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史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

九十二、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色 昆曲的著名作品和昆曲的特点 九十三、愈趋愈卑,新奇叠出 “乱弹”诸腔兴起的原因和其特点 九十四、变则新、不变则腐 明清时期的戏曲论著作品 九十五、曲曲新声总断肠 明清时期的器乐独奏作品、特点和今后的
发展 九十六、今之乐,尤古之乐也 明清时期的器乐合奏艺术形式
八十七、取来歌里唱,胜向迪中吹 我国最早声乐论著《唱论》的内容和发展 八十八、刊布成秩,举世传诵 明清民歌和小曲的原因和发展 八十九、鼓声一通,群歌竞作 兄弟名族的歌舞音乐的特点和影响 九十、一韵于良久 明清时期说唱音乐的内容和特点 九十一、清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 明清戏曲的“四大声腔”区别和特点
中篇 中古音乐
三十二、“秦声”与“楚歌” 这两种音乐的区别和特点 三十三、先秦钟琴文化的“断层”与“转
型” 洛庄汉墓出土的编钟对当时社会的启示和对
之后中国音乐的影响 三十四、一条横贯亚洲的“音乐之路” 丝绸之路带来的巨大影响
三十五、采歌谣,被声乐 汉代乐府的重要内容组成 三十六、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 李延年对当时音乐做出的贡献 三十七、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乐府歌曲的种类以及对后来音乐的发展产生
五十五、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 唐玄宗对音乐所做出的贡献 五十六、断肠声里唱“阳关 《阳关三叠》的由来 五十七、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
作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和音乐评论家
五十八、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 难
琴曲《梅花三弄》和《离骚》的区别和特点 五十九、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
七十二、教坊十三部,唯以杂剧为正色 宋代的“杂剧”和“南戏”的区别和特点 七十三、满村听说“蔡中郎” 宋代说唱音乐的发展过程和内容特点 七十四、每欲望九嶷,为潇湘之云所蔽 唐代琴曲有着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
法国的音乐学家孔百流主张音乐是从原始 民族的巫术中产生出来的。
7、多元理论说
也有的人认为音乐的起源是复杂的,无法 以单一的理论来解释,因而主张多元理论 来探求音乐的起源。
5、信号说: 修顿普佛(德国音乐心理学者)《音乐的 起源》: 原始时代人们为了与远方的人联络,相互 喊叫所发出的声音若保持一定的时间则变 成音乐。 男女老幼几个人同时叫喊则会发出八度音 程,在同一时间更多人叫喊即产生协和音 程与不协和音程,于是产生了识别音高的 观念
6、巫术起源说:
3)历史上优秀音乐文化的各个方面:
音乐的表现方法、音乐的体裁、乐器的形 制、社会的音乐制度、音乐教育体制及其 思想等。 介绍给今天的人,使之发扬广大
音乐史学的学科性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是一门包括音乐艺术和音乐文化同时又涉 及音乐史方面的学术研究;
是一门人文学科性质很强的艺术史学学科。
二、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研究范围、 研究对象及目的
如何学习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
1)中国古代历史方面 (1)语言文字 (2)目录版本学 (3)考古学常识 (4)图像学常识 (5)民族学以及民族音乐学的常识
2、中国传统音乐
(1)具备中国传统音乐的常识和审美修养; (2)掌握传统音乐的基本乐理和分析方法。
音乐起源说
音乐史和音乐史学 音乐史: 人类从事音乐活动的历史是一部客观性的 音乐史。 音乐史学: 音乐家写的音乐史著作则是主观性的音乐 史——是在音乐史家头脑中的反映。
音乐史学的研究目的
1)把历史上的优秀作品搜集整理,介绍; 2)通过对作品的分析研究,总结音乐艺术 的规律,给今天的创作以资借鉴;
1)技术性方法: (1)音乐史料的搜集; (2)音乐史料的分析;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远古(约前21世纪以前)一,原始乐舞形式:1歌舞乐三位一体。

2旋律简单,节奏较为平淡,是一种平等的无阶级意识的原始音乐艺术形态。

内容:其表现了原始人们的民族图腾崇拜,狩猎生活,抗击自然灾害,农牧生活(尊重自然规律),战争,爱情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了原始先民处于蒙昧时期的思想。

葛天氏之乐:1见于先秦文献《吕氏春秋。

古乐》,片中记载的一组原始乐舞。

2内容分为八个部分,描写了远古时期人们的狩猎生活,农牧生活和图腾崇拜。

3形式:表演者手持牛尾,且歌且舞。

4该组乐舞所反应的内容,与中国古老的的农耕文化特征相吻合。

因而有一定的客观性。

伊耆氏之乐:原始乐舞,见于先秦文献《礼记。

效特性》。

它是一部岁末祭祀乐舞,用以崇奉万物,反映了原始先氏在岁末祭祀祈求收获的愿望。

阴康氏之乐:见于先秦文献《吕氏春秋。

古乐》的一篇原始乐舞,表现了人与自然的搏斗。

是一种古老的健身舞,体现了原始社会音乐朴素的社会功能。

朱襄氏之乐:原始乐舞,见于先秦文献《吕氏春秋。

古乐》其内容反映了人们在干旱面前祈求神灵降雨的愿望。

刑天氏之乐:原始乐舞,见于《山海经.海外西经》是一部表现战争的乐舞。

弹歌:1据传为黄帝时期的一首猎歌。

见于文献《吴越春秋》2歌词描写了一个原始狩猎的过程。

反映了远古的狩猎生活。

3这个过程与当时的历史人文背景是相吻合的。

因而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云门》:相传为黄帝时期的一部原始乐舞,六代乐舞之一。

