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 Ⅱ. 渤海生态系统动力学过程(苏纪兰,唐启升等著)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GC—MS法测定东平湖关键种青虾氨基酸的相对含量

GC—MS法测定东平湖关键种青虾氨基酸的相对含量

GC—MS法测定东平湖关键种青虾氨基酸的相对含量摘要:采用化学衍生法和GC-MS分析技术测定了东平湖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青虾的氨基酸含量。

结果表明,青虾中总氨基酸含量较高,达24.92%,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组成比较均衡,并对青虾各种氨基酸相对含量及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进行东平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稳定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该分析方法快速、简单、灵敏,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适用于常规分析检验。

关键词:青虾;氨基酸;组成;东平湖食物联系是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表达形式,初级生产的能量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转化为各营养层次生物生产力,形成生态系统资源产量,并对生态系统的服务和产出及其资源种群的动态产生影响;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的东平湖生物资源以多种类为特征,同时又有明显的优势种。

东平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途经的最后一个大型蓄水工程,必须保证东平湖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资源种青虾在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特征监测是认识东平湖生态系统资源生产及其动态的关键生物过程。

以氨基酸含量为研究参数,研究营养质量在食物网中的作用,为评价东平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水平提供理论依据[1-3]。

用GC-MS分析氨基酸的国内报道很少,采用三氟醋酸酐与酸性正丁醇作为氨基酸的衍生化试剂,对衍生化条件和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样品中氨基酸的分离及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分析速度快、样品处理简单、分离效果好、定量准确。

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试剂与方法样品中的氨基酸测定是在Agilent 6890N气相色谱仪与5973N质谱仪联机(GC-MS)上进行的。

丙氨酸、赖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苯丙氦酸、组氨酸、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缬氨酸、丝氨酸等14种标准氨基酸样品均为分析纯,购自美国Sigma公司。

盐酸、异丙醇、二氯甲烷、乙酰氯、三氟乙酸酐均为分析纯,购自国药集团上海试剂公司。

黄_东海生态系统中鱼卵_仔稚幼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_万瑞景

黄_东海生态系统中鱼卵_仔稚幼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_万瑞景

动物学报 52(1):28-44,2006A cta Zoologica S i nica 黄、东海生态系统中鱼卵、仔稚幼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3万瑞景33 孙 珊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摘 要 2000年秋季和2001年春季“北斗号”生物资源调查船利用大型浮游生物网采用表层水平拖网的调查方式对黄、东海鱼卵、仔稚幼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进行了调查。

秋季和春季分别设置66个(黄海26个,东海40个)和98个(黄海46个,东海52个)调查站。

每站拖网10min,拖网速度为310n mile/h。

调查结果表明:秋季和春季所采集到的鱼卵和仔稚幼鱼样品共62种以及鳗鲡目和飞鱼类两大类,鉴定到种的44种,隶属于9目33科40属;还有10种仅能鉴定到属,6种和飞鱼类仅能鉴定到科,1种和鳗鲡目一大类仅能鉴定到目以及1种不能识别。

优势种为 、鲐、带鱼、棱 、黑鳃梅童鱼、绿鳍鱼以及多鳞 、鼠 、大泷六线鱼、细纹狮子鱼等。

2000年秋季,从黄海和东海分别采集到16粒鱼卵、107尾仔稚幼鱼和495粒鱼卵、116尾仔稚幼鱼。

鱼卵、仔稚幼鱼的出现频率分别为26192%、38146%和65100%、40146%,平均密度分别为016粒/站、316尾/站和1214粒/站、218尾/站。

2001年春季,从黄海和东海分别采集到3粒鱼卵、61尾稚幼鱼和17587粒鱼卵和1560尾仔稚幼鱼,鱼卵、仔稚幼鱼的出现频率分别为2117%、39113%和57169%、48108%,平均密度仅分别为0107粒/站、113尾/站和33812粒/站、3010尾/站。

秋季,黄海区的硬骨鱼类进入产卵末期,而东海区才刚刚进入产卵末期。

春季,黄海区的硬骨鱼类刚刚进入产卵初期,而东海区已进入产卵盛期。

此外,对秋季和春季鱼卵和仔稚幼鱼的数量分布以及鼠 、 、棱 、多鳞 、少鳞 、黑鳃梅童鱼、小黄鱼、鲐、带鱼、绿鳍鱼、大泷六线鱼和细纹狮子鱼等优势种类的鱼卵和仔稚幼鱼数量分布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一类水体富营养化复杂动力系统构建及其动力学分析

一类水体富营养化复杂动力系统构建及其动力学分析
DOI: 10.12677/aam.2017.69131 1083 应用数学进展
于恒国 等
关键因素。 最近几十年,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湖库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浮游植物水华现象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深入 探析了各类因素在水体富营养化和浮游植物水华爆发动态过程中的影响驱动作用机制及其交互作用机制 [12]-[22]。同时,随着我们对水库生态环境认识的加深,所要解决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和浮游植物水华问 题日趋复杂,通过实验室试验等手段研究它们的动态演化问题能力的相对下降,在这种形势下复杂动力 系统及其数值模拟技术成为了对复杂生态环境进行研究的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它能够将理论分析、 数据处理、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的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并应用到具体的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浮游植物 水华现象中。最近十几年来,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23]-[30],并应用在其它各类领域,其中就包 括水域生态系统。此外,各类因素对水体富营养化和浮游植物水华爆发的影响驱动机理具有非线性、随 机性、突变性和积累性等特征,其中存在一些问题尚不明确,例如:如何剖析出关键影响生态环境因子 对浮游植物水华爆发动态演化的影响驱动机制;如何解析各类因子在浮游植物水华爆发动态过程中的影 响规律和特性等等。因此,很有必要通过建立复杂水体富营养化动态系统进行深入认识和全面解决关键 生态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水华爆发动态演化的影响驱动机理。
ax ( t ) y ( t ) dx ( t ) I i − bx ( t ) − = c + x (t ) dt aex ( t ) y ( t ) dy ( t ) =+ ry ( t ) − my ( t ) dt c + x (t )
(1)
其中 x ( t ) , y ( t ) 分别代表在时间 t 时刻总磷的浓度(mg/L)和藻类种群的密度(108 个/L), b 代表总磷的流失 率, a 代表藻类种群对总磷的吸收率, c 表示半饱和常数, e 表示磷营养转化为藻类种群生长能量的转化 率,所有参数取值都为正值。

《南海海洋环流与海气相互作用》随笔

《南海海洋环流与海气相互作用》随笔

《南海海洋环流与海气相互作用》阅读记录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4)二、南海海洋环流概述 (5)2.1 南海海洋环流的基本特征 (6)2.2 南海海洋环流的主要动力与机制 (7)三、南海海气相互作用 (8)3.1 海气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 (9)3.2 海气相互作用的主要过程与现象 (10)四、南海海洋环流与海气相互作用的关联 (11)4.1 海洋环流对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 (12)4.2 海气相互作用对海洋环流的影响 (13)五、南海海洋环流与海气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 (14)5.1 数值模拟方法与模型介绍 (16)5.2 模拟结果分析与讨论 (17)六、南海海洋环流与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展望 (18)6.1 现有研究的不足与局限性 (19)6.2 未来研究的方向与展望 (20)七、结论 (22)7.1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 (23)7.2 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24)一、内容综述《南海海洋环流与海气相互作用》是一部深入探索南海海洋环流现象及其与大气之间相互作用的学术著作。

全书以科学的视角,系统的分析方法,详细阐述了南海海洋环流的形成机制、演变过程以及其与海气相互作用的复杂机制。

在阅读过程中,我了解到南海海洋环流是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包括地球自转、地形地貌、季节变化等。

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南海海洋环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书中还对南海海洋环流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阐述了南海海洋环流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书中还特别强调了海气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南海海洋环流不仅影响海洋本身的环境和生态系统,还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

这种相互作用表现在海洋对大气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影响,以及大气对海洋环流、海洋环境等的影响。

这种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理解全球气候变化、预测自然灾害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阅读过程中,我还了解到南海海洋环流和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两岸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研讨会在山东

第二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两岸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研讨会在山东

第 二十一届全 国水动力 学研讨会 暨 第 八 届全 国水动 力 学 学术 会 议 暨 两岸船 舶与海洋 工程水动力 学研讨会在 山东省济南市举行
第 二十 一届全 国水 动力 学研 讨会 暨第八 届全 国水 动力学 学术 会议 暨两 岸船舶 与海 洋工 程水动 力学研 讨会于 2 0 0 8年 8月 2 2日至 2 7日在 山东省济 南市 举行 。本 届会 议 由 《 水动 力学研 究 与进展 》编委 会 、中 国力学 学会 、中国造船 工程 学会 、山东大 学 、台湾海 洋大 学 、台湾 大学 等单位 联合 主办 。来 自全 国各领 域 4 4家单 位 1 0余 名代 表参加 了会 议 。特别值 得 指 出,本届 会议 的代表 范 围有 了新发 展 ,来 自我 国 台湾 5 4 个 单位 的 8名学者 参加 了研讨 会 。 8月 2 日上午 在 山东大 学东校 区举行 了简 短 的开幕 式 。《 3 水动 力学研 究 与进 展 》主编 、中国船 舶科 学研究 中心 朱德祥 研 究员致 开幕 词 。他着重 指 出 :近 二十 年来 ,《 动力 学研 究与 进展 》在抓 好刊 物 的质 水 量和发 展 的同时 ,着力 联合 国 内有 关学会 和 单位一 起办 好全 国水动 力 学研讨 会 , 进 了 国内水动 力学 界的 促 学术交 流 ,扩大 了 《 水动 力学研 究与进 展 》刊物 的影响 ,发掘 了水 动力 学研 究 的新 生力 量 。山东 大学校 长 助理贾磊 教授 作 了热情 洋溢 的欢迎 词 。 这 次会 议共有 14 4 篇论文 入编海 洋 出版社 出版 的会议 文集 , 中有 6 篇论文 在研 讨会 上作重 点交 流 。 其 8 会议在 开幕 式和 闭幕式 上共 组织 了 1 0篇大会 报 告: () 孟庆 国 ( 1 国家 自然科 学基 金委 员会 ) :我 国力 学学科 发展 现状 ; () 缪 国平 ( 2 上海交 通大 学 ) ,朱仁 传 ,程 建生 等 :海 上风 电场 建设 与海洋 工程 装备研 发 中若 干水 动 力学 关键技 术 问题 ; ()颜 开 ( 3 中国船舶 科学研 究 中心 ) ,王宝 寿 : 出水 空泡流 动 的一些研 究进 展 ; ()程 林 ( 4 山东大学 ) :山东大 学水动 力 学与传 热学研 究进 展 ; () 林建忠 ( 5 中国计量 学 院 ) ,包 福兵 :微纳 米尺 度流场 滑 移一 过渡 流 区流动 和传 热特性 的研 究 ; ()柯 永泽 ( 6 台湾 海洋 大学 ) :简介 台湾 海洋 大学 水下 噪音 暨流体 动力研 究状 沉 ; () 田振夫 ( 旦大学 ) 7 复 ,梁 贤 ,葛永斌 等 :流动 与传 热 问题 的高 阶紧 致差 分逼近研 究; () 卢东强 ( 8 上海 大学 ) :不 可压 流体 中扰动 源生 成 的波动 ; ()刘 桦 ( 9 上海 交通 大学 ) ,赵 曦, 本龙 :海 啸预警 与海 岸带 减灾研 究进 展 ; 王 (0 余锡平 ( 华大 学 ) 1) 清 ,汪洋 :江 苏沿岸 海域 海洋 动力 环境 的计算 分析 。 在 闭幕式上 ,台湾 海 洋大学 工学 院 院长 陈建 宏教 授 、《 水动 力学研 究与进 展 》编委 会副 主任委 员 、上 海交 通大 学缪 国平 教授 分别 致词 。陈教授 对 东道 主 、组委 会 的热情 接待 表示 感谢 ,对两岸 水动 力学 界学术 交流 的成 功举行 表示 赞赏 ,并 期待这 样 的交流 能够持 续化 。缪 教授指 出,本届会 议 的成功 主要 体现在 : () 与会代 表来 自 4 1 0多家 单位 ,包括 台湾 的 同行 ,体现 了系列 化会 议 的影响 力、凝 聚力和 生命 力 。 () 文章质 量 和报 告质量 有大 幅度 的提 高 。以中青 年为 主体 的报 告人和 热烈 深入 的讨 论展示 了会 议 2

