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教案

合集下载

《童话故事》群文阅读教案

《童话故事》群文阅读教案

《童话故事》群文阅读教案第一章:《童话故事的魅力》教学目标:1. 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童话故事的定义和特点。

2. 童话故事的魅力所在。

3. 童话故事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童话故事,并列出他们所知道的童话故事。

2. 教师介绍童话故事的特点,如虚构性、奇幻性、寓意性等。

3. 讨论童话故事的魅力,如培养想象力、道德教育、心理疏导等。

4. 分析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其价值和意义。

第二章:《白雪公主》教学目标:1. 理解《白雪公主》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和寓意。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白雪公主》的故事情节。

2.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如白雪公主、皇后等。

3. 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和寓意。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白雪公主》的故事情节。

2. 学生阅读故事,注意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讨论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和寓意,如善恶报应、美丽与善良等。

4. 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对故事的不同看法和理解。

第三章:《小红帽》教学目标:1. 理解《小红帽》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和寓意。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小红帽》的故事情节。

2.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如小红帽、狼等。

3. 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和寓意。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小红帽》的故事情节。

2. 学生阅读故事,注意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讨论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和寓意,如警惕陌生人、听从父母等。

4. 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对故事的不同看法和理解。

第四章:《睡美人》1. 理解《睡美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和寓意。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睡美人》的故事情节。

2.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如睡美人、王子等。

童话故事教案

童话故事教案

童话故事教案童话故事教案1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初步学习按情节线索进行想象。

2、尝试运用恰当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体验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和感受体谅、关心别人的心情。

重难点:重点:学习按情节线索想象。

难点:尝试用恰当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活动准备:1、拉线桌面教具一套,胸饰若干。

2、薄纸每人一张。

3、表演用服装、道具(实物)若干,小篮子九个。

活动过程:一、激趣设疑1、幼儿每人一张薄纸,感受"喷嚏"的威力。

(教室中自由活动) 3、介绍故事名称,讲述第一段。

提问:花脸虎打了这么有威力的喷嚏,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二、理解故事情节发展,尝试按线索想象。

1、操作教具,讲述第二段。

运用渐进提问方法。

导语:那么是不是发生了和小朋友说的一样的事情呢?边操作提问A、一个喷嚏把小熊打进了河里。

(老师讲述)幼儿感受"憋足了劲"B、花脸虎的喷嚏把小猴怎么了?C、看见树上的鸟窝,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听讲第二段后:这时候花脸虎会怎么想?小动物们又会怎么想?2、听讲第三段:A、你听到小动物在说什么?(回忆对话)B、花脸虎心里是怎么想了?("要对付我")3、尝试思考和想象,让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体验角色情感变化。

提问:你得过感冒吗?你得病时会希望什么?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原谅花脸虎吗?(感受关心别人心情)幼儿自由回答治感冒的方法,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三、创编结尾,倾听完整故事。

1、幼儿四人一组,选择表演道具,(也可根据小组能力自己准备)2、分组编结尾,教师巡回听讲。

3、倾听完整故事。

导语:老师也想了一个结尾,现在我把整个故事和我编的结尾讲给大家听吧。

四、概括讨论,表演延伸。

1、你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2、你愿意学学它们吗?(可表演或寻找需要帮助的事,作为延伸结束。

)故事:花脸虎从来不生病,这一回它感冒了。

鼻子塞得好难受,要是能打个喷嚏,该有多好啊。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童话故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童话故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童话故事一、故事简介童话故事是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通过具有想象力的故事情节和生动形象的人物角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一则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的童话故事,并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 学会阅读和理解小学三年级水平的童话故事。

2. 能够通过观察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环境,描绘图画或写作文进行表达。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流畅阅读和理解童话故事中的内容。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故事情节、人物和环境进行描述并表达出来。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故事《小红帽》的文本、图片或大屏幕播放设备、板书工具。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幅童话故事的插图或播放一段相关的音乐来引起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并提问学生是否喜欢听故事以及他们喜欢的故事类型。

