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曲线设计纵断面设计.doc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平面与纵断面设计道路与道路交叉
五、平曲线与竖曲线适当与不适当的组合见图5.3.2。
第5.3.3条 平曲线与竖曲线应避免下列几种组合:
一、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插入急转的平曲线或反向曲线。
二、在一个长平曲线内设两上和两个以上的竖曲线;或在一个长竖曲线内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曲线。
三、在长直线段内,插入小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凹形竖曲线。
第六章 道路与道路交叉
第一节 设计原则与规定
第6.1.1条 城市道路交叉口应按城市规划道路网设置。道路相交时宜采用正交,必须斜交时交叉角应大于或等于45°,不宜采用错位交叉,多路交叉和畸形交叉。
第6.1.2条 道路与道路交叉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两种,应根据技术、经济及环境效益的分析,合理确定。
非机动车车行道的竖曲线的最小半径为500m。
第5.2.7条 桥梁引道设竖曲线时,竖曲线切点距桥端应保持适当距离,大、中桥为10~15m,工程困难地段可减为5m。
隧道洞口外应保持一段与隧道内相同的纵坡,其长度见表5.1.16。
第三节 平面线形与纵断面线形的组合
第5.3.1条 道路线形组合应满足行车安全、舒适以及与沿线环境、景观协调的要求,并保持平面、纵断面两种线形的均衡,保证路面排水通畅。
三、经综合分析认为设置爬坡车道比降低纵坡经济合理时。
第5.1.13条 设置分隔带及缘石断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快速路上无信号灯管制交叉口的中间分隔带不应设断口。
快速路上两侧分隔带的断口间距应大于或等于400m。主干路上两侧分隔带断口间距宜大于或等于300m。
断口最小长度宜采用6m。
二、应严格控制快速路、主干路的路侧带缘石断口。两侧建筑物出入口宜设在支路或街坊内部路上。缘石断口位置应离开交叉口,间距应大于60m。
第4章纵断面设计
(三)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设置凹竖曲线的主要目的是缓和行车时的离心力
Lmin
2.当L>ST:
h1
d12 2R
,则d1
2Rh1
h2
d
2 2
2R
,则d
2
2Rh2
ST d1 d2 2R ( h1 h2 )
R
ST2
2( h1 h2 )
最小长度:
Lmin 2(
S 2
S 2
h1 h2 )2 4
最小半径:
Rmin
Lmin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
竖曲线最小长度相当于各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 的3秒行程 。
山区公路可缩短里程,降低造价。
各级公路最大纵坡的规定(表4-3)
设计速度 (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最大纵坡(%)
345
6
7
8
9
城市道路最大纵坡约为按公路设计速度计算的最大纵坡 减少1%
1. 设计速度为120km/h、l00km/h、80km/h 的高速公路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 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坡值可增加1%。
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0.5%。
当合成坡度小于0.5时,应采取综合排水措施,以 保证路面排水畅通。
3. 合成坡度指标的控制作用 : 控制陡坡与急弯的重合; 平坡与设超高平曲线的配合问题。
当陡坡与小半径平曲线重合时,在条件许可的情 况下,以采用较小的合成坡度为宜。
▪ 特别是下述情况,其合成坡度必须小于8%。
一、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1.纵坡设计必须满足《标准》的各项规定。 2.为保证车辆能以一定速度安全顺适地行驶,纵 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
纵断面图的设计和绘制
试坡:试坡主要是指在已标出“控制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 技术标准、选线意图,考虑各控制点和经济点的要求以及地形变 化情况,初步定出纵坡设计线的工作。 试坡应以“控制点”为依据,照顾多数“经济点”。当个别 “控制点”确实无法满足时,应对控制点重新研究,以便采取弥 补措施。试坡的要点可以归纳为:“前后照顾,以点定线,反复 比较,以线交点”。“前后照顾”就是要前后坡段通盘考虑,不 能只局限在某一坡段上。“以点定线”就是按照纵面技术标准的 要求,满足“控制点”,参考“经济点”,初步定出坡度线。 “反复比较”就是用三角板推平行线的办法,移动坡度线,反复 试坡,对各种可能的坡度线方案进行比较,最后确定既符合技术 标准,又满足控制点要求而且土石方量最省的坡度线。“以线交 点”就是将得到的坡度线延长,交出变坡点的初步位置。
5.调整坡度线 在试坡,初定坡度线后,即可检查最大纵坡.坡段长度以及坡长限制等 是否符合规范规定。除此之外还需考虑平竖曲线的组合,桥头接坡等 是否合理。对初定的坡度线进行调整。调整坡度线的方法有抬高、降 低、延长、缩短纵坡线和加大、减小纵坡度等。调整时应以少脱离控 制点、少变动填挖为原则,以便调整后的纵坡与试定纵坡基本相符。
纵断面图的设计Βιβλιοθήκη 绘制一.纵断面图的设计方法
纵断面图的设计内容主要有:
设计前的准备工作(有关设计资料.里程桩号和地面高程.沿线地质资 料);点绘地面线;标注高程控制点;试坡;调整 ;核对;定坡 ;竖曲线设计; 设计高程计算.
