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科学素养大赛培养质疑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作者:吴明惠来源:《新课程·上旬》2018年第11期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高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十分明确的要求,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上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对在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以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为实例,详细探讨了如何在科学课教学活动中建立学生的质疑意识、质疑能力,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引导质疑探究,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质疑。
关键词:小学教育;科学;质疑一、创设氛围,激发兴趣(一)科学演示,引发质疑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来说,小学科学课中的许多内容都需要通过课堂实验方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实验教学相比较传统课堂授课而言,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课堂投入度。
教师可以以科学现象为实例,列举问题,并在课堂之中进行导入,以此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以及探究欲望,为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苏教版教材中“吸热与散热”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两种吸热与散热性区别较大的不同物质,然后在课程教学中分别予以加热与冷却,在做好保护措施的情况之下,让学生亲自感受物体在加热与冷却结束之后的温度,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最后进行统一的答疑与评价,让学生明白不同物质吸热性与散热性所存在的差别。
(二)精彩导入,引发质疑课堂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关键所在,优秀的课堂导入能够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如果能成功地通过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那么对于提高学生课堂投入度与课堂专注度而言无疑是极为有利的,并且能够让学生以更加旺盛的精力与热情投入到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之中,为课堂教学的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这个角度来说,导语的使用无疑是一门极为精妙的艺术,教师要精巧设计,引发质疑。
以苏教版教材“蚕”的教学内容为例,当讲到“抽丝”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不妨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种诗词的方式导入教学。
大学生科学素养与科学研究能力培养
大学生科学素养与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科学素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大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与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不仅对个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社会的进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探讨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内涵以及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科学素养的内涵科学素养是指个体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科学知识是科学素养的基础,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
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科学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科学推理等方面的能力。
科学精神则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具体体现为质疑精神、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等。
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扎实的科学基础知识。
大学生应全面、系统地学习各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培养对科学事实的了解和认知。
2. 培养科学思维方式。
大学生应培养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系统思维等科学思维方式,通过科学推理和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3. 发展科学实践能力。
大学生应积极参与科学实验、科研项目和科技竞赛等实践活动,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培养科学伦理和科学精神。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尊重科学知识和科学规律,注重科学伦理和科学道德的培养。
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科学研究能力是大学生培养科学素养的关键环节。
培养科学研究能力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独立思考和问题意识。
大学生应培养独立思考和问题意识能力,提出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性的研究问题。
2. 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
大学生应学会运用图书馆、文献数据库和互联网等资源,了解前沿科学动态,掌握相关研究成果和信息。
3. 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大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科学写作等方面的能力。
4. 积极参与科研项目。
大学生可以主动参与科研项目和课题,锻炼科学研究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与导师和同学进行科研交流与合作。
在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者:徐云雷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上)》 2018年第8期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已成为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的总目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综合科学课程改革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应结合现实生活筛选和整合理化生地等相关学科内容,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整体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实际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本文分析了初中生科学素养现状,并探讨如何在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科学素养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036随着新课程改革进入深化阶段,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逐渐改善了以知识为本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价值观、能力发展的阻碍情况,推动了基础教育改革。
初中生对自然现象具有较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促进学生逐渐形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真正发挥科学课程教学价值,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一、初中生科学素养现状1. 学生掌握科学术语、概念的程度就目前初中科学课程教学情况而言,课堂教学模式虽然趋向多元化,但仍以理论讲解、记忆背诵为主,导致学生能较为有效地理解掌握科学概念和术语,并明白其中的原理,但对应用性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深,缺乏对科学知识的全面认识。