2. 教学展开(以故事《小红帽》为例)教师通过朗读或学生自由阅读的方式让学生熟悉故事《小红帽》的情节和人物角色。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内容。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转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使用华丽的形容词进行描述。

3. 拓展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群体或小组讨论,让学生选择一个他们喜欢的童话故事,通过绘画或写作的形式,表达对该故事的理解和想象。

学生可以通过绘制插图或漫画、写作观后感等方式,将他们的理解和想象表达出来。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教学总结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阅读童话故事《小红帽》并理解故事的情节、人物和环境,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拓展活动,学生有机会运用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将对童话故事的理解进行表达。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对美丽故事的喜爱。

《童话故事》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童话故事》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童话故事》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童话故事》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童话故事》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次习作是在以“童话”为主题的单元阅读学习之后,是在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学习之后,学生对童话的内容、特点有了基本的了解,对童话故事有了一定的兴趣。

学生们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可以通过本次习作──写童话故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童话的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读童话、写童话的兴趣;初步领会编童话的方法;培养学生想象与表达的能力,让学生乐于表达,易于表达;感受童话的魅力及编童话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1、能展开丰富的想象编童话故事2、把故事情节写得生动有趣。

3、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和欣赏评价他人的习作,感受编童话带来的快乐。

三、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让想象变得丰富。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最近,我们读了许多的童话故事,认识了许多童话人物,今天,老师还为大家请来了一位童话人物,看看它是谁呢?(课件:出示小蜈蚣的图片)咦,它在说什么呢?(课件:出示小蜈蚣说的话。

)一起读一读。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根据这句话来写童话故事。

2.激趣提问。

读了小蜈蚣说的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呢?看看谁的问题最能引起大家的兴趣。

(学生提问。

教师将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教师相机引导:(1)鞋从哪儿来的呀?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买做……(2)是一些什么样的鞋呢?咱们想象一下?A学生想象B教师启发想象:咱们还可以让想象更丰富一些,来,老师给你们一些启发。

(课件出示图片:丁丁鞋、香香鞋、跳跳鞋、带带鞋)也许还有?4.小结方法,引导学生朝后想。

大家都根据小蜈蚣说的这句话在想小蜈蚣有鞋之前的事,(课件)咱们把它归纳为朝前想。

《童话故事》群文阅读教案

《童话故事》群文阅读教案

《童话故事》群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通过阅读童话故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3. 培养学生学会从故事中提炼主题,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分享阅读感悟,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2. 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分析3. 童话故事的情节结构解析4. 童话故事的主题提炼5. 童话故事的阅读策略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提炼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童话故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感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自主阅读童话故事。

四、教学准备1. 童话故事文本: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童话故事文本。

2. 教学多媒体: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学习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以便进行深入研究。

五、教学进程1. 第一课时:讲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魅力。

2. 第二课时:分析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学会欣赏童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

3. 第三课时:解析童话故事的情节结构,让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叙事技巧。

4. 第四课时:教授如何提炼童话故事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 第五课时:讲解童话故事的阅读策略,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童话故事。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精彩的童话故事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课堂讲解:结合PPT课件,讲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提炼等知识点。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童话故事,进行详细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某个童话故事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5. 总结提升: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童话故事阅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课后继续阅读。

《童话故事》教案精选

《童话故事》教案精选

《童话故事》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童话故事》。

具体内容包括《丑小鸭》、《白雪公主》和《灰姑娘》三个经典童话故事。

通过这些故事,让学生感受童话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能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2. 通过对童话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体现。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童话故事中提炼道德观念,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童话故事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童话世界。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三个童话故事,让学生翻开教材,了解故事梗概。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丑小鸭》的故事情节,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珍惜友谊。

(2)以《白雪公主》为例,分析童话故事中的善恶对比,教育学生辨别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通过《灰姑娘》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努力和善良的重要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个童话故事,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并分享给同学。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童话故事的阅读理解题目,指导学生如何从文本中提炼信息,解答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童话故事》2. 内容:丑小鸭:尊重他人,珍惜友谊白雪公主:善恶对比,树立正确价值观灰姑娘:努力与善良,收获美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本节课学习的三个童话故事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故事,写一篇读后感。

