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教育的进步改革开放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教育的进步改革开放对中国教育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b1c9c9e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17.png)
教育的进步改革开放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教育的进步:改革开放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对中国的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教育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改革开放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包括教育体制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改革以及学生发展等。
教育体制的改革是改革开放对中国教育最重要的影响之一。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教育体制相对封闭,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随着改革的进行,中国开始推行普及教育的方针,大力扩大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通过建立更加开放和灵活的教育体制,中国的教育开始融入国际教育体系,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
这一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提高了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课程改革也是改革开放对中国教育的重要影响之一。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课程设置相对单一,注重知识灌输,对学生创造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关注程度较低。
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开始推行多元化的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例如,引入了素质教育,提倡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领导能力和社交能力。
这种改变使得中国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培养,培养了一批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教学方式改革是改革开放对中国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方面。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教学方式大多以传统的“灌输式”为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引入了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问题解决、实践操作等。
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这种改变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得到了显著提升。
改革开放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多样的发展途径和机会。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个人成才的机会也大大增加。
此外,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和引进国际教育资源,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知识体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国际交流的机遇。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教育发展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教育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9aab4f0aef8941ea76e05b0.png)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在一个国家里面是非常重要的。
基础教育主要是提高民族文化水平的任务,整个民族文化水平要提高不了,整个国家的国力,整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提高不了。
高等教育主要是高端,一个国家有没有竞争力,一个国家在工业竞争力、社会竞争力,竞技竞争力,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竞争力,取决于高等教育。
所以高等教育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高等教育为实现“又好又快”、“人民满意”而努力。
这些年来,我们高等教育发展非常快。
高等教育规模基本适应了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促进了国民素质、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一、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1.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发展到大众化阶段1977年我国普通高校共有在校本专科生62.5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到1%。
到2007年,我国各类高校在校生总规模已超过27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23%。
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阶段迈入大众化阶段。
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我国高等教育已居世界第一,尽管目前我国还不是高等教育强国,但已经是名符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
这使我国具备了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基本条件。
2.制度改革巨变从1999年开始的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改变了高等学校学生的国家干部身份。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和国家机关和事业人员的用人计划是完全结合的,高等学校招收的研究生、大学生、中专生,只要纳入了国家计划,进入了大学和中专,就成为国家干部。
实行学校招生就业制度改革后,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不再属于国家机关和事业人员,而成为了自由流动的人才。
这样,高等学校招生不再完全受当年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增长计划制约,使大规模增加高等学校招生指标成为可能。
这样长期以来,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由国家统一分配改变为双向选择、自主就业。
感受改革开放成就,撰写报告
![感受改革开放成就,撰写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667ec81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a7.png)
感受改革开放成就,撰写报告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点,它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成就和变革。
在改革开放的40多年里,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下面我将从经济、教育、科技和医疗卫生等方面,阐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就。
一、经济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通过引进外资和开放市场,中国吸引了大量国际企业的投资,推动了国内产业的发展。
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贸易,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人口减少,城乡发展差距缩小。
二、教育方面改革开放为中国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变革。
高等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大学数量增加,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同时,对外开放也促使中国教育与国际接轨,吸引了大量国际学生来华留学。
人才培养水平提高,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科技方面改革开放为中国科技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在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中国的高铁技术和5G通信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
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
四、医疗卫生方面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极大改善。
医疗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医疗服务水平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升。
