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合集下载

国共十年对峙与抗日战争时间表文档

国共十年对峙与抗日战争时间表文档

国共十年对峙与抗日战争时间表文档国共十年对峙时间表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1927年8月湘赣边秋收起义1927年8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1927年底广州起义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2年一.二八事变、十九陆军抗战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1935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5年一二.九运动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抗日战争时间表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931年10月12日黑龙江沦陷1932年1月28日淞沪事变1935年5月29日梅津美治郎就华北问题提出备忘录,7月6日,何应钦复函全部承认日方要求,《何梅协定》1935年8月1日中共《八·一宣言》1935年11月24日冀东内蒙脱离中央 1936年5月5日国共初步议和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1937月2月15日中共接受国民政府改编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事变后,国军最高统帅蒋介石即宣示求战必应战战略原则,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7年7月26日平津沦陷1937年8月7日国民政府决议抗战1937年8月13淞沪会战"八一三"事变,又称"八一三"淞沪抗战,是抗日战争初期继"七·七" 事变以后,1937 年8 月13 日上海军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壮烈战斗,日本帝国主义为扩大侵华战争在中国上海制造的事变,1937年8月13日爆发,即第二次上海事变1937年10月30日国民政府迁都重庆1937年11月5日上海沦陷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南京大屠杀1937年9月11日-11月8日太原会战包括有:天镇战役[1]、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

从国共的十年对峙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从国共的十年对峙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四讲从国共的十年对峙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国共的十年对峙(1)国共政权对峙1.知识结构工农武装秋收起义:途中进行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起义井冈年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山的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军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会师,创建工农红军星火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工农土地革命路线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武装消灭地主阶级割据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形成1930年全国建立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建立政权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发动的三次“围剿”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中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红军经遵义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战略过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转移胜利进军:四渡赤水、渡金沙江、大渡河(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意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应重点分析理解的问题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及时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制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

在起义失利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人及时把革命引向农村,开创了一条全新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保卫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这使中国革命形势迅速发展。

到1931年底,红军不但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反革命“围剿”,而且建立了与国民党政权对峙的红色政权。

王明掌握了中共中央领导权后,“左”倾错误开始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以往成功的革命实践被否定,毛泽东的领导权被剥夺。

在“左”倾错误的指挥下,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损失,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经过这次波折,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更加深刻,对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认识更加深刻。

第15课_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5课_  国共的十年对峙

爬雪山
“草地上渺无人烟,”戴医生说,“„„没 有人,一个也没有„„看不到人的影子,听不到 人的声音,也没有可以谈话的人。没有人从这条 路上走过,没有房屋,只有我们自己。就好像我 们是地球上最后一批人。”
(一)原因 (二)时间: (三)经过 (四)意义
4.长征的胜利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遵义会议
1935.1.
金 沙 江

遵义

湖 南
江 西
瑞金 1934.10. 福 建
贵阳
州 广 西
巧渡 金沙 江
遵义会议
召开背景: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八万多人长 征开始后,红军损失过半,处于危险中。 时间:1935年1月 地点:遵义 内容:(1)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 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2)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 事指挥权。 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意义: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 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一、南昌起义(1927、8、1)
1、背景: 2、经过:
3、意义: 4、教训: (1)夺取城市和巩固中心城市的革命道路不符 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情况,所以不能成功;
(2)革命武装力量没有同及农民对于土地的需 求结合起来。
民主革命的分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
旧资 民产 主阶 主 义级 革领 命导 新无 民产 主阶 主 义级 革领 命导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时期

