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底栖动物调查

合集下载

底栖动物调查方法

底栖动物调查方法

底栖动物调查方法底栖动物是指生活在水底或附着在水底的动物。

调查底栖动物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生物搜集和环境监测。

生物搜集是指通过对水底沉积物或水样中底栖动物的采集和分析来了解底栖动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和群落结构等情况。

下面是生物搜集的具体方法:1.沉积物样本采集:可以使用铲子、铁铲或底栖动物捕捞网等工具将沉积物取样。

根据研究目的,可以选择不同深度的采样点,并将样本收集在标记好的容器中。

2.水样采集:可以使用水样采样器具或直接将水样倒入采样瓶中。

注意选择不同深度的采样点,并尽量避免悬浮物的干扰。

3.沉积物和水样的处理:将采集的沉积物样本进行筛分和挑拣,将目标底栖动物收集到容器中。

对于水样,可以用过滤网过滤沉淀物,然后将过滤液中的底栖动物留取。

5.样本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类鉴定等方法,对采集到的底栖动物进行种类的判定和数量统计。

此外,还可以分析底栖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等信息。

除了生物搜集,还可以通过环境监测的方法了解底栖动物的情况。

环境监测主要是通过研究水质、沉积物特征以及环境参数等,来评估底栖动物的生境质量和生态状况。

下面是环境监测的具体方法:1.水质监测:通过采集水样,测量水的温度、pH值、溶解氧、水体浑浊度、营养盐和重金属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程度和酸碱度等情况。

2.沉积物监测:采集沉积物样本,分析其质地、有机质含量、颗粒大小和重金属等特征。

这些特征可以反映沉积物的污染程度以及对底栖动物生存的适宜度。

3.环境参数监测:监测和记录水体的流速、氧气含量、水深、水动力学条件等环境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底栖动物的生存和繁殖都有重要影响。

4.数据分析和评估:将采集到的水质、沉积物和环境参数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底栖动物的生境质量和生态状况。

比较不同监测点或不同时间的数据,可以判断底栖动物的分布情况和环境变化对其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底栖动物调查时,我们应该充分了解研究对象的生态特征和生境需求。

桂林漓江湿地生态现状及保护对策

桂林漓江湿地生态现状及保护对策

桂林漓江湿地生态现状及保护对策田华丽;覃盈盈;田丰;吴华静;梁士楚【摘要】The present ecological status of Lijiang river wetland was introduced.Lijiang river wetland are facing the follow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cluding floods,water shortage in dry season,water pollution,and damages of river channel.Reforestation in water source area,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usage of water resources,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river channels were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wetland prevention.%介绍了漓江湿地生态现状及其主要干扰根源,指出漓江湿地主要面临洪涝灾害频繁、枯季缺水、水体污染、河道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

提出了水源林的营造和保护、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河道生态建设和管理三方面的建议与措施。

【期刊名称】《环境科学导刊》【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4页(P49-52)【关键词】湿地;生态现状;问题;保护;对策;漓江【作者】田华丽;覃盈盈;田丰;吴华静;梁士楚【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漓江为世界十大水奇迹之一,以其奇特的岩溶山水自然景观闻名遐迩。

影响漓江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素解析解读

影响漓江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素解析解读

第27卷第2期2009年6月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GuangxiN o rm al U niversity:N atural Science EditionV o l .27N o.2Jun .2009收稿日期:200920321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870345,40301047;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项目(200801051;广西科技厅攻关项目(063200623A通讯联系人:王备新(1970—,男,江苏江阴人,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

E 2m ail :w angbeixin @njau .edu .cn影响漓江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素解析赵湘桂1,曹艳霞2,张杰2,王备新2,蔡德所1,3(1.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04;2.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农业部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31三峡大学土木水电学院,湖北宜昌443002摘要:对漓江水系31个样点的12个环境因子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参数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和Spear m an 相关性分析。

结果表明,所获得的5个主成份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86.35%,以化学因子(氮和磷为主的第一主成份的贡献率为28.5%,以水文因子(流速和深度等为主的第二主成份的贡献率为27.23%。

第一主成份和第二主成份中的主要环境因子与底栖动物群落参数的Spear m an 相关性分析表明,总分类单元数、EPT 分类单元数和优势单元百分数都与总氮、总磷和氨氮显著相关(P <0.05,但与最大流速、平均流速和深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 >0.05。

漓江水系水体中氮和磷引起的环境梯度差异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作用要大于其他环境梯度的影响。

关键词:因子分析;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群落;环境因子;漓江中图分类号:Q 17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6600(2009022*******漓江是桂林山水的灵魂,保护漓江水生态系统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漓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及其与水环境的关系

漓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及其与水环境的关系

漓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及其与水环境的关系杨青瑞;陈求稳【摘要】为研究漓江上游水库为下游河道枯季航运补水所造成的水生态影响,对漓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空间分布特性与相应的水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并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匀度、丰富度指数分析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纹石蚕、黑龙江短沟蜷为上、中游优势种;纹石蚕、黑龙江短沟蜷、河蚬为下游优势种;纹石蚕、黑龙江短沟蜷为整个漓江水系的优势种.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匀度、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平均密度和平均动物量均呈现出下游大于中游、中游大于上游的趋势;而物种丰富度指数呈现出下游小于中游、中游小于上游的趋势.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和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温度、电导率、盐度、浊度、水深、总磷、化学需氧量为影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期刊名称】《水利水电科技进展》【年(卷),期】2010(030)006【总页数】4页(P8-10,38)【关键词】漓江;大型底栖动物;环境因子;典范对应分析【作者】杨青瑞;陈求稳【作者单位】中国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中国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65.3+3;X820.3大型底栖动物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其物种多样性对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型底栖动物寿命较长,迁移能力有限,其生长、繁殖、群落演替和群落结构的变化与水环境因子有着密切的关系,水质、水深、水温、底质、高等水生植物分布等是决定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1-7]。

