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胶结充填开采覆岩移动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合集下载

第三章 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活动规律及其分析

第三章 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活动规律及其分析

老顶板横“O-X”型破断形式
§3 老顶初次破断时的极限跨距
一、梁式断裂时的极限跨距
极限跨距:老顶岩梁达到断裂时的跨距。(初次断 裂步距)
图3–9 岩梁上任意点的应力分析
求解过程:
M·y Jz
梁内任一点正应力为: M—该点所在断面的弯矩; y—该点离断面中性轴的距离; Jz—对中性轴的断面矩。
此假说认为工作面和采空区顶板可此假说认为工作面和采空区顶板可视为一端固定于煤壁前方岩体内另一端视为一端固定于煤壁前方岩体内另一端处于悬伸状态的梁悬臂梁弯曲下沉后处于悬伸状态的梁悬臂梁弯曲下沉后受到已垮落岩石的支撑当悬伸长度很大受到已垮落岩石的支撑当悬伸长度很大时发生有规律的周期性折断从而引起时发生有规律的周期性折断从而引起周期来压
二、悬臂梁假说 此假说认为,工作面和采空区顶板可 视为一端固定于煤壁前方岩体内,另一端 处于悬伸状态的梁,悬臂梁弯曲下沉后, 受到已垮落岩石的支撑,当悬伸长度很大 时,发生有规律的周期性折断,从而引起 周期来压。
三、铰接岩块假说
此假说认为,采场 上覆岩层分为垮落带 和裂隙带,二者的差 别在于,裂隙带岩块 间存在有规律的水平 挤压力的联系,从而 相互铰合而形成一条 多环节的铰链。
取梁单位宽度,则
任意点A:
1 Jz= bh3 (b=1) 12
= 12 ·M·y ,(y=h/2时, 最大 )
2 2 3 h 4y τxy= Qx 3 2 h 最大剪应力发生在矩形断面梁的中性轴上,
h
3
即y=0, ∴
3Qx (τxy)max= 2h
① 若根据固定梁计算:
M1 x E1 J1 E1 J1 M1 x E1 J1 ; E2 J 2 M 3 x E3 J 3 M n x En J n

我国煤矿充填开采技术及绿色开采技术研究

我国煤矿充填开采技术及绿色开采技术研究

环球市场/施工技术-178-我国煤矿充填开采技术及绿色开采技术研究袁志刚山西高平科兴新庄煤业有限公司摘要:随着煤炭开采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了解放“三下”压煤,煤矿“三下”开采技术得到了极大发展。

我国煤矿“三下”传统开采技术有离层注浆、条带式开采,其中离层注浆不能有效控制地表下沉,成本高,效率低;条带式开采,资源回收率低,一般不超过50%,资源浪费严重。

充填开采不仅能有效控制地表下沉,而且资源回收率可达90%以上。

充填开采目前有超高水材料充填、膏体充填、固体物充填三种技术。

本文主要对充填技术以及绿色开采技术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煤矿工程;充填开采;绿色技术随着煤炭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广泛,煤矿开采对周围环境的破坏逐渐显现出来。

从实况来看,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土地资源大量的破坏与占用;②破坏与污染周围水资源;③污染大气环境。

因此煤炭开采必须要朝着高利用、低开采以及低排放方向发展。

在这种环境下,探究煤矿的绿色开采技术及其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煤矿充填开采技术1.1 超高水材料充填技术充填工艺采用水力泵送、挂包充填。

包括充填泵站与充填点两部分,该充填工艺系统相对简单,初期与总体投入均较低。

由于充填材料具有流动性,对于仰斜开采,只需要管路、搅拌与泵送等设备就可以形成完整的充填系统;而对于水平开采和俯斜开采,还需用充填袋,效率相对较低,月产一般在5000~10000t,目前在综采机械化充填方面还没有取得突破。

1.2 膏体充填采煤技术固体废物膏体充填是煤矿绿色开采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将煤矸石、粉煤灰、劣质土等固体废物制作成无临界流速、不需脱水的膏状浆体,通过泵压或重力作用,经过管道输送到回采工作面,适时充填采空区的绿色开采技术。

膏体充填分胶结膏体充填、非胶结膏体充填。

该充填技术具有高采出率、环保、高安全性等优点,管道运输,材料选择广泛,目前已在多个矿井应用,在炮采工作面应用较多,综采膏体充填技术正在研究。

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之7.采场岩层移动与控制

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之7.采场岩层移动与控制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采场岩层移动与控制主讲:李成伟采场岩层移动与控制C ONTENTS 第七章岩层移动引起的采动损害概述1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2上覆岩层移动规律3工作面底板破坏与突水4岩层移动控制技术5一、岩层移动引起的采动损害概述我国煤矿90%以上是井工垮落法开采。

垮落法采煤,开采以后必然引起岩体向采空区移动,将造成采动损害及相关问题,主要表现为:(1)形成矿山压力显现,引起采场和巷道围岩变形、垮落和来压,需对采取支护措施维护采场与巷道的生产安全。

(2)形成采动裂隙,引起周围煤岩体中的水和瓦斯的流动,导致井下瓦斯与突水事故,需要对此进行控制和利用。

1.煤层开采产生的相关问题一、岩层移动引起的采动损害概述(3)岩层移动发展到地表引起地表沉陷,导致农田、建筑设施的毁坏,当地面潜水位较高时,地表沉陷盆地内大量积水,农田无法耕种村庄被迫搬迁,引发一系列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

(4)由于开采对围岩的破坏,为了保护矿井生产安全,需要留设大量的煤柱,我国煤炭采出率低。

一、岩层移动引起的采动损害概述2.煤矿绿色开采理念2016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2016-2030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在煤炭无害化开采技术创新方面提出绿色开发与生态矿山建设,重点在绿色高效充填开采、绿色高效分选、采动损伤监测与控制、采动塌陷区治理与利用、保水开采、矿井水综合利用及深度净化处理、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

