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环境化学致癌物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化学致癌作用》课件
炎症反应是机体对损伤和感染的防御反应 ,但慢性炎症可以促进肿瘤的发展。炎症 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炎症细胞和炎症介 质等可以促进细胞损伤、突变和增生,从 而促进肿瘤的形成。
Part
03
化学致癌作用的证据和影响因 素
流行病学证据
病例对照研究
通过比较患有癌症的个体与未患 癌症的个体在过去接触特定化学 物质的频率和程度,来评估化学 物质与癌症之间的关联。
细胞增生
总结词
化学物质可以刺激细胞增生,增加细胞分裂的速度,进一步促进肿瘤的形成。
详细描述
一些化学物质可以刺激细胞增生,使细胞分裂速度加快。这种过度的细胞增生 会导致组织增生和肿瘤形成。细胞增生的机制包括刺激细胞生长因子、抑制细 胞凋亡等。
细胞凋亡
总结词
化学物质可以抑制细胞凋亡,使受损或异常的细胞存活并发 展成为肿瘤。
化学致癌作用的预防和控制的策略研究
总结词
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化学致癌的策略是未来的重要 研究方向。未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加强化学致癌作用的预防和控制 的策略研究,为保护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详细描述
预防和控制化学致癌的策略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目前许多预防和控制策略的效果有限,需要加强研究 和改进。未来需要加强化学致癌作用的预防和控制的 策略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方法,为保护 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需要加强政策研究 ,制定更加严格的化学品管理和环境治理政策,减少 化学致癌物的排放和暴露。
化学致癌作用
• 化学致癌作用的定义和原理 • 化学致癌作用的机制 • 化学致癌作用的证据和影响因素 • 化学致癌作用的预防和控制 • 化学致癌作用的未来研究方向
目录
Part
01
化学致癌作用的定义和原理
Part
03
化学致癌作用的证据和影响因 素
流行病学证据
病例对照研究
通过比较患有癌症的个体与未患 癌症的个体在过去接触特定化学 物质的频率和程度,来评估化学 物质与癌症之间的关联。
细胞增生
总结词
化学物质可以刺激细胞增生,增加细胞分裂的速度,进一步促进肿瘤的形成。
详细描述
一些化学物质可以刺激细胞增生,使细胞分裂速度加快。这种过度的细胞增生 会导致组织增生和肿瘤形成。细胞增生的机制包括刺激细胞生长因子、抑制细 胞凋亡等。
细胞凋亡
总结词
化学物质可以抑制细胞凋亡,使受损或异常的细胞存活并发 展成为肿瘤。
化学致癌作用的预防和控制的策略研究
总结词
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化学致癌的策略是未来的重要 研究方向。未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加强化学致癌作用的预防和控制 的策略研究,为保护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详细描述
预防和控制化学致癌的策略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目前许多预防和控制策略的效果有限,需要加强研究 和改进。未来需要加强化学致癌作用的预防和控制的 策略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方法,为保护 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需要加强政策研究 ,制定更加严格的化学品管理和环境治理政策,减少 化学致癌物的排放和暴露。
化学致癌作用
• 化学致癌作用的定义和原理 • 化学致癌作用的机制 • 化学致癌作用的证据和影响因素 • 化学致癌作用的预防和控制 • 化学致癌作用的未来研究方向
目录
Part
01
化学致癌作用的定义和原理
苯并芘的致癌机制ppt
苯并芘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性,降低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能力。