国家加大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建立了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提高了人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为全球公共卫生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国家之一。
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的进步、科技的突破和医疗卫生的改善,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重要成就。
在未来,中国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做出更大贡献。
改革开放对教育的影响
![改革开放对教育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037cc6b33687e21af45a9a1.png)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活动调查报告题目:改革革开放对教育的影响班级:姓名:时间:2016.12.08改革开放对教育的影响前言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并把改革开放做为一项基本国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2016年12月,已是改革开放的第38个年头,改革激荡时代风云,发展铸就历史丰碑。
我的家乡位于被着称为“中国酒城”的泸州市,改革开放以来,不管是经济、医疗还是科技方面,都发生巨大的改变。
当然,作为一名大学生,改革开放对教育影响的感觉是最敏感的,所以,本文就以改革开放对教育的影响为主要调查对象。
具体调查如下:一、调查地点泸州市纳溪区**小学、泸州市纳溪区**中学图1-1 **小学图1-2 **中学二、调查时间2016年12月08日三、调查方式实地考察、教学旁听、网络资源四、调查内容1、改革开放前后当地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思想观念变化改革开放前几年,正是父辈处于读中小学的时期。
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年幼时就得承担绝大多数的家务,对于上学则是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以导致经常“逃课”的现象出现,就给家长一种还租不适合读书,或者是读书没有现实意义的观念。
当然,由于当时“养儿防老”的观念盛行,导致一个家庭同时有2个甚至多个符合入学年龄的孩子,并且地处农村,家庭经济难以维持众多孩子入学,也造就了当时辍学率高,中小学入学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教育逐渐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重视。
一部分沿海务工家长逐渐意识到,受教育程度决定他们的劳动强度以及薪酬水平,他们迫切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获得足够的教育,避免生活在社会底层。
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思想观念的改变,使得当地入学孩子的数量有一定的增加。
2、改革开放对所在学校教育体制、教育结构的影响传统小学教育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在教育中,教师是作为一个具有相当权威的、高高在上的权威者出现。
而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的接受教师交给的知识,学生缺乏自己的主动性,学习非常的被动,这样的教学对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非常不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教育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教育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2a55036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9.png)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教育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教育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些成就不仅促进了国家的综合实力提升,还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围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资源的丰富化以及教育质量的提升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教育改革开放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经历了持续而深入的改革与创新。
首先,高等教育领域逐渐开放,吸引了大量海外留学生回国就业,这不仅提升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也加速了教育领域的现代化进程。
其次,职业教育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技术熟练型人才,满足了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
再者,农村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育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农民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得到了极大扩展。
二、教育资源的丰富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教育资源的丰富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首先,学校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各级各类学校逐渐增多。
不仅城市地区的学校迅速扩建,农村地区的学校建设也得到了巨大改善。
其次,教育设施的完善从校园环境到实验设备逐渐完备,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条件。
此外,教师队伍建设也得到了重视,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机会增多,教师素质不断提高。
三、教育质量的提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质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首先,标准化教育评估体系得到了建立和完善,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估,为学校提供了参考和改进的依据。
其次,义务教育阶段的普及率大幅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明显提升。
此外,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也大幅度提高,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
四、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拓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首先,中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国际学术交流成为了常态。
此外,我国的高校也积极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华讲学与合作研究,提升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同时,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也积极派遣教师和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提升了中外教育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合作。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与变迁的历程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与变迁的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20aed16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b4.png)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与变迁的历程一、文化革命时期的高等教育文化大革命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文化大革命期间,高等教育受到了严重破坏,大学和学院被关闭,教育体制遭到摧毁。
文化大革命使得许多知识分子受到迫害,大量教师和学生被下放到农村劳动。
这段历史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长期的消极影响,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高等教育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7年,高考恢复,为高等教育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5年,中国政府提出了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得高等教育得以快速扩张。
1999年,教育部提出了“211工程”,将部分重点高校列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推进高等教育自主招生改革,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
同时,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
