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文本超媒体技术及其发展
超文本和超媒体
![超文本和超媒体](https://img.taocdn.com/s3/m/21ee78e94afe04a1b071dead.png)
第六章超文本和超媒体一.什么是超文本和超媒体?超文本是一种新型的信息管理系统,它以节点为单位组织信息,在节点与节点之间通过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链加以连接,构成表达特定内容的信息网络。
超文本与多媒体的融合产生了超媒体。
允许超文本的信息节点储存多媒体信息(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和程序),并使用与超文本类似的机制进行组织和管理就构成了多媒体。
二.超文本和超媒体系统的特征?超文本和超媒体系统的特征:(1)系统节点多媒体化,具有支持文本﹑图形﹑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的功能,用户界面以多窗口方式表达相关媒体。
(2)系统复杂信息链结构网状化。
(3)系统一般使用双向链,以支持局域网(LAN)和Internet的计算机网络,使用户通过网络共享数据库,同时使用库内信息。
(4)用户可根据自己的联想和需要动态地改变(修改﹑增加﹑删除)网络中的节点和链。
(5)强调用户界面的“视觉”和“感觉”,提够丰富的交互式操作和应用程序接口。
三.简述超文本和超媒体的组成要素。
超文本和超媒体的组成要素:节点和链(一)节点:表达信息的基本单位1.媒体节点:文本节点﹑图形节点﹑图像节点﹑声音节点﹑视频节点﹑多媒体节点2.控制节点:菜单节点﹑导航节点﹑按钮节点3.用于组织与推理的节点:索引文本节点﹑索引节点﹑对象节点﹑规则节点(二)链:索引链实现节点中点﹑域之间的连接,通过索引链可实施对相关信息的查找及交叉参考。
结构链所连接的是出于不同层次的父子节点。
1.用于导航和信息检索的链:基本链﹑移动链﹑缩放链﹑全景链﹑视图链2.用于推理和组织的链:索引链﹑Is-a链﹑Has-a链﹑蕴含链﹑执行链四.简述超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一)超媒体在教育中应用的意义1.便于储存和使用信息2.开发思维的工具3.个别化学习的工具4.研究教学过程的有效手段(二)教学效果取决因素:学习者﹑学习任务﹑学习资料﹑学习活动五.超文本和超媒体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一)信息组织。
第6章超文本和超媒体
![第6章超文本和超媒体](https://img.taocdn.com/s3/m/ea6a8c32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e2.png)
节点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称为 表现型,记录各种媒体信息,表现 型节点按其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许 多类别,如文本节点和图文节点等; 另一种称为组织型,用于组织并记 录节点间的联结关系,它实际起索 引目录的作用,是连结超文本网络 结构的纽带,即组织节点的节点。
29
节点的基本类型归纳如下: ⑴ 文本节点 ⑵ 图形节点 ⑶ 图像节点 ⑷ 音频节点 ⑸ 视频节点 ⑹ 混合媒体节点 ⑺ 按钮节点 ⑻ 组织型节点 ⑼ 推理型节点
针被称为链(link)。链有多种,它连接着两
个节点,通常是有向的,从一个节点(称之为
源节点)指向另一个节点(称之为目的节点)。
链的数量通常不是事先固定的,它依赖于每个
节点的内容和信息的原始结构。
11
A
B
C
D
E
F
这里要强调的不仅仅是“阅读”,而更重 要的是用户可以主动地决定阅读节点的顺序。 假如读者是从标记为A的文本块开始阅读,与 单一路径的文本不同,该超文本结构有三条阅 读路径摆在读者面前,即可到B、D或E。如果 读者选择B,则可以继续选择到C或E,从E又可 以到D。当然读者也可以从A选择直接到D。这 个例子表明,在超文本结构中任意两节点之间 可以有若干条不同的路径,读者可以自由的选 择最终沿哪条路径阅读文本。
6
尽管我们对某一对象具有相同的概 念,但由于文化基础和受教育的背景, 由于不同时间或不同的地点,产生联想 结果就可能是千差万别的。
这种联想方式实际上表明了信息的 结构及其动态性。显然,这种互连的网 状信息结构用普通的文本是无法管理的, 必须采用一种比文本更高一层次的信息 管理技术,即超文本(hypertext)。
35
3.网络 超文本由节点和链构成网
络是一个有向图,这种有向图 与人工智能中的语义网有类似 之处。语义网是一种知识表示 法,也是一种有向图。
超文本与超媒体的概念
![超文本与超媒体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a8c63444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67.png)