纵断面图的设计方法:
在线路位置拟定后,先依中桩及高程记录绘出纵断面的地面线,在纵 断面图的最下面一栏列明平曲线(包括缓和曲线)的正确位置以及半 径,长度等要素值。然后按选线意图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及其高程,考 虑填挖等工程经济及与周围的地形景观的协调,综合考虑平,纵,横 三个面,试定坡度线,再对照横断面检查核对,确定纵坡值。在每一 个纵坡转折处,设置竖曲线,选定半径。计算设计高程,填写图下栏 目,最后完成纵断面。 注意:如果高速公路所在的地质复杂,为了清楚表示沿线的土壤地质 变化情况,可加绘制“土壤地质断面图”
山岭道路路线纵断面设计
本路线是山岭重丘区的一条二级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8.5米,双向车道,无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为2×0.5米,硬路肩为2×0.25,行车道为2×3.50米。
设计速度为60Km/h,路线总长2371.191米,起点桩号K0+000.00,终点桩号为K2+371.191。
起点高程180米,终点高程150米。
设计路线共设置了三个平曲线,半径均分别为700米、600米和400米。
弯道处均设置缓和曲线,第一个弯道前后缓长均为70米;第二个弯道前缓长90米,后缓长80米;第三个弯道前缓长70米,后缓长80米。
在缓和曲线内均设置超高,第一个和第二个弯道超高值设置为3%,第三个弯道超高值设置为4%。
因为半径都大于250米,则不需要加宽。
本次纵断面设计设置了5个变坡点,最大纵坡为-3.51% ,最小纵坡为-0.76%,最大坡长333.888米,最小坡长179.731米。
3个凸形竖曲线,2个凹形竖曲线。
路线纵断面设计1纵坡设计要求1.1纵坡(1)公路最大纵坡按下表控制:表 4-1 最大纵坡表(2)最小纵坡:路堑段最小纵坡不应小于0.3%,路堤段最小纵坡不小于0.2%。
(3)大、中桥上的纵坡不应大于4%,引道紧接桥头部分纵面线形应与桥上线形相配合,其长度不应小于3秒设计时速的行程长度。
(4)纵坡除应满足最小纵坡要求外,还应满足最小填土高度要求,保证路基稳定。
考虑到纵坡以平、缓为宜,山岭越岭线纵坡应力求均匀,本设计采取的最大纵坡为3.51%,最小纵坡为0.76%,经验证均小于规定的最大纵坡。
1.2坡长各级公路的最小坡长应不小于下表规定。
各级公路的最大限制坡长如下表。
本设计中最大坡长333.888米,最小坡长179.731米。
查上表可知均满足技术要求1.3缓和坡段公路连续上坡或下坡,当纵坡等于或大于3%时,应在不大于上述规定的纵坡长度范围内设置缓和坡段。
缓和坡段的纵坡:高速公路应不大于 2.5%,其长度应不小于350米;其他等级公路应不大于3.0%,其长度应不小于最小坡长表中的长度。
第四章纵断面设计1
K5+100.00:位于下半支
①按竖曲线终点分界计算:
横距x2= 5100.00 – 4940.00=160m
竖距
y2
x22 2R
1602 6.40 2 2000
切线高程 = 427.68 + 0.05×(5100.00 - 5030.00)
= 431.18m
设计高程 = 431.18 – 6.40 = 424.78m
R=3000
R=∞
60m
R=1000
R=∞
图4-12
2、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