研究大型底栖生物分布能够直接反映水环境现状,为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提供参考。

近年来,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以其独特的优越性而被广泛应用于水生态影响评价。

夏爱军等[8]曾利用底栖生物Goodnight生物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很好地评价了长江江苏段水质状况;王建国等[9]利用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耐污值评价了庐山地区水质污染变化趋势。

漓江水系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多样性现状调查

漓江水系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多样性现状调查

第27卷 第2期2009年6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GuangxiN o rm al U niversity:N atural Science Edition V o l .27 N o.2Jun .2009收稿日期:200920321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870345,40301047);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项目(200801051);广西科技厅攻关项目(063200623A )通讯联系人:王备新(1970—),男,江苏江阴人,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

E 2m ail :w angbeixin @njau .edu .cn漓江水系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多样性现状调查曹艳霞1,蔡德所2,3,张 杰1,赵湘桂3,王备新1(1.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农业部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21三峡大学土木水电学院,湖北宜昌443002;3.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摘 要:2008年2~3月调查漓江水系31个样点的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共鉴定出底栖动物82科136属169种。

其中昆虫纲9目143种,占所有底栖动物种类的84.61%;个体数46959头,占所有底栖动物数量的94.86%。

甲壳纲、软体动物类、寡毛类等底栖动物个体数占底栖动物总量的5.14%。

漓江支流底栖动物平均分类单元数(47)是干流的3倍(15),对水质敏感的EPT 平均分类单元数,支流(25)是干流的8倍(3)。

漓江干流底栖动物以耐污种为主,而支流则以敏感种类为主。

漓江干流和支流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差异可能与干流受污染较重有关。

关键词:漓江;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中图分类号:Q 958.8;Q 9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6600(2009)022*******漓江为珠江水系的桂江上游河段,发源于广西兴安县华江乡越城岭猫儿山东北面海拔1732m 的老山界南侧。

漓江鱼类产卵场

漓江鱼类产卵场

漓江鱼类产卵场、越冬场专项调查周解雷建军( 广西水产研究所南宁 530021 )漓江是桂林的母亲河,漓江因其兼收桂林山水之灵气而举世闻名,为世人关注。

据2005年国家及地方的报刊、电视等传媒频频报导:“漓江原来有的150多种鱼类现在只剩10多种了,种类锐减80%以上……”,为什么漓江鱼类资源衰竭得这样明显和严重呢?有必要从诸多影响与制约因素找原因,而鱼类的生殖与栖息环境,制约着鱼类遗传离散性上保持着个体群的生态、形态、生理性状的相对稳定,是水产资源变动的主要因素之一,故有必要对漓江鱼类的产卵场进行一次系统的调查。

历时半年,经沿江测量踏勘,访问了数十专业渔民,把漓江从桂林市木龙渡下行至阳朔县84KM河段主要的鱼类产卵场调查结果报导如下。

1.1 漓江主要经济鱼类及繁殖习性1、鱼类种类的组成漓江自然条件优越,鱼类资源种类繁多,盛产有各种名贵鱼类。

根据调查和有关历史资料记载,漓江共有鱼类142种,隶属于8目、20科、86属,其中鲤科鱼类有86种占61%;其次鳅科13种,占全江9.2%;平鳍鳅科鱼类6种,占全江4.3%;其余14种合计为20属36种,共占全江25.5%。

在这142种中,常见经济鱼类有青鱼、草鱼、赤眼鳟、鳊、倒刺鲃、光倒刺鲃、鲮鱼、岩鲮、南方白甲鱼、鲤、鲫、大眼鳜、刺鳅类、胡鲇、鲇、黄颡鱼等40多种。

还有大眼华鳊、餐、银飘鱼、光唇鱼、棒花鱼、墨头鱼、南方马口鱼、鱲类、鮈、桂林似鮈、鳑鲏类以及鳅科等小型鱼类。

2、主要的繁殖习性由于漓江水浅流急,地势陡,河谷险滩多,使经济鱼类产卵场一般都比较分散,基于不同的产卵繁殖习性要求,除鲤、鲫、大眼华鳊等产粘性卵的鱼类可在干流、支流的静水缓流的区域产卵外,其它大多数的产低粘性或漂浮性卵的经济鱼类,如南方白甲鱼、光倒刺鲃、倒刺鲃、赤眼鳟、鳊、银飘鱼等,则选择在漓江的中、下游的沙滩、深潭、河谷的激流中产卵。

不同江段主要产卵鱼类有明显差异,如渔谚“白骨(长臀鮠)不过兴坪角”,经考证果真如此,这种无鳞鱼兴坪以上的漓江河段极少发现。

漓江水生态系统自然资源调查研究

漓江水生态系统自然资源调查研究

漓江水生态系统自然资源调查研究周解韩耀全(广西水产研究所南宁 530021)水生态系统中的自然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资源,渔业资源是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份,顶级生物群落鱼类是其代表生物,鱼类种群的丰盛与兴衰,提示该水域生态环境的好与坏。

广西江河渔业自然资源已近30年没有进行综合的科学考察了,这二、三十间由于各地人口人类活动的急剧增加,经济建设蓬勃发展,使域内各江河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社会各方面反馈的情况提示,江河中渔业自然资源已极度枯竭,很有必要进行一次综合性的调查研究,进行科学的评估,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为流域的生态恢复重建关键技术提出建议。

