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bulin—1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人Fibulin-1酶联免疫分析
人Fibulin-1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本试剂盒仅供研究使用。
检测范围:96T7.0pg/ml-220pg/ml使用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人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Fibulin-1含量。
实验原理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人Fibulin-1水平。
用纯化的人Fibulin-1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Fibulin-1,再与HRP标记的Fibulin-1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
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
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Fibulin-1呈正相关。
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人Fibulin-1浓度。
试剂盒组成标本要求1.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
若不能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2.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
操作步骤1.标准品的稀释:本试剂盒提供原倍标准品一支,用户可按照下列图表在小试管中进行稀2.加样:分别设空白孔(空白对照孔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操作相同)、标准孔、待测样品孔。
在酶标包被板上标准品准确加样50μl,待测样品孔中先加样品稀释液40μl,然后再加待测样品10μl(样品最终稀释度为5倍)。
加样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孔底部,尽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
3.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30分钟。
4.配液:将30倍(48T的20倍)浓缩洗涤液用蒸馏水30倍稀释后备用5.洗涤:小心揭掉封板膜,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30秒后弃去,如此重复5次,拍干。
6.加酶:每孔加入酶标试剂50μl,空白孔除外。
7.温育:操作同3。
8.洗涤:操作同5。
9.显色:每孔先加入显色剂A50μl,再加入显色剂B50μl,轻轻震荡混匀,37℃避光显色10分钟.10.终止:每孔加终止液50μl,终止反应(此时蓝色立转黄色)。
IL-1β、IL-6及TNF-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式识别受体 (
t
t
e
r
nr
e
c
ogn
i
t
i
onr
e
c
ep
t
o
r,PRR) 与病原生
pa
步出现,造成顽固性 的 低 氧 血 症 和 二 氧 化 碳 的 潴 留, 最 终
mo
l
e
cu
l
a
r pa
t
t
e
r
ns, PAMP ) 或 损 伤 相 关 分 子 模 式
并发呼吸衰竭。不 断 放 大 引 起 的 全 身 性 炎 症 反 应 在 COPD
sbe
enf
oundt
ha
tCOPDi
s mo
s
t
l
ga
y
r
e
l
a
t
ed t
oi
n
f
l
amma
t
i
on Th
i
sa
r
t
i
c
l
e ma
i
n
l
s
c
r
i
be
st
hr
e
ek
i
nds o
fi
n
f
l
amma
t
o
r
a
c
t
o
r
s
y de
yf
i
n
t
e
r
l
euk
i
n
1βi
n
t
e
r
l
euk
i
n
6andt
umo
Neuropilin-1在肿瘤免疫调节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Neuropilin-1在肿瘤免疫调节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黄培翠;文瑞婷;杨志刚
【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
【年(卷),期】2022(30)16
【摘要】神经纤毛蛋白-1(Neuropilin-1,NRP-1)是一种非酪氨酸激酶跨膜蛋白,可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及免疫细胞,与不同配体结合后参与轴突形成、血管发育、免
疫调节和肿瘤发生等过程。
最近,NRP-1在肿瘤免疫学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其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发挥着强大的双重作用,不仅可协调免疫细胞介导的免疫抑制作用,同
时可限制抗肿瘤免疫反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RP-1是肿瘤免疫治疗中独特的免疫调节分子,是最有前景的免疫检查点分子,深入探讨NRP-1在肿瘤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机制,有望为以NRP-1为靶点的免疫治疗提供新
策略。
本文就国内外关于NRP-1在肿瘤免疫调节作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总页数】4页(P3028-3031)
【作者】黄培翠;文瑞婷;杨志刚
【作者单位】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湛江中心医院;广东医科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
【相关文献】
1.双磷酸盐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2.外泌体对肿瘤微环境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外泌体对肿瘤微
环境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4.外泌体对肿瘤微环境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5.SETD8在肿瘤发生发展和免疫调节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五味子素的结构类型
五味子素的结构类型五味子乙素是五味子中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联苯环辛烯结构,其结构式如下图所示。
五味子乙素的器官保护作用首先在肝脏研究中被发现,即五味子乙素通过抗氧化对肝炎有显著疗效。
随后的研究发现五味子乙素通过抗氧化、抗纤维化还具有抵抗外源性物质诱导的肝、肾毒性和缓解肝、肾、肺的纤维化作用。
在心脑血管系统中,五味子乙素可保护心肌免受缺血再灌注损伤,缓解化疗药物引起的慢性心肌损伤,同时增强认知活动,并具有镇静催眠作用。
五味子乙素还可舒张肺部血管平滑肌,拮抗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抑制气道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减轻气道高反应性从而缓解哮喘发生。
五味子乙素结构式(参考文献[1])五味子乙素的多器官保护作用通过不同的途径起效,作用机制包括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促进热休克反应、调节脂质代谢、抑制细胞凋亡。
01抗氧化作用五味子乙素可参与调控双抗氧化防御系统,维持机体的氧化还原平衡,抵御氧化应激损伤,从而起到保护机体作用。
五味子乙素是五味子发挥抗氧化作用最佳的单体活性成分。
它能减少ROS的产生,提高酶抗氧化系统活性,如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从而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发生,维持线粒体功能和结构的完整性,对身体组织产生广泛的保护作用。
实验发现其抗氧化作用涉及多种信号调节通路,包括:Nrf2、AMPK、ATR、P53、TGF-β1/Smads 等。
此外,五味子乙素还具有调节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提高细胞因子活性的作用。
02抗炎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五味子乙素具有抗炎作用,并在治疗各组织器官疾病中发挥作用。
其机制主要包括调控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和抑制免疫细胞的分化和致炎因子的释放。
研究表明,五味子乙素可调节NF-κB 通路各环节来减轻炎症反应,五味子乙素(4、8 mg/L)可显著下调促炎因子NO、TNF-α、IL-2、IL-6 水平,同时抑制小神经胶质细胞Toll 样受体4(TolR4)依赖的MyD88/IKK/ NF-κB炎症信号通路,从而减弱小神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反应。
生物标志物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生物标志物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沈怡I>2李雅倩1胡晓燕2严辰希2陈学远1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fibrosis, IPF)是一种发病机制不明,慢性进行性的纤维化肺部疾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持续性干咳、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最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近年来,随着对IPF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细胞因子被发现与ILF有关联,已有提议将研究较为透彻的细胞因子作为IPF的生物标志物,在评估疾病早期诊断、进展、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I+$但仍有新近发现的细胞因子值得进一步探索作为ILF潜在生物标志物的价值$生物标志物生物标志物是指可以标记系统、器官、组织及细胞结构或功能改变或可能发生改变的生化指标。
生物标志物已成为研究ILF的热点之一,不断有新的细胞因子被证实参与IPF,被认为是ILF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近年来已从IPF患者的血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组织等中检测到多种生物标志物,特别是从血液中获取的生物标志物因为其创伤性力、,获取方便,可连续监测等优点对应用于临床有较大的前景。
IPF的生物标志物一、MUC5B黏蛋白5B(Mucin-5subtypv B,MUC5B)是一种由呼吸道浅表上皮细胞和黏膜下黏液腺细胞产生的分泌型粘蛋白,主要是在呼吸道远端产生,其主要作用是黏液屏障保护,气道黏液纤毛清除和气道抗炎宿主防御[2]$研究发现MUC5B启动子区域中rs35705950G>T的单核昔酸多态性是ILF最强的遗传危险因素,使远端气道过度表达MUC5B,大量MUC5B蛋白沉积在微小蜂窝囊肿中[3]$Evans 等*2+推测MUC5B过表达可能会使气道中黏膜纤毛dol:10.3969/J.imn.1009-6663.2021.04.024作者单位:1-310015浙江杭州,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2.310015浙江杭州,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通信作者:陈学远,E-mail:xueyuanchen@ 清除功能、宿主防御能力降低,导致空气中的颗粒物质的滞留引起肺损伤产生疤痕组织,持续的纤维增生引起肺纤维化。
Fli-1的研究进展
缺 陷 的小 鼠 中 , 血 管 生 成起 至关 重 要 作 用 的 内皮 对 细胞 特 异性 酪氨 酸 激 酶受 体 Tk Te2基 因水 平 显 e/ i- 著 降低 J 。在 脊椎 动物 胚胎 中 ,l1 成 血 管 内皮 Fi 在 . 细胞 的转 录调 控方 面也 有 非 常 重 要 的作 用 JFi ,l1 一
基 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项 目(0 0 7 2 ; 3 9 10 ) 吉林 省青年 科 研 基 金 项 目 ( 0 8 12) 吉 林 大 学 杰 出 青 年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2003 ; ( 00 5 0 ) 2 10 0 1 。 + 通讯作者
缺陷会 影 响 B细胞 对各 种 有丝 分裂 原 的增 殖反
肿 瘤药 物 的 研 发 。Fi l 1在 血 管 内皮 生成 中具 有 重 一
要 调节 作用 , Fi 为 治疗 靶点 既可 抑制 肿 瘤 细胞 以 l1 . 增殖 , 可 阻断肿 瘤新 生血 管形 成 , 又 将成 为肿 瘤治 疗
的优 秀 靶点 。 参 考文 献 :
[ ]B nD vdY,Gde sE 1 e — ai idn B,B rs i .Iet ct n adma. ent n A dni ai n p e i f o
A G+1 A G+10 。 U 和 U 0 c
够 与多 种基 因 的启 动 子或 增强 子结 合而 发挥 调节 转 录 的功 能 , 且还 可 以通 过蛋 白质 之 间 的相 互 作 用 而
来 调节 转 录。正 常生 理条 件下 , L一 Fi 1主要在 造 血 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F - 正 常组织 中 的表达及 功 能 ¨1在 作 为 Es t 家族 的转 录 因子 成 员 之 一 ,l 1对 细 Fi -
慢性呼吸道炎症时血清及BALF中IL-1β的变化
慢性呼吸道炎症时血清及BALF中IL-1β的变化
陈祥银;斯勤;程显声;徐希胜;武阳丰;谢宝元;徐永健
【期刊名称】《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年(卷),期】2003(019)011
【摘要】无
【总页数】1页(P1567)
【作者】陈祥银;斯勤;程显声;徐希胜;武阳丰;谢宝元;徐永健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05;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05;北京阜外医院,北京,100037;北京房山第一医院,北京,102400;北京阜外医院,北京,100037;北京房山第一医院,北京,102400;同济医科大学同济医院,湖北,武汉,43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
【相关文献】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意识障碍患者血清IFN-γ、IL-1β、NO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J], 洪原城;黄鑫城;范洪涛;黄种杰
