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生活课程说明
1.2积极维护人身权利说课稿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通过PPT或板书,明确人身权利的概念、内容和法律保护;
2.结合案例,分析侵犯人身权利的行为及维权途径;
3.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让学生参与课堂,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梳理知识点,总结维护人身权利的方法和技巧;
5.结合实际生活,讲解如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生生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交流观点、分享经验,提高合作能力。
3.课后实践:布置小组合作任务,如调查问卷、采访等,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4.定期举办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4.小组讨论:针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人身权利问题,组织小组讨论,探讨解决方案。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中的表现;
2.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收获,发现自身在理解、应用知识方面的不足;
3.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强调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1.人身权利的概念、内容和法律保护;2.维护人身权利的方法和途径;3.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为:1.对侵犯人身权利行为的识别和分析;2.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维护人身权利。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1.2积极维护人身权利说课稿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法律与生活》讲义大纲
《法律与生活》讲义大纲法学院叶名怡第一讲生活、规范与法律1.人是社会动物,人类生活是群体生活。
客观上有群居交往、分工协作、互通有无的需要(社会的相互依赖,soziale Interdependenz),主观上有参与社会交往、被接受认同、获得情感抚慰和被尊重的本能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1)。
人不能离群索居,如果长期在孤岛生活,鲁滨逊式的,他的心理健康很大可能会出现问题。
同样,在监狱里,最严厉的惩罚不是殴打,而是将犯人独自关在小黑屋,这其实是在切断犯人与其他囚犯之间的联系,直接摧残其心理健康。
社会学家将人与人之间的或亲或疏的关系称为“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相关关系”(vitale Interrelation)(Hirsch 1966:25)。
2.社会生活或团体生活,需要秩序。
独处山林,只发生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而在一个群体里,就会发生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只要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程小东导演的《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
为什么只要有人,就有恩怨?因为每个个体的利益和喜好乃至三观是不同的,有差异、同时还在一个团体内,就必然会产生冲突和矛盾,就会产生恩怨情仇。
如何处理矛盾冲突?少数时候,可以一拍两散,大多数时候,无法轻言脱离特定团体,此时,需要化解矛盾,消除混乱,实现团体内部的关系和谐,避免公共生活的解体(稳定压倒一切)。
为了维持社会共同体(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帮派)的稳定和繁荣,首要的,需要一种秩序。
3.秩序来自规范(norm)。
不论是古代封建集权社会,还是现代民主社会,都需要规范。
皇帝需要规范,是为了统治的效力和效率,不必每件事都要专门交代和下命令。
刘邦,约法三章,“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
”简单明了,便于宣传和记忆,并可以反复适用。
规范本质上是一个包括“应该”、“禁止”(不应该)“允许”(可以)等情态动词的命题,有要件(舍去主体和具体情境后的抽象化表达)有后果,具有普适性和通用性。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5-1家和万事兴教案
作课题目:家和万事兴作课教师: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第二单元“家庭与婚姻”中的第五课“在和睦家庭中成长”第一框的内容。
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第一目“育小职责大”。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既是父母的权利,也是义务。
父母既有抚养子女的义务,也有教育子女的义务,要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虐待子女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目“敬老是义务”。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成年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者遗弃老人的,要承担法律责任,并介绍了成年意定监护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与分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2.解析与论证:侵犯家庭成员权利、破坏家庭和睦的主要行为及法律责任。
学科素养:1.科学精神:全面认识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明确孩子健康成长离不开正常的批评教育和合理惩戒。
2.法治意识:明确家庭关系既需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家庭美德的引领,又要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用法律规范家庭关系与家庭成员的行为,追求家庭幸福,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和谐。
3.公共参与:学会运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内容维护家庭成员合法权益。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成年意定监护制度教学难点:成年意定监护制度四、教学过程课程导入:中国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是由千千万万个小家庭组成的,而这千千万万个小家庭,与我们这个国家息息相关,正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家”这个字眼在中国人的心目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什么是家?你的家里都有谁?观看视频《家和万事兴》并思考:视频中涉及到了哪些亲属关系?总议题:家和万事兴法律伴你行议题一:子不教父之过育小责任大议题二:常回家看看敬老是义务议题一:子不教父之过育小职责大观看视频《母亲的勇气》【小组议学分享】看完这段视频,你对父母之爱有什么感想?(一)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养育、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既是父母的权利,也是义务。
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互相学习,提高对民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旨在巩固学生对民法知识的掌握。我会设计以下类型的练习题:
1.选择题:测试学生对民法基本概念和原则的理解。
2.判断题:检验学生对民事权利和义务的认识。
4.价值观: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但民法所倡导的权利义务观念、诚信公平原则等还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强化。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民法的基本原则,如自愿原则、公平原则等。
-区分不同类型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特别是物权、债权等常见权利的内涵和适用。