本次工作,是相隔二、三十年后,难得重新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针对近年新发生的情况,探索讨论漓江水生态系统水生生物的兴衰替变,为今后其它流域进行类似的工作提供参考。

1.漓江水生态系统自然资源调查基本情况研究1.1基本情况信息提示值得关注的历史与现状种种信息从漓江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研究的视角出发,漓江水生生物自然资源调查的基本情况提供的信息可以知道:(1)在当地政府与民间志士仁人长期不懈的关注和努力下,漓江生态环境多样性总体来说保存尚好,漓江中上游的污染得到防治,周边脏乱差的情况得到治理和美化,干流没有截流闸坝等水工建筑,河流尚能保持自然流态和原生状态,河床卵石密布、夹岸奇峰错落有致、水草丰茂品种繁多、滩多潭多蜿蜒萦洄、清流澈水、易涨易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漓江的奇山秀水。

沧海桑田、奇妆素裹、天生丽质,漓江的非生物自然环境迄今没有太多变化,干流的环境因子保持在一个较高较好的水平,此其一。

(2)河流谷地是生命的走廊,那里的生物群落传递着人类的活动信息,是评估生态系统优劣的一个指标。

大自然也赋与漓江旺盛的生命,水域中除鱼以外还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生灵,如漓江就还有浮游植物80余属,浮游动物===种,底栖动物90余种,水生维管束植物30余种。

应用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漓江水系健康状况

应用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漓江水系健康状况

应用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漓江水系健康状况曹艳霞;张杰;蔡德所;赵湘桂;王备新【摘要】为了通过漓江底栖无脊椎动物状况建立适合漓江的生物完整性指数,进而评价漓江流域内水质健康状况,于2008年3月调查了漓江水系17个参照点和14个监测点的水化学与底栖无脊椎动物指标,水质化学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参照点的TP、TN、NH3-N和COD浓度一般低于监测点.通过对46个候选生物参数的计算和逐步分析,确定了构成底栖动物完整性B-IBI指数的4个生物参数:总分类单元数、EPT分类单元数、扁蜉占蜉蝣总数的百分比和优势单元数量百分比,初步确立了B-IBI健康评价标准,即B-IBI≥21为健康;B-IBI<21为不健康.评价结果表明:漓江上游及各支流健康状况较好,大部分为健康;中下游干流健康状况较差,大多为不健康.【期刊名称】《水资源保护》【年(卷),期】2010(026)002【总页数】6页(P13-17,23)【关键词】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漓江;健康评价;水系【作者】曹艳霞;张杰;蔡德所;赵湘桂;王备新【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农业部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农业部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三峡大学土木水电学院,湖北,宜昌,443002;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农业部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8.8;Q968.8“河流健康”是河流科学研究与管理之间的“桥梁”[1],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的基础。

在西方发达国家,河流健康监测和评价是开展河流健康管理与实践的关键。

欧盟为实现水框架条例(WFD)2015年目标,计划完成54000个地表水样点的健康监测和评价工作[2],在美国有90%以上的州开展了河流健康监测与评价工作[3]。

漓江鱼类生态类型及生物多样性变化情况

漓江鱼类生态类型及生物多样性变化情况

漓江鱼类生态类型及生物多样性变化情况朱瑜;蔡德所;周解;韩耀全【摘要】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river is monitored through investigation of the ecological types and biodiversity of fish in Lijiang riv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iodiversity of fish in Lijiang river was higher,but with more genu of single species,sensitive species reduced greatly,the submucosa and benthic fish reduced significantly,the proportion of omnivorous fish increased,CPUE reduced,economic fish was of miniatunization and younger age. The ecological envirment of water is under great pressure.%本文通过对漓江水流域鱼类生态类型和鱼类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进行调查,监测河流生态系统的情况.结果是,漓江鱼类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但单种属较多;敏感性鱼类种类大幅度减少,中下层鱼类和底栖鱼类明显减少,杂食性鱼类比例上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减少,经济鱼类小型化,低龄化.水域生态环境存在较大的压力.【期刊名称】《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30)004【总页数】6页(P146-151)【关键词】漓江;鱼类生态类型;生物多样性【作者】朱瑜;蔡德所;周解;韩耀全【作者单位】广西水产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23;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湖北宜昌443002;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23;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水产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23;广西水产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2.4漓江是珠江的上游支流,从古至今是世界著名旅游的“黄金水道”,也是桂林市的经济“命脉”,据统计,近年来每年旅游船舶年通过量达10万多艘次,中外游客达300多万人次,沿江经济也比较发达,当然,经济的发展也给漓江水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漓江流域(桂林市段)土壤动物的多样性研究与分析

漓江流域(桂林市段)土壤动物的多样性研究与分析

漓江流域(桂林市段)土壤动物的多样性研究与分析—以不同绿地类型同一土壤层为研究对象摘要:2013年5月对漓江流域(桂林市段)采用样方法对小树林、菜地和草地进行了土壤动物多样性调查。

共获土壤动物253只。

三种绿地类型的土壤动物种类组成极为相似,不同绿地类型同一土壤层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因样地不同而不同,分别是菜地>草地>小树林,土壤动物的多样性与均匀度指数呈正相关, 与优势度指数呈负相关。

关键词:漓江流域不同绿地同一土壤层土壤动物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引言所谓“土壤动物”是指动物的一生或生命过程中有一段时间定期在土壤中度过,而且对土壤产生一定影响的动物,它涉及的门类很广泛(主要有5个动物门:原生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1]。