我国海洋生态系统面临威胁

我国海洋生态系统面临威胁

我国海洋生态系统面临威胁江苏天一智能设备有限公司严循东2011年5月10日海洋保护和开发必须坚持以生态系统为基础,陆海统筹、河海一体的基本原则。

我国目前的海洋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生态系统也面临威胁。

海洋生态环境形势严峻我国目前的海洋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近海富营养化加剧,海洋生态灾害严重。

有害赤潮频发,有毒种群不断出现,大规模大型海藻(浒苔)逐年暴发性生长,大规模水母逐年泛滥成灾。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合会海洋课题组中方组长苏纪兰说。

不能不提及的是围填海工程。

据苏纪兰介绍,我国围填海经历了晒盐(1949年~20世纪60年代)、农垦(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水产养殖(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港口/工业/城镇发展(20世纪90年代~至今)4个阶段。

近10年来,中国因围填海失去了近50%的湿地;2002年~2007年,湿地消失速度从20平方公里/年增加到134平方公里/年。

“围填海的失控,导致了生态服务功能严重受损。

”苏纪兰说。

荷兰鹿特丹对待围填海工程的态度无疑值得我们思考。

20世纪90年代,鹿特丹港的扩建工程提出了20平方公里围填海的工程规划,与工程规划相应的,是长达6000余页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经过近20年的综合论证,这项工程于2008年开始实施,并在邻近海域划出250平方公里的生态保护区,在邻近海岸带修整了750公顷的休闲自然保护区。

工程预计将于2013年发挥作用。

“对比荷兰鹿特丹港的扩建工程,我们从中可以汲取的经验就是:海洋保护和开发必须坚持以生态系统为基础,陆海统筹、河海一体的基本原则。

”苏纪兰说。

生态系统面临威胁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因素众多。

“渔业开发过度,资源种群再生能力下降;陆源入海污染严重,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流域大型水利工程过热,河口生态环境负面效应凸显;海平面、近海水温持续升高,沿海和近海生态环境面临新的威胁,这些问题都正在考验着我国的海洋生态系统。

