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压力和压强教学设计
压力压强物理教案范文
![压力压强物理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69b30b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6.png)
压力压强物理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力的概念,掌握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2. 让学生了解压强的定义,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3. 通过实验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压力概念的引入讲解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力,与重力是两个不同的物理概念。
2. 压力与重力的区别讲解压力与重力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作用点都不相同。
3. 压强的定义讲解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是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
4.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讲解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压力、重力的概念及其区别。
2. 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压力概念,让学生思考生活中遇到的压力例子。
2. 讲解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概念的不同。
3. 讲解压强的定义,让学生通过公式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4.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验证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5. 分析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压力、压强概念的理解及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关系的掌握程度。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1. 讲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材料性质、受力面积的形状等因素有关。
2. 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实际应用,如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等。
3. 介绍压强单位及换算关系,让学生了解压强的计量。
七、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压力、压强的概念及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8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教案《 压 强》
![8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教案《 压 强》](https://img.taocdn.com/s3/m/8819057b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8.png)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1 压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什么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意义。
(3)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所用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问题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2)在教学中渗透物理学方法,即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科学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充分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强的概念,压强公式,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压强的概念。
【教学方法】探究式:经历实验探究过程,进一步掌握用控制变量的思路设计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问题能力。
【教学器材】教师用具:实物投影仪、橡皮泥、泡沫塑料、压力小桌、200 g的钩码。
学生用具:气球、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将一气球置于讲台上让班上力气较大的男生用手掌压气球,因气球打气不是很足,他必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压破气球,接下来叫一个力气较小的女生(偷偷给她一根针)。
她只要轻轻一碰气球便破了,学生必大笑。
此时设问为什么?从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一)什么是压力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施加的力F1,画出桌面受到的力F1。
2.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施加的力,画出斜面受到的力F2。
3.手指按物体,物体对墙面施加的力F3,画出墙面受到的力F3。
归纳这些力的共同特点: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并指向其内部。
然后得出压力的定义。
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学生针对性练习:请作出下列图中各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和重力的示意图。
总结: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压力与重力是不同的两类力。
压力是由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互相挤压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弹力;重力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一种力。
初中物理压强压力教案
![初中物理压强压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70ec56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da.png)
初中物理压强压力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
2. 学会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实例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 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难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图片:两个体重差不多的人站在同一片雪地上,站在滑雪板上的同学浮在雪面上,穿自己鞋子的小朋友却陷进了雪里,这是为什么?2. 学生回答:因为他们穿的鞋子不同。
3. 教师追问:鞋子不同为什么就相差这么多?那蚊子为什么能用口器很容易刺破皮肤,体型大的骆驼为什么不会陷进沙地里?4. 通过追问一系列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压强。
(板书)环节二:生成新知1. 教师讲解压强的概念,给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
2. 学生通过实例和实验,理解压强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3. 教师演示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实验一:压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观察压力作用效果。
实验二:压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改变受力面积,观察压力作用效果。
实验三:压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改变压力大小,观察压力作用效果。