三、高等教育的转型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从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型。
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数量持续增加。
同时,高等教育质量和实力也在不断提升,一大批世界一流大学和国际知名学科涌现出来。
高等教育的发展还呈现出多元化、国际化的趋势。
中国大学加强了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招收外国留学生,提高国际化水平。
同时,高等教育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推动了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四、高等教育的挑战和问题尽管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高等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一线城市的高校资源相对较为丰富,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高校资源相对匮乏。
其次是高等教育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不少高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方式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需求,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再者是高等教育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一些学校追求规模扩张,而忽视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另外,高等教育的营销化问题也备受关注。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b5d106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f3.png)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里,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与发展。
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高等教育不仅在规模上得到了快速扩大,教育质量和水平也有了长足的提升。
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中国高等教育不断吸收各方面的优秀资源,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国家的创新与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
首先,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一番翻天覆地的变革。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国外优秀教育资源的引进,同时对国内高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85年,国家推出了一系列高等教育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加强教育资源的分配和合理配置、多样化的招生形式、教师职称制度的建立等。
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得中国的高等教育逐渐走上了现代化道路。
其次,改革开放后,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率还很低,但在四十年的改革发展中,中国高等教育的覆盖率不断扩大,逐渐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据统计,2018年,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了50%以上,远高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平。
这意味着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同时也为国家的发展培养了更多的人才。
再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有了长足的提升。
中国的高等教育不再仅仅追求数量的增长,而是注重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人才的能力。
国家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强了高等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教育资源的配置水平。
同时,高等教育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入了更多的实践教学环节,加强了科研和实践的结合。
这些努力使得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培养出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
最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了国家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的高等学府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例如,在科技领域,中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人工智能、生物医学、新能源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改革开放对教育的变化
![改革开放对教育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c1f115bedd3383c4bb4cd2a1.png)
伴随区域经济非均衡化发展 ,高等教育的区 域均衡发展局面被打破 ,逐步转变为非均衡发 展的态势。
♠1993年,酝酿5年之久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出台
♠1994年国家实行高等教育收费政策后,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 机会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
♠1999年扩招以后,大量的扩招任务落在原来的全日制普通高 校身上,重点大学也逐渐承担了沉重的扩招任务。
3调 制 地2民 度1直行负、、整 ; 方政,辖中责211, 对 共府促市央为099099实 建2发进)与主2939年年行的展教两省所61了体和育级(管重♠月月我以制管与管自理点♠国地。理当理治体高♠进逐对方本 地、 区 制校一步5为地 经两 、实1步实主区 济级 直7行简所行、教 社负 辖了政高中中育 会责 市以放校央央的 发为 )中权进与和权展主两央,行省地力紧的级为加了方(以密管管主大管共自及结理理、省理建治统合体、中级体的区筹。制两央人制体、力实级和
国家采用区域均衡发展战略 ,区域高等教 育发展水平的差距有所缩小。
♠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首次提出 发展大众教育的政策 ♠1950 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暂行规程》
凡年满十七岁、身体健康、在高级中学或同等学校毕业或有同等 学历,经考试及格者 ,不分性别、民族、宗教信仰 ,均得入学。
1977年7月,邓小平复职,恢复了全国高考 和招收培养研究生的制度。高等教育经过了6个 “五年计划”,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六五)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七五)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八五)
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九五) 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十五)
人才强国战略(十一五)
♠解放初期的时候,我们的小学入学率才有20%,我们的初中 入学率才10%多,大学生才有一万多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教育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教育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3b58238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b.png)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教育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教育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通过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国的教育体系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提高,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教育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第一部分:基础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大幅提高。
政府积极推动义务教育的落实,为全国各地提供了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
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且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
此外,中小学教育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使得教育水平在城乡之间不再存在明显的差距。
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更新,使得学生更加关注创造力、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的知识。