超文本与超媒体的概念\超文本与超媒体的概念:1、超文本:收集、存储和浏览离散信息以及建立和表现信息之间关系的技术,当信息载体不限不限于文本时,称之为超媒体2、超媒体的组成:(1)结点(node):表达信息的基本单位,一个结点可以是文本图形图像等;(2)链(link):建立结点之间信息联系的指针,它定义了超媒体的结构,提供浏览、查询结点的能力3、超媒体系统的组成:(1)编辑器:建立、修改信息、对不同的用户、超媒全给予不同的修改能力(2)导航工具:超媒体支持两种形式的查询:一、像数据库那样基本条件的查询;二、交互式沿链走向的查询,当结点多的时候,后一种查询必须有导航工具,否则会迷路多媒体的应用:教育培训;商业零售业(电子触摸屏);建筑领域;观光旅游、游戏软件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二个重要作用:(1)管理系统中的各种资源;(2)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界面操作系统的特征:(1)并发性:在计算机系统中同时存在多个程序,同时向前推进;(2)共享性:操作系统与多个用户程序共用系统中的各种资源;(3)随机性:一个设备可能在任何时候向处理机发出中断请求,系统也无法知道运行着的程序会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操作系统的功能:(1)进程管理:对处理机进行管理,CPU是最宝贵的硬件资源,为了提高CPU利用率真,采用了多道程序技术;如果一个程序因等待某一条件而不能运行时,就把处理机的使用权转交给另一个可运行程序;(2)存储管理:管理内存资源,受CPU寻址能力的限制,内存的容量也有限,当多个程序共享内存时,操作系统会为这些程序分配合理的有限的内存空间;(3)设备管理:系统中除了CPU和内存,其它的输入输出设备也受操作系统管理;(4)文件管理:有效地支持文件的存储、检索、修改等操作,文件的安全、保密共享等问题;(5)用户与操作系统的接口操作系统的类型:1、批处理操作系统:操作人员将作业成批地装入计算机,由操作系统将作业按规定的格式组织好存入磁盘,然后按照某种调度策略选择一个或几个得当的作业调入内存加以处理,内存中可以有多个作业交替执行,有两个特点:一是“多道”,二是“成批”2、分时系统: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联机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采用时间片轮转的方式处理用户的服务请求。
超文本及多媒体应用
![超文本及多媒体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0e96f92dd88d0d233d46a0d.png)
第六讲超文本及多媒体应用6.1什么是超文本系统?1.超文本与超媒体超文本是一种相对于传统的以线性的、有序的数据结构组成的文本,其收集、存储和浏览相关信息是非线性、非顺序的网状结构文本。
超文本是一种信息管理技术,也是一种电子文献形式。
超媒体是超文本和多媒体的组合。
在超媒体中,节点由纯文本扩展为多媒体,其效果和交互技术可大大提高用户控制信息表现过程和存储信息的能力。
2.超文本的三要素(1)节点(node):存储和表达信息的单元。
一个节点可以是一个信息块,也可以是一个由若干个节点组成的信息块。
节点的内容可以是音频、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屏幕、窗口、文件或小块信息等,也可以是程序。
每个节点包含一个主题,其大小视主题而定。
节点可分为:表现节点(各种媒体)、组织节点(如索引和目录)和推理节点(如描述对象和节点规则)。
(2)链(link):各节点之间的信息连接。
每个节点都有若干个指向其它节点或从其它节点指向该节点的指针,该指针称为链。
链通常是有向的,即从链源(源节点)指向链宿(目的节点)。
链源可以是热字、热区、图元、热点或节点等。
链是超文本的核心,其定义了超文本的结构,提供了浏览和查询节点的能力。
链可分为静态链和动态链,也可分为基本结构链、组织链和推理链。
(3)网络(net):由节点和链组成的非单一的、非顺序的有向图。
其中,A~F代表节点,a~J3.超文本系统(P255)(1)超文本系统:对组成Web信息进行管理的系统。
(2)超文本的访问方式:访问方式决定于其内部结构。
超文本的组织结构是一种典型的数据库方法,它提供一种沿链访问数据库的技术。
超文本是一种接口模型,采用了控制按钮的方式组织接口,用户通过正文中的按钮访问下面的信息。
4.超文本系统的基本特征(1)多媒体化:节点内容为多媒体元素。
(2)网络结构:按人的思维方式组织信息,使表达方式接近现实社会。
(3)交互性:多媒体化和网络结构反映了信息的静态特性,而交互性则具有浏览超文本信息的动态特性。
论述超媒体的概念及应用
![论述超媒体的概念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93bf03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e7.png)
论述超媒体的概念及应用超媒体是一种超文本技术的扩展,它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元素组合在一起,通过超链接实现互联互通。
超媒体最早由美国计算机科学家泰德·内尔逊在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被视为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前身。
超媒体不仅以文本为基础,还可以包含多种媒体元素,如图像、声音、视频等。
它通过超链接将这些媒体元素有机地连接在一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自由浏览和导航。
