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0课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秦末时期农民大起义的历史背景和原因;2.了解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参与者;3.了解农民起义的经过和结果;4.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1.秦代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和原因;2.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参与者;3.农民起义的经过和结果。
教学难点1.秦代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演变;2.农民起义的社会影响和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1.讲授法;2.分组研究法;3.课堂讨论法。
教学内容一、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秦朝统治者在战国时期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和政治手段逐渐统一中国各个分割的小国家。
但是,统一后的秦朝政治体制呈现出专制和高压的特点,对于社会上的各个阶层都有一定的管控和限制。
在农民这一阶层中,由于土地兼并和赋税过重等问题,他们的生活负担逐渐加重,生活水平也逐渐下降。
同时,秦朝的统治者也采取了一系列强制措施,对农民进行劳役和征收等行为。
这些问题将秦朝政府和农民阶层之间的矛盾推向了极端。
二、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参与者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参与者主要是一些在当时有一定名望和影响力的人物。
其中,最著名的是陈胜和吴广。
他们两人原本是一对商人,但在秦朝政府的劳役和征收政策下,被迫沦为农奴。
他们发动起义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解救自己和同胞们的苦难生活。
此外,农民起义的参与者还包括了一些农民和流民。
他们也受到了秦朝统治下的压迫和伤害,因此积蓄了起义的力量。
三、农民起义的经过和结果起义的爆发发生在公元前209年,在一个废弃的庙宇中,陈胜等人正式宣布了反秦的起义。
在起义的过程中,陈胜等人领导人民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并被尊为了“王”。
然而,随着起义的逐渐扩大,农民领袖之间的矛盾也开始浮现,最终导致了起义的失败。
秦朝统治者最终镇压了这场起义,并对陈胜等人进行了残酷的打击和惩罚。
尽管这次起义的失败,但是它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一些重要的影响。
首先,它揭示了秦朝民政政策的反人民本质,引起了社会上各阶层人士对秦朝统治的思考。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了解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二、内容分析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王嬴政建立秦朝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希望自己开创的帝业能够相传万世。
然而历史并没有像他想的那样,强大的秦朝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很快就走向了灭亡。
秦末农民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封建专制残暴统治的结果,所以它的爆发具有必然性。
三、教学目标1.掌握秦暴政的主要表现,知道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史实。
(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史实,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以问题设置,聚集学生注意力,开展新课学习。
(二)讲授新课1.秦的暴政(重点)(1)教师活动教材研读:归纳秦的暴政的表现(2)学生活动表现1:赋税沉重。
表现2:徭役兵役繁重。
表现3:刑罚严苛。
表现4:“焚书坑儒”。
表现5:秦二世对民众的压迫更为残酷。
2.陈胜、吴广起义(1)教师活动问题探究: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个原因,秦末农民战争还会爆发吗?(2)学生活动会①直接原因:大雨使戍守误期,按律要被处死。
②根本原因:秦的暴政【记笔记】(3)教师活动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一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材料1: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
——司马迁《史记》材料2:从陈胜吴广开始,历史不断地发生农民反抗地主压迫的大小起义。
——范文澜《中国通史》(4)学生活动①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是第一次农民大起义;②沉重的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③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3.秦朝的灭亡(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63,概况巨鹿之战的基本情况。
(2)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问题探究:秦朝因暴政灭亡对后世有何借鉴意义?(4)学生活动1.统治者应当实行“仁政”,爱惜民力;2.应对君主权力适度制约;3.法家学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当与儒家学说相调和。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 教材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这一课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背景,以及陈胜、吴广等起义领袖的事迹。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对于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和过程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来理解历史事件,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背景,掌握陈胜、吴广等起义领袖的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民起义的理解和尊重,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由人民群众推动的。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暴政、农民起义的背景、陈胜、吴广等起义领袖的事迹。
2.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课外资料,了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背景。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例讲解:通过讲解陈胜、吴广等起义领袖的事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农民起义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2.资料:关于秦朝暴政和农民起义的相关资料。
3.课件:制作相关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农民起义的发生。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和课外资料,了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背景。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讲解陈胜、吴广等起义领袖的事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农民起义的过程。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1. 知道秦的暴政的表现和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事实。
2. 知道秦朝的灭亡的相关事件、时间、人物。
3.认识秦的暴政是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重点:秦末农民战争。
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和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三、自主学习
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秦的暴政
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__赋税_,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_兵役__和_徭役__。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___亲人_和_朋友_都要受到牵连。秦始皇死后,_秦二世__的统治更加残暴。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
基本历史知识;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
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小组讨论探究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智慧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广起义
3.楚汉之争
思考、归纳、总结
通过设计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六、巩固复习
完成配套练习相应习题。
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及理解。
2.巨鹿之战中,项羽为什么能以少胜多?