2.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清TNF-α、IL-1β、IL-4及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变化 [J], 费红梅
3.BALF-GM检测联合血清烟曲霉IgG在支气管扩张合并慢性肺曲霉菌病诊治中的意义 [J], 余仙娟;汝触会;何飞;徐俭朴
4.慢性骨髓炎患者血清TNF-α、IL-1、BMP-2动态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J], 梁玉
祥;袁峰;喻杉;郭强;李红兵
5.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8和IL-1β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J], 张琳;苗亮;付海超;赵桂珍;冯国和;窦晓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氧磷酶1与呼吸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㊃综述㊃D O I :10.3760/c m a .j .i s s n .1673-436X.2014.02.009作者单位:719000榆林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张扬帆);719000榆林市第二医院内分泌科(郝尧)对氧磷酶1与呼吸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张扬帆 郝尧ʌ摘要ɔ 对氧磷酶1是一种钙依赖糖蛋白,主要生理作用是防止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抗动脉粥样硬化,此外还具有对抗细菌内毒素毒性以及对有机磷毒性的保护等作用㊂本文将对对氧磷酶1的结构㊁功能㊁生物特性及其与呼吸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㊂ʌ关键词ɔ 对氧磷酶1;氧化应激;呼吸系统疾病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p a r a o x o n a s e -1a n dr e s p i r a t o r y di s e a s e s Z h a n g Y a n g f a n *,H a o Y a o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e a s e ,t h e F i r s tH o s p i t a l o f Yu l i n ,Y u l i n719000,C h i n a ʌA b s t r a c t ɔ P a r a o x o n a s e -1i s a c a i u m d e p e n d e n t p r o t e i n .T h e m a i n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f u n c t i o ni s p r e v e n t i n g o x i d a t i v e m o d i f i c a t i o n o f l o w -d e n s i t y l i p o p r o t e i n a n d h i g h -d e n s i t y l i p o p r o t e i n ,a n t i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 ,f i g h t i n g a g a i n s t t o x i c i t y o f b a c t e r i a l e n d o t o x i n ,a n d p r o t e c t i n g t o x i c i t y o f o r g a n o p h o s p h a t e .T h e r e f o r e ,t h ea r t i c l er e v i e w st h es t r u c t u r e ,f u n c t i o n ,a n db i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p a r a o x o n a s e -1a n d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p a r a o x o n a s e -1a n d 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e a s e s .ʌK e y w o r d s ɔ P a r a o x o n a s e -1;O x i d a t i v e s t r e s s ;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e a s e s 对氧磷酶1(p a r a o x o n a s e -1,P O N 1)能将有机磷脂的O -P 键水解为酸和醇,因最常用于分析该酶的底物是对氧磷,故名P O N ㊂目前已发现位于人类第7号染色体长臂7q21.3上的3个P O N 基因即P O N 1㊁P O N 2和P O N 3,P O N 1基因编码P O N 1,而对P O N 2㊁P O N 3编码的酶的性质和作用底物了解得较少㊂本文主要针对P O N 1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㊂1 P O N 1的结构㊁功能及特性P O N 1(E C 3.1.8.1芳香基二烷基磷酸酯酶)是相对分子质量为43000~45000的钙依赖糖蛋白,是P O N 多基因家族中发现最早㊁研究最多的成员,由355个氨基酸组成,有3个半胱氨酸,第283位半胱氨酸处于自由状态,而另外2个则形成分子内的二硫键,它可以借助极端疏水的N 端和包含载脂蛋白AⅠ的高密度脂蛋白(H D L )紧密结合,但不与低密度脂蛋白(L D L )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结合,每分子含3条糖链,等电点为5.1㊂P O N 1由肝脏合成和分泌,广泛分布于人㊁鼠等哺乳动物的肝㊁血清㊁肺㊁脾㊁肾及脑等许多组织,尤以肝脏及血清中活性最高㊂P O N 1的活性与多种因素有关,炎症可以降低P O N 1活性,吸烟㊁急性期蛋白与妊娠可以影响血清P O N 1的活性与水平[1]㊂血清H D L -C 和载脂蛋白AⅠ含量与P O N 1活性呈正相关,血清P O N 1活性还与食物成分有关,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和饮酒可引起人血清P O N 1活性增高,摄入高胆固醇食物和含较少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可使血清P O N 1活性降低[2]㊂新生儿的P O N 1活性很低,以后逐渐升高,在1年半可达到平台期,胎儿的P O N 1活性更低,一旦达到成人水平P O N 1活性基本可保持不变㊂P O N 1有2个遗传多态性位点,分别在第55位和第192位氨基酸位点,第192位氨基酸残基的多态性是P O N 1活性多态性的主要决定因素㊂人类P O N 1活性与水平与年龄和性别无关[3]㊂P O N 1的晶体结构为6叶螺旋桨,每叶均由4条链组成,它的三维结构有助于更好地解释P O N 1的活性㊁稳定性㊁可溶性和结晶体性[4]㊂R o e s t 等[5]研究发现,P O N 1的Q 192R ㊁C -107T 和L 55M 基因型㊁吸烟㊁饮酒以及H D L 的水平是血清P O N 1表型的影响因素,其中基因标志比生活方式对P O N 1表型的影响更大㊂P O N 1可以催化磷酸酯键水解,降解有机磷酸酯㊁芳香羧酸酯和氨基甲酸酯,因此P O N 1对有机磷化合物中毒产生保护作用㊂P e i r i s -J o h n 等[6]研究发现,胎儿与幼儿P O N 1基因活性对有机磷中毒的保护较弱,暴露于有机磷化合物将对胎儿与幼儿的生长和发育产生比成人更㊃91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4年1月第34卷第2期 I n t JR e s p i r ,J a n u a r y 2014,V o l .34,N o .2严重的不良后果,同时有机磷化合物也会对人类繁殖与生存期产生负面影响㊂暴露于铅可导致血清P O N1降低,这会使得铅暴露者尤其是R192等位基因对动脉硬化的易感性增大[7]㊂2P O N1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2.1 P O N1与肺部肿瘤 E l k i r a n等[8]研究发现肺癌患者血清中的P O N1活性与健康对照者相比较明显降低,然而该酶对是否发生远处转移无明显影响㊂B a l c i等[9]研究发现肺癌㊁直肠结肠癌及乳腺癌患者P O N1与芳基酯酶活性均明显降低,其中直肠结肠癌患者P O N1与芳基酯酶活性呈明显正相关㊂因此推测体内低水平的P O N1与芳基酯酶活性及高水平的脂质过氧化产物可能具有致癌作用,但与是否远处转移无明显相关㊂W a n g等[10]研究关于中国汉族人群中P O N1的Q192R基因多态性发现,在非小细胞肺癌(n o n-s m a l lc e l ll u n g c a n c e r, N S C L C)患者中,Q R和R R基因型出现的频次明显高于Q Q基因型,且Q R和R R基因型与肺癌的T NM分期及发生淋巴结转移及癌症的预后有关,生存分析显示携带Q R和R R基因型的N S C L C患者与携带Q Q基因型的N S C L C相比无瘤生存率更低,而L55M基因多态性在N S C L C和正常人中无明显差异㊂S a m r a等[11]研究表明肺癌㊁乳腺癌及宫颈癌患者血浆P O N1活性降低,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升高,引起体内自由基体系失衡,H D L-C降低,胆固醇㊁甘油三酯及巯基化合物增加,导致脂质过氧化反应并增高发病风险㊂A k s o y-S a g i r l i等[12]研究发现肺癌患者P O N1192R(+)基因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这种差异在鳞癌及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尤其显著㊂采用病例对照研究P O N1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相关性发现,P O N1192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患者的患病风险存在极大相关,该基因可作为小细胞肺癌及鳞癌患者有效的遗传标记㊂2.2 P O N1与肺结核 S e l e k等[13]研究发现肺结核患者血清P O N活性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肺结核患者血清P O N1活性㊁总巯基水平低于正常人,总氧化状态和脂质过氧化产物水平高于正常人,肺结核患者总氧化状态㊁脂质过氧化产物水平和总巯基与P O N1及芳基酯酶活性有关㊂肺结核患者P O N活性降低可能导致体内氧化/抗氧化体系失衡,从而延缓肺结核的痊愈㊂研究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体内处于氧化-抗氧化失衡状态,氧化应激增强,致使P O N1活性降低,推测P O N1活性降低可能与总巯基的减少有关㊂这些高危因素可能部分性地导致肺结核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风险增加[14]㊂2.3 P O N1与肺部其他疾病关于P O N1与吸烟是否相关尚未明确,研究表明C O P D稳定期吸烟者与非吸烟者血清P O N1活性有显著差异,吸烟者P O N1活性较非吸烟者降低,推测P O N1可能和吸烟引起的氧化应激及C O P D发病有关㊂S e o等[15]研究发现P O N1Q192R基因多态性与肺功能㊁吸烟有关,吸烟是C O P D和心血管疾病共同的危险因素,因此推测P O N1Q192R等位基因是造成吸烟者与C O P D气道损伤的危险因素㊂国内研究表明吸烟可以抑制P O N1活性,戒烟时间长短与P O N1活性的恢复程度也存在相关性,戒烟2年以上者P O N1活性与非吸烟者相似[16]㊂N g u y e n等[17]研究发现,C u2+催化的氧化可能是氧化应激状态下引起P O N1活性降低的主要因素,自由基诱导的P O N1失活可能会导致它抵御L D L氧化的抗氧化能力降低㊂E k m e k c i等[18]研究发现,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P O N1㊁芳基酯酶较正常对照组降低,而氧化的L D L㊁C u㊁F e浓度却明显增高,P O N1的降低与脂质过氧化反应㊁氧化的L D L㊁C u㊁F e的增高之间存在相互关联性㊂因此推断P O N1保护L D L与H D L 不受活性氧类的氧化,哮喘患者的P O N1活性降低引起脂质过氧化以及氧化L D L产物增加,这可能是引起气道疾病的标志㊂研究发现P O N1在C O P D 患者急性发作期也是降低的,且血清P O N1活性与I L-8显著负相关,提示A E C O P D患者存在氧化应激,且与F E V1%p r e d降低相关,P O N1㊁氧化应激与全身炎症反应相关,为C O P D抗氧化药物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19]㊂综上所述,P O N1与全身各器官组织尤其是呼吸系统的发病及进展关系十分密切,对P O N1结构与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会对P O N1与呼吸系统疾病的相互关系作更深刻了解,深入探讨P O N1与氧化应激反应及内皮损伤等之间的关系可能为许多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以及抗氧化治疗与预防开辟新的思路㊂参考文献[1] N g D S,C h uT,E s p o s i t oB,e t a l.P a r a o x o n a s e-1d e f i c i e n c y i nm i c e p r e d i s p o s e s t ov a s c u l a r i n f l a mm a t i o n,o x i d a t i v es t r e s s,a n dt h r o mb o g e n ic i t y i nt h ea b s e n c eo fh y p e r l i p ide m i a[J].C a r d i o v a s cP a t h o l,2008,17:226-232.[2] B o d o l a y E,S e r e s I,S z o d o r a y P,e t a l.E v a l u a t i o n o fp a r a o x o n a s e a c t i v i t y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m i x e dc o n n e c t i v e t i s s u ed i se a s e[J].JR h e u m a t o l,2008,35:237-243.[3]S a r u h a n E,O l g u n A,O z tür k K,e t a l.A g e-r e l a t e dp a r a o x o n a s e a c t i v i t y c h a n g e s i n T u r k i s h p o p u l a t i o n[J].A n n㊃02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4年1月第34卷第2期I n t JR e s p i r,J a n u a r y2014,V o l.34,N o.2N Y A c a dS c i ,2007,1100:218-222.[4] H a r e lM ,B r u m s h t e i n B ,M e ge d R ,e ta l .3-D s t r u c t u r eof s e r u m p a r a o x o n a s e1s h e d sl igh to ni t sa c t i v i t y ,s t a b i l i t y ,s o l u b i l i t y a n dc r y s t a l l i z a b i l i t y [J ].A r h H i g R a d a T o k s i k o l ,2007,58:347-353.