平曲线与竖曲线其中一方大而平缓,那 么另一方就不要形成多而小。一个长的平曲 线内有两个以上的竖曲线,或一个大的竖曲 线含有两个以上的平曲线,看上去都非常别 扭,如图4-13所示。根据德国的统计资料, 当平曲线半径小于1000m时,竖曲线半径大约 为平曲线半径的10~20倍为好。
(1)要避免使凸形竖曲线的顶部与反向平 曲线的拐点重合。否则,宜出现扭曲的外 观,会使驾驶员操纵失误,产生交通事故;
(2)要避免使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与反向平 曲线的拐点重合。否则,也宜出现扭曲的 外观,会使路面排水困难,产生积水;
(3)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相重合。对凸 形竖曲线引导性差,事故率较高;对凹形竖曲线, 路面排水不良;
3、暗、明弯与凸、凹竖曲线
暗弯与凸形竖曲线组合,以及明弯与凹形 竖曲线组合较为合理,且给人一种平顺舒适的 感觉。平曲线与竖曲线重合是一种理想的组合, 但由于地形等条件限制,这种组合并不是总能 争取得到的。如果平曲线的中点与竖曲线的顶 (底)点位置错开距离不超过平曲线长度的四 分之一时,效果仍然令人满意。但是,如果错 位过大或大小不均衡,就会出现视觉效果很差 的线形。
纵断面设计
T L R 2 2 L E 8
几个参数: 前坡,后坡,坡差(正凹负凸)
(1)二次抛物线的基本公式
E
T 2 2R
2 x 设计高程计算: h 2R
对于凸曲线,设计标高=未设竖曲线时的标高-h 对于凹曲线,设计标高=未设竖曲线时的标高+h
X
现行方法
h
X
2.竖曲线的限制因素
2.设置条件
公路:①.高速、一级公路纵坡长度受限 制路段(i>4% )。②.V下降到容许速度。 城道:①.快速路及V≥60km/h的主干道, i>5%的路段。②.大车V下降,80→50、 60→40。③.由于上坡路段混入大型车辆的 干扰降低适行能力时。④.经综合分析认为 设置爬坡车道比降低纵坡经济合理时。 坡车道宽3.5m。
(1)作用:
①.衡量纵断面线型质量。 ②.可供放坡定线参考。
(2)规定
①.越岭线高差200~500m时,i平≈5.5%为 宜。 ②.越岭线高差>500m时,i平≈5.0%为宜。 ②.任何连续3km内,i平≤5.5%。 ④.要考虑公路等级影响。
三、爬坡车道
1.定义
陡坡路段为载重车上坡行驶所设置的专 用附加车道。为了消除陡坡上车辆的坡度阻 力及车辆混合行驶时对快车的行驶自由度限 制等不利影响,宜在陡坡路段增设爬坡车道, 把载重车与小汽车分离,以确保行车安全和 提高路段的通行能力。 但容易造成路线迂 回或路基高填深挖,解决问题的根本是精选 路线,定出纵坡值较小而经济使用的路线。
(2)最大坡长限制 当汽车在坡道上行驶,车速下降到最 低容许速度时所行驶的距离称为最大坡 长限制。①.上坡时,汽车的动力性能 (水箱开锅,爬坡无力)。②.下坡的行 车安全(频繁制动而发热失效)。大于 5%有坡长限制,大于限制坡长应设<3% 的缓坡。其长度应大于最小坡长。
线路纵断面设计
线路纵断⾯设计路线纵断⾯设计1.假定条件1.1该地区为丘陵地区,地表主要为全区覆盖的草植被。
植被下部为第四季松散堆积物覆盖,以灰⿊、灰⽩泥岩、粉砂岩、泥质砂岩为主,厚度在 6.6m—31m之间。
1.2本区属于公路⾃然区I类2级划分,即⼤陆性亚寒带⽓候,降⾬主要集中在7、8、9⽉,表现中湿状态的临界⾼度为84cm,4、5⽉份为雪融期,产⽣潮湿临界厚度为56cm。
2.设计要求2.1 根据地⾯平曲线设计起点和中点的纵断⾯图,选择填⽅材料并说明理由。
2.2 绘图⽐例尺纵坐标为1:400,横坐标为1:2000。
2.3 规范设计格式,设计步骤,设计内容。
3.纵断⾯设计的原则3.1 纵断⾯设计应服从上位依据(总规、控规、可研、初设等业已批准的⾼程),根据所处的⼯作阶段取得可靠的定线依据。
