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科学素养大赛培养质疑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全国科学素养大赛培养质疑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会经常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有相当一部分问题经常被老师忽略,一语带过,长此以往,他们只会虔诚而认真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现成的知识,而不善于思索和怀疑。学生缺乏了质疑能力,何谈创新呢?毋庸置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仅是个教学方法、教学技巧问题,而且是个教学原则、教育观念问题。
一、质疑的氛围――重视教学的民主
由于科学课并不属于“主科”科目。学生往往表现出无比的激情和盎然的兴趣,“即使是语文数学的“后进生”也是如此。教师必须呵护这样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树立师生平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而使学生没有被批评指责的顾虑,获得质疑问难、畅叙己见的安全感,从而大胆质疑,乐于质疑。
比如,在科学课上我们也可以像语文课一样做到了八个字:微笑、点头、专心、‘倾听。“微笑”是老师与学生亲密关系的表现:课堂上总是面带微笑以此来说明“我不讨厌你,孩子”,“我喜欢你,”“点头”是当学生提问或回答较好时老师对学生的肯定,这是对学生无声的鼓励。“专心”是课堂上老师通过眼睛,姿态集中精神与学生沟通,让他们感受到老师与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倾听”是当
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做到仔细听,认真听,并及时捕捉信息给予反馈,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发言比较重视。在这样一个民主的氛围中,增进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能说出心中的疑问,愿意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二、质疑的能力――教给质疑的方法
长期的接受性教学使我们很多学生失去了个性,有些学生不善
于质疑、不会质疑,他们只是虔诚而认真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现成知识,不善于思索和怀疑,因而也就感到无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教给他们质疑的方法。
1.科学探究中引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科学探究过
程中,教师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而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我们就可以从矛盾之处质疑。如教学《物体是沉还是浮》这课,在汇报萝卜是沉还是浮的时候出现了分歧:“老师,胡萝卜是沉的。”“不对”另一个学生马上反驳:“是浮的,老师。”我灵机一动,故装不知:“猜一猜这个和什么有关呢?”然后组织学生猜想,提出研究问题,进行观察。
学生兴趣盎然,最后同学们发现:“结实的萝卜才沉:不结实、空心的萝卜会浮起来。”“浮的萝卜气孔粗大,里面的空气多,所以会浮”,孩子们的意见又一致了。一次成功的探究实验,让学生既获取了更多
知识,也从中明白了质疑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花的时间多了,但我觉得很值。
2.课后质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仅要启发学生在
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还要在教学任务完成后启发学生再次发现问题,产生与本课有关、深层次的问题。如在《食物中营养》一课结束时,我出示了一瓶含有淀粉的液体小药瓶,往里面滴人碘酒:“它变成了蓝色,说明什么?”“里面含有淀粉”,然后把小药瓶的口靠近自己
的嘴,用双手遮住嘴和瓶子,挡住学生视线,往瓶子里吐进一些唾液,拿开后对着学生慢慢摇晃几下。学生们惊叫起来:蓝色消失了、怎么会这样呢?在这样的探究延续活动中,老师帮助学生找到了质疑的切
入点“为什么蓝色会消失”,学生们对淀粉与碘酒的关系、以及淀粉、碘酒与唾沫的关系有了更深人的思考。他们的质疑是有针对性的,他们探究的方向是有指向性的。学生们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质疑的延续――观察日常的现象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形成一种质疑的科学态度。对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我们不能尽信之,要有一种质疑精神。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重视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鼓励学生把科学学习从课堂扩大到整个大自然,融人整个社会。
只要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问题出现。如:为什么大海是蓝色的,而浪花是白色的?为什么树木
中的阳光是彩色的,而空地上却看不到彩色?为什么雨后会出现彩虹?
著名美籍华人 __教授曾指出:“中国学生普遍学习成绩出色,特别在运算和推理方面比国外学生有明显优势。但中国学生最大的缺撼,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的质疑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江苏如皋师范附属小学)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