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与土壤环境特征密切相关,不同的土壤类型中土壤动物的组成不同。

土壤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可以为土地提供养分,也参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在促进和保护植物群落的次生掩体和当地植物多样性的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次研究以漓江流域(桂林市段)小树林、菜地和草地三种类型绿地为研究对象,以土壤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基础,探讨土壤动物多样性并提供相应的基础数据。

1.研究地区概况、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1.1 研究地区概况漓江流域地处N24°18'~25°41',E109°45'~110°40'[2]。

为典型的喀斯特峰丛洼地及峰林平原地形,内有丰富的常绿阔叶林、温性阔叶林、暖性阔叶林、温性针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灌丛等10个植被型,14个亚植被型。

桂林市段漓江流域的岩石性比较复杂,在流域中下游地区,以硫酸盐岩为主体,形成以溶蚀作用为主的热带岩溶地貌景观。

在桂林城区以北及城区以南东西两侧,则以碎屑盐分布为主,因侵蚀作用形成中低山、丘陵地貌。

本次研究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小树林、菜地和草地为试验样点进行取样分析。

漓江鱼类资源调查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漓江鱼类资源调查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第27卷 第2期2009年6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GuangxiN o rm al U niversity:N atural Science Edition V o l .27 N o.2Jun .2009收稿日期:2009203216基金项目:国家公益专项资助项目(200801051);广西科技厅攻关项目(063200623A );广西水利“十一五”重点科技项目通讯联系人:蔡德所(1952—),男,湖北武汉人,三峡大学、广西大学教授,博导。

E 2m ail :caidesuo @vi p 漓江鱼类资源调查及物种多样性分析蔡德所1,2,赵湘桂2,朱 瑜3,周 解4,施 军4,韩耀全4(1.三峡大学土木水电学院,湖北宜昌443002;2.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04;3.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广西南宁530021;4.广西水产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21)摘 要:为了使漓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不断向前推进,针对漓江断流、生态蜕变、洪涝灾害等问题,继1974、1982年之后,于2006年初第3次对漓江流域水生生物鱼类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

采用G 2F 指数法,结合前2次调查成果,分析漓江鱼类物种多样性的特点及漓江鱼类资源30多年来的变化态势,结果表明:漓江鱼类物种多样性水平呈明显下降的趋势,物种多样性指数共降低6.74%。

关键词:漓江;鱼类;物种多样性中图分类号:Q 1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6600(2009)022*******我国是个内陆水域面积大、淡水渔业较为发达的国家。

漓江流域是一个具有特色的复合生态系统,是广西最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之一。

数十年来,由于一系列直接或间接因素的作用,其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物种多样性日趋下降,因此有必要综合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的问题和威胁,评价其生物多样性丧失对人类社会潜在的生态学效应,为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3]。

漓江的鱼类调查

漓江的鱼类调查

漓江的鱼类调查朱瑜周解施军 (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南宁 530021) (广西水产研究所南宁 530021)漓江(含下游桂江)是西江水系重要支流,其鱼类品种居广西各江河之冠,占全区江河鱼类290余种的50%左右。

漓江鱼类鲤科占优势比重达60%,在渔获物组成中相对产量较高。

漓江在我国是鱼类研究开展得较早的地方。

近年,因漓江鱼类资源极度衰竭而引起世人高度关注。

一、漓江鱼类研究简史据史料记载,漓江有鱼类144种。

关于漓江鱼类,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起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

伍献文在1939年发表了《On the fishes of Li-Kiang》的论文,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广西漓江的鱼类,共描记79种,其中3新属11个新种和1新变种:Parasinilabeo、Sinibrama、Aorichthys,Lissochilus longipinis、Varicorhinus lini、Paracheiognathus meridianus、Acheilognathus argenteus、Botia maculosa、B. robusta、B. pulchra、B. zebra、Formosania yaoshanensis、Siniperca loona、Ctenogobius filamontosus和Cyprinus carpio triangulus。

1950年梁启燊等在桂林良丰附近调查纪录鱼类44种。

范围不广,资料零星。

1965年湖南师范学院刘素女丽等报告桂林良丰一带调查所获鱼类43种及亚种,其中的“奇鳞鱼Schizothorax sp.”是鲤科的裂腹鱼亚科在我区的首次报导,原标本已不存在,后人迄今亦未获。

根据该亚种鱼类的分布,特别是在漓江水系出现,似存可疑,故不能肯定这一纪录,推测有可能是金线鲃属鱼类。

1981年出版的《广西淡水鱼类志》记载了漓江鱼类118种。

1982年广西水产研究所承担的《漓江受污染对渔业资源的影响》课题中记载了漓江桂江鱼类8目20科86属141种。

漓江浮游动物调查

漓江浮游动物调查

漓江浮游动物调查龚竹林杨逸翔雷建军(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南宁 530021) (广西水产研究所南宁 530021)水域中的许多浮游动物是众多水生动物和几乎所有幼鱼的重要饵料,在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络和能量转换中,浮游动物和水生植物、底栖生物、细菌、浮游植物各自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而其种类组成和数量的变动,又是评估水域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1 调查方法1.1 采样点设置漓江浮游动物调查在漓江上游的小溶江电站、漓江的桂林市区木龙渡、桂林榕湖、灵川大圩、阳朔兴坪等设5个采样点调查,其中小溶江、桂林木龙渡、灵川大圩和阳朔兴坪采样点为漓江干流采样点,榕湖为半人工湖泊型采样点。