4.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环节三:巩固新知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2.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环节四:拓展与应用1. 学生举例说明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进行课后小研究,调查生活中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实例,并进行分析。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fc77529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4c.png)
最新⼈教版⼋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第1节压强整体设计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概念。
能⽤压强公式进⾏简单计算。
知道增⼤和减⼩压强的⽅法”。
压强是⽣活和⽣产中应⽤⼴泛的⼀个概念,本节教材主要建⽴在前⾯刚学习过的⼒的初步知识基础上,是学习了重⼒、摩擦⼒后对另⼀类⼒的学习的迁移,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的关系后对⼒的另⼀类作⽤效果的具体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压强和浮⼒的重要保证。
本节课集实验探究、计算、应⽤于⼀体,探究实验关键是让学⽣亲⾝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动⼿操作、分析概括等能⼒。
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初学极易与压⼒的概念混淆不清,为让学⽣较好地理解压强与压⼒的区别,做好探究压⼒作⽤效果有关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为提⾼学⽣的探究学习兴趣,可让学⽣⾃⾏设计各种各样的实验,通过不同的实验最后达到同样的⽬的(⽼师要提前为学⽣准备丰富多样的实验器材)。
另外本节课的内容与⽣活联系较为紧密,应让学⽣充分列举⽇常⽣活中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释,⼀⽅⾯可以提⾼学⽣的学习兴趣,另⼀⽅⾯可加深学⽣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探究压⼒的作⽤效果”作为⼀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法,进⼀步了解影响压⼒作⽤效果的因素,获取相关的知识,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
“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教材根据学⽣已有的知识⽔平和计算能⼒,编写了应⽤压强的变形公式进⾏计算的例题,加强了学⽣对压强公式的应⽤。
“怎样增⼤和减⼩压强”则是为了帮助学⽣进⼀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
教材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活实例,引导学⽣根据压强公式讨论实例、进⾏归纳,得出结论,总结增⼤或减⼩压强的⽅法。
三维⽬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压强的概念;2.能⽤压强公式进⾏简单的计算;3.知道增⼤、减⼩压强的⽅法。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压强》教学设计(区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压强》教学设计(区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49402c9d27d3240c8547ef2b.png)
教师引导学生实验
提出问题
两个手指的受力有什么不同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什么不同观察两个手指的凹陷有什么不同
再用两手如图挤压气球,观察手指的凹陷程度有什么不同用不同的力去挤压,又会怎样和这个实验类似的情况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再看一个图片。
两个人对雪地的压力是差不
多的,但压力的效果相同吗
你觉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
么因素有关呢
引导
上面这些现象都与我们今天
要学习的内容有关。
并回答:
锻炼分析能力。
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
4.压强的单
位
5知识运用使学生对物理单位大小有基本的认识。
反馈练习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练习1.如图所示,A、B、C三个
实心物体的体积、密度均相
同,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分
别为F A、F B、F C,它们对桌
面的压强分别为p A、p B、p C。
则三个压力的大小关系
是,压强自大
到小的顺序
是。
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学目标达标检测,
及时反馈与巩固本节
课的知识点。
针对学生在不同的问
题中出现的错误进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1节 压强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1节 压强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1fd001b050876323012121a.png)
《压强》的教学设计石家庄市鹿泉区铜冶镇第一中学任素霞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了解压强的概念.2.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能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3、能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三、教学难点:压强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展示法、自主探究法、讨论交流法、五、教具准备:压力小桌、钩码、沙盒、铅笔、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1、复习前面我们学习了力,那么力有什么作用效果? 学生回答。
播放图片:[师]在白茫茫的雪地上行人走过会留下一串串足迹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生回答。
2、引入新课(出示图片)在雪地里行走的人会深深的陷入雪中,而在滑雪板上的人则可以在雪面上自由自在的滑动.人在雪地上,对雪地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了下去,而另一个没陷下去?你知道这其中隐含的原因吗?今天学习其中的道理。
3、进行新课(出示图片)人站在水平地面上,人的脚对地面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将钉子钉人墙面钉子对墙面向里的作用力,物体放在斜面上时物体对斜面向下的作用力。
a.学生的脚对地面的压力.b.按图钉时图钉对墙的压力.c.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同学们刚才谈到的几种力的情况,它们有共同的地方吗?学生讨论,回答。
不论是对地面、桌面的力还是对墙面的力,它们都是垂直作用在接触面上的.作用点在地面、墙面、斜面(接触面)上.师总结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下面请同学们画出以上三种情况下物体所受压力的示意图。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235073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70.png)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压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内容的主线,是对前面学习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奠定根底知识。
学情分析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初中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力学的根底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奠定一些认知根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一定的探究实验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等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学生知道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乐于把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重难点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确实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而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是探求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教学教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本身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讲授法、分组练习法、练习题法等多种方法教学教学过程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讲解主线〞的原那么,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利用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课下到课上身心快速转换,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快地进入角色,进而对本节课课堂知识进行学习。
