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课件 第6节 空间量子化与史特恩—盖拉赫实验
原子物理课件 第6节 空间量子化与史特恩—盖拉赫实验
一、电子轨道运动的磁矩 电子的轨道运动相当于一个闭合电流
µ = iA
dϕ
i 电子的电流为: 电子的电流为: =
e
τ
r
i
电路所包围的面积: 电路所包围的面积: 2π τ τ pφ 1 1 2 1 2 A = ∫ r ⋅ rdφ = ∫ r ω dt = ∫ mr ωdt = 2m τ 2 20 2m 0 0
实 验 装 置
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现象:银原子束经过不均匀的磁场,在底片形成两条黑斑。 实验现象:银原子束经过不均匀的磁场,在底片形成两条黑斑。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磁矩在不均匀磁场中受力: 磁矩在不均匀磁场中受力:
dB dB f = µz =µ cos β dz dz
原子在垂直方向偏离: 原子在垂直方向偏离:
nψ = +1
0 -1
nφ = 1
nφ = 2
nψ = +2
+1 0 -1 -2
h 当nϕ = 2时,pϕ = 2 ,nψ = +2, +1, 0, −1, −2 2π
1 1 cos α = +1, + , 0, − , −1, α = 0 , 60 ,90 ,120 ,180 , 2 2
h pψ = (2,1, 0, −1, −2) 2π
+2 +1 0
nφ = 3
h pψ = (3, 2,1,0, −1, −2, −3) 2π
-1 -2 -3
磁量子数是原子角动量空间量子化的标志。 磁量子数是原子角动量空间量子化的标志。
无外磁场时,能级与磁量子数无关, 无外磁场时,能级与磁量子数无关,原子光谱中不显示空间量 子化效应。原子处在外磁场中时,能级与磁量子数相关, 子化效应。原子处在外磁场中时,能级与磁量子数相关,角动 量的空间量子化显示出来。施特恩-格拉赫实验, 量的空间量子化显示出来。施特恩-格拉赫实验,证实了在外磁 场中原子轨道空间取向量子化的现象。 场中原子轨道空间取向量子化的现象。 在实验上,观察到的银原子轨道是两个,因此, 在实验上,观察到的银原子轨道是两个,因此,轨道取向的 理论还需要进一步的修正。 理论还需要进一步的修正。
斯特恩盖拉赫实验
斯特恩盖拉赫实验斯特恩盖拉赫实验是物理学领域中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实验,它在量子力学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斯特恩盖拉赫实验进行介绍和解析,探讨其对量子力学理论的贡献。
一、实验原理斯特恩盖拉赫实验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奥托·斯特恩和德国物理学家沃尔夫冈·盖拉赫于1921年进行的一项实验。
该实验采用的是分子束的方法,通过对银原子束的分析,揭示了物质波的存在,从而论证了物质的量子性。
实验装置主要包括:真空室、磁场装置和检测装置。
在真空室中,通过加热银源,释放出一束银原子。
随后,经过磁场装置的干涉和分离,将银原子束分成两束,并使这两束的轨迹分别朝向上方和下方偏转。
最后,利用检测装置观察和记录银原子的分布状况。
根据经典物理学的假设,银原子在磁场中应该受到磁场的作用,使得轨迹发生弯曲。
然而,斯特恩和盖拉赫的实验结果却表明,银原子束并没有出现弯曲,而是呈现出明显的干涉条纹,这一结果引发了物理学界的巨大震动。
二、量子力学的贡献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的结果揭示出了物质波的存在,进一步验证了路易·德布罗意提出的物质粒子与波动的对应关系。
这一发现对量子力学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的结果表明,银原子束呈现出的干涉条纹现象可以用波函数来解释。
而波函数则是量子力学中描述粒子状态的数学函数。
实验结果的出现打破了经典物理学对物质粒子行为的传统观念,为量子力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斯特恩盖拉赫实验也揭示了自旋的存在。
通过对银原子束的实验观测,研究者们发现银原子具有自旋,不论是在磁场中上下偏转后的路径,还是在干涉条纹的出现,都与自旋的方向有关。
自旋是量子力学中一种特有的性质,它使得粒子在空间中存在两个方向,即自旋上(↑)和自旋下(↓)。