苯并芘还可以诱导树突状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凋亡,从而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苯并芘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
苯并芘的污染控制
03
加强工业污染源监管
控制交通尾气排放
农业源控制
污染源控制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苯并芘在人体内的代谢和转化与环境、生活习惯、基因多态性等多种因素有关。
目前对苯并芘的致癌机制仍存在一些争议和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需要加强环境暴露、个体差异、基因多态性等方面的研究,以更好地阐明苯并芘的致癌机制。
未来可以通过研究新型的生物标志物、分子靶点和干预措施等,为预防和控制苯并芘的危害提供更有效的策略。
苯并芘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苯并芘具有强烈的亲电子性,可以与DNA分子中的鸟嘌呤碱基形成加合物,导致DNA损伤。
这种DNA损伤可能引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从而增加细胞癌变的风险。
苯并芘对DNA的损伤
苯并芘可以影响细胞周期进程,主要作用于G1期和G2期,使细胞周期失控,细胞异常增殖。
苯并芘还可以诱导细胞凋亡,主要是通过激活Caspase-3和Caspase-9等凋亡相关蛋白,引发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通路。
致癌性
苯并芘进入人体后,会对肝脏、肾脏、神经系统等造成损伤,还能诱导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
对人体的危害
苯并芘的危害
苯并芘的致癌机制
02
苯并芘进入体内后,首先被酯化成苯并芘-3-硫酸酯和苯并芘-3-葡萄糖酯,然后被细胞内的酯酶水解成苯并芘-3-羧酸。
苯并芘-3-羧酸通过与甘氨酸、谷胱甘肽等物质结合,进一步代谢成无毒的1,2-环氧化物和1,4-环氧化物等产物排出体外。
致癌作用课件
•致癌作用
•5
1.2 化学致癌物的活化与灭活
❖ 许多外源化学物需在体内经Ⅰ相反应活化后 才具有致癌作用。常见物质有:
❖ 多环芳烃(PAH ) ❖ N-取代芳香族化合物(N-SAC) ❖ 黄曲霉素(AFB1) ❖ N-亚硝胺类(NOC)
•致癌作用
•6
多环芳烃
❖ 多环芳烃有十余种,其中以3,4-苯并(a)芘[B (a) P]。 ❖ B (a) P经芳烃羟化酶生成环氧化物。 ❖ B (a) P环氧化物经谷胱甘肽转移酶(GST)作用生
1 化学致癌物质
❖ 1.1 人类化学致癌物 ❖ 1.2 化学致癌物的活化与灭活 ❖ 1.3 化学致癌物的作用靶
•致癌作用
•1
1.1 人类化学致癌物
❖ 1.1.1 概念与危险性分级 ❖ 1.1.2 确定对人类有致癌作用的物质(P170-
171表8-2) ❖ 1.1.3 致癌物的致癌机制分类 : ❖ 遗传毒性致癌物 ❖ 非遗传毒性致癌物
•致癌作用
•4
非遗传毒性致癌物
❖ 非遗传毒性致癌物是作用于遗传物质以外的大分子 而引发肿瘤的物质。包括:
❖ 促长剂:可增强遗传毒性致癌物的致癌作用。 ❖ 内分泌调节剂:改变内分泌平衡及细胞正常分化。 ❖ 免疫抑制剂:主要增强病毒诱导的恶化。 ❖ 细胞毒剂:引起细胞死亡、增殖活跃及癌发展。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促进自由基生成。 ❖ 固形物:细胞毒?免疫?
因素 ❖ 2.1.3 致癌因子与条件协同作用 ❖ 2.1.4 遗传因素
•致癌作用
•13
2.1.1 多基因参与致癌过程
❖ 前癌基因:生长与增殖基因、转录与信号传 递功能基因。其突变后过度表达。
❖ 抑癌基因:灭活后失去控制癌基因的表达。 ❖ 细胞程序性死亡基因:其损伤而失去清除突
致癌因素PPT
总之,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并配以适当的饮 食营养,保持乐观而有规律的生活,就可以 有效地预防化学致癌的发生。
谢谢 大家
生工1202
致癌物质
六 组
张卫鑫
A
C
因素
Factor
B D
机理
Mechanism
防治
Prevention
贴士
Tips
No.1化学致癌因素
• 致癌因素
carcinogenic factor
No.2物理致癌因素
No.3生物致癌因素
众多因素让你防不胜防
化学致癌因素
多环芳烃(石油、煤焦油 )
肺癌
芳香胺类(印染、橡胶厂 )
•化学致癌物质的结构特征
