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常用公式汇总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完整版)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完整版)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1.包含关系若集合A包含于集合B,则AB=B;若AB=B,则A为B 的子集;若C为A和B的并集,则B包含于C;若A和B的交集为∅,则AB=∅;若AB=R,则A和B互为补集。

2.集合的子集集合{a1,a2,…,an}的子集个数共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非空子集有2n–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2个。

3.充要条件1)充分条件: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p,则p是q的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q,且q→p,则p是q的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4.函数的单调性1)设x1≠x2,且x1,x2∈[a,b],则有:f(x1)−f(x2)>0 ⇔ f(x)在[a,b]上是增函数;f(x1)−f(x2)<0 ⇔ f(x)在[a,b]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y=f(x)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f′(x)>0,则f(x)为增函数;如果f′(x)<0,则f(x)为减函数。

5.函数的性质如果函数f(x)和g(x)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f(x)+g(x)也是减函数;如果函数y=f(u)和u=g(x)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y=f[g(x)]是增函数。

6.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则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则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7.函数的对称轴对于函数y=f(x)(x∈R),若f(x+a)=f(b−x)恒成立,则函数f(x)的对称轴是函数x=a+b/2;函数y=f(x+a)与y=f(b−x)的图象关于直线x=a+b/2对称。

8.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1)f(x)=f(x+a),则f(x)的周期T=a;2)f(x+a)=−f(x),或f(x+a)=f(−x)(f(x)≠0),则f(x)的周期T=2a。

高中必背数学公式有哪些

高中必背数学公式有哪些

高中必背数学公式有哪些高中必背的数学公式(一)两角和公式1、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2、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3、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4、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二)倍角公式1、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2、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三)半角公式1、sin(A/2)=√((1-cosA)/2)sin(A/2)=-√((1-cosA)/2)2、cos(A/2)=√((1+cosA)/2)cos(A/2)=-√((1+cosA)/2)3、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4、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四)和差化积1、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2、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3、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4、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5、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五)几何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1、圆柱体:表面积:2πRr+2πRh体积:πR2h(R为圆柱体上下底圆半径,h为圆柱体高)2、圆锥体:表面积:πR2+πR[(h2+R2)的平方根]体积:πR2h/3(r为圆锥体低圆半径,h为其高)3、正方体:表面积:S=6a2,体积:V=a3(a-边长)4、长方体:表面积:S=2(ab+ac+bc)体积:V=abc(a-长,b-宽,c-高)5、棱柱:体积:V=Sh(S-底面积,h-高)6、棱锥:体积:V=Sh/3(S-底面积,h-高)7、棱台:V=h[S1+S2+(S1S2)^1/2]/3(S1上底面积,S2下底面积,h-高)8、拟柱体:V=h(S1+S2+4S0)/6(S1-上底面积,S2-下底面积,S0-中截面积,h-高)9、圆柱:S底=πr2,S侧=Ch,S表=Ch+2S底,V=S底h=πr2h(r-底半径,h-高,C—底面周长,S底—底面积,S侧—侧面积,S表—表面积)10、空心圆柱:V=πh(R^2-r^2)(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h-高)11、直圆锥:V=πr^2h/3(r-底半径,h-高)12、圆台:V=πh(R2+Rr+r2)/3(r-上底半径,R-下底半径,h-高)13、球:V=4/3πr^3=πd^3/6(r-半径,d-直径)14、球缺:V=πh(3a2+h2)/6=πh2(3r-h)/3(h-球缺高,r-球半径,a-球缺底半径)15、球台:V=πh[3(r12+r22)+h2]/6(r1球台上底半径,r2-球台下底半径,h-高)16、圆环体:V=2π2Rr2=π2Dd2/4(R-环体半径,D-环体直径,r-环体截面半径,d-环体截面直径)高中必背的圆的公式(一)圆的公式1、圆体积=4/3(pi)(r^3)2、面积=(pi)(r^2)3、周长=2(pi)r4、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a,b)是圆心坐标】5、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d2+e2-4f0】(二)椭圆公式1、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2、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3、椭圆面积公式:s=πab4、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高考数学答题的技巧是什么1、首先是精选题目,做到少而精。

高中数学基本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基本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基本公式大全以下是高中数学常用的基本公式大全:1.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对于二次方程 ax^2 + bx + c = 0,其求根公式为: x = (-b ± √(b^2 - 4ac)) / (2a)2. 一次方程的解:对于一次方程 ax + b = 0,其解为:x = -b/a3. 因式分解公式:(a + b)^2 = a^2 + 2ab + b^2(a - b)^2 = a^2 - 2ab + b^2a^2 - b^2 = (a + b)(a - b)4. 平方差公式:a^2 - b^2 = (a + b)(a - b)5.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sin^2θ + cos^2θ = 1tanθ = sinθ / cosθcotθ = 1 / tanθsecθ = 1 / cosθcscθ = 1 / sinθ6. 三角函数和角度的关系:弧度与角度的转换公式:弧度 = 角度× π / 180角度与弧度的转换公式:角度 = 弧度× 180 / π7.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tan(A ± B) = (tanA ± tanB) / (1 ∓ tanAtanB)8. 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sin2θ = 2sinθcosθcos2θ =cos^2θ - sin^2θtan2θ = (2tanθ) / (1 - tan^2θ)9. 三角函数的半角公式:sin(θ/2) = ±√((1 - cosθ) / 2)cos(θ/2) = ±√((1 + cosθ) / 2)tan(θ/2) = ±√((1 - cosθ) / (1 + cosθ))10.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tan(A ± B) = (tanA ± tanB) / (1 ∓ tanAtanB)11.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sinAcosB = (sin(A + B) + sin(A - B)) / 2cosAsinB = (sin(A + B) - sin(A - B)) / 2cosAcosB = (cos(A + B) + cos(A - B)) / 2sinAsinB = (cos(A + B) - cos(A - B)) / 212.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tan(A ± B) = (tanA ± tanB) / (1 ∓ tanAtanB)这些是高中数学中常用的基本公式,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些公式可以帮助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高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必背公式大全【代数基本公式】1. 二次方程的根公式:若二次方程ax²+bx+c=0的判别式Δ=b²-4ac≥0,则它的根公式为:x₁=(-b+√Δ)/2a,x₂=(-b-√Δ)/2a。