”苏纪兰说。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汇编(B辑)中国科学院综合计划局二〇〇四年六月目录一、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1.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KZCX1-SW-01)2.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浆态床工业化技术的开发(KGCX1-SW-02)3.水稻基因组测序和重要农艺性状功能基因组研究(KSCX1-SW-03)4.青藏铁路工程与多年冻土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KZCX1-SW-04)5.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完善(KGCX1-SW-05)6.大功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及氢源技术(KGCX1-SW-06)7.若干纳米器件及其基础(KJCX1-SW-07)8.核技术应用的关键技术(KJCX1-SW-08)9.高性能通用CPU芯片研制(KGCX1-SW-09)10. 微系统器件及共性技术(KGCX1-SW-10)11. 创新药物研究开发与药物创新体系建设(KSCX1-SW-11)12.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营养化的发生机制与控制对策研究(KZCX1-SW-12)13. 重要外来种的入侵生态学效应及管理技术研究(KSCX1-SW-13)14. 煤炭联产系统中动力生产核心技术研发(KGCX1-SW-14)15. 数字化智能制造装备与系统技术(KGCX1-SW-15)16. 中国信息化基础软件核心平台关键软件研究开发(KGCX1-SW-16)17. 造血干细胞及血液系统疾病相关蛋白质的结构基因组学研究(KSCX1-SW-17)18. 环渤海(湾)地区前新生代海相油气资源研究(KZCX1-SW-18)19. 东北地区农业水土资源优化调控机制与技术体系研究(KZCX1-SW-19)20. 开放式和智能化的数控系统平台及产业化(KCCX1-SW-20)21. 万吨级铬盐清洁生产技术优化集成与标志性工程建设(KCCX1-SW-22)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一)基础科学局1.空间对地观测与应用研究(KJCX2-SW-T01)2.恒星形成的亚毫米波研究(KJCX2-SW-T02)3.FAST关键技术优化研究(KJCX2-SW-T03)4.空间太阳望远镜相关跟踪器和自动调焦系统研制(KJCX2-SW-T04)5.脉冲星接受机研制及相关技术研究(KJCX2-SW-T05)6. 山体滑坡灾害防治中的关键力学问题研究(KJCX2-SW-L01)7. 微系统动力学中的若干重要问题(KJCX2-SW-L02)8. 海洋石油开发中若干重大科学技术问题(KJCX2-SW-L03)9.飞行与游动的生物运动力学和仿生技术(KJCX2-SW-L04)10.微重力科学若干基础性研究(KJCX2-SW-L05)11.数学与系统科学的一些重要问题的研究(KJCX2-SW-S01)12.现代数学基础及应用中的若干前沿方向(KJCX2-SW-S02)13.超弦/M—理论研究及其在粒子物理和宇宙学中的应用(KJCX2-SW-S03)14.高温超导移动通讯基站接收机子系统样机的研制(KJCX2-SW-W01)15.基于线性光学器件的量子通讯与量子计算(KJXC2-SW-W02)16.高场核磁共振及其在蛋白质与药物结合特性研究中的应用(KJCX2-SW-W03)17.第三代半导体材料SiC、ZnO及其器件研究(KJCX2-SW-W04)18.极低温条件的实现和低维强关联电子体系研究(KJCX2-SW-W05)19.新型超导材料和物理问题研究(KJCX2-SW-W06)20.多学科平台散裂中子源的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KJCX2-SW-W07)21.磁性金属量子点的制备与研究(KJCX2-SW-W08)22.维生素D系列及其中间体光化学合成新方法新技术的开发研究(KJCX2-SW-H01)23.生物质洁净转化与利用中的绿色化学研究(KJCX2-SW-H02)24.微结构控制的界面膜组装与生物膜模拟(KJCX2-SW-H03)25.硫属化物溶剂热晶体生长(KJCX2-SW-H04)26.先进核分析技术及其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KJCX2?SW?N01)27.超重核性质及其合成途径与强子激发态、胶球性质的理论研究(KJCX2?SW?N02)28. 同步辐射高压高温实验技术及地幔地核重要矿物的物性研究(KJCX2?SW?N03) 29.新元素合成前期研究(KJCX2-SW-NO4)30.上海同步辐射装置工程二期预制研究(KJCX2?SW?N05)31.同步辐射生物平台的建立及应用于生物大分子晶体结构的方法研究(KJCX2?SW?N06)32.高能物理与核物理探测器技术及实验方法研究(KJCX2-SW-NO7)33.HT-7准稳态高参数先进运行模式下等离子体特性研究(KJCX2-SW-N08)34.超快强场量子相干控制若干前沿问题研究(KJCX2-SW-N09)(二)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1.若干重要植物类群的系统发育重建和分子进化(KSCX2-SW-101A)2.重要动物类群的系统发育重建和分子进化(KSCX2-SW-101B)3. 微生物重要类群的系统发育重建与分子进化研究(KSCX2-SW-101C)4.水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控和修复技术研究及应用(KSCX2-SW-102)5.种群暴发及其崩溃机理的研究(KSCX2-SW-103)6.植物的濒危机制和保护原理研究(KSCX2-SW-104)7.物种间的协同进化机制及其生态效应(KSCX2-SW-105)8.青藏高原极端环境下重要植物类群进化适应机制研究(KSCX2-SW-106)9.典型草原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群相互关系及服务功能的研究(KSCX2-SW-107)10.种子植物生殖器官演化与系统发育重建(KSCX2-SW-108)11.生境岛屿化及其生态学效应的实证研究(KSCX2-SW-109)12.长江江湖复合系统的生境破碎过程与对策(KSCX2-SW-110)13.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库区水生态系统变化的研究(KSCX2-SW-111)14.极端嗜热微生物遗传过程及环境适应性机制的蛋白互作分析和相关重要功能基因的研究(KSCX2-SW-112)15.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KSCX2-SW-113)16.油田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研究(KSCX2-SW-114)17.川西北地区植物适应环境胁迫的生态生理及分子机理(KSCX2-SW-115)18.植物对干热河谷地区环境胁迫的适应机理(KSCX2-SW-116)19.种子顽拗性的机理及其长期保存技术(KSCX2-SW-117)20.遗传漂变和栖息地空间结构对种群生存力的影响(KSCX2-SW-118)21.珍稀濒危陆栖脊椎动物种群与栖息地可生存力分析(KSCX2-SW-119)22.南亚热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C循环研究(KSCX2-SW-120)23.生殖系统相关的功能基因组研究(KSCX2-SW-201)24.抗原提呈细胞功能表型的异常变化与免疫机制(KSCX2-SW-202)25. 脂类代谢细胞活动的调控及其相关疾病的机理(KSCX2-SW-203)26.药物成瘾机制及其防治的基础研究(KSCX2-SW-204)27.人类重要疾病相关基因的鉴定和功能分析(KSCX2-SW-206)28.重要肝病相关基因组、转录组与蛋白质组的整合研究(KSCX2-SW-207)29.胆固醇吸收过程关键基因的表达调控及其与重要疾病的关系(KSCX2-SW-208)30.与帕金森病相关的功能蛋白质组以及蛋白质异常积聚和降解的研究(KSCX2-SW-209)31.细胞凋亡调节的分子机制与抗癌先导物的筛选(KSCX2-SW-210)32.神经细胞凋亡调控研究(KSCX2-SW-211)33.T细胞介导自身免疫分子机制及肽疫苗的研究(KSCX2-SW-212)34.人源化抗体及相关技术研究(KSCX2-SW-213)35.重要神经功能蛋白错误折叠机理研究(KSCX2-SW-214)36.流感病毒致病机制研究(KSCX2-SW-215)37.HIV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KSCX2-SW-216)38.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生物学基础及应用研究(KSCX2-SW-217)39.组织工程技术平台的建立(KSCX2-SW-218)40.重要生物恐怖病原侦检技术的基础研究(KSCX2-SW-219)41.炭疽治疗药物作用靶点的确证研究(KSCX2-SW-220)42.情绪调节机制对儿童环境适应与创新的影响(KSCX2-SW-221)43.脑发育、可塑性与神经系统疾病机制的研究(KSCX2-SW-222)44.生物信息处理专用计算机与算法研究(KSCX2-SW-223)45.农作物重要病虫害的防治及相关机理研究(KSCX2-SW-301)46.畜禽水产疫病发生的生物学机理及其防治(KSCX2-SW-302)47.动物分子发育机理与遗传育种研究(KSCX2-SW-303)48.小麦超高产、优质育种的分子机理研究与新品种选育(KSCX2-SW-304)49.水稻第四号染色体转录图谱的建立和分析(KSCX2-SW-305)50.杂交稻杂种优势分子机理的研究及相关基因的克隆(KSCX2-SW-306)51.水稻蛋白质组学研究(KSCX2-SW-307)52.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机理研究(KSCX2-SW-308)53.单子叶植物水稻形态模式发育分子机理的研究(KSCX2-SW-309)54.盐芥基因组与功能基因组前期基础研究(KSCX2-SW-310)55.高等植物环境耐受性形成的分子机制及抗逆性转基因植物的培育(KSCX2-SW-311)56.圈卷产色链霉菌尼可霉素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KSCX2-SW-312)57.云南美登木和棉花的次生代谢途径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KSCX2-SW-313)58.水稻黄单胞菌致病性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KSCX2-SW-314)59.苏云金杆菌和松毛虫病毒杀虫相关功能基因组学研究(KSCX2-SW-315)60.动植物高效表达系统的建立(KSCX2-SW-316)61.利用DNA芯片技术研究飞蝗两型转变的分子调控机理(KSCX2-SW-317)62.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KSCX2-SW-318)63.兰花种质资源收集、新种质的创制和开发利用(KSCX2-SW-319)64.中国特异猕猴桃遗传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研发(KSCX2-SW-320)65.特色观赏植物的种质创制和资源开发(KSCX2-SW-321)66.空间生命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和应用(KSCX2-SW-322)(三)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1.南海及邻区大地构造系统的组成、结构及演化(KZCX2-SW-117)2.我国自然环境分异耦合过程与发展趋势(KZCX2-SW-118)3.青藏高原东北缘晚古生代大陆增生与中新生代陆内变形研究(KZCX2-SW-119)4.我国环境敏感带全新世温暖期的高分辨率环境记录(KZCX3-SW-120)5.珠江三角洲毒害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KZCX3-SW-121)6.青藏高原北部下地壳深部岩浆作用对地壳增厚动力学过程的指示(KZCX3-SW-122)7.陨石研究及其对地球圈层物质组成的认识(KZCX3-SW-123)8.地球深部水流体的实验地球化学(KZCX3-SW-124)9.中国南方大陆岩石圈拉张及其成矿作用(KZCX3-SW-125)10.晚中生代以来跨太平洋鱼类动物区系的形成和演化(KZCX3-SW-126)11.早期哺乳动物系统发育研究(KZCX3-SW-127)12.中国西部典型沉积盆地优质油藏形成条件及动力学过程(KZCX3-SW-128)13.中国重要断代的界线层型以及年代地层数值化研究(KZCX3-SW-129)14.中国陆地生态系统中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早期演变(KZCX3-SW-130)15.地球深内部结构和动力学研究(KZCX3-SW-131)16.卫-卫跟踪的重力场恢复和应用研究(KZCX3-SW-132)17.我国新生代构造尺度环境演变及其机制(KZCX3-SW-133)18.西南水电开发重大高难地质工程信息获取与安全评价技术方法研究(KZCX3-SW-134)19.中国东部超深岩石对地球物质循环的指示(KZCX3-SW-135)20.空间环境灾害性事件的动力学过程和预报方法(KZCX3-SW-136)21.新疆铜金、钾盐紧缺矿产重点区带成矿条件与隐伏矿床预测示范研究(KZCX3-SW-137)22.亚洲季风区海-陆-气相互作用对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KZCX2-SW-210)23.重要海水养殖生物新品种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KZCX2-SW-211)24. 珠江河口及近海地区生态环境演化规律与调控机制研究(KZCX2-SW-212)25.华北盛夏强烈天气发生机理及其中尺度数值预报关键理论与技术研究(KZCX3-SW-213)26.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我国典型海湾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研究(KZCX3-SW-214)27.海藻资源高值利用及环境治理的新途径(KZCX3-SW-215)28.南海生物活性先导化合物的构效及其与生长环境的关系(KZCX3-SW-216)29.北京地区上空平流层-对流层交换的探测与分析(KZCX3-SW-217)30.南水北调背景下华北地区水资源最优调配的理论研究(KZCX3-SW-218)31.大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地质条件与成藏机理研究(KZCX3-SW-219)32.晚第四纪中国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中的海洋古环境特征(KZCX3-SW-220)33.华北地区水循环及水资源安全研究(KZCX2-SW-317)34.城市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及对策研究(KZCX2-SW-318)35.长江上游植被的生态-水文效应及生态屏障建设对策研究(KZCX2-SW-319)36.东北地区100年LUCC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KZCX2-SW-320)37.历史时期环境变化的重大事件复原及其影响研究(KZCX3-SW-321)38.青海盐湖卤水提锂工业化技术研究(KZCX3-SW-322)39.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山地灾害防治技术及环境影响研究(KZCX3-SW-323)40.干旱区雨养生物防风固沙体系的水环境研究(KZCX3-SW-324)41.地球科学数据信息导航系统建设(KZCX3-SW-325)42.新疆山地-绿洲-荒漠物质平衡及其对生态空间格局的影响(以三工河流域为例)(KZCX3-SW-326)43.新疆近50年LUCC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KZCX3-SW-327)44.基于网络的资源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关键技术研究(KZCX3-SW-328)45.内陆河(黑河)水-土-气-生观测与综合研究(KZCX3-SW-329)46.长江上游典型小流域侵蚀产沙与调控技术研究(KZCX3-SW-330)47.长江中下游洪水孕灾环境变化、致灾机理与减灾对策(KZCX3-SW-331)48.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系统物质循环研究(KZCX3-SW-332)49.中国不同地区粮食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与生态环境效应(KZCX3-SW-333) 50.生态安全相关要素的定量遥感关键技术研究(KZCX3-SW-334)51.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发展战略(KZCX3-SW-335)52.中国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研究(KZCX3-SW-336)53.非典型肺炎(SARS)控制和预警地理信息系统(KZCX3-SW-337)54.定量遥感应用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KZCX3-SW-338)55.青藏高原全新世以来的环境变化与生态系统关系研究(KZCX3-SW-339)56.典型内分泌干扰物质的环境与健康效应研究(KZCX2-414)57.长江中游生态系统变化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KZCX2-415)58.东北黑土农田生态系统潜力、稳定性与环境安全性研究(KZCX2-416)59.我国东南地区高度集约化农业利用下土壤退化的机制及合理调控(KZCX3-417)60.典型人工用材林与防护林衰退机理及可持续经营研究(KZCX3-418)61.WTO与中国农业发展战略研究(KZCX3-419)62.CERN生态环境数据开发与共性关键技术(KZCX3-420)63.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区域环境效应研究(KZCX3-421)64.水蚀预报模型研究(KZCX3-422)65.中国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及发展模式研究(KZCX3-423)66.北京城市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机理研究(KZCX3-424)67.森林水文过程及流域水资源调控机理(KZCX3-425)68.亚热带农业生态圈生物过程驱动的物质循环研究(KZCX3-426)69.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过程对土壤资源的影响与生态环境效应(KZCX3-427)70.华北地区典型流域地下水资源预测与可持续管理研究(KZCX3-428)(四)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1.高可信软件的形式化理论与方法(KGCX2-105)2.网络安全防护若干关键技术与防范实验平台(KGCX2-106)3.大功率、多功能水下遥控作业平台关键技术研究(KGCX2-107)4.互联网应用基础软件核心平台关键技术和软件(KGCX2-108)5.图像与语音识别的认知机理和计算方法(KGCX2-SW-101)6.IPv6网络关键技术研究和城域示范系统(KGCX2-SW-102)7.量子信息技术的研究(KGCX2-SW-103)8.“结构化保护级”安全操作系统设计(KGCX2-SW-104)9.超强超快激光综合实验平台及前沿交叉研究(KGCX2-SW-105)10.量子结构、量子器件的基础研究(KGCX2-SW-106)11.新型高频、大功率化合物半导体电子器件研究(KGCX2-SW-107)12.微系统若干前沿技术研究(KGCX2-SW-108)13.空间冷原子钟的应用基础研究(KGCX2-SW-110)14.环境水体污染的激光在线监测技术研究(KGCX2-SW-111)15.量子通信关键技术的研究(KGCX2-SW-112)16.二氧化碳的固定及其利用-二氧化碳高效固定为全降解塑料的研究(KGCX2-206A)17.二氧化碳的固定及其利用-二氧化碳高效合成为可降解塑料的研究(KGCX2-206B)18. 气固两相反应系统研究和设计软硬件技术平台的建立(KGCX2-207)19. 重油(渣油)催化裂解制烯烃催化剂及新工艺(KGCX2-208)20. 单壁纳米碳管大量制备技术及其储氢应用研究(KGCX2-209)21. 高性能工业燃气轮机叶片材料与工艺的研究与开发(KGCX2-210)22. 重污染的硝化、氧化和还原反应洁净新工艺研究与开发(KGCX2-SW-201)2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含氟质子交换膜的研制(KGCX2-SW-202)24. 苛刻条件下材料摩擦磨损与防护(KGCX2-SW-203)25.高性能聚丙烯腈基炭纤维的研制(KGCX2-SW-204)26.介观层次上低维与块体无机复相材料设计、制备与性能(KGCX2-SW-205)27.生物质高值化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工程(KGCX2-SW-206)28.材料的表面纳米化工程(KGCX2-SW-207)29. 高性能聚丙烯腈炭纤维实验线设备改造(KGCX2-SW-208)30. 细胞凋亡的化学基因学研究(KGCX2-SW-209)31. 3MW生物质气化高效发电系统关键技术(KGCX2-306)32.200吨/日能量自给型城市生活垃圾堆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KGCX2-307)33.光声智能火灾探测与清洁高效灭火的研究(KGCX2-308)34.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垃圾)处置与综合利用(KGCX2-SW-301)35. 深部地下工程开发中的关键技术问题(KGCX2-SW-302)36. 电动汽车驱动单元的研究开发(KGCX2-SW-303)37.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KGCX2-SW-304)38. 海洋波浪能独立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KGCX2-SW-305)39. 超导储能系统的研究(KGCX2-SW-307)40. 干煤粉复合床气化工艺的研究与开发(KGCX2-SW-308)41. 光通信用关键元件及产业化技术的研究(KGCX2-405)42. 月球探测关键科学技术攻关(KGCX2-406)43. 空间环境预报及关键技术研究(KGCX2—407)44. 空间太阳望远镜关键技术攻关(KGCX2-408)45. 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关键科学问题研究(KGCX2-SW-402)46. 星载短毫米波大气探测技术(KGCX2-SW-403)47. 糖脂肪酸酯表面活性剂的中试开发(KGCX2-501)48. 镍钴羰基化精炼工艺与超细镍粉制备技术的研究与开发(KGCX2-502)49. 年产500吨无水氯化镁技术的研究与开发(KGCX2-503)50. 西部稀土资源的综合利用及清洁冶金分离技术(KGCX2-504)51. 煤系高岭土快速流态化煅烧新工艺开发(KGCX2-505)52. 高效柴油降凝剂中试及产业化(KGCX2-SW-501)53. 西部荒漠化地区的治理技术与应用示范(KGCX2-SW-502)54. 新疆特产资源沙枣胶多糖的综合开发利用(KGCX2-SW-503)55. 基于Linux的跨平台藏文信息处理系统(KGCX2-SW-504)56. 农业生产决策知识管理系统在武陵山地区的开发应用(KGCX2-SW-505)57. 新疆雪莲规模化组培快繁技术研究(KGCX2-SW-506)58. 新疆草花总黄酮抗血栓制剂的研究(KGCX2-SW-507)59. 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KGCX2-SW-60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二期)重大项目简介1.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KZCX1-SW-01)项目主管:首席科技专家:黄耀研究员、于贵瑞研究员依托单位: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主管专业局: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起止时间:2001年8月至2005年12月参加人数:324人,其中高级职称115人,中级职称25人,初级职称10人,辅助人员3人,博士后20人,在读博士60人,在读硕士90人,其他1人。