此时我会说:“同学们,咱们来看这组图片,图片中小红踩着雪橇版在雪地上轻松的行走,而小明显得较为吃力,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深深的陷阱雪地里,请问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学生的答复,我此时并不立马给予答案,交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能解开这个谜底,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a1612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5c.png)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
4.经历测量人体对地面压强的过程,培养乐于和他人合作进行探究的团队精神,初步掌握测量,计算,表达能力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
教学设想重点: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压力的概念。
会画压力示意。
教学教法实验探究式教学准备一端削尖的铅笔、小桌子、沙盘等。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不知道大家注意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没有:[出示钉]钉的帽子做得又大又平,而钉头却又尖又细;在茫茫的雪原里,步行的人容易陷下去,可是滑雪者却悠然自得,而且滑得很快。
这些现象看起来简单,但其中包含的物理学道理却是很深刻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准备解决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只杯子放在地面上,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那么地面受不受力呢?(如果用手作为地面,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压力,可见地面受到杯子的压力,谁来画一画地面受到的压力?)同样的道理,钉对墙面也有压力;放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也有压力,请大家完成力的示意。
(学生板演)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多媒体展示压力,说明压力的方向始终和接触面相垂直。
(学生观察并回答)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虽然我们知道了压力的定义,但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和那些因素有关呢,我们用实验来探寻答案。
[实验1]将压力小桌正放入沙盘,其中一次在小桌上放一个重物,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
(学生观察)压力作用的效果和压力大小有关。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1节《压力压强》教学设计北京课改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1节《压力压强》教学设计北京课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45f00c33bb4cf7ec4bfed0be.png)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和重力的区别,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2、知道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理解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知道国际单位中压强的单位及意义,并能灵活应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4、理解决定压强大小的因素。
知道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问题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2 、在解释压强的现象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丰富学生的实际知识.3 、在教学中渗透物理学方法,即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法.(这种方法可类比前面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中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教学重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及压强公式的理解应用教学难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探究及压强的定义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分析法;教学用品海绵、小铁桌、重物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导入新课1、让同学们两个一组,分别用手抵住铅笔的两端,慢慢用力.看哪个同学先喊停?2、利用桌上的器材,试一试,重物会不会把纸砸破?通过今天压强的学习,我们就能科学的解释出以上问题。
好,我们进入主题。
学生思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推进新课一、压力1、压力的概念复习引入:前面我们接触过压力,请同学们在下面几幅图中画出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
杯子垂直压在地面上的力图钉垂直压在墙面上的力木块垂直压在斜面上的力木块垂直压在天花板上的力【板书:1、压力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作用点:所压表面方向:垂直于表面指向里面2、压力与重力的区别①压力都是由物体的重力而产生的吗?在笔记本上作图通过观察,发现压力都与接触面相垂直明白压力不是重力,也不都是此处对压力的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区分压力压强,二是为接下来的压力作用效果作铺垫。
这样安排C 、单位压力的受力面积大,则压强一定大。
初中物理《压力的作用效果》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压力的作用效果》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3710ab5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1.png)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压力的作用效果》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路压强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压强概念关键在于认识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压力、受力面积有关系。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知道“压力”一词,但什么是压力又没有确切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分析生活中有关压力的事例,增加学生对压力的确切认识,但对于初中的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水平,压力的概念也不能讲的太深。
同时该节内容也要为以后学习液体的压强和大气压强奠定了基础。
所以教材突出了实验探究活动,在学生亲历探究的基础上完成概念的建立,进而明确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为了让学生对压强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教材在一开始没有生硬的搬入压强的概念,而是通过两幅图片,让学生想想议议,为什么滑雪者穿上滑板不会陷入雪中?用手按压三角尺的顶尖和侧边感觉不同?编者把这两幅图片摆在书的最前面,放置在显眼的位置,可见是要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后得出我们人类往往观察到的,感受到的未必是力的本身而是力的作用效果,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力的作用效果的其中一个原因,同时也为引入压强做好铺垫。