2. 四则运算公式:(a+b)²=a²+2ab+b²,(a-b)²=a²-2ab+b²,(a+b)(a-b)=a²-b²。

3. 余弦定理:a²=b²+c²-2bc·cosA,b²=a²+c²-2ac·cosB,c²=a²+b²-2ab·cosC。

4.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R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5.二项式定理:(a+b)ⁿ=Cⁿ₀aⁿb⁰+Cⁿ₁aⁿ⁻¹b+Cⁿ₂aⁿ⁻²b²+……+Cⁿₙa⁰bⁿ。

【平面几何公式】1.两点间距离公式:AB=√[(x₂-x₁)²+(y₂-y₁)²]。

2. 直线斜率公式:k=tgθ=∆y/∆x=(y₂-y₁)/(x₂-x₁)。

3.两条直线垂直公式:k₁k₂=-1,其中k₁和k₂分别为两条直线的斜率。

4.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点A(x₀,y₀)到直线Ax+By+C=0的距离为d=,(Ax₀+By₀+C)/√(A²+B²)。

【解析几何公式】1. 点乘公式:a·b=,a,b,cosθ,其中a=(x₁,y₁)和b=(x₂,y₂)。

2.向量模长公式:,a,=√(x²+y²)。

3. 向量夹角公式:cosθ=(a·b)/(,a,b,),其中a和b为向量。

【三角函数公式】1. 正弦函数基本关系:sin²θ+cos²θ=12. 余弦函数基本关系:1+tan²θ=sec²θ,1+cot²θ=csc²θ。

高中常用数学公式大全

高中常用数学公式大全

高中常用数学公式大全1.一次函数的表示公式:对于一次函数y = kx+b,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2.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求法:对于二次函数y = ax^2+bx+c,其中顶点的横坐标为-x0/2a,纵坐标为y0 = -Δ/4a,Δ为b^2-4ac。

3.代数式展开公式:a.二项式展开公式:(a+b)^n=C(n,0)a^n*b^0+C(n,1)a^(n-1)*b^1+...+C(n,n-1)*a^1*b^(n-1)+C(n,n)a^0*b^n。

b.三项式展开公式:(a+b+c)^n=Σ[C(n,i)*a^(n-i)*b^i*c^(n-i-i)],其中i的取值范围为0到n。

4.二次根式的化简公式:a.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a+b)(a-b)=a^2-b^2b. 和差化积公式:a^2 + 2ab + b^2 = (a+b)^2,a^2 - 2ab + b^2= (a-b)^25.三角形的重心坐标计算公式:对于三角形ABC,重心的横坐标为(xA+xB+xC)/3,纵坐标为(yA+yB+yC)/36.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公式:a.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b、c为三角形的三条边,A、B、C为对应的角度。

b. 余弦定理:c^2 = a^2 + b^2 - 2ab*cosC,其中c为斜边,a、b为两条直角边,C为夹角。

c. 正弦函数的定义:sinθ = 对边/斜边,其中θ为角度,对边为与角度对应的边的长度,斜边为斜边的长度。

d. 余弦函数的定义:cosθ = 邻边/斜边,其中θ为角度,邻边为与角度相邻的边的长度,斜边为斜边的长度。

e. 正切函数的定义:tanθ = 对边/邻边,其中θ为角度,对边为与角度对应的边的长度,邻边为与角度相邻的边的长度。

7.平面几何的常用公式:a.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d=,Ax0+By0+C,/√(A^2+B^2),其中(A,B)为直线的法向量,(x0,y0)为点的坐标。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1.平方公式:- (a+b)² = a² + 2ab + b²- (a-b)² = a² - 2ab + b²-(a+b)(a-b)=a²-b²2.完全平方公式:-a²-b²=(a+b)(a-b)3.二次方程求根公式:- 对于二次方程ax²+bx+c=0,其中a≠0方程的解为:x=(-b±√(b²-4ac))/(2a)4.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 对于二次方程ax²+bx+c=0判别式D=b²-4ac,若D>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若D=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若D<0,方程无实数解。

5.三角函数公式:-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 余弦定理:c² = a² + b² - 2abcosC6.相似三角形的定理:-AAA(全等):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

-SSS: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例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

-SAS:两个三角形的一个角相等,且两边的比例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

-AA: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

7.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相等,两个底角也相等;-高线一致性:等腰三角形的高线相等。

8.圆的相关公式:-圆的周长:C=2πr-圆的面积:S=πr²-圆心角与弧度的关系:θ=s/r,其中s是弧长,r是半径。

9.三角函数的关系:- tanθ = sinθ/cosθ- cotθ = cosθ/sinθ- secθ = 1/cosθ- cscθ = 1/sinθ10.平行线与三角形的对应角关系:-内错角定理:若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截线切割,对应角相等。

高中数学必备公式汇总

高中数学必备公式汇总

高中数学必备公式汇总高中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对公式的熟练掌握。

公式是数学知识的精华所在,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

下面为大家汇总了高中数学中必备的公式,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函数1、一次函数:y = kx + b(k 为斜率,b 为截距)2、二次函数:y = ax²+ bx + c(a ≠ 0),顶点坐标为(b/2a,(4ac b²)/4a)3、反比例函数:y = k/x(k 为常数)二、三角函数1、正弦函数:sinα =对边/斜边2、余弦函数:cosα =邻边/斜边3、正切函数:tanα =对边/邻边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²α +cos²α = 1tanα =sinα/cosα诱导公式:sin(π +α) =sinαsin(π α) =sinαcos(π +α) =cosαcos(π α) =cosα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sin(α +β) =sinαcosβ +cosαsinβsin(α β) =sinαcosβ cosαsinβcos(α +β) =cosαcosβ sinαsinβcos(α β) =cosαcosβ +sinαsinβ二倍角公式:sin2α =2sinαcosαcos2α =cos²α sin²α =2cos²α 1 =1 2sin²αtan2α =2tanα/(1 tan²α)三、数列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n 1)d(a1 为首项,d 为公差)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Sn = n(a1 + an)/2 = na1 + n(n 1)d/2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 = a1q^(n 1)(a1 为首项,q 为公比)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当q ≠ 1 时,Sn = a1(1 q^n)/(1 q);当q = 1 时,Sn = na1四、不等式1、基本不等式:对于任意正实数 a、b,有 a +b ≥ 2√(ab),当且仅当 a = b 时,等号成立。