第二部分: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机会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
同时,政府也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提高了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
与此同时,高校科研实力的提升也是中国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之一。
国家加大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鼓励创新和技术转化。
许多中国高校在科技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并且在国际上获得了认可。
第三部分: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的增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得到了大力发展。
政府鼓励学生选择职业教育,并提供了各种职业培训机会。
这使得更多的人能够通过技术培训获得就业机会,提高了就业率和收入水平。
职业教育还为中国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满足了不同行业的需求,提高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第四部分: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加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的教育合作项目,为中国学生提供出国留学的机会,并吸引了许多外国学生来中国学习。
这不仅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还提高了中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教育的发展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教育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3f56a85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2c.png)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不仅在经济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对中国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改革开放前,中国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资源不均衡,而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加公平的分配,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教育资源十分有限,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富裕家庭中。
这导致了城乡教育差距的存在。
农村地区的学校条件较差,师资力量不足,很多孩子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此外,高等教育也相对缺乏,只有少数人能够进入大学深造。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了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加公平的分配。
农村学校的建设得到了重视,师资力量得到了加强,农村孩子的教育机会得到了明显改善。
同时,大量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得到了建立和扩建,高等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与国外学校和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的教育界开始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推动教育的创新和改进。
教育的内容也更加多样化和综合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改革开放还为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教育领域出现了许多新兴的职业,如教育咨询师、教育培训师等,为教育从业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发展机会。
然而,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也面临了一些新的挑战。
一方面,制度转型和资源分配不平衡导致了教育的质量差异。
城市教育相对繁荣,但农村地区的教育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教育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考试和选拔,教育过度注重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为了进一步发展中国的教育,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教育体制,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同时,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减少应试教育的压力。
另外,我们也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改革开放后我国在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后我国在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92c2ef1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a1.png)
改革开放后我国在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哎,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的成就,真的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听起来有点严肃,但其实还挺有意思的,咱们轻松聊聊就好。
改革开放这一波可真是给教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想当年,咱们的教育可没现在这么丰富多彩。
记得以前上学的时候,教室里可简陋了,黑板就是个黑板,教材也是那几本,学习的资源少得可怜。
不过,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变化开始显现,哇,简直就像是“脱胎换骨”一样。
说到教育,首先要提的就是义务教育的普及。
以前很多农村的孩子因为各种原因上不了学,真是让人心疼。
但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开始重视教育,义务教育的推出了,嘿,大家都能上学了。
这可真是“如鱼得水”啊,孩子们都能读书识字了,知识的种子在每个孩子心中发芽。
现在,农村的小朋友也能享受到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真是令人欣慰。
教育的公平性逐渐提高,大家都有了追求知识的机会,没错,这就是改变的力量。
然后,咱们再说说高等教育的发展,哎呀,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以前能上大学的都是凤毛麟角,现在呢,大学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各个地方都有高校,专业也是五花八门,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你想学什么,几乎都能找到合适的学校。
这不仅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素养,更为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咱们的科技、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些聪明的大学生。
曾几何时,考上大学是很多孩子的梦想,现在看来,大学生几乎是“家常便饭”,但这并不意味着轻松,竞争依然激烈,大家都在拼搏。
再说说国际化的步伐,哇,真的是越来越快了。
以前的教育有点封闭,但现在不一样,咱们的学生可以去国外交流,学习先进的知识和理念。
各种留学项目、交换生计划层出不穷,简直是“走出国门,放眼世界”。
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更让他们学会了怎样与不同文化的人交流,真是一次人生的历练。
想想当年,要是能出国念书,那真是梦寐以求的事,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能走出去,这就是时代的进步。
还有技术教育的兴起,嘿,大家都知道,时代在变,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改革开放对教育的影响
![改革开放对教育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9c9e5c5f121dd36a22d8262.png)
• 新《义务教育法》的出台实施
•
2006年,《义务教育法》实施20年以后,新
《义务教育法》的通过,对新世纪的中国教育发
展来说,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
•
从教育法制建设角度讲,新《义务教育法》
的出台是中国教育法制建设一个新的、重要的标
志。新《义务教育法》总结了《义务教育法》实
施20年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义务教育法》
等多种条件的差异,区域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目前,尚有大量危房
校舍等待修缮,还有上百万大、中、小学生因家庭贫困濒临失学。
•
实施希望工程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和广泛的社会民众基础。
中华民族素有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的今天,人