相较于生命科学、地球宇宙科学而言,学生对物质科学相关内容掌握程度较高,更能理解环境科学和日常生活科学,即更重视知识性科学,而忽略人文性科学。
2. 学生理解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程度学生科学素养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掌握情况,然而就目前初中课程教学而言,学生通过记忆背诵等知识性学习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掌握科学术语和知识,但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理解程度降低,对科学方法的探索性和规范性关系认识模糊,导致学生自主探究式科学素养较为欠缺。
培养科学精神教案
培养科学精神教案引言:科学精神是指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基本特征,它强调基于证据的推理、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不断探索、质疑和创新的精神。
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科学精神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教案将介绍几种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有效方法。
一、了解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科学探索的基本方式,了解科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实例讲解科学家是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例如提出问题、假设、实验和验证等。
同时,可以邀请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实施简单的实验来加深对科学方法的理解。
二、提倡实证主义思维实证主义思维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我们基于客观的事实和数据来进行推理和判断。
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思考问题时采用实证主义思维,即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收集等方式来验证假设。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他们的实证主义思维。
三、强调质疑精神质疑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核心特征之一,它要求我们对已经建立的知识和观点持怀疑态度,并时刻保持探索的心态。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质疑,让他们思考其中的逻辑关系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以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
四、开展科学项目实践科学项目实践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科学项目实践,学生可以亲身参与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在学校中,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竞赛、科学展览或开展科学实验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从而深化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五、培养跨学科思维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借鉴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跨学科教学的方式,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摘要科学探究精神是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关键。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将从科学探究精神的内涵、重要性、培养策略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学探究精神,科学素养,探究策略,评价方法一、科学探究精神的内涵科学探究精神是指人们在科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勇于探索、乐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 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渴望了解事物的本质,并积极主动地寻找答案。
2. 质疑精神:对已知事物保持怀疑的态度,敢于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寻求答案。
3. 探索精神:勇于尝试新事物,不畏惧失败,并乐于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
4. 创新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探索新的领域。
5. 严谨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实验的可重复性、结论的可靠性。
6. 合作精神:乐于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能够从他人的观点中获得启发。
7. 坚持不懈: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易放弃,坚持探索,最终取得成功。
二、科学探究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1. 提升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精神是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思维,从而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
2. 促进终身学习:科学探究精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3. 培养创新能力:科学探究精神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尝试新方法,这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4. 促进全面发展:科学探究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计划解读
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计划解读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计划是指为了提高国民科学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全民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崇尚创新、鼓励实践的良好氛围,从而助推国家创新发展的一项具体行动。
该计划关注广大公民的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道德素养,旨在培养具备创新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精神的现代公民。
首先,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强调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提高。
通过加强科技教育和科普普及活动,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使人们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原理和基础知识。
这有助于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增强对科学的理解和信任,同时也能够增进对科学发展前沿的了解,为人们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提供知识基础。
其次,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计划注重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培养公众具备科学思维和质疑精神,培养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等能力,使公众能够运用科学的方式解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不仅对个人发展有益,也可以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此外,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倡导科学道德的培养。