当时的情况是项羽在兵力上处于绝对劣势,接近1:10的比例。按照常规的战术打,不大可能取得胜利,而项羽的做法是将他和士兵们的退路堵住了,要么胜利前进,要么战死沙场。为了活命,将士们除了与敌人英勇战斗,别无选择。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以及秦朝的灭亡;了解楚汉之争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秦的暴政,从而探究出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原因。
由此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并在分析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从中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情惑、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秦的暴政是激起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根本原因,以及在楚汉之争中刘邦为什么会战胜项羽,从而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原因难点:秦朝灭亡前后,项羽和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发生了变化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世代相继,传之万世。
然而,秦始皇死后仅三年,秦朝就灭亡了。
声名显赫的秦朝为什么如此短命?它是怎样被推翻的呢?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秦朝,看看秦朝统治末期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秦的暴政阅读思考:(一)秦暴政的表现。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7页48页的内容)[师生活动]教师:通过上一堂课的讲解,我们已经知道秦始皇完成了统全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并创设了那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这是他的历史功绩。
但是他的统治也具有急求成和暴虐的特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秦的暴政:教师:①出示图片资料: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②出示历史资料:(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阿房宫前殿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
”教师:从我们刚刚看到的影视和历史资料中,你可以获得什史信息?引导学生回答,这些工程规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建这些工程奴役了多少人?学生:规模巨大,所以要耗费很多的人力和物力。
110多万。
让学生讲一讲课前收集的故事(和秦暴政有关的一些历史故事)。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可能有的学生会讲孟女哭长城的故事,教师要注意告诉学生这个故事是民间传说,虽然不能成为历史的考证,但是修筑长城是中国数个封建朝各种劳役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项劳役,所以孟姜女可能老百姓在承受繁重幅的过程中,在现实的基础上塑造出来个人物,但却反映了老百姓对统治阶级的控诉。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使学生了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原因,掌握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以及起义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对本节课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秦朝的暴政,分析农民起义的原因,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暴政,掌握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理解农民起义的原因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原因、起义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的历史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秦朝的暴政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秦朝的暴政表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起义的背景和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农民起义的原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农民起义的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5.拓展(10分钟)教师介绍项羽刘邦起义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起义的发展和结局。
2024年秋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课件)
相关史事 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一带的反秦起义军被30
万秦军围攻。危急情况下,身为援军次将的项羽杀 死了观望拖延的主将,率领2万人前往救援。渡过 漳水后,项羽命令将士破釜沉舟,显示决一死战的 决心。在激战中,起义军勇猛杀敌,打得秦军一败 涂地,最终将秦军主力歼灭。此后,秦朝再也无力 挽回败局。
D.巨鹿之战
3.战争既破坏社会的和谐,也推动社会的发展。 (1)炎黄部落打败东方蚩尤部落的著名战役是
_涿__鹿__之___战__。
(2)士兵阵前倒戈,引周军攻商都,灭亡商朝
的著名战役是_牧__野___之__战__。 (3)项羽领导起义军在_巨__鹿__之__战___中以少胜多,
将秦军主力歼灭。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新课导入
坑灰未冷山东乱。 ——章碣《焚书坑》 讽刺秦始皇焚书的
做法并不能使统治长久。
秦坑儒谷碑
目标导航
1. 知道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2. 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了解陈胜、
吴广起义的地位及历史意义。 3. 知道项羽、刘邦起义推翻秦朝统治的史
实,知道秦朝灭亡的原因。
新课展开 一、秦的暴政
2.项羽 出身: 楚国名将之后,骁勇善战
经历: 跟随叔父项梁起兵,他们领导的队伍逐 渐发展到数万人,成为反秦的强大武装
成就: 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3.刘邦 出身: 出身平民,曾为小吏
经历: 注重网罗人才,积蓄力量,势力很快强 大起来
成就: 巨鹿之战后,抓住时机,直抵秦都咸阳
4.秦朝灭亡
结构梳理
刑法残酷
秦 徭役、兵役繁重 末
“焚书坑儒”
农 民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导学案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教学难点:陈胜、吴广起义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这个国家的缔造者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
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请同学回答一下有哪些具体措施?(学生回忆上一课内容,回答问题。
)过渡:秦始皇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迅速走向灭亡了,是谁推翻了秦朝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秦的暴政1.材料展示:材料一: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
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材料二: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