它是一部反映图腾崇拜的乐舞。

表现了处于蒙昧时期的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

《咸池》:1尧时乐舞,六代乐舞之一。

《周礼》和《吕氏春秋》中记载“皇帝所做乐也,尧增修而用之”。

可能是皇帝时已有之,而最终的完成是在尧。

2它是一部表现水鱼图腾崇拜的乐舞。

3《庄子。

天运篇》称其“此之谓天乐”。

可知它是一部远古时期十分优秀的乐舞作品。

《萧韶》:1相传为舜时乐舞,见于《吕氏春秋。

仲夏纪》,《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等多部文献。

乐舞的排箫为伴奏乐器,所以称《萧韶》2乐舞有九个段落,九次歌唱,九次变化。

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一、先秦:六代乐舞、八音、三分损益法、《诗经》、《乐记》1、六代乐舞:又称六代之乐,是黄帝时期流传下来并保留在周代宫廷中六部代表性乐舞,是当时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包括黄帝的《云门大卷》、尧时的《咸池》、舜时的《大韶》(孔子称之为尽善尽美的乐舞)、夏时的《大夏》、商时的《大濩》、周时的《大武》,这六部规模宏大的典礼音乐,是分别用于祭祀天神、地神、四望、山川、仙妣、仙祖,前三部属于原始社会后期作品,都是以图腾崇拜为主,后三部为夏、商、周的创作性乐舞,均歌颂统治者的文功武德。

特点:规模宏大,有歌有舞而声调平淡、节奏缓慢,大多表现一种中庸平和的情绪,给人以严肃、静穆之感,六代乐舞是周代音乐文化具有集大成意义的代表性作品。

2、三分损益法:我国战国时确立的以数学来计算一个五声音阶中各音弦长比例的生律法,史称三分损益法,是我国制定音乐史所使用最早的生律法,最早记述的著作是《管子·地图》,分三分损一和三分益一,即以黄钟标准音为宫,以宫音弦长增加三分之一,得低四度徵音,再就徵音的弦长减去三分之一,得高五度商音,如此往复,出现宫、徵、商、羽、角五音,并在此基础上推出12律,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由此得出的12律为不平均律,因而出现黄钟不能还原现象,暴露出12律不能回归本律和无法周而复始地旋宫转调,该问题直到明代朱载堉的《新法密率》才得以解决。

3、《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儒家经典之一,是周代统治者为体察民情而设的采风制度,于春秋末期形成300个集子,后世称之为“诗经”,它保存了西周初期到春秋末年500年间的音乐作品,歌词共305首,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又称为“国风”,是北方15国的民歌,共有160篇,也是诗经中的精华之作,它直接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天才,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雅”主要是贵族创作乐段,分大雅、小雅,大雅都为朝会宴饮之作,小雅乃为个人抒情之作,“颂”为宗庙祭祀的乐舞,共40篇,包括周颂、鲁颂、商颂,是当时三个文化中特有的传统乐舞,诗经是周代流传下来的音乐文学之经典,为后人研究先秦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国音乐史简述

中国音乐史简述

中国音乐史分为古代和现代两部分【一】、古代音乐史一、远古夏商时期:古歌(八阙、弹歌、邪许歌、候人兮猗)古乐舞(皇帝的云门、咸池、舜的韶、夏的大夏、商的大霍)古乐器(打击和吹奏)重点是吹奏乐器中的埙二、西周春去战国时期1、礼乐制度(目的内容作用)2、音乐机构-春官3、乐舞(六代乐舞、小舞、散乐夷乐、四夷之乐、宗教性乐舞)4、歌曲(北方诗经、南方楚辞)5、说唱音乐《成相篇》6、乐器(八音、曾侯乙墓编钟、)7、乐律(十二律、三分损益)8、音乐思想(儒墨道三家)三、秦汉时期1、乐府2、鼓吹乐3、相和歌(相和大曲)4、百戏(击鼓说唱俑)5、古琴(特点、《广陵散》、《酒狂》《碣石调幽兰》)6、歌舞戏7、乐律(京房六十律、钱乐之三百六十律、何承天新律、晋荀笛律)8、音乐思想(嵇康《琴赋》《声无哀乐论》)三、隋唐时期1、宫廷燕乐(多部伎、坐立部伎、歌舞大曲、法曲)2、民间俗乐(曲子、变文、散乐)3、音乐理论(八十四调、二十八调)4、记谱法(减字谱、燕乐半字谱)5、音乐机构(行政:大乐署、鼓吹署宫廷:教坊梨园)6、音乐家(李隆基、李龟年)四、宋元时期1、音乐特点2、市民音乐(瓦子勾栏、书会、社会)3、音乐形式(曲子、唱赚、散曲)4、说唱(鼓子词、诸宫调、陶真、货郎儿)5、戏曲(北方杂剧、南方南戏)6、乐律(俗字谱、律吕字谱、十八调)7、音乐论著五、明清时期、1、戏曲(明朝四大声腔和清朝四大声腔)2、说唱(北方鼓词、南方弹词)3、器乐(古琴、琵琶)4、琴谱(神奇秘谱、琵琶谱、弦索备考)5、朱栽育以上就是古代音乐史还可以按几种音乐形式的发展来背,如说唱音乐、记谱法、戏曲、音乐机构等等【二】近代音乐史一、传统音乐新发展二、戏曲发展-梅艳芳三、说唱音乐1、大鼓2、弹词四、民歌1、内容改变2、歌舞(北方秧歌、南方花鼓花灯)五、器乐1、社团2、地方乐种3、流浪艺人4、华彦钧六、学堂乐歌1、定义2、内容3、创作手法4、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5、历史意义七、音乐教育1、20世纪20年代(普通学校、专业学校、社会教育)2、20世纪30年代(普通、专业、社会)八、代表人物1、20世纪20年代(王光祈、萧友梅、黎锦辉、赵元任、青主、刘天华)2、20世纪30年代(黄自、聂耳、冼星海、贺绿汀)九、20世纪40年代1、国统区、沦陷区音乐2、马思聪3、江文也4、近代歌剧发展(1)新歌剧探索(西洋歌剧、传统改良、小歌剧)(2)秧歌剧(3)《白毛女》以上就是全部的中国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读后感