三、对科学理论的影响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的结果对经典物理学的观点产生了挑战,同时也为量子力学理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实验证实物质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使得波动和粒子的性质在微观尺度上得到了统一。
斯特恩-盖拉赫实验
e 2me
叫波尔磁子。
L 1
轨道磁矩μl 在 z 轴方向的分量也是量子化的 2 、塞曼效应
z ml B
塞曼效应是把原子置于外磁场中测量其发射光谱,发现原 来无外磁场时的谱线分裂为几条分立的谱线。
原子从能级 Ei 跃迁到 Ef 发出的谱线频率为
0
Ei
Ef h
当原子在强磁场中进行能级迁时,原子磁矩受到磁力矩
一、塞曼效应
1 、轨道磁矩的量子化
根据电磁理论,绕核作轨道运动的电子,相当于一个圆电流,
其轨道磁矩μl 与轨道角动量 L 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IS
e r2
l
2r / v
e 2me
L
e 2me
mevr
式中“-”表示μ与 L 反向
B
L Ly
e电子
l
e 2me
式中 B
l(l 1) l(l 1)B
s
l=0
但在很多情况下,观察到的结果要比这复杂些,即每条谱线 不是分裂成三条,而是更多,这种现象称之为反常塞曼效应。
要解释反常塞曼效应,还须考虑电子的自旋角动量和自旋磁矩。
3
二、斯特恩-盖拉赫实验
测定原子磁矩的第一个实验是由德国科学家斯特恩与盖拉赫 于 1921 年完成的,他们所用装置如图所示
基态银
S
原子束
银
N
非均匀磁场
原 子
沉
积
斯特恩与盖拉赫用几种原子重复进行实验,都发现原子束经
非均匀场后发生偏转分裂的现象,这是因为原子的磁矩不同,
因而受到的磁力不同,所以偏转不同,这可以说明原子磁矩
(角动量) 在空间的取向是量子化的。
可以证明,这个力的大小与磁矩和磁感应强度的梯度乘积成 正比,即
原子物理学第六章PPT课件
下几节中分别讨论: 一方面是要说明产生这些现象的缘由, 另一方面也要说明怎样通过这些现象又可以
窥见原子的结构。 这些问题有共同性,可以统一在一套理论中。 因此下面先进行磁场对原子起作用的一般讨论。
然后分别进入具体问题 。
2021/3/12
6
§6.1 原子的磁矩
2021/3/12
7
引子:原子磁性问题的关键是原子的磁矩。
2021/3/12
3
1896年开始,塞曼逐步发现,当光源放在足 够强的磁场中时,所发出的光谱线都分裂成几条, 条数随能级的类别而不同,而分裂后的谱线成分 是偏振的。后人称这现象为塞曼效应。这现象反 映原子结构的情况,到现在仍用来研究有关原子 的问题。
1944年扎弗伊斯基发现了磁共振现象,随后数 年中发展了这方面的试验。基本内容是,在稳定 的磁场中放置要研究的材料样品,在加交变磁场, 如果后者的频率合适,样品会从交变场吸收能量。 这类实验在科学上有重要的应用。它的基础也是 原子的磁性问题。
第六章 在磁场中的原子
S
N
2021/3/12
1
§6.1 原子的磁矩 §6.2 外磁场对原子的作用 §6.3 史特恩—盖拉赫实验的结果 §6.4 顺磁共振 §6.5 塞曼效应 §6.6 抗磁性、顺磁性和铁磁性
2021/3/12
2
第六章 在磁场中的原子 本章综合讨论原子处在磁场中所发生的 一些现象和有关理论。
电子的轨道磁矩
在第二章中讨论到原子中的电子,由于轨道运动, 具有轨道磁矩,它的数值是(标量式)
方向同
pl
l
e 2m
pl
相反。(矢量式)
l
e 2m
pl
(1)
用量子力学的pl 值,即
史特恩-盖拉赫试验的解释
UB μ B UE DE
比较运动电子在磁场中的能量和电子对在电 场中的能量
B
e 2me
1 e2
2 40
c
4 0
mee2
2
e
c
1 2
a1
e
c
D ea1, E cB
UB BB
U E ea1E 2
第四章: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的自旋 第一节 原子中电子轨道运动磁矩 第二节 施特恩—盖拉赫实验 第三节 电子自旋的假设 第四节 碱金属双线 第五节 塞曼效应 第六节 氢原子能谱研究进展
第四章: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的自旋
第一节 原子中电子轨道运动磁矩 第二节 史特恩—盖拉赫实验 第三节 电子自旋的假设 第四节 碱金属双线 第五节 塞曼效应 第六节 氢原子能谱研究进展
第一节:原子中电子轨道运动的磁矩
库仑相
相 互作用 互 作 磁偶极矩和 用 外磁场的相 方 互作用 式
原子中磁偶 极矩之间相 互作用
观察到两个取向;
难道是轨道角动量矢量合成?