煤炭开采岩层移动排 放 水地表塌陷土地与建筑物损害瓦斯事故排放瓦斯污染环境地下水资源流失与突水事故煤与瓦斯共 采保水开采充填开采排放矸石煤巷支护矸石井下处 理煤炭地下气 化占用农田污染环境绿色开采●“高效安全、高采出率、环境协调”绿色开采技术体系膏体材料充填超高水材料充填矸石干式充填一、岩层移动引起的采动损害概述●瓦斯抽采与利用被保护层组保护层地面钻井071421283504080120160200时间/d 抽采量/m 3/m i n20406080100抽采浓度/%抽采瓦斯量抽采瓦斯浓度远距离保护层开采(100~110m )地面钻井抽采法一、岩层移动引起的采动损害概述一、岩层移动引起的采动损害概述●瓦斯抽采与利用压缩转运✓瓦斯发电✓瓦斯罐装利用一、岩层移动引起的采动损害概述●煤炭地下气化煤炭地下气化是指其不将煤炭采出地面,而将其在地下直接气化,即将地下煤炭通过热化学反应在原地转化为可燃气体的技术。

《矸石充填开采对上覆岩层及地面变形的影响研究》范文

《矸石充填开采对上覆岩层及地面变形的影响研究》范文

《矸石充填开采对上覆岩层及地面变形的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矸石充填开采技术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采煤方法。

然而,这种开采方式对上覆岩层及地面的变形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本篇论文将着重研究矸石充填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和地面变形的发生机理及影响因素,并尝试为未来矸石充填开采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

二、矸石充填开采技术概述矸石充填开采是一种以矸石为充填物,将采空区进行充填的采煤方法。

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控制矿区地压,减缓岩层移动,降低瓦斯积聚等风险。

然而,充填过程中可能对上覆岩层及地面产生一定的变形影响。

三、上覆岩层变形机理研究矸石充填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的变形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 充填物的物理性质:矸石充填物的密度、粒度、强度等物理性质直接影响充填效果,进而影响上覆岩层的变形程度。

2. 采空区尺寸:采空区尺寸越大,上覆岩层的变形程度可能越大。

3. 开采深度: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上覆岩层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可能导致更大的变形。

四、地面变形影响研究地面变形是矸石充填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地表沉降和地裂缝等。

这些变形对地面建筑、道路、管道等基础设施造成一定的影响。

1. 地表沉降:矸石充填过程中,由于充填物压实和岩层移动等因素,可能导致地表出现沉降现象。

沉降程度与矸石充填物的物理性质、采空区尺寸、开采深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2. 地裂缝:地裂缝是地面变形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由岩层移动和地面应力重新分布引起。

地裂缝对地面建筑和道路等设施造成破坏,影响正常使用。

五、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针对矸石充填开采对上覆岩层及地面变形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对:1. 优化矸石充填工艺:通过改进充填工艺,提高充填物的密度和强度,减少岩层移动和地面变形的程度。

2. 控制采空区尺寸:合理规划采空区尺寸,避免过大或过小的采空区对上覆岩层和地面造成不利影响。

3. 加强监测与预警:通过实时监测上覆岩层和地面的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应对。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第六章采场岩层移动与控制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第六章采场岩层移动与控制

一、地表移动盆地的形式:
在地表移动盆地的外边缘会形成裂缝、矿台山压阶力和及其塌控制陷第坑六章等采场。岩层移
动与控制
第四节 采场底板破坏及突水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第六章采场岩层移 动与控制
二、应用关键层理论分析采场底板破坏与突水
• 将底板采动破坏带 以下及含水层以上承载 能力最大的一层岩层称 为底板关键层,类似于 采场覆岩中的关键层, 在底板隔水层中起到关 键控制作用,称为底板 隔水中的关键层。
底 动、变形和破坏,直至达到新的平衡。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这一过程
板 不断重复。重视十分复杂的物理、力学变化过程,也是岩层产生移动
岩 和破坏的过程,这一现象和过程成为岩层移动。

•1、基本顶;2、直接顶;3、伪顶;4、煤层;5、底板岩层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第六章采场岩层移 动与控制
p 采空区周围岩层的移动和破坏形式有
达到最大。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第六章采场岩层移 动与控制
弯曲带
裂隙带之上直至地表的这个岩系地层。
弯曲带内的岩层破坏特征
1. 垂直方向由于自重作用产生法向弯曲,水平方向双向受压; 2. 不存在或极少离层裂缝,其中的隔水层是良好的保护层; 3. 弯曲带的高度主要受开采深度的影响。采深较小,导水断
裂带直达地表,采深较大时,开采形成的裂隙带不会达到 地表。
• 岩层移动导致的煤岩体应力场与裂隙场的变化,是引 起瓦斯卸压和煤层渗透率增加的原因所在。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第六章采场岩层移 动与控制
•(3)岩层移动发展到地表引起地表沉陷, •导致农田,建筑设计的毁坏。
• “三下一上”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承压水上
•传统的开采模式引起的采动损害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尽 快形成煤矿的“绿色开采技术”, •基本出发点:防治或尽可能减轻开采煤炭对环境和其他资 源的不良影响。 •目标: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采空区下煤层开采矿压显现规律实测研究

