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原因及应对措施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原因及应对措施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2013年收治的56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收治的56例完全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上,主要包括糖尿病、初次发病住院、抑郁心理、不全性循环梗死以及颈动脉狭窄等。结论:对于伴有颈动脉狭窄、糖尿病、抑郁等情况的不全性循环的患者,应当高度警惕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在药物治疗包括康复治疗的阶段中,应当加强抑郁患者的心理干预处理。
标签: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完全性缺血性脑卒中;原因;应对措施
根据病程发生程度的不同,缺血性脑卒中可以划分成短暂性缺血性发作、可逆性缺血性发作以及进展性与完全性卒中[1]。在以上类型的缺血性脑卒中中,进展性脑卒中的比重较大,占25%~40%,由于常规药物治疗未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相对于一般卒中,进展性脑卒中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相对较高,并对患者预后造成重要的影响[2],并成为脑梗死治疗中难度较大的疾病。对此,为了改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2013年收治的56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研究分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2013年收治的56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选取同时期收治的56例完全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上患者与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相符合,同时进行MRI或者脑CT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完全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在观察组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44~79岁;在对照组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在45~8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患者入选标准上,在发病6 h~2周内,临床正常呈逐渐加重趋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程度不低于18%,经检查表明梗死病灶增多或者扩大;在对照组入选标准上,症状高峰在发病6 h内到达,而且排除了出血性梗死的情况。
1.2 方法
选用对照组研究的方案。对以上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时间为入院0 h、24 h、48 h、1周、2周以及3周时。入院后,对两组患者实施血压监测和HAM 评分,并开展血糖、血脂等方面的生化检查。同时,对患者颈部血管实行B超检查,然后及时进行MRI或者脑CT从而确定脑梗死,对没有呈现责任病灶的
患者,一天后在此进行MRI或者CT复查。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结果表明患者的吸烟饮酒史、高血压史,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首次住院时间、糖尿病史、高血压史,不全前循环梗死、失语、颈动脉狭窄及抑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进展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单因素分析后,再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具有显著意义的变量。结果表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史(X1)、颈动脉狭窄(X2)以及脑卒中之后的抑郁状态(X3),详见表2。
3 讨论
目前,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往往给患者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3]。相关报道表明,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在20%~40%。在脑梗死疾病中,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出现往往会造成患者预后不良以及病情恶化,因此不仅给患者以及家属心理上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还容易激化紧张的医患关系。因此,探讨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原因及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在当前的临床实践中,只有掌握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形成因素,才能尽早预测并且控制该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在脑卒中,脑血栓形成过程的持续是脑部不断恶化的主要因素,由于缺血半暗带保持着持续性低灌流,所以造成梗死病灶体积不断扩大,并引发脑水肿。相关研究表明,在早期进展中,独立预测因素包括糖尿病史、冠心病史、CT初期梗死征象以及治疗时间发生延误等[4]。同时,晚发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素则包括了年龄较大、脑水肿以及入院期间神经功能评分较低。根据本次研究,脑梗死一般是因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在不同环节发生作用所导致的。而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糖尿病、卒中后抑郁状态以及颈动脉则是独立危险因素。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中就有91.1%的患者由于血糖过高引发不循环梗死而第一次住院,并且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国外的文献资料也说明,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的高胰岛素血和高血糖症状能够对组织型纤维溶酶原激活剂起到抑制作用,从而有助于纤溶解酶原激活剂中抑制物质的释放和合成,由于该抑制物质(PA1-1)对
纤溶系统的活性明显抑制,所以加剧了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对此,在脑卒中患者入院之后,首先就是随机血糖进行检测,通过血糖的高低来预测脑卒中患者的可能预后,同时实施必要的干预处理来预防其进展。根据本次研究,在糖尿病患者上,观察组要显著多于对照组。而糖尿病可能导致弥漫性血管狭窄的形成。在脑梗死发生时,因为侧支循环不容易建立,造成糖尿病患者发生进展性卒中的可能性增大。具体而言,高血糖一般会造成如下变化:(1)通过无氧酵解而形成更多的乳酸,从而加重患者脑水肿以及酸中毒的问题,并促使缺血脑组织在代谢上发生障碍;(2)增高兴奋性的氨基酸,并损伤线粒体,进而导致细胞死亡;(3)高血糖还会增加血管内皮细胞上的黏附分子,对血脑屏障造成破坏,从而损伤到较大区域的微血管;(4)有助于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质的进一步释放,由此对纤溶系统活性起到抑制作用,并直接引起脑卒中进展。就目前的相关研究而言,高脂血症也被认为是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危险因素,高脂血症能够对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予以加重,并造成脑卒中发生率的增加。
同时,在缺血性脑卒中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就是颈动脉粥样硬化,该因素直接影响到脑梗死的形成与发展。在比较严重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内,脑侧支功血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从血管受累角度出发,在进展性脑卒中的血管狭窄患者中,经常出现前后循环对大脑中动脉以及颈内动脉形成损伤的情况。也就是说,在脑卒中进展上,如果狭窄血管越多的话,就越不容易构建有效的侧支循环,并造成缺血半暗带发生无法逆转的损伤,从而增加进展性脑卒中的风险。因此,在应对措施上,他汀类降脂药,或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可以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同时在预防进展性脑卒中上也具有一定效果。相关研究表明,脑卒中之后发生抑郁一般伴有认知上的障碍,对病情的进展起到影响作用[5]。对此,应当及早发现并给予抗抑郁治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脑卒中的进展,并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多于伴有颈动脉狭窄、糖尿病、抑郁等情况的不全前循环的患者,应当对缺血性脑卒中出现进展的风险高度警惕。在药物治疗包括康复治疗的阶段中,应当加强抑郁患者的心理干预处理,从而有效预防该疾病的进展。
参考文献
[1]万宇,张俊.影响缺血性卒中患者住院总天数及费用的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9):1420-1423.
[2]张卫,恽晓平.缺血性卒中责任动脉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7):733-736.
[3]袁静,张向东.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形态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1):2426-2430.
[4]严玉平,伍桂枝.尿酸、高尿酸血症与缺血性卒中[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4,22(5):392-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