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金属液态成形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金的收缩合金从浇注、凝固、冷却到室温,
体积和尺寸缩小的现象。可用体收缩率εV 或 线收缩率εL 定量描述。
ε V = V0-V1 ×100% = αV (t0 - t1 ) ×100%
V0
ε L = L0 - L1 ×100% = α L (t0 - t1 ) ×100% L0
缩孔、缩松、裂纹、变形、残余应力等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g
合 金 收 缩 的 三 个 阶 段:
(1)液态收缩 合金从 T浇注 → T凝固开始 间的收缩。
(2)凝固收缩(产生缩孔、缩松、裂纹) 合金从 T凝固开始 → T凝固终止 间的收缩。
(3)固态收缩(易产生铸造应力、变形、裂纹等。) 合金从 T凝固终止 → T室 间的收缩。
浇注温度
凝固温度
室温
(1)
开始
①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与非 金属元素(碳)熔和在一起,所构成具有
金属特性的物质。 特点:
[硬度、强度]合金 > [硬度、强度]纯金属
②充型— 液态合金填充铸型的过程。
1、合金的充型能力
熔融合金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 铸件的能力——合金的充型能力
影响因素: 熔融合金流动性、铸型性质、浇筑条件 和铸件结构等
(2)顺序凝固
控制铸件的凝固顺序;
Ⅰ→Ⅱ→Ⅲ
(3)合理确定铸件的
浇注工艺
加压补缩;离心浇注 (浇注系统布局…)。
冒口、冷铁的应用
常用冒口种类
4. 铸造内应力、变形和裂纹
铸件的固态收缩受到阻碍而产生的应 力称为铸造内应力。
铸件产生变形和裂纹的根本原因:
铸造内应力(残余内应力) <1> 内应力的形成和预防
1.5 m 不锈钢船用螺旋推进器
熔模铸造
熔模铸造
砂铸(形状复杂,铸件表面粗糙)
拉模铸造
7.1 金属液态成形原理
金属液态成形原理就是将液体注入预先制作好的容器内腔中,待其冷却凝固 后取出,即得到所需的物品。
基本条件:合格的液体;盛液体的容器
流动性和收缩性是合金的主要铸造工艺特性。 7.1.1、液态合金的充型——铸件形成第一阶段
内应力的产生原因:热应力、机械应力。
① 热应力
—— 铸件在凝固和冷却过程中,不同部位由 于不均衡的收缩而引起的应力。
框形铸件热应力的形成
② 机械应力(收缩应力)
— 合金的固态收缩受 到铸型或型芯的机械 阻碍而形成的应力。
减小和消除铸造应力的 工艺方法:
借助于冷铁使铸件 实现同时凝固。
冷铁 — 为增加铸件局部冷却速度,在 型腔内部或工作表面安放的金属块。
产生作用: 液态合金与铸型之间的热交换—流动时间 液态合金在铸型中的动力学条件—流动速度
改进充型能力措施: 延长液态合金的流动时间; 加快液态合金的流动速度
2、影响合金充型能力的因素
1. 合金的流动性
熔融金属的流动能力。 衡量方法: “螺旋形流动性试样”法。
螺旋形流动性试样示意图
液态合金的充型
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①合金的种类和化学成分
不同种类的合金其流动性不同,同一种 类不同成分的合金其流动性也不相同。
流动性最好
最差
灰口铸铁 → 硅黄铜 → 铝硅合金 → 铸钢
不同结晶特征的合金的流动性
a)流动性最好,凝固后的表面较平滑; b)流动性较差,凝固后的表面粗糙。
2、影响合金充型能力的因素
(2)合金的浇注条件 a. 浇注温度(T) T 越高(有界限),充型能力越好。 b. 充型压力 流动方向上所受压力越大, 充型能力越好。
合金、纯铜、纯铝等。
(2) 体积凝固方式
特点: ① 铸件组织不致密; ② 充型能力差,易产生
铸造缺陷; ③ 流动性较差;
eg. 球墨铸铁、高碳钢、
铝铜合金、锡青铜等。
(3) 中间凝固方式
—— 介于逐层凝固和 糊状凝固之间的凝固方 式。
eg. 中碳钢、高锰钢、
白口铸铁等。
2 影响铸件凝固方式的因素
终止
凝固收缩
(3)
2.影响收缩的因素
① 化学成分 不同合金的收缩率各不相同。 eg. 铸钢最大,灰铸铁最小。
② 浇注温度(T) T 越高,过热度越大 → 液体收缩越大。
③ 铸件结构与铸型条件 铸件的实际收缩率 < 铸件的自由收缩率
3. 缩孔与缩松(按孔洞的大小和分布)
(1)缩孔 —— 集中在铸件上部或最后凝 固部位容积较大的孔洞。 (逐层凝固的方式产生)
(2)缩松 —— 分散在铸件某区域内的细 小缩孔。
形成原因: • 收缩得不到及时补充; • 糊状凝固,被树枝晶体分隔区域难以实现补缩。
产生缩孔和缩松的主要原因:
液态收缩 和 凝固收缩 导致。
3). 缩孔与缩松的防止(都会降低机械性能) (1)合理铸造合金
选择共晶成分的合金或结晶 温度范围窄的合金.