为了强调压力产生的效果,教材安排了一个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
在通过老师的演示实验,或者是学生的分组实验,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同时强调物理中重要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在这里可以先通过一些生活实例,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猜想,另外在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1、压力一定,接触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接触面积一定,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在实验探究结束后,就顺理成章引出了如果压力不相等,接触面积也不相等,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问题?这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学生可能就会想到找物体单位面积的压力谁大谁小,这样就可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了。
这样就自然而然的引出了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等。
在单位介绍时,教师在通过公式介绍组合单位,同时介绍压强专门的单位。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力和压强》精品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力和压强》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18f99df18583d0496459be.png)
第1节压强第1课时压力和压强知识与技能1.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2.知道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经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
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相互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
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知识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压力和压强的概念。
教具准备图钉、气球、砝码、海绵、小木桌、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思考:为什么图钉的钉尖做得很尖,而钉帽做得很大?为什么坐沙发比坐板凳舒服?为什么刀口磨得越薄,刀越锋利?你认为书包带宽一些好,还是窄一些好?为什么?教师引导并提问:它们都跟压力的作用效果有关,那么,什么是压力呢?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内容。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压力多媒体展示图片:思考:各个接触面受到的力是怎么样的?力的方向怎么样?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的重力吗?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作图。
同学们作图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作图情况。
画完后,讲评学生作图情况,错误的要进行纠正。
让同学们思考后回答,以上图中物体对接触面的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启发学生回答:压力作用在接触面上,压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
教师归纳总结: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作压力。
知识拓展分析:1.压力产生的条件:物体间相互接触,而且有挤压作用。
3.求液体压强和压力大小计算题型复习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3.求液体压强和压力大小计算题型复习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https://img.taocdn.com/s3/m/02d15e90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2a.png)
3.求液体压强和压力大小计算题型复习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刻理解教学的重要性,并始终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潜能为目标。
在这个学年的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我将通过设计一节关于“求液体压强和压力大小”的计算题型复习课,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复习和掌握求液体压强和压力大小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际例题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掌握如何求液体压强。
2. 理解液体压力的计算方法,掌握如何求液体压力。
3. 能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求液体压强和压力大小的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计算问题,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幻灯片、计算器。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一个水杯中装满水,问学生如果将水杯倾斜,水对杯底的压强和压力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知识点讲解: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其中p表示压强,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的高度。
讲解液体压力的计算方法:F = pS,其中F表示压力,p表示压强,S表示受力面积。
3. 例题讲解:选择一道典型的例题,如一个水槽中装有水,水深为h,问水对水槽底的压强和压力是多少?让学生观看幻灯片,跟随老师一起解析解题过程。
4. 课堂练习:给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5. 活动重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计算问题,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反思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巩固液体压强和压力大小的计算方法。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思考相关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北京市丰台区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4.1压力 压强》教案 北京课改版
![北京市丰台区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4.1压力 压强》教案 北京课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ca027c90af1ffc4fff47ac30.png)
北京市丰台区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4.1压力压强》教案北京课改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压力的概念。
2.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3.掌握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4.理解决定压强大小的因素,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分析能力。
2.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进一步理解比值定义的方法。
3.通过对日常生活。
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重点、难点: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压强公式的应用。
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在这节新课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热热身。