超媒体的基本概念包括超文本、超链接和导航,它能够提供非线性、非连续和非序列化的信息传递方式,使得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和兴趣进行非线性的浏览和学习。
超媒体的应用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和培训:超媒体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
通过超文本的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兴趣进行非线性的浏览和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多媒体交互:超媒体可以结合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元素,创造出更富有吸引力和互动性的用户体验。
例如,在电子商务中,超媒体可以通过图像和视频展示商品,增强用户对商品的理解和购买的欲望。
3. 知识管理和分享:超媒体可以作为一种知识管理工具,帮助人们组织和共享知识资源。
通过超链接,人们可以将不同领域的知识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知识网络。
例如,维基百科就是一种基于超媒体的知识分享平台。
4. 艺术创作和娱乐:超媒体为艺术家和创作者提供了全新的表达方式和创作手段。
通过将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元素结合在一起,艺术家可以创作出更为丰富、多样和动态的艺术作品。
同时,超媒体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娱乐形式,如网页游戏、在线影视等。
总之,超媒体作为一种多媒体交互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以超链接为基础,能够提供非线性、非连续和非序列化的信息传递方式,为人们提供更为自由和个性化的浏览和学习体验。
超文本和超媒体的概念
![超文本和超媒体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6021937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1d.png)
超文本和超媒体的概念超文本和超媒体是网络和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为我们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方式。
本文将介绍超文本和超媒体的概念,并探讨它们在日常生活和互联网中的应用。
首先,超文本是一种非线性的文本形式,它通过嵌入链接和标签的方式将文本和其他相关资源连接起来。
这些链接可以是文字、图像、音频、视频或其他形式的媒体,使读者能够点击链接跳转到相关的内容。
超文本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非线性性,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浏览和探索文本。
超媒体扩展了超文本的概念,它将多种媒体形式整合到一个统一的系统中。
与超文本类似,超媒体通过链接和标签将各种媒体资源连接起来。
不仅可以在超媒体中浏览和探索文本,还可以访问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形式的媒体资源。
超媒体的概念让我们能够以更加丰富和多样的方式表达和分享信息。
超文本和超媒体在日常生活和互联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互联网上,超文本和超媒体是万维网的基础。
通过超链接,我们可以在网页上跳转到不同的页面和站点,进行信息浏览、购物、学习等各种活动。
超媒体还广泛应用于娱乐和媒体产业,如音乐、电影、游戏等领域。
人们可以通过超媒体的形式享受到丰富多样的娱乐内容。
除了互联网,超文本和超媒体也在教育和学术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生和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超链接访问相关的参考资料和资源,从而扩展他们的知识和研究深度。
超媒体还能够提供交互式学习体验,通过嵌入视频、动画等形式的媒体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总而言之,超文本和超媒体是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它们通过链接和标签的形式,将文本和多种媒体资源连接起来,为用户提供了流畅且丰富的浏览和探索体验。
通过互联网、教育和媒体等领域的应用,超文本和超媒体正在不断推动着人们获取和交流信息的方式革新。
超文本和超媒体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并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逐渐成为了广泛应用的工具。
在早期的计算机系统中,人们主要使用线性的文本来浏览和获取信息,但这种方式的局限性显而易见。
多媒体技术课件第六章超文本与超媒体