科学道德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加强科学伦理、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教育,强调科学研究的规范性、公正性和透明度,提高科学从业者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科技创新提供健康、和谐的环境。
最后,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计划重视实践与创新。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科学实践,提倡“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科技创新和实践活动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加强创新教育和创新环境建设,激发创新潜能,培养国家未来发展的创新人才。
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计划是促进全社会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培养具备科学精神和科技创新能力的现代公民,实现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需要政府、教育机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全社会的广大人民群众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全面提升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民科学素质,为构建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社会和美好生活作出贡献。
怎样开展学生的科技素养的培养
怎样开展学生的科技素养的培养作者:龚厚清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27期摘要:学生是一个国家潜在的人力资源。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高低,影响到国家未来科学技术的兴衰,同时影响到国家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在我国,基础课程改革中的科学课程的改革,明确地把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列为课程的宗旨。
科学素养,应该从小培养,培养学生的科学创造能力共性和发挥特长的潜能。
关键词:小学教育科技素养科学创造力培养创造力的开发为科学素质的提高提供广阔的天地,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和谐的气氛中大胆尝试,积极探索,敢于创新。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树立良好的学风,是提高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技能的重要条件。
开放式的课堂将科技创新活动整合到新课的学习中,既是快乐的文化课,又是高效的艺术课。
例如:四、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性,我们就放手让他们自己组织各种创新活动,从中挖掘他们内在的自主潜能。
每一个孩子都具有好奇、好动的。
班主任在教给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开展多种多样喜闻乐见的科技活动,让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显示自己的机会,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那么,在实际工作中怎样开展好科技活动呢?一、提倡一个“动”字小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发展,除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外,还有知识积累和逻辑思维的基矗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小论文、小巧手、小饲养”六小活动,自己亲自种蒜苗观察蒜苗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收留下受伤的小鸟,并细心照顾,教室种花和植物,动手实从上表看出:学生创构的图案五彩缤纷,创新性强,效果好。
这样开放广开空间、营造氛围、激活思维开辟了快乐的开地,创造了展示才华的舞台。
科技实践活动要以丰富多彩、自由开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信息解决问题,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运用于实践等研究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二、突出一个“趣”字每次科技实践活动无论是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或活动形式力求新颖别致、富有吸引力。
批判精神与质疑精神及其培养方式举隅
批判精神与质疑精神及其培养方式举隅作者:吴朝辉来源:《化学教学》2018年第07期摘要:批判质疑被认定是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必将成为教学的重点目标之一。
通过对批判精神、质疑精神的概念梳理,认为质疑与批判两种精神密不可分,两者具有否定性、独立性、主体性、求真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等相同的内涵。
通过两个教学案例,介绍可以通过论证学生的“抗议”来激励和培育学生的批判与质疑精神,同时这种实践方式让学生思考、领会如何进行科学的批判并认识科学批判的价值。
關键词:核心素养;化学教学;批判精神;质疑精神;培养方式文章编号: 1005-6629(2018)7-0032-05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下文简称《素养》)将“科学精神”列为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基本要点有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批判质疑”的主要表现为“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辨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
这是有关文件中首次明文提出“批判质疑”并承认它是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批判质疑精神必将成为教育教学的热点话题之一。
但是目前高中化学教学对培养批判精神、质疑精神的关注严重不足,导致学生欠缺批判质疑能力。
有调查显示[1]:只有少数教师会在教学中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付诸于行动,由于在学习中没有得到系统的训练和指导,学生对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和技能知之甚少。
1 批判、质疑精神及其相互关系1.1 批判精神黄盈盈[2]认为批判精神是指在批判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反思意识,对权威的反抗,否定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刘儒德[3]认为是对所学的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的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作出合理决策。
所以,批判并不是简单地唱反调、不赞成,而是具有审视、反思、超越以及创新等含义。
与批判质疑精神相关的概念还有批判能力、批判意识、批判性思维等。
如何提高科学的素养
如何提高科学的素养作者:张付芬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04期小学科学是一门科学启蒙课程,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主要是通过培养学习科学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活动获得的。
而在这一系列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实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实验教学也是我们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培养学生们的科学兴趣是提高科学素养的先决条件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它往往与愉悦的情感体验紧紧相连。
创设情境,激趣引思,就是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造欲望,诱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愉快中主动、积极地去探求知识与应用所学知识。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出发,通过多种途径用科学的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的好奇心无处不在,如一群勤劳采蜂蜜的蜜蜂,一个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一群在空中飞舞的蜻蜓……这些往往都能引起学生们浓厚的兴趣,令他们兴趣盎然地观察。