《中国古代音乐史》读后感

《中国古代音乐史》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音乐的纪实性著作,记录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音乐形式、音乐器乐、音乐家和音乐文化的相关信息。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中国古代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中国古代音乐是一个十分丰富多彩的文化,在不同时期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我也认识到中国古代音乐的形式多样,有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戏曲音乐等。

这些音乐形式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发展趋势。

我还了解到中国古代音乐中使用的器乐非常丰富,有弦乐、管乐、打击乐、民族乐器等等。

每种器乐都有着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并且在不同的音乐形式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音乐史》还记录了中国古代音乐中著名的音乐家和作品。

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到许多传奇性的音乐家和他们的杰出作品,如唐代的李煜和他的《芦花》、《山居秋暝》,宋代的苏轼和他的《念奴娇》等等。

这些作品不仅是中国古代音乐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中国古代音乐史》还提到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一些重要方面,如中国古代音乐的宗教场所、节日仪式、祭祀活动等。

这些内容让我更加理解中国古代音乐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另外,《中国古代音乐史》还涉及到了中国古代音乐与其他文化的联系,如与中国古代文学、绘画、戏剧等艺术形式的联系。

这些内容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是如何与其他文化交流和互动的,并且对于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中国古代音乐史》还讲述了中国古代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古代音乐是一种悠久的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音乐是如何从一个时期传承到另一个时期的,以及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趋势。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音乐史》还涉及到了中国古代音乐与世界音乐的联系。

中国古代音乐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它与世界各地的音乐形式都有着联系。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音乐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有着怎样的联系,以及这些联系对于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古-先秦(夏、商、西周、春秋和战国)1、骨笛:新石器时代/8000年/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

最古老的乐器:骨笛;闭口吹奏乐器:埙。

骨笛、骨哨是苏格兰最具特色的民族乐器。

(×)风笛2、音乐起源:劳动起源说/情感表达起源说/模仿/精神起源说3、原始乐舞:歌舞乐三位一体(歌唱/舞蹈/奏乐)4、葛天氏之乐=八阙:《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一个八阙。

”5、弹歌:《吴越春秋》“断竹续竹飞土逐ru。

”6、商:巫乐-民间音乐和淫乐-宫廷音乐7、周:礼乐制度-王(天子)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天子8佾,诸侯6佾,卿大夫4佾,士2佾。

礼乐机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官;春官包括大司乐、乐师、大师;大司乐的职能:音乐教育、行政管理、音乐表演。

礼崩乐坏-郑卫之音:民间音乐(新乐)雅乐(古乐)8、《诗经》=《诗三百》:第一部歌诗总集风:民间歌曲;雅:宫廷歌曲;颂:祭祀乐舞。

9、《楚辞》:第二部歌诗总集;楚声:下里、巴人、阳春、白雪、采菱等屈原《九歌》有11首,离骚、招魂等10、《成相篇》战国荀子荀况/最早的说唱音乐形式内容揭露统治者的愚蠢,要求他们改变作风,实行开明政治11、六代乐舞:《云门》皇帝;《大咸》尧;《箫韶》舜;孔子:“三月不知肉味”“尽善尽美”《大夏》夏(大禹治水);(侈乐)《大濩》商(商汤伐桀);(巫乐和淫乐)《大武》周(武王伐纣)。

“尽美未尽善”12、歌手:秦青“声振林木之势”;韩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13、琴曲: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高山流水》。

师旷:《阳春白雪》。

14、“八音”:周/制作材料/金(钟)石(磬)土(缶埙)木(柷敔)丝(琴瑟)革(鼓)匏(笙簧竽)竹(箫)“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琴瑟友之,钟鼓乐之”15、曾侯乙墓编钟:湖北随州擂鼓墩出土,65件,3层16、音乐思想:儒家:倡乐/孔子、孟子、荀子/《乐记》-儒家礼乐思想大成;最早的音乐美学理论著作。

古代音乐史——精选推荐

古代音乐史——精选推荐

中国古代音乐史●1986-1987在河南舞阳县贾湖至2000年所发现的骨笛至今已有9000年的可考历史,这些骨笛是用猛禽的肢骨在其一面钻孔而成,有8、7、6、5孔笛,其中以7孔笛居多,其音阶结构至少为六声音阶,也可能为七声音阶,属于竖吹乐器和斜吹乐器。

根据碳同位素14C测定和树轮校正。

这些可以说明中原的河南地区,可能是五声、七声音阶形成和成熟最早的地方。

●夏代音乐是奢乐的范畴;商代的音乐以巫乐和淫乐为主,巫觋。

(巫:酣歌狂舞,漫无节制,华丽多姿,属于民间音乐;淫:靡靡之音,属于宫廷音乐)●朱襄氏之乐:统治时期遇到旱灾,令乐官制造了五弦琴用来求雨。

阴康氏之乐:统治时期遇到涝灾,阴气重做健美操来强健身体。

●原始音乐的形式氏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原始音乐不是单纯的音乐就可以产生,最初氏乐舞的形式。

比较大型的乐舞有黄帝时的《云门》尧时的《咸池》舜时的《韶》禹时的《大夏》商时的《大濩》等。

●《弹歌》是黄帝时作的古歌,反映狩猎生活,原始音乐与劳动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葛天氏之乐,原始乐舞,三人操牛尾,投足一歌八阕,八阙《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地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

●氏族部落首领祭祀时唱的词叫蜡词,唱的歌叫伊氏之乐。

●舜的《韶》乐,一是三月不知肉味,二是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尽美尽善”是古人最早提出的评价艺术作品的准则,美指形式或外观,善指作品的内容是积极向上的。

●古乐器:鼓(土-木-铜,是最早产生的一种打击乐器)、磬(石器时代的产物)、编磬、钟、编钟、骨笛、埙(陶土制成的吹奏乐器)龠(排箫的前身)龢●礼乐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等级制社会,吸取商代灭亡的教训。