chapter-1-海岸动力地貌

chapter-1-海岸动力地貌

系统和子系统的组分 黑箱方法是没有识别子系统的组分,在这个简单的例 子中,增加的河流沉积物供应也许可以导致附加的沙 丘的建造 所有子系统的组分都可以认别,这种方法成为白箱方 法,灰箱方法是处于中间的状态。 地形和过程之间的联系是由沉积物运移提供的。沉积 物的性质影响着过程的发生,沉积物的可能性控制着 运移的范围。
海岸带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 渔业: 矿产: 工程: 经济: 国防:
(1)海岸线——多年平均大潮高潮时的水陆 交界线。 (2)海岸——海水面与陆地接触的滨海地带。 (3)海岸带——海洋和陆地的交接地带。陆 侧就是海岸,即海岸带的上限是古代海水作用 于陆地的上限,海侧是近海明显受潮汐和波浪 作用影响的水下岸坡,包括潮间带和潮下带, 即海岸带的下限是水深相当于1/3至1/2当地 波长的地方。
20世纪晚期的历程和历史地貌 实验室和野外实验进行过程研究 测年的技术的发展 海平面的变化研究历史 直到20世纪60年代,海岸学的研究一直集中在 欧洲西北海岸,北美和前苏联。美国海军调查 办公室。这里同时也发展了一批强有力的研究 学校,包括日本和澳大利亚,
3.空间和时间尺度 在空间上,海岸带的宽度可以从本质上 发生变化。 在一些情况下,海岸带必须包括大陆架 以及大部分的海岸流域。例如,沉积通 量穿过三角洲上溯到河流,向下到水下 峡谷。 在其他的情况,如高的海蚀崖陷入深水 中,不仅仅是海蚀崖面本身属于海岸带 的研究,一些盐水影响的崖顶植物群落, 也和海岸的研究相关。
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一个海湾可能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沉积物的运移和物 质的预算都是可以确定的,称为沉积物元。 平常的是一个开放系统,受到物质的输入,失去输出 物,包含有一系列的物质和能量过程和变化。图1.11 所示的河口和海岸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沉积物从 河流输入,以及其他输入和向外海和沿岸的输出。

海洋工程中多浮体系统的水动力研究综述

海洋工程中多浮体系统的水动力研究综述

海洋工程中多浮体系统的水动力研究综述许鑫;杨建民;李欣;徐亮瑜【摘要】随着深海油气开发和海洋大型装备的发展,多浮体系统越来越多地被使用.这些系统在波浪中存在着较为复杂的水动力干扰现象,在某些局部波浪会发生放大或遮蔽,从而使得其浮体间相对运动和受力的预报变得十分困难,因此对该问题的研究变得十分必要.该文对目前海洋工程中较为常见的多浮体系统进行了介绍,并就国内外在多浮体系统的水动力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包括水动力干扰理论研究、数值模拟研究以及模型试验研究等方面,最后对该课题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期刊名称】《中国海洋平台》【年(卷),期】2014(029)004【总页数】9页(P1-8,13)【关键词】多浮体;水动力;相互作用【作者】许鑫;杨建民;李欣;徐亮瑜【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0;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0;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0;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5近年来, 随着深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海洋工程大型装备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涌现出大量的多浮体结构。

在这些多浮体系统中,存在两个或多个浮体,且它们之间的间距较小,从而使其周围水动力相互作用变得十分显著。

多浮体系统在波浪作用下,每个浮体对波浪的作用同时也会对其他浮体造成影响,某些局部波浪会发生放大或遮掩,浮体周围流体的运动变得十分复杂,尤其是浮体之间狭窄水道中流体发生共振时,非线性和粘性的作用非常明显,使得预报其浮体的相对运动和受到的流体作用力变得非常困难。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需要对多浮体系统进行深入地探索,研究多浮体在波浪中的水动力相互作用,以及在其它联结机构或装备下的耦合作用,在此基础上可对作业过程进行准确预报,最终为实际施工作业提供指导。

目前海洋工程中常见的多浮体系统主要有: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 Units)与穿梭游轮的原油外输系统、FLNG(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装置,Floating Liquefied Natural Gas)与LNG(液化天然气船)的外输系统、浮式平台浮托安装系统、多个起重船联合起吊作业系统、海上超大型浮体以及钻井平台与内置浮力罐耦合系统等。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池塘生态工程研究中心举行揭牌仪式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池塘生态工程研究中心举行揭牌仪式
9 3 目 “ 国近 海 生 态 系 生 物 产 出的 7项 我
张桃林 副部 长在 科教 司杨 雄 副司 长、
渔业局陈毅德 副局长及 中国水 科院张 显 良院长 陪同下 , 到东海所视察。 张桃 林副部长 听取 了陈雪 忠所长 关于东海 所在科 研设施 建设 、 才培 人 养 、 科建设 以及重 点科研 项 目进 展 学 方 面的情况汇报 。
第 2 卷 第 l 期 3 2 20 年 1 08 2月






Vo .3 No 1 1 2 .2
De , 0 c.2 08
M 0DE RN I HE 【 NF F S R ES I ORM A 0N T1
物 资 源 可 持 续 利 用 ”项
目研 究 团 队 荣 获 “ " 97 3计
全生产工作的 目标是: “ 到 十一五” , 末
三 十年 , 取得 的辉煌 成就 主要 体现在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1 渔业 实 现 了从 “ 、 以捕 为 主”向
“ 以养为 主”的转 变 , 促进了资源利用 方式 的根本改变 ;2 逐 步实 现由数量 、 扩 张型 向质 量效益 增长 型 、 放型生 粗 产 向集约化生产 的转变 ;3 水产原种 、 良种 场体 系逐步完 善 , 水产选 育种能
仪 器研究 所 、 长江水 产研 究所 和上海
市 松江水产技术 推广站发起 成立共同 管理 的 “ 中国水产科 学研究 院池 塘生 态 工程 研究 中心 ” 9 1 于 月 8日在 上海 市松江 区隆重揭牌 。
关 键过程及其可持续机理 ” 的研究 。目
前, 该项 目按计划进展顺利 , 并于 2 0 08 年通过 中长期评估取得了优异成绩 。

