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教学大纲及全套教案讲稿

合集下载

临床内科学教学大纲.doc

临床内科学教学大纲.doc

《内科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专业用)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也是临床其他学科的基础,它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它与其他各科之间的关系甚为密切,尤其是随着生物化学、免疫学、遗传学、分了生物学、药理学等基础学科的飞跃发展,使内科学也相应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内科学的学习,使学生对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诊治原则等各个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知识和相应的诊治技能。

在教课过程中,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录像等教学工具,结合临床病历分析,进行讲授教学。

木课程授课时间为第二学期,总学时120学时,其中理论课90学时,见习课30学时;考试成绩结构:期中成绩,期末成绩,见习课成绩等。

二、课程目标通过理论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疾病的病因、病理,掌握各系统疾病发生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其鉴别诊断、疾病的防治;同时通过临床见习课的学习,使学生把课堂学习的理论与医院病人诊治相结合,锻炼和提高学生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衔接内科学是一门继学习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临床诊断学等基础课之后的临床课,因此,在其教学内容安排上是以前者为基础进行的。

四、教学方法内科学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见习。

理论课教学以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规划教材《内科学》第六版为基本教材,参照本科第七版《内科学》教材,在教学中,根据当前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实际情况,以课堂讲授和临床见习为主要形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进行授课。

在教学中,要求根据当前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实际情况,以课堂讲授和临床见习为主要形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结合网络课件和专题讲座等,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运用启发式和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全面牢固地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

医学发展非常迅速,在教学中需注意介绍一些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新的检杏技术和新的治疗方法。

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教学大纲
d、鉴别诊断:心肌梗死、心脏神经宫能症、肋间神经痛、心包炎、胃肠道疾病、颈椎病等,非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
能力目标:
1.详细说明呼吸系统各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的定义、病因、诱因、临床表现、重要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2.能说出呼吸系统各疾病的健康宣教内容,能正确指导病人防治。
3.能正确判断呼吸系统出现的危急重症并能初步处理及正确转诊。
知识目标:
1.说出该系统主要解剖生理知识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2.总结该系统常见疾病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诊治要点。
难点:肺心病治疗中的抗生素应用原则,改善肺泡通气,纠正缺氧、高碳酸血症、酸中毒、改善循环功能、防治各种并发症的方法和措施
教学方法:思维导图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云课堂
5
任务4: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诊疗
知识点:
1.概述:定义、近年来发病情况。临床特征
2.病因和发病原理:过敏因素(外源性)、神经因素(内源性诱发因素。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炎症”学说)
5.诊断和鉴别诊断:病史,临床表现,与支气管哮喘鉴别。
6.治疗:坐位、吸氧、镇静剂、吗啡或杜冷丁、皮质激素的早期应用,快速洋地黄类药物,快速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消除诱因。基本病因的治疗。
素质目标:
1.具有敬业爱岗、团结合作、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和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思想。
2.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认可“健康中国”思政元素。
3. 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和分期、诊断及防治原则。
素质目标:
1、坚持敬业爱岗、团结合作、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和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思想。
2、很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常见病和多发病,吸烟是常见病因,接受“吸烟有害健康”思政元素。环境污染、大气污染也是呼吸系统疾病常见原因,接受“绿色中国”“蓝天保卫战”“美丽中国”思政元素。

完整word版,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完整word版,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 143L01B学分数:5周学时:5总学时: 85学时分配:理论85开课学期: 3.2开课学院:医学院英文名称: Internal Medicine适用专业:供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使用课程类别:专业方向模块课课程修读条件:基础医学课程及诊断学修读之后网络课程地址 :课程负责人:所属基层学术组织:内科学教研室二、课程简介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核心学科,它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

本课程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教学内容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与营养代谢性疾病和风湿性疾病。

通过内科学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并培养学生临床医学的共性诊断与治疗思维。

其中的实践环节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课程,通过见习课程的学习,能够巩固提高内科学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实际诊查病人的能力。