3.简答题:要求学生运用民法知识分析案例,并提出解决措施。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概括以下要点:
1.民法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原则。
2.民事权利和义务的分类及具体应用。
3.民法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运用民法知识维护自身权益。
此外,我还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帮助他们解决难题,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民法知识,增强法治意识,为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民法知识,提高法律素养。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认知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他们在先前的政治课程学习中,对我国的法律体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民法这一具体法律部门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在此基础上,对本章节的学情分析如下:
法律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
法律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法律与生活》课程教学大纲一、《法律与生活》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2110015(二)课程英文名称:Law And Life(三)开课对象:在校本专科学生(四)课程性质:法律与生活属于在校大学生的综合教育课。
本门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大学生进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础理论、宪法和有关生活中常用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内容的教育,使大学生了解法学的基本观点,掌握我国宪法、基本法律的精神和内容;认识到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
(五)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和护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严格履行公民义务,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专门人才。
(六)教学内容:宪法、行政法、民事法、刑事法、知识产权法、国际法等。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 32 学时分数: 2 学分(八)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宪法教学要点: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宪法规定的我国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正确处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维护宪法的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我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2、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我国的基本制度: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我国的经济制度。
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概念及特征;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我国的国家机构。
国旗法。
4、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新教科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五单元无序与有序第十二课法律与生活》教案_12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二课复习法律与生活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法律的特殊性,树立尊重法律、追求公正的观念;敬畏法律,尊重法律,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能力目标)理解法律的特征和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法治素养和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法律的特征,知道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1、法律的特征。
2、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法律的特征。
2、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学习环节(课件展示)1.知识梳理:回顾基础知识。
2.案列剖析:重点热点结合点。
3.考点链接:试题解析。
4.课堂练习。
环节一:知识梳理(课件展示)●法律的含义?●法律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法律强制性的表现?●生活需要法律。
(课件展示)1.法律的含义?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规定权利和义务,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法律靠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律强制性的表现?一方面表现为对违法行为的制裁,另一方面表现为对合法行为的保护。
4.生活需要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小结:(1)法律伴随人的一生。
(2)法律为生活保驾护航。
(3)法律保护特定人群的合法权益。
画龙点睛环节二:时政点击(课件展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大代表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1、通过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法律的制定者是谁?法律与生活法律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启示:作为青少年,应与法同行,自觉守法,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安全的保障使我们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生活需要法律规定权利和义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2、上述材料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课堂练习:(课件展示)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1.(2015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试题)法治社会岂容“特殊公民”,告诉我们( C )A.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可适当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B.特殊人物有时可以把自己的权利凌驾于法律之上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我国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2. (2015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试题)下边漫画表明( B )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3.(2015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试题)现代社会生活中,没有法律是难以想象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第9课《法律与生活》
重点
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难点