[5] R o e s t M ,v a n H i m b e r ge n T M ,B a r e n d r e c h t A B ,e t a l .G e n e t i c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d e t e r m i n a n t s of t h e P O N -1p h e n o t y pe [J ].E u r JC l i n I n v e s t ,2007,37:187-196.[6] P e i r i s -J o h n R J ,W i c k r e m a s i n g h e R.I m p a c t of l o w -l e v e l e x p o s u r et oo rg a n o ph o s p h a t e so n h u m a nr e pr o d u c t i o na n d s u r v i v a l [J ].T r a n sRS o cT r o p M e dH y g ,2008,102:239-245.[7] L i W F ,P a n MH ,C h u n g M C ,e t a l .L e a d e x p o s u r ei s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d e c r e a s e d s e r u m p a r a o x o n a s e 1(P O N 1)a c t i v i t y a n d g e n o t y p e s [J ].E n v i r o n H e a l t h P e r s p e c t ,2006,114:1233-1236.[8] E l k i r a nE T ,M a rN ,A y ge nB ,e t a l .S e r u m p a r a o x o n a s e a n d a r y l e s t e r a s e a c t i v i t i e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l u n g ca n c e r i n a T u r k i s h p o pu l a t i o n [J ].B M CC a n c e r ,2007,7:48.[9] B a l c iH ,G e n cH ,P a p i l aC ,e t a l .S e r u ml i p i dh y d r o pe r o x i d e l e v e l s a n d p a r a o x o n a s e a c t i v i t y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l u n g,b r e a s t ,a n d 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 [J ].JC l i nL a bA n a l ,2012,26:155-160.[10] W a n g H ,L i L ,D i n g L ,e t a l .A s s o c i a t i o n ofg e n e t i c p o l y m o r phi s m s i nt h e p a r a o x o n a s e1g e n ew i t ht h er i s ka n d p r o g n o s i s o f n o n -s m a l l 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 i n C h i n e s e H a n p o p u l a t i o n [J ].J I n v e s t i g Me d ,2012,60:592-597.[11] S a m r a Z Q ,P e r v a i zS ,S h a h e e n S ,e ta l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 o fo x y ge nd e r i v e df r e e r a d i c a l s p r o d u c e r (x a n t h i n e o x i d a s e )a n d s c a v e ng e r (p a r a o x o n a s e 1)e n z y m e sa n dl i p i d p a r a m e t e r si n d i f f e r e n t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 [J ].C l i nL a b ,2011,57:741-747.[12] A k s o y -S a g i r l i P ,C a k m a k o g l uB ,I s b i rT ,e t a l .P a r a o x o n a s e -1192/55p o l y m o r p h i s m sa n dt h er i s k o fl u n g c a n c e ri na T u r k i s h p o pu l a t i o n [J ].A n t i c a n c e rR e s ,2011,31:2225-2229.[13] S e l e kS ,C o s a rN ,K o c y i g i tA ,e t a l .P O N 1a c t i v i t y an d t o t a l o x i d a n t s t a t u s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a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J ].C l i nB i o c h e m ,2008,41:140-144.[14] N a d e r iM ,H a s h e m iM ,K o m i j a n i -B o z c h a l o e iF ,e t a l .S e r u m p a r a o x o n a s e a n d a r yl e s t e r a s e a c t i v i t i e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p u l m o n a r y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J ].P a t h o p h y s i o l o g y,2011,18:117-120.[15] S e oT ,P a h w aP ,M c D u f f i e HH ,e ta l .I n t e r a c t i v ee f f e c to fp a r a o x o n a s e -1Q 192R p o l y m o r p h i s ma n d s m o k i n g h i s t o r y o n t h e l u n g f u n c t i o nd e c l i n e i n g r a i nw o r k e r s [J ].A n nE pi d e m i o l ,2008,18:330-334.[16] 曾高峰,刘康桐,丁翠芬,等.吸烟对国人血清对氧磷酶活性的影响[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2,18:75-76.[17] N g u y e nS D ,S o kD E .O x i d a t i v e i n a c t i v a t i o no f pa r a o x o n a s e 1,a na n t i o x i d a n t p r o t e i n a n d i t s e f f e c t o n a n t i o x i d a n t a c t i o n [J ].F r e eR a d i cR e s ,2003,37:1319-1330.[18] E k m e k c i O B ,D o n m a O ,E k m e k c i H ,e t a l .P l a s m ap a r a o x o n a s e a c t i v i t i e s ,l i p o pr o t e i n o x i d a t i o n ,a n d t r a c e e l e m e n t i n t e r a c t i o n i n a s t h m a t i c p a t i e n t s [J ].B i o lT r a c eE l e mR e s ,2006,111:41-52.[19] 张扬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氧磷酶㊁氧化应激与全身炎症反应的研究[J ].中华老年医学,2009,28:449-452.(收稿日期:2013-03-27﹏﹏﹏﹏﹏﹏﹏﹏﹏﹏﹏﹏﹏﹏﹏﹏﹏﹏﹏﹏﹏﹏﹏﹏﹏﹏﹏﹏﹏﹏﹏﹏﹏﹏﹏﹏﹏﹏﹏﹏﹏﹏﹏﹏﹏)㊃简讯㊃气道支架国际论坛及气道内超声新进展研讨会通知尊敬的各位同仁:由厦门市呼吸中心㊁厦门市医学会心胸血管外科分会及国际呼吸杂志联合主办的‘气道支架国际论坛“及‘气道内超声新进展研讨会“将于2014年3月28-30日在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的故乡厦门集美举行㊂本次会议将邀请K o p e n W a n g 等国际著名肺脏介入病专家及该领域的国内知名专家做主题演讲,同时还将进行病例交流及相关的操作演示㊂诚邀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及护理医技人员参会,共同切磋交流各自的经验与体会㊂参会者将获得Ⅰ类继续医学教育学分㊂会议地点:集美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联系电话:138********(柯明耀),138********(罗炳清)注册及咨询邮箱:q d z j g jl t @163.c o m Ә友情提醒:对通过邮箱注册并得到确认者,会务组将免费提供会议期间的食宿㊃12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4年1月第34卷第2期 I n t JR e s p i r ,J a n u a r y 2014,V o l .34,N o .2。
水通道蛋白1在肺部的研究进展
[ b ta t Aq a o ispa sa o tn oei trta s o t h o g h mb a e A src] u p r ly ni ra t l wae n p r r u ht eme rn .No d y , n mp r n r t wa a s
c o a c lre d h l l e l t p I le lre ih l l el n pt ei n t iwa s r v s u a n ot ei l y e av oa p t e i lsa d e ih lai hear y .Ast efr ti a c s, ac h is - d n ie q a o i e tf d a u p rn,AQP1 h s b e o n o b nv l e n t e me h n s o ny p l n r ie - i a e n f u d t e i o v d i h c a im fma u mo a y d s a
维普资讯
Fu a Un v J dn i M e S d c i U ni v
医 07M 复 里 雩 报 ‘ 学 版 2。 a 3 ( y, 4… 3)
49 6
水 通 道 蛋 白 1在 肺 部 的研 究 进 展
陈淑靖( 王 白 综述) 桂芳 春学( 审校)
肺 部 液 体 在 细 胞 和 气 道 之 间 或 间 质 和 血 管 腔 之 间 的 转 运 对 保 持 气 道 湿 化 、 泡 液体 的 吸 收 以 及 肺 水 肿 的形 成 等 方 肺
面 都 是 至 关 重 要 的 。水 通 过 细 胞 膜 有 两 种 方 式 , 是通 过 脂 一
组 命 名委 员会 正 式 将 其 命 名 为 “ QP ” a u p r , 通 道 蛋 A 1 (q a oi 水 n
IL-1α,IL-1β与支气管哮喘相关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IL-1α,IL-1β与支气管哮喘相关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其最重要的特征是气道炎症和可逆性气道阻塞。
虽然目前有很多关于支气管哮喘的研究,但其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并且缺少
有效的治疗手段。
多数学者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与炎症反应有关,而关键炎症介
质之一就是白细胞介素-1(IL-1)。
IL-1是一类炎症介质,包括IL-1α和IL-1β两种,它们在机体炎症反应中都起着
重要的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当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气道受到一定的刺激后,会释放大
量的IL-1,从而导致气道炎症和气道阻塞。
由此可见,研究IL-1和支气管哮喘之间的关系非常必要。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IL-1α、IL-1β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并分析其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
1.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IL-1α、IL-1β的浓度分析,与正常人群对比分析。
2. 研究IL-1α、IL-1β对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探究其对气道阻塞的影响。
3. 研究IL-1α、IL-1β对气道上皮细胞的作用,探究其对气道炎症和上皮细胞的
损伤程度的影响。
4. 分析不同剂量IL-1α、IL-1β的作用效果,以及不同剂量的影响机制。
四、研究意义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深入了解IL-1与支气管哮喘病理生理机制的关联,有
助于解决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以及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问题,从而降低对患者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危害。
黏蛋白1与呼吸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黏蛋白1与呼吸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吴静;程梓荷;王蒙蒙;孙亚楠;王巧云;李田田;姚杨;王胜昱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24(30)3
【摘要】慢性黏液高分泌导致的气道炎症可能会逐渐进展并影响患者的肺功能。
黏液蛋白是黏液层的关键成分,其中黏蛋白1是一种重要的膜结合型黏蛋白,目前的研究聚焦于评估黏蛋白1在肺纤维化、肺癌和间质性肺疾病等肺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尤其是作为诊断、预测进展和评估治疗效果的生物标志物。
因此,深入了解黏蛋白1在肺部疾病中的生物学机制和作用方式,特别是与疾病发展和进展的关联,探索黏蛋白1在肺部疾病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预测价值,将为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总页数】5页(P279-283)
【作者】吴静;程梓荷;王蒙蒙;孙亚楠;王巧云;李田田;姚杨;王胜昱
【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
【相关文献】