所以,我在做科学实验时,学会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们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强烈的好奇心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当学生们对新奇的事物表现出好奇的欲望时,我就创造条件来满足他们,并加以正确引导,让他们通过动手动脑自己探究,找出答案。
二、提倡质疑求异,鼓励大胆创新建立“自主学习,实践探索,人人参与,体验成功”的科学教学模式。
首先教学的活动方式要注意讲、做结合。
在向学生讲解、传授已经形成了的知识结论的同时,注意运用提示、暗示等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知识,鼓励学生在突破现成知识基础上实现创新;其次师生间活动的方式要注意合作探讨,去扩展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启发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学生学习方式要注意以自学为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讲解、提示后,应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和实践锻炼。
我们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启发学生多方面思考来寻求正确结论,大胆质疑,多思善问,逐步培养他们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
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探索精神
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探索精神科学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课程的开设能够为学生提供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机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爱,引导他们形成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科学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科学课程的重要性科学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科学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认知体系。
通过学习科学原理和科学思维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世界的现象,发展一种基于证据和逻辑的思考方式。
这种科学的认知体系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科学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科学实验和观察是科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学生能够了解科学原理的实际应用,培养自己的观察、实验和记录的能力。
这种实践操作能力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他们今后从事科技工作打下基础。
最后,科学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态度。
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明白科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水平。
同时,科学课程还能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形成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
这些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科学课程的开设,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首先,教师在科学课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组织实验、观察和模拟等活动,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科学原理和方法,培养观察、实验和记录等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实践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批判质疑 培养科学精神
批判质疑培养科学精神【摘要】科学精神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之一,其中质疑作为培养科学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批判与质疑不仅是科学精神的体现,更能够促进科学的进步。
通过质疑,人们能够拓展思维,避免盲从和愚昧,促使创新的发生。
培养科学精神需要主动思考,不断质疑,才能实现不断进步的目标。
科学精神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石之一,而质疑则是培养科学精神的有效途径。
只有不断质疑,才能在科学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关键词】科学精神, 质疑, 批判, 科学进步, 创新, 盲从, 主动思考, 社会发展, 有效途径, 进步.1. 引言1.1 科学精神的重要性科学精神是现代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种品质,它是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
具备科学精神意味着具备理性的思维方式、批判性的思考能力、勇于质疑的态度以及持续学习的心态。
科学精神使人们能够超越传统观念和束缚,开拓思维,创新实践。
它驱使人们不断追求真理,挑战权威,创造新知识。
在科学精神的引领下,人类社会得以实现了许多伟大的发现和创新,不断改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进步。
只有具备科学精神的人才能够适应日益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迎接挑战。
我们应当意识到科学精神对于我们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并努力培养和弘扬这种精神。
只有具备科学精神,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不断进步、不断创新。
科学精神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引领之星,更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立足的根基。
1.2 质疑的价值质疑是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够激发人们对事物的思考和探索,促进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质疑的过程涉及对已有观点和理论的挑战,以及对证据和逻辑的审查,从而推动人们超越传统观念和偏见,不断追求真理。
通过质疑,人们可以发现问题中的漏洞、弱点和矛盾,促使科学界提出新的假设和理论,推动科学知识的更新和革新。
质疑还有助于人们独立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培养科技特长生的科学素养
培养科技特长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作为培养科技特长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发展现代科技技能、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培养科技特长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含义以及科学素养的培养途径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科学素养的含义科学素养是指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方面的素养,是学生在科学学习中获得的一种综合能力。
具体来说,科学素养包括科学观念、科学常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等方面的素养。
1. 科学观念:科学观念是指对科学本质、科学发展和科学价值的认识。
学生应当具备正确的科学观念,如科学是客观存在的、科学是可以验证的等。
2. 科学常识:科学常识是指掌握科学基本内容和常识性原理。
学生应当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一些科学事实。
3. 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指科学探究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学生应当具备科学实验、观察、探究和推理等方法,能够进行科学实践。
4. 科学态度:科学态度是指面对科学问题时的坦诚、质疑、审慎和求真的态度。
学生应当具备科学思维、质疑精神以及求真精神等。
二、培养科技特长生的科学素养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