高中数学必备的289个公式

高中数学必备的289个公式
42.周期性标志:(1)f(x+a)=f(x+b)⇒T=|a-b|;
(2)f(x+a)=-f(x)⇒T=2a;
(3)f(x+a)=±f(x)⇒T=2a
43.对称轴标志:f(x+a)=-f(b-x)⇒对称中心为(a+b,0);
如常见的对称中心有:f(x+a)=-f(a-x)⇒对称中心为(a,0);f(x+1)=-f(1-x)⇒对称 中心为(1,0).
16.不等式相同性:任意x∈D,证明:
f(x)>g(x)⇔h(x)=f(x)-g(x)>0⇔h(x)min>0;
存在x∈D,证明:f(x)≤g(x)⇔h(x)=f(x)-g(x)≤0⇔h(x)min≤0.
17.不等式相异性:任意x1、x2∈D,证明:f(x1)<g(x2)⇔x∈D,f(x)max<g(x)min;存在x1、x2∈D,证明:f(x1)>g(x2)⇔x∈D,f(x)max>g(x)min.
第2章函数
31.几个近似值:2≈1.414,3≈1.732,5≈2.236,
π≈3.142,e≈2.718,e2≈7.389,
ln3≈1.0986,ln2≈0.693.32.指数公式:(1)am=man;(2)nan={|a|,n为偶数.
33.对数公式:
(1)ax=N⇔x=logaN;(2)alogaN=N;
x1+y1x2+y2≥x1x2+y1y2.
(1+x)n≥xn+nx;n≥1(1+x)n≤1+nx;0≤n≤1
86.洛必达法则:limf(x)=limf'(x)(当f(x)→0或∞时使用).
87.恒成立问题:(1)a≥f(x)⇔a≥f(x)max;(2)a<f(x)⇔a<f(x)min.

高中数学所有公式大集合

高中数学所有公式大集合

高中数学所有公式大集合以下是高中数学中常用的各个章节的公式集合,请阅读参考:1. 代数与初等函数1.1. 一次函数1.1.1. 一次函数的标准形式:y = kx + b1.1.2. 一次函数的图像特征:与y轴的交点、斜率的意义等等1.2. 二次函数1.2.1.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 = ax^2 + bx + c1.2.2. 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b/2a, f(-b/2a))1.2.3. 二次函数与平移、伸缩等变化的关系1.3.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1.3.1. 指数函数的一般形式:y = a^x1.3.2. 对数函数的一般形式:y = logₐx1.3.3.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定义、性质与互逆关系2. 几何与三角函数2.1. 平面几何公式2.1.1. 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周长=2(长+宽)、面积=长×宽2.1.2. 圆的周长和面积:周长=2πr、面积=πr²2.1.3. 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周长=a+b+c、面积=√[s(s-a)(s-b)(s-c)](海伦公式)2.2. 三角函数公式2.2.1.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2.2.2. 余弦定理:c² = a² + b² - 2abcosC2.2.3.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sin(A±B)、cos(A±B)等3. 空间几何与立体几何3.1. 空间几何公式3.1.1. 直线的方程:点向式、对称式等3.1.2. 平面的方程:点法式、截距式等3.1.3. 球的方程:标准方程、一般方程等3.2. 立体几何公式3.2.1. 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表面积=6a²、体积=a³3.2.2. 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表面积=2πrh+2πr²、体积=πr²h3.2.3. 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表面积=4πr²、体积=4/3πr³4. 概率与统计4.1. 概率公式4.1.1. 事件的概率:P(A) = (事件A的样本点数)/(样本空间的样本点数)4.1.2. 互斥事件的概率:P(A+B) = P(A) + P(B)4.1.3. 独立事件的概率:P(A∩B) = P(A) × P(B)4.2. 统计学公式4.2.1. 样本均值:x = (Σx)/n4.2.2. 样本方差:S² = [(Σx²) - n(x)²]/(n-1)4.2.3. 正态分布的标准化调整:z = (x - μ)/σ以上仅为部分高中数学的公式集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全套完整版)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全套完整版)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全套完整版)一、代数部分1. 集合论集合的定义:集合是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事物的全体。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差集。

集合的性质:互异性、确定性、无序性。

2. 函数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两个非空数集A、B的元素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

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式法。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有界性。

常见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

3. 数列数列的定义:数列是一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数。

数列的表示方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

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4. 不等式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是表示两个数之间大小关系的式子。

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高次不等式、多元不等式。

不等式的性质:传递性、可加性、可乘性。

5. 方程方程的定义: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高次方程、多元方程。

方程的性质:同解性、等价性。

6. 复数复数的定义:复数是实数和虚数的和。

复数的表示方法:代数式、三角式、指数式。

复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复数的性质:共轭复数、模、辐角。

二、几何部分1. 平面几何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点、线、面、角、多边形。

平面几何的基本性质:直线公理、平行公理、垂线公理。

平面几何的基本定理:平行线性质定理、垂线性质定理、相交线性质定理。

平面几何的基本作图:作平行线、作垂线、作角平分线。

2. 立体几何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点、线、面、体、角、多面体。

立体几何的基本性质:平行线性质定理、垂线性质定理、相交线性质定理。

立体几何的基本定理:平行线性质定理、垂线性质定理、相交线性质定理。

立体几何的基本作图:作平行线、作垂线、作角平分线。

3. 解析几何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坐标、直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所有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归纳

所有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归纳

所有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归纳高中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涵盖了广泛的知识内容和丰富的数学公式。