第四章: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的自旋
第一节 原子中电子轨道运动磁矩 第二节 史特恩—盖拉赫实验 第三节 电子自旋的假设 第四节 碱金属双线 第五节 塞曼效应 第六节 氢原子能谱研究进展
埃伦费斯特和他的学生,1924年,莱顿. 左起: 第开, 古兹密特, 汀柏根, 埃 伦费斯特, 克罗尼格, 和费米。
dD 3KT
讨论:
1、如果 l(l 1)B 量子化,
cos 可以是任意的,
z cos 不是量子化的,
z2不是量子化的。
Z
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的认识
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的认识
斯特恩-盖拉赫实验是20世纪的一项重要物理实验,由德国物理学家奥托·斯特恩和瓦尔特格拉赫在1922年完成。
该实验旨在研究原子在磁场中的取向量子化,从而证实了原子角动量的量子化。
实验装置包括使银原子在电炉内蒸发射出,通过狭缝形成细束,经过一个抽成真空的不均匀的磁场区域,最后到达照相底片上。
当银原子经过不均匀磁场区域时,它们被分成两束,表明原子在磁场中的取向量子化了
这个实验涉及的物理概念包括原子的结构、原子中价电子的轨道角动量、原子中价电子的轨道角动量磁矩、电子的自旋、电子的自旋磁矩、原子的总磁矩、磁矩在非均匀磁场中的受力分析、薛定谔方程、不确定性关系、波粒二象性等。
这个实验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证实了原子角动量的量子化,而且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这个实验也涉及到载流线圈的磁矩以及载流线圈在磁场中的受力和运动等物理学概念。
总之,斯特恩-盖拉赫实验是物理学中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验,它不仅证实了原子角动量的量子化,而且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微观世界的规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斯特恩-盖拉赫量子叠加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斯特恩-盖拉赫量子叠加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斯特恩-盖拉赫量子叠加态是量子力学中一个备受关注的概念,其由德国物理学家奥托·斯特恩和沃尔夫冈·保罗·盖拉赫于20世纪初提出。
该概念指的是一种特殊的量子态,可以同时处于多个可能性之间,而非仅限于经典物理学中的单一状态。
通过斯特恩-盖拉赫实验,他们展示了粒子可以同时存在于两个互补状态之间的叠加态,这一发现颠覆了经典物理学中对粒子运动的理解,引发了对量子力学本质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深入探讨斯特恩-盖拉赫量子叠加态的概念、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的历史背景以及实验对量子力学的影响,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量子力学中的这一重要概念,并展望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描述整篇文章的章节组成和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以便读者能了解整篇文章的框架和主题内容。
一般情况下,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 引言部分,介绍文章的主题和目的,引导读者进入文章主题。
2. 正文部分,按照逻辑顺序展开主题,介绍相关概念、实验和影响。