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30万,南戍五岭又50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70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300万人。
这说明了什么呢?提示:繁重的赋税、徭役、兵役等。
2.材料展示:秦简记载,五人共同行盗,即使只抢一钱,每个参与者都要断左足,平民偷东西不到一钱,罚劳役30天。
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这说明了什么呢?提示:秦朝法律严苛(连坐、族诛、肉刑、车裂、腰斩、活埋等)。
3.图片展示:多媒体链接相关图片目标导学二:陈胜、吴广起义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经过、政权、结果。
(2)是谁的起义军在哪次战役中击败了秦军主力?(3)秦朝的残暴统治最终是被谁推翻的?提示:(1)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经过略;张楚;失败。
(2)项羽。
(3)刘邦。
2.问题思考: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雨,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提示:还会爆发。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楚汉之争简单情况。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由原来的农民起义,演变为争夺帝位的战争。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强大的秦朝失去民心,结果灭亡;项羽失去民心,结果也失败了,使学生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到人民革命力量的伟大,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宰。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意义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三、教法学法:多媒体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顺应民心统一天下,结束了几百年的战争,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
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了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共同学习学习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二)、讲授新课一、秦的暴政: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现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并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
但是他的统治也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1、赋税沉重:农民被迫将收获物的2/3 上交国家。
材料一至秦则不然…田租口赋,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2、徭役和兵役沉重:材料二当时人口约2019万人,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人。
——课本P47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秦民谣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杜牧修建骊山陵墓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50万人,修长城40万人。
当时人口约2019万人,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人,农民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是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3、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10、秦末农民大起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秦朝暴政;大泽乡起义的过程;张楚政权的建立;项羽的巨鹿之战;刘邦进逼咸阳和秦的灭亡;楚汉之争及其后果。
2.能力与过程:从众多的史实中分析战争发生的原因以及分析战争胜败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爱国、爱民的教育,体会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统治的经过。
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三、课前准备学生自主预习本课并收集与本课有关资料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背一首古诗,请大家猜猜这首诗是写谁的?诗句是“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生答:秦始皇。
师:是的,这首诗是写秦始皇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他幻想自己的统治能千代万代的传承下去,但事与愿违,秦王朝仅仅存在了15年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声名显赫的秦朝为什么如此短命?它是怎样被推翻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老师带领大家梦回秦朝,一起学习本书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请同学们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授。
(一)秦的暴政同学们,老师梦回秦朝遇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穿越情境一】我来到秦朝的村庄,发现村民都饥肠辘辘,骨瘦如柴。
白板拖拽出秦朝赋税情况的材料,和同学们分析看到现象的原因。
得出秦朝暴政的第一个表现——沉重的赋税。
【穿越情景二】同学们,我继续在田间地头行走,我发现在田里劳动的都是些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妇女、老人,青壮年男子却很少见,那么青壮年男子去哪了呢?白板打出秦时候的大型工程和秦朝男子服役年龄,让同学们明白秦朝的青壮年男子有的去修骊山陵,有的去修阿房宫,还有的去修长城,有的去服兵役征伐南方。
(ppt展示图片),重点介绍长城:同学们,这就是长城,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无人不感叹它的浩大与雄伟!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不顾战争中已战死大量青壮年男子,不顾无数家庭失去主要劳动力,不顾无数田园无人耕种,仍向全国征调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耗费大量人力、财力,毫不客气的说,修长城为秦始皇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课题名称: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时:1
【教学目标】
(1)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2)掌握秦灭亡的原因。
(3)理解秦末农民起义与楚汉之争的性质。
【学习重点】秦的暴政和农民起义
【学习难点】楚汉之争的性质
【教学方法】
史料分析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
教材、多媒体、教辅资料(高分突破)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47—49页,重点看课本正文的黑体字。
2、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20分钟)
(1)完成《高分突破》P40-42页课前预习部分,组内交流答案。
(2)①秦的暴政?
②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
③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
④楚汉之争时间、人物、结果?
⑤楚汉之争的性质?
3、后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和难点。
(8分钟)
秦末农民起义与楚汉之争性质的区别?