●礼乐制是西周时由周公初步制定,后人又不断增补才形成一种十分严格而又繁琐的制度,把上层社会的人分成许多等级,规定所实行的礼乐。

规定:乐队排列方面,如王的列队成为八佾,乐舞的规模大小,繁琐的典礼。

春秋时期形成“礼崩乐坏”,原因是王子朝奔楚---文化下移现象出现;音乐等级制被破坏;雅乐衰落新乐的兴起,郑卫的地方音乐保留了浓郁的商族音乐风格。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发展●远古夏商●音乐起源:精神起源说、情感起源说、模仿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两周●礼乐制度一佾8人●天子:4面乐队,8佾舞队●诸侯:3面乐队,6佾舞队●卿大夫:2面乐队,4佾舞队●士:1面乐队,2佾舞队●礼乐机构●春宫●官职:大司乐、乐师、大师●职能:音乐教育、传授乐艺、表演和其他音乐事务。

●秦汉●音乐机构:乐府●时期:产生于秦,兴盛于汉,罢于汉哀帝●职能:大规模大范围的采集民间歌谣,对其进行加工、改编、创作和填词,并研究理论、演唱、演奏。

●人物作品:汉武帝时期协律都尉李延年根据西域音乐《摩诃兜勒》创作的《新声二十八解》,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军乐作品。

他的作品还有《佳人歌》。

●隋唐五代●太常寺由政府管辖,是封建社会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由太常卿主管。

●大乐署:兼管雅乐和燕乐,队音乐艺人的训练考核。

●鼓吹署:专管仪仗中的鼓吹音乐,一部分宫廷礼仪活动。

●宫廷●教坊:训练培养乐工。

●梨园:专习法曲,专搞器乐。

●宋元市民音乐蓬勃发展●音乐场所勾栏在瓦舍中●瓦舍:又名瓦市、瓦肆、瓦子,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商业集中地。

●勾栏:又称“乐棚”,民间艺人演出的固定场所。

●新兴职业:路岐人(流动民间艺人)●形态●远古夏商周●古歌●出自《吴越春秋》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原始狩猎生活●出自《吕氏春秋•音初篇》的《候人兮猗》最早的情歌●古乐舞●远古:《八阕》,又名《葛天氏之乐》原始农牧生活●黄帝:《云门》以云为图腾,崇拜天神●尧:《咸池》以水鱼为图腾,崇天,祈求五谷丰收●舜:《箫韶》●地位: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

以排箫为主奏乐器,共有九个段落,故又名《九韶》●评价:孔子“三月不知肉味”,提出中国最早的音乐审美原则:“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夏:《大夏》歌颂大禹治水●商:《大濩》歌颂商汤伐夏桀●周:《大舞》孔子评价:“尽美矣,未尽善也。

”●秦汉●概况:是一种以打击乐器和吹管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黄门鼓吹:天子专用●骑吹:车马驾行●横吹:军中马上演奏●短箫饶歌:军队凯旋奏唱●百戏●含义:上承周代散乐,是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包括角抵戏,杂技,魔术,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音史一.远古时期:1.音乐形式:歌、舞、乐合而为一(基本因素是节奏),与生产力发展紧密相关(古歌、古乐舞)。

①《弹歌》——狩猎。

②《八阙》——农牧。

③《蜡辞》——祭歌。

④《云门》——黄帝拜神乐舞(图腾)。

⑤《咸池》——尧崇天乐舞(星座)。

⑥《萧韶》——舜时期宗教性乐舞2.乐器:1、贾湖骨笛:1986~1987年,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出土,骨笛有七音孔和八音孔价值:①它为我国早期原始社会音阶的形成提供了新材料;②它反映了我国当时路雪的发展高度;③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音乐创作情况;④它把中华文化的可考历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

①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骨笛,最古老的乐器,是我国音乐文化9000年可考的依据。

20支,距今9000年。

音孔不一,五、六、七、八。

七音笛居多,保存完整。

②骨哨,陶埙(浙江余姚河姆渡,一孔)、籥。

③鼓——山西陶寺鼍鼓,永登土鼓,商代双鸟饕餮纹铜鼓。

二.夏商时期。

1.音乐发展:与远古乐舞性质不同,有阶级烙印。

①《大夏》:歌颂夏禹治水。

②《大濩》:歌颂商汤伐桀。

③巫乐:求雨,驱鬼逐疫,出征。

2.乐器:磬——石制。

虎纹大石磬。

山西陶寺夏磬。

编磬——故宫商代编磬,三枚一组。

“永启”、“夭余”、“永余”。

埙——商代,五孔。

钟——陶钟。

商代青铜钟。

编钟——河南安阳商代编钟,三个一组。

编铙——殷墟,五件一组。

三.西周。

(奴隶制社会达到鼎盛)1.周代礼乐制度实质——等级制度。

(可作填空或名词解释,如:判县。

)a.体现在舞队、乐队规模与排列的严格规定。

①乐队——天子-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周代礼乐制度体现在舞队、乐队规模与排列的严格规定。

天子的乐队为四面排列,称宫县。

)②舞队——天子-八佾;诸侯六佾;依次递减。

b.典礼仪式,祭祀,宴飨的步骤。

2.乐舞:①六代乐舞: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宴享,儒家雅乐最高典范。

黄帝——云门大卷;尧——大咸;舜——箫韶(九韶);孔子“尽美以,尽善也”。

中国古代音乐史知识梳理

中国古代音乐史知识梳理

1.作为精神力量的需要产生2.表达感情和娱乐而产生3.为模仿大自然音响与鸟类的鸣声产生4.直接起源于劳动生产过程远古骨笛骨笛是用猛禽的肢骨在一侧钻孔制成的吹奏乐器,属于直吹乐器。

目前发现最早的是1986-1987年于河南舞阳县贾湖出土的骨笛,其中有八、七、六、五孔笛,共计18支。

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支七孔笛,用简单的指法就可吹出像河北民歌《小白菜》这样的曲调。