答案示例:我选择了《丑小鸭》这个故事。

故事中的丑小鸭历经磨难,最终变成了美丽的天鹅。

这让我明白了,不要轻易嘲笑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价值。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尊重他人,珍惜友谊,努力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2. 课后拓展:阅读其他童话故事,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童话故事,拓宽视野。

教案《童话故事》

教案《童话故事》

教案《童话故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童话故事》这一主题,内容涉及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童话故事的特点与魅力”。

具体内容包括童话故事的基本结构、人物设定、情节发展和寓意表达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和魅力,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童话故事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童话故事传递真善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童话故事的人物设定和情节发展的创意。

重点: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魅力及创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童话故事的插画,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幅画中的故事吗?它有什么特点?”2. 新课内容:讲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魅力以及创作方法。

a. 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具有浓厚的想象力,以寓意为主,情节生动有趣。

b. 童话故事的魅力: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培养真善美的价值观,传递正能量。

c. 童话故事的创作方法:人物设定、情节发展、寓意表达。

3.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们分成小组,以“森林里的奇遇”为主题,创作一个童话故事。

4. 例题讲解:分析经典童话故事《白雪公主》,让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结构和创作方法。

5. 随堂练习:请学生们根据所学知识,编写一个简短的童话故事。

六、板书设计1. 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a. 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b. 浓厚的想象力c. 以寓意为主d. 情节生动有趣2. 童话故事的魅力a. 激发想象力b. 培养真善美价值观c. 传递正能量3. 童话故事的创作方法a. 人物设定b. 情节发展c. 寓意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海洋奇遇”为主题,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2. 答案:a. 故事人物:海豚、小鱼、海龟、海藻等。

b. 情节发展:描述海洋里的奇遇,如海豚救了小鱼,海龟带领大家找到了美味的海藻等。

幼儿园讲童话故事的教案50篇

幼儿园讲童话故事的教案50篇

幼儿园讲童话故事的教案50篇这是幼儿园讲童话故事的教案5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1篇、大班语言活动童话《水从哪里来》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理解童话故事内容,感知一波三折有趣的故事情节。

2、积极参与讨论,知道水从哪里来。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难点:理解故事情节和内容,感知一波三折有趣的故事情节。

2、指导要点:通过图文结合、启发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幼儿理解作品。

活动准备1、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2、一组是小熊、小鹿、山羊哭泣的图片:一组是它们笑的图片。

活动过程1、出示图片激趣。

提问:图片上有谁?他们怎么啦?是什么事情让他们又哭又笑?2、初步感知故事。

教师完成讲述一遍故事。

提问:故事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为什么哭呀?讲了一件什么事?3、分段理解故事。

看图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片一,讲述故事开头至“他心里一急,就哭了起来。

”提问:小熊在做什么?(它在小河边甜甜地饱喝了一顿,然后,舒舒服服地躺在河滩上休息。

)他想到了一件什么事?心情怎样?(2)出示图片二,接着讲述故事至“小鹿和小熊一起哭起来”提问:小熊对小鹿说了些什么?小鹿是怎么回答的?听了小鹿的话,小熊怎么说?(3)出示图片三,让幼儿观察。

提问:小熊和小鹿遇到了山羊,说了什么话?山羊会怎样回答呢?小熊又会问什么问题?(调动幼儿已有经验与回忆进行迁移讲述。

)教师:请你们仔细听听,故事里说的和你们说的一不一样。

接着讲述故事至“天上的雨水总有一天也会下完的呀”。

(4)出示图片四,继续讲述故事至最后。

提问:小熊、小鹿和山羊为什么都哭了。

听了它们话,狐狸表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教师:河里的、湖里的水会不会流完,天上的雨水会不会下完,小熊、小鹿和山羊为这些问题接二连三的哭。

小狐狸为它们解决了难题,让它们懂得水是不会流完,雨是不会下完的道理。

《童话故事》教案

《童话故事》教案

《童话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通过学习童话故事,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童话故事,提升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神奇、夸张、想象、寓意等。