这些公式对于学生来说是必备的工具,在解题和理解数学概念中起到关键作用。

为了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本文将对高中数学中常用的公式进行总结归纳。

以下是各个数学领域中常见的公式。

一、代数公式总结1. 一次方程:ax + b = 0解的公式:x = -b/a2. 二次方程:ax² + bx + c = 0解的公式:x = (-b ± √(b² - 4ac))/(2a)3. 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x = -b/2ay = f(x) = c - b²/4a4. 配方法:若 x² - px + q = 0,且有实数解,其中 p² - 4q ≥ 0,则 x₁ + x₂ = p,x₁ * x₂ = q5. 平方差公式:a² - b² = (a + b)(a - b)三角函数的平方差公式:sin²θ - cos²θ = 16. 二次和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三角函数的二次和公式: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 7. 一元二次不等式:ax² + bx + c > 0 (a > 0) 的解集为 x ∈ R | x < x₁或 x > x₂其中 x₁, x₂分别为二次方程 ax² + bx + c = 0 的两个根8.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₁ + (n - 1)d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Sn = (n/2)(a₁ + an)9.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₁ * q^(n - 1)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Sn = a₁(1 - q^n)/(1 - q)二、几何公式总结1.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 = (1/2)bh2. 三角形的海伦公式:S = √[p(p-a)(p-b)(p-c)],其中 p 为半周长3. 三角形的余弦定理:c² = a² + b² - 2abcosC4. 三角形的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5. 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S = bh长方形:S = lw正方形:S = a²梯形:S = (上底 + 下底)h/26. 圆的面积公式:S = πr²7. 圆的周长公式:C = 2πr三、微积分公式总结1. 导数的基本公式:常数函数导数:(k)' = 0幂函数导数:(x^n)' = nx^(n-1)指数函数导数:(e^x)' = e^x对数函数导数:(logₐx)' = 1/(xlna)三角函数导数:(sinx)' = cosx,(cosx)' = -sinx2. 积分的基本公式:常数函数积分:∫kdx = kx + C幂函数积分:∫xⁿdx = (x^(n+1))/(n+1) + C指数函数积分:∫e^xdx = e^x + C对数函数积分:∫(1/x)dx = ln|x| + C三角函数积分:∫sinxdx = -cosx + C,∫cosxdx = sinx + C四、概率与统计公式总结1. 排列公式:An = n!2. 组合公式:Cnr = n!/(r!(n-r)!)3. 期望公式:E(x) = ∑[xP(x)]4. 方差公式:Var(x) = E((x-E(x))²) = E(x²) - (E(x))²5. 标准差公式:σ = √Var(x)以上是对高中数学中常见的数学公式进行的总结归纳。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整理新版)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整理新版)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整理新版)一、代数1. 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0,其中a ≠ 0。

解为 x = b/a。

2. 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其中a ≠ 0。

解为 x =[b ± sqrt(b^2 4ac)] / 2a。

3. 一元三次方程:ax^3 + bx^2 + cx + d = 0,其中a ≠ 0。

解为x = [b ± sqrt(b^2 3ac)] / 3a。

4. 一元四次方程:ax^4 + bx^3 + cx^2 + dx + e = 0,其中 a≠ 0。

解为x = [b ± sqrt(b^2 4ac)] / 2a。

5. 分式方程:分子和分母均为多项式。

解法为将方程两边乘以分母的乘积,得到一个等价的整式方程,然后求解。

6. 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解法为消元法或代入法。

7. 二元二次方程组:由两个一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解法为消元法或代入法。

8. 三元一次方程组:由三个一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解法为消元法或代入法。

9. 等差数列:首项为 a1,公差为 d。

第 n 项为 an = a1 + (n 1)d。

前 n 项和为 Sn = n/2(a1 + an)。

10. 等比数列:首项为 a1,公比为 q。

第 n 项为 an = a1q^(n 1)。

前 n 项和为 Sn = a1 (1 q^n) / (1 q),其中q ≠ 1。

二、几何1. 平面几何(1)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方程为 y = mx + b,其中m 是斜率,b 是截距。

(2)圆:圆心为 (a, b),半径为 r。

圆的方程为 (x a)^2 +(y b)^2 = r^2。

(3)椭圆:中心为 (a, b),长轴为 2a,短轴为 2b。

椭圆的方程为 (x a)^2 / a^2 + (y b)^2 / b^2 = 1。

(4)双曲线:中心为 (a, b),实轴为 2a,虚轴为 2b。

高中数学必考公式全总结!

高中数学必考公式全总结!

高中数学必考公式全总结!高中数学是高中阶段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之一,掌握好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高中数学必考的一些常用公式的全面总结:1.同底数幂相乘:a^m*a^n=a^(m+n)2.同底数幂相除:a^m/a^n=a^(m-n)3. 幂的乘法公式:(a^m)^n = a^(mn)4.幂的除法公式:(a/b)^m=a^m/b^m5. 乘法公式:(a + b)(c + d) = ac + ad + bc + bd6. 二次根式乘积:√a * √b = √(ab)7.二次根式商:√a/√b=√(a/b)8. 二次根式的积:√(ab) = √a * √b9.二次根式的商:√(a/b)=√a/√b10.平方差公式:(a+b)(a-b)=a^2-b^211. 三角函数的平方和公式:sin^2θ + cos^2θ = 112. 三角函数的平方差公式:sin^2θ - cos^2θ = sin2θ13. 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sin(α ± β) = sinαcosβ ±cosαsinβ14.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cosαcosβ = 1/2[cos(α +β) + cos(α - β)]15.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sinαsinβ = 1/2[cos(α - β) - cos(α + β)]此外,还有一些高中数学中需要掌握的重要公式:16. 三角函数的倒数关系:sinθ = 1/cscθ,cosθ = 1/secθ,tanθ = 1/cotθ17. 三角函数的商化积公式:tanθ = sinθ/cosθ,cotθ =cosθ/sinθ18.弧度与角度转换公式:弧度=(π/180)×角度,角度=(180/π)×弧度19.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对于ax² + bx + c = 0,其中a≠0,则有x = (-b ± √(b² - 4ac)) / (2a)20.弧长公式:s=rθ21.扇形面积公式:A=(θ/360°)×πr²22.圆柱体体积公式:V=πr²h23.球体积公式:V=(4/3)πr³24.圆锥体体积公式:V=(1/3)πr²h25.向量的模长公式:∥a∥=√(a₁²+a₂²+a₃²)。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高中数学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学科,其中包含了众多的公式和定理。