其音阶结构至少为六声音阶,可能为七声音阶。

它们距今已经有9000年,是我国音乐具有9000年的依据舞蹈纹彩陶盆于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距今约5000余年,盆内有三组舞者,每组五人,装饰有头饰、尾饰,可能是装扮鸟兽,他们手挽手列队跳舞,舞姿优美,富于节奏感和情感。

这是我国乐舞具有悠长历史的确证,八阕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云门》(黄帝时期)《咸池》(尧)《韶》(舜)《韶》是古乐舞中最著名的一首。

这是一部宗教性乐舞。

它共有九次变化,歌也有九段,伴奏用若干管编排起来,既“萧”(排萧),据说高潮时有扮演的凤凰出现。

孔子评价它“尽善”“尽美”。

“尽善”“尽美”是古人最早提出的评价艺术作品的准则。

夏、商大夏(夏)大(商)商代虎纹大石磬1950年于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的商代虎纹大石磬,制作工艺水平极高,音色柔美,发音略高于#C1西周、春秋、战国春官这是朝为了实施礼乐制度而设置的我国第一个礼乐机构。

大司乐这是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它的特点是:机构庞大、分工明细、各司其职。

它的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其教育对象是国子、世子、学士,教学内容为“乐德”、“乐语”、“乐舞”。

大司乐是我国古代第一所音乐学校,其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最高统治。

除教育职能外,大司乐还有另外两个职能:严格的行政管理与音乐表演职能《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产生于春秋末年,分风、雅、颂,共305篇。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1、三代乐舞:黄帝部落的乐舞《云门大卷》、唐尧部落的乐舞《咸池》、舜帝部落的乐舞《萧韶》2、最早出土的乐器:河南舞阳贾湖骨笛年代最早的埙:浙江余姚河姆渡陶埙出土最早的罄:山西襄汾陶寺特罄3、周代的音乐机构:大司乐4、说唱音乐的远祖:成相5、十二律的名称: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xiǎn】、仲吕、蕤【ruí】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6、最早用文字谱记载的作品:《碣【jié】石调?幽兰》7、十二等差律:发明人为南朝宋人何承天理念:在十二律本身内调各律的高度,使十二律中最后一律能回到出发的律上8、山歌:山歌是我国民歌的主要体裁之一,虽源源甚早,但直接引用“山歌”一词来加以概括则是从唐代才有的9、小曲:唐代城市里的流行歌曲,又叫曲子(相当于“里巷歌谣”)10、隋代的“七部乐”:国伎、清商伎、天竺伎、高丽伎、龟兹伎、安国伎、文康伎11、大曲:本指结构长大的乐曲,汉魏已有此称谓,唐代大曲在相和大曲的基础上,发展的更为复杂庞大,是一种歌舞、器乐并重的大型歌舞曲12、白居易的美学思想:承认音乐的教化作用和思想内容13、词体歌曲:晚唐五代以来的民歌小曲,歌词采用不同于唐前的整齐句式,即以长短句为主,文学上称“词”。

这类长短句的歌词有助于乐曲获得多样丰富的节奏变化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也更为灵活自由。

14、白石道人歌曲(姜白石):姜夔别号“白石道人”,《扬州慢》是他在作年可考的词中最早的一首15、唱赚分“缠令”、“缠达”16、(宋)杂剧:在唐代参军戏的基础上,综合各种歌舞杂戏,经过不断发展,在北宋时又形成了一种“杂剧”艺术17、南戏:十二世纪南宋初期,浙江温州地区又兴起一种民间戏曲,称为“永嘉戏剧”,后来为了区别于北方的宋元杂剧,又称为“南戏”18、明清小曲:明清小曲又称“俗曲”、“但曲”和“时调”,是明清时代一种在各地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歌曲形式19、“犁铧【huá】大鼓”:是近代大鼓中产生的最早的一支,又称“梨花调”20、道情:分广西渔鼓、湖北渔鼓、陕北渔鼓、四川竹琴等重要流派21、山东琴书:又被称为“凤阳歌”四川琴书、山东琴书是现存最早的琴书流传至今比较重要的曲子牌:单弦牌子曲“河南曲子”、“林小曲”、“广西文场”。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问答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问答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问答一、音乐史概述中国古代音乐史是指从中国古代远古时期至清朝末年的音乐发展历程。

它见证了中国音乐从最初的原始形式发展为成熟、丰富的艺术形态。

以下是一些古代音乐史中常见名词的解释和相关问答。

二、名词解释与问答1. 乐府解释:乐府是古代乐舞的一种形式,广泛流传于汉朝以及隋唐时期。

乐府是一种大型的、集音乐文学舞蹈于一体的表演艺术形式。

问:乐府在古代音乐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答:乐府通过音乐、诗词和舞蹈等艺术元素的融合,表达了人们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情感和思考,丰富了古代音乐的内涵。

2. 琴解释:琴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乐器之一,有丰富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技法。

古代的琴分为七弦(古琴)和十三弦(琵琶)等多种类型。

问:古代琴的特点是什么?答:古代琴以其悠扬的音色和它独特的表达力而著名。

它不仅可作为独奏乐器演奏,还可以与其他乐器合奏,产生丰富多彩的音乐效果。

3. 韶乐解释:韶乐是古代中国音乐的一种形式,起源于商朝。

它是最早的宫廷音乐,被用于祭祀和庆典等场合。

问:韶乐有哪些特点?答:韶乐的曲调优美动人,气氛庄重。

它有固定的曲式结构,且曲调具有一定的规律与变化,能够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4. 曲解释:曲是古代音乐的一种基本形式,各时期有不同的曲调类型。

问:古代曲有哪些种类?答:古代曲主要包括雅乐、宫廷乐、庙堂乐、农乐、民乐等多种类型。

每种曲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演奏方式,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对音乐的不同需求。

5. 声乐解释:古代音乐中的声乐是指通过人声来演唱音乐作品,常伴随乐器的伴奏。

问:中国古代声乐的发展特点是什么?答:中国古代声乐非常丰富多样,从宫廷音乐到民间音乐,不同的时期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古代声乐注重情感的表达和语言的准确传达,使得音乐与诗词融为一体。