通过临床见习和门诊见习来完成,掌握完整病历的书写,培养独立观察和诊治病人的工作能力,初步掌握临床思维方法,全面培养医学生医德、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为毕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内科学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为从事临床内科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学习其它临床各科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为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和工作方法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章节授课内容学时章节授课内容学时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15第五章高血压2第一章呼吸系统总论0.5第六、九章心肌和心包疾病2第三章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2第八、十章心脏瓣膜病及感染性心内4性肺疾病膜炎第四章支气管哮喘2第四篇消化系统疾病18第五章支气管扩张症0.5第二章胃食管反流病2第六章肺部感染性疾病2第四、六章慢性胃炎、胃癌2第七章肺结核2第五章消化性溃疡2第八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2第七章结核性腹膜炎、肠结核2第十章肺血栓栓塞症1第八章炎症性肠病1第十一章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1第十二、十五章肝硬化、脂肪性肝病(非4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第十二章胸膜疾病1第十七章肝性脑病1第十四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0.5第十八章胰腺炎(急性胰腺炎)2第十五章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0.5第二十章消化道出血2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18第五篇泌尿系统疾病12第二章心力衰竭4第一章总论2第三章心律失常2第二、三章肾小球疾病概述及肾小球2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第四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4第四章肾病综合征2(2、 3、4 节)续上表:章节授课内容学时章节授课内容学时第八章尿路感染2第十章淋巴瘤2第十二章急性肾损伤2第十四章出血性疾病概述1第十三章慢性肾衰竭2第十五章紫癜性疾病(血小板减1少性紫癜)第六篇血液系统疾病12第七篇内分泌系统和营养代谢7性疾病第二章贫血概述1第九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第三章缺铁性贫血1第二十一章糖尿病4第五章再生障碍性贫血1第八篇风湿性疾病3第六章溶血性贫血2第三章类风湿性关节炎1第九章白血病3第四章系统性红斑狼疮2基本内容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及内容: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以及常见的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

内科学医学教案模板及范文(2篇)

内科学医学教案模板及范文(2篇)

第1篇一、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本次课程的核心知识点。

- 了解相关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原则。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医学专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疾病概述- 疾病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 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2.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概述- 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3. 临床案例分析- 病例介绍- 病例分析与讨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3. 案例分析法4. 角色扮演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 讲授新课3. 案例分析4. 讨论与交流5. 总结与反思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2. 课后作业3. 临床技能考核六、教学资源1. 教材2. 教学课件3. 临床病例资料4. 相关文献二、范文课题:高血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高血压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

- 了解高血压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原则。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高血压患者病情的能力。

- 提高学生制定高血压治疗方案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高血压的认识,提高防治意识。

-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关爱患者。

二、教学内容1. 疾病概述- 高血压的定义:成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 病因: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

- 发病机制:血压调节失衡、血管重构等。

- 临床表现:头痛、头晕、心悸、乏力等。

- 诊断要点:血压测量、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2.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降压、改善靶器官功能、预防并发症。

-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

- 药物治疗: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ARB等。

- 非药物治疗:饮食、运动、戒烟限酒等。

3. 临床案例分析- 病例介绍:患者,男,55岁,反复头痛、头晕3年,血压最高达180/120mmHg。

内科学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一篇绪论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是临床医学的基础课程,它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各学科有密切的联系。

内科学涉及范围广泛,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疾病与营养疾病、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等。

涉及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发展的过程,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内科学的任务和目的是在基础医学的基础上,用先进的医学思想和现代医学的成就,系统地传授内科学常见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注重临床思维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

二、课程基本要求和教学基本内容1、内科学的学习方法2、内科疾病的诊断3、内科学的进展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总论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2、了解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的原因;呼吸系统疾病医疗、防治和科研的展望。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2、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3、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4、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5、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展望肺炎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肺炎的分类(包括解剖分类、病因分类和患病环境分类)。

2、熟悉病原体引起肺炎的途径。

3、掌握肺炎的诊断程序(确定肺炎,评估严重程度和确定病原体)4、掌握肺炎的治疗原则5、了解肺炎的预防6、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