民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支持教育的热情。实施希望工程,正是继承和
弘扬民族传统,为广大民众参与发展教育开辟的一条有效途径。
• 恢复高考制度
•
1977年冬天,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过问和大力支持下,中国恢
复停滞了10年的高考。许多中国人的命运因此发生了变化。在这个涌
动着春意的冬天里,中国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
如今,30年过去了,邓小平当年做出的决策,其意义早已超出高
考本身。他让一代代中国人明白:教育不仅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作了一次全面的、重大的修改。
•
从义务教育发展来看,关乎整个民族素质的
提高和民族的复兴,对整个教育的发展具有奠基
性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作用,是义务教育的一个新
的里程碑。
•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关键环节,是
教育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的重要枢纽,是一个国家和
地区现代化的强大动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关系到人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051f102f12d2af90242e6b9.png)
浅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开始走上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
尤其是高等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令世界瞩目。
[关键词] 基础研究发展高新技术一、现代化的教育逐步走上正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邓小平在同中央同志的谈话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
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
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
1978年4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指出,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并明确表示要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鼓励人们终身从事教育事业,整个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在全国恢复和增设55所普通高等学校。
经国务院批准各高等院校都恢复了原有职称,至1981年,全国高等学校有13万多名教师提升和确定了职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指出,只有大量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劳动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才能够推动现代化的建设,才能够推进改革开放的事业向前发展。
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是一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体制创新的纲领性文件。
这份文件是我国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研究如何使教育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依据。
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首先要求教育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1997年,高教管理体制改革与教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普通高校招生收费并轨改革到1997年已如期完成。
江泽民同志在为复旦大学90周年校庆题词、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和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都重点强调了我国高等教育要成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强大生力军,要建设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高校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向经济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与新需求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与新需求](https://img.taocdn.com/s3/m/2ca7e059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7a.png)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与新需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开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需求和挑战。
本文将从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新需求两个方面,对这些变化进行探讨。
一、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1. 大众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从高度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型,每年新招生人数和毕业人数都在不断增加。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本科在校生规模已经达到了4047.8万人,研究生在校生规模也接近了300万。
这种大众化趋势意味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2. 多样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传统的学科和专业无法满足每个人的需求,因此高校开始推出更多种类的学科和课程,比如跨学科、综合性课程、MOOC等。
除此之外,高校也开始在教学形式上进行改革,如采用翻转课堂、在线教学、远程教育等新的教学方法。
3. 国际化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也是未来的重要趋势之一。
中国正在走向国际舞台,随之高等教育也在国际化方面迅速发展。
吸引国际学生和教师,与国际高校合作开展联合培养等活动已经成为许多高校的主要任务。
除此之外,高校还开始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技术,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4. 创新性创新性是高等教育的另一个重要趋势。
在高速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域中,高等教育需要具备开展创新性的技术开发和研究的能力。
这就需要高校在科研能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以满足社会对技术创新人才的需求。
二、新需求1. 职业化需求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强调职业化的教育和专业培训。
而高等教育正是一个人职业生涯中非常关键的阶段,因此职业化需求也开始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需求之一。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高校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导师、开展实践性教育等多种方式,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 个性化需求随着社会多样化需求的出现,人们对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例子
![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ccf8894a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07.png)
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例子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它的实施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许多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积极变化。
下面将从经济、教育、文化等多个方面列举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一、经济方面:1. 扩大对外贸易: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加国际贸易,大量出口产品,吸引外资,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2. 引进外资技术:改革开放使得中国能够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了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3. 建设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建立了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推动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4. 农村改革: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逐渐繁荣起来。