1.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呼吸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2.STAT1蛋白结构和功能及其与呼吸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3.层黏连蛋白受体/40S核糖体蛋白SA在肿瘤和
神经系统疾病及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4.钙卫蛋白S100A8/A9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5.埃兹蛋白-根蛋白-膜突蛋白与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组人分泌型磷蛋白1与呼吸系统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重组人分泌型磷蛋白1与呼吸系统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薛婷1杜伟勤2(1.国家卫健委尘肺病重点实验室,煤炭环境致病与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防治与基础研究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太原 030001;2.吕梁市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吕梁 033000)中图分类号R39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484X(2024)02-0433-07[摘要]重组人分泌型磷蛋白1[SPP-1,又称骨桥蛋白(OPN)]是一种重要的分泌型糖基化磷蛋白,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如骨形成、炎症和免疫反应、肿瘤生长与转移等,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表明,SPP-1可通过调节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就SPP-1与呼吸系统疾病相关性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提高和加深人们对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了解。
[关键词]重组人分泌型磷蛋白1;骨桥蛋白;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Progress on correlation between SPP-1 and pulmonary diseasesXUE Ting1, DU Weiqin2. 1. NHC Key Laboratory of Pneumoconiosis, MOE Key Laboratory of Coal Environmental Pathogenicity and Prevention,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Medicine, Key Laboratory of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and Basic Research for Respiratory Diseases of Shanxi Province, the First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1, China; 2. Department of Clinical Inspectio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Lyuliang, Lyuliang 033000, China[Abstract]Secreted phosphoprotein 1[SPP-1,also known as osteopontin (OPN)]is a secretory protein and glycosylation phosphoprotein. SPP-1 is involved in a variety of biological functions in the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processes with the ability to exert the process of bone formation, modulate the inflammatory and immune responses, regulate tumor growth and metastasis. Recently,correlational studies indicate that SPP-1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pulmonary diseases. In this study,the association of SPP-1 with pulmonary diseases was reviewed to further improve and deepen the awareness of the pathogenesis and therapy of pulmonary diseases.[Key words]Secreted phosphoprotein 1;Osteopontin;Pulmonary diseases;Research progress重组人分泌型磷蛋白1(secreted phosphoprotein 1,SPP-1),又称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种多功能分泌型细胞外基质糖基化磷蛋白,广泛分布于骨、肾、肝、肺等多种组织以及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心肌细胞等细胞中,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如在骨组织中促进破骨细胞分化、骨形成和骨重建;在机体炎症反应中发挥促进或抑制炎症的重要生物学功能;SPP-1可作为一种趋化因子招募炎症细胞并诱导其分泌细胞因子参与机体免疫调节机制;此外,SPP-1在多种癌症中高表达,与肿瘤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表明,SPP-1在呼吸系统疾病中表达丰富,可通过调节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在该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Fibulin—1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Fibulin—1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腓骨蛋白-1(Fibulin-1)是腓骨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在人体多种組织器官均有其表达,最近有研究表明许多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癌、支气管哮喘、特发性肺纤维化等)都与其有着密切的关联。
本文将就Fibulin-1在一些呼吸系统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Abstract:Fibula protein -1(Fibulin-1)is a member of the fibula family,organized in various organs of the body has its expression,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any respiratory diseases(such as lung cancer,bronchial asthma,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etc.)are closely related.This paper will research progress in some respiratory related diseases in the system of Fibulin-1 is reviewed.Key words:Fibulin-1;Lung cancer;Bronchial asthma;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呼吸系统疾病是当今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与大气污染、吸烟、吸入性变应原的增加,病原学的变异及耐药增加、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并有进行性加重趋势,已成为医院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集体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Fibulin-1在人体多种组织器官中均高度表达,并在呼吸系统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故对腓骨蛋白-1(Fibulin-1)的充分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进行更准确的评估,并有希望为我们提供更有效的疾病防控和治疗策略。
依布硒啉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
依布硒啉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背景及目的急性肺损伤(Aucte lung injury, 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常见的临床危重症,是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严重感染、休克、创伤、烧伤和吸入有害气体等)造成弥漫性的肺间质、肺泡水肿和肺部急性炎症。
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和顽固性的低氧血症等。
ALI/ARDS进展迅速,可转变成为多脏器功能衰竭,预后差,病死率高。
ALI/ARDS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炎性介质、氧化应激产物、肺泡上皮和血管内皮损伤、凋亡等多种因素有关。
大量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导致肺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受损,表面活性物质生成减少,加上水肿液稀释作用,表面活性物质含量更低,肺表面张力增大、肺的顺应性降低,肺泡塌陷和有效通气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严重失调,形成进行性的低氧血症。
目前研究发现,抗炎、抗氧化是有力的保护措施,对ALI/ARDS患者早期给予抗炎等综合治疗,有助于炎症的消退和肺功能的改善。
因此,在ALI/ARDS的治疗策略方面,及时有效的抗炎、抗氧化治疗,对提高肺组织的氧合能力,纠正低氧血症、改善肺功能等有重要意义。
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NF-E2-related factor2, Nrf2)是细胞抗氧化反应的中枢调节者,是细胞氧化应激反应中的关键因子,Nrf2通过与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 ARE)相互作用,在抗炎、抗氧化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多种刺激或药物能诱导Nrf2过表达,Nrf2/ARE信号通路激活后,调节抗氧化蛋白和Ⅱ相解毒酶表达,主要有血红素加氧酶(HO-1)、硫氧还蛋白(Trx)、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环氧化物水解酶(EH)、磺基转移酶(SULT)、乙醛基转移酶、乙醛脱氢酶(ALDH)、醌氧化还原酶(NQO1)、葡糖醛酸转移酶(UGT)、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谷胱甘肽合成酶等,它们能清除体内多种致癌物质或其他毒性及氧化性物质,减少对DNA及生物功能蛋白破坏,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IL-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医学研究生学报2424年4月第34卷第4期JMed Postgra,VO144,No4,ApPi,2424-499-综述IZ-I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蔡雨春,马菁苑综述,姚冬审校[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为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
COPD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多种炎性细胞及炎性细胞因子参与的慢性炎性反应是其核心病理改变。
COPD炎症对皮质类固醇的治疗反应差,因此需要新的抗炎方法。
最新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A((ZY)在COPD中起重要作用。
文章将介绍IZ-I细胞因子,并对IZ-I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及在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单克隆抗体[中图分类号]R5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8199(2424)44-4409-45[DOI]10.19774/j.cuUi.l004-8197.2474.44.415Research progress of IL-1in chronic obstrrctive pulmonary disesseCAI Yu-chun4,MA Jing-yypn4revieaing,YAO Dong2checking(1.Department of Respiratora&Criticai Carc Medicim, boratora of Respiratora Disease,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nn Mmp CoSpe,Guilin591902,Guangxt,China)[Abstroct]Chronic oUsWuctive pulmonap disease(COPD),as a common disease of the pspiptop system,has become a major health proUlem woadwide.The pathooexesis of COPD is stiU unclegr.)t is gexerally Ue/evea that the chronic inUammatop response i/volveX id various inUammatop cells and cypUi/es is the core patholoaicai change.COPD inUammation is poorip responsive to codico-sPpib Weatmext,and uew auU-inUammaPp agproacUes arc ueePeP.Recext stuPies have show/that intePenPid-I((L-I)plays an im-porPut role id COPD.This article wili inWoPuco IZ-I cypUines,and summarize the pmtPnship betweeu IZ-I and chronic oUsWuctive pulmonap disease(COPD)and the research ppoiss i/Weatmext.[Key words]mmPenPiu-I;chronic oPsWuctive pulmonarp disease;monoclonai antiboPy0引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pnic oPstructivv pulmong-p diseasa,COPD)是一种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进行性加重的气流受限[4]0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估计,在2215年,全球有177520成年人患有COPD[2],估计有320万人死于COPD[7]o中国肺健康研究发现,目前中国22岁以上人群的COPD发病率为52%,40岁以上则达13.5%,60发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超过27.0%,据此估算全国COPD总患病人数约1亿人,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20025,31770027)作者单位:541402桂林,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蔡雨春(医学硕士研究生)、马菁苑]呼吸疾病实验室(姚冬)通信作者;姚冬,E-maii:dcayAao@glmc4Uu4U 负担⑷0COPD气道炎症所导致气道阻塞的可逆程度很低,而目前尚缺乏延缓或逆转疾病进程的有效治疗方法。