(3)合金的铸型特点 结构越复杂,充型越困难。
7.1.2、液态合金的凝固
1. 铸件的凝固及影响因素
固相区; 凝固区; 液相区(影响最大)
(1)逐层凝固方式 特点:
① 铸件组织致密、紧实; ② 充型能力强,不易产生
铸造缺陷; ③ 流动性较好,铸件轮廓
清晰; ④ 断面固、液分界线清晰。 eg. 灰铸铁、低碳钢、铝硅
第七章 金属的液态成形 (铸造)
铸造 — 将熔融金属浇入铸型型腔, 经 冷却凝固后获得所需铸件的方法。
铸造实质:液态成形。 • 铸件大小、重量不限; • 可生产复杂外形和内腔的铸件; • 制造成本低,废品可重熔; • 生产过程较复杂,铸件质量不稳定; • 劳动条件差。
铸件示例
金属铸件
680 Kg
冷铁分为内冷铁、外冷铁两种。
<2> 铸件的变形与防止
(a) 板 I 受拉,板 II 受压 → 板 I 内凹,板 II 外凸。 (b) 板 I 受压,板 II 受拉 → 板 I 外凸,板 II 内凹。
防止铸件产生变形的措施:
① 设计时,应尽量使铸件壁厚均匀、形状 对称,避免金属聚集;
② 铸造工艺上采用同时凝固的原则; ③ 采用“反变形”工艺; ④ 对铸件进行时效处理(自然时效、人工
1)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
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越小,凝固区越窄,越倾向于逐层凝固。
2)铸件截面的温度梯度
对于一定成分的合金,结晶温度范围已定,凝固方式取决 于铸件截面的温度梯度,温度梯度越大,对应的凝固区越窄。 越趋向于逐层凝固。
影响温度梯度因素:合金性质,铸型的蓄热能力,浇注温度等
7.1.3、液态合金收缩、应力及变形
体积和尺寸缩小的现象。可用体收缩率εV 或 线收缩率εL 定量描述。
ε V = V0-V1 ×100% = αV (t0 - t1 ) ×100%
V0
ε L = L0 - L1 ×100% = α L (t0 - t1 ) ×100% L0
缩孔、缩松、裂纹、变形、残余应力等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g
合 金 收 缩 的 三 个 阶 段:
(1)液态收缩 合金从 T浇注 → T凝固开始 间的收缩。
(2)凝固收缩(产生缩孔、缩松、裂纹) 合金从 T凝固开始 → T凝固终止 间的收缩。
(3)固态收缩(易产生铸造应力、变形、裂纹等。) 合金从 T凝固终止 → T室 间的收缩。
浇注温度
凝固温度
室温
(1)
开始
①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与非 金属元素(碳)熔和在一起,所构成具有
金属特性的物质。 特点:
[硬度、强度]合金 > [硬度、强度]纯金属
②充型— 液态合金填充铸型的过程。
1、合金的充型能力
熔融合金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 铸件的能力——合金的充型能力
影响因素: 熔融合金流动性、铸型性质、浇筑条件 和铸件结构等
(2)顺序凝固
控制铸件的凝固顺序;
Ⅰ→Ⅱ→Ⅲ
(3)合理确定铸件的
浇注工艺
加压补缩;离心浇注 (浇注系统布局…)。
冒口、冷铁的应用
常用冒口种类
4. 铸造内应力、变形和裂纹
铸件的固态收缩受到阻碍而产生的应 力称为铸造内应力。
铸件产生变形和裂纹的根本原因:
铸造内应力(残余内应力) <1> 内应力的形成和预防
1.5 m 不锈钢船用螺旋推进器
熔模铸造
熔模铸造
砂铸(形状复杂,铸件表面粗糙)
拉模铸造
7.1 金属液态成形原理
金属液态成形原理就是将液体注入预先制作好的容器内腔中,待其冷却凝固 后取出,即得到所需的物品。
基本条件:合格的液体;盛液体的容器
流动性和收缩性是合金的主要铸造工艺特性。 7.1.1、液态合金的充型——铸件形成第一阶段
内应力的产生原因:热应力、机械应力。
① 热应力
—— 铸件在凝固和冷却过程中,不同部位由 于不均衡的收缩而引起的应力。
框形铸件热应力的形成
② 机械应力(收缩应力)
— 合金的固态收缩受 到铸型或型芯的机械 阻碍而形成的应力。