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一些程序
教学方法
活动法,探究法
教具
黑板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性空间
一、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涉及法律问题
教材以一个消费者因在酒吧消费遭受歧视进而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案例引入本站的教学内容。该案例较为典型地体现了消费者在人格权遭受侵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权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这个案例在现实中又存在着一定得争议。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就这个案例进行讨论,介绍自己对该案例中是非曲直的看法。但应当注意的是,该案例虽然较为典型,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建议教师使用该案例引入“权利”的概念,进而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较为关注也较容易受到侵犯的权利上面,从而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如,受教育权、受抚养权等权利对学生而言更具有实际意义。教师也可以通过在课前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普遍比较关注的法律问题,并以此调查结果引入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进一步将所调查了解到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关注的、具有代表性的法律问题通过学生小品表演的方式加以呈现,作为引入教学内容的线索,效果会更好。
授课教师
科目
思想品德
班别
教学内容
9.1法律就在身边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通过对法律与生活关系相关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形成自觉遵守法律规则的意识。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相关社会现象进行法律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法律的基本分类,了解法律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以及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本方式。
教材分析系列:《法律与生活》的内容要求、教学建议、内容分类整合
教材分析系列:《法律与生活》的内容要求、教学建议、内容分类整合
近期阅读一本教学杂志,有一篇文章很不错,节选其中两大点来分享一下。
参考资料:《教学考试》——高考政治6 回归教材栏目第一篇文章:把握复习方向提高复习效率——以《法律与生活为例》作者:沈从举毛莉
向原杂志和原文作者致谢,若侵权,联系必删。
一、研读课程标准,把握复习方向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是教学的指针。
研读课程标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把握复习方向,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率。
研读课程标准,要把握教材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
(二)学业要求
通过《法律与生生活》的学习,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更加全面面地认识公民的民事权利与义务;更为具体地理角解婚姻家庭中的法律责任,以及与创业和就业相关的法律制度;更为理性地看待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懂得调解、仲裁、诉讼等不同的纠纷解决机制进一步提高主动学法的意愿、自觉用法的能力。
(三)《法律与生活》的教学建议
二、分类整整合教材,方能高屋建瓴
教材的内容往往是零散的,分类整合教材内容,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才能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地学以致用。
我们门可以把《法律与生活》的内容分为四类。
(二)时效类
(四)过程类
1.合同类
2.劳动者维权的路径。
苏教版高一政治《法律与生活》教案
苏教版高一政治《法律与生活》教案(以教案的形式呈现)课程名称:苏教版高一政治《法律与生活》教案主题:了解法律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2.理解法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3.探讨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4.培养学生对法治意识的形成。
教学重点:1.理解法律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2.分析法律与生活的相互关系;3.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教学难点:1.理解法律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2.探讨法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幻灯片、教学案例等;2.学生:备课笔记、教材、笔记本。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呈现相关图片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Step 2:介绍法律的定义和作用(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概括性地介绍法律的定义和作用,强调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Step 3:分组探讨法律与生活的相互关系(15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法律与生活的相互关系;2.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Step 4:案例分析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20分钟)1.教师以案例形式呈现真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2.学生个别或小组讨论案例,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3.教师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深入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Step 5:引导学生形成法治意识(15分钟)1.教师以课堂小结的方式,对前面的讨论和案例进行总结,强调法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培养自己的法治意识;3.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进行互动。
Step 6:拓展阅读和思考(10分钟)教师布置相关拓展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课后进行阅读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Step 7: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堂课进行小结,并对下堂课内容进行预告。
黑体部分为教案中的关键信息,展示了教学的整体流程和内容。
根据教案的特点,采用了分步骤的方式呈现,以清晰、简洁的语言进行阐述。
新课标高中法律必修二法律生活教案
新课标高中法律必修二法律生活教案
1. 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应该能够:
- 了解法律与生活的关系,知道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
- 理解合同的基本概念和形成要件,以及各种合同的特点和应用;
- 了解侵权行为的基本概念和种类,并掌握举证的方法;
- 了解自然人的基本权利,以及他们如何通过继承和遗赠来保
护这些权利。
2. 教学重点
- 合同法的基本概念和各种合同的特点和应用;
- 侵权行为的基本概念和种类,以及举证的方法。
3. 教学难点
- 合同法的实际应用;
- 侵权行为的实例分析。
4.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5. 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第一课时法律与生活