1. 优化课程设置:学校可以通过优化科学课程设置,加强对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视。
通过增加实验课程、科学讨论课程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2. 提供科技实践机会:学校可以提供科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科技实验、科技竞赛等活动中。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培养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3. 培养科学研究兴趣: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科研社团、开展科学研究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通过参与科学研究,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科学领域,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4. 强化科技教育培训:学校可以加强科技教育培训,提供丰富的科技课程和培训资源。
通过科技教育培训,学生可以学习到实用的科技知识和技巧,增强科技应用能力。
三、科学素养的意义与作用培养科技特长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预测——实证”三部曲——立足培养实证精神,提高科学探究实效
“预测——实证”三部曲——立足培养实证精神,提高科学探究实效孙世红【摘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实证精神是六大核心素养之一“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科学教学的探究活动中,扎扎实实地做好“预测——实证”的三部曲,通过长期而富有实效的探究教学渗透才能使学生真正养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精神,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科学教学实证精神科学精神【正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实证精神是六大核心素养之一“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以证据为基础,运用各种信息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公开研究结果,接受质疑,不断更新和深入,是科学探究的主要特点。
”可见,作为科学教师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培养在科学学习中注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一、现今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据调查,我国小学专任科学教师仅占30%,不少兼职科学教师较为忽视科学教学。
如:按步骤完成实验,结论一带而过,学生不敢于提出自己观点,教师把科学知识硬性灌给学生,学生的科学精神无法得到有效培养。
那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提高探究实效,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首先,明确实证精神培养须从小抓起,做到持之以恒。
实证精神的培养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达成的目标,这需要长期的训练,学生只有多次经历“预测—实证”的过程,才会逐渐形成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并潜移默化地决策他们的行动。
“预测——实证”是科学教学中常见的探究过程,即学生明确研究问题后,先预测问题的答案,然后设计方案,开展调查或实验研究,收集实证(信息和数据),再根据实证来确定或修正先前的预测。
科学家曾做了研究,把同龄的40个学生,平均分为ABCD四个实验组,A组和B组在8岁时就通过多种方式引导他们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实证意识,C组和D组则推迟了两年,也就是10岁时才开始进行实证精神培养的相关引导和训练。
待这些学生12岁时,科学家对他们进行相同的实验测试,结果发现在求证中出现很大的差异,A组和B组学生的实证意识明显强于C组和D组。
高中思政核心素养之科学精神培养
高中思政核心素养之科学精神培养作者:杨蓉来源:《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年第13期摘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该致力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即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
其中科学精神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十分关键。
文章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科学精神培养的价值入手,围绕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展开,从问题情境创设、学业质量评价、认知冲突引导等多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科学精神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科学精神培养的价值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及的我国公民的科学精神,主要指的是“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取向,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这一界定,从思维方式、价值判断和行动实践等方面都对教师教学和学生成长提出了更高层次的目标要求,以期让学生学会尊重客观事实和证据,具备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态度,以理性务实和逻辑清晰的原则,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的思路、规范自身行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对学生个人成长乃至社会发展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学生形成和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主导目标。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着重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帮助他们形成和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道德定力,在实践创新中增长才干,成为有思想、有立场、有理智、有信仰、守规则、有担当的中国公民。
2.有利于学生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科学精神涵盖着人们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过程中所表露出来的自主反思、辩证思维、理性批判等思维特征和行为特性。
思维可视化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思维可视化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作者:钱成文陈容斌来源:《小学科学》2024年第16期〔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已经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思维可视化,是指利用图像、图表、模型等视觉形式,将抽象的概念、符号和数据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小学作为学生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将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融入小学科学教学,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思维可视化视角下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思维可视化:策略〔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16 016-018可视化思维,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
这种可视化思维,更有利于大脑理解和记忆,因此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传递的效能,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