2. 童话故事的角色:主人公、配角、反派等。

3. 童话故事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

4. 我国经典童话故事选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

5. 课堂实践:编写和表演童话故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角色、结构等。

2. 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童话故事,培养阅读兴趣。

3. 实践法:让学生编写和表演童话故事,提高实践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提升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童话故事文本、相关参考资料。

2. 教具: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 课堂活动用品: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进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童话故事的角色、结构等,引导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魅力。

3. 课堂阅读:安排时间让学生阅读经典童话故事,培养阅读习惯。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提升鉴赏能力。

5. 课堂实践:分组编写和表演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演技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要描述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了解其角色和结构。

2. 学生能够参与课堂阅读,分享阅读心得,展示对童话故事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3. 学生能够编写和表演童话故事,体现想象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挑选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进行深度阅读。

2. 开展童话故事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独特的童话故事。

3. 邀请家长参与童话故事表演活动,增进家校互动,共同促进学长。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案《童话故事》

教案《童话故事》

教案《童话故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童话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丑小鸭》、《白雪公主》、《灰姑娘》三个童话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让学生了解童话的基本特点,提高阅读兴趣,培养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能够复述故事大意。

2. 通过阅读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创作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如夸张、拟人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阅读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简短的童话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童话故事》。

2. 讲解:(1)介绍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如夸张、拟人等。

(2)分析《丑小鸭》、《白雪公主》、《灰姑娘》三个童话故事的情节、人物特点。

3. 实践:(1)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进行复述。

(2)小组合作,创作一个童话故事,要求运用夸张、拟人等手法。

4. 例题讲解:以《丑小鸭》为例,讲解故事中如何运用夸张、拟人等手法。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白雪公主》或《灰姑娘》的故事。

(2)小组讨论,分析自己创作的童话故事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夸张、拟人等手法。

六、板书设计1. 《童话故事》2. 内容:(1)童话故事特点:夸张、拟人等(2)故事情节及人物特点(3)创作方法:运用夸张、拟人等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故事,用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2)创作一个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运用夸张、拟人等手法。

2. 答案:(1)记录故事:学生根据自己喜好选择,无需统一答案。

(2)创作故事: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童话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教学提供借鉴。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童话故事,提高阅读量。

童话故事教案

童话故事教案

童话故事教案《童话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理解童话故事的内容,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性。

学习童话故事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童话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童话故事的内容,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性。

教学难点:学习童话故事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童话故事的内容,让学生理解童话故事的含义。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童话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表演法:教师让学生分组表演童话故事,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性。

写作法:教师让学生根据童话故事的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述一个童话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童话故事,你们想听吗?讲授新课教师讲述童话故事的内容,让学生理解童话故事的含义。

教师提问:同学们,这个童话故事讲了什么?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讨论新课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童话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童话故事中的哪个情节?为什么?你们喜欢这个童话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表演新课教师让学生分组表演童话故事,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性。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童话故事表演得怎么样?你们有什么建议?写作新课教师让学生根据童话故事的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童话故事怎么样?你们有什么想法?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1. 2. 3. 1. 2. 1. 2. 3. 4. 1. ◦ ◦ 2. ◦ ◦ 3. ◦ ◦ 4. ◦ ◦ 5. ◦ ◦ 6.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把今天学到的童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童话故事教案汇总

童话故事教案汇总

童话故事教案汇总教案一:《丑小鸭》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故事《丑小鸭》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道德情操。

2.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合作、探究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童话故事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主题,感悟人生哲理。

2.培养学生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丑小鸭》的故事背景和作者。

2.提问: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被别人嘲笑、歧视的时候?你是怎么应对的?二、故事讲解1.讲解故事《丑小鸭》,让学生认真倾听。

2.提问:故事中的丑小鸭为什么会受到歧视?它是如何应对的?三、小组讨论a.你认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原因是什么?b.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四、成果分享1.每组选代表进行成果分享。