6. 音律解释:音律是指在古代音乐理论中用来规定音高的尺度。

在中国古代音乐中,音律的构建有许多不同的系统。

问: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音律体系?答:中国古代著名的音律体系有十二律、五声调式等。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一·上古音乐(原始社会)1.贾湖骨笛:●在河南舞阳县于1986和1987年两次发掘“骨笛25件,完整17件,残器6件,半成品2件。

”●贾湖骨笛是目前所知中国最为古老的乐器,骨笛出土于不同时代的墓葬,其年代跨度长达两千余年,音阶结构随着年代的距离而变化。

●描述贾湖骨笛:早期,距今九千多年至八千六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5孔6孔,能奏出四声音阶和完备的五声音阶。

中期至今八千六百至八千二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7孔,能奏出六声和七声音阶。

晚期,距今八千二百至七千八百年左右,能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以及七声音阶以外的一些变化音阶.骨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160件,用鸟禽类中段肢骨制作,有2—3孔。

3.葛天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这是原始社会极为着名的一部乐舞作品。

●表演形式: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八支歌内容:《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4.黄帝《云门》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尧《咸池》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是一部远古时期优秀的乐舞作品。

咸池是天上西宫星名,古人称它是西方日落之处。

.舜《萧韶》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

乐舞由编管乐器排箫作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称《萧韶》;乐舞有个段落,所以称《九韶》;有9次歌唱,称《九歌》;有9次变化称《九辨》。

二、(夏商周春秋战国)西周:1.雅乐:是我国古代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所演奏的音乐和乐舞,在周代包括用于宗庙、宫廷礼仪、军事大典等各个方面的音乐。

雅乐一直延续至清末。

2.六代之乐: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

●黄帝《云门》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尧《咸池》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

●舜《萧韶》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

●禹《大夏》歌颂大禹治水。

●商《大濩》歌颂商汤伐桀。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第一章远古(约公元前21世纪前)1、音乐的起源:劳动起源说,模仿说,异性求爱说(达尔文在《进化论》),巫术说(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游戏说(席勒),信号说,“太一”说,潜意识(无意识)说,情感表达说等。

2、中国最古老的乐器新石器时代的“贾湖骨笛”,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被称为中华第一笛。

(丹顶鹤的尺骨,演奏七声)3、人类历史划分为蒙昧,野蛮,文明三个时代。

音乐的早期形态是一种歌唱,舞蹈,奏乐结合在一起的乐舞形态,它们互相依赖。

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形式是野蛮时代人类所共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音乐美学论著《乐记》。

彩陶盆(三组舞蹈图案,每组五人)4、远古时期狩猎活动的歌谣《弹歌》。

反映农牧生活的乐舞有《八阕》(葛天氏之乐),朱襄氏之乐(士达的人造了一张五弦琴用来求雨)。

古乐舞“击石附石﹑百兽率舞”5、原始音乐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原始音乐以诗歌舞三者相结合为主,节奏是基本的因素,音高音色也得到了注意。

原始音乐往往与现实生活﹑巫术﹑宗教相结合6、原始社会音乐文化总结?音乐的本质:原始音乐是社会实践的反应,是全体民族公社成员集体创作的产物,是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生产力低下,人们共同努力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始生活得生动写照,其目的在于为整个公社服务,在于受生产经验和斗争知识,在于组织全体公社成员,同心同德对自然界或氏族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

局限性?同时,原始社会的音乐艺术,与当时人们现实世界的认识密切相关,认识的局限性使他们一方面用自己的力量进行斗争,另一方面又用幻想的方式去理解巫术﹑宗教,为达到他们物质愿望的手段,因此原始社会的音乐常常与宗教﹑巫术相结合,乐舞以歌舞乐为一体,尤其是“万物有灵”的巫术观念,创造了原始音乐文明的独特面貌。

第二章夏、商(约公元前21世纪前—前11世纪)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夏文化和夏代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夏文化应该是指夏王朝时期夏民族的文化”。

中国古代音乐史重点总结

中国古代音乐史重点总结

中国古代音乐史重点总结
古代原始音乐(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1世纪)
中国古代原始音乐源于先民对自然环境的感受和人类生活的体验。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古代原始音乐主要使用的乐器包括石柱琴、骨笛、竹笛等。

古代原始音乐有着简单的旋律和节奏,用以祭祀神灵、贺喜庆典等。

宫廷音乐(公元前11世纪-公元14世纪)
宫廷音乐是古代宫廷贵族阶层的专属音乐。

它在商代和西周时期达到了巅峰。

宫廷音乐是为了彰显官员的统治地位和宫廷的威严而存在的。

宫廷音乐主要使用的乐器有编钟、编磬、簧管等。

由于其独特的音响效果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宫廷音乐在古代中国音乐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寺庙音乐(公元14世纪-公元18世纪)
寺庙音乐以佛教音乐为主,主要表现了宗教信仰和追求超凡化境的精神。

寺庙音乐是从宋代开始趋于成熟和流行的。

寺庙音乐使用的乐器主要有佛钟、和尚鼓、木鱼等。

寺庙音乐旋律悠扬,气氛庄重,反映出佛教信仰的深度。

民间音乐(公元18世纪-现代)
民间音乐源于百姓生活和文化活动,反映了百姓的欢乐和痛苦。

民间音乐以民谣为主,其中包括山歌、劳作歌曲、酒歌等。

民间音乐使用的乐器各异,如二胡、琵琶、古筝等。

民间音乐旋律简单易懂,节奏明快,广泛传播于乡村和各地民间。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音乐历经了原始音乐、宫廷音乐、寺庙音乐和民间音乐等阶段。

每个阶段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功能,反映了当时社
会、文化和宗教的状况。

这些丰富多样的音乐艺术形式,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审美风格,为中国古代音乐史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音乐史1.贾湖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将中国音乐文明推到了八九千年前。