![多媒体技术课件第六章超文本与超媒体](https://img.taocdn.com/s3/m/adcf0f2059eef8c75fbfb3ed.png)
动作与操作节点:是一种动态节点,定义了一 些操作,典型的操作节点是按钮节点。
型
组织型节点:是组织节点的节点。包括各种媒
体节点的索引节点和目录节点。
推理型节点:用于辅助链的推理与计算。包括
对象节点和规则节点。
组成要素---链
链是用于固定节点间的信息联系,它以某种形式将一 个节点与其它节点连结起来。
链也是组成超文本的基本单位,形式上是从一个节点 指向另一个节点的指针,本质上表示不同节点上存在着 的信息的联系。
基本链和交叉索引链
和子用超 多系超文 媒统文本 体、本系 数读应统 据者用: 库子的指 组系系那 成统统些 。、,能
支一够 持般创 子由作 系作和 统者使
超文本系统与操作工具
作者子系统
创创 作作 工工具
超 媒 体 工 具
其 它 工 具
读者子系统
浏览器
其它读者工具
链 服务器
应用接口或应用
支持子系统
符,而是包含了更多的信息节点。超文本就是由节点和
表达节点之间关系的链组成的网。
节点(Node)
A
B
链
C
链(Link) 网络(Web)
节点
F
D
G
E
网络
组成要素---节点
节点是表达信息的基本单位,是围绕一个特殊主题 组织起来的数据集合。
节点分为两种类型:
表现型:用于记录各种媒体信息,表现型节点按其内容 的不同又可分为许多类别,如文本节点、图像节点、音 频节点等;
超媒体=超文本+多媒体
超文本与传统文本文件的区别
传统文本是以线性方式组织的,而超文本是以非 线性方式组织的。这种文本的组织方式与人们的思维 方式和工作方式比较接近。
什么是超媒体
![什么是超媒体](https://img.taocdn.com/s3/m/1d3e5d7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f.png)
什么是超媒体什么是超媒体?最简单的答案是:超媒体=超文本+多媒体。
于是,要完整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超文本和多媒体两个技术名词说起。
1、超文本超文本(hypertext)这个词诞生于1965年。
当时,为了让计算机能够响应人的思维,方便地提供人们需要的信息,美国科学家泰得·纳尔逊在处理纯文本文件时提出了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把相关文本组织在一起的方法,他将这种方法命名为"超文本"。
由于超文本技术能够实现不同文本文件之间的自由转换,相对于纯文本,它就像是一个"超级文本",故而简称之超文本。
实际上,这个词的真正含义是"链接(Link)"之意,用来描述计算机中文件的组织方法。
文本(text)是一种以电子文献形式存在的信息管理技术,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在信息组织上的线性和顺序性。
超文本技术组织的也是一种文本,但与纯文本相比,它是以非线性方式组织的网状结构信息,没有固定的顺序。
因此,超文本可以理解为更高一级的信息管理技术。
它以节点(node)作为基本单位,节点之间按它们的自然关联,用链连接成网,链的起始节点称为锚节点(anchor node),终止节点称为目的节点。
这种链可以超过一个文本,通常叫作超链(hyperlink)。
借助它,用户可以方便地浏览相关内容。
超文本是一种全局性的信息结构,其组织方式与人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比较接近,人们将文档中的不同部分通过关键字建立链接,可以使信息用交互方式搜索。
现实中,Web就是一种超文本信息系统,Web的一个主要概念就是超文本连接,它使文本不再像一本书那样是固定的和线性的,而是可以自由地从一个位置跳到另一个位置。
人们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可以转到另一个主题。
当要了解某个主题的更多内容时,只要在这个主题点一下,便可以跳转到包含该主题的其他文档上去。
2、多媒体多媒体技术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信息高速公路成形的关键技术之一。
多媒体技术6-15
![多媒体技术6-15](https://img.taocdn.com/s3/m/44cbf497d15abe23482f4d9f.png)
6.3.1 超文本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6.3.2 超文本与超媒体概念 6.3.3 超文本组成要素 6.4 超文本系统的结构模型 6.4.1 Combell & Goodman模型 6.4.2 Dexter模型 6.4.3 其它超文本模型 几点总结
Hale Waihona Puke 6.3 超文本系统的基本概念
6.3.3 超文本组成要素
定义:超文本是由表达信息块的节点(Node) 和表达节点之间连接关系的链(Link) 所组成的电子文档信息网络(Web);用户可沿链 对信息网进行路径选择、信息浏览、查询、注释等操作
1.节点及其表达形式 (1)节点定义:用于存储信息;是一个特定主题的数据集合
表现形式:文本块,卡片,便笺,数据页,窗口,帧/屏; 知识点,文献,数据库/结构化数据
③ 推理链:用于机器推理和智能超文本,由谓词定义的虚链; 可通过逻辑编程来增强超文本中嵌入谓词的能力
(4)链的表示形式:体现在链的创建过程中