采空区下煤层开采矿压显现规律实测研究
距离煤层群开采过程 中的相互 影 响规律 和控制 研究相 对较
1 工作 面开 采技 术条 件
陕煤集 团神木柠 条塔 煤矿 是陕北 煤炭 基地建 设 的特大 型煤矿 ,设 计 能力 年产 l 2 0 0万 t ,井 田面 积 约 1 3 5 . 1 k m , 设计 可采储量 1 6 4 5 . 2 0 M t 。该 井 田共 含煤 层 1 1层 ,可采煤
群的开采 问题 在该 矿区普遍存在 。 该矿 区 N1 1 0 6工 作 面 开 采 1 煤 ,煤 层 厚 1 . 5 9~ 1 . 8 5 m,平 均采 高约 1 . 7 2 m,煤层平缓 ,埋 深为 3 5~1 1 4 m, 该工作面 已于 2 0 1 0末完成回采 ,由工作 面地表沉 降观测 数 据可知 N 1 1 0 6工 作 面上 覆 岩 体 运 动 已基 本 稳 定 。下 煤 层 N 1 2 0 0工作 面开采 2 煤 ,煤层 厚 5 . 1~6 . 3 8 m,平 均采 高 5 . 8 7 m,煤 层 平 缓 ,埋 深 6 7 —1 5 1 m,平 均 埋 深 1 0 2 m。 N 1 2 0 0工作面大部分 位 于 N 1 1 0 6工 作 面下方 ,其相 对位 置 关系如 图 1所 示 ,上 、下 工作 面 间岩层 平 均间距 3 9 m,岩 层具体情况见表 1 。两个工作面均采用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 化采煤方法 ,管理顶板 为全部垮落法 。
压 显 现 规 律 认 识 尚有 不 足 。
在还没有完全弄清 楚采 空区下 工作 面矿压显 现规 律之 前 ,现场实测就显得 尤 为重要 。本 文利用 陕煤集 团神 木柠 条塔煤矿 N 1 2 0 0工作面部分位 于采 空 区下 而部 分没有 位 于
采空区下的有利条 件 ,分别对 工作 面两部 分 区域 的矿 压显 现规律进行 了现场 实测 ,总 结 了采 空 区下工作 面矿压 显现

充填开采对煤矿开采的影响

充填开采对煤矿开采的影响

金属矿充填开采现状矿床开采给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效应主要有4大危害源:资源损失、地表塌陷、排放废石、排放尾砂(赤泥)。

最近二三十年代,充填采矿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这一方面是地下开采深度逐步增加对维护矿山和采场稳定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提高自然回收率和环境保护的需要而促成的。

在加拿大,充填采矿法的适用比重达40%以上,如果加上空场嗣后充填,则占采矿方法的70%~80%。

南非的黄金深井开采,几乎全部使用充填采矿法或壁式空场嗣后充填。

在我国,地下开采的有色金属矿山中,充填采矿法的使用达到23%左右(不包括空场法嗣后充填[7];而在地下开采的黄金矿山,充填采矿法的使用比重更高,达到40%以上。

从我国充填采矿法的应用现状来看,其主题依然是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使用胶结或非胶结的脱泥尾砂作为充填材料。

此外,还有采用下向进路胶结充填法、削壁充填法、分段充填法等,使用的充填材料除脱泥尾砂外,还有块石、粗粒级碎石、磨砂、天然砂和全尾砂等。

在充填工艺方面,主要的进展有:寻找新的充填材料,如挪威Niruna矿所报道的使用冰做充填材料,以及加拿大Denison-Potacan 钾盐公司所报道的使用盐尾矿作充填料;降低充填成本,研究用不加水泥的粗粒级碎石充填料取代胶结脱泥尾砂充填料,这在我国锡矿山矿和会泽铅锌矿麒麟厂矿区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据麒麟厂矿区的试验资料,充填成本降低了42.7%。

金属矿床开采的3大固体废料源为废石、尾砂(矿)和赤泥。

近年来,研究开发并推广应用了高浓度全尾砂充填、自然级配废石胶结充填和赤泥胶结充填等固体废料充填工艺和技术,能够实现矿山废料资源化和减量排放,达到资源与环境、安全、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目标。

全尾砂膏体充填技术的主要优点有:(1)尾砂利用率高。

(2)减少尾砂库经营和维护费用。

(3)充填料浆浓度高,大大减少了水泥用量,降低了充填成本。

(4)全尾砂膏体充填料在采场一般无渗流水排出,改善了井下作业环境,节省了井下排水及清理污泥等方面的费用。

8.8m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覆岩活动规律研究

8.8m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覆岩活动规律研究

第52卷第12期煤炭工程C O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Vol. 52,No. 12doi:10.11799/ce2020120138.8m超大采高综釆工作面覆岩活动规律研究杨俊哲(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神木719315)摘要:为了掌握浅埋深8.8m以上特厚煤层一次采全高开采覆岩活动规律,以上湾煤矿8.8m 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

利用理论计算,相似模拟以及数值模拟等方法,通过顶板位移深基点观测、微震监测、矿压监测等多种手段,将远场覆岩活动与近场矿压显现相结合,对8.8m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采场覆岩运移规律和顶板结构形式进行研究。

推演得出浅埋深8. 8m超大采出空间下覆岩垮落的结构模型,揭示了工作面远场顶板断裂与垮落时空演化规律,分析了8.8m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矿压机理及支架与围岩的力学关系,为类似条件下特厚煤层综采工作面支架选型及安全高效开采提供理论及技术指导。

关键词:浅埋煤层;超大采高;覆岩结构模型;上覆岩层;矿压显现规律;支架-围岩关系;微震监测中图分类号:TD3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卜0959(2020) 12-0055-06Overburden activity law of 8. 8m super-high-cutting fully-mechanized working faceY A N G J u n-z h e(C H N Energy Shendong Coal Group, S h e n m u 719315,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grasp the overburden activity law of full-seam mining in shallow-buried extra—thick coal s e a m thicker than8. 8m,based o n the engineering background of 8. 8m super -high fully m e chanized mining face in S h a n g w a n Coal M i n e,theoretical calculation,similar simulatio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are carried o u t,a n d through observation of roof displacement at d eep base point,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monitoring of ore pressure a n d other m e a n s,the far-field overburden activity is analyzed combining with near-field m i n e pressure behaviors, the law of overburden migration a n d roof structure is studied for the8. 8m super high cutting fully m echanized mining face. Structure mo d e l of the overlying strata caving is obtained for the shallow-buried 8. 8m s uper-high m i n e d out space, the space-time evolution law of far field roof fracturing a n d caving is revealed, the m i n e pressure m e c h a n i s m of the 8. 8m super-high-cutting fully-mechanized working face a n d the mechan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pport a n d surrounding rock are analyzed. T h e study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a n d technical guidance for the support selection,a n d safe a n d efficient mining in ultra-thick s e a m fully m e chanized mining face under similar conditions.K e y w o r d s:shallow d e p t h;supper - high - cutting;structure m o d e l of overlying strata;overlying strata;m i n e pressure behavior;relationship b e tween support a n d surrounding rock我国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达60%以上[1]。