新民主主义时期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质 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国民党内部反蒋势力的斗争, 中共领导的红军政权不断壮大等,构成了蒋介石制定的“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背景。蒋介石面对所要解决的诸多 矛盾,将中共作为其首要解决的问题,面对日益深入的日 本侵略采取了妥协政策。从表面上看,蒋介石的“安内” 是为了“攘外”,以抗日为最终目的,二者仅是顺序的不 同,而他实则认为日本是“皮肤之疾”,中共及其红军是 “心腹之患”。此外,蒋介石还以“安内”为由,公然取 缔一切反对力量。因此,这一政策的实质是,反共第一, 集中力量“围剿”红军;压制抗日民主运动,排斥国民党 内爱国力量;置民族利益于不顾,对日进行妥协,带有浓 厚的奴役性色彩。
“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的异同点: 同:都是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召开,都纠正了党内的错误路 线,使革命转危为安,都撤换了错误的领导。 异:“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但又 滋长了“左”倾错误,给后来的中国革命带来极大危害。
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事实上确立了 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到成熟的标 志。
新民主主义时期(1919-1949)
(一)阶段及特征
1.中共成立和时期活动时期(1919— 1924 2.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1924—1927)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6年) 4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第一章
国共十年对峙( 1927—1937)
工农武装起义
(1)从地理、政治角度,分析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从地理角度看:可从地势险要、物产丰富等角度分析其 进行武装割据的有利条件。井冈山地处湘江和赣江之间, 既有屏障作用,又有限制发展的负面作用。 从政治上可联系当地农民武装;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 军阀混战大量部队外调等因素分析有利因素。从革命军队 农民成分居多,旧式武装等分析不利条件。 还应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对俄国革命 模式的突破、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等方面认识其意义,还应 与今天旅游胜地等知识进行联系。

第7讲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第7讲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第7讲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第7讲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战争和动荡。

而在20世纪,国共两党的十年对峙以及与日本的抗战和解放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

本文将从国共对峙的背景、抗日战争的爆发、抗日战争的历程以及解放战争的开展等方面论述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一、国共对峙的背景国共两党是中国现代政治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两个政党。

国民党是在1924年由孙中山领导创立的,它的目标是实现“三民主义”,推翻满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

而中国共产党则是在1921年由陈独秀等领导人成立的,它的目标是实现无产阶级的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两党在共同反对外国侵略以及推翻封建统治的目标上有着共同点,然而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国共关系一度紧张。

国共对峙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当时国民党担任着中国政府的领导地位,而共产党则在农村地区积极发展革命力量。

由于国共两党在地盘、武装力量以及外部支持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二者在政治和军事上陷入对峙状态。

二、抗日战争的爆发抗日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军在中国东北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行动。

中国政府在面对外敌入侵时表现得软弱无力,这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愤慨。

共产党积极响应民众的呼声,提出全民抗战的主张,与国民党一起组织并领导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初期确立了团结合作的关系,共同抵御外敌侵略。

三、抗日战争的历程抗日战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抵御日军侵略的抵抗战,它的主要特点是游击战争。

中国农村地区的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武装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日军进行游击袭击,给日军战线带来了严重威胁。

而国民党则在城市地区组织正规军进行持久战,尽管战局不断波动,但抗日力量逐渐壮大,形成了长期对抗的局面。

第二个阶段是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阶段,也称为全面抗战。

在日本投降德国后,中国得到了一定的喘息时间,国共两党开始统一计划全面反攻。

国共十年对峙与抗日战争时间表文档

国共十年对峙与抗日战争时间表文档

国共十年对峙时间表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1927年8月湘赣边秋收起义1927年8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1927年底广州起义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2年一.二八事变、十九陆军抗战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1935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5年一二.九运动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抗日战争时间表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931年10月12日黑龙江沦陷1932年1月28日淞沪事变1935年5月29日梅津美治郎就华北问题提出备忘录,7月6日,何应钦复函全部承认日方要求,《何梅协定》1935年8月1日中共《八·一宣言》1935年11月24日冀东内蒙脱离中央 1936年5月5日国共初步议和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1937月2月15日中共接受国民政府改编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事变后,国军最高统帅蒋介石即宣示求战必应战战略原则,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7年7月26日平津沦陷1937年8月7日国民政府决议抗战1937年8月13淞沪会战"八一三"事变,又称"八一三"淞沪抗战,是抗日战争初期继"七·七" 事变以后,1937 年8 月13 日上海军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壮烈战斗,日本帝国主义为扩大侵华战争在中国上海制造的事变,1937年8月13日爆发,即第二次上海事变1937年10月30日国民政府迁都重庆1937年11月5日上海沦陷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南京大屠杀1937年9月11日-11月8日太原会战包括有:天镇战役[1]、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1938月1月日军进攻山东1938年3月15日台儿庄战役台儿庄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重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中国国民党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国共十年对峙

