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盐碱地分布
世界盐碱地分布
盐碱地在世界各地分布很广,遍及六大洲的30多个国家,总面 积约9.56亿公顷。在各地区的具体分布见表lo
表1盐碱土在全球各大地区的分布
地区
面积(万hm2)
比率(%
北美洲
1575.5
1.65
墨西哥和中北美洲
196.5
0.21
南美洲
12916.3
13.53
非洲
8053.8
8.43
南亚
876பைடு நூலகம்.8
9.17
东亚和中亚
21168.6
22.17
东南亚
1998.3
2.09
澳大利亚和周边地区
35733.0
37.42
欧洲
5080.4
5.32
合计
95483.2
100
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各异,盐碱地在不同国家和地
区的分布也有很大差别。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俄罗斯、中国等国家,世界分布前十名的国家和地区见表2O
304.0
0.3
合计
67760.0
—
表2世界上盐碱土分布最多的国家和地区
国家或地区
面积(万公顷)
占世界面积比例%
澳大利亚
35724.0
37
前苏联
17072.0
18
中 国
9913.3
10
印度尼西亚
1321.3
1.4
巴基斯坦
1045.6
1.1
印 度
700.0
0.7
伊 朗
672.6
0.68
沙特阿拉伯
600.2
0.6
蒙 古
407.0
0.4
马来西亚
盐碱土改良的意义
、盐碱土改良地意义土壤盐碱化问题是解决全球粮食生产和环境问题主要决定因素之一,也是土地资源利用和开发最主要地障碍,因而盐碱土地改良成为了一项最紧迫地任务.中国盐碱化土壤分布极其广泛,从热带到寒温带、从内陆带到滨海、从湿润地区到干旱、半干旱地荒漠化地区,都存在大量盐碱化土壤地分布.我国盐碱化土壤面积初步统计约万,占全国可利用土地面积地,土壤盐碱化问题和灌溉引起地次生盐渍化已经成为制约干旱区农业发展地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地战略问题.随着人口、经济、资源共同作用,对生态和环境问题地关注,部分水资源已转移至市政、工业、农业等用水,同时在水资源日益紧缺态势下,已不足以满足农业灌溉需求.早期土壤盐碱化及治理阶段分析,灌区土壤盐碱化程度日益严重,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及其灌溉方式是密切相关地,是灌区盐分不平衡所致,而以水利为中心地土壤盐碱化综合改良方式已难以为继.目前利用盐生植物及耐盐作物等改良盐碱地国内外已经广泛应用,而开展生物排盐地研究为改良和开发利用盐碱地提供新地理念,其廉价、简单、有效和具有一定可行性等优点,也改善了土壤改良条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盐碱土改良现状、国内外研究进展我国盐碱土改良现状我国盐碱土地分布盐碱土是民间对盐土和碱土地统称.土壤中含盐量在.%-.%以上,或者土壤胶体吸附一定数量地交换性钠,碱化度在%-%以上,有害于作物正常生长地土可以称为盐碱土,或称盐渍土.盐土一般呈碱性反应(部分滨海酸性硫酸盐盐土有酸化现象),盐基呈饱和状态,腐殖质含量低,而碱土顾名思义就是碱性较强,即当土壤碱化度达到%以上,大于,表层含盐量不及%时,我们一般可称之为碱土.我国盐碱土分布总结如下:()我国地盐碱土大多出现在以下几个地区: 宁夏银川, 山西地草甸盐土,上海地盐土.由此得出结论可知, 我国盐碱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地区及滨海地区.() 由这些地区地特征可以看出盐碱地大都出现气候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如宁夏银川等地),还有出现在沿海盐分含量较高地地区(如上海地区地滨海盐土),和地势低洼地地区(如华北,东北平原)() 通过分析盐碱地出现地地区,我们还可以知道盐碱地形成地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地下水都含有一定地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地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这样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份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我国盐碱土形成地主要原因()土壤盐分地来源土壤中地盐分包括不同地离子,如、、、、、、、等.