会仙湿地在临桂县会仙镇红星村设1个采样点调查。

分别在枯水期(2006年3月)、丰水期(2006年11月)进行调查。

1.2 样品采集及检测定性水样用13号浮游生物网在水下15cm作“∞”字型拖10min,用1.5%碘液固定,4%福尔马林保存。

定量水样用采水器在采水点左、中、右,上、中、下水层采集混合样,大型浮游动物(枝角类、桡足类)定量水样取20l,后用25号生物网进行过滤,加入1.5%碘液固定,4%福尔马林保存;小型浮游动物(轮虫、原生动物)定量水样取1000ml,用1.5%碘液固定,4%福尔马林保存,在室内进行二次沉淀处理,最后浓缩为30ml水样。

定性镜检:在显微镜下(51.2~160倍)镜检3~4片定性到种。

定量计数:大型浮游动物定量是将20升水样浓缩所得样品,分批放入1ml 计数框内,在51.2倍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再将结果累加;小型浮游动物定量是将浓缩水样充分摇匀后,吸出0.1ml,置于0.1ml计数框内,在160倍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每瓶标本计数二片取其平均值,同一样品的计数结果和平均数之差不大于其均数的±10%,即为有效结果。

2 结果2.1 种类组成2006年漓江浮游动物调查共检出35科159种,其中原生动物10科44种,轮虫10科68种,枝角类8科29种,桡足类7科18种。

广西漓江沿岸竹类资源调查

广西漓江沿岸竹类资源调查
2 Guangxi Forestry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ꎬ Nanning 530002ꎬ China)
Abstract: The bamboo resources along the Lijiang River are investigatedꎬ and 37 bamboo speciesꎬ varieties and forms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Qin Jianchun 1 ꎬ Huang Dayong 2 ꎬ Li Lijie 2 ꎬ Xu Zhenguo 2
(1 Guilin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ꎬ Guilin 541004ꎬ Guangxiꎬ Chinaꎻ
东经1101710????431103351????57?北纬244628????78252730????25?沿江海拔115165m?江边孤峰峰丛高150450m?2调查区域和方法本次调查的江岸指介于江水与陆地之间?沿江岸延伸至江水影响的消失的地域止1?实际宽度从水面至岸边距离约100m内的区域带?调查河段北端为灵川县三街镇普贤村老荣屯?南端为阳朔县福利镇福利村林家榨屯?全长118????1km?南洲大桥净瓶山大桥河段约11????3km的城区段?采用徒步全面调查?记录两岸及蚂蝗洲訾洲尾伏龙洲的立竹丛数生长现状等?三街南洲大桥21????3km净瓶山大桥阳朔县福利镇福利村砧板榨屯约85????5km的漓江两岸?采用抽点调查?每样点沿岸调查长度约100m?从北往南抽取了老荣屯周家岭大面村南洲村樟木村吴家口大龙门村石家渡陇上屯省里屯上茯荔村渡船口冠岩小河背屯林家榨屯等14个靠近江边的村屯进行调查?本次调查涉及灵川县阳朔县和5个城区的沿江两岸?包括了漓江中下游精华旅游区段?3调查结果3????1竹种资源漓江沿岸地区热量丰富?雨热同季?竹类资源较丰富?2019年沿着漓江分阶段进行竹类植物调查?结合前期科研人员对沿岸竹类调查结果?发现竹子7属37种变种或变型5表1?以箣竹属bambusa刚竹属phyllostachys较多?其中?箣竹属有17种变种或变型?占调查竹种数量的45????9?刚竹属8种?占21????6?丛生竹23种?占竹种资源量的62????2?散生竹占37????8?从立竹胸径大小分?胸径在8cm以上的大型竹有吊丝球竹车筒竹麻竹大绿竹挂绿竹大佛肚竹毛竹等7种?占竹种数量的18????9?胸径38cm的中等型竹有粉单竹撑篙竹荔波吊竹吊丝竹花吊丝竹等13种?占竹种数量的35????1?孝顺竹观音竹唐竹箭秆竹等小型竹14种?占46????0?3????2竹子分布3????2????1自然分布特点调查到的竹种在漓江全段均有自然生长或引种种植?本次调查区域南北距离和海拔高差跨度较小?且受漓江水气调节?全段气候环境差异不大?多数竹种如吊丝球竹撑篙竹青皮竹麻竹吊丝竹粽巴箬竹等在全段均有种植或自然分布?虽然同一竹种在有些地方生长矮小?有些地方秆形高大?其原因主要是受到采笋砍竹等人为干扰的影响?并非受气候影响而生长不良?3????2????2区域分布特点从区域看?调查江段分为城区以北的郊区段城区段和城区以南的阳朔景观段?各

漓江水生维管束植物调查

漓江水生维管束植物调查

莲子草
图5-1 凤眼莲
图5-2 喜旱
表5-2
漓江水生维管束植物名录
小 溶 江
阳 朔 兴 坪
灵 川 大 圩
阳 朔 兴 坪
生 态 型
种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
一、眼子菜科
1 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inn + + + + 沉水
2 小眼子菜P. pusillus Linn
++
沉水
3 马来眼子菜P. malaianus Miq
毛洲岛汊河长约500m,宽20-30m,水深2-4m,沉水植物生长茂 盛,主要为亚洲苦草,覆盖度达到90%。采集到水生维管束植物15科18 种(详见表5-2)。以生态类型分,有沉水植物6种,漂浮植物3种,挺 水植物9种。
(2)生物量测定 2006年11月25日采集沉水植物定量样品2次。生物量为3040g/m2。亚 洲苦草为优势种类。
2.1.4 漓江阳朔兴坪 (1)种类组成 漓江阳朔县兴坪采样点在桂林市阳朔县兴坪镇码头上1000m处,江面
宽约80m,最大水深8m,底质为卵石。水生植物以沉水植物为主,亚洲 苦草为优势种,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金鱼藻、穗花狐尾草有相当数
量,生长在水深1-3m的地方,丰水期主航道和滩头基本无水草生长,
+ + 挺水 + + + 挺水
+ + + 漂浮 + + + 挺水
+ + + 挺水 挺水 挺水 挺水 挺水
+ + 漂浮 挺水
+ + + 漂浮
十、蓼科 Polyogonaceae