• 然而,大多数化学致癌物质的分子中并无亲电基团 (如多环芳烃等),它们之所以致癌是因为经过体内 的激活过程,并在分子中产生了亲电中心。致癌物 在体内激活的部位是细胞的线粒体。并且激活过 程还需要体内混合功能氧化酶的作用。
多环芳烃 致癌机理
为了介绍多环芳烃致癌机理的各种理论,现将多环芳烃 几个关键部位的名称图示如下:
膀胱癌 胃肠道癌
肝细胞癌
亚硝胺(肉类保存剂、着色剂 )
真菌毒素(霉变的花生、玉米 )
物理致癌因素
一.紫外线(UV)容易引起皮肤鳞状细 胞癌、基底细胞癌和恶性黑色素瘤。 二.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 包括 X射线、γ射线以及粒子形式的辐射如β 粒子等)可引起皮肤癌和白血病 。
外科手术解决 不了癌细胞转 移的问题。
征服癌症的途径
近年来在药物治疗方面除了人工合成,筛选 大量的抗癌药以外,中草药已成为寻找抗肿瘤 药物的重要途径之一。各国学者正对植物药 进行大量的筛选工作。长春新碱的发现,对治 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起了重要作用。目前 已经从中草药里发现多种具有抗肿瘤作用的 药物。
环境污染与癌症ppt课件
环境污染与癌症
环境化学致癌物
环境污染与癌症
环境化学致癌物
•多环芳烃
•其他环境有机化学致癌物:
芳香族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亚硝胺类化合物
多氯联苯
氯乙烯
•环境无机化学致癌物:
重金属
石棉
环境污染与癌症
一、多环芳烃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是煤,石油,木材,烟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等有 机物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挥发性碳氢化合物。 •多环芳烃的来源:PAHs广泛应用于环境中,可以在 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发现,任何有机物加工,废 气,燃烧或使用的地方都有可能产生多环芳烃
• WHO认为,腹泻的90%,急性呼吸道疾病的60%,癌症的 25%与环境有关,环境因素占疾病总负担的23%。
• 有些学者估计人类癌症80~90%与环境因素有关。病毒因素 引起的肿瘤占5%,放射性因素引起的肿瘤占5%,化学性因 素引起的肿瘤占90%,而人类所接触到的化学物质和放射性 物质主要来自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与癌症
多环芳烃——环境中的分布及状 态
1)大气中:全世界每年排放在大气中的多环芳烃约 为几十万吨,主要以吸附在颗粒物和气相的形式存 在。在大气飘尘中,几乎所有的PAHs都附在粒径小 于7ug的可吸入颗粒物上,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 2)水体中:水体中的多环芳烃的形态为:吸附在悬 浮性固体上;溶解于水;呈乳化状态,他在地表水 中浓度很低,但沉积物和生物体中该类化合物的残 余浓度可达PPm级。
该村于 2001—2004 年有20多人 死于癌症。 因空气和水 污染,村民 睡觉时以湿 毛巾捂口鼻。
江西南昌市新建县 望城镇璜溪垦殖场: 从化工厂里外漏的污 水流进水稻田,将田 里的水稻苗全部染黑。 2境污染
环境化学致癌物
环境污染与癌症
环境化学致癌物
•多环芳烃
•其他环境有机化学致癌物:
芳香族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亚硝胺类化合物
多氯联苯
氯乙烯
•环境无机化学致癌物:
重金属
石棉
环境污染与癌症
一、多环芳烃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是煤,石油,木材,烟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等有 机物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挥发性碳氢化合物。 •多环芳烃的来源:PAHs广泛应用于环境中,可以在 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发现,任何有机物加工,废 气,燃烧或使用的地方都有可能产生多环芳烃
• WHO认为,腹泻的90%,急性呼吸道疾病的60%,癌症的 25%与环境有关,环境因素占疾病总负担的23%。
• 有些学者估计人类癌症80~90%与环境因素有关。病毒因素 引起的肿瘤占5%,放射性因素引起的肿瘤占5%,化学性因 素引起的肿瘤占90%,而人类所接触到的化学物质和放射性 物质主要来自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与癌症