五、课后作业1.让学生复述故事《丑小鸭》。

2.写一篇关于《丑小鸭》的读后感。

教案二:《灰姑娘》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故事《灰姑娘》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善良品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合作能力。

3.提高学生对童话故事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主题,感悟人生哲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灰姑娘》的故事背景和作者。

2.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二、故事讲解1.讲解故事《灰姑娘》,让学生认真倾听。

2.提问:故事中的灰姑娘为什么会受到歧视?她是如何应对的?三、小组讨论a.你认为灰姑娘能够实现愿望的原因是什么?b.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四、成果分享1.每组选代表进行成果分享。

五、课后作业1.让学生复述故事《灰姑娘》。

2.写一篇关于《灰姑娘》的读后感。

教案三:《小红帽》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故事《小红帽》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警惕性和勇敢精神。

2.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合作能力。

关于童话故事的教案设计

关于童话故事的教案设计

关于童话故事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通过分析童话故事,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神奇元素、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

2. 童话故事的道德教育意义:勇敢、善良、正义等。

3. 童话故事的创作方法:改编、创新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道德教育意义和创作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童话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童话故事的魅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童话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 创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改编或创作童话故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经典童话故事文本:如《白雪公主》、《小红帽》等。

2. 写作材料:纸张、笔等。

3.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案例和教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童话故事的定义和魅力,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道德教育意义和创作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童话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童话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童话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5. 创作实践:让学生动手改编或创作童话故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 总结: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强调童话故事的重要性和价值。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一篇童话故事创作或分析报告。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其兴趣和积极性。

2. 童话故事分析:评估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理解深度,包括对基本特点和道德教育意义的掌握。

3. 创作作品:评估学生的童话故事创作或分析报告的质量,包括内容丰富性、创意性和表达清晰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童话故事作家或相关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童话故事行业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或书店,鼓励他们在课外阅读更多童话故事。

3. 举办童话故事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升写作技能。

小学三年级《童话故事》教案精选

小学三年级《童话故事》教案精选

小学三年级《童话故事》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童话故事》章节,详细内容包括《丑小鸭》、《白雪公主》和《灰姑娘》三个经典童话故事。

通过阅读与分析,让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学会运用想象与联想,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童话故事的基本要素,如人物、情节、背景等。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故事中提炼道理,启发思考。

3.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创作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童话故事中的寓意,学会运用想象与联想。

重点:掌握童话故事的基本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童话故事课件、图片、视频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童话故事书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童话故事动画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三个童话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情节、背景等。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个童话故事,详细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学会提炼故事道理。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分析另一个童话故事,与同桌分享自己的感悟。

6. 创作环节:鼓励学生运用想象与联想,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并与同学分享。

六、板书设计1. 童话故事基本结构:人物、情节、背景、道理。

2. 童话故事特点:想象丰富、寓意深刻、生动有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创作一个童话故事。

答案示例:从前,有个勇敢的小男孩,他独自一人去森林冒险。

在森林里,他遇到了会说话的动物、会跳舞的树精和会变魔法的精灵。

他们一起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

小男孩在森林深处找到了一颗能实现愿望的神奇宝石。

他带着宝石回到家乡,与家人和朋友分享了这段奇妙的冒险经历。

2. 作业要求: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童话故事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三年级《童话故事》教案精选

小学三年级《童话故事》教案精选

小学三年级《童话故事》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童话故事》。

具体内容包括《丑小鸭》、《白雪公主》和《灰姑娘》三个经典童话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让学生感受童话世界的美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三个童话故事的主要内容,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童话故事中的寓意,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童话故事动画,引起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三个童话故事,了解故事大意。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童话故事中的角色特点、故事情节和寓意。

4. 课堂互动: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引导他们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表达。

5.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童话故事中的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童话故事2. 主要内容:《丑小鸭》:勇敢面对挫折,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白雪公主》:善良、勇敢、真诚,战胜邪恶。

《灰姑娘》:善良、勤劳,终会获得幸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童话故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家人讲述。