1.1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1.2 法律的基本原则和意义
1.3 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
第二课时合同法
2.1 合同的基本概念和形成要件
2.2 合同的种类和特点
2.3 合同的履行和违约责任
第三课时侵权行为
3.1 侵权行为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3.2 举证的方法
第四课时自然人的基本权利及其保护
4.1 自然人的基本权利
4.2 继承和遗赠的意义和规定
6. 实用案例分析
- 合同纠纷实例分析
- 侵权行为案例分析
7. 教学评估
- 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研究效果和教学方法的评价;- 课堂表现:包括发言、互动、作业等评估;
-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达到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课程核心内容的目的。
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安排,祝您的教学工作顺利!。
《3.3 法律与生活》教学设计2
《3.3 法律与生活》教学设计2—法律就在身边教学目标教师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到法律发挥作用的途径.从法律发挥作用的途径上来说,主要是通过规定法律关系主体的相关权利与义务,进而对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行调节.学生目标:1、知道法律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2、法律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的途径.3、知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涉及法律问题.4、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5、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法律在维护自身权利和维护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热爱法律,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做一个好的护法使者.教学重点1、法律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的途径.2、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课时安排2课时.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情境创设法.教学用具小黑板、图片、课前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法律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那么大家觉得法律距离我们遥远吗?我们身边有法律吗?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该如何呢?二、自学指导1、法律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的途径.2、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3、怎样才算是一个和谐的社会?4、当各种关系出现不和谐时,我们用什么来加以调整最有力度?为什么?5、举例说明“生活的方方面面离不开法律”.6、怎样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三、互动交流、教师点拨1、学生互相交流自学指导中的问题.2、教师点拨.(1)法律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的途径有两个:法律是使人际关系得以和谐的调节器;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2)法律是使人际关系得以和谐的调节器;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法律像卫士,警戒着人类生活的基本防线,它使人们不致过分漠视他人的生命和利益,逃避自己应负的起码责任,逾越人类行为底线;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时保护着我们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同时指引着我们行为的方向;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法律是最强有力的救肋手段.(3)一个和谐的社会,应当是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利益关系恰当平衡的社会.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不仅要关心自己的利益,而且应当关心他人和社会整体的利益.(4)法律能够以其特有的力量和威慑,将每个人的利益追求控制在适当与合理的范围内,以维持群体与社会的和谐存在.(5)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法律是最强有力的救肋手段.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法律可以通过调解、和解、诉讼及仲裁等多种方式实现对受害方的救助.四、活动设计1、阅读86页思想驿站,回答想一想的问题.2、阅读教材90页酒吧的遭遇.回答:(1)酒吧保安侵犯王女士的什么权利?(2)假如是你,你怎么办?3、89页方便面中的法律官司.(1)你身边有这样的事情吗?如果有这样的事情,你是否也觉得有法律在你身边呢?(2)除了上面涉及的法律外,你还知道什么法律?五、合作探究1、高三学生王某,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但在高考前,弟弟被人打伤,王某气愤至极,遂纠集了一伙人把打他弟弟的人打成重伤.结果,王某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他想法律师的理想化为泡影.(1)王某为什么受到法律的制裁?(2)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2、一些不法经销商见利忘义,搞“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损害消费者利益.农民张某到某家电城欲购买“家电下乡”产品海尔洗衣机,店主却把貌似“海尔”的“海宁小神童”卖给了他.张某事后得知“海宁小神童”不属于“家电下乡”的指定品牌,且售价高于市场最高价180元.认真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该商家的做法侵犯了张某的什么权利?(2)如果你是张某,你会维护自己的权益?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课教学,我们要知道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要增强基本的法律意识,并且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板书设计法律就在身边法律调节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通过不同的法律法规加以实现。
《法律与生活》学情分析
《法律与生活》学情分析《法律与生活》是法律专业学生必备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门专业课。
它通过法律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本科生快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法学院提出的更高要求。
同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如何做到这两点呢?本文从教学方法入手,分析学情,帮助考生更好地学习。
由于《法律与生活》在学校里没有开设专门课程,因此只能以“法科”为主要参考目标。
虽然我们开设了《普通法学》和《法理学》两门课程,但是我们会根据学情进行教学,只有在学情符合要求而又能很好地掌握学科知识时才会给出相应意见。
一、课程定位《法律与生活》作为法学专业一门基础性课程,是在法学教育下,培养符合法律职业规范要求、具备较强的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复合型法学人才。
该课程应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养,以法学科理论为指导,关注法律职业规范标准,建立健全法学理论体系和法学实践体系中的问题导向型机制,重视学科知识的应用。