国共十年对峙
意义: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 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土地革命
2、秋收起义 1927.9 毛泽东 进攻长沙受挫
南昌起义南下广州与秋收起 义进攻大城市长沙,结果都失败, 为什么会这样?说明了什么?
都以城市为进攻目标,而城市 敌人力量强大。
秋收起义
说明了城市斗争道路不符合中国 国情,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 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创立:1927年10月;毛泽东 巩固: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VS
(青天白日满地红)
一、南昌起义
1、背景: 中国革命转入了低潮 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
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是什么?
坚持革命领导权
坚持武装斗争
改组中共中央,撤换领 导人陈独秀 发动一次振奋人心的起 义,以促使革命由低潮 转向高潮
2、经过: (1)时间: 1927年8月1日 (2)领导人:周恩来、贺龙等 (3)军队: (4)地点: 国民革命军 南昌
表格内容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并由此说明中共怎样 才能在农村立足。
表格反映了地主拥有大量土地,而占人口大多 数的农民却少地或无地。
把土地分给农民,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材料:土地革命后,农民“不还租、不还债、不 完粮,不纳捐税,工人增加了工资,农民分得土 地,好像解下一种枷锁,个个喜形于色。” ——《赣西刘士奇报告》 结合P71 第三段说说毛泽东在井冈山做了哪些事 情让农民“个个喜形于色”?起到了什么样的效 果?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
(5)结果: 南昌起义、南下受阻、兵分两路
3、意义
(1)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 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历史专题复习之《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历史专题复习之《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
①革命性: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②落后性:其阶级属性决定了农民阶级不能领导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革命取得胜利
“自强” “求富”
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 治
三民主义或新三民 辛亥革命、北伐战
主义

①先进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 ②妥协性、软弱性:决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 行不通
马克思主义、民主 北伐战争、土地革
革命纲领、毛泽东 命、抗日战争、解
思想
放战争
①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具有革命性和彻底性; ②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③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 胜利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异同点
异同点
俄国十月革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斗争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这一状况说明此时
A.侵华日军力量增强
B.中国共产党调整了抗战路线
√C.敌后战场地位上升
D.抗日战争转入局部反攻阶段
四、国共关系发展演变的阶段特征、原因及结果
时期
阶段特征
演变原因
结果
国民革 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 帝国主义、北洋军阀是两 国共合作,共同发动国民革命,
命时期 战线
党共同的革命对象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 精神上
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1.(2020·江苏卷,10)1927年11月1日,在时任中共中央农运委员会书记、江苏省委负

国共的十年对峙(上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上课)
1、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战略转移。
2、过程: 开始:1934年10月 内容:纠正“左”倾军事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 遵义会议: 意义:结束“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 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 陕北会师: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 德的军事指挥权。 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 ——1935 年10月,刘志丹陕北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 会宁会师: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 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1936 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3、
根据地的建设
土地革命
工 农 武 装 割 据
1、土地革命: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 度 意义:农民政治上翻身,经济上分到土地, 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2、武装斗争: 红军三次反“围剿”,巩固革命根据地 3、根据地建设:
政权建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经济建设:领导军民进行工农业建设, 发展生产,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找到中 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D
D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时间: 1931年冬 地点: 江西瑞金 标志: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召开 概况: 定都瑞金、毛泽东为主席、 正式建立了和国民党对峙的政权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概括图示
共:红色政权(瑞金)
中国人民
阶级矛盾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国:国民政府(南京)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集体主义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爬雪山

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2)据史料二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 [学会读史] 出其实践依据。 史料二分为三个层次强调, “我们二十八年……这三件是我 提示: ①经验:坚持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 们占胜敌人的主要武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统一战线。②实践依据:南昌起义、遵义会议、 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共的十年对峙、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温馨提示: 请点击相关内容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国共的十年对峙 抗日战争
知识点三
解放战争
高考透析、学科培优
深化拓展 讲史料、论从史出 跟进自测
深化拓展
1、国共的十年对峙
一个核心:农村革命道路的探索。 三点成就:开辟了井冈山道路;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 正确领导;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策略。 四个转移: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最高决策由错误到 正确;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 到“一致对外”。 六点实践: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创建革命根据 地、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2、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及关系
3.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1)遵义会议前,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和决策都是在共产国 际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的。 (2)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原理解决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并且处理得很圆满 。 (3)这次会议后,红军长征的局面、党中央的领导出现了很大 的改观。 (4)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抗 日 战 争
深化拓展 讲史料、论从史出 跟进自测
深化拓展
1、日军侵华 (1)一个意图:征服中国。 (2)侵华罪行: 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实施细菌战、毒 气战,实行殖民统治,进行经济掠夺和推行奴化教育。