3.2 满⾜纵断⾯设计的技术标准,满⾜等级要求。
3.3 纵断⾯线形平顺,块段平缓,起伏⼩、少。
3.4 填挖少,⼯程量省,填挖基本平衡。
3.5 路基稳定。
3.6 基本满⾜沿途道路控制标⾼,道路控制标⾼是:①起点、终点、沿途街坊地⾯、交叉⼝、出⼊⼝、⼴场、建筑物地坪、铁路道⼝、桥涵。
②由设计洪⽔位确定的路⾯⾼程、桥⾯⾼程。
③通航河流要满⾜桥下净空⾼度的要求。
④旧路改造时的原有路⾯⾼程。
⑤垭⼝。
4设计步骤4.1 准备⼯作在平⾯路线图上标注⾥程桩和百⽶标及其所处⾼程。
本次设计总⾥程1445.3m,共设置14个百⽶桩、23个⾥程桩,其中K0K1K3K6K7 K9 K10 K11 K12 K13 K14 K16 K17 K20K22为整桩,K2 K4 K5 K8 K15 K18 K19 K21 K23为特殊加点桩。
4.2 标注特殊控制点①引起地形起伏⼤的变坡点。
②平⾯圆曲线的ZY—YZ点。
③竖曲线的ZY—YZ点。
采⽤定直线等分定理将控制点、⾥程桩、变坡点、起终点、百⽶标的⾼程反应到纵断⾯图上。
4.3 试坡在已有的地形控制断⾯上,依据给定的技术标准按照最经济的⽅法填⽅,初步确定设计路线。
纵断面设计之设计方法与步骤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王建林
3.纵坡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3)小桥涵允许设在斜坡地段和竖曲线上。尽量避免小桥涵处出现
“驼峰式”纵坡。
4)平面交叉口一般不宜设在水平坡段处。两端接线纵坡应不大于 3%, 山区工程艰巨地段不大于5%。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王建林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王建林
(二)变坡点位置选择
变坡点是两条相邻设计纵坡线的交点。 变坡点的位置直接影响着纵坡度的大小、坡长、平纵组合、土石方
填挖平衡以及公路的使用质量。 变坡点位置的确定尽量满足填挖工程量最小和线形最理想外,还应 使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坡长限制、缓和坡段满足有关规定的要求,同 时还要处理好平、纵面线形的相互配合和协调。此外,为方便设计和计 算,变坡点的位置一般应设在整10m桩号处。
1.平、纵面线形组合原则
1)应在视觉上能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2)平面与纵断面线形的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避免出现平面高标准, 纵断面低标准,或与此相反的情况,使线形在视觉上、心理上保持协调。 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 4)平、纵面线形组合应注意与周围环境相配合,充分利用公路周围的 地貌、地形、天然树林、建筑物等,尽量保持自然景观的连续,以消除 景观单调感,使公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王建林
2.平、纵线形组合方式
(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大小应保持均衡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王建林
平、纵线形组合方式的注意!!!