固体充填采煤矿压显现规律及机理分析

固体充填采煤矿压显现规律及机理分析

固体充填采煤矿压显现规律及机理分析摘要:煤炭能源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近些年来我国煤炭产量显著上升,并且因为煤炭资源分布不均等相关因素影响,导致我国某些地区煤炭资源已经出现枯竭,同时我国煤炭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煤矸石等固体垃圾排放,不但影响环境,同时也占有大量土地,所以在此基础上也就新的采煤技术。

关键词:固体充填采煤;规律;机理引言近年来固体充填采煤技术在我国多个矿区的不同“三下”压煤条件下得到了广泛应用,成功采出了大量煤炭资源。

相比传统垮落法管理采场顶板,在固体充填开采中,矸石、粉煤灰等充填材料被及时充填入采空区内,充填体有效限制了上覆岩层的移动、变形空间,使得充填开采采场来压强度、频率及范围大大减小。

1概述1.1工程概况五沟煤矿是华东地区厚松散含水层下开采井田,煤系地层覆盖松散含水层厚度平均300m,其中第四含水层直接覆盖于开采煤系露头之上,对煤层的安全开采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CT101工作面和1013工作面是同位于五沟煤矿东翼采区的固体充填法和垮落法采煤2个工作面,具有相同的采矿地质条件。

CT101充填采煤工作面及1013综采工作面布置、位置关系和1013工作面区域柱状图如图1所示。

1.2采场顶板管理方式固体充填采煤技术是在传统综合机械化采煤作业的基础上,同时实现固体充填作业的采煤技术。

与1013工作面垮落法管理采场顶板不同,CT101充填采煤工作面通过悬挂在充填采煤液压支架后部的底卸式刮板输送机输送地面矸石山及洗选矸石等固体充填材料至工作面采空区,经连接在支架后部的夯实机构进行密实充填,通过固体充填材料的有效支撑实现采场顶板的管理,进而实现覆岩移动、地表沉陷控制,解放“三下”压煤资源的目的。

CT101工作面和1013工作面基本情况对比见表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2个工作面回采过程中,1013工作面液压支架平均工作阻力接近支架额定工作阻力,现场统计,1013工作面35%的支架工作阻力集中在4000~4500kN,平均支护强度为0.6MPa,说明煤层开采过程中矿压显现较为剧烈,此外,工作面回采期间,5%~9%液压支架安全阀开启,支架富裕系数较小。

上河煤矿条带充填开采覆岩载荷传递规律研究

上河煤矿条带充填开采覆岩载荷传递规律研究

上河煤矿条带充填开采覆岩载荷传递规律研究上河煤矿位于群英山脉金沙江西岸,是新兴煤田之一,地质条件复杂,地面处于高海拔地区,覆岩充填开采开采一般难以用单条带煤矿完成。

为探究这种情况下覆岩载荷传递规律,我们主要利用上河煤矿条带充填开采里的覆岩和混凝土抗压试验来研究。

首先,根据上河煤矿的实际开采情况,将结构面分为perpendicular-slabbing和parallel-slabbing两个结构,采用2m ×2m的混凝土面板作为抗压材料,分别进行
perpendicular-slabbing和parallel-slabbing的抗压试验,研究其对应的覆岩载荷传递规律。

其次,我们直接在上河煤矿实施的抗压试验,以不同覆岩厚度下的parallel-slabbing抗压试验为研究对象,收集并统计试件表面的变形形态以及抗压试件的抗压能力,得出其覆岩载荷传递规律。

此外,我们在上河煤矿实施了不同覆岩厚度下的perpendicular-slabbing抗压试验,通过收集并分析覆岩载荷传递规律,并结合parallel-slabbing抗压试验的数据,拟合生成符合实际的载荷传递曲线。

最后,我们还根据上河煤矿条带充填开采的实际情况,计算出传递规律安全系数,得出在条带开采过程中,覆岩载荷传递规律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通过利用上河煤矿条带充填开采里的覆岩和混凝土抗压试验及实施的一系列试验研究,发现覆岩载荷传递规律的安全系数
符合实际要求,说明上河煤矿条带充填开采覆岩载荷传递规律是安全可靠的。

将上述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可以合理地把控开采过程,避免载荷传递畸变,从而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并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下”压煤充填开采研究现状综述

“三下”压煤充填开采研究现状综述
科技 论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3・ 4
“—下 ” 煤 充 填 开 采研 究 现 状综 述 — ■ 三 — 压 — — ▲
李 俊 寇云鹏 杨 震 王世祖 ( 三一重型综采成套装备有 限公 司, 宁 沈阳 102 ) 辽 10 7 摘 要: 介绍 了 目前“ 三下” 压煤充填 开采 常用的干式充填、 力充填和胶 结充填 开采技 术及其特点 , 水 详细 阐述 了国 内外煤矿充填技 术 的应 用现 状 , 述 了“ 下” 煤 充 填 开采 技 术 的发 展 方 向 。 论 三 压 关 键 词 : 填 开 采 ;三 下 ” 煤 ; 色 开采 充 “ 压 绿
fr i n mi e a e d mo srt d h d v l pn r n a d t e k y t c n c l p o l ms i e d f s l t n b u t e b c f l mi i g a e o e g n s r e n tae .T e e eo i g t d n h e e h ia r b e n n e o o u i a o t h a k l e o i nn r d s u s d ic s e . Ke r s y wo d :B c f l mi i g h e n e s c a;Gr e nn ak l i n n ;T r e u d r o l e n mi i g
d a l twi g a d c me td f l g n v e o h u r n i ain h e e r h a d tc n lg f b c f l n n r m o si n r u i so n n e n e l n .I iw f t e c re t s u t ,t e r s a c n e h oo y o a k l c i i t o i mi i g fo d me t a d c