下面是我为您总结的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只列出了常用和重要的公式,因篇幅限制可能无法完全涵盖全部公式):-----------------一、代数运算1. 二次根式的乘除公式:(a√b) ×(c√b)= ac√b, (a√b)÷(c√b)= a÷c√b2. 幂的乘除公式:a^n × a^m = a^(n+m), a^n ÷ a^m = a^(n-m)3. 平方差公式:(a-b)² = a² - 2ab + b²4. 平方和公式:(a+b)² = a² + 2ab + b²5. 完全平方公式:a² - 2ab + b² = (a - b)²6. 立方差公式:(a-b)³ = a³ - 3a²b + 3ab² - b³7. 立方和公式:(a+b)³ = a³ + 3a²b + 3ab² + b³8. a² - b² = (a+b)(a-b)9. 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对于 ax² + bx + c = 0 的一元二次方程,x = (-b ± √(b²-4ac)) / 2a10. 二次三角恒等式:(sinθ)² + (cosθ)² = 111. 二次三角恒等式:1 + (tanθ)² = (secθ)²12. 二次三角恒等式:1 + (cotθ)² = (cscθ)²13. 对数运算公式:log_a(xy) = log_a(x) + log_a(y), log_a(x/y) = log_a(x) - log_a(y) log_a(x^n) = nlog_a(x), log_a(1/x) = -log_a(x)14. 指数运算公式:a^x × a^y = a^(x+y), a^x ÷ a^y = a^(x-y)(a^x)^y = a^(xy), (ab)^x = a^x × b^x二、平面几何1. 圆的周长公式:C = 2πr或C = πd2. 圆的面积公式:A = πr²3. 锐角三角函数:sinθ = 对边/斜边, cosθ = 邻边/斜边, tanθ = 对边/邻边4. 余角三角函数:cscθ = 1/sinθ, secθ = 1/cosθ, cotθ = 1/tanθ5. 三角恒等式:sin(90°-θ) = cosθ, cos(90°-θ) = sinθ, tan(90°-θ) = cotθ6. 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a² + b² = c²或c = √(a² + b²)7.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8. 余弦定理:a² = b² + c² - 2bc·cosA9. 面积公式:面积S = 0.5 ×底 ×高三、空间几何1. 简单体积公式:直方体 V = l × w × h正方体 V = a³圆柱体V = πr²h球体V = (4/3)πr³2. 简单表面积公式:直方体表面积 A = 2lw + 2lh + 2wh正方体表面积 A = 6a²圆柱体侧面积A = 2πrh圆柱体全面积A = 2πr(r+h)球体表面积A = 4πr²四、概率与统计1. 排列公式:n个元素取r个排列的情况总数为 P(n,r) = n!/(n-r)!2. 组合公式:n个元素取r个组合的情况总数为 C(n,r) = n!/(r!(n-r)!)3. 随机事件概率公式:P(A) = n(A)/n(S)4. 条件概率公式:P(A|B) = P(AB)/P(B), P(B|A) = P(AB)/P(A)5. 独立事件概率公式:P(A∩B) = P(A) × P(B)六、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n-1)d2.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 = n/2 × (a1 + an) = n/2 × (2a1 + (n-1)d)3.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q^(n-1)4.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Sn = a1 × (1-q^n) / (1-q), q≠1五、其他1. 三角函数导数:(sinx)' = cosx, (cosx)' = -sinx, (tanx)' = sec²x2. 指数函数导数:(a^x)' = a^x × ln(a), (e^x)' = e^x3. 对数函数导数:(log_ax)' = 1 / (x × ln(a)), (lnx)' = 1 / x4. 反三角函数导数:(sin⁻¹x)' = 1 / √(1-x²), (cos⁻¹x)' = -1 / √(1-x²), (tan⁻¹x)' = 1 / (1+x²)-----------------这只是高中数学公式的一小部分,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公式和定理,希望以上总结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全面,最详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全面,最详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全面,最详细)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抛物线:y = ax *+ bx + c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a > 0时开口向上a < 0时开口向下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还有顶点式y = a(x+h)* + k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h是顶点坐标的xk是顶点坐标的y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圆:体积=4/3(pi)(r^3)面积=(pi)(r^2)周长=2(pi)r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椭圆面积公式:S=πab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