①当V≥40km/h的公路,凸形竖曲线的顶部和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 避免插入小半径平曲线。 误解:急转 ②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不得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 合。 两者外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前者易使驾驶员操作失误,引发交 通事故;后者会使汽车加速而急转弯,且易使路面排水困难。
(完整版)公路纵断面设计
公路纵断面设计一、归纳1.纵断面设计定义沿道路中心线纵向垂直剖切的一个立面。
它表达了道路沿线起伏变化的情况。
道路纵断面设计主若是依照道路的性质和等级,汽车种类和行驶性能,沿线地形、地物的情况,当地天气、水文、土质的条件以及排水的要求,详尽确定纵坡的大小和各点的标高。
为了适应行车的要求,各级公路和城市道路中的快速路、骨干路及相邻坡度代数差大于 1%的其他道路,在纵坡改正处均应设置竖曲线,所以,道路纵断面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所组成。
在纵断面图上,经过路中线的原地面上各桩点的高程,称为地面标高,相邻地面标高的起伏折线的连线,称为地面线。
设计公路的路基边缘相邻标高的连线,称为设计线,设计线上表示路基边缘各点的标高,称为设计标高。
在同一横断面上设计标高与地面标高之差,称为施工高度。
当设计线在地面线以上时,路基组成填方路堤;当设计线在地面线以下时,路基组成挖方路堑。
施工高度的大小直接反响了路堤的高度和路堑的深度。
2.纵断面设计原则2.1 设计原则(1)纵坡设计必定吻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有关纵坡的各项规定,如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按排水要求的最小纵坡等。
(2)为保证汽车以必然的车速安全顺利地经过,纵坡应拥有必然的平顺性。
(3)对沿线的自然条件,应作通盘研究,依照不相同的详尽情况分别办理,使公路畅达和牢固。
(4)按路线起伏综合考虑农田水利方面的特别要求。
(5)在水文条件不良或地下水位很高的路段,应试虑合适的路基高度。
(6)在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牢固的前提下,争取填挖平衡,节约土石方及其他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
(7)考虑到今后公路改建时,尽量利用原有路面作为新路面的基层或面层的基层。
(8)纵坡设计应与平面设计亲近配合协调。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除参照公路纵断面设计的原则外,尚须注意以下各点:(1)为使道路两侧街坊地面水的顺利消除,一般应使路缘石顶面标高低于两侧建筑物的地面标高。
(2)要为城市各种地下管线的埋设供应有利条件,并保证人防工程与各种管线有必要的最小覆土厚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标准文档平面线形设计1.路线设计1.1道路等级和技术标准的确定1.1.1 已知资料该地区的初始年交通组成如表1.1.1 ,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 6.5%。
表 1.1.1 初始年交通组成表交通组成(辆 / 日)解放 CA10B 554解放 CA390 827东风 EQ140 792黄河 JN150 414黄河 JN253 266长征 XD980 138日野 ZM440 163日野 KB222 128太拖拉 138 161轴重小于 25kN 的车辆34101.1.2 交通量计算由《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可知,确定公路等级要把各种汽车的交通量折合成小客车的交通量。
各汽车代表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见表 1.1.2 。
表 1.1.2各汽车代表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汽车代表车型车辆折减系数说明小客车 1.0 ≤19 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 的货车中型车 1.5 >19 座的客车和载质量 >2t 的货车大型车 2.0 载质量 >7t~ ≤ 14t 的货车拖挂车 3.0 载质量 >14t 的货车于是初始年交通量:N0 3410 1.0 (554 827 792) 1.5 ( 414 266 138 128 161) 2.0 163 3.0 9373(辆 /日)1.1.3公路等级确定其初始年交通量已达9373 辆 / 日,故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可知其道路等级可能不是二级及以下的公路。
因此假设公路设计年限为20 年,则设计交通量N :NN 0 (1 k ) n 19373 (1 6.5%) 20 131011( 辆 日/ )由设计交通量 N=31011(辆 / 日),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拟定该公路为四车道一级公路。
1.1.4 公路主要技术标准的确定该一级公路路段作为湖南省重要干线公路, 其交通量比较大, 加之沿线地形比较平缓, 地质条件良好,因此设计速度选用80Km/h ,服务水平为二级。