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法律职业规范标准、方法体系、职业行为规范和相关基础文献收集方法等,从而培养其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本学科教学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以法为纲”原则和“立足于学生实际、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社会实践”这一法学教育规律来展开教学活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及他们对法律职业环境和相应法律制度、法律知识及法律技能培养以及对生活经验认识等方面所存在问题。
二、知识点分析从教学内容来看,《法律与生活》包含了法律适用、法理学、法律史、法经济学等方面的内容;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从法学角度来看,法学对教材中法律规范的阐释有很大的联系。
因此,学习法学知识不仅仅局限于法学专业的学习中,而且应该将法学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4.2权利行使注意界限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法律与生活》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
1.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制的观念,使他们明白权利与义务相辅相成。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3.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正确行使权利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时,我注重了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更关注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塑造。希望在这堂课中,学生不仅能学到法律知识,更能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成为具有法制观念的现代人。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设计了一堂以“权利行使注意界限”为主题的教学案例。本案例以学校举办的一场文艺晚会为背景,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到法律知识的学习中。通过分析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遵守法律规定,尊重他人的权利。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掌握权利行使的注意事项和界限。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节课中,我以学校举办的一场文艺晚会为背景,设计了一系列真实且具有启发性的情景。通过展示晚会筹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情景包括:节目排练中的版权问题、活动现场的秩序维护、演员权益的保护等。这些情景创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进来,积极思考。
4.2权利行使注意界限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法律与生活》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的高中政治教学中,高二阶段是学生对法律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法律与生活》作为高中政治的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提高法律意识,学会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行使权利。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探讨权利行使的注意事项和界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使他们在面对生活情境时,能自觉遵循法律规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的关系。
10.3依法收集运用证据教学设计高二政治《法律与生活》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证据的概念、种类,掌握证据在法律诉讼中的关键作用。
2.学习并掌握依法收集证据的方法和程序,如调查、取证、保全等。
2.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辩证思维能力。
3.角色扮演法:模拟法庭场景,让学生扮演律师、法官等角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沟通能力。
4.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法院、公安局等,加深对证据收集和运用的理解。
5.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此外,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法律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学习政治学科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依法收集运用证据”的学习内容,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升,特布置以下作业:
1.案例分析:请学生选择一个真实的法律案例,分析其中的证据收集和运用过程。要求学生详细阐述证据的种类、收集方法、证据的合法性评估以及证据在案件中的作用。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10.3依法收集运用证据教学设计高二政治《法律与生活》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依法收集运用证据”的学习中,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证据的概念、种类及其在诉讼中的重要性;
2.掌握依法收集证据的途径、方法和要求,如搜查、扣押、勘验、询问等;
法律与生活教案初中
法律与生活教案课程名称:法律与生活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知道法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尊重法律、追求公正的价值观,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 重点:法律的特征、作用。
2. 难点:理解法律与其他规范的区别。
教学方法:案例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情景导入:让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对法律的感受。
进而引出对本框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15分钟)1. 法律概念:让学生了解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2. 法律特征:让学生知道法律的特征,包括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 法律作用: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包括规范作用和保障作用。
规范作用是指法律对人们的行为起到规范和引导作用;保障作用是指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案例一:让学生分析这个案例中,法律是如何起到规范作用和保障作用的。
2. 案例二:让学生分析这个案例中,当事人是如何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的。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2.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回顾上一课时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法律概念、特征和作用的理解。
2. 引出本课时内容:法律与其他规范的区别。
二、新课讲授(15分钟)1. 法律与其他规范:让学生了解法律与其他规范(如道德、纪律)的区别。
2. 法律后果:让学生知道法律后果,包括法律责任和法律奖励。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案例一:让学生分析这个案例中,法律与其他规范(如道德、纪律)的区别。
1.2积极维护人身权利说课稿高二政治《法律与生活》说课稿(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2.组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入专家讲座或视频资料,让学生接触到权威的法律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