3. 结论部分,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结论。
具体到这篇关于斯特恩-盖拉赫量子叠加态的文章,文章结构部分应该描述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介绍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引言部分用于引出斯特恩-盖拉赫量子叠加态的概念和重要性,正文部分详细介绍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的历史背景和对量子力学的影响,结论部分应该总结斯特恩-盖拉赫量子叠加态的重要性,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总结文章的主要结论。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斯特恩-盖拉赫量子叠加态在量子力学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通过对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的历史背景和概念的深入解析,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量子叠加态的概念及其在量子力学中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将探讨斯特恩-盖拉赫实验对于人类对于量子理论的认识和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原子物理学 褚圣麟 第二章
~ RZ 2 ( 1 1 ) v 2 2 n n
2
当 Z=1 时即为里德伯方程。试验中 R 的经 验值为
RH 109677.58cm1
比较 R 与 RH ,我们发现两者符合的很好, 但仍存在微小的差别。
back next 目录 结束
几个问题
#系限之外还有连续变化的谱线
我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光谱线分为一系列线 系,每个线系的谱线都从最大波长到最小波 长(系线);可是试验中观察到在系限之外 还有连续变化的谱线。这是怎么回事呢? 如果定义距核无穷远处的势能为0,那么位 于r=∞处的电子势能为0,但可具有任意的 动能 1
back next
hc
目录
结束
#能级与光谱项之间的关系
我们曾经定义光谱项
RH Tn 2 , n
前面已由
波尔理论得出 :
~
1 1 v R 2 '2 n n
'
~ '
T (n) T (n )
'
考虑到
hv En En
En En v hc hc
back next 目录 结束
back next 目录 结束
光谱的观测
光谱发出的光谱线可通过光谱议进行观测和
记录,它既可把λ 射线按不同波长展开分析,
记录不同光谱线的波长(λ )和强度(I)。
光源:一切能发出电磁辐射的物体。
back
next
目录
结束
四、光谱的分类
不同的光源有不同的光谱,发出机制也不 尽相同,根据波长的变化情况,大致可分为三 类: 线光谱:波长不连续变化,此种为原子光谱; 带光谱:波长在各区域内连续变化,此为分子光谱; 连续谱:固体的高温辐射。
原子物理
等式右边的第一项是固定项,它决定线系限及末态。 等式右边的第一项是固定项,它决定线系限及末态。 第二项是动项,它决定初态。 第二项是动项,它决定初态。
~ 和 ν 则可求出 T = R ~ 实验上测量出νn n ∗2 ∞
由
T和
n
。 R 我们可以求得 n*
n
——有效量子数 有效量子数
6
* 它不一定是整数, 有效量子数 它不一定是整数,它通常比 n 略小 或相等, 的差值称为: 或相等,它和 的差值称为: ∗ 量子数亏损 l
r r r r 均匀磁场中: 均匀磁场中: ∑F =0 M = µ × B
dB dB 非均匀磁场中F = −µ cosθ = −µz z dz dz
31