国共十年对峙

国共十年对峙

国共十年对峙
再次,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形成了 以群众路线为核心的革命文化。 这种文化强调紧密联系群众、依 靠群众,以群众的力量推动革命 事业的发展。这种文化使中国共 产党在革命斗争中始终保持与人 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赢得了广大 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为中国 的革命胜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形成了 以统一战线为核心的革命文化。 这种文化强调在革命斗争中要团 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扩大统 一战线,共同推动革命事业的发 展。这种文化使中国共产党在革 命斗争中始终保持开放、包容的 态度,广泛团结各阶层、各党派 的力量,共同为中国的独立和解 放而奋斗
国共十年对峙
除了以上提到的内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 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重要性,开始把工作重点转向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为后来的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外交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 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开展了对外交往和统一战线工作,为中国的革命胜利争取了更多的支 持和帮助
总之,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中,中国共产党坚持革命、坚持 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后来的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段历史对于我们今天的发展仍 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50M
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中华民族精神发展 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 坚持斗争、浴血奋战,展现了中华民族 的坚强意志和爱国精神,为后来的民族 独立和人民解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专题十 国共两党关系史

专题十  国共两党关系史

专题十国共两党关系史教学目标:1.掌握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历史的阶段特征,比较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从更深层面认识中国某某革命的复杂性、艰巨性;2.认识第一次国共合作,国共两党十年对峙,第二次国共合作,国共对抗和决战的国际背景,某某与大陆分裂的国际背景,海峡两岸经济文化家六乃至政治交流加强的国际背景;3.理解国共两党的建立极其性质、影响;4.掌握国共两党第一、二次合作的酝酿及主要经历、形成标志、取得的成果、重大事件、破裂原因极其启示;5.了解中共对台政策的演变,两岸关系由对峙隔绝到交流加强的原因和表现。

学法指导:1.掌握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历史的阶段特征,比较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从更深层面认识中国某某革命的复杂性、艰巨性;2.认识第一次国共合作,国共两党十年对峙,第二次国共合作,国共对抗和决战的国际背景,某某与大陆分裂的国际背景,海峡两岸经济文化家六乃至政治交流加强的国际背景;3.重点理解“一国两制”等基本概念;4.将历史上的某某问题及港澳问题的由来与当今“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高考预测: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原因、政策调整、重大事件和成果;2.“一国两制”的酝酿和正式提出及对港澳问题成功运用的作用;3.与孙某某诞辰140周年与逝世80周年、一二·九运动70周年相关的时事热点,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某某事变70周年相关的国共关系的曲折演变及对和平解决两岸问题的经验教训和启示;4.中共的统一战线政策,某某与祖国大陆关系的演变及国际势力对某某地位的态度;5.第二次国某某作与世界发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关系。

考题回放:(2005年文综卷·15-16)某某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某某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

回答1-2题。

1.下面四幅我国东南沿海的历史地图中,与元代某某情况相符的是 C2.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某某同胞书》中,迄今已经实现的主X①停止炮击金门等岛屿②海峡两岸实现“三通”③开放海峡两岸探亲旅游④结束海峡两岸军事对峙 B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知识整合:一、国共两党关系史1、发展历程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的关系呈现“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发展历程。

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第23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第23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第23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1924年)、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年)、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五个阶段。

政治上,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成立,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推动了国民革命和工农运动的开展,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革命道路,并逐渐走向成熟;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在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摧残。

思想上,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社会生活上,物质生活、交通和通信事业、影视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第23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目标解读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重大史实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失败、“工农武装割据”。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民革命(1919—1927年)1.五四运动(1)背景①政治: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③思想: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导火线:1919年,上强权战胜公理导致中国外交的失败。

(3)经过①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罢课游行,提出“,内除国贼”“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

②第二阶段:1919年6月5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标志着中国登上政治舞台。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了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的政策。

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执行了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路线。

建国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期间为了更好地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当时中共尚未建立,但是五四运动中的爱国之士遵循的思想路线是由苏联传入的马克思主义,而这些爱国之士实际上为日后中共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共成立,思想路线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确立现阶段思想路线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军阀。

1924年,国共开始合作北伐,当时的思想路线依然是反帝反封反军阀。

1927年,中共召开“八七会议”,思想路线是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同年十月,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井冈山革命道路。

1935年,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纠正了左倾错误思想。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其思想路线是与国民党合作抗日,挽救民族危亡。

