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城市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帖人: keynes 点击率: 3275
东莞市位于经济快速增长的珠三角地区。由于这一地区的经济正面临结构性改变,各种经济力量的分化与组合,为本地区发展带来众多机会。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东莞市将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国际制造业
的中心城市。
针对东莞不完备的城市功能和不明确的发展格局,2001年6月东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松山湖(原松木山水库)附近建设以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为主题的产业园,并同步开始了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全面规划和
设计工作。
围绕松山湖的整个城市设计任务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中心区概念性城市设计(投标)
2、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中心区+中部地区城市设计
3、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规划及总平面设计
项目一: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中心区概念性城市设计(投标)
项目规模:用地约2.5平方公里,研究影响范围约30平方公里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将成为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器,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龙头,未来东莞的形象代表。”在城市发展决策的推动下,松山湖总体规划和中心区概念性城市设计同步展开。
松山湖地区拥有优美的环湖丘陵地貌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在加上东莞市雄厚的经济积累和发展特点,对于松山湖建设标准的定位成为城
市设计的关键。
一、设计构思
1.城市设计首先从地区发展资源的有效配置上全面分析松山湖的战略意义。松山湖地区所负载的并不是一个单纯产业园的内涵,它的建设将对东莞不完备的城市功能和不明确的发展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一座以地区创新为目标,以产业服务为主体的新城。
2.城市设计引入了城市经营的思考方式,充分认识不可确定的发展需求,判断城市预期的获利方式。松山湖新城只有在竞争的城市发展环境中以活跃的媒体身份出现,才能真正成为东莞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因此,新城的设计主题表达为一个为变换的需求提供不变场所的概念:
城市的舞台。
3.以灵活性和持续性的原则,城市设计为可确定的需求提供充足
的发展空间,对不确定的需求表现出明显的适应性:
近期,新城将成为东莞工业城镇的服务枢纽。
远期,将以其先进的城市文化形成地区性的新生活基地。
二、设计特色
1.城市设计在深入研究松山湖城市使命的基础上,与总体规划互动思考,自上而下、全面创造新城在“舞台”环境上的供给优势,进而
提供可操作的中心区城市设计策略。
(1)城市功能选择—“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松山湖新城不是一个孤立的城市发展计划,它是构造东莞市“三位一体”的整体发展框架的重要一环。莞城强调核心性,新城更强调外
向辐射、内向吸引的交互式功能。
(2)城市特征设计
多中心结构——多极生长的结构实现均衡的土地利用和高效的
城市生活
公共水体——环水滨公共功能空间布局和向水的核心景观设计
强化环松山湖水体的公共性特征
岛式布局——以环水的“岛”式的开发单元灵活应对不可预见的用地需求变化,形成新城强烈的总体景观特征
2.城市设计摒弃了常规以建筑高度和密集度作为城市中心象征的通用手段,选择山地生态城市的建设模式,以优造优,形成以功能谷、城中园、和新产业为主要内容的松山湖新城核心功能空间,为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人居环境的建设以及会议、购物、旅游等新产业提供城市的舞台,带动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的诞生。
功能谷——两条大尺度的、向城市结构的生长方向开放的,注重
大地景观表现的主题山谷公园
城中园——在优美的环境中建立各个相对完整的科技园,形成为制造业服务的“脑库”和基地,同时为未来全面的城市功能发展留有空
间
山地城市——以人文与自然环境特征的高品质综合体,形成舞台
性城市的魅力和生长活力
模式一:景观化道路交通设计
利用地形,形成曲线形、随山起伏的景观型道路网
模式二:公园化的功能组团
以山谷公园系统将地区分隔成弹性化、公园化的功能组团
模式二:山地上的簇群建筑
建筑群依山建设,保留沟谷作为城市中的郊野型自然公园,提供人与自然的随时交往和雨水的自然收集路径。
新产业——利用复合式消费产业和会议产业的模式,构成松山湖新城中心区生长轴线两极的公共核心空间,有效强化新城功能辐射的广
泛性。
新生活——以山地住宅和滨湖住宅模式构成新城的居住社区,并利用谷地公园和松山湖水体建立景观和出行合一的步行、自行车道和水上交通系统,以优越的居住空间环境吸引高素质人才的聚集。
项目二: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中心区+中部地区城市设计
项目规模:用地约13.08平方公里,研究范围约50平方公里 2001年10月中心区概念性城市设计中标后,进行了更大范围的实施性城市设计。由于土地开发模式和具体设计条件的变更,本阶段技术方案与投标阶段有很大调整,但城市设计的核心设计思想和技术标准
贯彻始终。
一、技术路线
在明确的设计主题条件下,项目采取了开放式的城市设计工作方式。与建筑师建立了密切合作的互动工作模式,通过多次不同主题的松
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城市论坛、建筑设计等交互讨论方式,将各自专业的特长进行同一目标性的合力互动、交融。同时,借助管委会强有力的组织方式和城市设计的技术手段,以适时跟进的策略实现了全过程跟踪的服务设计。及时反馈社会需求和规划建设的问题,在城市设计的技术方面进行应时的调整,体现了城市设计工作的实效内涵。
确定以“生态城市”与“地区产业支持中心”的城市设计主题。在“科技共山水一色”的环境主题下,城市设计致力于设计松山湖产业园可能拥有的特别的生活方式,创造社会学领域的差异,使这里成为珠三角地区一个非常特殊的新城:从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的辐射影响范围入手,使传统意义上城界或者区界的概念消失,建立对更大地区的吸引
力。
二、规划构思
1.选择城市设计的目的
城市设计以设计一种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对人产生足够的吸引力,以积聚智慧和财富来保证本地区社会发展真正的可持续。
2.建立生态城市综合的生长系统
重点设计城市生态安全空间系统与城市公共功能空间系统、城市交通系统和城市建设管理引导系统等四个涉及城市生长的公共系统。这个系统既拥有一个具有明确空间组织能力的合理性,又形成了一个具有显著视觉影响力的城市特征性空间结构。
(1)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大公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