漓江水生态系统自然资源调查研究与保护工作综述

漓江水生态系统自然资源调查研究与保护工作综述

漓江水生态系统自然资源调查研究与保护工作综述*周解(广西水产研究所南宁530021)漓江是桂林人民的母亲河,因其山作碧玉簪、水如青罗带、山奇水秀婀娜多姿、清澈萦洄而举世闻名。

由于桂林80%的降水量集中在每年3~8月,加之前些年,由于认识不足、人类活动加剧,又疏于管理,水源林遭致乱砍滥伐,上游河道破坏严重,导致桂林市目前已面临十分突出的水生态环境问题,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域污染日趋严重,水生态系统失衡已严重威胁着百里漓江的山川地形、景观名胜的安全与健康。

桂林进行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建设,是解决漓江严峻的水资源形势的根本出路,乃当务之急。

目前,桂林漓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建设已被列为全国第一批试点,其建设的目标是保证/漓江不断流、堤防不决口、湖泊不萎缩、湿地不干涸、水质不超标;生物多样性得保育、生物栖息地得恢复0,达到/漓江水系托起循环经济、生态导向打造世界名城0的规划目标。

/漓江水生态系统自然资源调查研究与保护0是广西水利/十一五0重点科技项目/桂林漓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关键技术研究0项目的子课题,本课题拟通过对漓江水域水质理化因子的分析、水生生物自然资源调查研究,科学评价漓江水域生态环境目前的真实水平,提出为下一步漓江的水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规划、科学保护、增殖与合理开发利用漓江的水域生态资源的建议,给上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经广西水利电力勘察设计研究院推荐,广西水产研究所承担了广西水利/十一五0重点科技项目/漓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关键技术研究0的子项目之二)))/漓江水生态系统自然资源调查研究与保护0课题。

经一年的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镜检,全部工作基本上按课题设计方案完成,现提交工作报告如下。

1课题来源与规划设计本课题原先由广西水利电力勘察设计研究院邀请广西水产研究所作为长期外协合作单位,参加该院承担的相关科研项目,后经广西水利厅项目负责人商议,决定由广西水产研究所独立承担漓江水域生态调查这一部分工作,并定下课题名称,于2006年3月15日签订了项目承担合同。

漓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特征分析

漓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特征分析
a c u td fr2 . 0 . Th o n n p ce e e E e r s vt u , E h me el u v r c o ne o 9 4 % e d mi a ts e is w r p o u i e s r p e rl s b a i H d o s c e a tr a s a a, y rp y h l n n ,Poy e l-
(.中 国科 学 院生 态环 境研 究 中心 ,北 京 1 108 ; 0 05 2 - 大学化 学与 生命 科 学院 ,湖北 宜 昌 43 0 ) .5峡 40 2
摘 要:于 2 0- 2 1 间对漓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进行 了三次调查 。结果显示 :大型底栖 动物共计 6纲 3 0 9 00年 4 种 ,其 中昆虫纲 占种类 总数 的 4 . 8 ,腹 足纲 占 2 .2 ,寡 毛纲 、蛭纲 、甲壳 纲 、瓣鳃 纲的种类 数较少 ,占 11% 94% 2 .0 。优势 种有 扁 蜉 ( ersv r s 、小 蜉 ( p e e l uvr ) 94 % ou ie ) tu E hm rl sbai 、纹 石 蚕 ( y r sceatn n ) ea a H do yh l ras 、摇 蚊 p e ( o pdlm vn e lni 、霍 甫水 丝 蚓 ( i oru om ie l aee 、河蚬 ( ob ua u na 、凸旋 螺 P l ei a dr ak) y u p Lmndi shf e tiCa rd ) l sr p C ri l mi ) c f l e (. ̄uu cnei cls 、耳萝 卜 ( a i atclr ) C a l ovxu uu) y s s 螺 R dx ti ai 、梨形 环棱 螺( ea y p rw t) ru a B l m a ui aa 、中华圆 田螺 ( i n o— l j O Cp gp a au i hnni 、中国圆 田螺 ( i n oauiach yni 、黑龙江 短沟蜷 ( e sl si m l n ci s ) da e s Cp gp l n a aes ) a d s Smi c pr 0 uo a ) 。大 型底栖 动物种类组成具有 明显 的季节性变 化 ,春季 种类 数高 于秋季 种类 数 。大 型底栖 动物 的密度 为 ¨ ~12 9 0个/ m ,

漓江冬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漓江冬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漓 江冬季 大型底栖 动物群 落结构特征