7、熟悉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

8、了解军团菌肺炎、肺部真菌感染等。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肺炎的定义、流行病学概况2、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3、肺炎的分类方法及其特点4、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严重程度的评估,如何确定病原体5、肺炎的治疗6、肺炎球菌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X 线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7、感染性休克的治疗8、自学其他病原体肺炎肺脓肿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肺脓肿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要点。

(完整word版)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

(完整word版)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INTERNAL MEDICINE)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 17110042 课程总学时178(理论总学时98/实践总学时80)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4/4 学分 8.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眼视光、影像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理论授课与临床见习,使学生比较系统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内科常见的危重病症的抢救知识与技能,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范围广,专业多,它不仅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而且与许多医学基础和临床学科有密切关系。

内科学的教学对于培养有科学创新精神的优秀临床医学生具有普遍性意义。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内科学(第8版)葛均波徐永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参考书实用内科学(第14版)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 23rd Edition Goldman等主编美国Saunders 公司2007年Davidso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Medicine 20th edition Nicholas等主编Churchill Livingstone Elsevier 2006年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考核采用闭卷笔试。

建立了完备的试题库,理论考试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比例适当。

主观题分名词解释和问答题两种,注重内科学临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选择题由试题库筛选,以临床病例分析为主,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见习带教内容以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为主。

指导学生复习理论知识,以病例为中心,选择典型的病人,演示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的查体、问诊、收集临床资料、诊断治疗等,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自学)[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心血管病的种类分类、诊断方法和防治策略。

2、了解心血管病的预后、研究进展、我国人口死亡率和流行情[重点及难点]心血管病流行特点、诊断方法及研究进展。

【主要内容】一、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情况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发病率、住院率和死亡率。

二、心血管病的分类病因分类:先天性和后天性。

病理解剖分类:心内膜病、心肌病、心包疾病、大血管疾病、各组织结构的先天性畸形。

病理生理分类:主要是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休克。

三、心血管病的诊断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等资料作出综合分析(包。

诊断内容应该包括病因诊断、病理解剖诊断、病理生理诊断等。

括传统检查项目和新的检查项目)四、心血管病的防治需要针对病因、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和康复等几方面进行治疗。

五、心血管病的预后评价心血管病的预后。

六、心血管病的研究进展了解心血管病的研究进展情况,以循证医学指导临床。

第二章心力衰竭[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诱因和病理生理特点。

2、掌握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3、掌握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

着重掌握洋地黄类制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合理应用;以及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方法。

心衰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主要内容】概述一、心力衰竭定义二、心力衰竭的病因(一)基本病因1、原发性心肌损害(1)缺血性心肌损害(2)心肌炎和心肌病(3)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2、心脏负荷过重(1)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2)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二)常见诱因1、感染2、心律失常3、血容量增加4、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5、治疗不当6、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三、病理生理1、代偿机制:(1)Frank-Starling机制(2)心肌肥厚(3)神经体液代偿机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

2、心力衰竭时各种体液因子的改变(1)心钠肽(ANP)和脑钠肽(BNP)(2)精氨酸加压素(VAP)(3)内皮素(ET)3、关于舒张功能不全4、心肌损害和心室重构四、心力衰竭的类型1、按病理解剖分:左心衰、右心衰及全心衰2、按病情缓急分:急性心衰、慢性心衰3、按心肌舒缩功能分:收缩性心衰、舒张性心衰五、心功能分级第一节慢性心力衰竭一、流行病学:慢性心力衰竭也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病患者的最终归宿。

内科学教学大纲及全套教案讲稿

内科学教学大纲及全套教案讲稿

内科学教学大纲及全套教案讲稿《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内科学》是重要的临床医学骨干课程之一,近年来医学科学研究有很大的发展,这些新进展为《内科学》的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提供广阔的素材。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使《内科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在突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反映医学研究的新成果,并能更好地切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福建医科大学内科学教研室主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单位组织我校附属第一医院、附属协和医院、附属省立医学院等附属医院内科学教研室的临床骨干教师编写了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教学大纲,本教学大纲有以下特点:(1)根据学科发展状况及我校的教学特点,对每个系统疾病的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了取舍,使理论教学内容更加精炼,更加切合当前医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兼顾到执业医师考试的基本要求。

