易所平台适时对个人投资者开放,实现风险分散,并提升市场流动性,也可降低产品发行流动性溢价,节约发行成本。
3.完善法律环境尽快出台资产证券化的专门法律。
从日本和韩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看,其法律制度额完善对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因此在我国资产证券化试点推进的过程中,应当不断总结经验,尽快推出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法律和与之配套的法规细则,以提高信披质量,提升评级的公信力,完善税收政策,规范运作流程,以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1] 何小锋.资产证券化:中国的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 赵旭.日韩资产证券化发展的经验与借鉴[j].亚太经济,2010,(4):72-76.[3] 胡滨,任炳翼.韩国资产证券化制度研究[j].财贸经济,2005,(1):87-92.[4] 苏雪.我国资产证券化现状分析[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会科学版,2009,(3):35-38.[5] 史晨昱.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现状及展望[j].金融论坛,2009,(4):5-9.[责任编辑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