4、巩固知识点(5分钟)
自背、互背《高分突破》P40页课前预习的知识点
5、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5分钟)
独立完成《高分突破》P43—45页随堂检测及课后作业。
7、作业布置。
复习本课知识,并提前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后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练习题
《秦末农民大起义》第一课时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中国古代史的必修重点内容之一。
秦朝的统一,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是强大的秦王朝却昙花一现,很快就走向灭亡,本课通过“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三个部分生动再现了秦亡汉立的历史过程,本课条理清晰,因果分明,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1、 要求学生掌握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意义;2、 巨鹿之战、秦朝的灭亡、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引导学生探究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探究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组织学生分析探讨,动脑思考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秦朝的暴政,探究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史料论证的历史学习方法;2、通过讲述讲述本课内容有关的历 史成语典故、历史故事,发挥学生潜能,体验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4、通过历史地图的使用帮助学生建立历史时空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败原因的探究,从而形成对“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的深刻理解。
【教学重点】秦未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教学难点】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1、查找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等相关资料,精心排练,以便在课堂上交流;2、组织学生编写《陈胜、吴广起义》剧本、服装的设计和准备、道具的制作等,并指导排练;3、制作课件。
一、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学过的知识导入新课)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代代相继,传之万世。
然而,秦始皇死后三年,秦朝就灭亡了。
声名显赫的秦朝为什么如此短命?它是怎样被推翻的呢?设计意图:通过设疑激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然导入新课。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3.秦二世残暴统治
二、陈胜、吴广起义
1.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大泽乡,张楚政权
2.项羽起义:巨鹿之战歼灭秦军主力
3.刘邦起义: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三、楚汉之争
1.交战双方:刘邦和项羽
2.目的:为争夺帝位
3.结果:项羽兵败垓下,刘邦获胜
当堂达标
见学案、课件,学案、课件同步使用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教学
目标
1.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原因的分析,增强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楚汉之争具体史实的讲述,分析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2)观察《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讲述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
答案:刘邦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被迫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过渡语:项羽消灭了秦军的主力,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进行了楚汉之争。
板块三 楚汉之争
1.观察《楚汉战争形势图》(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从概述楚汉之争的过程,了解其关联成语。
2.指导学生通过对材料和相关史事的研究学习,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教学中教师应充 分利用本课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成语,如“鸿门宴”“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四面楚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3.秦的暴政是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让学生了解这一点,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宰者;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为后来的农民反抗残暴的统治树立了榜样。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案 教学设计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课标要求】1.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2.知道秦朝的灭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了解楚汉之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比较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重点】秦末农民大起义。
【难点】秦朝灭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发生的变化。
【教学过程】导入: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可以代代相传,传之万世,然而,秦始皇死后三年,秦朝就灭亡了,声名显赫的秦朝为什么如此短命呢?它是怎样被推翻的呢?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秦朝看看,看看秦朝统治末期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一、秦的暴政1、大屏幕出示阿房宫图片和相关资料学生得出:规模宏大,所以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始皇帝。
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会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了呢?歌谣中的历史——多媒体出示歌谣: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思考:从歌谣中,你读出了哪些历史信息?释义:赋税——田赋及各种捐税的总称,指应付给政府的费用。
徭役——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
学生分析材料后,得出秦的暴政表现:1.沉重的赋税2、饼状图(秦朝当时全当时全国人口约有2000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阅读材料后,得出秦的暴政表现:2.繁重的徭役思考:繁重的徭役会带来什么影响呢?使农民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由于暴政和重税,引发了农民起义,最终导致秦朝灭亡的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包括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秦朝灭亡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认识到封建统治者的暴政和重税是导致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了解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但是,对于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途径,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暴政和重税是导致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理解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
2.教学难点: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视频、图片、音乐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内容。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视频:秦末农民起义相关视频资料。
3.图片: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图片资料。
4.课件: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秦朝的暴政和重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秦朝会引发农民起义?2.呈现(10分钟)观看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目标:1、识记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知道楚汉之争。
2、引导学生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和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3、.理解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与楚汉之争中刘邦胜、项羽败的原因,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难点: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秦亡前后,项羽和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设置问题:“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是谁何时建立的?”展示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世代相继,万事相传。
然而,历史的发展与秦始皇的初衷并不相符,秦始皇死后仅三年,秦朝就灭亡了。
声名显赫的秦朝为什么如此短命?它是怎样被推翻的呢?【讲授新课】一、秦的暴政展示史料:柳宗元说:“秦亡于政,而非亡于制。
”世人皆曰:“秦亡于暴政,正所谓秦王无道,天下俱反。
”通过以上史料我们可以看出“秦的暴政”导致了秦的灭亡,那么秦的暴政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展示以下几则材料。
材料一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
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从而导致了“男子力耕不足饷粮,女子纺绩不足衣服”。
材料二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
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材料三秦朝的刑法残酷到令人发指的程度,人们动不动就要受处罚,而且一人有罪,家族邻居都要受牵连,每年被处以各类刑法的人多达100多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的统治。
教学难点: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 过 程 设 计
程序
时间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
意图
个性化设计
一.