对于学生而言,掌握可视化思维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还能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因此,思维可视化视角下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施思维可视化视角下的教学策略可以实现科学思维可视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思维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使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锻炼其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将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运用于小学科学教学中,成为不少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一、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的理论依据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记忆、语言和问题解决等心理过程的学科,有助于理解思维可视化的基本原理。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认知心理学的知識,帮助学生建立思维可视化的概念,指导学生运用可视化方法进行学习。
教育学:教育学关于教学过程和学习方法的研究成果为思维可视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实现思维可视化。
浅谈培养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
2019年34期┆249教学随笔浅谈培养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于桂贤摘 要:邓小平同志曾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人类永远都不会停止对外在世界的探索,科学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科技现代化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培养科学的核心素养是每个公民的必备素质,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学生抓起,来培养他们的科学核心素养,并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科学;探索;核心素养 小学科学是一门注重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学科,其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的自然科学启蒙课程,对学生今后在中学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这些学科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如何培养小学科学的核心素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做起。
一、鼓励质疑精神小学科学更多是生活常识的层面,尚未涉及到推理运算。
因而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实验的办法,将实验与生活相结合,以启发他们的质疑精神。
质疑是兴趣的体现,学生自己提出了问题,就会有动力去围绕这个问题探索答案。
例如,在“浮和沉”的课程中,就可以先以实验来导入教学。
我分别准备一张纸、一个木块和一枚铁球,并依次放在水槽中。
通过实验,学生们会发现,纸和木块浮在水面上,而铁球沉到了水底。
然后,我会请同学回答问题:“为什么只有铁球沉了下去?是不是因为它是铁做的,比较重呢?”如果仅从看到的现象去思考,学生很容易会走入这个“陷阱”中,我会特意提醒学生,“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的观点”,有的学生很聪明,就会问道:“轮船也是铁制造的,那么多的铁一定很重,为什么能够在水上航行呢?”这位同学的提问非常好,我根据他的言论得出“并非铁一定会沉下水底,纸就一定浮在水面”,并且将纸揉成一团,因为已经浸过水,又被揉成一团,纸团也慢慢向水下沉去。
如此,带着现象与问题,我们就可以很好地切入这一节课的教学。
二、引导科学探究科学是一门讲究深入探究的学科,只是质疑,没有探究,一切都是空谈。
伽利略经过探究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言论,牛顿通过探究,在伽利略成就的基础上又丰富发展出力学的体系,帮助世人更好地认识了世界。
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
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科学素养是指人们在理解自然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在特质。
前者指人们对知识的识记、了解、理解和掌握,后者指人们应用科学知识的水平以及发现新的自然规律的水平。
科学素养是对一个人终身起作用的持久因素,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环境中逐步形成的。
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贵在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的核心归根结底贵在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
一、存有问题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在科学素养方面还存有着一些问题:(1)教学观点和方法陈旧;(2)科学信息资源利用的局限性;(3)知识结构不合理;(4)教师个人因素对科学素养的影响较大;(5)科学素养水平在各个维度上的差异较大;(6)科学素养对教学的影响;(7)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创新意识薄弱,科研水平缺乏,不能通过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教育实验、专题研究来展示教育教学规律。
二、教师职业特点迫切要求提升教师科学素养1.传承性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科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知识传授者和信息源的角色。
传授知识不等于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在指导获取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发展各种水平。
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应掌握学科知识,还应掌握传授知识的技能技巧。
2.复杂性要求教师掌握多种科学方法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扮演多种角色,既是“家长的代言人” “学生的楷模”“知识的传授者”“严格的管理者”,又要当学生的“心理调节者”“朋友和知己”,使用各种科学方法,科学完成不同角色赋予的任务。
3.创新性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科学品质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人。
这就要求教师实行灵活的创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地、因时、因材施教,而这些方面同样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科学品质。
4.研究性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科学水平教育科学研究具有时代感、整体观和创新性。
教师直接参加教科研,从中能够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创造出更新的教育方法和措施,适合新的变化,从而更直接地掌握教育工作的主动权。
5.示范性要求教师有高水平的科学素养教师劳动的强烈示范性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和行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要把握“三重”
可 以利用 这些 问题 , 织学 生进 行预 测 、 组 研究 计划 地 制定 、 信息 的收集 、 过程 的研究 、 数据 的处理等 。
三 . 重 发 现 注
叶 子进行 仔 细 比较 , 中发现 一个 又一 个 不 同点 , 叶缘 、 从 如
二 、 重 质 疑 注
记 录和分析 。例 如 , 在研 究水 在什 么温 度下结 冰时 , 学生 要 想办 法观察 到水 在全部 变成 冰的过 程 中温度 的变化 。观察 设 计的 目的十分 的明确 , 了完成 观察 任务 , 为 观察 者要 精心 策划 , 使一 些无关 要素 的干扰 得到控 制 , 同时 又能 让水 变成 冰 的过程 以本 来面 目客 观地呈现 出 。
样进行 下一代 的繁殖 ”
等, 这是 学生最 为关 心的 问题 , 学生 的最 近发展 区 。教 师 是
同。 发现事物 某些平 时不 易发 现的显 著特征 。例 如在 “ 识 认 植物 的叶子 ” 一教学 内容 时 , 这 教师 给学生提供 一组 l 6片形 状相 同的叶子 。 如果随意看根 本无法 发现它们 的不 同。 师 教
学生观 察更全 面 , 获得成功 的乐趣 , 大大 提高 了学生 的观 还
通 常意义上 的观察 , 是从 事任何一项 活动都 必须具备 的 能力 , 写好 字要 进行 观察——观 察书 法家 的运笔 技 能 ; 画好
一
幅 画需 要技能—— 观察 画家的构画 步骤 。 但科 学性 的观 察
与 日常的观 察是有 区别 的 。教 师 引导学 生进 行 的科 学观 察