(2)结合所学,编写一个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

2. 答案:(1)示例:我喜欢的童话故事是《白雪公主》。

故事中,白雪公主善良、勇敢、真诚,战胜了邪恶的皇后。

她得到了七个小矮人的帮助,和王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童话故事的阅读和讨论,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培养。

《童话故事》群文阅读教案

《童话故事》群文阅读教案

《童话故事》群文阅读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童话故事》详细内容:本节课将学习三篇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和《海的女儿》。

通过阅读这些故事,学生能够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学会欣赏和理解童话故事中的善恶美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童话故事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阅读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学会区分善恶美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学会欣赏和理解童话故事中的善恶美丑。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童话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纸质教材。

学具:笔记本、文具、课外阅读书籍。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动画片,让学生初步了解童话故事的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理解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的善恶美丑。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的故事,讨论童话故事的特点,学会欣赏和理解童话故事中的善恶美丑。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白雪公主》和《海的女儿》两个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童话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学生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并写一篇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童话故事的特点:1. 幻想元素2. 善恶美丑的体现3. 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七、作业设计1. 读后感题目:《童话故事中的善恶美丑对我的启示》2. 读后感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来写,答案不唯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讲解、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童话故事的特点,学会了欣赏和理解童话故事中的善恶美丑。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童话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童话故事公开课教案

童话故事公开课教案

童话故事公开课教案教案目标:通过童话故事的阅读和讲解,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童话故事的介绍和背景知识2. 具体童话故事的阅读和理解3. 学生之间分享和讨论童话故事的内容和主题4. 学生编写自己的童话故事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经典童话故事的故事书或电子版2. 准备一些教具,如图片、卡片等,用于辅助教学3. 打印或复制一份童话故事的教学大纲,供学生参考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1. 以童话故事作为引入,让学生对童话故事产生兴趣。

2. 介绍童话故事的定义和特点。

二、童话故事介绍和背景知识(15分钟)1. 介绍一些经典童话故事的背景知识,如《睡美人》、《灰姑娘》等。

2. 让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起源和发展。

三、童话故事的阅读和理解(30分钟)1. 分发童话故事的故事书或电子版给学生,让学生进行阅读。

2. 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情节、角色和故事主题。

3. 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标记重要的句子或段落。

四、学生分享和讨论(20分钟)1. 学生互相分享他们读到的童话故事,并谈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五、学生编写童话故事(3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编写自己的童话故事。

2. 学生可以选择故事的主题、人物和情节,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3. 鼓励学生注意故事的逻辑性和内在的教育意义。

六、总结和展示(10分钟)1. 学生将编写好的童话故事进行朗读或展示,让其他同学参与评论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童话故事进行总结和评价,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学反思:本次童话故事公开课教案设计了多个环节,通过引入、介绍、阅读、分享和编写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童话故事。

同时,教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童话故事教案

童话故事教案

童话故事优秀教案第一章:童话故事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1 童话故事的定义1.2 童话故事的特点1.3 童话故事的价值和作用第二章:童话故事的创作技巧2.1 角色塑造2.2 情节构思2.3 环境描述2.4 对话设计第三章:童话故事的结构与类型3.1 童话故事的结构3.2 童话故事的类型3.3 各类型童话故事的特点与创作要点第四章:童话故事的表达与书写4.1 语言运用4.2 情感表达4.3 故事书写格式与技巧第五章:童话故事的教学应用5.1 童话故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5.2 童话故事教学方法与策略5.3 童话故事教学实践案例分析第六章:经典童话故事解析6.1 《白雪公主》的故事解析6.2 《小红帽》的故事解析6.3 《海的女儿》的故事解析6.4 经典童话故事的特点与教育意义第七章:童话故事的改编与创新7.1 改编童话故事的意义与方法7.2 创新童话故事的理念与技巧7.3 改编与创新案例分析第八章:童话故事与儿童心理发展8.1 童话故事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8.2 童话故事与儿童认知发展8.3 童话故事与儿童情感培养第九章:童话故事的教学活动设计9.1 童话故事教学活动的目标与原则9.2 童话故事教学活动案例设计9.3 童话故事教学活动的评价与反思第十章:童话故事教学资源与拓展10.1 童话故事教学资源的分类与利用10.2 童话故事教学拓展活动设计与实践10.3 童话故事教学资源的选择与推荐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童话故事的基本概念与特点难点解析: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如幻想性、象征性、寓意性等,并能够运用这些特点分析和创作童话故事。