(2)明确了每一章节“了解”、“熟悉”和“掌握”的内容,每个章节都增加了部分“课后思考题”,更有利于与前期基础课程的衔接,使《内科学》的理论教学安排更具有层次感,重点更加突出,有利于引导学生自学和课后复习。

(3)对《内科学》临床见习课教学大纲作了比较大的修订,如:明确了教学查房和临床医疗查房的内容和作用;明确了各系统必须见习的病种等。

三、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学科。

由于其涉及面广、整体性强,与基础各学科及临床各科关系密切,所阐述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因而是临床各科的基础。

在内科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讲授、示教和见习、毕业实习等不同阶段和环节,要求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和熟悉或了解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使能获得全面、系统的内科学基础知识,并在深入研讨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以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使与临床相结合运用于医疗实践。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临床医学专业)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临床医学专业)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篇绪论【掌握】内科学的学习方法【熟悉】内科疾病的诊断。

【了解】内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新进展。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掌握】1、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其特点;2、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熟悉】1、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免疫功能及呼吸功能。

2、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

【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进展。

第二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自学)【掌握】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诊断及治疗。

【熟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病因及病理改变。

【了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预防措施。

第三章肺部感染性疾病(3学时)第一节肺炎概述【掌握】1、肺炎的病因与分类2、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肺炎的的治疗原则。

【熟悉】肺炎的流行病学。

第二节肺炎链球菌肺炎【掌握】1、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2、肺炎球菌肺炎的治疗措施。

【熟悉】1、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病因及易患因素;2、肺炎球菌肺炎的病理特点。

【了解】肺炎链球菌肺炎的预防措施。

第三节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掌握】1、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诊断;2、葡萄球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治疗措施。

【了解】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预防措施。

第四节肺脓肿(自学)【掌握】1、掌握肺脓肿的临床表现、诊断2、掌握肺脓肿的治疗原则及措施。

【熟悉】肺脓肿的病因及其发病机理。

第四章支气管扩张(2学时)【掌握】1、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表现、诊断2、支气管扩张的治疗原则及措施。

【熟悉】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及其发病机理。

第五章肺结核(2学时)【掌握】1、掌握肺结核的病因;2、肺结核的临床表现;3、肺结核的诊断方法、程序,分类标准和诊断要点;4、肺结核的治疗原则,抗结核药的正确使用及大咯血的治疗。

【熟悉】1、结核病的发生与发展;2、肺结核的基本病理变化。

【了解】1、肺结核的流行病学2、结核病的控制策略与措施。

《内科学》教学大纲(本科)

《内科学》教学大纲(本科)

内科学一、课程简介内科学是对医学科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学科。

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学科密切相关。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是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学科。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内科学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为从事临床内科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学习其它临床各科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为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和工作方法奠定基础。

二、理论教学内容1.呼吸系统总论了解内容: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情况;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及展望。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掌握内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

了解内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理、病理、预防;流感的特点。

3.肺炎掌握内容:肺炎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重症肺炎诊断标准、治疗原则;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并发症、治疗;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了解内容:肺炎的概述、发病机制,肺炎链球菌肺炎、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其他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肺炎、厌氧菌、真菌所致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4.肺脓肿掌握内容:肺脓肿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了解内容:肺脓肿的病理、预防。

5.支气管扩张症掌握内容: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了解内容:支气管扩张症的病理、预防、预后。

6.肺结核掌握内容:肺结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结核病在人体的发生、发展、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肺结核的痰菌检查、X 线特点与病理变化特点)、诊断方法、要点与鉴别诊断、结核病的化学治疗和其他治疗方法。

内科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概要

内科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概要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Medicine Teaching Program课程编号:内科学(临床医学概要)学时:32 学分:2适用对象:医学检验专业先修课程: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外科总论与手术学、诊断学、放射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内科学作为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重点论述人体各个系统各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防。