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三角函数: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四倍角公式:sin4A=-4*(cosA*sinA*(2*sinA^2-1))cos4A=1+(-8*cosA^2+8*cosA^4)tan4A=(4*tanA-4*tanA^3)/(1-6*tanA^2+tanA^4)五倍角公式:sin5A=16sinA^5-20sinA^3+5sinAcos5A=16cosA^5-20cosA^3+5cosAtan5A=tanA*(5-10*tanA^2+tanA^4)/(1-10*tanA^2+5*tanA^4)六倍角公式:sin6A=2*(cosA*sinA*(2*sinA+1)*(2*sinA-1)*(-3+4*sinA^2))cos6A=((-1+2*cosA^2)*(16*cosA^4-16*cosA^2+1))tan6A=(-6*tanA+20*tanA^3-6*tanA^5)/(-1+15*tanA^2-15*tanA^4+tanA^6)七倍角公式:sin7A=-(sinA*(56*sinA^2-112*sinA^4-7+64*sinA^6))cos7A=(cosA*(56*cosA^2-112*cosA^4+64*cosA^6-7))tan7A=tanA*(-7+35*tanA^2-21*tanA^4+tanA^6)/(-1+21*tanA^2-35*tanA^4+7*tanA^6)八倍角公式:sin8A=-8*(cosA*sinA*(2*sinA^2-1)*(-8*sinA^2+8*sinA^4+1))cos8A=1+(160*cosA^4-256*cosA^6+128*cosA^8-32*cosA^2)tan8A=-8*tanA*(-1+7*tanA^2-7*tanA^4+tanA^6)/(1-28*tanA^2+70*tanA^4-28*tanA^6+tanA^8)九倍角公式:sin9A=(sinA*(-3+4*sinA^2)*(64*sinA^6-96*sinA^4+36*sinA^2-3))cos9A=(cosA*(-3+4*cosA^2)*(64*cosA^6-96*cosA^4+36*cosA^2-3))tan9A=tanA*(9-84*tanA^2+126*tanA^4-36*tanA^6+tanA^8)/(1-36*tanA^2+126*tanA^4-84*tanA^6+9*tanA^8)十倍角公式:sin10A=2*(cosA*sinA*(4*sinA^2+2*sinA-1)*(4*sinA^2-2*sinA-1)*(-20*sinA^2+5+16*sinA^4))cos10A=((-1+2*cosA^2)*(256*cosA^8-512*cosA^6+304*cosA^4-48*cosA^2+1))tan10A=-2*tanA*(5-60*tanA^2+126*tanA^4-60*tanA^6+5*tanA^8)/(-1+45*tanA^2-210*tanA^4+210*tanA^6-45*tanA^8+tanA^10) ·万能公式:sinα=2tan(α/2)/[1+tan^2(α/2)]cosα=[1-tan^2(α/2)]/[1+tan^2(α/2)]tanα=2tan(α/2)/[1-tan^2(α/2)]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cos(A/2)=√((1+cosA)/2) 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cot(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cotA+cotBsin(A+B)/sinAsinB -cotA+cotBsin(A+B)/sinAsinB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n+1)/2)^2 1*2+2*3+3*4+4*5+5*6+6*7+…+n(n+1)=n(n+1)(n+2)/3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乘法与因式分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a-b|≥|a|-|b| -|a|≤a≤|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0 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个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直棱柱侧面积S=c*h 斜棱柱侧面积S=c'*h正棱锥侧面积S=1/2c*h' 正棱台侧面积S=1/2(c+c')h'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S=4pi*r2圆柱侧面积S=c*h=2pi*h 圆锥侧面积S=1/2*c*l=pi*r*l弧长公式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s=1/2*l*r锥体体积公式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斜棱柱体积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V=s*h 圆柱体V=pi*r2h图形周长面积体积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三角形的面积已知三角形底a,高h,则S=ah/2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半周长p,则S=√[p(p - a)(p - b)(p - c)] (海伦公式)(p=(a+b+c)/2)和:(a+b+c)*(a+b-c)*1/4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C,则S=absinC/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r/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4r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则S=√{1/4[c^2a^2-((c^2+a^2-b^2)/2)^2]} (“三斜求积” 南宋秦九韶)| a b 1 |S△=1/2 * | c d 1 || e f 1 |【| a b 1 || c d 1 | 为三阶行列式,此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a,b),B(c,d), C(e,f),这里ABC| e f 1 |选区取最好按逆时针顺序从右上角开始取,因为这样取得出的结果一般都为正值,如果不按这个规则取,可能会得到负值,但不要紧,只要取绝对值就可以了,不会影响三角形面积的大小!】秦九韶三角形中线面积公式:S=√[(Ma+Mb+Mc)*(Mb+Mc-Ma)*(Mc+Ma-Mb)*(Ma+Mb-Mc)]/3其中Ma,Mb,Mc为三角形的中线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平面图形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正方形a—边长C=4aS=a2长方形a和b-边长C=2(a+b)S=ab三角形a,b,c-三边长h-a边上的高s-周长的一半A,B,C-内角其中s=(a+b+c)/2 S=ah/2=ab/2?sinC=[s(s-a)(s-b)(s-c)]1/2=a2sinBsinC/(2sinA)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公式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和核心。

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各种各样的数学公式,因此,本文将对高中数学常见的公式进行总结,以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些公式。

一、代数部分。

1.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其求根公式为x=(-b±√(b^2-4ac))/(2a)。

2. 二项式定理,(a+b)^n = C(n,0)a^nb^0 + C(n,1)a^(n-1)b^1 + ... + C(n,n)a^0b^n。

3. 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的关系,sin^2x + cos^2x = 1,tanx = sinx/cosx,cotx = 1/tanx,secx = 1/cosx,cscx = 1/sinx。

二、几何部分。

1.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方程y-y₁=k(x-x₁),斜截式方程y=kx+b,一般式方程Ax+By+C=0。

2. 圆的方程,一般式方程x^2+y^2+2gx+2fy+c=0,标准式方程(x-a)^2+(y-b)^2=r^2。

3.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1/2底高,S=√(s(s-a)(s-b)(s-c)),其中s为半周长,a、b、c为三边长。

三、概率与统计部分。

1. 排列组合公式,排列公式A(n,m)=n!/(n-m)!,组合公式C(n,m)=n!/(m!(n-m)!)。

2. 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若X~N(μ,σ^2),则P(a<X<b)=Φ((b-μ)/σ)-Φ((a-μ)/σ),其中Φ表示标准正态分布的累积分布函数。

3. 样本均值和总体均值的关系,样本均值x是总体均值μ的无偏估计量。

四、微积分部分。

1. 导数的基本公式,(x^n)'=nx^(n-1),(e^x)'=e^x,(sinx)'=cosx,(cosx)'=-sinx。

2. 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x^n dx=x^(n+1)/(n+1)+C,∫e^x dx=e^x+C,∫sinx dx=-cosx+C,∫cosx dx=sinx+C。

高中数学所有公式

高中数学所有公式

高中数学所有公式高中数学涉及的公式非常多,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公式:1.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其求根公式为x=(-b±√(b²-4ac))/(2a)。

2.二次函数顶点坐标公式:对于二次函数y=ax²+bx+c,其顶点坐标为(-b/(2a), c-b²/(4a))。

3.数列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n=n(a₁+an)/2,其中a₁为首项,an为末项。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Sn=a₁(1-qⁿ)/(1-q),其中a₁为首项,q为公比。

4.相似三角形边比公式:若两个三角形ABC和DEF相似,则其对应边的比值相等,即AB/DE=BC/EF=AC/DF。

5.余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设a、b、c为三边的边长,C为对应的角度,则有c²=a²+b²-2abcosC。

6.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设a、b、c为三边的边长,A、B、C为对应的角度,则有a/sinA=b/sinB=c/sinC。

7.解析几何中的点和直线公式:点P(x,y)与直线Ax+By+C=0的距离为d=,Ax+By+C,/√(A²+B²)。

两点P₁(x₁,y₁)和P₂(x₂,y₂)之间的距离为d=√((x₂-x₁)²+(y₂-y₁)²)。

8.幂函数求导公式:对于幂函数y=axⁿ,其导数为dy/dx=a⋅n⋅x⁽ⁿ⁻¹⁾。

9.三角函数的导数公式:sin(x)的导数为cos(x)。

cos(x)的导数为-sin(x)。

tan(x)的导数为sec²(x)。

10.导数运算法则:(1)常数函数的导数为0。

(2)f(x)=xⁿ的导数为f'(x)=n⋅x⁽ⁿ⁻¹⁾。

(3)(u±v)'=u'±v',其中u和v为可导函数。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一、集合。