二、童话故事的创作技巧难点解析:如何创造具有独特性格和深度的角色,使其在童话故事中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意义。

三、童话故事的结构与类型难点解析:掌握不同类型的童话故事,如魔幻类、生活类、动物类等,以及各类型的特点和创作要点。

四、童话故事的表达与书写难点解析:学会书写童话故事的格式和技巧,包括开头、发展、高潮、结局等,以及如何运用语言、情感等表达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采用夸张的手法,想象大胆合理。
3、童话里的事物都有象征意义。
故事生动有趣,叙要有一定的顺序(起因——经过——结果)
(2)立意不同,童话故事的内涵也就各不相同。(立意处可以说也可以省略,老师自行安排)提示:
1、讽喻性童话故事。如课文中《骄傲的孔雀》,通过这样的童话故事讽喻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人与事,揭批假、恶、丑,使同学们从编写中受到教育。
2、颂扬性童话故事。生活中的哪些人,哪些现象使你深受感动,可用童话故事的形式颂扬这些具、善、美的事物。
3、劝诫性童话故事。如《美丽的公鸡》、《骆驼和羊》。通过这样的童话故事达到启示人、教育人的目的。
四、作业布置
五、教学反思第二课取个新源自字教学目标:1、拓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2、会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等特点相应地取名字。
3、锻炼听、说、读、写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2、会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等特点相应地取名字。
3、锻炼听、说、读、写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2、会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等特点相应地取名字。
3、锻炼听、说、读、写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5分钟)
师:当你出生的时候,长辈们就给你取了名字了,并且在名字当中有时候寄托家人对你的美好的祝愿,现在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了,你们知道自己的名字有什么特定的含义吗?
→有些同学能够在听到这个名字之后,觉得特别的好笑,顿时大笑起来,然后左右环顾了一下,看看是谁。
→同学们在写的时候,就相互之间看了看,一听到这个名字,马上指向了那一个同学,反应速度非常快。
→还有些同学起的名字特别的有趣,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呢。
师:在进行这一环节的时候,大家都表现的十分的棒,从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来作为重点方面来写了。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激发兴趣(8分钟)
先倾听音频《狐假虎威》,然后回答问题。
(1)课件出示《狐假虎威》的动画片,讨论:狐狸第一次遇上老虎是怎样“狐假虎威”死里逃生的?说一说。
(2)老虎后来知道自己上了当,会怎样想?
生:自己真是笨啊,下次再遇到着这样的情况,可不能在上当了。
(3)这一次狐狸不幸又遇上了老虎,你能不能帮助狐狸想个办法,躲过此劫?想的办法越多越好,只要合理就可以了。(学生热烈讨论,师指名说)
三、写作指导:(10分钟)
1、活动是怎样开始的呢,你给自己取一个什么新名字,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的呢?
2、大家开始这个活动的时候,场面是怎么样的呢?同学们都取了哪些有趣的新名字。
3、老师在随机点名时同学们的表现
4、在比急记忆时谁的表现出色,那自己又是如何做的呢?
四、范文赏析
五、作业布置
六、教学反思
师:这位同学说的特别的帮,能够把这只小猪的经历选择一个难忘的经历来重点说一说的话就更加的棒了。(看时间可以选择班上的三位学生来说)
三、交流总结(10分钟)
(1)师:同学们在讲自己所要创编的童话故事的时候,都能够说的特别好,但是真正书写在本子上时,又要注意它的条理性;
1、采用拟人的手法,把物当作人来写。
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25分钟)
1、要求:
(1)取的名字一定要有寓意(如代表了你的美好愿望或者是想法;代表你的个性;你的喜好等)
(2)要求文明,不要粗俗
(3)方法不限,你可以查字典、可以抓阄……
2、过程::
(1)给自己取个名字并且说其意思(看谁取的最好最有创意)
A:提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名字的呢?喜欢吗?和自己原来的名字相比,你更喜欢哪个,为什么呢?