7连续 观察 。在一 段时 间内对事物 的发展进行连续 的观 _
高中阶段学习重点加强科学研究培养科学精神
高中阶段学习重点加强科学研究培养科学精神高中阶段的学习是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科学精神的关键时期。
科学研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有助于他们在将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指导,帮助高中学生加强科学研究的学习。
首先,学校应该提供一个科学研究的环境和平台。
学校可以建立科学实验室,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实验材料,为学生提供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的机会。
同时,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与教师和专业人员合作,获得实践经验和指导。
这样的机会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还能够增强他们与专业人员的交流能力。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来验证。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竞赛和科研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此外,教师还应该教授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技术。
第三,学生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注重培养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包括质疑精神、实证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学生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具备批判性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质疑现象,通过实验证据验证假设。
同时,学生还应该具备创新思维,尝试新的方法和观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此外,学生还应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与他人合作解决科学问题,积极参与科研团队。
在实际执行中,学校和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科学研究导师制度,为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提供导师指导;组织科研论坛,邀请专业人士和学者分享科研经验和成果;参与科研竞赛,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竞争力;设立科研成果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
总之,高中阶段学习重点加强科学研究培养科学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学校和教师应提供科学研究的环境和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生应培养质疑精神、实证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通过科学研究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全国科学素养大赛培养质疑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会经常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有相当一部分问题经常被老师忽略,一语带过,长此以往,他们只会虔诚而认真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现成的知识,而不善于思索和怀疑。
学生缺乏了质疑能力,何谈创新呢?毋庸置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仅是个教学方法、教学技巧问题,而且是个教学原则、教育观念问题。
一、质疑的氛围――重视教学的民主
由于科学课并不属于“主科”科目。
学生往往表现出无比的激情和盎然的兴趣,“即使是语文数学的“后进生”也是如此。
教师必须呵护这样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树立师生平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而使学生没有被批评指责的顾虑,获得质疑问难、畅叙己见的安全感,从而大胆质疑,乐于质疑。
比如,在科学课上我们也可以像语文课一样做到了八个字:微笑、点头、专心、‘倾听。
“微笑”是老师与学生亲密关系的表现:课堂上总是面带微笑以此来说明“我不讨厌你,孩子”,“我喜欢你,”“点头”是当学生提问或回答较好时老师对学生的肯定,这是对学生无声的鼓励。
“专心”是课堂上老师通过眼睛,姿态集中精神与学生沟通,让他们感受到老师与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倾听”是当
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做到仔细听,认真听,并及时捕捉信息给予反馈,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发言比较重视。
在这样一个民主的氛围中,增进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能说出心中的疑问,愿意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二、质疑的能力――教给质疑的方法
长期的接受性教学使我们很多学生失去了个性,有些学生不善
于质疑、不会质疑,他们只是虔诚而认真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现成知识,不善于思索和怀疑,因而也就感到无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教给他们质疑的方法。
1.科学探究中引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科学探究过
程中,教师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而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我们就可以从矛盾之处质疑。
如教学《物体是沉还是浮》这课,在汇报萝卜是沉还是浮的时候出现了分歧:“老师,胡萝卜是沉的。
”“不对”另一个学生马上反驳:“是浮的,老师。
”我灵机一动,故装不知:“猜一猜这个和什么有关呢?”然后组织学生猜想,提出研究问题,进行观察。
学生兴趣盎然,最后同学们发现:“结实的萝卜才沉:不结实、空心的萝卜会浮起来。
”“浮的萝卜气孔粗大,里面的空气多,所以会浮”,孩子们的意见又一致了。
一次成功的探究实验,让学生既获取了更多
知识,也从中明白了质疑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花的时间多了,但我觉得很值。
2.课后质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不仅要启发学生在
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还要在教学任务完成后启发学生再次发现问题,产生与本课有关、深层次的问题。
如在《食物中营养》一课结束时,我出示了一瓶含有淀粉的液体小药瓶,往里面滴人碘酒:“它变成了蓝色,说明什么?”“里面含有淀粉”,然后把小药瓶的口靠近自己
的嘴,用双手遮住嘴和瓶子,挡住学生视线,往瓶子里吐进一些唾液,拿开后对着学生慢慢摇晃几下。
学生们惊叫起来:蓝色消失了、怎么会这样呢?在这样的探究延续活动中,老师帮助学生找到了质疑的切
入点“为什么蓝色会消失”,学生们对淀粉与碘酒的关系、以及淀粉、碘酒与唾沫的关系有了更深人的思考。
他们的质疑是有针对性的,他们探究的方向是有指向性的。
学生们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质疑的延续――观察日常的现象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形成一种质疑的科学态度。
对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我们不能尽信之,要有一种质疑精神。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重视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鼓励学生把科学学习从课堂扩大到整个大自然,融人整个社会。
只要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问题出现。
如:为什么大海是蓝色的,而浪花是白色的?为什么树木
中的阳光是彩色的,而空地上却看不到彩色?为什么雨后会出现彩虹?
著名美籍华人 __教授曾指出:“中国学生普遍学习成绩出色,特别在运算和推理方面比国外学生有明显优势。
但中国学生最大的缺撼,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
”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的质疑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江苏如皋师范附属小学)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