分泌性磷蛋白1在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作用
旦 出现 MP E就 意 味着 病 变 已失 去手 术 治 疗 的可
能性 , MP 且 E增长 迅 速 , 重 影 响 患者 的 呼 吸循 环 严 功 能及生 活质 量 , 并造 成患 者 生存 期 十分 有 限 。 因 此对 MP E进行 有效 的治疗 , 于患 者生 活质 量 的改 对 善, 生存 期 的延 长 均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然 而 现 有 的 MP E治疗手 段有 限 , 疗 效 及安 全 性 不佳 。因此 寻 且 找安 全 、 效 的 MP 有 E治疗 方法 是 目前 亟待 解 决 的 问 题之 一 _ l 。有证 据 表 明 分 泌性 磷 蛋 白. scee 。 1( ert d p op o r en1 S P 1 在肺癌 所致 的 M E中起着 h shpo i一 , P 一) t P 重要 的作用 , 因此 有效 阻断 S P P 1参 与 MP E的病 理 过 程可能 成 为未 来 M E治疗 的靶 点 。 现就 近 年 来 P 有关 S P 在肺 癌所致 MP P1 E中 的作 用做 一综述 。
一
候 选标 志物及 药物 作用 靶点 。 二 、P 1 肺癌所 致 MP SP 在 E中 的作 用 MP E是 肺癌 晚期 常 见 的重要 病 理 改变 , 我 国 在 每年 约 6 2万 新 发 生 的 胸 腔 积 液 患 者 中 , 中 约 7 其 7 %为肺 癌所致 。虽然 MP 5 E的流行 病学 日臻 完善 , 但 治疗 手段仍 有 限 , 明其 发 病 机制 实 为 拯 救该 类 阐 患者唯 一 捷 径 。资 料 显 示 S P P 1与 多 种 肿 瘤 的发 生、 转移 紧 密相关 , 广泛 参 与 M E的 多 种病 理 过 并 P
电子版) 21年8月 第5卷第4期 Ci 9 2 h J n
辅酶I制剂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辅酶I制剂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引言: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呼吸器官及与之相关的结构和功能的一类疾病,其中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肺部感染等。
这些疾病导致呼吸困难、肺功能受损以及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
近年来,辅酶I制剂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逐渐得到重视。
本文将对辅酶I制剂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一、辅酶I制剂的概述辅酶I(Coenzyme A,简称CoA)是一种重要的辅酶,参与多种关键代谢过程。
辅酶I由腺苷酸、半胱氨酸和磷酸丙酮酸酯化而成。
它在能量代谢、脂质代谢、无机酸代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辅酶I制剂是指通过合成或提取方式获得的辅酶I的衍生物。
辅酶I制剂可以增加细胞内辅酶I的水平,从而调节细胞的代谢活动。
二、辅酶I制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主要由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引起。
辅酶I制剂在COPD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研究表明,辅酶I制剂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气促和生活质量等指标。
辅酶I制剂可以通过提高氧合能力、减少炎症反应以及改善肺组织的代谢状态来改善COPD患者的症状。
三、辅酶I制剂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气道高度敏感性和气道阻塞。
辅酶I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在哮喘治疗中也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
研究表明,辅酶I制剂可以通过抑制气道炎症反应、减少黏液分泌以及增加气道通畅来改善哮喘患者的症状。
此外,辅酶I制剂还可以增加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应激对气道的损伤。
四、辅酶I制剂在肺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肺部感染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
辅酶I制剂在肺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但已经显示出一定的潜力。
辅酶I制剂可以通过增强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强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等方式,对肺部感染进行治疗。
IQGAP1蛋白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㊃综述㊃D O I :10.3760/c m a .j.i s s n .1673-436X.2013.004.011作者单位:400010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通信作者:杜先智,E m a i l :d x z d j y868@s i n a .c o m I Q G A P 1蛋白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李琼雅 杜先智ʌ摘要ɔ I Q G A P 1蛋白为小的真核细胞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在细胞增殖㊁分化㊁转移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㊂最近研究发现其参与了气道炎性损伤㊁肺癌侵袭转移等呼吸系统疾病变化㊂本文就I Q G A P 1蛋白的结构和功能㊁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调控作用作一综述㊂ʌ关键词ɔ I Q G A P 1蛋白;气道上皮细胞;损伤修复;肺癌;侵袭转移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I Q G A P 1p r o t e i n i n r e s p i r a t o r y di s e a s e s L IQ i o n g -y a ,D U X i a n -z h i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R e s p i r a t o r y M e d i c i n e ,t h eS e c o n d 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o f C h o n g q i n g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C h o n g q i n g 400010,C h i n a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D UX i a n -z h i ,E m a i l :d x z d j y868@s i n a .c o m ʌA b s t r a c t ɔ A sa m e m b e ro f t h es m a l l e u k a r y o t i cc e l l p r o t e i nf a m i l y ,I Q G A P 1p l a y sa n i m po r t a n t r o l e i n t h e p r o c e s so f c e l l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a n d m e t a s t a s i s .R e c e n t r e s e a r c h e sh a v e f o u n dt h a tI A G A P 1p a r t i c i p a t e s i nt h ea i r w a y i n f l a mm a t i o ni n j u r y ,t h e i n v a s i o na n d m e t a s t a s i so f l u n g c a n c e r ,a n d o t h e r 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e a s e s .T h i s p a p e r r e v i e w s t h es t r u c t u r ea n df u n c t i o no f I Q G A P 1,a n dt h er e gu l a t i o n e f f e c t s o f I Q G A P 1i n 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e a s e s .ʌK e y wo r d s ɔ I Q G A P 1;B r o n c h i a le p i t h e l i a lc e l l s ;I n j u r y a n dr e p a i r ;L u n g c a n c e r ;I n v a s i o n a n d m e t a s t a s i sI Q G A P s 是W e i s s b a c h 等1994年新发现的小的真核细胞蛋白家族,因为含有和R a s G A P s 催化域相似的广泛序列和位于N 末端的4个可与钙调蛋白相互作用的I Q 基序而被命名㊂研究发现,在哺乳动物中,I Q G A P 1蛋白呈现全身性表达,影响着细胞增殖㊁分化㊁转移等过程,并且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中起关键的调控作用[1]㊂因此,了解I Q G A P 1蛋白在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有利于我们寻求更有效的疾病防控及治疗策略㊂1 I QG A P 1蛋白的结构与功能I Q G A P 1蛋白是多结构域细胞骨架蛋白,可与多种信号分子㊁结构分子相结合,通过与目的蛋白相互作用,参与信号通路的整合与细胞功能的调节㊂其蛋白结构包括4个功能区:C D H 功能区㊁WW 区㊁I Q 区㊁G A P 区㊂其中C D H 功能区可与肌动蛋白(a c t i n )结合;WW 区可与E R KⅡ蛋白结合;I Q 区可与肌球蛋白的轻链㊁钙调素以及S 100B 蛋白结合;G A P 区则是I Q G A P 1与R h oG T P a s e s 家族中的R a c 1和C d c 42结合的部位㊂另外,I Q G A P 1的羧基末端区还可与微管结合蛋白C L I P -170㊁β-c a t e n i n 及上皮细胞钙黏素(E -c a d h e r i n)相连[2]㊂1.1 与I Q G A P 1蛋白相关联的β-c a t e n i n ㊁R h oG T P a s e s 及E -C a d /C a t 复合体的研究1.1.1 β-c a t e n i n β-c a t e n i n 是一种多功能蛋白,不仅可以作为骨架蛋白在细胞连接处与E -c a d h e r i n和α-c a t e n i n 相互作用,维持上皮细胞的极性和组织结构的完整性,胞浆中游离的β-c a t e n i n 还可转位入核,作为W n t 信号通路的重要成员之一,调节多种基因的表达,参与细胞和组织的发育分化和肿瘤发生发展[3]㊂1.1.2 R h oG T P a s e s R h oG T P a s e s 是小G 蛋白超家族的主要成员,其中R h o A ㊁R a c 1和C d c 42与I Q G A P 1蛋白联系最紧密㊂R h oG T P a s e s 在G T P 结合的活化状态和G D P 结合的失活状态间转换㊂通过与许多效应子的作用(如I Q G A P 1㊁P A K 和WA S P ),R h oG T P a s e s 在组织形成㊁细胞极化和迁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㊂研究证实I Q G A P 1蛋白能结合组成性激活型R a c 1(R a c 1V 12)和C d c 42(C d c 42V 12),但不能结合显性负突变型R a c 1(R a c 1N 17)和C d c 42(C d c 42N 17)[4]㊂㊃382㊃国际呼吸杂志2013年2月第33卷第4期 I n t JR e s p i r ,F e b r u a r y 2013,V o l .33,N o .41.1.3 E-C a d/C a t复合体所谓E-C a d/C a t复合体,即在同种上皮细胞之间,E-c a d h e r i n以顺式同源二聚体的形式在胞膜外形成拉链式结构,而其胞内段通过与c a t e n i n结合而锚定在a c t i n细胞骨架,从而形成的介导同种上皮细胞间黏附的复合体,主要以E-c a d h e r i n/β-c a t e n i n/α-c a t e n i n组合形式为主[5]㊂1.2I A G A P1蛋白的磷酸化磷酸化作为翻译后的主要手段,参与调节离子通道㊁信号转导和蛋白质功能的改变㊂有报道显示,I Q G A P1蛋白丝氨酸残基能被高能磷酸化,从而发生功能改变,结果促进神经元轴突的外生性生长㊂P K C有常规型㊁新型和非典型三种亚型,其中P K Cε作为新型P K C的一个成员,涉及I Q G A P1蛋白的磷酸化㊂过表达外源性I Q G A P1蛋白(野生型和突变型)都能通过糖原合酶激酶3β(g l y c o g e ns y n t h a s e k i n a s e3β,G S K3β),以一种磷酸化依赖的方式诱导β-c a t e n i n核转位,从而活化T c f/L e f信号,并促进T c f靶基因c-m y c和c y c l i n D1表达[6]㊂1.3I Q G A P1蛋白的作用机制I Q G A P1蛋白通过β-c a t e n