( 三峡 大学水利 与环境 学院
摘 要

湖北 ・ 宜昌 4 4 3 0 0 2 )
2 0 1 2年 l - 2月, 对 漓江流域干流 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 , 共鉴定大型底 栖动物 3门 6纲 l 6 种, 昆虫纲和
腹足纲各 占5种。采用优势度、 密度 、 生物量 、 生物多样性等参数 , 研 究冬季漓江流域大型底 栖动物 的空间差异。 结果 表 明: 中国圆田螺、 河蚬为全河段优势种 , 在不 同河段优势物种有所不同; 大型底栖 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在上游为最大,
3 . 结 果 3 . 1 大 型底 栖 动 物 物种 组 成 ・
本 次调查中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 3 f - j 6 纲, 其中昆虫纲 5 种, 包括 ( 纹石蚕 、 扁 蜉、 蜉蝣、 蜻蜓稚虫、 摇蚊幼虫) ; 腹足纲 5
种, 包括 ( 中国圆田螺、 铜锈环 棱螺 、 梨形环棱螺、 黑龙江短沟
水深 l m多 , 在 枯水 期 , 漓 江水 面 宽大 多 在 3 0 — 5 0 m左 右 , 水 深 醛固定 : 在解剖镜下鉴定、 计数 , 最后用吸水纸吸干底栖动物
大多不到 6 0 c m,严重影响 了漓江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因此, 表 面液体, 用万分之一天平称重 ( 湿重) 。底栖动物多数鉴定 桂林 市在漓江规划 了三期补水工程 以满足枯水期用水需求, 到种 , 至 少鉴 定 到 科 。 目前三期补水工程都 己完成 , 流量达到了 6 0 m3 / s 。
长度为 2 1 4 k r  ̄ , 流域面积为 1 2 2 8 5 k m 。 漓江汛期为 3 . 8月, 径 游 大圩江段 2 6个,下游福利江段 1 8 个 。采用 P e t e r s o n改 良 流量 占全年的 8 0 %, 9月- 翌年 2月底为枯水期, 最枯月仅占全 式采泥器 ( 1 / 1 6 m ) 取样 , 现场用网 目为 5 0 0 1 a m的筛子筛洗样 挑 选 出大 型底 栖 动 物 , 放入 1 0 0 ml 标本 瓶 中 , 用4 %・ 1 0 %甲 年径 流 量 的 2 %。 在 丰水 期 , 漓 江 水面 大 多 宽 1 0 0  ̄ 2 0 0 m左右, 品,

初中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以“漓江鱼的生存现状及捕捞情况综合调查”活动为例

初中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以“漓江鱼的生存现状及捕捞情况综合调查”活动为例

初中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以“漓江鱼的生存现状及
捕捞情况综合调查”活动为例
吴学健
【期刊名称】《中学生物学》
【年(卷),期】2012(28)6
【摘要】科技实践活动强调多种主题、多种任务模式、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开展“漓江鱼的生存现状及捕捞情况综合调查”这一生物科技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联系社会实际,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了直接经验,提高了探究实践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也对开展生物科技实践活动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师生共同成长.
【总页数】3页(P35-37)
【作者】吴学健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大河初级中学广西桂林541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91
【相关文献】
1.科技实践活动中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策略--以学校开展的“节能系列”主题活动为探究案例 [J], 陈峻英
2.如何指导开展集体科技实践活动——如何提高申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奖
(如环保活动)的水平 [J], 余力;潘万惠;蒙云霞;姜茜
3.让生物大课间科技实践活动点燃学生探究兴趣——以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呼吸作用"的学习为例 [J], 李雅瑾
4.如何在综合性科技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红嘴鸥生活习性初探及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实践活动为例 [J], 侯悦明
5.浅谈STEM理念下科技实践活动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以“路边摊,你被诱惑了吗”科技实践活动为例 [J], 洪芳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漓江底栖动物调查
张益峰
(广西水产研究所南宁 532021)
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由于底栖动物具有对环境条件变化的敏感性或耐受性,且大部分终生生活在水体里,比较固着,相对位移小、寿命长、形体易于辨认等特点,多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已比较普遍地运用底栖动物的一些种类来监测水体污染,评价水质。

如:水蚯蚓是淡水底栖动物群落中的主要耐污种类组成部分(尤其是寡毛类中的颤蚓),它们象蚯蚓一样在一定时间内将淤泥吞食而又排出,这有助于改善水底环境,在污水自净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另外,底栖动物也是淡水中下层鱼类的优质天然饵料。

为了对桂林漓江水域生态系统作出科学的生物学评价,课题组于2006年3月至2006年12月共8次赴桂林,在漓江域内选择设置了木龙湖、小溶江、会仙湿地睦洞湖(表中简称会仙)、大圩、兴坪以及榕湖共6个采样点进行水生生物采样调查,其中采集了31份底栖动物样本进行调查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定性:用框长35㎝三角拖网随机取样;对河床为沙砾或卵石较多的底
质时则下水探摸用分样筛接漏方法取样。

1.2 定量:用面积为1/16㎡改良彼德生采泥器进行采样;对河床为沙砾或卵石较多的底质则下水用分样筛划方取样的方法进行采样。

用10%福尔马林溶液将所采样本固定后带回室内进行检索分类、计数及称重,多次采样的按平均数进行计算。

1.3 观察:注意观察不同河段、水域底栖动物的不同优势种群和栖居小生境。

2、结果
2.1种类组成:
在丰水期,漓江水域的底栖动物有67种(属、科),分属3门6纲。

在67种底栖动物中以水生昆虫居多,有34种;腹足类次之,有14种;甲壳类8种,寡毛类6种,瓣鳃类3种;蛭类最少,只有2种;见表1。

在枯水期,漓江水域的底栖动物则有60种(属、科),分属3门6纲。

在60种底栖动物中水生昆虫稍多,达21种;腹足类有20种;甲壳类和瓣鳃类各有5种;寡毛类有6种;蛭类只有3种;见表2。

表 1 丰水期漓江各采样点底栖动物名录表
表2枯水期漓江各采样点底栖动物名录表
将以上二表作一归纳,可得出以下对比表3。

表3 种类及所占比例对比表单位:个、%
从表3可看出:水生昆虫在丰水期占种类总数的50.75%,而在枯水期则为35.00%;软体动物在丰水期占种类总数的25.38%,而在枯水期则为41.67%;甲壳类(虾类占多)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为12%弱和8%强。