2、史特恩-盖拉赫实验结果的解释 、史特恩 盖拉赫实验结果的解释 原子束偏离原方向的横向位移为
1F 2 1 dB L 2 z z= t =− ( ) µl cosθ 2m 2m dZ υ
23
主线系
第二辅线系
第一辅线系 线 系 限 第 四 条 第 三 条 第 二 条 第 一 条
碱金属原子三个线系的精细结构示意图
24
二、定性分析
推论1; 推论 ;谱线的分裂意味着能级的分裂 推论2;s 能级是单层的,所有 p, d, f 能 推论 ; 能级是单层的, 级都是双层的,并且当量子数 级都是双层的,并且当量子数n 增大时, 增大时,双层能级间隔减小。
R R − 2 2 (2 − ∆p ) (n − ∆d ),n =3,4,5…
第一辅线系: dn 第一辅线系:~ = ν 柏格曼系: ~ 柏格曼系: ν = fn
R R − 2 2 , n =4,5,6… (3− ∆d ) (n − ∆f )
15-9 斯特恩—盖拉赫实验
载流线圈在外磁场中受力矩作用 W = −∫ M θ = −∫ µB sinθdθ = µBcosθ d
2
θ π
相互作用势能(磁矩垂直磁场方向时为势能零点) 相互作用势能(磁矩垂直磁场方向时为势能零点)
U = −µBcosθ = −µ ⋅ B = −µz B
磁场在z方向不均匀,载流线圈在 方向受力 磁场在 方向不均匀,载流线圈在z方向受力 方向不均匀
L = l( l + 1 )ℏ, l是角量子数
r dϕ ϕ + ze
角动量在外磁场方向(取为 轴正向 轴正向) 角动量在外磁场方向(取为z轴正向)的投影
Lz = ml ℏ,
ml是磁量子数
磁矩在z轴的投影 磁矩在 轴的投影
e e ml ℏ = −ml µB Lz = − µz = − 2m 2m
eℏ 玻尔磁子µB = = 9.27×10−24 J ⋅ T −1 = 5.79×10−5 eV ⋅ T −1 2m
S1
S2
L
z s
O
Q
S
L N t= v 1 2 1 fz 2 1 ∂B L 2 t = s = at = ( ) µz 2 2M 2M ∂z v µz > 0向上偏转 µz < 0向下偏转
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屏上几条清晰可辨的黑斑 结论:原子磁矩只能取几个特定方向, 结论:原子磁矩只能取几个特定方向, 即角动量在外磁场方向的投影是量子化的。 即角动量在外磁场方向的投影是量子化的。
1 2 dt时间内电子矢径扫过的面积 r dϕ r 2
e I= T
e −电子电量 T − 周期
绕行一周扫过的面积
2π
e I
v T1 1 2 dϕ A= ∫ r dϕ = ∫ r 2 dt 0 2 0 2 dt T L 2 dϕ dt ∴ A= ∫ 电子的角动量 mr 0 2m dt L 电子在有心力场中运动, 电子在有心力场中运动,角动量守恒 A = T 2m e e L L µ =− µ = IA = 2m 2m
第四节:空间量子化与史特恩盖拉赫实验
r
均匀磁场中: ∑ F = 0
2008-10-295非Fra bibliotek匀磁场U
=
−µr
⋅
r B
r F
=
−∇U
=
r −(i
∂U ∂x
+
r j
∂U ∂y
+
r k
∂U ∂z
)
Fz
= − ∂U ∂z
= µx
∂Bx ∂z
+
µy
∂By ∂z
+ µz
∂Bz ∂z
∂Bz = ∂Bz = 0 ∂x ∂y
∂Bz ≠ 0 ∂z
Fz
= µz
≈ 1014 m/s
违反狭义相对论,洛伦兹认为,电子不可能具有h/2π大小
的自旋角动量
正确理解:电子确实具有h/2π大小的自旋角动量。 电子自旋是一种量子效应,把自旋看成电子的经典转动是不恰 当的。它是电子的一种内禀属性,没有经典对应。 它可以从相对论波动方程导出
2008-10-29
16
4、电子的轨道磁矩、自旋磁矩
化的。
2008-10-29
7
2、量子力学与实验的比较
轨道角动量: L = l(l + 1) h l = 0,1,2L, n −1
2π
外场方向投影:
Lz
=
ml
h 2π
ml = 0,±1,±2,L,±l 共 2l +1个
轨道磁矩:
µr = −
e
r L
2m