内科学作为医学教育的教材,其目的是引导一学生在已经掌握的基础医学、临床前期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从理论走向实践、从书本走向临床,帮助医学生掌握为患者掌握诊治疾病的本领。

内科教学的任务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内科常见多发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并将诊断学与内科学的知识融汇贯通。

培养学生树立疾病的整体观概念,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为今后从事内科工作或其他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理论授课与临床见习,使学生比较系统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内科常见的危重病症的抢救知识与技能,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一)心力衰竭(1学时)1.基本内容:心力衰竭的定义和病因;心力衰竭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心力衰竭的分类和分期;左心功能不全和右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原则和方法,尤其是目前有关神经内分泌调节的治疗进展和洋地黄类药物的适应征,禁忌征及洋地黄中毒表现。

2.基本教学要求:熟悉: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诱因及病理生理机制;掌握;心力衰竭的分期与分级;掌握:各类心力衰竭(左、右心衰,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收缩性和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了解: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抢救措施。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诱因及病理生理机制;心力衰竭的分期与分级;各类心力衰竭(左、右心衰,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收缩性和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

教学大纲-内科

教学大纲-内科

《内科学》教学大纲编写人:*** 审核人(专业或教研室负责人):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护理学院(部)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课程名称:内科学课程代码:Z094033课程类型:职业核心学分:3总学时:48 理论学时:46 实验(上机)学时: 2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解剖、生理等。

后续课程:检验临床课程。

二、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课程,包括的范围很广,涉及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疾病发生的原因及发生、发展的过程,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内科学所论述的这些内容在临床各科中具有普遍意义。

本课程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应达到的目标要求)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一门涉及面广;与许多基础和其他临床学科有密切联系而又有自身理论体系的学科。

学习内科医学三基学对疾病的认识,了解其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为从事临床内科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学习其他临床各科提供理论实践依据。

在内科学教学的全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按照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活动。

注意培养学生自学和讨论,亲自参加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和救死扶伤的良好医德医风,重视新的医学模式“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重视卫生服务目标的整体观,要从原有的医学范畴扩展到社会医学、心理学,即治疗疾病要配合心理治疗及社会群众防治。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总学时: 1 )主要知识点:介绍内科学的特点及发展重点:内科学特点及要求教学目标和要求:1.熟悉内科学特点及要求。

2.掌握内科学的应用。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作业:课后题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总学时: 10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知识点:1.呼吸系统结构、功能。

2.详细讲授本系统疾病内容。

内科学专科教学大纲(新编)

内科学专科教学大纲(新编)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内科学》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二)课程英文名称:Medicine(三)开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生(四)课程性质:内科学是对医学科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学科。

它是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

它即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学科密切相关。

它既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又与它们存在密切的关系。

(五)教学目的:《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依据。

培养学生的高尚医德,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六)教学内容:1、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特点。

2、内科学的范围和内容。

3、学好内科学的方法。

4、内科疾病的诊断。

5、内科学的新近展。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126 学时分数: 7学分(八)教学方式:以传统板书+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学生自学、讨论的方式进行。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 ,期末成绩占7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篇绪论教学要点:1、熟悉内科学的范围、内容、学习方法、认识内科学的性质和任务,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

2、了解内科学的新近展。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特点。

2、内科学的范围和内容。

3、学好内科学的方法。

4、内科疾病的诊断。

5、内科学的新近展。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二章慢性支气管炎教学要点: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2、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慢性支气管炎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

第四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教学要点:1、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与急性期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内科学》是重要的临床医学骨干课程之一,近年来医学科学研究有很大的发展,这些新进展为《内科学》的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提供广阔的素材。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使《内科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在突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反映医学研究的新成果,并能更好地切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福建医科大学内科学教研室主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单位组织我校附属第一医院、附属协和医院、附属省立医学院等附属医院内科学教研室的临床骨干教师编写了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教学大纲,本教学大纲有以下特点:(1)根据学科发展状况及我校的教学特点,对每个系统疾病的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了取舍,使理论教学内容更加精炼,更加切合当前医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兼顾到执业医师考试的基本要求。