多环芳烃——环境中的分布及状 态
1)大气中:全世界每年排放在大气中的多环芳烃约 为几十万吨,主要以吸附在颗粒物和气相的形式存 在。在大气飘尘中,几乎所有的PAHs都附在粒径小 于7ug的可吸入颗粒物上,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 2)水体中:水体中的多环芳烃的形态为:吸附在悬 浮性固体上;溶解于水;呈乳化状态,他在地表水 中浓度很低,但沉积物和生物体中该类化合物的残 余浓度可达PPm级。
该村于 2001—2004 年有20多人 死于癌症。 因空气和水 污染,村民 睡觉时以湿 毛巾捂口鼻。
江西南昌市新建县 望城镇璜溪垦殖场: 从化工厂里外漏的污 水流进水稻田,将田 里的水稻苗全部染黑。 2境污染
第十二章环境化学致癌物
• 芳香族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 苯或其同系物如萘、蒽、联苯等芳烃环上的氢原子被氨基 (—NH2)或硝基(—NO2)取代形成芳香族氨基化合物或 硝基化合物,其代表物如联苯和硝基苯。
• 芳香族氨基化合物
• 芳香族氨基化合物在常温下大多为固体或液体,挥发性低, 易容于脂肪,简单的芳香族微溶于水。这类化合物用途很广, 是现代化学工业、国防工业、医药工业等方面不可缺少的原 料或化工合成的中间体。
环境化学致癌物
主要的环境化学致癌物包括多环芳 烃、芳香族氨基、硝基化合物、亚 硝胺类化合物、多氯联苯、生物烷 化剂、氯乙烯、黄曲霉毒素、重金 属、石棉以及植物中的致癌物。
环境化学致癌物
多环芳烃
其他环境有机化 学致癌物
环境无机化学致 癌物
环境生物化学致 癌物
芳香族氨基和硝基化 合物
亚硝胺类化合物 多氯联苯 生物烷化剂 氯乙烯
重金属 石棉
黄曲霉毒素
植物中的致癌物
多环芳烃
•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是煤,石油,木材,烟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等 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挥发性碳氢化合物, 是重要的环境和食品污染物。迄今已发现有200多 种PAHs,其中有相当部分具有致癌性,如苯并α芘, 苯并α蒽等。PAHs广泛分布于环境中,可以在我 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发现,任何有有机物加工, 废弃,燃烧或使用的地方都有可能产生多环芳烃。
• 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环境中,尤其是在食物中。因此, 亚硝酸盐每天都会随着粮食、菜、鱼肉、蛋奶进入人体。
• 例如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大约为4mg/kg,肉类约是 3mg/kg,蛋类约为5mg/kg。某些食品里含量更高,比如豆粉 平均含量可达10mg/kg,咸菜里的平均含量也在7mg/kg以上。
环境污染物的特殊毒性及其评价致癌作用课堂PPT
14
2.4 多阶段学说
• 进展阶段(progression )
突变细胞在形态、功能、代谢和行为方面表现出 肿瘤的特征,如生长加速、侵袭性、转移能力及生 化、免疫性能改变。
• 不可逆 • 核型不稳定性导致细胞基因组结构的形态学改变 • 进展的早期阶段对环境因素敏感 • 观察到良性或恶性肿瘤 • 进展剂使已促长细胞进入该阶段
通过细胞表型的改变 ,反映各种理化因素的致 癌性.可模拟化学致癌物 在体内致癌的过程,并可 对发生转化的细胞做直接 观察和做各种分析。
细胞转化试验是致癌物检测及癌变机理研究的重要方法
22
用于长期致癌试验的实验动物
1.啮齿类动物:大鼠或小鼠
1)习性和体内代谢与人接近,对致癌物敏感 2)寿命较短,经济,易于操作 3)生理病理特征了解透彻 4)自发肿瘤发生率资料全面等
大气: 光氧化作用
水体、土壤: 生物、微生物分解
39
10
2.4 多阶段学说
引发阶段 促长阶段 进展阶段 (initiation) (promotion)(progression)
• 引发阶段(initiation,启动阶段)
引发阶段是化学物或其活化代谢物(亲电子剂)与 DNA作用,导致体细胞突变成引发细胞的阶段。 历时很短,引发过程是一个突变过程,引发细胞 不具有生长自主性,因此不是肿瘤细胞。
5
2.2 亲电子剂假说
亲电性化合物
DNA, RNA, 蛋白质 的亲核基团
共价结合 DNA加合物
DNA结构损伤
细胞,血液 尿等可检出
基因突变
肿瘤
6
2.2 亲电子剂假说
DNA加合物(DNA adduct)