4、5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

4、5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
倾角增大,沿岩层面的切向滑移力Wsinα (即Q2) 增大,垂直层面的压力Wcosα (即Q1)减小。
图4-17 W—上覆岩层重力;Q1—垂直岩层的分力;Q2—
30
由于倾角增加,采空区冒落矸石不一定能 在原地滞留,很可能沿着底板滑移,从而改变 了上覆岩层的运动规律。
对不同倾角的两带(冒落带、导水裂隙带) 观测(图4-18),也可以证明岩层移动是不均匀 的,尤其在急倾斜煤层,基本上改变了原来的 规律性。
12
工作面周期来压时的特征:
阜新矿务局高德矿,北翼九层一区二段工作面,面长170 m,煤 厚为3 m,老顶为4.5 m,直接顶为3.5 m厚的细砂岩,煤层倾角 32°~35°。
来压序号 来压步距 平时支架 来压支架 动载系数 /m 荷载/kN 荷载/kN
初次
37.4
1.95
1
17.6
596
1080
31
图4-18 1—导水裂隙带;2—冒落带
32
由于倾角增加,冒落矸石沿着底板滑移,下部充填较满,上 部形成冒空。这样必然使回采工作面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受力不均匀。 图(b)表示了不同倾角时支架载荷的分布情况。
图4-19 采空区冒落矸石滑移及其造成的后果
33
4.6.5 下分层开采时矿山压力显现
下分层的矿压显现与上分层相比有以下特点: ①老顶来压步距小,强度低;
此外,来压大小与采空区冒落矸石的充满程度直接 相关。采空区冒落愈严实,老顶对工作面影响愈小; 反之,则越大。
14
老顶来压时老顶控制不当,将导致垮顶现象。
图4-10 永定庄矿8411面垮顶现象
15
预防老顶来压造成的事故的措施:
① 来压的预测预报; ② 加强支护; ③ 坚硬顶板-工作面与开

煤矿开采地表沉降与岩石移动规律的观测研究

煤矿开采地表沉降与岩石移动规律的观测研究

煤矿开采地表沉降与岩石移动规律的观测研究发布时间:2022-07-24T05:54:30.781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2年第3月5期作者:陈亮[导读] 本文从煤矿开采对地表移动的观测、对岩层移动钻孔的观测陈亮(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临涣煤矿,安徽淮北 235136)摘要:本文从煤矿开采对地表移动的观测、对岩层移动钻孔的观测、地表和岩层变形预计参数的确定,以及综合观测运用实例等几方面的分析,进而可确定开采工作面地面沉陷量和岩移的规律等参数。

又可进一步为本矿开采地面塌陷沉降和岩石移动规律提供参考数据,并为全面合理、安全开采和地面沉陷建筑物保护奠定基础。

关键词:煤矿开采;地表沉陷;岩层移动;观测研究引言:煤矿开采期间,由于挖掘与采出破坏了周围岩体内部的原始应力平衡,致使岩层产生移动、变形和破坏。

随着大面积的不断开采,进而造成地表出现沉陷。

为实时测量沉陷情况,可在回采工作面上建立地表岩层移动观测站,通过收集实测所得的各类数据,根据原有的矿井地质资料再经科学系统的研究分析,进而可以确定岩层与地表变形的预计参数,以便为地面建筑物的保护和井下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数据。

1.对地表移动的观测对于地表移动的观测,可以先设置观测站,再开展观测工作与资料的整理。

①设置地表观测站:这分三种:回采单一工作面、回采多个工作面和网状观测站。

②观测工作:在观测站设置10d后,就可开展具体观测工作。

一是连接观测。

根据地面控制网和观测站具体位置情况,并按照《规程》对近井点的测量要求,可用敷设经纬仪导线的方法进行。

测定观测线一个控制点的平面坐标与高程,其余的控制点则按5s导线侧角方法侧角和观测线边长丈量的结果求得。

二是全面测量。

内容有各测点的水准测量、测点间距离的丈量和测点偏离观测线的支距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要进行多次的全面测量,间隔时间可参照下式计算得出。

另外,要在地表移动前和稳定后分别进行两次全面测量。

三是巡视测量。

为确定地表移动与稳定的时间,要进行局部水准测量。

大采高综采矿压显现规律实测研究

大采高综采矿压显现规律实测研究

I O 5
’ k
’ ’
’’, . 一 ’


。I Il l …ll Il lI I ll !l l II I l I I II I lI l l
I¨3 1
lI lI II Il l II I l f 1
I¨ Il II l
4 结 语
图 2 工 作 面载 荷 超 过 3 MP 0 a的 支 架 数 量 变 化 曲 线
周 I 378 8 4 -2 9 2 1 4 9 4 4 46 4 95 4 8 41 - 0 1 5 9 6 5 75

5 0 02
7 6 74
2 8 75
4 6 8 3
— 77 5 4
93 8
周 Ⅱ 6 8 1 0 9 2 2 8 9 1 8 9 .1 l 49 9 22 7 5 06 3 06 1 4
周V 15 q 3 6 4 0 1 5 5 2 6 15 3 l 5 1 4 3 1 2 9 2 6 l 5 4 1 3. 2 9 9 1 4 4 3 4 8 9 7
周 Ⅵ 18 1 3 2 100 1 17 2 3 . 1 7 2 1 l2 8 2 . 6 2 7 5 46 6 2 9 3 9 9 7 6 . 77 9 3 2 8 8 6
3 工 作 面 矿 压 观 测及 结果 分 析
31 矿 压观测 方 案设计 .
观测 方 案 布 置 的设 计 原 则 :10 工 作 面 为 首 511
采大采高综采面 , 其矿压观测设计原则是必须捕捉 到采场顶板的初次来压和 4 次周期来压 , 掌握顶板
来 压 的宏 观规 律 , 支 架 适应 性 评 价 、 理 工 作 阻 为 合
化情 况 , 3条 测线 的周期 来压 步 距平 均值 为 2 . 此 06

矿山压力的显现规律

矿山压力的显现规律

矿山压力的显现规律
要:矿山压力是矿床开采后客观存在的现象,是矿井顶板安全灾害诱发的主要原因。

了解并加以研究矿山压力的显现规律,对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保障矿工的生命财会、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结合自身在矿山工作的一些经验,对此做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煤层岩石、支撑压力、支架种类
1 矿山压力
地下通常是处于静止状态的,但是当由于生产的需要而进行巷道开掘或回采施工时,矿井原有的平衡状况就会受到外力的破坏,进而导致岩体内部应力要随之做相应的再分配,当新的应力超过煤岩的极限强度时,巷道及回采工作面周围的煤岩就会发生破坏,这种情况将持续到煤岩内部重新达到新的应力平衡为止。