可以吹奏完整的六声或七声音阶,反映了原始先民对音高观念和音阶规律的认识。

2.原始乐舞:音乐的早期形态是歌唱、舞蹈、奏乐的“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形态,是野蛮时代人类所共有的文化现象,持续了很久。

3.原始乐舞主要分类:弹歌:反映远古时期狩猎的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宍”);《云门》:黄帝时崇拜云图的乐舞;《咸池》:尧时崇拜水鱼图腾,祈求五谷丰收;《箫韶》:舜时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多段体乐舞,内容丰富,优美抒情,孔子给予“尽善尽美”的评价。

4.原始社会乐器的分类:敲击乐器:鼓、陶钟、石磬。

吹管乐器:骨笛、骨哨、陶埙(商代后五个孔)。

5.甲骨文:商朝纳入信史时代,甲骨文的记录内容广泛,反映了商代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还有乐舞和乐器的记载。

6.侈乐:夏商时期的音乐规模巨大,史称“侈乐”。

是一种新音乐,使用了超出人们习惯听觉范围的、扩大了音域的乐器,扩展了表现力。

7.商代巫乐:商代的祭祀活动频繁。

在祭祀中,娱神的歌舞是重要的仪典之一。

特征:酣歌狂舞,漫无节制。

华丽多姿,热闹非凡。

不仅娱神,也娱人。

8.商代淫乐:内容荒诞污秽,形式华丽,漫无节制,是一种供奴隶主贵族尽情享乐的没落阶级的音乐。

9.雅乐体系:周代在礼乐制度上建立起我国第一个宫廷雅乐体系。

雅乐是一种有一定程式规范的乐舞形式,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符合阶级统治的审美理想,起到维护奴隶制社会秩序的作用。

雅乐强调教育意义,配合道德方面的宣导,以和平中正为原则,以庄重肃穆为标准,使参加典礼的贵族及其子弟受到伦理教育的感化,造成一种庄严肃穆,安静和谐的气氛,以影响身历其境者。

雅乐的最高典范:“六代之乐”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会的六部乐舞:《云门大卷》-黄帝-祭天神《大咸》-尧-祭地神《九韶》-舜-祭四望《大夏》-禹-祭山川《大濩》-商-祭先仳《大武》-周-祭先祖10.乐官制度:周朝有乐官“采诗”制度,乐官还担任诵诗讽谏的职能。

音乐机构分行政、教学和表演。

音乐教育是乐官活动的核心,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教育内容是音乐思想、演唱和舞蹈,学习是有严格进度程序的,教育目的在于巩固周朝的阶级统治,防止奴隶的反抗。

11.八音:周代的“八音”是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而产生的乐器分类法,标志着我国古代器乐艺术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

分类举例:金:钟;石:磬;土:埙;革:土鼓;丝:琴;木:柷;匏:笙、竽;竹:箫;12.乐县制度:周朝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阶级统治,实行分封,形成一种以血缘关系为联系的“宗法制”。

在音乐上就是“乐县制度”,明确规定什么样等级的人享受什么样规格的音乐,不能随意破坏。

乐队规模:“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

乐队排列及使用:宫四面,轩三面,判二面,特一面。

13.郑卫之音:是一种保留了浓郁的商族音乐风格的热情奔放、生动活泼的民间音乐。

优美抒情,色彩华丽,富于浪漫气息。

14.孔子对古代文化的贡献:孔子,古代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音乐家。

他整理周代文化典籍,为保存古代文化精华做了贡献,《诗》《书》《礼》《乐》成为广泛流传于社会的教科书,开创儒家学派,为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

他首创的私学重视音乐教育,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主张礼、乐治国。

“礼”是他音乐思想的核心和灵魂。

又提出“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反映用音乐来改造社会风气的意图。

15.《诗经》:春秋时代,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约有305篇,亦称“诗三百”。

采集了由西周初期至春秋末期各国的音乐作品,可诵,可奏,可歌,可舞。

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十五国风,共160篇,是江汉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民歌,情歌占大比重。

“国风”是诗经的精华,直接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的感情、智慧和天才;“雅”分“大雅”和“小雅”,贵族创作的;“颂”是祭祀寺庙祖先的乐舞。

现存的诗经曲谱出自宋、元、明、清四代。

16.三分损益法: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

它是按振动体长度来计算的。

《管子》的律学计算仅止于五律,构成五声音阶。

(黄钟、大吕代表中国音乐)17.曾候乙墓:1978年湖北随县擂鼓墩出土曾候乙墓,使人目睹战国时宫廷音乐的奢侈豪华和钟磬乐的发展。

曾候乙钟全套编钟65件,分三层挂在钟架上,总重量2567公斤,每个甬钟都能敲击出两个乐音;全套编磬32件,分列四组。

这套曾候钟的总音域跨五个八度,基调和C大调相同,中心音域十二律齐备,在三个八度内构成完整的半音阶。

还有不同形制的鼓、瑟、笙、排箫、篪,两千四百年前规模宏大的地下音乐厅。

曾候乙钟刻有2828字错金铭文,记载当时各国的各种律名、阶名、变化音名的对照情况,说明十二律的律名体系早在春秋时代就已存在。

曾候乙钟是目前古代编制最大的一套编钟,不仅标志着战国时期音乐文化的高度发展,而且在当时世界范围内也有着重大意义。

18.《成相篇》:是一篇唱词,均为长句结构,是我国最早的、以“相”作为伴奏乐器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

内容是揭露统治者的愚蠢,要求他们推行开明的政治。

17.楚辞:战国时期流行的一种歌曲体裁,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经文学家加工后形成的音乐形式。