外场方向投影: µz = µ cosθ = ml µB 共 2l +1 个⇒奇数,但实验结果是偶数。
J = j =l±1 2
L = l S = s = 1 2
原子物理学 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的自旋 (4.2.1)--施特恩-盖拉赫实验
d
e
L
进 动 角 频 率 :
frequency
2
dL dt
magnetic field
磁矩绕磁场进动示意图
d sin d
d
dt
sin ddtddt
sin
பைடு நூலகம்
d
dt
( 2 )量子表示式
l
L
L l l 1 l 0,1,2,, n 1
z d
o s1 s2
S
N
z1 a z2 x
D
通真空泵
z
S
x N
Bz x
Bz y
0
Fz
z
Bz z
原子束对应的最可几速 率:
mv 2 3kT
原子束在磁场区内的运动方程
x vt
z1
1 2
at 2
1 2
Fz m
t2
原子束经过磁场区到 达出口处时与 x 轴的偏角
a
l L ll 1
ZB
LZ
L
e
o
Y
X
L ll 1 l 0,1,2,, n 1
Lz ml
ml 0,1,2,,l
磁矩在 z 方向的投影
l,z
LZ
ml
e 2me
ml
玻尔磁子
Born magneton
e
1 2
a
( 3 )角动量取向量子
L ll 1 化
原子物理
俄歇电子:是由于原子中的电子被激发而产生的次级电子。
当原子内壳层的电子被激发形成一个空洞时,电子从外壳层跃迁到内壳层的空洞并释放出能量;虽然能量有时以光子的形式被释放出来;这种能量可以被转移到另一个电子,导致其从原子激发出来。
这个被激发的电子就是俄歇电子。
这个过程被称为俄歇效应内转换现象:原子核从激发态到较低的能态或基态的跃迁,对于剥去电子的裸核,一般只能通过发射γ光子(如果可能,也可以产生正负电子对)实现退激。
当核外存在电子时,原子核还可以把能量传递给某个壳层电子(如K层电子)使电子发射出来,实现退激,这种现象称为内转换。
内转换电子:内转换过程中放出来的电子。
轨道电子俘获:指放射性核俘获一个核外轨道电子而使核内的一个质子转化为中子并放出中微子的过程。
发生第i层轨道电子俘获的条件是母核原子的静止能减去子核原子的静止能必须大于子核原子第i层电子的结合能。
由于K层电子离核最近,它们被核俘获的概率比其他各层轨道电子的要高,因此轨道电子俘获也常被称为K电子俘获。
以β+衰变的核都能产生轨道电子俘获。
一般核的原子序数越高、半衰期越长、伴随核衰变的核自旋变化越大,则发生轨道电子俘获的概率越高为什么电子组态一定有两套能级:对两个电子给定电子组态,合成后的状态总是分成两类:一类为三重态,对应自旋平行(S=1);一类为单一态,对应的自旋反平行(S=0)为什么单重态和三重态之间无跃迁:L-S耦合选择规则:△S=0;单重态S=0;三重态S=1;所以单重态和三重态之间无跃迁。
原子核中无电子,为什么某些元素的原子核会发生β衰变放出电子:负β衰变时本质是核内一个中子变为质子,正β和EC的本质是一个质子变为中子,而中子与质子可视为核子的两个不同的状态,因此,中子与质子之间转变相当于一个量子态到另一个量子态的跃迁,在跃迁过程中放出电子与中微子,它们并不存在于核内。
为什么氦原子只有1S态,而没有3S1态:因为n1=n2=1,l1=l2=0, M11=M12=0,Ms1=1/2、Ms2=-1/2两个电子自旋反平衡,构成原子态1S。
原子物理学课件--第四章
(2) 电子自旋角动量 S 的大小类似于 “轨道”角动量, 为
r S S s(s 1)h
s=1/2 称为自旋量子数
4.3.1.电子自旋假设的提出(2)
• 电子自旋假设(2)
(3) 电子自旋角动量在空间相对外磁场方向 (z轴) 的
取向(类似于“轨道”角动量), 也是 空间量子化的:
Sz msh
n 2 : 22 S1 , 2
22 P1 , 2
22 P3 2
n 3 : 32 S1 , 32 P1 , 32 P3 , 32 D3 , 32 D5
2
2
2
2
2
4.3.3.单电子 g 因子表达式(5)
• 轨道磁矩,自旋磁矩电子总磁矩(1)
v vl vs
l l(l 1)glB, gl 1
3.2.2.实验原理(1)
• 电炉O: 氢原子气体