上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力,那么大家还记得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吗?力的作用对物体有两个作用效果大家是否还清楚?我们在上一章中学习了重力和摩擦力,今天我们来接触一个新的力,大家先来看几张图片。
学生回答: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
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通过复习是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回顾知识为本节新课做准备。
讲授新课一、压力让学生观察PPT上图片,并提出问题:(1)压路机对路面、运动员对跳板、图钉对墙壁、小孩对滑梯有没有力的作用?(2)那这些力在方向上都是如何?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总结:这些力的作用方向不总是垂直向下,如小孩对滑梯的力就垂直于滑梯这个面,我们把这些垂直于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压力。
《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
![《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4ae57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13.png)
《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名⼈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案的设想和计划。
⼀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编精⼼整理的《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压强》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初学及易与压⼒的概念混淆不清,为了让学⽣较好的理解压强与压⼒的区别,做好探究压⼒作⽤效果有关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为提⾼学⽣的探究学习兴趣,可让学⽣⾃⾏设计各种各样的实验,让学⽣在探究中进⼀步了解影响压⼒作⽤效果的因素,获取相关的知识,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
另外本节课的内容与⽣活联系较为紧密,应让学⽣充分列举⽇常⽣活中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释,⼀⽅⾯可以提⾼学⽣的学习兴趣,另⼀⽅⾯可以加深学⽣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材分析: 1、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的,符合⼋年级学⽣的认知规律。
2、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的学习兴趣。
3、课本让学⽣通过探究“压⼒的作⽤效果跟那些因素有关”,极⼤程度地调动了学⽣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锻炼了学⽣动⼿动脑的能⼒,实现了学⽣的主体地位。
三、学情分析 1、⼋年级的学⽣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较强的观察能⼒。
半年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定的实验探究能⼒以及简答物理研究⽅法。
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发展的最佳时期。
2、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了⼀定的⽣活体验,如书包带做的宽⽐较舒服等有关事例。
本节课所学⽣涉及的内容与实际⽣活联系紧密,使学⽣具备了⼀定的⽣活体验,进⽽使学⽣由对⽣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
四、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压强的⼤⼩跟什么因素有关,了解增⼤或减⼩压强的主要⽅法。
八年级物理下册《认识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下册《认识压强》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9a6007b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2.png)
本案例以问题导向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围绕压强相关问题展开思考。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压强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3.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本案例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探究、讨论交流。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压强的定义,理解压强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能够解释生活中与压强相关的现象。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压强大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压强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根据课堂所学,运用压强公式计算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写一篇关于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小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
3.思考:如何通过改变压力和受力面积来减小或增大压强?举例说明。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本教学案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创设有趣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导入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围绕压强相关的问题展开思考。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如何减小或增大压强?”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压强的相关知识。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初中压强的教案
![初中压强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6cf633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0.png)
初中压强的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影响压强的因素。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过程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步行时脚下的压力、举重时的压力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可能提到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积等。
2. 生成新知:(1) 教师介绍压强的概念,解释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
(2) 教师演示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一:保持压力大小不变,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观察压强的变化。
实验二:保持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观察压强的变化。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自主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3. 巩固知识:(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问题。
如:为什么步行时脚下的压力会感到舒适,而举重时压力会感到巨大?(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应用拓展:(1)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