是以楚国历史、风俗、音乐、方言进行创作的、有着独特文化传统和鲜明地方特色的艺术作品。

《九歌》是民间祭歌,共11首,组歌形式,最能体现“楚辞”特色。

是一部多神崇拜的大型祭祀乐舞,热情奔放,它植根于楚国民间音乐的土壤,是楚民族文化的精华,具有强烈宗教、民族、地方的鲜明风格。

18.“乱”:一个音乐术语,作为热闹非凡使用。

即结束全曲的乐段,乐曲的高潮所在。

19.“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社会历史性变革时期,因此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围绕音乐的社会作用展开争论,代表派别:儒家、墨家、老庄。

儒家:孔子,充分肯定了音乐对建立正常秩序、改造社会风气的作用。

音乐思想的核心: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将礼乐功能放在第一位;孟子,高度评价音乐的作用;荀子,是先秦学术的集大成者,对儒家音乐思想有系统总结的意义。

墨家:墨子,主张“非乐”。

认为音乐是有害无益的活动。

他代表了当时小生产者和劳动者的利益,认为音乐是统治阶级奢侈生活的表现,不仅劳民伤财,多了还要亡国。

道家(老庄):既“倡乐”又“非乐”,代表了没落贵族知识分子的思想意识。

老子,字聃,春秋时期哲学家。

音乐思想:否定人为音乐。

音乐观:大音希声。

庄子,战国时期哲学家。

在音乐审美观点上提倡自然天成,崇尚自然朴素。

20.《乐记》: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音乐美学专门性著作。

核心内容:系统的阐述了儒家的音乐思想。

论述范围:音乐的本质和特征,音乐与政治的关系,音乐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音乐的审美作用、教育作用,音乐的社会功能、创作过程。

意义:为中国音乐美学史做了巨大贡献,但过分强调音乐与伦理道德、社会政治的关系。

把其视为教化的手段、政治的工具。

是先秦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它对音乐所做的系统而深刻的论述在国内外都有深远意义。

21.汉代乐府: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音乐机构,创建于秦朝,扩建于汉武帝。

乐府的主要任务:采集民间歌谣,还有加工配乐,创作填词,创作改调,研究乐理,演唱演奏。

乐府的设立促进民间音乐的发展。

虽然主观上是为了适应统治阶级宫廷享乐的需要,但客观上起到了保存民间音乐的作用。

22.李延年:协律都尉,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是汉武帝时的乐府领导人,是我国两千年前的“阉人歌手”。

擅长作曲,善于吸收外来音乐进行音乐创作。

23.相和歌:汉代汉族各种民间歌曲的总称。

包括清唱的“徒歌”,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

特点: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

最高发展形式:多段体的大型乐舞,叫相和大曲。

是歌、舞、乐并用,有复杂结构形式的作品,包括“艳”、“曲”、“解”、“趋”四部分,是综合性艺术。

24.清商曲:是相和歌的继承与发展。

清商乐是北方和南方汉族民间音乐的总称,主要成分是南方民间音乐。

25.《广陵散》:是我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至晚在汉末出现。

描写战国时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后自杀的悲壮故事。

现存的《广陵散》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的《神奇秘谱》,共有45个乐段。

此曲旋律慷慨激昂,它声势夺人的音调一直为封建时代的道学家们所咒骂,是现存琴曲中唯一具有战斗气氛的乐曲。

26.《琴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述古代琴曲内容的著作。

东汉蔡邕编写。

27.《胡笳十八拍》:是一部极其动人的琴歌,东汉蔡琰词、曲。

以感人的音调诉说他一生的痛苦遭遇,反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抒发对祖国乡土的思念和不忍亲人分离的感情。

具有抒情气息,汉蒙音调糅合,音乐形象鲜明。

没有拖腔,与古代歌曲的一字一音风格相符,音乐与歌词珠联璧合。

28.魏晋时期文人音乐家:阮籍:三国时文学家、音乐家。

他生活在统治阶级内部互相斗争的恐怖岁月,因此常常醉酒佯狂。

编写琴曲《酒狂》,载于《神奇秘谱》。

乐曲手法简练,形象丰满,思想深刻,是文人高度文化修养在音乐中的体现。

嵇康:三国时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

为人富于正义感和反抗精神。

弹奏《广陵散》最负盛名。

音乐论著:《琴赋》和《声无哀乐论》。

《声无哀乐论》体现了他的音乐美学思想。

围绕着中心“声到底有没有哀乐”,“秦客”和“东野主人”展开了八次辩论。

他的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声无哀乐。

提出“心之与声,明为二物”,即音乐是客观存在的,感情是主观存在的,两者无因果关系。

肯定了音乐的娱乐、美感作用,否定了音乐的教化、道德作用。

目的:力图脱离神秘主义音乐思想的束缚。

《声无哀乐论》涉及音乐的本质、音乐的功能、音乐的审美感受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与西方19世纪音乐家爱德华·汉斯立克的音乐美学论著《论音乐的美》相似,在世界音乐美学史占有重要地位。

古代文人音乐家共同点:1.有很高音乐天赋,但不以其为职业;2.多数擅长弹琴;3.有的兼及音乐创作和理论著作;4.是音乐世家;5.具有忧国忧民的情操。

29.“京房十六律”:京房,西汉律学家。

“管口校正”:荀勖,西晋乐律学家,做出较精确的律管。

“新律”:何承天,不同意京房采用加律的方法来解决音差问题,主张在十二律内部加以调整。

30.《碣石调·幽兰》:目前最古老的曲谱,唐人手抄本。

谱前有序,南朝丘明传谱。

是一首用文字记谱法保存下来的古代琴曲。

“碣石调”是曲调形式,“幽兰”是乐曲表现内容。

31.苏祗婆:南北朝时西域音乐家,龟兹人。

擅长演奏龟兹琵琶,精通龟兹音乐“五旦七调”的宫调理论。

南北朝时,西域音乐和汉族音乐融合,到盛唐时形成一种富有新颖时代风格的音乐。

32.“大面”:又称“代面”。

是北齐一种戴面具表演的歌舞形式,对后来戏曲中脸谱勾绘的演化有重要影响。

33.《踏谣娘》:歌舞戏,产生于北齐,是歌舞戏中最著名的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