此时巷道和回采工作面周围的煤岩体就形成了一个新的应力场而达到平衡。

这种由于在地下进行采掘活动而在井巷,硐室及回采工作面周围煤岩体中和支护物上所引起的力,就叫矿山压力,简称矿压。

2 支承压力
①支承压力的形成:当人们进行开掘切眼工作之前,煤体未被采动,处于应力平衡状态,而在煤体开掘切眼后,原有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形成新的应力平衡状态。

这种新的平衡状态是由于在切割眼上部顶板内形成了压力拱。

两侧煤壁平均分担了切眼上部岩体的重量,这样就产生了应力集中的现象,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支撑压力。

②影响支承压力大小、分布的因素:煤质的软硬程度、顶底板岩层。

多煤层开采覆岩移动及地表变形规律的相似模拟实验研究

多煤层开采覆岩移动及地表变形规律的相似模拟实验研究

多煤层开采覆岩移动及地表变形规律的相似模拟实验研究张志祥;张永波;赵志怀;张利民【摘要】以离石-军渡高速公路下伏康家沟煤矿采矿地质条件为原型,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方法,对多煤层开采引起的覆岩移动及地表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相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多煤层开采条件下,随着煤层累计采厚的增加,采空区"三带"覆岩下沉量和采空区地表沉降量、地表倾斜变形、地表水平位移及地表曲率变形都呈增大趋势,采空区上覆岩体更加破碎,地表变形更加强烈.研究成果可为高速公路下伏多煤层采空区的治理设计提供依据.%Tak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Kangjiagou coal mine under Lishi-Jundu freeway as a prototype, similar material simulation was carried out for examining the behavior of overlying rock movement and surface deformation with multi-coal seam min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ulti-coal seam mining, with the increase of total thickness of coal seam, the overlying rock subsidence of three zones of gob and surface subsidence, surface lean deformation, surface level movement, surface curvature deformation all show an increasing tendency, the overlying rock of gob is more broken, the surface deformation is more intense. The results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treatment design of gob with multi-coal seam under freeway.【期刊名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年(卷),期】2011(038)004【总页数】5页(P130-134)【关键词】多煤层开采;覆岩;相似模拟;采空区;变形【作者】张志祥;张永波;赵志怀;张利民【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太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太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太原,030024;山西省交通设计研究院,太原,0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325.+2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覆岩移动及地表变形规律,受到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如刘秀英等[1]采用相似模拟实验研究了辛置煤矿2204工作面采空区覆岩的移动规律;刘瑾等[2]进行了采深和松散层厚度对开采沉陷地表移动变形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孙光中等[3]采用数值模拟和相似材料模拟对巨厚煤层开采覆岩运动规律进行了研究。

浅析充填开采技术在煤矿开发中的应用

浅析充填开采技术在煤矿开发中的应用

浅析充填开采技术在煤矿开发中的应用对于煤矿开发而言,应用充填开采技术,可实现深部开采,提高回采率,为煤矿开采安全、绿色环保提供切实有力保障。

文章通过阐述充填开采技术,对充填开采技术在煤矿开发中的实践应用进行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我国煤矿事业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标签:煤矿开发;充填开采技术;应用引言长期开采煤矿一方面会对岩层带来破坏,一方面会引发岩层移动、地表沉陷等现象。

现如今,煤矿开采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伴随人们对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越来越关注,从而对采矿技术提供了更为严苛的要求[1]。

煤矿充填开采技术不仅有着贫化率率的优点,还有着回收率高的特征。

由此可见,对充填开采技术在煤矿开发中的应用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充填开采技术概述1.1 充填开采技术充填开采技术是一项人工支护采矿技术,指的是伴随煤矿开采的逐步深入,将充填料送往采空区,开展好采空区防护工作,一方面起到控制围岩崩落、地表移动的作用,一方面达到提高回采率的目的。

充填开采技术在深部开采、不稳定围岩矿区开采中的应用,现已收获了十分可观的成效。

依据充填材料差异,对充填开采技术开展划分:(1)干式充填开采技术,通常是将采掘出的废石、碎石用以填料,经破碎处理后传输至采空区。

该项技术的应用,要求依据由下而上的顺序开展分层回采,结合回采具体精度开展充填,为后续向上采矿奠定有力基础。

干式充填开采技术在高价值矿石、缺水或者水量过多的矿山以及不稳定矿体中的应用,可收获良好的应用成效;(2)水力充填开采技术,该项技术应用的填料多以炉渣、碎石等为主,依托输水管道,借助水的动力,将填料传输至采空区,经脱水处理后便可生成充填体。

该项技术有着十分强的适用性,同时充填物具备较强的抗压水平,可有效防止围岩移动,实现对矿山压力的有效控制;(3)胶结充填开采技术,该项技术应用的填料多以炉渣、砂石、尾砂等为主,经由科学配比调制,获得浆状膠结物,等到起凝固后,将填料传输至采空区开展充填。