如:为什么汽车在泥泞的道路上容易打滑?为什么冰面上的压力会导致冰裂?(2) 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压强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并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问题解答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影响压强的因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第1节 压力 压强(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第1节 压力 压强(第1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902ae767ec102de3bd899b.png)
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第1课时压力压强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压力的概念,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压力。
2.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能够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地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压强现象,理解压强的概念;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获得对压强概念的深入理解,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3.通过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培养学生提问、猜想、实验和分析数据、总结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善于观察生活等科学素养。
2.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参与物理活动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并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压强的概念。
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多媒体课件\,中性笔、压力小桌、砝码、细砂、海绵及周边其它物品。
教师播放课件:厚厚的积雪,人们在雪地上玩耍,雪地上留下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而滑雪者穿着雪橇不仅不会陷入雪地,而且还能飞奔疾驰。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用两个大拇指顶住中性笔笔尖和笔帽,观察笔尖和笔帽陷入两个指头的深度,体验两个手指头的感觉。
教师提问:问题一:雪地上为什么会留下脚印?问题二:脚印的深浅为什么不同?问题三:捏住笔时,手指为什么会感到疼痛?有什么不同?学生观看并思考、讨论。
教师引导,使学生认识到雪地上留下脚印是因为雪地受到人的压力,手指感到疼痛是因为手受到了笔的压力,而脚印的深浅不同、手的疼痛感觉不同,都是由于压力在物体上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
师在物理学中为了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引进压强的概念。
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压强。
知识点1 压力的产生及其作用效果1.压力的产生师请同学们回忆下,我们在前面学习过弹力,弹力是如何产生的?生: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对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师回答正确,人站在雪地对雪地有压力;手指顶住中性笔有压力,那压力如何产生的?生:人们走在雪地里,鞋底与雪地之间相互接触发生形变产生了力;手指顶住中性笔,中性笔与手指间发生形变产生了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压强教案_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压强教案_1](https://img.taocdn.com/s3/m/fd69413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b.png)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压强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压强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压强教案1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能用压强公式进展简单计算。
(4)理解压强的增大与减小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理解比照是进步物理思维的根本方法。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拟深化的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通过实际动手,理论如何改变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浮力根本知识理解的感悟认识,为深化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根底。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进步学习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创造的根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压强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强的计算及单位教学工具钉板、砝码、石粉、铅笔、海棉、橡皮泥、铁钉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文76页14.1-1蝉及14.1-2沙漠之舟)引入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用压强来表示,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压强二.新课教学(一)压力: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外表上的力叫做压力。
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大小:有时等于重力(程度放置时)、有时不等于重力2.打破难点的方法:练习:利用图几种情况分析^p 压力的作用情况来稳固所学的压力的知识。
(二)压强利用探究实验进展压强的学习1.提出问题2.进展假设和猜测3.设计方案(实验)4.进展实验(学生探究)5.分析^p 现象6.归纳总结得出规律或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P)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第一节 压力和压强【教学结构】定义压力产生原因物理意义压强 定义式、单位压强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遵循规律产生原因液体压强 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连通器的构造、原理与应用本知识的重点是:一、正确理解压力的概念1.压力..是由于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间有相互的挤压(发生了形变)而产生的,它是弹力的具体形式之一,它的存在是和形变紧密联系的。
例如图(1)所示图中A 球不可能对接触面MN 产生压力;乙图中A 竖直悬挂,也不会与MN 相互挤压,只有丙图中A 才会对接触面MN 产生压力。
所以压力产生条件是:物体间有接触并且发生形变。
2.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接触间垂直,且指向被作用的物体。
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
(见图2所示)3.压力和重力是不同性质的两种力,要严格区分,不能因为有的情况下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就把它们混为一谈。
(1)从力的性质看:压力属于一种弹性力,重力属于一种引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2)从力的作用点看:压力作用在相互挤压的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而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
(3)从施力物体看:压力的施力物体是相互挤压的物体,而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4)从力的方向看:压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而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5)从力的大小看:重力大小由G = mg 计算,当g 一定时,重力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而压力的大小是由相互挤压,发生形变的情况而定。
如图3所示。