1.法律条文阅读: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法律条文,并简要概括其内容和意义。
2.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案例,分析并撰写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其中包括案例背景、涉及的人身权利问题、法律依据和解决方案等。
3.学习心得分享: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学习心得,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并提出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人身权利的基本概念、内容、特点及其在我国法律中的体现;公民如何积极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
2.教学难点:人身权利的界定和行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行使和保护人身权利。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二学生,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较为丰富的思维活跃性和好奇心。认知水平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可以理解和分析较为复杂的问题。在学习兴趣方面,他们对法律相关内容具有一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在学习习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的习惯。
(三)互动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多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例如,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问题解答和分享学习心得等。这些互动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我也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适时给予指导和评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过程设计
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2教学设计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1、本单元地位:本单元是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的起点。
本单元主题: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结合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探索日常生活中与人们关系最为密切的民事法律制度。
学习本单元内容,学生可初步了解民法基本知识,认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的意识和能力,也为后面知识的学习铺垫。
2、本课内容: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由引言和两框构成。
引言是本课的导入,简要指出本课所涉及的民法、民法基本原则、民法调整对象等主题,引导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常识,理解民法基本原则,帮助学生明确人身权利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第一框“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阐述民法、民事法律关系、民事主体等概念和民法基本原则,侧重阐述我国民法典的制定与意义、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与要素以及民法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第二框“积极维护人身权利”,讲述人身权的法律规定及其适用。
两框的逻辑关系是:按照从总到分的结构,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在阐述民法、民事法律关系和民法基本原则等一般性内容的基础上,依据以人为本、人身权利优先的原则,重点介绍民法典人格权编规定的人身权利,而民法典物权编、合同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等其他民事法律所规定的民事权利,则分别在教材的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中进行阐述。
二、课程标准本课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内容要求 1. 1 编写。
课程标准内容要求:“1.1 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
”三、学科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认同民法的作用,认真学习民法知识。
八下道德与法治听课笔记
“法律与生活”八下道德与法治课程听课笔记以下是一个八下道德与法治听课笔记的示例:课题:道德与法治——法律与生活一、课程内容法律的定义和作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对生活的影响如何遵守法律法律与公正二、重点笔记法律的定义和作用:法律是社会中认可的规则和制度,用于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平、制裁违法行为、保护个人权利。
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石。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和道德是相互关联的。
法律通常基于道德标准,而道德则强调了法律的内在价值。
法律是保障社会秩序和公平的底线,而道德则鼓励我们追求更高的行为标准。
法律对生活的影响:法律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它规定了我们的权利和义务,保护我们的财产安全,确保我们的人身安全,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如何遵守法律:我们应遵守法律,这包括了解和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违法乱纪,不侵犯他人的权益。
同时,我们也要有维权意识,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法律与公正:法律是公正的代表。
在社会中,无论贫富、强弱,每个人都应受到同样的法律保护。
公正的法律能增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确保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尊重和保护。
三、课后问题及思考你认为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重要?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如何遵守法律?有没有遇到过法律问题?如果有,你是如何解决的?你如何理解法律与公正的关系?你认为公正的法律对社会有何影响?你认为道德和法律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
在你的生活中,你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或他人的权益?你有何建议?以上就是一个八下道德与法治——法律与生活课程的听课笔记示例。
这个笔记涵盖了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笔记以及课后问题及思考,为学生在课后复习和进一步思考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与生活课程说明
《法律与生活》这门课程属于一门综合性教育课。
本课程以讲授基础法律知识和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常用法律知识为主要内容。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我国法律的基本内容、架构体系和立法的基本精神,熟练掌握几种简单的法律文书的写作格式和写作技巧,并能够运用法律知识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逐步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维权能力,争做学法、知法、用法、守法的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