其主要技术标准表见表1.1.4 。
平曲线半径竖曲线半径表 1.1.4 主要技术标准表指 标 名 称单 位 技 术 指 标公 路 等 级四 车 道 一 级 公 路设 计 速 度 Km/h 80行 车道 宽 度m 2× 7.50路 基 宽度m24.5极 限 最 小 m 250 一 般 最 小 m 400 不设超高最小 m 2500凸型极限最小 m 3000m 4500一般最小凹型极限最小m2000一般最小m 3000 停 车 视 距 m 110 最 大 纵 坡 % 5 最 短 坡 长m2001.2 纸上选线1.2.1 选址原则路线方案的选择首先得考虑该方案能否在国家、省公路网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即是否能够满足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国防的要求和长远利益。
对于一级公路, 其主要功能是作为人烟稀少地区的干线公路,部分控制出入, 提供城市与城市、 城市与较大城镇之间的直接交通服务,生成并吸引大部分远距离的出行。
选线是在符合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下, 结合自然条件选定合理路线,使筑路费用与使用质量得到正确的统一,达到行车迅速安全,经济舒适及构造物稳定耐久,易于养护的目的,选线人员必须认真观贯彻国家规定的方针政策,深入实际,综合考虑路线、路基、路面、桥涵等,最后选出合适的路线。
本路段的地形是以丘陵为主,绝对高度最大为165.4m,绝对高度最小为91.1m, 属于微丘地形,地质条件良好。
而本路段除了居民区、农田区地势较为平缓之外,大部分的丘陵坡度较大。
因此,在能够保证一级公路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应尽量使工程数量最小、造价最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益于施工和养护。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宜轻易采用低限指标,也不应该片面追求高指标。
选线应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田地,注意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经济园林等。
选线是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深入勘测,查清楚基础对道路工程的影响程度。
宣先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修路以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与污染等问题。
选线是还要尽量避开池塘、水库、高压电设备等,与旅游景点保持适当的距离等。
1.2.2路线方案拟定与比选根据以上的选线原则,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详细研究、综合考虑,现提出以下两个路线方案:方案 A:该路线方案全长约1175.45m,该方案有两个交点,且两交点处的转角反向,由于有无法避免的水库,故需设置一座跨径 60m左右的中型桥梁。
其充分利用沿线地形,与地形相适应,基本上是顺着低坡前行,尽量避免高挖深填。
避开了居住密集地,需穿越高压电设备和占用少量池塘。
其两个交点处的转角均为17°,其设置的平曲线线形技术指标比较好。
方案 B:该路线方案线形短捷顺直,全长约1177.65m,仅有一个交点,需要一座跨径75m左右的桥梁。
其充分利用沿线地形,与地形相适应,基本上是顺着低坡前行,尽量避免高挖深填。
避开了居住密集地,需穿越高压电设备占用少量池塘。
其交点处的转角为18°,可设置较大半径的圆曲线,其设置的平曲线线形技术指标比较好。
大部分远距离的出行。
选线是在符合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下,结合自然条件选定合理路线,使筑路费用与使用质量得到正确的统一,达到行车迅速安全,经济舒适及构造物稳定耐久,易于养护的目的,选线人员必须认真观贯彻国家规定的方针政策,深入实际,综合考虑路线、路基、路面、桥涵等,最后选出合适的路线。
本路段的地形是以丘陵为主,绝对高度最大为165.4m,绝对高度最小为91.1m, 属于微丘地形,地质条件良好。
而本路段除了居民区、农田区地势较为平缓之外,大部分的丘陵坡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益于施工和养护。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宜轻易采用低限指标,也不应该片面追求高指标。
选线应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田地,注意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经济园林等。
选线是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深入勘测,查清楚基础对道路工程的影响程度。
宣先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修路以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与污染等问题。
选线是还要尽量避开池塘、水库、高压电设备等,与旅游景点保持适当的距离等。