(2)明确了每一章节“了解”、“熟悉”和“掌握”的内容,每个章节都增加了部分“课后思考题”,更有利于与前期基础课程的衔接,使《内科学》的理论教学安排更具有层次感,重点更加突出,有利于引导学生自学和课后复习。

(3)对《内科学》临床见习课教学大纲作了比较大的修订,如:明确了教学查房和临床医疗查房的内容和作用;明确了各系统必须见习的病种等。

三、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学科。

由于其涉及面广、整体性强,与基础各学科及临床各科关系密切,所阐述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因而是临床各科的基础。

在内科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讲授、示教和见习、毕业实习等不同阶段和环节,要求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和熟悉或了解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使能获得全面、系统的内科学基础知识,并在深入研讨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以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使与临床相结合运用于医疗实践。

2、在已学习诊断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等知识、方法和技能,做到病历书写合乎要求,同时学会有目的采用现代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技术,结合内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运用分析综合与逻辑推理的临床思想方法,作出全面诊断。

3、在实习期间,通过临床实践提高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防治能力。

要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运用基础学科与内科学知识来分析,解决诊断及防治上的实际问题,又从临床实践来检验认识的正确性,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从而充实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掌握内科常用的诊疗技术。

5、对急、危、重病人有一定应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毕业时独立防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毕业后通过实践,能进行自学和开展科学研究,继续提高理论水平和防治疾病的能力(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以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适当介绍一些少见而在理论和实践上有重要性的疾病。

大纲中以了解、掌握、熟悉来反映。

四、教学方法理论、见习、实习五、教材及参考书“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科学》第八版,葛均波,徐永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3年。

第一篇绪论第一篇绪论1.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学好《内科学》的基本方法。

2)熟悉《内科学》定义、地位、研究范围;3)熟悉医学模式的发展规律,熟悉循证医学的概念;2.学时分配理论课:2学时3.学重点内科学的定义、地位和范围4.教学难点医学模式的发展规律,循证医学的概念5.理论教学内容1、内科学的定义、地位和范围,强调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2、内科学的发展(1)社会的发展推动医学的进步(2)现代医学的兴起(3)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医学的影响(4)各分支学科的发展(5)医学观念的进步:从经验医学到循证医学;从整体医学、分科医学到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3、内科学的进展与展望(1)临床基础进展(2)诊断技术进展(3)治疗进展(4)现代医学和现代临床研究方法4、学习内科学的方法(1)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2)掌握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3)培养临床思维,掌握医学科学思维方法(4)拓宽视野,掌握医学的科学和艺术6.思考题1了解内科学的特点与发展;2、熟悉学习内科学的方法。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理论课:19学时,实验/见习/讨论课/课程实习:学时慢性支气管炎1.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和分期,诊断分期要点及防治方法。

(2)熟悉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各种致病因素尤其是吸烟在发病中的作用。

(3)了解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特征。

2.学时分配理论课:1学时3.教学重点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和分期4.教学难点(1)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的鉴别;(2)根据慢支的分期进行治疗。

5.理论教学内容(1)概述慢性支气管炎的特征、发展过程和发病情况(2)病因和发病机理指出慢性支气管炎病因和发病原理尚未完全明了,可能由于机体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引起,着重说明机体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对发病的关系。

(3)病理指出慢性支气管炎病理变化特征及发展成阻塞性肺气肿的过程。

(4)病理生理早期一般肺功能正常,后期可出现肺功能障碍。

(5)临床表现①症状:重点阐述咳、痰、喘三大症状。

②体征:重点指出早期无特异体征,发作时可闻干湿性罗音及并发肺气肿时的体征。

③临床分型、分期:分型:单纯型和喘息型分期: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6)实验室和其他检查①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及心肺并发症的有关征象。

②肺功能检查:可表现轻重不等的肺功能障碍。

③痰液细菌学检查及血液检查。

(7)诊断和鉴别诊断①诊断:根据我国制定诊断标准诊断。

②鉴别诊断:着重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和肺癌等鉴别。

(8)治疗指出不同病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①发作期治疗②缓解期治疗: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为主。