但是1939年,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确立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中共的思路随即调整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在斗争中求团结”“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

1945年,抗战结束,思路是寻求合作,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联合执政,但是随着谈判的破裂,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思路即为解放全中国。

国共十年对峙42818-15页PPT资料

国共十年对峙42818-15页PPT资料
⑴两次严重挫折分别指什么?发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挫折: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和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原因:客观上,反革命力量相对强大;
主观上,中共中央犯了机会主义错误 。
⑵为挽救两次危机中国共产党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① 中共发动南昌起义 ;召开八七会议, 确立了开展土地 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秋收起义,创建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开展根据地的经济建 设和建立红色政权。 ②长征;召开遵义会议,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 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起义领导人在门口台阶上站在最前边举起右手
的是周恩来、贺龙(周恩来左边)、叶挺(周恩
身后)、朱德(叶挺左边)、刘伯承(坐者)等
会见起义部队。
返回
长沙
湖 南
金坪 平江
东门市
浏阳
修水 铜鼓
醴陵
文家市 萍乡 安源
三湾 宁冈 井冈山
南昌 秋 去进收打攻起长义沙长原,沙计大受划家挫要也
都想进长沙,…… 可是长沙打不下来, 目前长沙那样的城
(1927--1937)
背景:大革命失败教训:必须掌握武装力量、革命领导权
南 经过:直接:占领南昌城
昌 结果: 最终:南下受挫;一部转战湘南,一部进入海陆丰
国 共 十
起 意义:第一枪,建军标志 义:教训:直接夺取城市的道路不符合中国实际,不能成功。
年 对 峙土 (地
八七会议
内容: 纠陈右倾;定两方针; 意义: 危急指出路 缺陷: “左”:强调进攻中心城市.
民主革命的分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 1919 1949
旧资
民产
主 主 义
阶 级
革领
命导

抗日战争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框架

抗日战争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框架
1.国共十年对峙简表

屠杀剿共 攘外必先安内 破产
合 作 破 裂
国共矛 盾为主
中日矛 盾上升 西安事变
合 作 抗 日

土地革命 武装斗争
建立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
实现2.抗日战ຫໍສະໝຸດ 历程九一八事变 局 部 抗 战 西安事变 全 民 族 抗 战 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
国共 两党 实现 第二 次合 作
台儿庄战役
抗 日 战
百团大战

胜 利
中共七大
3.人民解放战争的历程
1948年9月1949年 1月
1946年6月
1947年夏
1949年4月23日
国民党进
攻中原解 放区 全面内战
刘邓大军
挺进大别 山
辽沈、淮
海、平津 战役 战略决战
渡江战役 解放南京 国民党 政权覆灭
战略进攻
开始

10年对峙

10年对峙

“草地上渺无人烟,‛戴医生说,‚„„没有 人,一个也没有„„看不到人的影子,听不到人 的声音,也没有可以谈话的人。没有人从这条路 上走过,没有房屋,只有我们自己。就好像我们 是地球上最后一批人。‛
长征途中,妇女无法照料孩子。刘英说:‚听起 来可能很残忍,但他们不得不把孩子托给别人或 扔掉„„扔掉孩子就像扔掉装备一样‛。
长征胜利的意义 材料1:‚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它是一 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 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 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 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美国作家) 材料2: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 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 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 ——毛泽东
意 义
①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导,事实 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 导 ②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 决自身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③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吴起镇
黄 1935.10. 陕
三军会师会宁 肃 1936.10
腊子口

西
康西
草地

泸定桥
2、经过
1934年10月瑞金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甘 陕


腊子口

西
康西 毛尔盖
四 川


1935.1.
南湖
西江
遵义
贵 州 瑞金 1934.10.
建福
广 西
①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
内 容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③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④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新民主主义革命---共和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共和国时期