• 致癌物多数具有遗传毒性,具有遗传毒性的致癌 物尽管化学结构和性质不尽相同,但有一共同的 特点,即一般都是亲电子剂
2.4 多阶段学说
• 进展阶段(progression )
突变细胞在形态、功能、代谢和行为方面表现出 肿瘤的特征,如生长加速、侵袭性、转移能力及生 化、免疫性能改变。
• 不可逆 • 核型不稳定性导致细胞基因组结构的形态学改变 • 进展的早期阶段对环境因素敏感 • 观察到良性或恶性肿瘤 • 进展剂使已促长细胞进入该阶段
通过细胞表型的改变 ,反映各种理化因素的致 癌性.可模拟化学致癌物 在体内致癌的过程,并可 对发生转化的细胞做直接 观察和做各种分析。
细胞转化试验是致癌物检测及癌变机理研究的重要方法
22
用于长期致癌试验的实验动物
1.啮齿类动物:大鼠或小鼠
1)习性和体内代谢与人接近,对致癌物敏感 2)寿命较短,经济,易于操作 3)生理病理特征了解透彻 4)自发肿瘤发生率资料全面等
大气: 光氧化作用
水体、土壤: 生物、微生物分解
39
10
2.4 多阶段学说
引发阶段 促长阶段 进展阶段 (initiation) (promotion)(progression)
• 引发阶段(initiation,启动阶段)
引发阶段是化学物或其活化代谢物(亲电子剂)与 DNA作用,导致体细胞突变成引发细胞的阶段。 历时很短,引发过程是一个突变过程,引发细胞 不具有生长自主性,因此不是肿瘤细胞。
5
2.2 亲电子剂假说
亲电性化合物
DNA, RNA, 蛋白质 的亲核基团
共价结合 DNA加合物
DNA结构损伤
细胞,血液 尿等可检出
基因突变
肿瘤
6
2.2 亲电子剂假说
DNA加合物(DNA adduct)
• 致癌物多数具有遗传毒性,具有遗传毒性的致癌 物尽管化学结构和性质不尽相同,但有一共同的 特点,即一般都是亲电子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环境中,尤其是在食物中。因此, 亚硝酸盐每天都会随着粮食、蔬菜、鱼肉、蛋奶进入人体。 • 例如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大约为4mg/kg,肉类约是 3mg/kg,蛋类约为5mg/kg。某些食品里含量更高,比如豆粉 平均含量可达10mg/kg,咸菜里的平均含量也在7mg/kg以上。 • 亚硝酸盐不都是人体“过客”亚硝酸盐是亚硝胺类化合物的 前体物质。在自然界里,亚硝酸盐很容易与胺化合,生成为 亚硝胺。在人体胃的酸性环境里,亚硝酸盐也可以转化为亚 硝胺在人们日常膳食中,绝大部分亚硝酸盐在人体中像“过 客”一样随尿排出体外,只是在特定条件里才转化成亚硝胺。 所谓特定条件,包括酸碱度、微生物和温度。所以,通常条 件下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不包括酸碱度、微生物和温度。所以, 通常条件下膳食中的亚硝酸在缺少VC的情况下,才能对人体 引起危害。此外,假如长期食用亚硝酸盐含量高的食品,或 直接摄入含有亚硝胺食品,极有可能诱发癌症。
第十二章 环境化学致 癌物
何谓癌症?
• 癌症是医学术语,其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但也有人将癌症和恶性肿瘤混合使用。中 医学中称岩,为由控制细胞分裂增殖机制 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细胞除了分裂失控 外,还会局部侵入周遭正常组织甚至经由 体内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 部分。
环境化学致癌物
主要的环境化学致癌物包括多环芳 烃、芳香族氨基、硝基化合物、亚 硝胺类化合物、多氯联苯、生物烷 化剂、氯乙烯、黄曲霉毒素、重金 属、石棉以及植物中的致癌物。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大多属于沸点高而挥发性低的液 体或固体,易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芳香族硝 基化合物一般都具有芳香味。含有多个硝基的, 爆炸性强,可以作为炸药。污染源主要是燃料、 炸药、农药、医药、塑料、涂料等化学工业, 以废水、粉尘和蒸汽等形式污染环境。
毒性作用: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和溶血作用、损 害肝、致突变及致癌作用
多环芳烃 其他环境有机化 学致癌物
芳香族氨基和硝基化 合物
亚硝胺类化合物 多氯联苯 生物烷化剂 氯乙烯 环境无机化学致 癌物 重金属
环境化学致癌物
石棉
黄曲霉毒素 植物中的致癌物
环境生物化学致 癌物
多环芳烃