单链创建:Create Slink ( Node1,Node2,Semantics )
批链创建:Create Blink ( Node1,… Nodej,Semantics )
即相关节点链接在一起的节点群; 亦称微文本 — 小型超文本 作用:通过分层,简化信息网结构; 支持对节点信息的浏览
宏文本:由宏节点组成的超文本,亦称大型超文本 作用:支持对宏节点的查询与索引,
提供跨文献跨网络的链接与查找功能
2.链及其表达形式 (1)链的定义 链:用于关联信息;是节点之间的语义联系与信息传导模式
(2)内部成员层:描述超文本成员的内部结构及其数据内容; 定义锚接口,以作为成员引用控制
超文本和超媒体
![超文本和超媒体](https://img.taocdn.com/s3/m/59477f5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3.png)
超文本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超文本技术
HTML和HTTP的出现
早期的超文本技术可以追溯到20世纪 60年代,当时的一些文献中出现了“ 超文本”这个概念。早期的超文本主 要用于文献检索和知识表示,例如 Xanadu项目和Hypertext项目。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HTML和 HTTP的出现使得超文本得到了广泛 应用。HTML是一种用于描述网页的 标记语言,HTTP是一种用于传输网 页数据的协议。通过HTML和HTTP, 超文本可以方便地被嵌入到网页中, 实现信息的检索、表示、组织和交互 。
智能办公
通过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企业可以实现智能办公,提高工作效率。例如,通过智能化的文档管理系统,员工可以方便地 查找、修改、共享文档,减少重复劳动。
数据可视化
在企业内部,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也可以用于数据可视化,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这将有助于企业做出更明智 的决策,提高竞争力。
超文本和超媒体对未来信息社会的影响
HTML5提供了原生的音频和 视频支持,这使得开发者可以 更容易地在Web应用程序中添 加多媒体内容。
多媒体技术也包括流媒体技术 ,它允许实时传输音频和视频 数据,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
富互联网应用程序(RIA)技术
RIA技术允许开发更复杂、更接近桌面 应用程序的Web应用程序。
Adobe Flash、Silverlight和JavaFX是早期 RIA技术的例子。
交互性
超媒体允许用户进行交互操作 ,如链接跳转、内容展示和隐 藏、音频和视频播放控制等, 以提供更灵活和更个性化的用
户体验。
非线性
超媒体不遵循传统的线性阅读 模式,用户可以通过超链接和 超文本在不同的信息节点之间 进行导航和跳转,以提供更灵 活和更自由的信息获取方式。
第7章 超文本与超媒体
![第7章 超文本与超媒体](https://img.taocdn.com/s3/m/a5387c33ee06eff9aff80707.png)
第7章超文本和超媒体
(1)多种媒体信息。超文本的基本信息单元是节点, 它可以包含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 等多种媒体信息。 (2)网络结构形式。超文本从整体来讲是一种网络 的信息结构形式,按照信息在现实世界中的自然联 系以及人们的逻辑思维方式有机地组织信息,使其 表达的信息更接近现实生活。 (3)交互特性。信息的多媒体化和网络化是超文本 静态组织信息的特点,而交互性是人们在浏览超文 本时最重要的动态特征。
表现层 超文本抽象基层 数据库层 Combell 和Goodman模型
运行层 存储层 内部成员层
Dexter 小组的模型
这两个模型是基本相似的,它们都是将超文本和超媒 体体系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如图所示。
第7章超文本和超媒体
第7章超文本和超媒体
(1) 数据库层 )
数据库层是模型中的最低层,它涉及所有传统的有关信息存 储的问题,实际上这一层并不构成超文本系统的特殊性。但是它 以庞大的数据库作为基础,而且在超文本系统中的信息量大,需 要存储的信息量也就大。一般要用到磁盘、光盘等大容量存储器, 或把信息存放在经过网络访问的远程服务器上,不管信息如何存 放,必须要保证信息的快速存取。 数据库层必须能保证信息的存取对高层的超文本抽象层是透 明的,而且,超文本系统要存储以节点和链为单位的对象(特别 是超媒体系统)。由于对象的多态性和结构上的继承性,因此除 考虑传统的数据库问题外,还要强调其特征,并要增加对节点和 链的索引及查询。
大型文献资料信息库由超文本与超媒体技术独特优点广泛应用于大型文献资料信息库的建设目前已经研制出来的中英文字典系统就是按照超文本与超媒体的方式组织和构造它收录了25万条目计4181万字186万个记号采用这种方式的存储的30?卷百科全书查询时间只需几秒钟
超文本的名词解释
![超文本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7c056a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07.png)