1. 集合的基本运算。

- 交集:A∩ B={xx∈ A且x∈ B}- 并集:A∪ B ={xx∈ A或x∈ B}- 补集:∁_U A={xx∈ U且x∉ A}(U为全集)2. 集合间的关系。

- 若A⊆ B,则A中的元素都在B中。

- 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为2^n个,真子集个数为2^n - 1个。

二、函数。

1. 函数的定义域。

- 分式函数y=(f(x))/(g(x)),g(x)≠0。

- 偶次根式函数y = √(f(x)),f(x)≥slant0。

2. 函数的单调性。

- 设x_1,x_2∈[a,b]且x_1 < x_2,对于函数y = f(x)。

- 若f(x_1),则y = f(x)在[a,b]上单调递增。

- 若f(x_1)>f(x_2),则y = f(x)在[a,b]上单调递减。

3. 函数的奇偶性。

- 对于函数y = f(x),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 若f(-x)=f(x),则y = f(x)是偶函数。

- 若f(-x)= - f(x),则y = f(x)是奇函数。

4. 一次函数y=kx + b(k≠0)- 斜率k=(y_2 - y_1)/(x_2 - x_1)。

5. 二次函数y=ax^2+bx + c(a≠0)- 对称轴x =-(b)/(2a)。

- 顶点坐标(-(b)/(2a),frac{4ac - b^2}{4a})。

- 当a>0时,函数开口向上,在x =-(b)/(2a)处取得最小值frac{4ac -b^2}{4a};当a < 0时,函数开口向下,在x=-(b)/(2a)处取得最大值frac{4ac -b^2}{4a}。

6. 指数函数y = a^x(a>0,a≠1)- 当a>1时,函数在R上单调递增;当0 < a < 1时,函数在R上单调递减。

7. 对数函数y=log_a x(a>0,a≠1,x>0)- 当a>1时,函数在(0,+∞)上单调递增;当0 < a < 1时,函数在(0,+∞)上单调递减。

最新最全高中数学基本公式大全

最新最全高中数学基本公式大全

最新最全高中数学基本公式大全1.代数公式- 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求根公式为:x = (-b ± √(b^2 - 4ac)) / (2a)-平方差公式:(a+b)(a-b)=a^2-b^2-二项式定理:(a+b)^n=a^n+C(n,1)a^(n-1)b+C(n,2)a^(n-2)b^2+...+b^n-高斯消元法:用于求解线性方程组的解2.几何公式-等腰三角形底角公式:三角形ABC,AB=AC,则∠B=∠C- 正弦定理:在三角形ABC中,a/sin(A) = b/sin(B) = c/sin(C) - 余弦定理:在三角形ABC中,c^2 = a^2 + b^2 - 2abcos(C)-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2=a^2+b^23.数列与数列求和公式-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n-1)d-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 = (n/2)(a1 + an)-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r^(n-1)-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r≠1):Sn=a1*(1-r^n)/(1-r)4.三角函数公式- 倍角公式:sin(2x) = 2sin(x)cos(x),cos(2x) = cos^2(x) - sin^2(x)- 和差公式: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 三角恒等式:sin^2(x) + cos^2(x) = 1,1 + tan^2(x) =sec^2(x),1 + cot^2(x) = csc^2(x)5.指数与对数公式- 指数运算法则:a^m * a^n = a^(m+n),(a^m)^n = a^(mn),(ab)^m = a^m * b^m- 对数运算法则:loga(mn) = loga(m) + loga(n),loga(m/n) = loga(m) - loga(n),loga(m^k) = k * loga(m)6.概率与统计公式-组合公式:C(n,k)=n!/(k!(n-k)!)-排列公式:A(n,k)=n!/(n-k)!-条件概率公式:P(A,B)=P(A∩B)/P(B),P(A∪B)=P(A)+P(B)-P(A∩B)- 期望公式:E(X) = Σ(xi * P(xi))7.三视图公式-正视图基本图形面数与底视图面数之和等于左视图基本图形面数与右视图面数之和8.计算公式-百分数计算公式:原数×百分数=百分数的数值,小数×百分数=百分数的数值-利息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圆面积=π×半径^2,三角形面积=1/2×底×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2 、集合的子集个数共有个;真子集有个;非空子集有个;非空的真子集有个.3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2)顶点式:(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时,设为此式)(3)零点式:(当已知抛物线与轴的交点坐标为时,设为此式)(4)切线式:。

(当已知抛物线与直线相切且切点的横坐标为时,设为此式)4、真值表:同真且真,同假或假5 、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6 、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下图):(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充要条件:(1)则P是q的充分条件,反之,q是p的必要条件;(2)且q ≠> 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3) p ≠> p ,且,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4)p ≠> p ,且则P是q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7、函数单调性:增函数:(1)文字描述是: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数学符号表述是:设f(x)在上有定义,若对任意的,都有成立,则就叫在上是增函数。

D则就是f(x)的递增区间。

减函数:(1)、文字描述是:y随x的增大而减小。

(2)、数学符号表述是:设f(x)在xD上有定义,若对任意的,都有成立,则就叫f(x)在上是减函数。

D则就是f(x)的递减区间。

单调性性质:(1)、增函数+增函数=增函数;(2)、减函数+减函数=减函数;(3)、增函数-减函数=增函数; (4)、减函数-增函数=减函数;注:上述结果中的函数的定义域一般情况下是要变的,是等号左边两个函数定义域的交集。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等价关系:(1)设,那么上是增函数;上是减函数.(2)设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则为增函数;如果,则为减函数.8、函数的奇偶性:(注:是奇偶函数的前提条件是: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奇函数定义:在前提条件下,若有,则f(x)就是奇函数。

性质:(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2)、奇函数在x>0和x<0上具有相同的单调区间;(3)、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有f(0)=0 .偶函数定义:在前提条件下,若有f(—x)=f(x),则f(x)就是偶函数。

性质:(1)、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2)、偶函数在x>0和x<0上具有相反的单调区间;奇偶函数间的关系:(1)、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2)、奇函数·奇函数=偶函数;(3)、偶奇函数·偶函数=偶函数; (4)、奇函数±奇函数=奇函数(也有例外得偶函数的)(5)、偶函数±偶函数=偶函数; (6)、奇函数±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9、函数的周期性:定义:对函数f(x),若存在,使得f(x+T)=f(x),则就叫f(x)是周期函数,其中,T是f(x)的一个周期。