1.2.3路线方案拟定与比选根据以上的选线原则,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详细研究、综合考虑,现提出以下两个路线方案:方案 A:该路线方案全长约1175.45m,该方案有两个交点,且两交点处的转角反向,由于有无法避免的水库,故需设置一座跨径 60m左右的中型桥梁。
其充分利用沿线地形,与地形相适应,基本上是顺着低坡前行,尽量避免高挖深填。
避开了居住密集地,需穿越高压电设备和占用少量池塘。
其两个交点处的转角均为17°,其设置的平曲线线形技术指标比较好。
方案 B:该路线方案线形短捷顺直,全长约1177.65m,仅有一个交点,需要一座跨径75m左右的桥梁。
其充分利用沿线地形,与地形相适应,基本上是顺着低坡前行,尽量避免高挖深填。
避开了居住密集地,需穿越高压电设备占用少量池塘。
其交点处的转角为18°,可设置较大半径的圆曲线,其设置的平曲线线形技术指标比较好。
方案比较:(1)技术方面:方案 A 有两个交点,且两交点处转角相反,但转角不是很大,需设置反向曲线,但方案 B 只有一个交点,且转角与 A 相当,曲线技术标准均较好,但平曲线技术标准方案 B 更优于方案 A,其行车舒适性也更佳。
(2)经济方面:两个方案的全长几乎相等,均避开了居民区和农田,且都充分利用沿线地形,与地形相适应,尽量保持填挖平衡,但 B 方案所穿过的高压线数量较多,且方案 B 所需桥梁跨度大于方案A。
( 3)生态环境方面:方案A、B均未占用农田,最大限度的维持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但B处距离农田较近,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技术指标和生态环境方面方案 B 优于方案A,在经济方面,两者线路的总长差不多,但方案 A 要优于方案 B。
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选择方案 B 作为本设计推荐的最佳1.3 平面定线设计平面线形应与地形、 地物和环境相适应, 保持线形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并与纵断面设计相协调。
设计路线避开了所有的农田和大部分和池塘,减少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交点处设置半径大小合适的圆曲线, 使之与附近的农田和池塘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了该处附近农田和池塘的占用。
该路线由于转角较小,故选用半径1000m ,圆曲线长 150m 的设计,符合规范要求。
路线走向及交点如下图所示。
QD(A)JD(B)图 1.3.1 路线走向及交点图以下是平曲线设计的相关计算: ( 1)交点间距及方位角计算在地形图上读出起点、交点及终点的坐标如下: QD(A): (476038.784,944329.640)JD(B):(475643.966,943969.346) ZD(C):(475333.754,943408.968)AB 段:dAB(476038.784 475643.967)2 (944329.640 943969.346) 2 534.503m tan944329.640 943969.346 360.294AB476038.784- 475643.967 0.9126394.817AB180 arctan 0.9126 227 37 '04"BC 段:dtan BC943408.968- 943969.346 560.378 1.806475333.754- 475643.97 310.216BC180 arctan1.806 208 58'04.2"(2)转角计算BC AB208 58'04.2" 227 37'04"18 38'59.8"(3)路线方位角、转角汇总路线方位角、转角汇总如表1.3.1 所示。
表1.3.1 路线方位角、转角汇总交点编号方位角转角QD(A)227° 37' 04"JD(B) 18° 38' 59.8"208° 58' 04.2"ZD(D)(4)圆曲线计算① JD1 转角处:已知18° 38' 59.8" ,取圆曲线半径R 750m ,L s 120m ,JD处圆曲线示意图如图 1.3.2 。
以下为各字母符号所代表的含义。
α --- 路线转角L--- 曲线长( m ) T--- 切线长( m )E--- 外距( m )J---校正数( m )R---曲线半径( m )图 1.3.2 JD 处圆曲线示意图各曲线要素计算如下:qL sL 3s1201203 59.9872 m2 240R22240 7502pL 2sL 4s120212040.7998m24 R 2384R324 750 2384 7503T ( R pq ( 75018 38'59.8" 59.9872 183.27m2 228.6479L s28.6479 120 4.5837R750L (2 0 ) πR 2L s (18 38'59.8" 2 4.5837 ) π750 2 120 364.127m 180 180 E( R pR 18 38'59.8" 750 10.854m) sec 2 (1000 0.7998) sec 2J 2T L 2 183.27 364.1272.416m桩号校核:QD KO+O.0000+ d AB +534.503JD K0+534.503-T -183.271ZH KO+351.232+1/2L +1/2 × 364.127QZ K0+533.296+1/2J +1/2 × 2.416JD K0+534.503校核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