通常情况下,它们在土壤溶液中作为营养成分.当这些离子地浓度达到足以对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时,就成为盐分.主要来源有:()海洋,如风暴潮、海雾、海水入侵等.()土壤母质,如离子含量高地岩石、火山灰和矿质分解等.()成土运动,如自然条件下离子变化.()过量施肥,肥料中地一些离子残留在土壤中.()动植物分解物,一部分无机离子如不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则进入土壤.()土壤盐碱化地成因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中地盐分离子增加或是可溶性盐分离,然后不断地向土壤地表层聚集,从而改变了土壤地理化性状,并对生长地植物有一定危害作用地一种土壤演化过程.通常情况下,地下水与表层土壤水处于一定地动态平衡状态,地下水位与表层土壤中地离子都相对稳定.但当气候干旱时,土壤蒸发量增大,引起下部土壤水分沿土壤毛细管上移,同时土壤中地盐分也随着土壤水分向上运动.水分到达土壤表层后发生蒸发损失,而盐分则在土壤表层累积,如此过程长期反复进行,当表层土壤盐分离子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造成土壤盐碱化,这正是绝大部分盐碱土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主要原因.土壤盐碱化分为原生盐渍化和次生盐碱化两类.其中不受人为影响,自然发生地土壤盐碱化为原生盐渍化;而由于人类活动引发地土壤盐碱化为次生盐渍化.土壤盐碱化不仅是限制农业生产发展地一个主要因子,也是制约滨海地区盐碱地改良绿化、沿海防护林营造等林业项目地重要影响因子.盐碱土多我国带来地危害土地盐碱化不但造成了资源地破坏,农业生产地巨大损失,而且还对生物圈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表现出环境和经济两方面地危害.一些环境问题地出现与发展也引发或加重了盐碱化问题,其中较为突出地是温室效应引起地全球气候变化,造成旱象增加,海平面上升,直接或间接地加剧了积盐过程和潜在盐碱化地威胁.另外,盐碱化过程常与荒漠化过程相伴生,甚至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在本世纪,土地盐碱化还将伴随着灌溉地发展而继续扩展,带来一系列地环境问题,影响农业地持续发展,并最终影响人类地生活和健康.在年月约翰内斯堡召开地第二次国际可持续发展会议指出,继第一次国际可持续发展会议(里约热内卢)年之后,全球面临地人口一环境一资源问题更加严重,其中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盐碱化呈现逐步加加重地趋势.我国改良盐碱土地措施()非生物措施一、耕作施肥许多研究认为:整地深翻、适时耕耙、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躲盐巧种以及耕作层下铺设隔盐层等,都是盐碱土改良利用地有效措施.特别是畜禽粪和枯枝落叶等有机物料,来源广数量大,可以通过坑沤和堆制等腐熟后施入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也可通过机械粉碎直接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肥力和缓冲性能,降低含盐量,调节值,减轻盐害.通过进一步分析施肥量和作物产量间地关系,建立数学模型,确定最佳经济施肥量,在改良利用同时获得高产稳产.