– 温度T时, 热平衡速度
Ek
1 2
mvx2
3 2
KT
– T = 7x104 K Ek = 9.0eV < 10.2eV (氢第一激发能)
氢原子处于基态
• 磁场区SN(磁场:方向z;非均匀 B 0)
– –
原子磁矩受到力:
原子运动
gj
gl
ˆj2 lˆ2 sˆ2 2 ˆj2
gs
ˆj2 sˆ2 lˆ2 2 ˆj2
gl
2
gs
gl
2
gs
lˆ2
sˆ2 ˆj 2
3 2
1 2
sˆ2
lˆ2 ˆj 2
2022-2023学年高二物理竞赛课件:电子自旋
ml 0, 1, 2,…,l
mS — 自旋磁量子数
8
相对论量子力学给出
s 1 2
S s(s 1)
3 2
mS
1 , 2
1 2
Sz ms 1
2
9
B
e 2me
9.271024 J/T 玻耳磁子
电子自旋是电子的一种 “内禀” 运动
不是一个经典的概念
自旋和物理学的三个方面有关: • 经典的转动概念 • 角动量量子化 • 狭义相对论 杨振宁: “自旋”, 自然杂志 6 (1983), 247
12
三、类氢原子的能级 碱金属原子(Li, Na, K, Rb, Cs, Fr)价电子以 内的电子与原子核形成了一个带电+e 的原子实 这种结构类似于氢原子 故它们的光谱也类似
●
+e
●- e
H原子
●-e ● (价电子)
原子实 +e
碱金属原子
但是与氢原子不同的是 碱金属原子能级除
与n 有关外还与l 有关 所以光谱与氢有差别
5
二、电子自旋
1925年乌伦贝克(G.E.Uhlenbeck)和古兹
米特(S. Goudsmit)为了解释原子光谱的精
细结构(光谱双线) 提出了大胆的假设:
电子具有固有的角动量
S
叫自旋角动量
相应的磁矩---自旋磁矩
电子带负电
磁矩的方向和自旋的方向应相反
s
6
自旋是什么? 不能用经典的图象来理解
BZ ?
13
电子自旋
1
电子自旋 一、 斯特恩-盖拉赫实验 二、 电子自旋 三、 类氢原子的能级
2
一、 斯特恩-盖拉赫实验
证明角动量空间量子化的首例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电子轨道运动的磁矩 电子的轨道运动相当于一个闭合电流
µ = iA
dϕ
i 电子的电流为: 电子的电流为: =
e
τ
r
i
电路所包围的面积: 电路所包围的面积: 2π τ τ pφ 1 1 2 1 2 A = ∫ r ⋅ rdφ = ∫ r ω dt = ∫ mr ωdt = 2m τ 2 20 2m 0 0
r r
nr 径向量子数
nϕ 角量子数 nψ 磁量子数
θ
α
Ze
ϕ ψ
N
r
−e
其中 pϕ是守恒量,可以解出: pϕ = nϕ h / 2π,nϕ = 1, 2,3,⋯ 是守恒量,可以解出:
pψ 也是守恒量,可以解出: 也是守恒量,可以解出:
pψ = nψ h / 2π,nψΨ= 1, 2,3,⋯ n 为整数
pψ 是 pϕ 在外磁场方向上的分量,故得: pψ = pϕ cos α 在外磁场方向上的分量,故得:
比较可得: 比较可得: −1 ≤ nψ / nϕ ≤ 1 ( −1 ≤ cos α ≤ 1) ,
n 可取下列值: 对于给定的 nϕ , ψ可取下列值: nψ = ± nϕ , ± (nϕ − 1), ± (nϕ − 2),⋯ , ±2, ±1, 0
+2 +1 0
nφ = 3
h pψ = (3, 2,1,0, −1, −2, −3) 2π
-1 -2 -3
磁量子数是原子角动量空间量子化的标志。 磁量子数是原子角动量空间量子化的标志。
无外磁场时,能级与磁量子数无关, 无外磁场时,能级与磁量子数无关,原子光谱中不显示空间量 子化效应。原子处在外磁场中时,能级与磁量子数相关, 子化效应。原子处在外磁场中时,能级与磁量子数相关,角动 量的空间量子化显示出来。施特恩-格拉赫实验, 量的空间量子化显示出来。施特恩-格拉赫实验,证实了在外磁 场中原子轨道空间取向量子化的现象。 场中原子轨道空间取向量子化的现象。 在实验上,观察到的银原子轨道是两个,因此, 在实验上,观察到的银原子轨道是两个,因此,轨道取向的 理论还需要进一步的修正。 理论还需要进一步的修正。
h 当nϕ = 3时,pϕ = 3 ,nψ = +3, +2, +1, 0, −1, −2, −3 2π