5. 发展私营经济:改革开放后,私营经济得到了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教育方面:1. 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改革开放后,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提高了人民的受教育水平。
2. 推进教育改革:改革开放使得中国教育改革步入快车道,不断完善教育体制,提高教育质量。
3. 引进国外教育资源:改革开放使得中国能够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丰富了教育内容和方法。
4. 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开放后,中国职业教育得到了发展,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满足了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三、文化方面:1.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加强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2. 引进国外文化:改革开放使得中国能够接触到更多国外的文化,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3. 文化产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化产业逐渐兴起,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4. 文化交流的增加:改革开放使得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四、社会方面:1. 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改革开放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放的思维方式使人们更加自由、开放、包容。
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例子
![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5bf19c0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46.png)
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例子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带来了许多好处。
以下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一些例子:1. 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如农村改革、城市化进程、国有企业改革等,这些改革措施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99.1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9.5%。
2. 就业机会增加: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据统计,中国的城镇就业人口从1978年的2.7亿增加到2019年的8.5亿,就业率大幅提高。
3. 贫困减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如农村改革、教育扶贫、医疗保障等,有效减少了贫困人口数量。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中国的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8.4亿人减少到2019年的4万人以下。
4. 教育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如高等教育扩招、义务教育普及等。
这些改革提高了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多机会,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5. 科技创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并实施了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
这些政策促进了科技创新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6. 对外开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贸易,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签订了一系列自由贸易协定。
这些举措推动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为中国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7. 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建设了一系列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率,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8. 健康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改善了卫生保健体系,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覆盖率。
这使得人民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有助于提高劳动力的生产力。
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例子
![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44f49dff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07.png)
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例子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它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与发展。
下面列举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十个好处示例。
1. 经济腾飞: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动力。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市场经济改革,引入了外资和技术,推动了国内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腾飞。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2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99361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9.5%左右。
2. 就业机会增加: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市场经济逐渐成熟,出现了大量的企业和工厂,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纷纷进入城市工作,大大减轻了农村的就业压力。
3. 农村改革: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领域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新的农村经济体制使农民能够自主经营土地,改善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条件。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4. 教育进步: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好的配置。
教育改革的推进也使得教育质量得到了提高,普及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程度也大幅度提升。
5. 科技创新:改革开放为中国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中国逐渐开放了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了大量的科技人才和技术,推动了科技创新的发展。
中国在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果,如高铁、5G通信等。
6. 文化繁荣:改革开放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带来了繁荣。
中国的文化创作和传播得以自由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化作品和艺术家。
中国的电影、音乐、文学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7. 政府效率提升:改革开放推动了政府机构的改革和效率的提升。
政府加强了行政管理和监管,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政府机构简化、电子政务的推行等,使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高效。
8. 城市建设: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城市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浅谈改革开放与教育共成长
![浅谈改革开放与教育共成长](https://img.taocdn.com/s3/m/d042d2f4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99.png)
浅谈改革开放与教育共成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教育与改革开放的共同成长,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今天,本文就来谈一下改革开放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改革开放对教育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得到了十分迅速的发展。