情
景
导
入
1、组织学生品析、对比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诗句和“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
让学生明白得民心才能胜利的作用。
四.
盘
点
收
获
1、学生谈收获
2、教师小结
【小结提升】
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所创建的一套专制主义集权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秦过激过暴的统治,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倡精神在历史上永放光芒。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统治,为争夺新的统治权,刘邦和项羽又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刘邦获胜,建立汉王朝。历史上称之为"西汉"。我们将在下节课学习西汉的历史。
学生从不同角度讨论自己的学习的感受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概括总结能力
五
当
堂
检
测
优化设计
47页选择题
六
师
生
反
思
七
板
书
设
计
一 、秦的暴政
(逐项列举)
二、农民起义
1、起义的原一个皇帝,他期望自己的统治能千秋万代,但秦朝却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仅存在短短的15年,那为什么秦朝只是昙花一现,又迅速走向灭亡了呢?
2、师:“伐无道,诛暴秦”从这句话中可看出秦 朝是怎样被推翻的呢?(农民起义)为什么秦朝末年农民会起义呢?(秦末残暴的统治)
学生朗诵并品析、对比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诗句和“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并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让学生通过对比诗句和童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设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自然导入新课。
二.
展
示
目
标
1.了解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
2.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楚汉之争中项败刘胜的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3.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分析
阅读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内容
合
作
学
习
【自主学习】
一、秦的暴政
出示阿房宫、秦始皇兵马俑、长城有关图片,组织学生思考归纳出秦始皇的暴政。
师:秦始皇死后,秦二世更加残暴 ,残杀兄长大臣,与赵高狼狈为奸。
教师例出秦的暴政的四个方面: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秦二世更残暴。
师:如此残暴的统治,老百姓苦不堪言。秦朝的统治得不到农民的支持,所以必然导致农民起来反抗,掀起了历史上第一次大 规模的农民起义。
(2)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组织学生计算秦朝存在的时间,让学生 感知秦朝统治的短暂。
秦朝灭亡后,定被另一个朝代所取代。而刘邦、项羽都想登上皇帝的宝座,而“一山不容二虎”,怎么办呢?
3、楚汉之争及汉朝的建立
(1)展示鸿门宴的图片了解战争情形。
(2)比较刘邦与项羽的行为,思考:
刘邦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秦的灭亡和项羽的失败有什么共同之处?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使学生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
(3)了解汉朝的建立。
【合作探究】
1、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出秦朝崩灭的原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这是什么原因呢?
2、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雨,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
3、项羽在巨鹿中表现他聪明才智,但是楚汉之争项羽却兵败自杀,为什么?
二、秦末农民起义
1、前期:陈胜、吴广起义。
(1)课件展示《 大泽乡起义》“ 揭竿而起”片段。
(2)提问:这次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谁发动的?地点在哪里?他们的口号是什么?建立了什么政权 ?有什么历史意义?
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
2、后期:项羽、刘邦继续反秦,推翻秦朝。
(1)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请学生讲述“破釜沉舟”的故事,思考为什么项羽能以少胜多?
2017-2018学年度年第一学期
七年级历史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备课日期
2017年10月20日
授课日期
2017年 月 日
主备人
张帅
审核人
七年级组历史组
使用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
2.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楚汉之争中项败刘胜的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学生浏览书本,学生思考归纳出秦始皇的暴政。
请学生讲述成语“指鹿为马”。
学生讨论起义的历史意义
学生讲述“破釜沉舟”的故事。
学生从书中找出汉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分小组讨论,并总结小组观点
让学生主动参与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同时也培养学生演绎历史 的能力,使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利用地图培养学生掌握战争经过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