超文本的名词解释超文本是一种用于连接电子文档内部和外部信息的技术。
它是计算机和互联网领域中重要的概念,为用户提供了非线性的、非顺序的阅读体验。
超文本的名词解释不仅仅关乎技术层面,还包括了超文本对于信息交流和知识建构的影响。
本文将就超文本的定义、产生背景、特点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力求呈现一个全面且富有深度的论述。
超文本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其概念由计算机科学家提出,旨在解决传统线性文本的限制。
一般认为,超文本由文本、链接和节点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
文本是超文本中的基本信息单元,链接是用于连接超文本内外信息的桥梁,节点则是链接和文本的结合。
通过链接,读者可以自由地在文本之间进行跳转,不再受单一阅读路径的限制。
这种非线性的阅读方式为读者提供了广泛而多样的阅读选择,使得信息的获取更加自主和灵活。
在超文本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网络的兴起是一个关键推动因素。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超文本在网络环境中得以广泛应用。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万维网,万维网中的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为信息的加工和传递提供了便利。
通过在文本中嵌入超链接,用户可以通过点击链接快速浏览和访问内容相关的资源。
这种丰富的信息连接方式大大提升了信息浏览和检索的效率,为用户提供了更丰富的交互体验。
超文本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信息的关联性和非线性。
相对于传统的线性文本,超文本中的信息可以通过多重链接相互关联,形成一个网状结构。
这使得读者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而不需要按照作者或编者的预设顺序进行。
随着超文本的不断扩展和深化,用户的参与程度也在不断增加。
用户可以通过互动、评论等方式对文本进行修改、增补和批判,并与其他用户进行实时的交流和讨论。
这种参与性的阅读模式大大推动了知识的共享和集体智慧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的开放和民主。
超文本的普及对于信息传播和知识建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传统的纸质文本时代,知识传统上是由权威机构和专家主导的。
超文本与超媒体的基本概念
![超文本与超媒体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37ce7f42f121dd36a22d82ed.png)
超文本与超媒体的基本概念
1.1 文本及多媒体 1.2 超文本、超链带来的变化 1.3 超文本的发展历史 1.4 超文本与超媒体的应用 1.5 超文本与超媒体模型
超文本与超媒体的基本概念
1.1文本及多媒体 文本:当文本和文档主要包含了自然语言字符和图画 时 ,text和document二者是同义词。 多媒体 :是由图、文、声、像多种形式组成的媒体。 1.2 超文本、超链带来的变化 : 超文本由节点与超链组成。 普通文本是顺序阅读的;而超文本中由于超链的作用, 文本的阅读可以跳转。如图所示。
超文本与超媒体的基本概念
带有语言义层的Dexter改进模型如图所示。
对Dexter模型的改进表现为在存储层和内部成员层之间 加 语义层(semantic layer)。这一层规定数据内容, 并且定义从不同的资源搜索数据和集成数据的过程。这 一层创建了一个层之间的接口,并且根据用户的查询等 要求,使用本体任务考虑内容的语义,并从内部成员层 向用户提供内容敏感的结果。
超文本与超媒体的基本概念
1.4 超文本与超媒体的应用
• 电子出版物:WWW网络与生俱来地以超链的形式支持文档的随 意访问。 • 信息搜索:从一个新概念的诞生、定义,它的内涵到外延,到相 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学术、学派及领头人,重要的杂志、期刊,有 代表性的会议及经典的论文等等重要信息,都需要到网上去搜索、 查询。 • 远程教学:学习资源的可共享性和系统的互操作性对于网络远程 教育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具有决定性意义。 • 远程医疗:远程医疗是从运用传统的通信技术到数字网络和数字 系统的演化,包括Internet和其它数字媒体。(见以下的图和表) • 网上娱乐
图总结了MHEG类层次树中 包含的对象元素。在MHEG 树中的根(用斜体字表示) 是抽象类,没有实例。而 叶节点可以继承抽象类的 属性。在图中,行为类定 义一种信息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8电子展望与决策1997年第4期摘要:超文本超媒体是一种新型的信息管理技术。
本文系统地描述了超文本、超媒体系统的概念原理。