海洋生态学教案

海洋生态学教案
2.郭皓.中国近海赤潮生物图谱.海洋出版社,2004
3.Nunney L,Campbell A K.Assessing minimum population size:demography meets genetics of population genetics.T.R.E.E.,1993,8:334~339
3、我国海洋污染现状
4、加强海洋污染监测
5、国际海洋污染公约介绍
二、赤潮
1、赤潮和赤潮生物
1)赤潮的定义
2)赤潮生物类别
3)赤潮毒素及其分类
4)赤潮生物的生长与分裂速度
5)赤潮生物的垂直移动和聚集
6)赤潮的危害
2、赤潮发生原因及基本过程
3、赤潮的预测和防治对策
4、防治赤潮的紧急措施
主要
参考资料
1.张水浸等.赤潮及其防治对策.北京:海洋出版社,1994
赵志模等,1990,群落生态学原理与方法,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Charles J. Krebs著,2003。Ecology: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Fifth Edition)(生态学)(影印版),科学出版社。
备注
多媒体教室授课
作业
1、r选择和K选择者的生活是类型有哪些差别?
2、动物食性特化的适应意义?
课堂组织
讨论:为什么说人们更应该注意珍稀动物的保护?
提问:
1、种群集群现象的生态学意义?
2、共生现象的类型?
章节
第三章海洋与海洋生物间的相互关系4学时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海洋概论的讲述,使学生掌握海洋的基础知识,了解海洋环境划分的标准。讲解生态因子的作用和生物的适应性,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核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掌握海洋环境因素及其与海洋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国际海洋生物碳汇研究进展

国际海洋生物碳汇研究进展

中国水产科学 2011年5月, 18(3): 695−702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综述收稿日期: 2011−01−12; 修订日期: 2011−03−18.作者简介: 刘慧(1967−), 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海水养殖科学. E-mail: liuhui@ 通信作者: 唐启升, 中国工程院院士. E-mail: tangqs@*“中国工程院第109场工程科技论坛—碳汇渔业与渔业低碳技术”特约综述.DOI: 10.3724/SP.J.1118.2011.00695国际海洋生物碳汇研究进展*刘慧, 唐启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黄海水产研究所, 山东 青岛266071摘要: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

整个海洋中蓄积的碳总量达到39×1012 t, 占全球碳总量的93%, 约为大气的53倍。

这些碳或重新进入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或被长期储存起来; 而其中一部分被永久地储存在海底。

根据联合国《蓝碳》报告, 地球上超过一半(55%)的生物碳或是绿色碳捕获是由海洋生物完成的, 这些海洋生物包括浮游生物、细菌、海藻、盐沼植物和红树林。

本文综述了近年国际上对海洋生物碳汇的研究结果, 阐述了海洋生物固碳的机制、海洋生物碳汇的现状及其修复措施, 同时评价和论述了海水贝藻养殖作为渔业碳汇的地位与作用。

关键词: 碳汇;海洋生物;渔业中图分类号: X17;F32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8737−(2011)03−0695−08CO 2对全球气温升高的贡献高达70%, 居各种温室气体之首 [1–2]。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凸显, 世界各国对于温室气体减排、低碳发展和碳汇储量越来越重视。

碳源汇的概念有静态和动态之分。

静态的碳源是指释放CO 2的源, 主要是指海洋、土壤、岩石与生物体; 静态的碳汇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 包括森林、湿地和海洋等。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对碳源做出了动态的解释, 将其定义为“向大气中释放CO 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同时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CO 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

模型研究的不足之处(二)
•4 质量守恒假定不可避免地引导研究者依赖于“源”、 “汇”项,但是“源”、“汇”的使用必然会显著地剥削 动力学模型的功能,特别是它们的“自组织”能力; •5 传统的研究方法强调生物自身的循环系统,在某种程 度上忽视了环境场四维时空结构的演变与生物场的联系。 在省略了驱动生物分布和演变的物理环境场条件下,过度 地追求生物过程的完整性和与观测资料的拟合程度,造成 了这一学科的研究停滞不前; •6 传统的生态动力学模型忽略了作为环境的物理场作用 而过于强调生物过程自身的完整性,虽然这类生态模型有 助于对理想条件下生物自身循环过程的了解,但由于缺少 真实的物理场背景而无法用于模拟实际海洋中三维生态场 的时空分布。
海洋生态系统的进一步巩固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
•研究重点: •(1)通过重检、综合历史资料,建立发展全球 海洋系统模式的基础 •(2)开展关键性的生物和物理过程研究。重点 认识营养动力学通道,尤其是它们的变化和食物 网营养质量的作用。
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
•(3)发展多学科耦合模拟、观测系统的预测和 建模能力。 •(4)同其它海洋、大气、陆地和社会全球变化 研究合作,评估海洋生态系统变化对全球地球系 统的反馈作用。
定义
研究的意义
主 要 内 容
研究进展
动力学模型
一、定义
•中文名称: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 •英文名称:marine ecosystem dynamics •定义:研究海洋生态系统在海洋动力条件驱动下 动态变化的学科。
二、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的意义
•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耕地减少和人口 增加的矛盾更加突出,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物和优质动物蛋 白的需求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而海洋是尚未充分开发 利用的最大疆域,具有巨大的动物蛋白生产潜力。海洋作 为我国现在和未来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己引起国 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我国海洋渔业发展过程中,产业的母体——近海生态系 统的服务和产出发生了一些令人担忧的变化,明显影响了 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损失巨大。

海洋浮游动物的同化率

海洋浮游动物的同化率

R研究综述EVIEWS 海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水华的摄食与调控作用 *T H E GRAZING IMPACT A N D REGU L ATIO N EFFECTS O F Z OO 2 PL A NKT O N O N P H Y T O P L A NKT O N BLOOM韩希福 王 荣(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青岛 266071)水华是海洋浮游植物种群一次快速 、显著的增 类沉降 , 这样在浮游动物种群增殖高峰到来时 , 它们就会因为缺乏食物使生产力低下 , 浮游食性鱼类如 鱼的仔 、稚鱼就会饿死 , 造成渔业产量下降 , 即 C ush 2i n g 所谓的“不匹配现象”。

如果水华的发生同浮游动物的增殖高峰重合 , 就会使多数的浮游植物转化为浮 游动物产量 , 鱼等仔 、稚鱼有丰富的饵料 ,便带来一 次丰收 ,也就是所说的匹配现象 (见图 1) 。

加 。

多数的水华是有益的 , 水华期是 1 a 中海洋生物 生产性能最高的时期 , 也是一个新生产周期的开端 。

水华的发生受制于温度 、海流 、营养盐和生物海洋学诸因素调控作用 。

水华的发生时间 , 在不同的年份是 不同的 。

如果水华发生过早 , 此时浮游动物的高峰尚 没有到来 , 就会使浮游植物过剩 , 造成大量的浮游藻图 1 在混合层中 ,浮游动物摄食不足和摄食过量对浮游植物水华和营养素的影响(a ) 桡足类摄食开始较晚使营养盐被浮游植物吸收殆尽从而使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积累生成沉降层 。

( b ) 桡足类摄食及时 ,预防了浮游植物的累积 。

营养盐耗尽形成自养沉积层 。

损失率微小和以碎屑为主 。

国际著名的 J G OFS (Joi n t G lo b al Ocean F l u x S tud y ) 计 划 就 是 从 研 究 大 西 洋 春 季 水 华 的 海 洋 过 程 开 始 的 。

国际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 ( G LOB E C ) 计划强 调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和能量转换的枢纽作 用研究 。

海洋科学中的海洋动力学研究

海洋科学中的海洋动力学研究

海洋科学中的海洋动力学研究海洋动力学是研究海洋流体力学特性和动态变化规律的学科,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知识。

近年来,随着对海洋环境和气候变化认识的不断深化,海洋动力学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一、海洋环流的研究海洋环流是海水在全球范围内的循环运动,分布复杂,影响巨大。

研究海洋环流可以掌握全球气候变化规律,也有助于了解渔业资源分布和物理、化学等海洋环境问题。

基于模型模拟和实验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学者们在研究中揭示了海洋环流的结构、特征和演变趋势,提出了一些新的海洋环流机制和变化原因,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海浪和潮汐的研究海浪和潮汐是海洋中最为常见的两种动力现象,对海上风浪、海岸侵蚀、海洋生态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学者们对海浪的频率、振幅、速度、波高等参数进行了实时监测和数值模拟,为海上施工、航行安全、沿海防护等提供了关键数据。

同时,潮汐运动的预测和调控也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有助于实现海岸线的可持续发展。

三、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海洋生态系统是海洋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生物、地理、生态等学科集成的产物。

学者们通过实地考察和模型模拟,研究了海洋生态系统的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推断了海洋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此外,他们还对海洋生态相互作用、养殖渔业资源利用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四、海洋环境的监测与预警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海洋环境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成为了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实现对海洋环境的长期、系统的监测和预警,学者们借助先进的遥感、传感和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了各种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工作。

他们依据海洋动力学规律和气候系统变化预测,建立了海洋环境演化模型和预警系统,为防灾减灾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总之,海洋动力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覆盖了自然、人文、社会等多个方面,具有重大的学术和社会价值。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研究的深入,海洋动力学研究或许会进一步探索出更多新的成果和规律。

第八章海洋生态系统的能流及次级生产力

第八章海洋生态系统的能流及次级生产力


A
C

P
? 总共
E1 9(7)1(0)3(2)0(0)3(0) 2(1) 2(1)0(0) 20(11) E2 11(15)2(2)2(1)2(2)7(4) 9(4) 3(0)0(1) 36(29) E3 7(10)1(2)3(2)2(0)5(6) 3(4) 2(2)0(0) 23(26) ST2 7(6)1(1)2(1)1(0)6(5) 5(4) 2(1)1(0) 25(18) E7 9(10)1(0)2(1)1(2)5(3) 4(8) 1(2)0(1) 23(27) E9 12(7)1(0)1(1)2(2)6(5) 13(10)2(3)0(1) 37(29) 总计 55(55)7(5)13(8)8(6)32(23)36(31)12(9)1(3) 16( 4 140)
(一)营养结构分析的难题
海洋食物关系(食物网)是非常复杂 初级碎屑物来源难以归入某一特定的营养级
(二)简化食物网
功能群(functional group),或称同资源种团(guilds),将那 些取食同样的被食者并具有同样的捕食者的不同物种(或相同物 种的不同发育阶段)归并在一起作为一个营养物种。以营养物种 来描绘食物网结构就是简化食物网。
生物量/[g /m2(干重)] P / B(Yr-1)
食物量 (μg / d)