所以,压力和重力的定义不同;作用点不同;施力物与受力物不同;它们的大小和方向一般不同,压力不一定都是由重力产生的,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二、正确理解压强的概念1.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所以压强大小,不仅与压力有关,而且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的国际单位是“帕”1帕= 1牛/米22.要正确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式中F为压力;S是受力面积而不是物体的面积。
例如:重21牛,边长0.1米的正方体铝块,放在面积为1米2的水平桌面中央,则该物体对桌面的压强多大?从题目条件可知,该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在数值上就等于物重21牛,而S应是受力面积,即正方体铝块的底面积S = 0.1m×0.1m = 0.01m2,而不是桌面的面积1米2,所以在求解压强问题时,正确选取受力面积是非常重要的。
3.在应用P = F/S公式解题时,注意各量的物理单位一定要统一成国际单位,并且要注意一一对应的关系。
例如:图钉尖的面积是0.3毫米2,图钉帽的面积是0.75厘米2,在向墙上按图钉时,首先要将毫米2,厘米2换算为米2;其次求尖或帽的压强时,注意压力与受力面积相对应,千万不可张冠李戴。
则:P F S帽帽帽牛米帕==⨯=⨯-15 07510210 425.;P F S尖尖尖牛米帕==⨯=⨯-15 0310510 627.。
4.由公式P FS F P S SFP==⋅=可得:;。
此式表明: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跟压力成正比;当压力一定时,压强跟受力面积成反比,说明压强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增大压强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增大压力,二是减小受力面积。
例如:剪子、斧头、钉子、针、刀等都做成一头为尖的,其目的就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从而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的方法也有两个: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例如:坦克、拖拉机宽宽的履带,铁路钢轨铺在路基上等等都是在增大受力面积的同时从而减小压强的。
5.要注意区分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压力是支承面上受到的全部垂直作用的力,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压力大小跟受力面积无关,而压强的大小与受力面积有关;衡量压力作用效果的不是压力而是压强;压力单位是牛顿,压强单位是帕斯卡。
所以不能错误的认为,压力就是压强。
【解题点要】例1.一块方砖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4所示。
若沿竖直方向切去12,则剩余的砖对地面的()A.压力不变,压强不变B.压力减半,压强减半C.压力不变,压强减半D.压力减半,压强不变分析与解:此题是从压强跟压力、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来考查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由公式P FS=,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一块砖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底面压力F的大小等于砖重G,若截去12后,对地面的压力的大小变为G2,而受力面积S变为S2,则P'F'S'12G2SGSP====。
所以,按图切去12后,剩下砖的压力为原来的一半,而压强不变,此题答案就选“D”。
点评..当讨论压力、压强变化问题时,对于放在水平支承面上的物体来说,压力大小的变化,主要看其重力如何变化,而压强大小的改变,是由压力和受力面两个因素决定,所以,要综合两个因素共同来考虑。
今后在讨论物理量变化问题时,若该物理量同是时受到几个因素的制约时,要同时考虑几个因素的影响,防止思维的片面性。
例2.如图5所示,圆柱体A的底面积为2厘米2,正方形木板B的边长是0.2分米,A重8牛,B重点4牛,将它们放在面积是0.8分米2的水平桌面上,求:A对B的压强及B对桌面的压强。
分析与解:解本题有两个关键问题要注意:第一,要分析清楚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A对B的压力,则A施力B受力;B对桌面的压力,则B施力桌受力。
第二:受力面积的选取。
求A对B,则S A为受力面积,求B对桌面,S B为受力面积,所以:P=F S G S8210410AB ABAAA424 ==⨯=⨯-牛米帕PFSG GSBB A BB桌牛牛米帕==+=+⨯=⨯-84410310424例 3.由同种材料做成的三个高度相同,但底面积不同的实心圆柱体A、B、C,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强P A、P B、P C是什么关系?分析与解:此题研究的是压强问题,但是它要涉及到其它内容的知识,所以要注意知识的综合性。
由公式P A = FS F G G v v SAAA A A A A A A A A A 而====m g m hρ∴P A=F S GS SvSSSP PA AAAAAA AAA A AAA AB B BC C C ===⋅==== m g g h gh g h g h gρρρρρ同理:∵ρρρA B C==h A = h B = h C∴P A = P B = P C。
即相同材料高度相同的实心物体,A、B、C,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同。
例4.某纪念碑质量是100吨,立在一块基石上面,基石高1米,它的密度为2×103千克/米3,如果地面所受压强不能超过6.86×104帕,问基石的底面积至少应多大?分析与解:这道题是关于压强、重力、密度等知识的综合题,而且,它还需要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求解较复杂的问题时,基本上要做到下面几步:第一,认真审题建立物理图景,画出草图,做出受力分析(这一步非常重要,以后常用的方法)第二,利用分析法,找出已知和未知的关系 第三,列方程求解。
如图7所示,A 表示纪念碑,矗立在基石B 上,基石建筑在地面上,地面受到基石的压强。
基石对地面压力等于基石重力与碑的重力之和,受力面积为地面与基石的接触面积,即基石的底面积。
利用分析法,找出已知与未知的关系:G 基= m 基g =ρ基υ基g =ρ基S 基h 基gF (已知) (已知)S 基 G 碑 = m 碑gP(已知) (已知) 此时不能分步计算,只能利用综合法列方程求解。
则:P 基=F S S =+m g g h S 碑基基基基ρ ∴S 基=m ggh 基基基基千克牛千克帕千克米牛千克米米P -=⨯⨯-⨯⨯⨯=ρ1098686102109812054332...【课余思考】如图所示,正方体物块A 和B 是用同一种材料制成的,它们的边长分别为L A 、L B ,并且L B =2L A 。
将物块A 放在物块B 的上面的中央,物块B 放在水平地面上。
已知B 对地面的压强是9×103帕,则A 对B 的压强是多大?(提示:∵P AB = F S G S A A A A A A AA A ===ρρgl l gl 32 (1) PB 地 = F S G +G L B A B B 3A A B B A A A B A A==+=+ρρρρgl gl l gl g l l 332332484 =ρρρA A B A A A gl gl gl +==⨯84949103帕 (2) ∴P B 地 =ρA gl A = 4×103帕代入① ∴P AB = 4×103帕)【同步练习】1.下列关于压力、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压力是由于重力产生的,且方向竖直向下B.压力一定等于重力,且物重越大压力越大C.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D.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支承面的受压力大小可能等于重力的大小。
2.甲乙两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甲物重是乙物重的3倍。
甲、乙跟桌面的接触面积之比为5 : 2,则甲、乙物体对桌面的压强之比为( )A. 5 : 6B. 15 : 2C. 6 : 5D. 2 : 153.采取下列措施,减小压强的是( )A.拧螺丝时,在螺母下面加一个较大的垫圈B.往墙上钉木楔,把木楔下端削尖C.载重汽车的车轮比小汽车多D.自行车外胎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4.甲、乙是两个实心正方体,甲的底面积是乙的底面积的四分之一,甲的密度是乙的密度的8倍,按图所法放置时,甲对乙的压强为P1,将甲、乙的位置互换,乙对甲的压强为P2,则()A. P1 > P2B. P1 = P2C. P1 < P2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5.在一块质量为20千克,厚度为5厘米的松木板上,装上700千克的货物后,放到结冰的河面上,若河心的冰面承受的最大压强是6×103帕,问人拉着木板能否将这些货物安全运过河?(干松木的密度为0.4×103千克/米3,g取10牛/千克)6.正方体金属块的边长为8厘米,放在面积为1分米2的水平木板上,金属块对木板的压强为2352帕,求该金属的密度。
7.在图中,画出物体对各支持面压力的示意图。
参考答案:1. D 2. C 3.A、C 4. B 5.不能(提示:求出松木板的面积S = mh8= 1米2,P = FSG GS=+=⨯>⨯木物帕帕帕721061033.6. 3×105千克/米3(提示:P = FSSS=ρgh,∴ρ=P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