寡毛类和蛭类的种类数量在这两个时期的差异不大。

2.2 生物量
本次调查,因部分河段采样点的底质为卵石或石砾,用彼得生采集器无法采取,经综合考虑最终采用分样筛划方取样结合彼得生采集器的方法进行采样。

各点的生物量见表4和表5(软体动物均为带壳鲜重):
表4 丰水期漓江各采样点底栖动物生物量表
表5 枯水期漓江各采样点底栖动物生物量表
2.3 观察与分析
从以上各表可见:漓江底栖动物的种类是比较丰富的,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达到了67种和60种,尤其是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的种类较多,二者合计分别占种类总数的76.12%(丰水期)和76.67%(枯水期)。

中游河段的桂林市区,因受到部分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污染的影响(引自水利部门的调查资料),使底栖动物的种类显著减少,两个采样点(即木龙渡
和榕湖)的种类只有丰水期的20种和枯水期的25种,分别占总数的29.85%和41.67%,其中耐轻度污染的虾和螺就有12种和16种,占该段种类的60.00%和64%,而且各点还有耐污染的寡毛类和摇蚊少量分布,表明该段水质已出现轻度污染的苗头。

上游河段的小溶江采样点底栖动物的种类在丰水期为22种,水生昆虫为优势种群有17种,占77.27%;而在枯水期有23种,优势种群也是水生昆虫,有11种,占47.83%。

虽然耐污染的寡毛类分别有3种和2种,但由于是在河滩边上的静水坑里所采集到,且数量极少,只呈点状分布,表明该段水质尚属洁净水,这也与兴安县境内污染源的治理(据调查,县内数家重污染企业尤其是造纸厂已清理整顿。

)有很大关系。

漓江下游的会仙、大圩、兴坪三个采样点,在丰水期共采集到50个底栖动物种类,占总数的 74.63%;三个点的种类数分别是30种、24种和28种,占种类总数各为44.78%、35.82%和41.79%,均列本次调查6个采样点的前三位,说明该段水域底栖动物种类比较丰富,呈现多样性;在枯水期这三个采样点共采集到48种底栖动物,三个点分别是20种、21种和30种,各占种类总数的41.67%、43.75%和62.50%。

由于在整个调查中采集到的6种寡毛类和3种蛭类在该段水域全部出现,且个别耐污种类在一些地方的分布和生物量还达到了较多的程度(如兴坪采样点的码头处寡毛类竟达到了10000多个/㎡),这也表明了该段水域的水质已呈局部性中轻度污染(尤其在枯水季节),这是因为在该采样点只有靠近码头周围的河底才有淤泥沉积,且此处还是城镇生活污水的汇入口,再往外就是水流湍急的漓江主河道了。

3、结语
调查表明,目前漓江水生态系统中底栖动物具有以下特点:
(1)漓江水域(包括干流和所调查的支流)中底栖动物的种类较丰富有93种,生物量也较多平均1903.8个∕㎡和146.2g∕㎡;对比八十年代初漓江(含桂江)的调查资料,种类数增加了17.72%、生物密度增加了85.41%、生物重量增加了373.14%(主要是虾和螺类的增幅较大),总体呈现为生物多样性较丰富。

但底栖动物在整个水生态系统中却表现得比较脆弱,尤其是在枯水季节或漓江补水不足时显得尤为突出,底栖动物赖以栖息生存的河道大面积裸露,一些江段由于河道的自然状态被人为的改变或破坏,时常会呈现点状污染(如小溶江采样点);个别河段(如兴坪采样点)则由于人们社会活动的增多,大量的饮食生活污水流入该区域,造成该区域局部严重污染(如码头附近)。

(2)漓江干流中虾和腹足类螺的种类非常丰富、生物量也较大。

在本次调查中,位于漓江干流的木龙渡和大圩两个采样点,水域中水生植物无论是种类和数量都非常丰富(见水生维管束植物专述),加上漓江水域原有独特的卵石河床,这就给虾和螺营造了一个非常优良的栖息环境,使它们得以生存和繁衍后代。

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之所以那么鲜嫩的水草、虾和螺类也会剩下来,源于漓江干流市区段乃至整条漓江水域能够以螺为食性的青鱼根本就找不到一条,偏草食性的鳊和鲂也难觅芳踪,以水草为主食的草鱼数量也很少,体型稍大点的以底栖虾类为食的鲤鱼等也不多见。

究其根本原因,主要还是这些鱼类的产卵场、栖息地被人们经济建设的生产活动破坏影响所致;再加上沿江部分渔民、农民资源保护意识淡薄,酷渔滥捕造成的结果。

(3)本次调查的会仙湿地采样点处于漓江的下游,也是桂林的“肾脏”所在,在漓江水生态系统的调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会仙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正受到外来有害入侵物种的严重威胁——克氏螯虾和福寿螺(学名:大瓶螺)已在此次调查中有着较高的出现频率,这两个臭名昭著的外来有害入侵物种正日益损伤着桂林的肾脏功能,应引起人们的极大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