综述了超文本、超媒体系统的研究中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现状。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超文本、超媒体系统的发展方向及有待于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超文本超媒体超媒体网络计算A b s t r a c t :H yp ertext /H yp ermedia is a new t yp e of information mana g ement tech 2ni q ue.This p a p er makes a s y stematic descri p tion of t he conce p t and p rinci p le of t he h yp ertext /h yp ermedia s y stems ,and makes a summar y of t he research sit uation of t he ke y techni q ues of t he h yp ertext /h yp ermedia.Furt her discussion on t he develo p in g direction and t he existin g p roblems durin g t he h p ertext /h yp ermedia research will be g iven based on t he descri p tion and t he summar y made before.K e y W o r d s :H yp ertext ,H yp ermedia ,Co m p utin g in h yp ermedia net work.超文本超媒体技术及其发展中国科学院网络信息中心杨雅群张建中刘兵一、引言超文本(H yp ertext )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Ted Nelson 在60年代提出的,超文本是对信息进行表示和管理的一种方法。
超文本系统类似于人的联想记忆结构,采用一种非线性网状结构组织信息。
它在本质上是由结点和链组成语义网络加上浏览机制构成。
这种组织信息的结构早期用于存储、管理文本信息,所以称之为超文本。
但是随着多媒体应用的出现和发展,超文本这种组织管理信息的方式自然被引入到对多媒体信息的管理中。
这种系统就被称为超媒体(H yp ermedia )系统。
在Ted Nelson 提出超文本概念之后的十几年中,超文本属于概念研究阶段。
此时超文本以研究为目的,并未投入市场。
进入八十年代后期,超文本研究迅速发展。
出现了许多商业化、实用化的超文本系统,例如:H yp ercard 、Guide 、Intermedia 等。
1987年~1989年几次超文本国际会议最终确定了超文本领域的形成,标志着超文本进入了成熟期。
九十年代后,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进展,超文本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出现了许多超媒体系统,其应用也从集中式的超媒体系统向分布式超媒体系统发展。
尤其是随着Internet 应用的发展,出现了全球最大的分布式超媒体系统———WWW 系统(全球范围信息系统)。
这样超媒体系统的应用得以空前的普及和发展。
本文首先介绍超文本超媒体系统模型的研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之后对超文本、超媒体系统中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及研究现状进行探讨。
最后对超文本超媒体系统的发展方向及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二、超文本超媒体系统模型Cambell 和G oodman 提出了一个比较标准的超文本、超媒体信息系统结构模型,但由于国际标准尚未形成,所以实际上现有超文本超媒体系统大都没有完全遵循这个模型。
目前正在从事超文本标准化研究的Dexter 小组也提出了一种Dexter 参考模型。
与上述模型比较,Dexter 模型除术语不同并且更加明确了层次之间的接口之外,两个模型基本相似。
下图给出了两个模型的层次图。
在Cambell 和G oodman 模型中,划分三个层次:数据库层、超文本抽象机层和表现层。
数据库层处理所有信息存储中的传统问题,保证信息的存储对高层是透明的。
例如,信息的正确存取、并发访问、版本维护、响应速度、对结点和链建立索引等。
抽象机层决定了结点和链的基本特征,记录了结点和链的关系,并保存了结点的结构信息。
表现层处理抽象机层中信息的表现,是人机交互的窗口。
电子展望与决策1997年第4期39Cambell 和G oo dman 模型Dext er 模型Dexter 模型中包括了三层模型:内部组件层、存储层和运行层,分别与前述模型相对应。
模型中组件是存储层提供的基本对象,它由内容表现规范和锚接口集合组成。
存储层是用于标准化的主要层次,它描述了组件和链的网络。
内部组件层描述了超文本组件的内容。
运行层是支持超文本交互作用的机制。
Dexter 模型还引入了两个接口。
存储层是通过锚定点机制中的锚接口点来引用内部组件。
而运行层则是通过各组件的表现规范来进行表现的。
超文本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简化,并不能恰当表示信息的结构。
表现在结点和其内容被不恰当地分开;一个结点是一个信息集合,没有任何结构化的信息。