一方面,在政策层面,中国开始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措施,如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扩招、职业教育等等。
另一方面,在经济层面,中国的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和条件,使得教育获得了更多的投入和发展机会。
具体来说,改革开放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结构的深刻调整。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教育结构以重点城市和高等院校为主,而普通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教育几乎得不到重视。
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大力发展九年义务教育,使得整个基础教育得到了普及和提高。
2、教育体制的变革。
改革开放后,中国建立了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多种多样的学校类型和学科专业出现了。
此外,中国还实施了职业教育和大学扩招等措施,为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的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
3、教育质量的提高。
随着教育结构和体制的调整,中国的教育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教育始终以质量为中心,推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了中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4、师资队伍的培养。
改革开放后,中国高等教育的扩大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师资队伍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条件。
中国学者进军国际,不断吸收外国优秀学者也有助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改革开放与教育共同成长,教育在促进改革开放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具体表现如下:1、培养了优秀人才。
教育是人才的摇篮,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成功的背后,是无数受过良好教育、具备高超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这些人才为中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2、构建了现代化社会。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而教育的功能正是为社会拓宽发展的空间和提供更多的人才资源。
教育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综合素质和生产力,也在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教育的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教育的发展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ada9f7a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25.png)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教育的发展变化改革开放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教育的规模和质量上,还涉及到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变。
改革开放给中国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使其蓬勃发展,为中国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扰。
当时,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基础教育的普及率低,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存在着严重不平衡的问题。
教育体制僵化,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此外,教育资源的分配也存在严重的地区和城乡差距。
这些问题限制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制约了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的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首先,教育资源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充。
政府增加了对教育的投入,提高了教育经费的比例,加大了对教育设施、教材和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
这使得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了教育的普及率和公平性。
其次,教育体制得到了重大改革。
取消了传统的重点大学制度,实行了完全公开招生。
此外,引入了市场机制,允许民办学校的创办和发展。
这种改革使得教育资源的配置更加灵活,增加了竞争,促进了教育的提质增效。
再次,教育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
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的重视,增加了实践和技能培养的比重。
此外,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这种改变使得教育与社会需求更加紧密结合,使得教育培养的人才更具实用性和竞争力。
最后,教育方法也得到了改进和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灌输和记忆,缺乏开放性和实践性。
改革开放以后,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倡互动式教学和实践教学。
通过引入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等,使教育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教育的发展变化彰显了中国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
通过改革开放,中国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从一个教育资源匮乏的国家变成了一个教育大国。
中国的教育发展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回顾中国的发展,温家宝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
教育也不例外。
中国教育现状至1949年辽东省市属中学仅有5个教学班,市属小学54个教学班共145名学生和72名教工的简朴办学条件。
中国教育发展缓慢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5年5月第一次全教会议召开以来,高等教育开始步入发展阶段。
特别是1999年高等教育大扩招至今,高等教育进入全面改革、大力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了高等教育发展观的转变,加速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高等教育规模从1998年在校生780万,增加到2004年超过20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8%提高到19%;年招生数从1998年270万人,增加到2004年的620万人。
其中普通高校招生从1998年的108万增加到2004年的420万人。
199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1017所,其中本科院校600所,专科学校417所,本、专科学校比例为3:2,普通本、专科在校生共340万人,本、专科生之比为1.9:1;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1553所,其中本科院校642所,专科学校911所,本、专科学校比例为2:3;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090万人,本专科生之比为1.27:1 。
高等学校的办学效益提高:校均规模20世纪90年代前2000人,2002年6700人,比1998年3335人翻了一番;生师比从1998年的11:1,提高到19:1科技机构数2875 个科技活动人数29.52 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6.05 万人高等学校78 所研究生在读人数 3.13 万人普通高校在校学生58.55 万人成人高校在校学生26.97 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15.11 万人高校专任教师 3.80 万人科技教育2001年但是改革开放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改革开放后中国更多的接触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信息的高速传播,外国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乃至我国根据国情变化而实施的措施及进行的教育改革,在加速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
1、经济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冲击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我国经济引入改革开放之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增长9%以上的高速度。