生:《机智勇敢的小羊》
师:恩,从小羊的机智勇敢来写,可以。那中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这个就是我们所要写的重点内容了。
(2)自选材料创编童话故事。同学们还可以从自己周围熟悉的事物入手,仔细观察、大胆想象,用童话的形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
师: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在暑假的时候我们所写过的作文题目《小动物找工作》、《流泪的鸭子》,这一个类型的作文都可以是编童话故事的题材,只要大家大胆的去想象,就可以找到很好的写作素材了。那你们的头脑中又想到了什么呢?
B:把自己取得好的、最喜欢的名字写在老师发的卡片上,并且交上来,可以写多个的。老师点名,看谁的反应最快,记住自己的新名字交上来之后,把其中的一张随机进行抽取,而后那位同学立即站起来说到。
→同学的反应预设:先是愣了一下,有点迟疑,仿佛心里在想:“这个是我自己起得名字吧?”而后突然恍然大悟,他立即响亮的叫了一声“道”,人都像触电似的。
生:我妈妈和我说过,我的名字里面有一个“佳”字,这个名字是爷爷为我取的,他希望我能够佳运亨通。
师:说的真不错,还有吗?
生:我的名字里面有一个“聪”字,家人希望我聪明。
生:我的名字里面有一个“健”字,因为我出身的时候身体不好,后来爸爸帮我改名字了,希望我一生都能够健健康的。
师:这位同学说的真棒,好的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可是有的人会说了“我不喜欢自己的名字,我觉得这个名字太普通了。”或者是说“我的名字太难听了”等等。那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一次机会,自己为自己取一个新名字哦。
二、思维迁移自选角色创编童话(27分钟)
在讨论《狐假虎威》故事所受启迪下,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动物,作为童话故事的主角,从不同角度构思、立意去创编自己的童话故事。
1、构思形式提示:
(1)续编或改编原有的经典童话故事。
师:同学们学过不少关于童话的课文,想一想,哪些课文可以改变表达形式或内容重新编写。如选择《狼和小羊》,那这篇童话故事可以怎么来编写童话故事呢?生:《小羊脱险》、《羊爸爸复仇记》
第一课编写童话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童话故事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2、激发学生喜欢读童话故事的兴趣,并养成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
3、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编童话故事。
教学重点:
1、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童话故事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3、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编童话故事。
教学难点:
3、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编童话故事。
师:有一天,狐狸不小心又遇上了老虎,他想些什么呢?
生:狐狸想我这次靠硬拼是行不通了,得想个办法对付老虎。
生:骗老虎说河里也有一只虎,口气很大,号称“老虎之王”天下第一,无人能比,引诱老虎与他一比高低。
生:把老虎引向猎人设下的陷阱。
生:与老虎赛跑……
师:接下来,狐狸怎么说,怎么做?它最终会不会成为老虎美餐呢?(先说后写)
生:我想说《小兔上市场》、《龟兔赛跑后传》
生:我想说的是《森林集会》、《寻找快乐的小猪》、《鸭子学飞》等。
生:我想写孔雀,就是当上了明星的孔雀它的一系列的变化。
师:恩,老师一看大家所起的这些题目就觉得特别的棒,那我们现在就来具体的说一说你们头脑当中的一些奇思妙想吧。(请刚才发言的同学具体来说说)
生:我特别的喜欢小猪,可是有这样一只小猪他叫瘦瘦,特别的可怜。瘦瘦的一家都长得身强体壮的,只有他一个是瘦瘦的,家里的兄弟姐妹们都讨厌他,有一天,他受委屈了,就从家里逃离了。在他流浪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好心人,有给他事物吃的牛大伯,和他一起玩耍的斑马老弟,还有就他于虎口的老鼠。在他流浪的过程中,身体也越长越强壮了,而且也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他再也不觉得自己孤单了,快乐也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