4常庆粮-膏体充填采煤面覆岩移动规律试验研究1 常庆粮

4常庆粮-膏体充填采煤面覆岩移动规律试验研究1 常庆粮

2.2 数值模拟试验研究
(2)模拟结果与分析
工作面应力分布
25 支承压力 / MPa 20 15 10 充填法开采 垮落法开采
图2-5 支承压力分布图
0 -80 -60 -40 -20 0 20 距工作面距离 / m 40 60 80
5
与垮落法开采 相比,充填法开采 时,工作面后方一 定范围内岩层中的 应力较大,工作面 前方岩层中的应力 值及其影响范围均 较小。
-60
-20
0
20
40
60
80
距工作面 / m
图2-7
充填率不同时支承压力分布图
一方面,充填开采时顶板未发生大范围破坏,岩层变形量小, 很快恢复了其承载能力;另一方面,充填开采时引起的集中应力一 部分被充填体的压缩变形所吸收,另一部分通过充填体被转移到底 板围岩深处,无明显矿压显现。
2.2 数值模拟试验研究
1
1 研究目的与内容
膏体充填开采的目的:提高采出率、控制地表沉陷、 解放呆滞煤炭资源。 该技术于2006年5月首次被应用现场工业性试验,并 取得成功,被逐步推广应用,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研究成 果,但是充填开采岩层控制的理论体系尚未建立,存在 理论研究滞后于现场实践的问题。
2
1 研究目的与内容
覆岩移动变形属于隐蔽工程,无法进行现场观测,实 测资料也较少。 采用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研 究: 1)充填开采覆岩移动变形与分带特征; 2)工作面支承应力特征; 3)充填开采控制地表沉陷的关键。
覆岩变形破坏范围
6m/35m
14m/92m
垮落法工作面推进30m
垮落法工作面推进60m
2.2 数值模拟试验研究
(2)模拟结果与分析

5.(第五章)-回采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

5.(第五章)-回采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基本规律

所以
P T tan( ) QA B 1 P QA B T tan( ) 1
若 P 0 ,说明岩块间的摩擦力足以克服岩梁下沉滑动; 1 若 T 0 ,则 P QA B 。说明规则垮落带及以下直接顶的岩石重量全部由支 1 架承担。 有些资料中,将老顶的周期来压视为悬臂梁的周期折断。

m
m
m
m
m
5.3 老顶的周期来压
5.3.1 回采工作面推进对岩体结构的影响
老顶初次来压后,随着回 采工作面的继续推进,老 顶岩块所形成的裂隙体梁 将发生一系列变化:A岩 块由稳定→断裂→失稳 →O岩块稳定→断裂→失 稳。这样随着工作面向前 推进,上覆岩层的结构由 稳定→失稳→再稳定,周 而复始,其稳定的结构可 以称之为裂隙体梁结构的 稳定。

由于上覆岩层是由几层岩层组成,工作面的周期来压也是 由几层岩层共同作用的结果,每次周期来压的步距和强度都有 一定差别。 在周期来压期间,老顶的作用力通过直接顶作用到支架上, 支架的支撑力也是通过直接顶对老顶进行控制。因此直接顶的 完整性对控制老顶平衡起重要作用。若采空区冒落的矸石充满 采空区,则可缓解老顶对支架的压力。
老顶初次来压时对工作面支架受 力的影响,可以用下图表示。P为 支架反力,Q1和Q2分别为直接顶和 老顶的载荷。
老顶初次来压时,三铰拱平衡已 破坏,因此可简化为上图模型。其 中Rr是冒落矸石的支承反力。在三 铰拱失去平衡后,老顶必然会回转 至冒落矸石上方才能借助Rr力阻止 老顶岩块回转。但这过程中,工作 面顶板必然下沉,为了不使老顶沿 工作面发生切落,支架的工作阻力 应等于Q1与Q2之和。
初次来压前,由于上覆岩层结构中有“梁”或“拱”式结构存 在,因此整个采空区周围岩体可视为一个结构系统。这个系统 的顶部是老顶,四周则是直接顶加煤柱。 回采工作面就 处在这样的结 构系统保护之 下,其周围的 应力同样可分 为减压区B、增 压区A和稳压区 C。

第二章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及其矿压显现规律

第二章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及其矿压显现规律
(2)铰接岩梁(图2-11)
岩梁两端先裂开,然后中部裂开下沉,两块相互咬合形成铰接岩梁结构。
第二节 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三、基本顶的运动规律
(一)基本顶的运动形式
1.基本顶缓慢下沉 采高小、直接顶厚度大且直接顶节理发育时,直 接顶呈现缓慢下沉的运动形式。 采空区充满程度好,基本顶弯曲断裂后在矸石支 撑下缓慢下沉。此时,基本顶能形成传力结构,将 自身的重量和上覆岩层的部分重量传递到前方煤壁 和后方采空区矸石上,工作面内矿压显现不明显。 2.基本的呈长岩梁折断 直接顶冒落后不能充满采空区,基本顶按一定的 跨度,周期性折断,岩梁长度较大。
直接顶垮落步距——从切眼到直接顶初次垮落的距离。是判断 直接顶稳定性的指标,可作为直接顶分类的依据。
第二节 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二、直接顶的运动规律
(二)直接顶的运动形式
2.直接顶不规则垮落 直接顶冒落高度的确定 采空区充满程度的判断
h m hkp m h(kp 1)
充满条件
四、支承压力及其显现
采煤工作面前后 方支承压力对工作面 矿压显现有着很大影 响。采煤工作面前方 支承压力依次为原岩 应力区、应力增高区、 应力降低区和应力稳 定区。
第二节 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四、支承压力及其显现
(二)支承压力在底板中的传播
分布规律
(1)随深度增加,支承压力逐渐减小,影响范围扩大;影响角φ
第二节 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三、基本顶的运动规律
(二)基本顶的初次来压
1.初次来压的形成
基本顶视为四周固支的板,当工作面由切眼向前推进,直接顶垮落 后步,岩悬块空要面发积生越下来沉L初越垮 h大落2,。qRt 达在到这极过限程跨中度,时采,煤岩工板作发面生有断明裂显破的坏矿,压进显一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胶结充填开采覆岩移动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本文以煤矿胶结充填开采技术为背景,通过相似模拟试验、数值模拟进行了不同充填率条件下覆岩移动和矿压显现规律的研究,并与垮落法开采进行对比。

在综合分析胶结充填覆岩移动变形规律后,提出了充填开采上覆岩层渐进“S”型梁模型,并对其形成条件进行了理论分析。

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建立渐进“S”型梁力学模型,推导出充填开采煤体区和充填区支承压力分布和顶板下沉量推导公式,并进行了理论计算。