●250
5




●150
1 0 图 8.10
●●


● 50
●●
2
4
6
食物含 N 量/%
多毛类小头虫(Capitella capitata)的生物量
与食物质量的关系(Tenore 1977)
0.2 30℃

海洋立管涡激振动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及抑振方式的研究综述 

海洋立管涡激振动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及抑振方式的研究综述 

第38卷第2期2024年3月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Vol.38No.2Mar.2024收稿日期:20230210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20ME269);山东省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KLOE202005);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GHY112076)第一作者:王春光,男,cgwang@;通信作者:郑润,男,408463461@文章编号:1672-6197(2024)02-0001-07海洋立管涡激振动的基本理论㊁研究方法㊁影响因素及抑振方式的研究综述王春光1,2,郑润1,李明蕾1,何文涛2,3(1.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与空间信息学院山东淄博255049;2.山东省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3.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摘要:海洋立管是海洋油气开发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涡激振动研究是保障其正常工作的重要研究领域㊂本文从海洋立管涡激振动的基本理论㊁海洋立管涡激振动研究方法的发展㊁影响涡激振动的相关因素㊁涡激振动的监测和抑制方法四个方面对海洋立管涡激振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㊂由前人工作可知,海洋立管涡激振动研究经历了试验研究㊁理论模型分析㊁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的应用等多个阶段,而顶张力㊁洋流㊁波浪㊁支承条件㊁长细比㊁材料以及内流等均显著影响其涡激振动特征㊂为保障海洋立管在涡激振动情况下的正常工作,其抑振研究经历了由被动抑振到主动抑振,再到利用先进监测及预测手段采取特定抑振方式及时介入的发展过程㊂在将来,海洋立管监测控制系统必将发展为一个利用信息采集及处理平台,结合主动控制技术,实现海洋立管工作状态监测㊁故障发现以及主动控制的集中化㊁智能化系统㊂关键词:海洋立管;涡激振动;影响因素;涡激振动抑制中图分类号:P756.2文献标志码:AThe basic theory ,research methods ,affecting factors and suppression approaches of the vortex-induced vibration of marine risers :A reivewWANG Chunguang 1,2,ZHENG Run 1,LI Minglei 1,HE Wentao 2,3(1.Schoo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 255049,China;2.Shan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Ocean Engineering,Qingdao 266100,China;3.College of Engineering,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China)Abstract :Marine rise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ffshore oil and gas exploitation platform,and the research of vortex-induced vibration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field to ensure its working situation.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lated research of marine riser vortex-induced vibration in four aspects:the basic theory of ma-rine riser vortex-induced vibration,the history of research methods for marine riser vortex-induced vibra-tion,the relevant factors affecting vortex-induced vibration,and the monitoring and suppression methods of vortex-induced vibration.The researches on vortex-induced vibration of offshore risers have gone through stages such as experimental research,theoretical model analysis,application of computationalfluid dynamics methods.The top tension,ocean current,wave,support conditions,slenderness ratio,material and internal flow significantly affect its vortex-induced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In order to㊀ensure the normal work of the rise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vortex-induced vibration,its vibration suppres-sion researches have developed from passive vibration suppression to active vibration suppression,and then to the use of advanced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methods to take specialized vibration suppression methods on time.In the future,the marine rise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is foreseen to evolve into a centralized and intelligent system that uses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system and combines active control technology to realize the monitoring of the working status,fault detection and active control for the marine risers.Keywords :marine riser;vortex induced vibration;influence factor;vortex-induced vibration suppression ㊀㊀自2021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出现大幅上涨[1]㊂新冠疫情作为笼罩在全球经济发展上面的乌云开始散去,但经济复苏基础依然薄弱㊂被称为 工业血液 的石油是发展工业的重要动力,也是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源㊂目前,陆地上的石油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据估算,地球上未被开采的海上石油储量的90%是在超过1000m 水深的海底地层下[2],而中国海岸线绵延辽阔,深海面积十分广阔,海上油气资源丰富,通过加快海洋油㊁气开发,中国必将逐步摆脱油气资源对外依赖㊂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从沿海一隅到沿海集群作业,油气开发作业水深从100m 到如今的超3000m,海洋装备从最初的1艘钻井船发展到现在的61座钻井平台,实现了每年的海上原油产量从95000t 到48640000t 的跨越㊂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深水钻井平台 海洋石油982 ㊁海上移动式试采平台 海洋石油162 (图1)相继试验成功㊂中国的海洋油气勘探与开发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我们也提出了 走向深蓝 的战略口号,促进了海洋资源开发相关领域的研究㊂图1㊀ 海洋石油162 号无论采用何种海洋资源开采平台,海洋立管均是不可或缺的结构物,而80%的深水油气事故与立管的疲劳损伤相关㊂立管的疲劳损伤主要是由外部环境与立管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涡激振动所引起[3-4],因此在海洋工程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复杂海况下海洋立管涡激振动影响因素及抑振方式的研究㊂1㊀海洋立管涡激振动的基本理论海洋立管作为海洋油气开发从海底将油气输送到海面平台的重要通道,是海洋油气开发的重要组成构件㊂海洋立管在洋流作用下,在立管两侧尾流区发生交替泄涡,漩涡的生成和泄放相关联,立管受到横流向及顺流向的脉动水压力作用后将引发振动㊂在海流引发交替泄涡导致立管振动的同时,立管振动反过来又会影响海流的尾流结构,进而改变立管上的脉动水压力分布,这便是海洋立管的涡激振动现象(VIV)㊂涡激振动将导致立管疲劳破坏,不仅影响工程进展,而且可能产生严重的环境灾害,因此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重视㊂海洋立管的涡激振动源于Von Kármán 发现的涡街效应[5],其受力原理和数值模拟如图2及图3所示㊂图2㊀立管在涡街作用下受力示意图图3㊀数值模拟卡门涡街[6]2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㊀对圆柱体绕流,交替脱落的单个漩涡的脱落频率f与绕流流体的速度v成正比,与立管直径d成反比,即得公式(1)[7]:f=Sr(v/d),(1)式中Sr是斯特劳哈尔数㊂斯特劳哈尔数主要与雷诺数有关㊂雷诺数的物理意义是惯性力与黏性力的比值㊂Re=ρVLˑVLμˑVL =ρL3㊃(V2/L)μ(V/L)㊃L2=ma(惯性力)τA(粘性力),(2)通过公式(2)的变形就可以直观的得出雷诺数Re 的物理意义,雷诺数越小液体粘滞力影响大于惯性的影响,雷诺数越大液体惯性影响大于黏滞力的影响㊂当雷诺数数值达到300~3ˑ105时,斯特劳哈尔数数值近似于常数值(0.21);当雷诺数数值达到3ˑ105~3ˑ106时,有规律的漩涡脱落现象便不再存在;当雷诺数数值大于3ˑ106时,卡门涡街又会出现,这时斯特劳哈尔数约为0.27[8](图4)㊂图4㊀不同雷诺数液体绕柱流动状态当涡激振动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接近,就会引起共振,甚至使物体损坏㊂除了雷诺数会影响涡激振动的出现外,圆柱体的质量比也会影响相同来流下涡激振动的振幅大小[9-10],影响涡激振动对立管损伤的程度㊂当来流冲击立管圆柱体产生涡激振动后,会使立管在顺流向和横流向两个方向因为受力而产生震动,这两个方向上的力的大小可利用公式(3)[11]计算:F x=12C dρDU2,F y=12C lρDU2,(3)式中:F x㊁F y分别为立管受到的阻力和升力,D为圆柱直径,ρ为流体密度,C d㊁C l分别为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U为流体速度㊂由此可见,相关研究需记录涡激振动作用下立管顺流向㊁横流向两个方向上的相关数据(图5)㊂图5㊀双向受力监测2㊀海洋立管涡激振动研究方法的发展自卡门涡街现象被发现以来,海洋立管的涡激振动研究经历了从实验研究㊁理论模型分析㊁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的应用等多个阶段㊂首先Feng通过圆柱体风洞试验验证了横向振动为主要振动的涡激振动的存在,Ferguson等[12]通过使用声学液位压力传感器的原始设计,发现了圆柱体漩涡激发振荡的表面和尾流现象㊂自此之后以海洋立管为代表的圆柱体的涡激振动特征研究不断通过水槽(水池)模型试验得以完成[5,7]㊂实验研究之外,各国学者还提出了经验模型以求解立管的涡激振动问题㊂首先,Hartlen等[8]开创性地建立了尾流振子模型的数学表达式;随后,各国学者通过数十年的努力和研究对尾流振子模型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发展㊂Skop 等[11,13]对此尾流振子模型进行扩展,将其应用到柔性细长柱体的涡激振动研究中㊂Kim等[14]以及Facchinetti等[15]则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正和改进㊂而郭海燕等[16]则考虑了立管内流对立管涡激振动的影响㊂近年来,随着计算和存储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转向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解决VIV问题㊂通常CFD模型可以分为四类:离散涡方法(DVM),雷诺平均N-S方程(RANS)方法,大涡模拟(LES)方法以及N-S方程直接模拟(DNS)方法㊂3㊀影响涡激振动的相关因素在海洋油气开发过程中,海洋立管从海底输送到海面的混合体成分包括油㊁气㊁水以及沙石等等,是复杂的混合物,在超长立管管道内输送由于内外3第2期㊀㊀㊀㊀㊀王春光,等:海洋立管涡激振动的基本理论㊁研究方法㊁影响因素及抑振方式的研究综述流耦合作用下造成明显的周期性和压力波动特性的不稳定现象,以至于引起立管的振动[17-18]㊂为研究立管涡激振动的影响,考虑多因素影响的预测模型[3]以及考虑海洋环境参数的涡激振动特征研究[19]是必不可少的㊂图6展示了海洋立管配置情况,由此可见,海洋立管系统复杂多变,需考虑的设计参数及环境因素多样㊂图6㊀水下海洋立管配置[20]现在关于海洋立管的涡激振动研究正从之前的单因素研究发展到现如今的多因素研究㊂使海洋立管产生涡激振动的主要原因包括立管本身的材料特性㊁洋流流速㊁顶部张力㊁边界条件以及波浪等㊂葛士权等[21]通过利用ANSYS 软件进行了多因素影响下的海洋立管涡激振动的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图7)㊂大长细比是实际工程中很明显的一个特点,Wang 等[22]针对大长细比立管模型在洋流作用下的涡激振动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㊂关于顶张力对立管在涡激振动中频率的影响方面,Yang [23]通过实验得出预张力的增加,组合激励下的顶部张紧提升管(TTR)的不稳定性会被抑制,但抑制效果的提升与预张力增加不成比例㊂李文华等[24]将立管简化为典型的Euler-Bernoulli 弹性梁模型,根据传递矩阵理论得出表观重力和立管内外侧压力差引起的海洋立管轴向拉力的变化可影响立管本身固有频率的结论㊂张永波等[25]研究了顶张力对立管涡激振动的影响㊂柳军等[26]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在均匀流速条件下,立管的振动频率在顺流向条件下是横流向条件下的两倍,因此两个方向的影响相差不大,应该同时考虑两个方向的影响㊂殷布泽等[27]通过总结过往的海洋立管涡激振动实验提出要更加注重波浪对于海洋立管涡激振动的影响㊂李莹等[28]针对边界条件进行研究,对立杆端部应用铰接固接两种边界支座进行研究,发现其他参数相同时,两端铰接时立管的震动幅度大于立管两端固接时的震动幅度,Gao 等[29]通过数值分析的方式研究得出在一定范围内立管长细比(L /D)越小,不同边界条件下的VIV 位移差异越大㊂巫志文等[30]的研究中考虑建立随机波浪和涡流激励联合作用下海洋立管动力响应的数学分析模型,通过此模型进行随机波浪对立管涡激振动的影响进行研究㊂Wang 等[31]进行了多因素实验,研究了立管材料㊁流速㊁顶张力和边界条件几个因素综合对立杆涡激振动的影响,但是并没有结合波浪的影响(表1)㊂图7㊀数值模拟海洋立管变形情况[21]表1㊀Wang 等进行多因素实验的工况[31]4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㊀㊀㊀通过结合新的实验方法[32],崔阳阳等[33]进行了多参数耦合作用下的海洋立管涡激振动实验,并基于灰色理论[34]实现了影响因素重要性排序,但该实验并没有考虑周期性波浪对于海洋立管涡激振动的影响㊂4㊀涡激振动的监测和抑制方法为抑制海洋立管由涡激振动引起的疲劳损伤,学者们在涡激振动抑制方面展开了广泛的研究㊂Rodriguez [35]通过改变物体形状和尾翼形状设计进行实验,探究形状对涡激振动的影响,但此实验的实验对象与环境模拟与海洋立管相差很大(图8)㊂图8㊀Rodriguez 实验试件与实验效果[35]Owen 等[36]进行了圆形柱体在不同雷诺数范围的涡激振动实验,并发现施加质量块后涡激振动可减少47%㊂娄敏等[37]通过实验发现在锁振状态下,通过敲击立管打破流体与结构之间的耦合关系可以达到抑制涡激振动的效果㊂王海青等[38]提出了在立管外部构造三种不同形状来达到抑制涡激振动的效果并进行了实验㊂Gao 等[29]分析模拟得出对于具有小长径比的圆柱体,不同边界条件下的VIV 位移存在明显差异㊂吴仕鹏等[39]通过在立管外添加螺旋板来研究其对于涡激振动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高雷诺数来流情况下该装置能大幅降低立管疲劳风险㊂娄敏等[40]采用仙人掌形状截面的立管,通过数值分析得出在约化速度4~8范围能降低横顺两方向的振动幅值㊂李子丰等[41]采用羽翼状外包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加装该结构能有效减少圆柱后涡旋的产生㊂翟云贺等[42]提出一种双组双螺旋的装置,实验表明在当来流为对称流时,双组双螺旋装置能有效抑制涡激振动㊂沙勇等[43]通过实验对螺旋列板的几何参数对于涡激振动影响进行研究,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宝贵数据(图9)㊂齐娟娟等[44]提出了一种口型截面的三螺头螺旋导板,并进行了风洞试验,实验得出该装置对于大质量阻尼比圆柱有较好的抑制涡激振动的效果(图10)㊂睢娟等[45]利用外包毛绒进行风洞试验,得出绒毛长度增加,抑制效果越好的结论㊂王伟等[46]提出一种安装旋翼的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得出随着旋翼旋转速度增加立管振幅减小㊂周阳等[47]利用带螺旋侧板的立管模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扰乱尾流涡旋,抑制涡激振动㊂图9㊀含有保温层的立管螺旋列板的横截面[43]图10㊀试验模型安装及螺旋导板模型结构示意图[44]除了通过改变立管外包形状进行被动抑制,近些年也有学者提出通过主动对立管施加作用来进行主动抑制㊂Yang 