•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是煤,石油,木材,烟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等 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挥发性碳氢化合物, 是重要的环境和食品污染物。迄今已发现有200多 种PAHs,其中有相当部分具有致癌性,如苯并α芘, 苯并α蒽等。PAHs广泛分布于环境中,可以在我 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发现,任何有有机物加工, 废弃,燃烧或使用的地方都有可能产生多环芳烃。
• 亚硝胺类化合物 • 亚硝胺是强致癌物,是最重要的化学致癌物 之一,是四大食品污染物之一。食物、化妆 品、啤酒、香烟中都含有亚硝胺。在熏腊食 品中,含有大量的亚硝胺类物质,某些消化 系统肿瘤,如食管癌的发病率与膳食中摄入 的亚硝胺数量相关。当熏腊食品与酒共同摄 入时,亚硝胺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就会成倍增 加。
• 湾区理论
• 湾区理论由Jerina等于七十年代提出。 多环芳香烃 分子的末端环与分子的其他环形成的凹形结构为分 子的湾区。形成湾区的末端环为湾区的角环。
• 湾区理论认为湾区的角环在代谢活化过程中对致癌 性能起关键作用。代谢活化过程中湾区的角环形成 的环氧化物是多环芳香烃的最终致癌形式,由湾区 的环氧化物进一步形成湾区正碳离子。湾区正碳离 子可与细胞内大分子结合,使细胞癌变。
• 芳香族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 苯或其同系物如萘、蒽、联苯等芳烃环上的氢原子被氨基 (—NH2)或硝基(—NO2)取代形成芳香族氨基化合物或 硝基化合物,其代表物如联苯和硝基苯。
• 芳香族氨基化合物
• 芳香族氨基化合物在常温下大多为固体或液体,挥发性低, 易容于脂肪,简单的芳香族微溶于水。这类化合物用途很广, 是现代化学工业、国防工业、医药工业等方面不可缺少的原 料或化工合成的中间体。 • 主要污染源为燃料、塑料、药品、农药、离子交换树脂、橡 胶等工业,以及食用色素、食品抗氧化剂等。 • 毒性作用: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溶血作用、损害肾和膀胱、 致癌作用
多环芳烃的性质及种类
• 多环芳烃是指两个以上的苯环连在一起的化合物。
• 两个以上的苯环连接在一起可以有两种形式: 1,非稠环型的, 苯环与苯环之间由一个碳原子相 连接,如联苯、联三苯等。 2,稠环型的,两个碳原子为两个苯环所共有,如 萘、蒽等。 • 多环芳烃的物理性质:三环以上的多环芳烃大都是 无色或淡黄色的结晶,熔点和沸点较高,蒸汽压很 小。溶液具一定荧光,在光和氧的作用下很快分解 变质,不仅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且致癌力也明显下 降。
• 多环芳烃按照化学性质可分为四类:
• 1,苯环对称状排列的多环芳烃
•
2,苯环直线排列的多环芳烃 4,角状多环芳烃
• 按化学结构可分为三类:苯环类、芴及胆蒽类、杂环类。
多环芳烃的吸收和代谢
• 吸收 多环芳烃可以从各种途径进入体内,但主要途径为经 呼吸道和皮肤吸收。 • 代谢活化 多环芳烃是间接致癌物,进入机体后必须先经过代谢 活化才具有致癌作用。多环芳烃在体内首先经混合功 能氧化酶催化,形成多环芳烃环氧化物。然后再经环 氧水化酶催化形成多环芳烃二氢二醇衍生物,后者可 以形成具有亲电子性的碳正离子,可与DNA分子鸟嘌 呤的N2结合,使DNA烷基化,使遗传密码发生改变, 引起突变,构成癌变的基础。
• K区是发生致癌反应的关键区域,而L区是对致癌 反应起拮抗作用的区域。 • 有致癌作用的多环芳烃化合物:必须有比较活泼 的K区。L区,则可能,可能缺乏。 • 1)具有L区:L区必须不太活泼。这样在接触机体 后,不活泼的L区对K区具有保护意义,使多环芳 烃不致在尚未接触靶组织之前其K区已经发生反 应,或代谢失去活性,而有足够的机会与靶组织 或细胞发生反应,并有可能诱发肿瘤。如果L区过 于活泼,则情况相反,在多环芳烃接触靶组织之 前已发生反应,则不再具有致癌性。 • 2)不具有L区:K区活泼程度不太高
• 多环芳烃的致癌作用及其机理
• 多环芳烃主要可以引起皮肤癌、肺癌和胃癌。关于其致癌作用机 理主要有K区理论和湾区理论。
• K区理论
一个区相当于菲的9,10位碳原子上的双键,称为K区(亦称中菲 区)。“K”是癌的德文家“Krebs”的字头。K区意为致癌区,可 与细胞的敏感成分(蛋白质、核酸等)结合,故其致癌性高。另 一个区相当于蒽的9,10位碳,称为L 区(亦称中蒽区)。L区也可 与细胞的敏感成分结合,但其可阻碍K区进攻细胞的危险部位而具 去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