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域的植树造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干旱区域的植树造林

【摘要】:

本文针对了我国个别地区的自然环境与自然气候较为恶劣,自然降水少,风沙现象较为明显,植树造林的难度大成本高的实际情况,根据作者多年来的实际基层工作经验与自己的心得体会,详细的介绍了在干旱区域植树造林所应采取的措施与办法以及应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一系列实用措施。

【关键词】:

干旱区域植树造林成活率

由于对植树造林的生态价值的重视不足,造成我国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对于这种生态环境恶劣的地区的环境恢复工显得日益重要,植树造林作为恢复环境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而成为这些地区改善自然环境的首选,作者针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详细的给出了解决措施,使得在这种恶劣环境中大规模提高造林成活率成为可能。

1.干旱区域植树的条件制约

1.1然环境的制约

由于干旱区域的植被覆盖率少,造成普遍含水量的缺失,造成这些地区的主要气候特点为降雨少,并且多集中于7,8月份,而冬春两季寒冷干燥,多风少降水,生态环境较恶劣,自然植被覆盖极少,水土流失严重,同时,多发生灾害性天气如干旱和风霜,导

致造林成活率普遍偏低。

1.2 社会环境的制约

由于当地的自然条件制约,干旱地区的经济条件大都受到制约,政府投入多为应对旱季等相关事件,对植树绿化的投入相对较少,但如在这些地方植树造林,则需选择根系深、根系发达、蒸发量比较小的耐旱性强的树种,这些树种大都价格较高,同时对运输条件要求较为苛刻,因此,寻求简单易行的植树造林的方法成为了干旱地区改善生态环境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

2.应对干旱地区的有效植树造林的方法

2.1 种植土地的选择与改造

应按照“适地适树、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合理的规划分配土地,对每一块土地进行详细的取样化验,对地形地貌做出认真的分析,以求对每一块地所适合的作物进行选择。同时,提高对土地的改造的重视程度,认真的做好整地。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造林前整地是改善林木生长环境的重要措施,直接决定着造林的成败。整地不但熟化了土壤、增加了土壤含水量,消除了杂草、而且大大地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

对于整地的时间来讲,普遍认为经过一个降水季节整地效果最好,干旱地区尤应把握此时机,春季次之,秋季最差;而整地方式则需因地制宜,根据地形地貌,以能够基本上拦截地表径流、蓄水保墒为准。整地方式有穴状、水平沟、水平阶等,其中,大坑穴整

地比小坑穴整地效果要好,其蓄水能力更强,保土增肥,有利于幼苗根系扩展。但应需注意的是:挖穴时,表土、心土应采取分别堆放,应将肥料与熟土混匀填回坑内,而且即挖穴即栽植最为理想,这样就直接避免了干旱区域的阳光直接暴晒和风干土壤中的水分

的情况,从而提高了栽植的成活率。

2.2 栽种时间的选择

首先,由于干旱区域的特殊环境,在造林季节如遇天气干旱、土壤含水量低时的情况,可适时选择延期造林,应严格遵循造林季节须适宜有利于苗木恢复生长的原则。

如在春季完成栽种,则应根据树种的物候期和土壤的解冻情况适时安排,通常从早春刚解冻开始,到萌芽发生前完成;而需在秋季完成造林,则可在秋末左右,树液流动减缓或停止后进行,适宜阔叶树植苗造林和大粒、硬壳、休眠期长种子的播种造林。秋末气温偏低,则需尽量选用抗冻能力强、较易成活的树种。

由于容器苗和带土坨苗可不受季节的限制适时造林,因此,如需在7、8月份的雨季造林,则适宜小粒种子播种造林和容器造林。

2.3 苗木的选择

在苗木选择上应根据造林地的环境条件和造林目的,选择好合适的树种,做到既适地适树,又满足培育目的,尽量选择根系深、根系发达、蒸发量比较小的耐旱性强的树种。如经济条件不佳,则可根据实际情况,以优良的乡土树种为主,其基本的选择标准是:

选用生长健壮,根系完整,无病虫害的本地苗木。如发现其为萌芽力弱的针叶树种,则要选顶芽发育饱满、健壮、充分木质化、无机械损伤的苗木。同时做好苗木检疫工作,严格执行苗木的“两证一签”制度。

2.4 苗木的保护

首先,在起苗的过程中,应保证苗木有足够的水分,根系完整未被伤害。简单来说,就是在起苗的过程中,对过长的根、受过病虫害或发育不正常的侧根或损伤的根要进行修剪处理,根系土壤要保留,切不可抖掉根系土。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晒、防冻、保湿、防霉烂等措施,如洒水、遮盖篷布等。苗木最好就近调运,随起随运输随栽。要尽量缩短从起苗到目的地的运输时间,杜绝长途外调苗木和先起苗后整地。

2.5 栽植的一些使用技巧

干旱地区造林最主要突出把握深植、扎实、多浇水3个环节。首先,栽植深度应根据立地条件、土壤墒情和树种来确定,一般将土埋到苗比根茎原土痕印略深一些,同时,也应注意栽植时的顺序,应先填表土,再添心土,保证根、土密接;。其次,栽植后应及时先浇1次透水,可防止风干根部致树死亡,降低成活率。另外,也可采取覆膜等保墒措施。对苗木处理造林前,可根据树种和土壤墒情,对苗木进行剪枝,剪叶,截干,摘心,修根,苗根浸水、浸生根粉、蘸泥浆等抗旱处理,也可采用促根剂、蒸腾抑制剂和菌根剂

等新技术处理苗木。也可采用地膜覆盖,根据林种密度和苗木规格等将地膜裁成大小合适的小块,随树盘做成漏斗状,以利吸收自然降水。另外,还可采取枯枝落叶或杂草覆盖。

2.6 栽植后的管理与养护

苗木栽植后要安排专人处理浇水、培土、扶正、锄草、扩穴、补缺等善后工作,必要时还需进行修枝、截干、抹芽等。首先松土、锄草、扩穴等在夏季4—7月进行1~2次,做到里浅外深,不伤根,极为干旱地区可深些,丘陵山区可结合抚育进行扩穴,增加营养。存在冻害危险的地区,第1年以锄草为主,减少松土次数。同时,为了防止畜类啃食践踏,有必要对树干进行涂白,也可适量配些农药。

结束语:

总之,干旱地区要想提高造林成活率,提高抗旱造林技术,就必须以水为中心,抓好各技术环节,才能使造林成活率得到明显的提高。特别要推广容器育苗和耐旱优良品种造林、坐底水栽植、蘸根法、保根法、遮阴覆盖、径流林业整地等适用技术,确保干旱地区的造林质量和成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