2 1 1 2 cos α = 1, , ,0, − , − , −1, 3 3 3 3
α = 0 , 48 47`, 70 29`,90 ,109 31`,131 13`,180 ,
nψ = +3
e pφ 磁矩为: 磁矩为: µ = 2m nφ h he 量子化条件: 量子化条件: pφ = µ = nφ = nφ µ B , nφ = 1, 2, ⋅⋅ ⋅ 2π 4π m he 波尔磁子 µB = = 0.92732 × 10−23 安 ⋅ 米 2 4π m
磁场对磁矩的影响 (1)角动量在磁场中旋进 (1)角动量在磁场中旋进
一个 nϕ 对应 2nϕ + 1个 nψ 对应 2nϕ + 1 轨道的空间取向 轨道平面的空间取向量子化叫 原子的角动量“ 作原子的角动量“空间量子 化”。 例如: 例如: 当 nϕ =1时, pϕ = h / 2π , nψ = +1, 0 − 1 h h cos α = +1, 0, −1, α = 0 ,90 ,180 , pψ = , 0, − 2π 2π
dB dz
z
β
µ
S=
1 2 1 f L 1 dB L at = = µ cos β 2 2 m v 2m dz v
2
2
在照片底片上有两个黑斑, 在照片底片上有两个黑斑,说明有两个 µz ,也就是有两 水银原子在磁场中有两个取向, 个β值 ,水银原子在磁场中有两个取向,有力证明了原子 在磁场中的取向是量子化的。 在磁场中的取向是量子化的。
Pφ
Z
θ
α
Ze
ϕ ψ
N
r
−e
r :电子的径向位置
ϕ :r 在轨道平面的方位角 ψ:r 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具有的方位角
选取广义坐标:r , ϕ ,ψ
广义动量:线动量Pr , 角动量P , P 在外磁场的分量P ϕ ϕ ψ
P ψ
量子化条件: 量子化条件:
Pφ
Z
∫ p dr = n h ∫ pϕ dϕ = nϕ h ∫ pψ dψ = nψ h
电子在核的库仑场中运动, 电子在核的库仑场中运动 , 其运动轨道是位于一个平面 上的椭圆,满足两个量子化条件。 上的椭圆,满足两个量子化条件。 原子处在外磁场中运动时, 原子处在外磁场中运动时,电子的轨道运动是三维空间的 曲线运动。需要三个量子化条件。 曲线运动。需要三个量子化条件。 P
ψ
第三个广义坐标与电子轨道 平面在磁场中的取向有关。 平面在磁场中的取向有关。 的方向。 Z 轴取在外磁场 B 的方向。 α:轨道角动量与极轴之间的夹角
B
pφ
M = µ × B ⇒ M 方向向里
M = dpφ dt ⇒ dpφ 方向向里
µ
−e
dB dz
z
β
所以角动量要进动。 所以角动量要进动。
(2)磁矩在不均匀磁场中受力: (2)磁矩在不均匀磁场中受力: 磁矩在不均匀磁场中受力
µ
dB dB f = µz =µ cos β dz dz
二、史特恩-盖拉赫实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史特恩-
nψ = +1
0 -1
nφ = 1
nφ = 2
nψ = +2
+1 0 -1 -2
h 当nϕ = 2时,pϕ = 2 ,nψ = +2, +1, 0, −1, −2 2π
1 1 cos α = +1, + , 0, − , −1, α = 0 , 60 ,90 ,120 ,180 , 2 2
h pψ = (2,1, 0, −1, −2) 2π
实 验 装 置
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现象:银原子束经过不均匀的磁场,在底片形成两条黑斑。 实验现象:银原子束经过不均匀的磁场,在底片形成两条黑斑。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磁矩在不均匀磁场中受力: 磁矩在不均匀磁场中受力:
dB dB f = µz =µ cos β dz dz
原子在垂直方向偏离: 原子在垂直方向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