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使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经济全球化对政治、文化、科技,包括教育在内,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它对国家的发展,既有着相互促进的一面,又有着十分突出的矛盾。
如何应对这种经济全球化趋势,是世界各国和各个领域所关心的问题,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所关注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对教育的影响将会是十分深刻的,而首先会受到影响的无疑是高等教育,因为高等教育是教育的龙头,而且与经济有着更直接的关系,而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现在已经不可能完全孤立地发展,必须要进入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大循环中去。
一个突出的现实是经济全球化带来人才竞争的全球化。
这不仅表现在争相培养高层次人才,努力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而且现在愈加加重了我国人才流失的现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到发达国家留学的人员迅速增长,而学成以后回国服务的人员比例很小,而且越是高层次人才,越是流失严重,造成我国人才缺乏而影响其经济,科技发展,从而更加难以留住人才这种恶性循环。
2、加入WTO对教育的影响(挑战)我国加入WTO对教育服务的承诺是部分承诺,承诺的具体如下:在项目上不包括军事、警察、和党校等特殊领域的教育和义务教育,即以上领域不对外开放。
除上述特殊领域和义务教育外,我方在初等、中等、高等、成人教育及其他教育服务等5个项目上作出承诺,许可外方为我提供教育服务。
在教育服务提供方式上,对跨境交付的教育服务未作承诺;对境外教育消费未做任何限制;允许商业存在,即允许中外合作办学,但不一定给予国民待遇;对自然人流动,承诺具有一定资格的境外个人教育服务提供者应中国学校或教育机构聘用或邀请,可以来中国提供教育服务。
(引用)2.教育市场的竞争加剧。
首先,各级各类教育从入学机会、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模式将受到很大挑战。
近年来,通过大幅度扩大招生,虽然我国高校在校生翻了一番。
但总体来说,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资源还相当短缺,与美国4000多所高校和1450万在校生的规模相差甚远。
高等教育将受到很大挑战。
近年来,我国学生出国留学人数不断增加。
加入WTO 放宽国外机构进入我国合作办学的条件。
这些高等教育机构具有较强吸引力,并在我国境内直接与我国现有学校竞争,将对我国高校形成挑战。
其次,国外在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方面经验丰富,具有明显优势,这块教育市场的竞争也将加剧。
3.教育的地区不平衡性加大。
入世后人才需求更加旺盛,不仅国内教育发展,境外教育资源的介入也有利于加快人才的培养。
但是,境外教育机构多数将办学的重点将放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教育方面原已存在的东西部地区的不平衡性将加大。
5.人才流动出现新的特点。
由于国外公司的大量进入及其本土化经营,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加大,将大大增加对高新技术人才及懂得世界贸易规则的金融、管理、贸易、、等方面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
那些熟练掌握外语,精通涉外业务的高级专门人才将供不应求,而且在人才上也面临严峻形势。
势必导致高校在校学生在专业选择方面的倾斜。
(3)加剧教育人才的竞争。
入世后,教育人才的竞争将进一步激化,不仅影响大中专毕业生,也势必波及我国重要教育部门。
中国政府提出和采取的一系列口号和措施对教育的影响教育公平严重失衡1.教育产业化带来的恶果。
这个口号一出,掌握着社会教育资源的各类公办大中小学,可以堂而皇之地向学生家长收取各种费用,择校费、扩招赞助费、借读费、补习费等等,不一而足。
学校乱收费现象多年排在行业不正之风前列而难以改变。
在这个过程中,原本掌握着较优势资源的重点校,无疑具有很大的优势,所收各种费用的总规模显然非一般校可比。
越是好学校越能多收费来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和提高教师福利待遇,越是差学校越收费少条件越难得到改善,学校之间的差距就越来越大。
在这个政策指导下,一些重点校在招生能力扩大后主要增加的是计划外的高价生。
公办学校占有的本来是属于全体纳税人的优良教育资源,却成了学校及教育管理系统谋取利益的资本。
从学生角度,学习比较好但家庭困难的学生即使好学校扩招也进不了好学校;学习很差但家长能够多掏钱就可以进非常好的学校。
2.精英化教育带来的恶果。
十几年来,政府先后提出和采取了一系列推进精英教育的口号和措施。
如:建设几所国际一流大学、推进211,985工程、高中示范校工程等等。
各级政府在资金政策上给予的倾斜,使其它学校更加望尘莫及。
而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在国际权威大学排名上,我国内地大学已在前200名内难觅综影殊不知,就是清华北这样的国内名校也是踪影难寻。
名校的建设要靠有多位大师,而不是靠有几座高楼。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清华“永远的校长”梅贻琦早为我们指明了道路。
3.政策壁垒更加森严。
在上世纪末之前,高考基本是全国一张卷,按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录取分数线,省市之间的不公平是明摆着的,由于大多数省区民众反映强烈(其实主要是对经济超发达的直辖市过于低的录取分数线),进入21世纪后,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已全部改为单独命题划线。
这样,政策壁垒就变得更加森严不可逾越。
于是,高考大省的有一定实力的考生和他们更有实力的家长们就更加不惜血本地上演了一出出高考移民、高中移民的闹剧。
但这些有钱家的孩子正值今年高考,肯定能得到他们想得到的结果。
他们那些比他们学习好但比他们家穷的同学们,今年的命运就很难说了。
二、应试教育进一步登峰造极上世纪90年代以来,素质教育空喊口号,与实际推行的教育机制是根本矛盾的,所以不可能真正得到推行。
对全部中小学、教师和中小学生的考核和评价,就是以考试为导向,看分数,看上榜率,看升学率。
经济领域中的竞争和优胜劣汰规则,全盘引入公办和义务教育领域,并逐年强化。
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学生、家长、一线教师苦不堪言。
在一些中小城市和县级的高中,孩子们早晨6:30离家门,晚上10:30才能回家,然后再做作业到零点以后,一周只有星期日下午休息半天。
初中也比这好不了多少。
现在的孩子们,只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大量的知识的灌输,压制了创造,抑制了天性,最后变成一批答题机器。
连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在看到他小孙女异常辛苦倍感压力的学习生活时,都不禁唏嘘和无奈。
这种牺牲孩子童年与快乐的教育,是在残忍地扼杀着孩子的天赋与创造力,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
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广大中小学生怎么会有时间、精力和身体去享受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是的,近年来所谓的特长教育,这只不过是应试教育另一种极端表现而已。
有相当一批孩子自我感觉在文化课的竞争上处于劣势,而家长又有一定经济实力,就将孩子送进各种特长班和特长学校学习。
其实他们中很多并不具备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天赋,学习起来非常吃力。
家长并不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只为了将来高考时多一项选择而已,而他们在繁重的学校教育之外,身上又多了一项沉重的负担。
在两种负担的重压下,学生身心具疲,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三、传媒及信息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改革开放后,大众传媒迅速发展,各种内容和风格迥异的电视、电影、报刊、书籍的大量涌现以及发达的网络,使大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各种社会现象和新知识的存在和变化。
同时,各传媒必然对某些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并针对青年人的特点提出一些新的价值选择和认可。
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的信息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在大众传播网络中存在大量把关人,他们决定什么样的信息应该传播与不应该传播,提供具有内在倾向的信息,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校学习的大学生多数时间是在校园内度过的,与校园外的事物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少,大多只能从大众传媒中了解。
日积月累,这些信息就在大学生头脑中构造出外部世界的影像,这些影像尽管是间接的,却能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直接影响。
但是,大众传媒对青年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而媒介产品也具有商品和市场的特性。
市场化的大众传媒为追求商业效益而迎合一些庸俗消极乃至不健康的思想潮流,将健康的内容和灰色文化混杂在一起,通过炒作形成不良的社会导向,使部分大学生对优良文化产生疑惑和动摇,从而对他们的行为规范、人格形成、心理适应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产生消极的影响,导致一些大学生人格和精神上的畸变,出现了一些非理性的行为和盲从。
社会商业文化的盛行,使一些格调不高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大学校园盛行,使传统文化艺术受到冲击,助长了部分学生的浮躁情绪和思想观念的偏颇。
大众传媒的勃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拓了新的思路,提供了新的载体与表现形式,同时也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