因此在多数应用中不能按要求捕捉它的语义,导致用户难于观察应用的概念模型,造成额外的认识负担。
因此许多人提出了对模型的改进方法。
例如,Gra y 提出对象数据模型,在该模型中,信息被一组预先定义的“域”对象集合所描述,而实际超文本内容应该被一组信息对象的集合所表示,每个信息对象是域对象的一个实例,缺省继承所有域对象的属性。
Hull 和Kin g 提出了语义数据模型。
语义模型企图能对指定的数据库模式提供更强大的抽象和结构化机制,以便能克服传统数据库系统的有限的模型能力。
D.L uarella 和A.Zanzi 提出了一种高语义表达能力的基于图形的面向对象的超媒体模型,并且使用它作为概念模型和对象直接操作的统一框架。
三、超媒体系统中的关键技术1.超媒体系统的浏览和导航机制浏览是沿链在超媒体信息空间中航行,是超媒体信息访问的基本方法。
浏览访问在一些诸如小的、熟悉的超媒体系统中及面向显示的表现任务中是非常合适的。
但在多灵敏应用中仅有浏览机制是不够的,尤其在大信息空间中浏览会造成信息空间迷路或找不到所需要的信息。
导航是在信息空间中指导航行以避免迷路的机制。
导航机制有如下几种实现方法:(1)导游方法(Guided Tours ):它是最简单的航行方法,去掉了用户的航行需求,一个“导游”可认为是连接一串结点的“超链”。
只要用户停留在一“导游”线路上,他们就可以发出“下一结点”的命令去看更相关的信息。
(2)回溯方法(Back Track ):是最重要的航行设施,它保证无论用户走到哪里,都能回到熟悉的区域。
(3)历史列表(Historial List ):是指记录所有前面访问过的结点,用户可以直接返回到前面任意一结点。
(4)书签(boo kmark ):在某些结点上定义书签,以便于返回。
利用它还可提供特殊用途,例如附加信息以防止迷路。
(5)概况图(Overview dia g ram ):它显示了信息空间的信息结构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指明“我在哪里”及如何到达目的地。
有元导航(meta -navi g ation )、鱼眼(fishe y e )、地界(landmark )及结构化概况图等方法。
2.超文本系统搜索和查询机制基于查询的访问机制是对浏览和导航机制的补充。
它可直接快速得到所要访问的信息。
在超媒体信息系统中,它应作为与导航平行的基本访问机制。
包括内容查询和结构查询。
(1)内容查询:它是用于超媒体信息库的标准信息检索。
它将给定的查询条件与整个信息网络中的信息实体(结点、链、媒体等)进行相似性匹配,以寻找出所要检索的内容。
但是,按内容查询忽略了超媒体网络的结构,与浏览体系相脱节,自成系统。
按内容查询的方法有:a.全文检索:它是文本信息检索的有效方法,是指以文本信息中的字或词为入口点进行检索。
b.图像、声音等的检索。
c.基于规则的检索机制。
d.简单的统计技术。
(2)结构查询:专门查询超媒体结构中哪些子结构匹配于给定的模式,以确定结点和链通过这种结构而构造出的语义信息。
例如查询被一支持链连接的两个结点的子网,其中目的结点包含“超文本”。
当然,有些复杂的查询条件,涉及到不确定的链序列,例如环型结构。
研究结构化查询机制涉及到两个相互关联的子任务。
要设计一种查询语言,适合于可描述的超文本网络结构。
这种模式语言需要包括标准规范表达算子。
例如:联合操作、串操作、轮流隔离和否定操作等。
要提供超媒体用户可访问的简单接口,使用户易于使用这一查询语言。
一些超文本系统采用图形查询语言,例如I.F.Gruz 和A.O.Mendelzon 设计了一种支持递归的图形查询语言。
在这种查询语言中,搜索引擎是不可能执行前面所讨论的全部模式匹配能力的。
所以,关键问题是定义一限制的模式匹配能力,使之能够易于执行,同时又能满足一般超媒体模式匹配要求的一个重要子集。
运行层表现描述存储层锚定点机制内部组件层表现层抽象机层数据库层3.超媒体网络计算超媒体网络计算是指超媒体网络主动指导、创建和修改超媒体网络所包含的信息。
现有超媒体系统一般是被动存储和检索信息,它们为用户提供定义、存储和操纵超媒体网络的工具。
系统只对网络和它们所包含的信息作一定的处理,例如,计算链类型的集合,然而它们不具有计算能力,例如,它们没有主动获取信息并加入超媒体网络的“推理引擎”。
实现计算引擎的方法有两种:外部引擎和内部计算组件。
外部引擎是指系统与计算引擎是分离的,它是独立的外部实体,通过标准的程序接口创建、访问、修改信息。
内部计算组件是系统的一部分,它能自动处理存储于超媒体网络中的信息。
这种系统更象基于知识的A I系统,具有存储和主动处理信息的能力。
这种系统更灵活、较少约束、也更有效。
4.版本化版本化是超媒体网络的重要特征,允许用户维护和操作它们网络变动的历史;也允许用户为单一网络同时开发几种配置。
在现有超文本系统中有几种版本化机制。
(1)基于时间的线性版本化机制。
每个结点和链都是由一系列随时间而变动的不同版本组成,这样结点或链的不同版本可组成非循环的线性有向图。
如Ne p t une系统就是采用这种版本化机制。
(2)分支化版本机制,是指从某一版本可同时发展多个版本。
这种机制会引起复杂的问题,例如选定哪一个链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超文本系统。
在设计组合结点时尤为重要。
(3)网状版本。
例如Itermdia系统,在这种结构中,每个结点只有单一版本,但是它有一“信息版本”的概念,即有一将所有文档集合互连起来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