减小和消除铸造应力的 工艺方法:
借助于冷铁使铸件 实现同时凝固。
冷铁 — 为增加铸件局部冷却速度,在 型腔内部或工作表面安放的金属块。
产生作用: 液态合金与铸型之间的热交换—流动时间 液态合金在铸型中的动力学条件—流动速度
改进充型能力措施: 延长液态合金的流动时间; 加快液态合金的流动速度
2、影响合金充型能力的因素
1. 合金的流动性
熔融金属的流动能力。 衡量方法: “螺旋形流动性试样”法。
螺旋形流动性试样示意图
液态合金的充型
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①合金的种类和化学成分
不同种类的合金其流动性不同,同一种 类不同成分的合金其流动性也不相同。
流动性最好
最差
灰口铸铁 → 硅黄铜 → 铝硅合金 → 铸钢
不同结晶特征的合金的流动性
a)流动性最好,凝固后的表面较平滑; b)流动性较差,凝固后的表面粗糙。
2、影响合金充型能力的因素
(2)合金的浇注条件 a. 浇注温度(T) T 越高(有界限),充型能力越好。 b. 充型压力 流动方向上所受压力越大, 充型能力越好。
合金、纯铜、纯铝等。
(2) 体积凝固方式
特点: ① 铸件组织不致密; ② 充型能力差,易产生
铸造缺陷; ③ 流动性较差;
eg. 球墨铸铁、高碳钢、
铝铜合金、锡青铜等。
(3) 中间凝固方式
—— 介于逐层凝固和 糊状凝固之间的凝固方 式。
eg. 中碳钢、高锰钢、
白口铸铁等。
2 影响铸件凝固方式的因素
终止
凝固收缩
(3)
2.影响收缩的因素
① 化学成分 不同合金的收缩率各不相同。 eg. 铸钢最大,灰铸铁最小。
② 浇注温度(T) T 越高,过热度越大 → 液体收缩越大。
③ 铸件结构与铸型条件 铸件的实际收缩率 < 铸件的自由收缩率
3. 缩孔与缩松(按孔洞的大小和分布)
(1)缩孔 —— 集中在铸件上部或最后凝 固部位容积较大的孔洞。 (逐层凝固的方式产生)
(2)缩松 —— 分散在铸件某区域内的细 小缩孔。
形成原因: • 收缩得不到及时补充; • 糊状凝固,被树枝晶体分隔区域难以实现补缩。
产生缩孔和缩松的主要原因:
液态收缩 和 凝固收缩 导致。
3). 缩孔与缩松的防止(都会降低机械性能) (1)合理铸造合金
选择共晶成分的合金或结晶 温度范围窄的合金.
(3)合金的铸型特点 结构越复杂,充型越困难。
7.1.2、液态合金的凝固
1. 铸件的凝固及影响因素
固相区; 凝固区; 液相区(影响最大)
(1)逐层凝固方式 特点:
① 铸件组织致密、紧实; ② 充型能力强,不易产生
铸造缺陷; ③ 流动性较好,铸件轮廓
清晰; ④ 断面固、液分界线清晰。 eg. 灰铸铁、低碳钢、铝硅
第七章 金属的液态成形 (铸造)
铸造 — 将熔融金属浇入铸型型腔, 经 冷却凝固后获得所需铸件的方法。
铸造实质:液态成形。 • 铸件大小、重量不限; • 可生产复杂外形和内腔的铸件; • 制造成本低,废品可重熔; • 生产过程较复杂,铸件质量不稳定; • 劳动条件差。
铸件示例
金属铸件
680 Kg
冷铁分为内冷铁、外冷铁两种。
<2> 铸件的变形与防止
(a) 板 I 受拉,板 II 受压 → 板 I 内凹,板 II 外凸。 (b) 板 I 受压,板 II 受拉 → 板 I 外凸,板 II 内凹。
防止铸件产生变形的措施:
① 设计时,应尽量使铸件壁厚均匀、形状 对称,避免金属聚集;
② 铸造工艺上采用同时凝固的原则; ③ 采用“反变形”工艺; ④ 对铸件进行时效处理(自然时效、人工
1)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
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越小,凝固区越窄,越倾向于逐层凝固。
2)铸件截面的温度梯度
对于一定成分的合金,结晶温度范围已定,凝固方式取决 于铸件截面的温度梯度,温度梯度越大,对应的凝固区越窄。 越趋向于逐层凝固。
影响温度梯度因素:合金性质,铸型的蓄热能力,浇注温度等
7.1.3、液态合金收缩、应力及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