i n和E-c a d h e r i n影响细胞黏附,还可介导β-c a t e n i n/T C F信号的转录活化影响细胞增殖,通过R a c1和C d c42调节细胞骨架,通过A P C和C L I P-170在迁移细胞前缘稳定微管正极末端,从而参与细胞极化和定向迁移,在组织发育㊁趋化作用㊁伤口愈合以及肿瘤的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7]㊂在正常情况下,胞浆中β-c a t e n i n处于G S K3β/ A P C复合体中,可被β-T r C P识别并泛素化后在蛋白酶体中降解;W n t信号被激活时,G S K3β活性被抑制,β-c a t e n i n便游离至胞浆㊂I Q G A P1蛋白与β-c a t e n i n的结合可以保护胞浆中β-c a t e n i n免遭G S K3β/A P C复合体破坏而减慢降解㊂两者一方面通过磷酸化依赖的方式诱导β-c a t e n i n核转位,从而活化T c f/L e f信号,并促进靶基因c-m y c和c y c l i n D1表达,调节细胞增殖;另一方面又导致α-c a t e n i n从E-C a d/C a t复合体中解离并降解,调节细胞的黏附㊂K u r o d a等也发现在稳定表达E-c a d h e r i n的鼠成纤维细胞中,I Q G A P1蛋白定位于细胞与细胞的接触部位,通过与β-c a t e n i n作用导致α-c a t e n i n从复合体解离而调节E-c a d h e r i n介导的细胞黏附[8]㊂刺激因子激活C d c42蛋白,开启了下游的信号通路;活化的C d c42蛋白促使微丝聚合,标记细胞皮质的特异性位点,并将I Q G A P1蛋白募集至此处;I Q G A P1蛋白既可与a c t i n结合交联微丝,也能通过C L I P-170俘获微管,还可以让A P C蛋白锚定于微丝并稳定微管,从而起到稳定微丝网络的作用[9]㊂此时,C d c42蛋白㊁I Q G A P1㊁C L I P-170和A P C蛋白在细胞极化前缘形成了一个四聚体,能连接微管和微丝,并使它们协调运动至极化前缘处,从而形成稳定的微丝网络结构㊂这种网络结构既能促使极化细胞形态的建立,诱发细胞定向迁移,又能增强细胞抵御外界刺激的能力,因而被认为是机体对抗损伤因子㊁自我保护的反应㊂2I Q G A P1蛋白与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在人体各种系统中与外界环境的接触最频繁,且接触面积大,易被各种损伤性刺激因子攻击,在各种内外因素作用下,易发生肺炎性损伤㊁肺纤维化㊁癌肿形成等改变㊂研究证实,I Q G A P1蛋白在肺组织中含量丰富,存在于内皮细胞㊁肺泡上皮细胞㊁成纤维细胞㊁平滑肌细胞等,通过促进上述细胞的增殖㊁转移㊁分化,参与气道炎性损伤修复㊁肺癌侵袭转移等疾病变化过程㊂2.1I Q G A P1蛋白在支气管炎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O P D)㊁肺损伤等疾病中的作用气道上皮是呼吸系统抵御环境损伤因子的重要防线,结构的完整是其发挥正常功能的基础㊂多种吸入性致病因素(香烟烟雾㊁污染㊁有毒气体,病原菌等)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侵入气道造成气道上皮损伤,而支气管上皮细胞损伤脱落恰恰是慢性支气管炎㊁C O P D㊁急性肺损伤和肺纤维化等呼吸道疾病的起始环节和病理基础㊂一旦发生损伤,气道上皮细胞立即启动修复机制,损伤周围的细胞向损伤部位发生极化㊁迁移㊁分裂增生和分化,以重新覆盖受损区域,维持气道的屏障功能㊂国内外相关研究显示I Q G A P1蛋白在肺组织中高表达,免疫组化结果也证实,I Q G A P1蛋白在几种生物的正常支气管(小鼠㊁大鼠㊁人)和细支气管(猪)中表达丰富,且I Q G A P1蛋白可以参与细胞骨架a c t i n㊁相关蛋白和微管的协调作用,促进细胞增殖迁移,参与气道上皮损伤修复[10]㊂葛荣等使用香烟烟雾㊁脂多糖㊁博莱霉素㊁甲醛和机械划伤等建立气道损伤的体外模型,实验显示,上述刺激因素处理组均可呈现出气道黏膜部分上皮细胞坏死㊁脱落,细胞间连接松散,以及上皮细胞再生修复等病变特征㊂研究发现,上述刺激因素所造成的气道上皮细胞损伤与修复过程中,均可诱使气道上皮细胞过表达I Q G A P1蛋白,导致α-c a t e n i n从E-C a d/C a t复合体中解离并降解,最终介导细胞黏㊃482㊃国际呼吸杂志2013年2月第33卷第4期I n t JR e s p i r,F e b r u a r y2013,V o l.33,N o.4附[11]㊂免疫荧光结果显示,I Q G A P1蛋白不仅表现出强烈的荧光信号,还发生了定位变化,即正常细胞中I Q G A P1蛋白与β-c a t e n i n共定位于细胞间连接处,而上述刺激处理后两者在胞浆中共定位信号显著增强㊂E-c a d h e r i n则是在刺激因素处理后由细胞膜转移定位于胞浆,但是含量却没有明显变化,可能与其内吞循环利用有关㊂由此推测,在细胞接触部位,这三者之间可能存在动态平衡[12-13]㊂香烟烟雾㊁甲醛等刺激因素诱导了I Q G A P1 m R N A和蛋白质的表达,趋势是先增高,然后达到峰值,最后降低至正常水平,而且峰值是出现在损伤修复的中间阶段㊂然而,气道上皮损伤后,G T P结合的R a c1和C d c42总体水平却是下降的,或者被转位到细胞膜,说明与I Q G A P1蛋白结合的R a c1和C d c42也随之减少[14]㊂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虽然R a c1和C d c42参与I Q G A P1蛋白介导的细胞迁移,但是对于细胞增殖过程却并不是必要的㊂研究发现,机械划伤能加强I Q G A P1蛋白与P K Cε结合,从而使P K Cε参与I Q G A P1蛋白的磷酸化过程㊂同时,I Q G A P1蛋白磷酸化后能通过G S K3β和β-c a t e n i n/T C F信号通路,引起下游增殖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气道上皮细胞增殖,利于损伤愈合㊂损伤分析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P K Cε或添加P K C活化剂P MA后促进I Q G A P1蛋白磷酸化,细胞划痕提前愈合㊂相反,P K C抑制剂G F109203X能消除划伤引起的I Q G A P1蛋白磷酸化,阻滞划痕的愈合[15]㊂综上所述,在上述刺激致气道上皮损伤修复过程中,胞浆内游离I Q G A P1蛋白增多,I Q G A P1蛋白可能通过与细胞黏附复合体的β-c a t e n i n结合,减弱细胞黏附,启动损伤修复过程;通过保护并促使胞浆中β-c a t e n i n转位入核,促进细胞进入增殖周期㊂这有利于损伤的上皮细胞解离和脱落,也有利于正常上皮细胞解离并迁移至损伤处修复裸露部位㊂通过小干扰R N A消除I Q G A P1蛋白的表达可明显延迟损伤愈合[16]㊂I Q G A P1蛋白参与气道上皮细胞的损伤修复,且以不依赖于R a c1和C d c42的方式介导了细胞增殖过程㊂由于细胞黏附改变位于损伤修复的起始阶段,因此探讨研究I Q G A P1蛋白对细胞黏附的影响,对阐明呼吸系统发病机制及逆转病变进展具有重要意义㊂2.2I Q G A P1蛋白在肺癌中的作用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重要的生物学习性,也是恶性肿瘤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㊂这一过程的发生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但认为其包括3个步骤:①肿瘤细胞间的黏附力减弱;②肿瘤细胞在组织内的运动;③肿瘤细胞释放蛋白水解酶,破坏宿主组织结构[17]㊂因此,癌细胞受趋化因素趋化并穿过基底膜的运动能力是侵袭与转移的关键因素之一㊂近年来在肿瘤方面的研究均提示:高侵袭转移的肿瘤细胞往往具有较强的运动能力,而肿瘤细胞运动性的强弱与其侵袭能力强弱呈正相关[18]㊂I Q G A P1蛋白是调节细胞运动和黏附的一个核心分子,通过破坏细胞间的黏附连接,从而降低细胞间的黏附力,同时它还能够通过活化R h o激酶来调节细胞骨架结构,从而提高细胞运动能力㊂冷淑萍选用低和高转移肺巨细胞癌细胞株94C 和95D进行研究,结果95D细胞显示较强的侵袭能力,其I Q G A P1在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皆高于侵袭能力较弱的94C细胞;阻断I Q G A P1蛋白后95D细胞的运动能力和侵袭能力大为下降,说明I Q G A P1可以促进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其机制之一可能在于I Q G A P1蛋白能够提高肿瘤细胞的运动能力[19]㊂在免疫组化中还可观察到,同一癌组织切片中,并不是所有的肺癌细胞都高表达I Q G A P1蛋白,即使其他部位的肺癌细胞中未见I Q G A P1蛋白表达,在肺癌侵袭血管的部位和已经侵入血管的肺癌细胞中依然可以观察到I Q G A P1蛋白强表达㊂这种结果提示来自同一克隆的肿瘤在生长过程中会形成不同侵袭转移能力的亚克隆,而侵袭能力高的亚克隆细胞通过其高表达或低表达包括I Q G A P1蛋白在内的特定蛋白,获得较高的运动能力或较低的肿瘤细胞间黏附力等其他特性,从而具有较强侵袭转移能力[20]㊂I Q G A P1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扩增好发位点15q26,所以与正常组织相比,多数肿瘤组织的I Q G A P1基因水平都呈现升高上调的状态,而且在蛋白质水平上也存在过量表达的现象[21]㊂多项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显示,I Q G A P1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要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织㊂除了表达增高外,I Q G A P1蛋白在肺癌中的亚细胞定位同样发生了变化㊂与癌组织中心区域和正常组织相比,肿瘤侵袭处的I Q G A P1蛋白染色表现为强阳性,其表达部位主要在肿瘤细胞的细胞膜上和细胞浆内,其中以细胞接触处的细胞膜上表达最强[22]㊂近年来发现,在肺腺癌中出现微乳头状分化预示患者预后较差,因为这种类型的肿瘤更容易发生转移[23]㊂有国外学者对具有显著微乳头结构的原发性肺腺癌进行分析,发现I Q G A P1蛋白和E-c a d h e r i n介导的分子体系在肿瘤组织不同区域的㊃582㊃国际呼吸杂志2013年2月第33卷第4期I n t JR e s p i r,F e b r u a r y2013,V o l.33,N o.4表达有显著差异㊂E-c a d h e r i n㊁α-c a t e n i n和β-c a t e n i n在微乳头状区和非微乳头状区表达均呈阳性,而I Q G A P1蛋白仅在微乳头区域表达阳性[24]㊂据此可认为E-c a d h e r i n的黏附作用依赖于c a d h e r i n-c a t e n i n-a c t i n网络的完整,而I Q G A P1蛋白的表达使细胞黏附作用减弱并发生解离,从而导致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㊂此外,按照I Q G A P1蛋白表达不同,肿瘤被分为胞浆表达㊁胞膜表达㊁弱表达㊂在腺癌中,3种表达类型均可出现,并且与分化程度有关㊂I Q G A P1蛋白胞浆表达常见于高分化腺癌,而胞膜表达和弱表达则常出现在中或低分化腺癌中㊂在鳞状细胞癌中,胞膜表达最为常见[25-26]㊂研究表明I Q G A P1蛋白表达类型虽然与区域淋巴结转移无关,但胞浆表达的肿瘤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其他表达类型的腺癌患者㊂因此肺癌中I Q G A P1蛋白表达方式与肿瘤组织学类型相关,可用于预测患者的预后㊂3展望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I Q G A P1蛋白的过表达与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间有着明显的正相关性,在侵袭性较强的肺癌细胞中I Q G A P1蛋白表现出较高的表达趋势,表明I Q G A P1蛋白有可能作为肺癌肿瘤标志物应用于临床[27]㊂而I Q G A P1蛋白的表达沉默,使某些癌症的进展停滞或减慢,也给我们寻找可能的抑癌靶点带来了启示㊂另外,I Q G A P1蛋白在气道损伤修复中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尽管目前关于I Q G A P1蛋白是否可以控制支气管炎㊁C O P D㊁肺损伤等的发生发展,学术界尚有争论,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关于气道损伤修复的本质将会认识得愈来愈清楚,这将有可能成为气道炎性疾病预防与治疗的一个新途径㊂目前还没有I Q G A P1蛋白与肺结核病相关联的研究,同样,它对巨噬细胞的转移增殖等是否也同样具有上述作用还值得我们探索㊂如果能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相信在结核病的预防与治疗中会有新的突破,这片神秘领域也需要我们更长久㊁深入㊁细致的研究㊂参考文献[1] W a n g Y,W a n g M,W a n g F,e ta l.I Q G A P1p r o m o t e sc e l l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a n di s i n v o l v e di na p h o s p h o r y l a t i o n-d e p e n d e n tm a n n e r i n w o u n dc l o s u r eo fb r o n c h i a le p i t h e l i a lc e l l s.I n tJM o lM e d,2008,22:79-87.[2]S u n W,Z h a n g K,Z h a n g X,e t a l.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d i f fe r e n t i a l l y e x p r e s s e d g e n e s i nh u m a nl u n g s q u a m o u sc e l lc a r c i n o m a u s i n g s u p p r e s s i o n s u b t r a c t i v e h y b r id i z a t i o n.C a n ce rL e t t,2004,212:83-93.[3] H a t s e l l S,R o w l a n d sT,H i r e m a t h M,e t a l.B e t a-c a t e n i na n dT c f s i nm a mm a r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c a n c e r.JM a mm a r y G l a n dB i o lN e o p l a s i a,2003,8:145-158.[4] K u r o d aS,F u k a t a M,K o b a y a s h iK,e ta l.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o fI Q G A Pa sa p u t a t i v et a r g e t f o rt h es m a l lG T P a s e s,C d c42a n dR a c1.JB i o l C h e m,1996,271:23363-23367.[5] H i n c kL,Nät h k e I S,P a p k o f f J,e t a l.D y n a m i c so f c a d h e r i n/c a t e n i nc o m p l e x f o r m a t i o n:n o v e l p r o t e i ni n t e r a c t i o n s a n dp a t h w a y s o f c o m p l e xa s s e m b l y.JC e l lB i o l,1994,125:1327-1340.