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中考传统文化知识最全总复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传统文化知识总复习题
1、下面有关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立春中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B、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小寒就是气候开始寒冷。大寒表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C、春分和秋分中的分是平分的意思,表示昼夜平分。清明表示天气晴朗,草木繁茂;雨水表示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D小满表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芒种表示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雨水表示降雨开始,雨量渐增;谷雨表示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2、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说法错误的是(B)。
A、雨水、谷雨反映降水现象
B、立春、春分反映季节变化
C、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
D、小满、芒种与农作物成熟和收成相关
3、下面有关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c )
A、二十四节气中最热的节气是夏至。
B 、反映气候特征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C、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
D、白露、霜降、寒露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二十四节气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反映季节的:
(1)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表明季节,划分一年为四季的。
第二类是反映太阳高度变化的:
(1)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第三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
(1)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气温变化和热量状况,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
(2)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
(3)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第四类是反映物候现象的:
(1)小满、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
(2)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惊蛰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清明反映气候温暖,天气清和明朗。
4、下列关于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先后排序,有误的一项是( )。
A.立春一雨水一惊蛰一清明
B.立夏一小满一夏至一小暑
C.立秋一处暑一寒露一秋分
D.立冬一大雪一冬至一大寒
5、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说法错误的是( )
A、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惊蛰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清明反映气候温暖,天气清和明朗。
B、反映太阳高度变化的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C、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表明季节,划分一年为四季的。
D、雨水、谷雨、小寒、大寒四个节气反映降水现象,
6、下面有关古代传统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
B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年法。
C、辛丑年的下一年是壬寅年.
D 小明今年十五岁,他的妹妹比他小六岁,今年妹妹生日,他送了一只虎娃娃给她。
7、下面有关古代传统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公历称为“阳历”,民间的传统的“夏历”、“农历”通俗地称之为“阴历”。
B、元旦是公历一月一号,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王安石有《元日》诗:"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讲的就是元旦的习俗。
C、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习俗有吃汤圆、挂菖蒲、猜灯谜、踩高跷、舞狮子,宋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讲的就是上元节的习俗,中元节是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中元节的时候地官为人赦罪;也是民间进行普度祭祀鬼魂的重要活动;下元节是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是水官为了解厄。
D、上巳节是我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节日,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8、下面有关古代传统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上元也就是天官大帝诞辰,唐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祭天官,中元祭地官,下元祭水官,各地奉祀三官大帝的寺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庆贺活动。
B、社日是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王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指的就是春社的习俗。
C、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扫墓、荡秋千、蹴鞠、踏青、植树、放风筝都是它的习俗。
D、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是"初"的意思。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菊花酒都是它的习俗。
9、下列诗句中,描写气候的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B.冷露无声湿桂花C.山雨欲来风满楼D.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夏季风难以到达玉门关,描述的气候现象,选项ABC描述的是天气现象.
故选:D.
10、下面有关古代传统文化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A、七夕节又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约定俗成在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七姐诞、染指甲、妇女洗发、结扎巧姑等都是它的习俗。
B、中秋节,为秋季的第一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赏月、吃月饼、喝桂花酒都是它的习俗……
为秋季的第二个月
C、小年也称祭灶节、灶王节,在不同地方日期不同,在古代,过小年有“民三船四官五”的传统,也就是说,百姓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水上人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官家则是腊月二十五。祭灶王,扫尘土、贴窗花、贴春联、当洗浴、宜婚嫁都是它的习俗。
D、重阳节,公历九月初九,又称为“重九”。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老人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习俗有登高、吃重阳糕、挂菖蒲、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吟诵的就是这个。
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祭灶王,扫尘土、贴窗花、贴春联、当洗浴、宜婚嫁都是它的习俗。
11、下面有关古代传统文化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