等[23]通过实验得出通过增加顶张力可以对涡激振动进行抑制,但抑制效果与力的增加成非线性关系㊂Wang 等[48]利用雷诺数为100的合成射流进行涡激振动的抑制㊂Chen 等[49]提出利用吸流法进行涡激振动的抑制㊂赵瑞等[50]提出通过施加端部激励来进行涡激振动的抑制,实验结果表明,频率比较小时,轴向力激励能降低涡激振动位移㊂Zhang 等[51]针对具有顶部张力的柔性船舶立管系统控制立管振动进行研究,实验表明在适当的参数选择下系统具有良好性能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实际工程结合成为近年学者们研究的方向,Wong 等[52]提出可以利用神经网5第2期㊀㊀㊀㊀㊀王春光,等:海洋立管涡激振动的基本理论㊁研究方法㊁影响因素及抑振方式的研究综述络结合使用Matlab 中的LHS 技术预测TTR 短期涡激振动疲劳损伤的简化方法㊂高喜峰等[53]提出要利用BP 神经网络预报柔性立管涡激振动横流向及顺流向位移和频率响应,随后Yu 等[54]以及Yan 等[55]利用了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边界控制方法,以预测振动风险,从而及时采取对应抑振措施(图11)㊂图11㊀BP 神经网络结构5㊀结束语开发海洋油气资源已经成为中国缓解油气对外依赖的重要途径,而海洋立管作为海洋资源开发平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涡激振动导致的疲劳破坏是重点研究和关注的领域㊂本文从海洋立管涡激振动的基本理论㊁海洋立管涡激振动研究方法的发展㊁影响涡激振动的相关因素㊁涡激振动的监测和抑制方法四个方面对海洋立管涡激振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由综述可知:1)海洋立管的涡激振动研究方法经历了试验现象研究到理论与经验公式创建再到借助高性能计算机的计算流体力学研究的发展;同时,可以发现影响海洋立管涡激振动特征的因素包括顶部张力㊁海洋洋流(流速㊁流向等)㊁波浪特征(波高㊁周期等)㊁支承条件㊁立管长细比㊁立管材料以及内流的影响等㊂2)对于海洋立管涡激振动特征的研究正由单因素研究向多因素耦合研究发展,但目前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相关研究仍显不足㊂为了更加贴合实际工程,实现更安全㊁更高效的海洋油气的开发,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海洋立管涡激振动研究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㊂3)在海洋立管涡激振动抑制方法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改变立管质量㊁破除耦合关系㊁改变立管及其附加物形状㊁引入主动抑振手段等均可有效改善立管的涡激振动现象,其抑振研究经历由被动抑振到主动抑振再到利用先进监测及预测手段采取特定抑振方式及时介入的发展㊂4)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海洋立管监测控制系统将发展为利用信息采集及处理平台,结合主动控制技术实现其工作状态监测㊁故障发现以及主动控制的集中化㊁智能化系统㊂参考文献:[1]IEA.Oil 2021:Analysis and forecast to 2026[R].Paris: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2021.[2]IEA.Offshore energy outlook[R].Paris: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2018.[3]LIU G,LI H,QIU Z,et al.A mini review of recent progress on vor-tex-induced vibrations of marine risers [J].Ocean Engineering,2020,195:106704.[4]HONG K,SHAH U S.Vortex-induced vibrations and control of ma-rine risers:A review [J ].Ocean Engineering,2018,152:300-315.[5]MOE G.The lift force on a cylinder vibrating in a current[J].Jour-nal of Offshore Mechanicsand Arctic Engineering,1990,112(4):297-303.[6]崔阳阳.多参数联合作用下的海洋立管涡激振动研究[D].淄博:山东理工大学,2018.[7]GOPALKRISHNAN R.Vortex-induced forces on oscillating bluff cyl-inders[D].Cambridge: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993.[8]HARTLEN R T,CURRIE I G.Lift-oscillator model of vortex-induced vibration [J].Journal of the Engineering Mechanics Divi-sion,1970,96(5):577-591.[9]康庄,张橙,付森,等.圆柱体涡激振动的高阶非线性振子模型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8,37(18):48-58.[10]郭涛,张纹惠,王文全,等.基于IBM 法的低雷诺数下涡激振动高质量比效应的研究[J].工程力学,2022,39(3):222-232.[11]SKOP R A,GRIFFIN O M.A model for the vortex-excited resonantresponse of bluff cylinders [J].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1973(2):225-233.[12]FERGUSON N,PARKINSON G V.Surface and wake flow phe-nomena of the vortex-excited oscillation of a circular cylinder[J].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Industry,1967,89(4):831-838.[13]SKOP R A,GRIFFIN O M.On a theory for the vortex-excited os-cillations of flexible cylindrical structures[J].Journal of Sound andVibration,1975(3):263-274.[14]KIM W J,PERKINS N C.Two-dimensional vortex-inducedvibration of cable suspensions[J].Journal of Fluids and Structures,2002,16(2):229-245.[15]FACCHINETTI M L,LANGRED E,BIOLLEY F.Coupling ofstructure and wake oscillators in vortex-induced vibrations [J ].Journal of Fluids and Structures,2003,19(2):123-140.[16]郭海燕,傅强,娄敏.海洋输液立管涡激振动响应及其疲劳寿命研究[J].工程力学,2005,22(4):220-224,.[17]ZHU H J,ZHAO H L,GAO Y.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vi-bration response of a free-hanging flexible riser induced by internalgas-liquid slug flow[J].China Ocean Engineering,2018,32(6):6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㊀633-645.[18]王琳,李玉星,刘昶,等.严重段塞流引起的海洋立管振动响应[J].工程力学,2017,34(6):236-245.[19]马烨璇,徐万海,吴昊恺,等.海洋立管涡激振动抑制方法对比研究[C]//‘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集美大学.第三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北京:海洋出版社,2020:819-825. [20]AMAECHI C V,CHESTERTON C,BUTLER H O,et al.Review of composite marine risers for deep-water applications:design,de-velopment and mechanics[J].Journal of Composite Science,2022, 6(3):96.[21]葛士权,王春光,孙明钰,等.基于流固耦合作用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海洋立管涡激振动的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4(1):1-9. [22]WANG C G,GE S Q,SUN M Y,et parative study of vor-tex-induced vibration of FRP composite risers with large length to diameter ratio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situations[J].Applied Sciences,2019,9(3):517.[23]YANG H,XIAO F.Instability analyses of a top-tensioned riser un-der combined vortex and multi-frequency parametric excitations[J]. Ocean Engineering,2014,81:12-28.[24]李文华,周性坤,孙玉清,等.变张力传递矩阵法在海洋立管模态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造船,2019,60(1):185-194. [25]张永波,郭海燕,孟凡顺,等.基于小波变换的顶张力立管涡激振动规律实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1,30(2):149-154,185.[26]柳军,郭晓强,刘清友,等.考虑顺流向和横流向耦合作用的海洋立管涡激振动响应特性[J].石油学报.2019,40(10):1270 -1280.[27]殷布泽,胡其会,李玉星,等.海洋立管涡激振动特性研究综述[J].船舶力学,2022,26(7):1097-1109.[28]李莹,杨新华,郭海燕,等.海洋立管试验支座设计及其对涡激振动影响研究[J].海洋工程,2013,31(3):31-37. [29]GAO Y,ZHANGZ Z,ZOU L,et al.Effect of boundary condition and aspect ratio on vortex-induced vibration response of a circular cylinder[J].Ocean Engineering,2019,188(C):106244. [30]巫志文,陆启贤,梅国雄.随机波浪和涡流联合作用下海洋立管多频参数激励振动响应[J].船舶力学,2020,24(5):599-610.[31]WANG C,CUI Y,GE S,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n vortex-in-duced vibration of risers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esign parameters[J].Applied Sciences,2018,8(12):2411. [32]娄敏,钱刚.海洋立管涡激振动实验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4):59-62.[33]崔阳阳,王春光,陈正发,等.基于灰色理论的多参数海洋立管涡激振动试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18(13):207 -213.[34]DEND J L.The control problems of grey systems[J].Systems and Control Letters,1982,1(5):288-294.[35]RODRIGUEZ O.Base drag reduction by control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unsteady vortical structures[J].Experiments in Fluids, 1911,11:218-222.[36]OWEN JC,BEARMAN P W,SZEWCZYK A A.Passive control ofVIV with drag reduction[J].Journal of Fluids and Structures,2001, 15(3/4):597-605.[37]娄敏,郭海燕,董文乙.敲击对海洋立管涡激振动抑制作用的试验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7,22(4):508-511.[38]王海青,郭海燕,刘晓春,等.海洋立管涡激振动抑振方法试验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S1):479 -482.[39]吴仕鹏,王晓飞,赵福臣,等.螺旋列板涡激振动抑制效率试验研究和分析[J].中国造船,2022,63(3):159-166. [40]娄敏,陈法博,时晨.仙人掌形截面柔性圆柱体涡激振动抑制研究[J].石油机械,2021,49(5):89-96.[41]李子丰,宋广明,陈雁玲,等.羽翼形隔水管涡激振动抑制装置实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20,39(9):17-23. [42]翟云贺,康庄,宋儒鑫,等.海洋立管涡激振动抑制装置模型试验研究[J].船舶工程,2016(1):86-91.[43]沙勇,曹静,张恩勇,等.抑制涡激振动的螺旋列板设计参数研究[J].海洋工程,2013,31(1):43-48.[44]齐娟娟,睢娟,吴浦远,等.附属螺旋导板抑制圆柱涡激振动的风洞试验[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5,30(5):533 -539.[45]睢娟,王嘉松,田启龙,等.绒毛控制圆柱涡激振动的风洞试验研究[J].实验力学,2016,31(3):393-398.[46]王伟,宋保维,毛昭勇,等.旋转翼对海洋立管涡激振动抑振的数值研究[J].船舶力学,2021,25(1):29-36.[47]周阳,黄维平,杨斌,等.带螺旋侧板立管两向涡激振动的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8,37(17):249-255. [48]WANG C,TANG H,DUAN F,et al.Control of wakes and vortex-induced vibrations of a single circular cylinder using synthetic jets [J].Journal of Fluids and Structures,2016,60(Null):160-179.[49]CHEN W L,XIN D B,XU F,et al.Suppression of vortex-induced vibration of a circular cylinder using suction-based flow control[J]. Journal of Fluids and Structures,2013,42:25-39. [50]赵瑞,马烨璇,闫术明,等.海洋立管涡激振动的主动控制技术[J].船舶工程,2021,43(4):136-139.[51]ZHANG S,TANG L,LIU Y J.Output feedback control of a flexible marine riser with the top tension constraint[J].Systems& Control Letters,2022,163:105208.[52]WONG E W C,KIM D K.A simplified method to predict fatigue damage of TTR subjected to short-term VIV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J].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2018,126:100 -109.[53]高喜峰,翟立宾,徐万海.应用BP神经网络的柔性圆柱涡激振动预报[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20,41(8):1150-1155. [54]YU C Y,LOU X Y,MA Y F,et al.Adaptive neural network based boundary control of a flexible marine riser system with output constraints[J].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Electronic Engineering,2022,23(8):1229-1238.[55]YAN Y F,ZHANG S Y,JIN X,et al.Applications of continuum fatigue risk monitoring in riser connectors system integrity manage-ment[J].Ocean Engineering,2022,245:110540.(编辑:姚佳良)7第2期㊀㊀㊀㊀㊀王春光,等:海洋立管涡激振动的基本理论㊁研究方法㊁影响因素及抑振方式的研究综述。