将此模型应用到地表下沉预测计算中,并对地表下沉系数取值进行研究,构建了胶结充填质量控制体系框架,在小屯矿进
行了工业性试验,技术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了小屯矿进行胶结充填开采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本文对以下主要内容进行了研究:(1)通过实验室相似模拟试验,对垮落法开采及不同充填率条件下充填开采的覆岩移动变形规律分析可知:①与垮落法开采相比,充填采煤上覆岩层整体性结构没有破坏,当充填率为80%时,胶结充填开采上覆岩层发生整体弯曲下沉,仅出现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两带发育分布在基本
顶附近,且范围较小,岩层竖直方向上无贯穿性裂隙:当充填率为90%时,只出现弯曲下沉带。

即采空区充填率对充填采煤上覆岩层的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充填率的提高,上覆岩层的变形破坏从产生离层、裂隙逐步变为整体的弯曲下沉,上覆岩层下沉速度及下沉量也呈现大幅度减小的趋势。

②充填率越高,顶板的欠接顶量小,下沉空间少,顶板的完整性越好,充填体和顶板的承载能力越高,故煤壁前方支承
压力峰值越小,应力增高区面积减少,后方充填体支承压力越高。

③与
垮落法开采相比,充填开采工作面周期来压的步距较大,周期较长,周期来压现象不明显;充填率越高,周期来压的步距越大,周期越长,周期来压强度越小,周期性越不明显;当充填率达到90%时,工作面无周期来压现象。

④对于胶结充填开采,充填体与围岩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充填材料作为地质填充物,及时对采空区进行了充填,胶结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充填体阻止围岩变形,提高了围岩的完
整性和承载能力,增强了顶板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形成了以煤体、充填体、围岩共同作用的支撑体系,阻止覆岩的进一步变形;此支撑体系改变了整个采场的应力状态,使采场由双向受力状态变成三向受力状态,共同阻止上覆岩层的下沉。

由于上覆岩层运动空间有限,整个采场矿压显现明显减弱。

(2)在分析胶结充填采场覆岩移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充填开采上覆岩层渐进“S”型梁理论,建立渐进“S”型梁弹性地基梁力学模型,对顶板移动变形进行分析。

①对胶结充填采场覆岩移动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渐进“S”型梁力学模型,并对其形成条件即完全连续条件和有效连续条件进行了理论分析。

②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将基本顶岩梁视为半无限长梁,不考虑控顶距和支架的情况下,建立充填开采渐进“S”型梁力学模型,并根据此模型建立了充填开采覆岩移动力学方程,推导出充填开采煤体区和充填区支承压力表达式,分析了煤体区和充填区支承压力分布情况:随着工作面的推进,煤体一侧垂直应力逐渐减小,趋于原岩应力;作用在充填体上的垂直应力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而增大,也逐渐趋于原岩应力。

顶板的反力在x=0处不连续,发生突变。

在x=0处,煤体压力
最大,充填体上压力最小。

③以小屯矿胶结充填开采为工程背景,确定了上覆岩层力学参数条件下,对支承压力影响因素进行了计算分析:随采深的增加,开采压力变大;顶板与充填体接触时下沉量和充填体弹性模量对压力影响较明显;如果充填效果不好,即充填率小于85%或充填体弹性模量小于0.3GPa时,则充填对于减小开采地压的作用
不大。

(3)以小屯矿地质条件为基础,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充实率、不同充填体弹性模量条件下充填开采覆岩变形移动规律及地表沉陷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对工作面前后方压力随推进距离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模拟分析可得:①采空区的充填率对胶结充填开采工作面前方的超前支承压力有一定的影响,当充填率为95%时,超前支承压力峰值最低,随着充填率的减小,超前支承压力峰值逐渐升高。

充填率在80%~95%之间时,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随充填率的减小而略有增大。

②开切眼处的支承压力分布规律与工作面煤壁附近的支承压力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与工作面煤壁附近相比,开切眼处的支承压力峰
值较高,比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高20%,且随着充填率的减小而增大;开切眼处的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也比工作面前方影响范围广,支承压力值在较远处趋近于原岩应力。

③采空区充填体垂直应力随着充填体弹性模量的增加而升高,并且应力增加范围也因充填体弹性模量的增加而变大。

④胶结充填开采地表下沉量和倾斜变形量随着充填率和充填体弹性模量的增加而减小,充填体弹性模量0.5GPa、充填率到达85%及以上或充填率90%、充填体弹性模量达0.3GPa以上,地表倾斜变形值在地表建筑物I级损坏等级允许变形范围内。

⑤随着充填率的增大,
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和充填体支承压力峰值减小。

胶结充填开采时,
工作面前后方支承压力峰值随着工作面推进距离增加先升高,然后在
较小范围内波动,呈现出的周期性不明显,且充填率越大,周期性表象
越弱。

(4)对引起地表沉陷的因素进行分析,利用推导出的顶板挠曲下沉方程对顶板下沉量进行计算,并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地表下沉系数
的取值,最后对地表下沉进行预计。

①利用推导出的顶板挠曲下沉方程,对顶板岩梁下沉的各因素进行了计算分析:最终下沉量的影响因
素主要是煤层埋深和顶板与充填体接触时的下沉量,充填体弹性模量
和煤体弹性模量也对下沉量起到一定的作用。

②依据积分概率法建立地表沉陷预计模型,并利用数值模拟对地表下沉系数取值进行了研究:分析充填开采地表下沉系数和充填开采等价采高的关系,下沉系数与
等价采高呈正相关关系,确定了新阳煤矿胶结充填开采地表下沉系数
与等价采高的函数关系式为q=0.009e3.622Mc,并进行了预计与验证,此方法可以推广到其他煤矿胶结充填生产中。

(5)以新阳矿胶结充填
开采现场实践为依托,在对煤矿高浓度胶结充填系统进行简要介绍的
基础上,分析研究了胶结充填质量的影响因素,总结了胶结充填质量
的主要措施,构建了胶结充填质量控制体系框架,并对框架体系中的
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6)根据理论研究成果,在小屯矿进行胶结充填开采工业性试验,对小屯矿充填开采的地质条件、充填工艺等
进行了介绍,并对小屯煤矿充填工作面充填体受力、支架阻力和充填
开采后顶底板移近量、地表沉陷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充填开采无明显周期来压现象,支承压力明显降低,仅为垮落开采法的65%。

地表沉陷控制效果较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并针对工程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