③中医治疗(8)预后无并发症者,预后良好,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者,预后较差。

(10)预防戒烟并避免或减少外界因素影响,保护上呼吸道防御功能。

6、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见附件7、课后思考题(1)慢性支气管炎常见的并发症;(2)常见肺功能指标。

(3)试述慢性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和矽肺的鉴别诊断。

(4)试述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严重程度分级。

(2)熟悉阻塞性肺气肿的病因,发病机理,鉴别诊断,治疗。

2.学时分配理论课:1学时3.教学重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概念、诊断和治疗原则4.教学难点COPD的规范治疗5.理论教学内容(1)病因和发病机理:指出COPD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着重说明机体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对发病的关系,包括吸烟,职业粉尘,空气污染,感染,蛋白酶-抗蛋白酶平衡因素。

(2)病理:指出COPD病理变化特征,慢性支气管炎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的过程及其病理变化特征。

(3)病理生理:阐述COPD的肺功能改变,包括通气障碍、残气增多、肺泡膨大,内压升高,毛细血管受压以及毛细血管床减少。

从而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引起低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最终出现呼吸衰竭。

(4)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

(5)辅助检查:①X线检查。

②肺功能检查对诊断COPD有重要意义。

③实验室检查:指出痰细菌学,血液检查及血气分析的临床价值。

(6)诊断和严重程度分级:根据吸烟等危险因素史、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等,并排除可以引起类似症状和肺功能改变的其他疾病,综合分析确定。

强调肺功能在COPD诊断中的重要地位。

目前主张对稳定期COPD采用综合指标体系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7)鉴别诊断:着重COPD与肺结核、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剂及支气管肺癌等的鉴别。

(8)并发症:肺部急性感染,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9)治疗:①急性加重期的治疗A.确定急性加重的原因及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治疗地点。

B.支气管舒张药C.控制性氧疗D.抗生素E.糖皮质激素②稳定期的治疗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为主A.戒烟,脱离污染环境B.支气管舒张药C.祛痰药D.糖皮质激素:对重度极重度,反复加重的患者,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联合制剂。

E.家庭氧疗6.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见附件7.课后思考题(1)COPD与支气管哮喘鉴别(2)COPD的综合评估(3)COPD的肺功能判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急性加重期的具体治疗措施。

(2)熟悉本病的发病机制:掌握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机制;熟悉慢性肺心病的并发症。

(3)了解本病是以肺功能不全为基本矛盾的全身性疾病和本病的病因。

2.学时分配理论课:1学时3.教学重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措施4、教学难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5.理论教学内容(1)概述定义、流行病学。

(2)病因慢性支气管疾病、肺病变;胸部运动障碍性疾病;肺血管疾病;其他(3)发病机制①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原因(着重于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②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的原因③其它重要脏器损害(4)临床表现①肺、心功能代偿期:主要为胸肺基础疾病的表现。

②肺、心功能失代偿期:主要为呼吸衰竭,可有右心衰竭、心律失常。

(5)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血液检查的价值。

(6)诊断与鉴别诊断①诊断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以及X线、EKG、超声心动图作出诊断。

②鉴别诊断与冠心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原发性心肌病鉴别要点。

(7)治疗①急性加重期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衰竭与心力衰竭等,强调强心、利尿、镇静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②缓解期的治疗(8)并发症肺性脑病、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休克、消化道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9)预后肺心病常反复急性加重致肺功能损害渐加重,多数预后不良。

积极治疗可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6.实验(见习、讨论、课程实习等)内容见附件7.课后思考题(1)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在慢性肺心病中的诊断标准。

(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主要治疗措施。

支气管哮喘1.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本病急性发作期和非急性发作期病情不同程度的处理措施,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分期及控制水平分级和鉴别诊断、并发症等。

(2)熟悉本病的发病机制、急性发作期和非急性发作期病情分级的治疗。

(3)了解本病的病因。

2.学时分配理论课:2学时3.教学重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发症及治疗4.教学难点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理5.理论教学内容(1)概述哮喘的定义、临床特点: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