海洋生态系统演变和响应机制的研究

海洋生态系统演变和响应机制的研究

海洋生态系统演变和响应机制的研究海洋被认为是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生物和资源。

然而,随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海洋生态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压力,如海洋污染、全球变暖等。

因此,研究海洋生态系统的演变和响应机制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一、海洋生态系统的演变海洋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

从生命起源和进化开始,它经历了漫长的生物进化、地球化学过程和海洋化学演化。

海洋生态系统对于环境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随着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和浮游动物生态位变化,它所面临的压力和威胁也在发生变化。

在海洋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中,太阳能的输入使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体始终保持了一个高度的活跃状态。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驱动整个生态系统的主要力量。

相互作用可以通过食物链、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等方面来反映。

二、海洋生态系统的响应机制海洋生态系统的响应机制指的是海洋生物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它们可以是通过种群动态变化、生态位移动、生物多样性变化等方面来达到的。

其中,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敏感的物种,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最快。

浮游动物主要受到环境中温度、营养盐含量和透明度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浮游动物的生态位会发生变化,高温和低透明度等因素会导致浮游动物数量的剧烈波动。

除此之外,海洋污染也是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海洋污染对海水中生物体的生长和繁殖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严重的话还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三、如何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对于维护人类环境和经济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1.重视海洋污染:减少海洋污染的产生和排放,包括塑料垃圾、废弃油污染、化学物质、农业和工业废水等。

2.有效管理海洋资源:通过严格的渔业资源管理和开展科研,释放压力减轻海洋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的敏感性。

3.增强人们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认识:加强公众教育、环保宣传和科普活动,提升广大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文明水平,使人们尊重和保护环境。

天妃以前的海洋保护神——白鹤崇和大帝赵炳

天妃以前的海洋保护神——白鹤崇和大帝赵炳

天妃以前的海洋保护神——白鹤崇和大帝赵炳
王及
【期刊名称】《台州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31)002
【摘要】东汉赵炳,东阳人.在章安一带修道行医,在民间影响极大.死后在各地海洋河泊等处显圣.南宋时,高宗赵构南渡,累封至白鹤崇和大帝.在江南一带,凡是带有白鹤、灵康、赵侯的祠庙,都供奉赵炳,至今民间信仰极盛.史籍赵炳身世及其灵异的记载,说明他是天妃以前的海洋保护神.也是台州海洋文化的重点人物.
【总页数】5页(P19-23)
【作者】王及
【作者单位】台州市椒江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浙江,台州,31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9.4
【相关文献】
1.感恩天脊无愧我心——记天脊集团供销公司洛阳分公司经理赵炳福 [J], 徐晓磊
2.郑和下西洋中的天妃信仰与宗教态度——亚洲海洋文明中的实践 [J], 时平
3.一生德高望重一世天下美名——纪念先父赵炳南诞辰110周年 [J], 赵恩道
4.创新研究群体:唐启升苏纪兰黄大吉金显仕孙松董礼先林以安肖天赵宪勇研究方向: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唐仕勇应用补中益气汤调经

唐仕勇应用补中益气汤调经

唐仕勇应用补中益气汤调经
李启娜
【期刊名称】《天津中医》
【年(卷),期】1996(013)003
【摘要】唐仕勇应用补中益气汤调经贵州省中医研究所附院(550008)李
启娜我院唐仕勇副主任医师应用补中益气汤调理月经,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例1月经先期患者,女,23岁,已婚,农民。

1994年1月27日初诊。

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前提,即15─1...
【总页数】2页(P40-41)
【作者】李启娜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1.111
【相关文献】
1.高句丽入唐移民与仕唐蕃将研究状况及其学术价值 [J], 孙炜冉;
2.奔跑在生态农业路上的追梦人——记云南省劳动模范、广南县谦益蜂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仕勇 [J], 成孟耘;江艳(摄影)
3.唐勇刚:让企业管理价值为企业实际服务
——访浙江嘉兴宏捷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咨询师唐勇刚 [J], 王克林
4.我院徐勇民、唐小禾、陈孟昕参加第七次全国美术家代表大会徐勇民、唐小禾
当选全国美协理事 [J],
5.创新研究群体:唐启升苏纪兰黄大吉金显仕孙松董礼先林以安肖天赵宪勇研究方向: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