周期函数几种常见的表述形式:(1)、 f(x+T)= - f(x),此时周期为2T ;(2)、 f(x+m)=f(x+n),此时周期为;(3)、此时期为2m 。

10、常见函数的图像:11、对于函数恒成立,则函数的对称轴是;两个函数f=(x+a)与y=(b-x)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12、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性质:13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指数性质:指数函数:(1)、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增函数;(2)、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减函数。

注:指数函数图象都恒过点(0,1)对数性质:对数函数:(1)、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增函数;(2)、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减函数;注:对数函数图象都恒过点(1,0)(3)、(4)、14、对数的换底公式 :对数恒等式推论15、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若a>0,a≠1,M>0,N>0,则16、平均增长率的问题(负增长时):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平均增长率为p,则对于时间的总产值,有.17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1),其中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为末项。

(2)推广:(3)(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前n项和:(1);其中为首项,n为项数,为末项。

(2)(3)(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4)(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常用性质:(1)、若m+n=p+q ,则有;注:若的等差中项,则有n、m、p成等差。

(2)、若、为等差数列,则为等差数列。

(3)、为等差数列,为其前n项和,则也成等差数列。

(4)、(5)等比数列:通项公式:(1),其中为首项,n为项数,q为公比。

(2)推广:(3)(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前n项和:(1)(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2)(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3)常用性质:(1)、若m+n=p+q ,则有;注:若的等比中项,则有成等比。

(2)、若、为等比数列,则为等比数列。

18、分期付款(按揭贷款):每次还款元(贷款元,次还清,每期利率为).19、三角不等式:(1)若,则.(2) 若,则.(3) .20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1、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22、和角与差角公式(辅助角所在象限由点(a,b) 的象限决定, ). 23、二倍角公式及降幂公式.24、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函数及函数),x∈R(A,ω,为常数,且A≠0)的周期;函数,(A,ω,为常数,且A≠0)的周期.三角函数的图像:25 、正弦定理:(R为外接圆的半径).26、余弦定理:27、面积定理:(1)分别表示a、b、c边上的高).28、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ABC中,有.29、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设λ、μ为实数,那么:30、与的数量积(或内积):·31、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32 、两向量的夹角公式:33、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34、向量的平行与垂直:设=,=,,则:(交叉相乘差为零)(对应相乘和为零)35 、线段的定比分公式:设,是线段的分点,是实数,且,则36、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则的重心的坐标是.37、三角形五“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设为所在平面上一点,角所对边长分别为,则38、常用不等式:39、极值定理:已知都是正数,则有(1)若xy积是定值P,则当x=y时和有最小值;(2)若x+y和是定值S,则当x=y时积有xy最大值.(3)已知,若则有(4)已知,若则有40、一元二次不等式,如果a与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a与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即:.41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当a> 0时,有.42、斜率公式:43 、直线的五种方程:(1)点斜式:(直线).(2)斜截式:(b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3)两点式:两点式的推广:(无任何限制条件!)(4)截距式:(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5)一般式:(其中A、B不同时为0).直线的法向量:,方向向量:44 、夹角公式:45 、到的角公式:46、点到直线的距离:(点,直线:).47、圆的四种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2)圆的一般方程:(>0).(3)圆的参数方程:(4)圆的直径式方程:(圆的直径的端点是4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若4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50 、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1,O2,半径分别为r1,r2,,则:.51 、椭圆的参数方程是.离心率,准线到中心的距离为,焦点到对应准线的距离(焦准距)。

过焦点且垂直于长轴的弦叫通经,其长度为:.52、椭圆焦半径公式及两焦半径与焦距构成三角形的面积:53、椭圆的的内外部 :54、椭圆的切线方程:55 、双曲线的离心率,准线到中心的距离为,焦点到对应准线的距离(焦准距)。

过焦点且垂直于实轴的弦叫通经,其长度为:.焦半径公式,两焦半径与焦距构成三角形的面积。

56 、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1)若双曲线方程为渐近线方程:(2)若渐近线方程为双曲线可设为.(3)若双曲线与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4) 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总是b。

57、双曲线的切线方程:.58、抛物线的焦半径公式:抛物线焦半径过焦点弦长.59、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1)顶点坐标为;(2)焦点的坐标为;(3)准线方程是60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或(弦端点,由方程消去y得到为直线的倾斜角,为直线的斜率61、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线平行;(3)转化为面面平行.62、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

63、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转化为线面垂直;(3) 转化为两平面的法向量平行。

64、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65、夹角公式:设则66 、异面直线间的距离:(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C,D是上任一点,d为间的距离).67、点到平面的距离:(为平面的法向量,,是的一条斜线段).68、球的半径是R,则其体积,其表面积.69、球的组合体:(1)球与长方体的组合体: 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2)球与正方体的组合体: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棱长, 正方体的棱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3)球与正四面体的组合体: 棱长为的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为(正四面体高,外接球的半径为(正四面体高70 、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71、排列数公式:72 组合数公式:组合数的两个性质:73 、二项式定理: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的展开式的系数关系:74 、互斥事件A,B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P(A+B)=P(A)+P(B).个互斥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P(A1+A2+…+An)=P(A1)+P(A2)+…+P(An).75 、独立事件A,B同时发生的概率:P(A·B)= P(A)·P(B).n个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P(A1· A2·…· An)=P(A1)· P(A2)·…· P(An).76、 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事件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77、数学期望:数学期望的性质(1).(2)若则.(3) 若服从几何分布,且78、方差:标准差:方差的性质:(1);(2)若(3) 若服从几何分布,且方差与期望的关系:79、正态分布密度函数:式中的实数是参数,分别表示个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对于,取值小于x的概率:.80 、处的导数(或变化率):.81 、函数在点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在点处的导数是曲线在处的切线的斜率,相应的切线方程是.82、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83、导数的运算法则:84、判别是极大(小)值的方法:当函数f(x)在点处连续时,85 、复数的相等:86、复数的模(或绝对值)87、复平面上的两点间的距离公式:88、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③若,它在实数集内没有实数根;在复数集内有且仅有两个共轭复数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