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指示
国民党是现时中国唯一强大的民族革命组织,它以 民主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以及一部分学生和工 人为依据。……因为中国独立的工人运动尚属薄弱, 因为中国目前的一切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在 华代理人──中国军阀,尤其是因为解决民族革命 问题,直接有利于工人阶级,而现时工人阶级又尚 未充分分化成为完全独立的社会力量──所以,共 产国际执委认为:年青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 合作是必要的。 ──《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 题的决议》(1923年1月12日)
1919年5月26日北大学生领袖罗家纶在《每周 评论》发表文章认为五四精神是“奋空拳,扬白手, 和黑暗势力相斗争的牺牲精神。”预言“这样的牺 牲精神不磨灭,真是再造中国的元素”。
李大钊说:“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是只过一 趟的,是只演一回的。但是这一回的演出(指五四 运动)将永久存在。” 直系军阀将领吴佩孚致电总统徐世昌
1927年-失败:
(3)评价: 性质; 成果和作用;
4.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探索--Ⅲ(1925--1927)
(1)探索: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毛泽东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同 盟军、革命对象等问题 提出依靠农民进行斗争的主张

总结 史实:五四运动、中共会议、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国民革命 概念: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 比较:新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 戊戌变法 — 辛亥革命 — 五四运动 — 国民革命
思考: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有哪些新特点?
二、十年对峙时期—— (1927—1937)
1.南昌起义:时间、意义 2.八七会议:时、地、内容、( 《人物》 )

中国近代史——国共十年对峙

中国近代史——国共十年对峙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 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 ,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 了”。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中国实力不如人,放弃抵抗。 材料二: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 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 国民亦一致告戒,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 依靠国联公理裁决 材料三: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说:“中 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 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反共重于抗日
(二)“八七会议”
1、时间地点: 1927、8、7 2、内容: 汉口
①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②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③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更有 利于根据地的建设和革命形式的发展。
3、意义:
给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毛 进攻长沙受挫 泽 东
三湾