[6] M c D o n a l dK L,OᶄS u l l i v a nM G,P a r k i n s o n J F,e t a l.I Q G A P1a n d I G F B P2:v a l u ab l eb i o m a r k e r s f o rd e t e r m i n i n gp r o g n o s i si n g l i o m a p a t i e n t s.JN e u r o p a t h o lE x p N e u r o l,2007,66:405-417.[7] M e y e r R D,S a c k s D B,R a h i m i N.I Q G A P1-d e p e n d e n ts i g n a l i n gp a t h w a y r e g u l a t e se n d o t h e l i a l c e l l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a n da n g i o g e n e s i s.P L o SO n e,2008,3:e3848.[8] R o y M,L i Z,S a c k sD B.I Q G A P1b i n d s E R K2a n dm o d u l a t e si t s a c t i v i t y.JB i o l C h e m,2004,279:17329-17337.[9]汪永平,吴人亮.支架蛋白I Q G A P1-细胞黏附和迁移的关键纽带.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7,4:154-157. [10]W a n g Y,W a n g A,W a n g F,e ta l.I Q G A P1a c t i v a t e s T c fs i g n a l i n d e p e n d e n t o fR a c1a n dC d c42i n i n j u r y a n dr e p a i ro fb r o nc h i a l e p i t h e l i a l c e l l s.E x p M o l P a t h o l,2008,85:122-128.[11]葛荣,朱晓蔚,李娜萍,等.I Q G A P1对甲醛致小鼠气道上皮损伤修复作用.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347-1348. [12] N i s h i m u r aT,Y a m a g u c h iT,K a t o K,e ta l.P A R-6-P A R-3m e d i a t e sC d c42-i n d u c e dR a c a c t i v a t i o n t h r o u g h t h eR a cG E F sS T E F/T i a m1.N a tC e l l B i o l,2005,7:270-277.[13] R o y M,L i Z,S a c k sD B.I Q G A P1i sas c a f f o l d f o rm i t o g e n-a c t i v a t e d p r o t e i n k i n a s es i g n a l i n g.M o lC e l lB i o l,2005,25:7940-7952.[14] R e nJ G,L i Z,S a c k sD B.I Q G A P1m o d u l a t e s a c t i v a t i o no f B-R a f.P r o cN a t lA c a dS c iUSA,2007,104:10465-10469.[15] B r i g g s MW,S a c k s D B.I Q G A P p r o t e i n s a r e i n t e g r a lc o m p o n e n t s o fc y t o s k e l e t a l r e g u l a t i o n.E M B O R e p,2003,4:571-574.[16] N o r i t a k eJ,W a t a n a b e T,S a t o K,e ta l.I Q G A P1:a k e yr e g u l a t o r o f a d h e s i o na n d m i g r a t i o n.JC e l l S c i,2005,118(P t10):2085-2092.[17] H a y a s h iH,N a b e s h i m aK,A o k iM,e t a l.O v e r e x p r e s s i o no fI Q G A P1i na d v a n c e dc o l o r e c t a lc a n c e rc o r r e l a t e s w i t h p o o rp r o g n o s i s-c r i t i c a l r o l e i nt u m o r i n v a s i o n.I n t JC a n c e r,2010, 126:2563-2574.[18] Y a m a o k a-T o j o M,U s h i o-F u k a i M,H i l e n s k i L,e t a l.I Q G A P1,an o v e l v a s c u l a r e n d o t h e l i a l g r o w t h f a c t o r r e c e p t o rb i n d i n g p r o t e i n,i si n v o l v e d i n r e ac t i v e o x y g e n s p e c i e s--d e p e n d e n t e n d o t h e l i a lm i g r a t i o na n d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C i r cR e s,2004,95:276-283.[19]冷淑萍.I Q G A P1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中国实用医药,2011,6:60-61.[20] N a b e s h i m a K,S h i m a o Y,I n o u e T,e t a l.㊃682㊃国际呼吸杂志2013年2月第33卷第4期I n t JR e s p i r,F e b r u a r y2013,V o l.33,N o.4I mm u n o h i s t o c h e m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I Q G A P 1e x p r e s s i o n i n h u m a n c o l o r e c t a l c a r c i n o m a s :i t s o v e r e x pr e s s i o n i n c a r c i n o m a s a n da s s o c i a t i o nw i t h i n v a s i o n f r o n t s .C a n c e rL e t t,2002,176:101-109.[21] B a l e n c iL ,C l a r k eI D ,D i r k s P B ,e t a l .I Q G A P 1p r o t e i ns p e c i f i e s a m p l i f y i n g ca n c e r c e l l s i n g l i ob l a s t o m am u l t i f o r m e .C a nc e rR e s ,2006,6:9074-9082.[22] T e s f a i g z iY.P r o c e s s e s i n v o l v ed i n t he r e p a i r of i n j u r e d a i r w a ye p i t h e l i a .A r c hI mm u n o lT h e rE x p (W a r s z ),2003,51:283-288.[23] 黄珞,廖贵清.I Q G A P 1的功能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国际肿瘤学杂志,2011,38:414-417.[24] W a l c h A ,S e i d l S ,H e r m a n n s t äd t e r C ,e t a l .C o m b i n e da n a l y s i s o f R a c 1,I Q G A P 1,T i a m 1a n dE -c a d h e r i n e x pr e s s i o n i n g a s t r i c c a n c e r .M o dP a t h o l ,2008,21:544-552.[25] W h i t eC D ,B r o w n M D ,S a c k s D B .I Q G A P si n c a n c e r :af a m i l y o fs c a f f o l d p r o t e i n su n d e r l y i ng t u m o r i g e n e s i s .F E B S L e t t ,2009,583:1817-1824.[26] Y u e P Y ,W o n g DY ,H a WY ,e t a l .E l u c i d a t i o n o ft h e m e c h a n i s m su n d e r l y i n g t h ea n g i o ge n i cef f e c t so fg i n s e n o s i d e R g (1)i nv i v o a n d i nv i t r o .A n g i o g e n e s i s ,2005,8:205-216.[27] N a k a m u r a H ,F u j i t a K ,N a k a g a w a H ,e ta l .E x pr e s s i o n p a t t e r no f t h e s c a f f o l d p r o t e i n I Q G A P 1i n l u n g ca n c e r .O n c o l R e p,2005,13:427-431.(收稿日期:2012-08-15﹏﹏﹏﹏﹏﹏﹏﹏﹏﹏﹏﹏﹏﹏﹏﹏﹏﹏﹏﹏﹏﹏﹏﹏﹏﹏﹏﹏﹏﹏﹏﹏﹏﹏﹏﹏﹏﹏﹏﹏﹏﹏﹏﹏﹏)㊃简讯㊃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西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从早期用于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 S A S )逐步扩展至治疗多种急性呼吸衰竭,在慢性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中无创通气已居于主导地位㊂目前,国内多数医院在呼吸科㊁I C U ㊁急诊科㊁心脏科等开展了无创通气治疗,取得一定疗效,但长期以来关于无创通气的一些基本问题仍困扰着临床,如:何种呼吸机可用于无创通气㊁为何上机后患者的血C O 2反而更高㊁患者无法耐受无创通气怎么办 ,成为制约无创通气进一步规范㊁普及应用的重要因素㊂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在国内较早开展无创通气,是国内无创通气多中心研究的牵头单位(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680-684;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3-17),对无创通气的教学具有丰富经验㊂现以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西区)为教学基地,举办无创机械通气专项进修班,时间安排为4个月的短期进修,教学安排为前半程在I C U 进行理论学习和临床见习㊁后半程在呼吸病房由带教老师指导完整管理无创机械通气患者,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强化培训使进修生在短期内初步规范掌握无创通气的临床应用㊂招生范围:临床工作中需开展无创机械通气,具有一定呼吸衰竭治疗经验的医生㊂招生时间:每年招收3期,每期4个月,分别于6月㊁10月㊁2月开学㊂报名方式:①在朝阳医院网站(h t t p ://w w w.b j c yh .c o m.c n /)首页左下方 最新下载 或在潮阳呼吸支持技术学院网站(h t t p ://w w w.c y c r s t .c o m /i n d e x .a s p )培训专区 下载‘进修申请表“㊂②填写‘进修申请表“,封面进修科目栏填写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西区) ,第三页进修科目要求栏填写 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㊂③将‘进修申请表“邮寄至: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5号北京朝阳医院(西区)I C U 朱剑收100043,请在信封上注明 无创通气进修 ㊂我们会及时与您联系,我们的联系电话010-********㊂㊃782㊃国际呼吸杂志2013年2月第33卷第4期 I n t JR e s p i r ,F e b r u a r y 2013,V o l .33,N o .4。
EB病毒BNLF-1基因研究的新进展
EB病毒BNLF-1基因研究的新进展
蓝轲
【期刊名称】《生命科学》
【年(卷),期】2001(13)1
【摘要】EB病毒广泛存在于人群中,它的潜伏感染与鼻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EBV在潜伏感染的过程中表达一种潜伏膜蛋白1(LMP1),具有致瘤性,因此编码LMP1的基因BNLF-1被认为是EBV的癌基因。
BNLF-1基因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近年的研究表明,鼻咽癌来源的EBV与标准株EBV比较存在相当的变异,而鼻咽癌来源的LMP1在致瘤性上也明显强于标准株LMP1。
本文将综述BNLF-1基因生物学功能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并简要介绍变异型LMP1研究的新成果。
【总页数】6页(P18-22)
【关键词】EB病毒;鼻咽癌;潜伏膜蛋白1;疱疹病毒
【作者】蓝轲
【作者单位】湖南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63;R373.11
【相关文献】
1.EB病毒BNLF-1基因在恶性血液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马旭东;林为澄;郑瑞玑;吴文乔;游慧萍;陈丽丽;陈元仲
2.EB病毒BNLF-1基因在淋巴瘤和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马旭东;陈元仲;林为澄;郑瑞玑;吴文乔;游慧萍
3.EB病毒BNLF-1基因转基因小鼠整合位点FISH检测的研究 [J], 苗聪秀;卢光琇;李晨霞;李娜;魏武;贾书花;王炯
4.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BNLF-1基因在转基因小鼠子代染色体上的整合及其定位 [J], 苗聪秀;卢光秀;王庸晋;谢奕
5.EB病毒BNLF-1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J], 马先勇;曹亚;姚开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氧化氮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所起的作用
一氧化氮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所起的作用
单孚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下旬刊)》
【年(卷),期】2010(023)003
【摘要】十九世纪80年代弗奇戈特提出内皮衍化舒张因子也许是一氧化氮的假设定论后,学者们便对一氧化氮给予了非常大的重视.不论从医学还是从化学的角度都认为氧化氮(包括一氧化氮)都是属于有毒的并且对空气有污染的气体,在当今医学界急速发展的今天,已经发现一氧化氮在呼吸系统中的重要性和其在其他器官系统中的重要性甚是相等.