确立了党 三湾改编对军队的 绝对领导
井冈山

进军井冈山
秋收起义和 向井冈山进军图
中共军队的先后名称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中国国民革命军(八一南昌起义) 2、中国工农革命军(秋收起义) 3、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根据地时期) 4、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战争) 5、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战争时期) 6、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时期派出军队)
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
日本侵华—九一八事变(1931)
1、爆发的原因:
(1)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大陆政策) (2)日本急于利用战争摆脱国内危机。 (3)国民党忙于“围剿”红军; 欧美国家无暇东顾,给日本可乘之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注:会后,毛泽东受党的派遣,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28 年,毛泽东建立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会师 (1)概况:1928.4,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的工农武装在砻市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 胜利会师。两军的全体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2)意义:形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 五、▲红军长征:1934.10—1936.10 (一)原因和开始 1、原因:“左”倾冒险主义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出发:1934.10,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如:江西瑞金)。 (二)遵义会议:1935.1 贵州遵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②1935.10 吴起镇会师:红一方面军和陕北红军。 ③1936.10 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红一方面军分别与红二方面、红四方面军。 ☆ 归: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旧民主主义革命 起止时间 革命任务 领导阶级 革命性质 ☆归纳:4、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 ①遵义会议拨正了航向,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②遵义会议后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和策 略。③广大红军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④各族人民的支持。(⑤长征 途中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 八年抗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1937.7.7—1945.9.2)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抗日救亡运动 (一)“九一八事变”/柳条湖事件:1931.9.18 南满铁路沈阳柳条湖 1840 年—1919 年 反侵略反封建 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 年—1949 年 反帝反封建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归纳:▲1、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 ①1894 年领导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武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1905.8,推动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十六字纲领,担任同盟会总理。 ③1911—1912 年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④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⑤1924 年召开国民党“一大”,与共产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⑥1924 年创建黄埔军校,兼任总理。 ☆归纳:2、中共领导的三次会师 ①1928.4 井冈山会师:南昌起义部队和秋收起义部队。
☆归纳:中共主张和平西安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 ①日本大举入侵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要求。②西安事变后,国 内外出现错综复杂的形势。③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 二、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1937.7.7—1945.9.2 (一)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7.7 ▲1、概况:1937.7.7,日本侵略军向驻北平西南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挑起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 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影响:卢沟桥的烽火,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 (二)▲南京大屠杀:(1937.12.13 起 六 个 星 期 )
4、中共态度:中共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解决的依据:民族矛盾开 始上升,抗日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 5、结果/西安谈判:在中共代表(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下,蒋介石被迫接 受了停止内战、联合红军抗日等条件。 ▲6、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 作抗日局面的出现。(注:不可理解为 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1、原因/目的:日本转移 1929—33 年经济危机打击 ▲2 事情经过:1931.9.18,日本关东军策划炸毁南满铁路 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 为,接着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境沦陷。这就是“九一八”事变。(日本 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3、结果:由于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境沦陷。1932 年,日本在东北建立“伪 满洲国”。以长春为“都城”,溥仪任“执政”。 (二)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1、背景:①1935 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华北,使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使国民党内部进一步分化。③经过中共的大力争取,张、杨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 日”的主张。④蒋介石拒绝抗日。 ▲概况:1936.12.12,张学良、杨虎城派兵到西安华清池逮捕了蒋介石,囚禁了城内一些国民党高级将领, 接着通电全国,呼吁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次逼蒋抗日的行动,史称“西安事变”。 3、性质:逼蒋抗日的军事行动。(注:不是以推翻蒋介石统治为目的的兵变) ..
1、1937.12.13 起持续 6 个星期的针对和平居民的大屠杀,杀害我国同胞 30 多万。其中 19 万人被集体屠杀。 2、其中,日寇把关在幕府山的 5.7 万人驱至下关草鞋峡,集体枪杀。 (这是日寇制造的最大的一次集体屠杀)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联系:日本右翼分子制造教科书问题,至今仍否定南京大屠杀等史实的目的是什么? 否定、掩盖侵华史实(如南京大屠杀),复活军国主义/为军国主义招魂,为侵华战争涂脂抹粉。 三、国共合作抗日 (一)台儿庄战役(1938.3——1938.4) 1、抗战之初,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四次大会战。 2、徐州会战 ①为保卫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军队在临沂与日军备战七天; ②在保卫滕县的战斗中,122 师师长王铭章牺牲。 ③1938.3—1938.4,国民党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自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鼓舞了 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但是这一战役没有能够扭转国民党正面战场被动的局面) (二)百团大战(1940.8—1940.12) 1、抗战开始后,中共坚持实行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全面抗战路线。
1、召开原因:“左”倾冒险主义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长征初期,继续犯“左”倾 冒险主义错误,红军损失惨重 2、内容/决议/成就:①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 原则,增选其为政治局常委。 2、意义:①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②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③是中 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长征的经过(主要指红一方面军)(联系教材上的图片和长征路线图) 1934.10 出发→突破四道封锁线→1935.1 遵义会议→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标志红军摆脱了国 民党几十万人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 地→吴起镇会师 记忆方法:乌江天险重飞渡 (四)长征的胜利 1、1935.10,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历时一年) 2、1936.10,红一方面军分别与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历时两年) (五)意义: ①长征锻炼和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②长征的胜利, 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红军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四渡赤水出奇兵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北京大学等 3000 多学生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山东”、“拒绝和约签字”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反应了反帝反封要求, 为近代中国最完整的口号;只 有 “拒绝和约签字”实现) 2、第二个阶段:1919.6 月初起 上海 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六三”前后的变化:1919.6.5,上海工人罢工,为五四运动的转折点 学生 工人阶级 工人罢工 商人罢市 中心:北京 上海 主力:青年
▲1、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参加大会的有毛 泽东、董必武等 13 人,代表全国 50 多名党员) 2、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决议:①通过了中共的第一个党纲(党名;奋斗目标)。②大会确定了 党的中 心工作: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③大会选举 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历史意义:中共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 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国民)大革命时期/北伐战争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1927.7) 三、国民大革命:1924.1—1927.7 (一)黄埔军校的创建:▲ 1、1924.6 在共产党建议下孙文在广州黄埔创建“陆军军官学校” 2、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3、作用: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二)北伐战争:1926.7—1927 初▲ 1、目的:推翻北洋军阀,实现全国的统一 2、组织:国共两党联合推动 3、主力:以黄埔军校学生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 4、革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5、战场:①两湖地区(主战场);②江西;③福建和浙江 6、北伐军胜利进军:①北伐军先后夺取汀泗桥、贺胜桥、武昌;②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 号;③1926.9 冯玉祥率部参加国民革命军,挥师南下,同北伐军遥相呼应;④1927 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至武汉。 (说明:国民政府于 1925.7 在广州成立) 原因:国共合的实现;国民革命军将士尤其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浴血奋战;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冯玉 祥的配合;战争的正义性 7、北伐的主要成就:打跨了吴佩孚、孙传芳;不到半年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阶段性完成了民 主革命的任务 (三)国民革命失败 1、失败:①1927 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②1927 年汪精卫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国民革命失败 失败原因:主观:陈独秀犯严重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根本原因);党成立不久,力量弱小,斗争经验 不足;客观: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