【总页数】1页(P232-232)
【作者】单孚
【作者单位】110036,辽宁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皇姑屯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9.6
【相关文献】
1.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变化 [J], 赵华;张惠荣;周婷
2.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J], 赵华;张惠荣;卢献灵
3.一氧化氮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所起的作用 [J], 单孚
4.一氧化氮在防治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J], 石林;刘冰;李超
5.一氧化氮在呼吸系统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J], 王坤;王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ibulin—1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腓骨蛋白-1(Fibulin-1)是腓骨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在人体多种組织器官均有其表达,最近有研究表明许多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癌、支气管哮喘、特发性肺纤维化等)都与其有着密切的关联。
本文将就Fibulin-1在一些呼吸系统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Abstract:Fibula protein -1(Fibulin-1)is a member of the fibula family,organized in various organs of the body has its expression,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any respiratory diseases(such as lung cancer,bronchial asthma,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etc.)are closely related.This paper will research progress in some respiratory related diseases in the system of Fibulin-1 is reviewed.Key words:Fibulin-1;Lung cancer;Bronchial asthma;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呼吸系统疾病是当今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与大气污染、吸烟、吸入性变应原的增加,病原学的变异及耐药增加、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并有进行性加重趋势,已成为医院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集体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Fibulin-1在人体多种组织器官中均高度表达,并在呼吸系统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故对腓骨蛋白-1(Fibulin-1)的充分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进行更准确的评估,并有希望为我们提供更有效的疾病防控和治疗策略。
1 腓骨蛋白-1的结构和功能Fibulin-1的分子量大小约90~100 KDa大小,有着一个可变的C-端区及2个重要的前接异构体Fibulin-1C、Fibulin-1D。
有研究证明,Fibulin-1主要分布于组织器官的基底膜、弹性纤维及结缔组织中。
同时它也是一种血浆蛋白,并参与了多种细胞外超分子结构的组成。
有研究表明,Fibulin-1在细胞的多种功能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形态学、生长过程、粘附作用及移动性,并与支气管哮喘、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肺癌等多种肺部疾病及人体许多组织器官的恶性肿瘤相关。
2 腓骨蛋白-1与呼吸系统疾病2.1腓骨蛋白-1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中最常见的的疾病之一,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气道重塑,它包括气道管壁的增厚,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沉积的改变[1]及气管平滑肌收缩的增强。
这些异常的改变可能来自于肺内的异常修复过程,如支气管平滑肌的异常增殖,而当前对哮喘患者症状的控制及治疗还不能完全阻止及逆转这种气道重塑。
ECM是一种由高分子物质组成的动态和复杂的网状物,有助于维持和影响气道细胞的功能。
有研究表明,Fibulin-1为一种分泌型糖蛋白,它可以在多种器官中高度表达,且Fibulin-1在哮喘患者的肺组织中,如支气管活检组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及血清中均高度表达,在AHR 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参与着哮喘患者的气道重塑,并有助于维持ECM的稳定[2]。
一些纤维化相关的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在哮喘患者的BAL和支气管组织中的水平也是显著增高的[3]。
众所周知,气管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即气管平滑肌细胞的损伤修复过程)增强与哮喘患者的气道重塑密切相关。
而TGF-β不仅可以提高哮喘患者ASM细胞中Fibulin-1的表达水平,还有助于其沉积在ECM中,而哮喘患者气道结构通常都伴有显著而持久的改变,包括ECM分子组成的变化。
尤其是ECM蛋白在网状层的沉积,可以导致基底膜的增厚[5]。
因此,TGF-β水平的改变可能会影响ECM沉积的过程,且哮喘患者气道中TGF-β的水平越高,其ECM的沉积可能越多,从而对哮喘患者气道重塑的作用越强。
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Fibulin-1有望可以作为哮喘患者气道重塑预防和治疗的新靶点,即发现一种可以有效降低Fibulin-1水平的药物将有助于哮喘患者气道重塑的改善,并降低哮喘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4]。
2.2腓骨蛋白-1与IPF IPF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呈进行性发展,有很高的死亡率的疾病,且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生物標记物来明确和判断其加速进展的风险,所以目前IPF尚无有效地治疗方式[6,7]。
另外,IPF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ILD)中最常见的一种,且死亡率最高,其5年死亡率达44%,而结缔组织相关性ILD为33%,肺结节病为2%[8]。
既往有文献表明,糖蛋白-Fibulin-1是一种在细胞外基质和血液中均存在的物质,它是胚胎发育及肺泡膜形成的必要条件[9,10]。
另外有研究表明,糖蛋白-Fibulin-1还参与了间充质细胞的增值和修复,与没有肺疾病的受试者相比,IPF患者血清及肺组织中的Fibulin-1水平明显增高,而且其水平升高与肺功能的下降有关,即Fibulin-1的水平越高,患者的肺功能越差,合并有IPF的患者其原发性实质性肺纤维母细胞培养产生的Fibulin-1比没有IPF的受试者要多(P<0.05);而且,患者第一次血标本中血清腓骨蛋白-1水平有助于预测IPF患者的疾病进展情况,与稳定期的患者相比,进展期患者的血清Fibulin-1是稳定期患者的1.5倍,并通过Kplan-Meier曲线分析提示Fibulin-1>1.6 units的IPF患者与Fibulin-11.6 units的IPF患者其一年内疾病进展的可能性为血清Fibulin-1<1.6 units患者的5倍[11]。
因此,Fibulin-1可以作為评估IPF患者疾病进展的一个新的潜在的生物标记物,反映肺纤维化活动的程度,并且预测哪些病人将会迅速进展,进而可以按其轻重缓急对他们进行集约管理和肺移植。
故而它也可以作为一个靶点,为IPF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增加了可能性。
2.3腓骨蛋白-1与肺癌肺癌是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2],尽管近年来肺癌的治疗方案有所进展,如分子靶向治疗及抗血管生成药物等,但其总的生存预后仍然不佳,五年生存率仅15%左右[13]。
这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被发现时大多已处于晚期有关。
既往有研究表明,肺腺癌的生长与扩张速度明显快于肺鳞癌,且肺腺癌的发病率50%[14]。
且迄今为止,肺腺癌(Lungadenocarcinoma,LAC)患者发生癌变和进展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
既往有研究表明,Fibulin-1在细胞的多种功能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形态学、生长过程、黏附作用及移动性,且其在多种肿瘤的发病机制中起着抑癌基因的作用,而在不同类型的肿瘤中,Fibulin-1的表达水平也不尽相同,其原因也尚未明确,这可能与Fibulin-1的异构体Fibulin-1C、Fibulin-1 D的过度表达及其功能有關。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15],与正常肺组织相比,Fibulin-1在LAC中的表达是偏低的,且与低分化腺癌患者相比,Fibulin-1在高分化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更高。
Fibulin-1与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Ki-67(兔抗人增殖细胞核核抗原单克隆抗体)的表达水平有关。
Fibulin-1的表达水平越高,其分期越早,分化程度越高,患者生存预后越好,总生存期越长;相反,Fibulin-1的表达水平越低,其分期越晚,分化程度越低,患者生存预后越差,总生存期越短。
因此,Fibulin-1可以作为肺腺癌患者的一个预后因子。
3 展望从目前的研究结果看,Fibulin-1在呼吸系统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参与着重要的作用,其中Fibulin-1的过度表达则会加速哮喘患者的气道重塑,且Fibulin-1的水平与IPF患者的疾病进展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而与肺腺癌的恶性程度及生存预后呈负相关性。
因此,随着未来对Fibulin-1更深层次的研究,如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的Fibulin-1抑制剂或激活剂可为呼吸系统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目标和希望。
参考文献:[1]Ebina M,Takahashi T,Chiba T,et al.Cellular hypertrophy and hyperplasia of airway smooth muscles underlying bronchial asthma.A 3-D morphometric study[J].American Review of Respiratory Disease,1993,148(3):720-6.[2]Tran H,Vandusen W J,Argraves W S.The self-association and fibronectin-binding sites of fibulin-1 map to calcium-binding 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domains[J].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1997,272(36):22600-6.[3]Vignola A M,Chanez P,Chiappara G,et al.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expression in mucosal biopsies in asthma and chronic bronchitis[J].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 Critical Care Medicine,1997,156(2 Pt 1):591-599.[4]Lau J Y,Oliver B G,Baraket M,et al.Fibulin-1 Is Increased in Asthma –A Novel Mediator of Airway Remodeling[J].Plos One,2010,5(10):e13360.[5]Hirst S J,Twort C H,Lee T H.Differential effects of extracellular matrixproteins on human airway smooth muscle cell proliferation and phenotype[J].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Cell & Molecular Biology,2012,23(3):335-44.[6]Listed N.Correction:treatment of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with ambrisentan[J].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2014,160(9):págs.487-496.[7]Shulgina L.Treating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with the addition of co-trimoxazole: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Thorax,2011,66(Suppl 4):A63-A64.[8]Demedts M,Wells A U,AntóJ M,et al.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an epidemiological overview[J].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Supplement,2001,32(3):2s-16s.[9]Miosge N,Gtz W,Sasaki T,et al.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s fibulin-1 and fibulin-2 in the early human embryo[J].Journal of Molecular Histology,1996,28(2):109.[10]Kostka G,Giltay R,Bloch W,et al.Perinatal Lethality and Endothelial Cell Abnormalities in Several Vessel Compartments of Fibulin-1-Deficient Mice[J].Molecular & Cellular Biology,2001,21(20):7025-34.[11]Jaffar J.Fibulin-1 predicts disease prog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J].Chest,2014,146(4):1055-1063.[12]Siegel R,Naishadham D,Jemal A.Cancer statistics,2012[J].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2012,62(1):133-133.[13]Ahmedin J,Rebecca S,Xu J,et al.Cancer Statistics,2010[J].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2010,60:277-300.[14]Travis W D,Brambilla E,Noguchi M,et al.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international multidisciplinary classification of lung adenocarcinoma:executive summary[J].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2011,8(5):381.[15]Cui Y,Liu J,Yin H B,et al.Fibulin-1 functions as a prognostic factor in lung adenocarcinoma[J].Japa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15,45(9):854.編輯/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