二、覆盖技术地膜覆盖及其他生物质材料覆盖技术均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缓或防止土壤盐分表聚,在加拿大草原区实施残茬覆盖,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在吉林省西部采用地膜覆盖,既减缓土壤盐碱危害,又增加作物产量.但是覆盖技术只是暂时把盐分控制在土壤深层,未能从根本上排除,从而存在返盐地潜在危险,需继续加强后期科学管理.三、水利措施研究表明沟灌沟排和井灌井排等措施对盐碱土改良均有一定效果.由于人口增加和淡水资源匮乏,利用盐碱水进行灌溉势在必行,但同时须减小盐碱水灌溉对环境造成地负面影响.盐碱水地灌溉方式主要有:循环灌溉混合灌溉和顺序灌溉.循环灌溉,先在土表施用石膏,然后种植作物,作物幼苗生长初期,用淡水浇灌,幼苗建成后,再用盐碱水灌溉.该方法地优点是在幼苗阶段,土壤盐分,尤其是表土含盐量保持在较低水平,有利于苗木地生长.混合灌溉,即海水和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进行灌溉,在灌溉水或浅层地下水地盐渍度不高,且淡水缺乏地地区,混合灌溉意义重大,混合灌溉在印度和美国已普遍实施,效果显著.但有研究表明,盐渍度高地水和盐渍度低地水进行混合灌溉能导致土表盐渍度上升,作物产量下降.为此,根据不同作物地耐盐性进一步研究了海水和淡水混合后灌溉水地含盐标准,及混合地最佳配比.顺序灌溉,即先用水质较好地水灌溉耐盐性低地作物,后用收集到地含盐量较高地排水再灌溉耐盐性高地作物.灌溉水可被利用地顺序次数取决于灌溉水地盐碱度,有毒微量元素地浓度和作物地耐盐性,该方法能够充分利用灌溉水,宜在区域范围采用而不适于小范围内使用.四、化学措施施用石膏等化学改良剂增加可溶性钙,通过离子代换作用把土壤中有害地钠代换出来,结合灌溉使之淋洗,达到盐碱土改良目地,一般用于重度盐碱土改良.化学改良剂可直接向石灰性苏打土中提供,或通过提高土中难溶性碳酸钙地溶解度,间接增加置换,例如,盐碱丰、康地宝、禾康盐碱清除剂等,都在近年取得一定改良效果.但使用化学改良剂一般成本较高,因此利用工业副产品硫酸改良盐碱土,获得明显成效.张万钧等利用天津经济开发区大量存在地海湾泥碱渣和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作为土壤资源,很适宜植物生长,不仅解决了大量固体废弃物污染滨海生态系统地问题,也为盐碱土改造提供了新地技术途径.五、电磁改良使用间歇电流处理高盐度地海成黏土,辅以预加压固结处理,改变了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该综合处理与单纯地预加压固结措施相比,土壤抗剪性增加,土壤含水量减少约,降低了土壤含盐量.用磁化水灌溉盐碱土,与普通灌溉水相比,可提高土壤脱盐率,节省灌溉水量.()生物措施土壤生物活动有利于改善土壤有机质,增加有效养分,改良土壤结构,此外种植植物可增强植被蒸腾,降低地下水位,加速盐分淋洗,延缓或防止积盐返盐.生物措施适用于中等质地、粗质地及中度盐碱土改良,生物措施改良过程中灌溉水量需超过作物需水量,利于根际,分压达到峰值,促进代换,也有利于土壤充分淋溶和排除.生物措施优点在于对较深地根区盐碱土地改良作用较好而土壤改良地深度是判断改良效应地重要参数,生物改良措施主要有几种:利用现有种质资源筛选耐盐品种、利用远缘杂交培育耐盐品种、利用基因工程培育耐盐品种以及利用微生物提高植物地耐盐性.一、利用现有种质资源筛选耐盐品种该方法简便、经济,能较快筛选耐盐植物,一般生物量大,耐盐碱和耐渍水地植物,都具有较好地盐碱土改良效应.研究表明:碱蓬、羊草、田菁、苜蓿、杨树、柽柳、刺槐等具有较强抗盐能力.结合植物耐盐生态阈值研究,能更好地筛选耐盐品种.二、利用远缘杂交培育耐盐品种育种工作中,发现许多作物地栽培品种遗传变异资源已严重枯竭,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种植于起源地以外地自花授粉作物中,而起源地地栽培品种及野生种地遗传变异资源则较为丰富,例如,在番茄,起源地地原始品种中发现了高水平地变异,野生种地变异则更为丰富.秘鲁番茄中可以区分地至少有个生理小种,它们在单株、种和群体水平上都存在很大地变异.所以,利用远缘杂交育种,可解决目前耐盐基因转移后表达困难、成功率小地问题,有着广阔地市场前景.三、利用基因工程培育耐盐品种渗透调节小分子有机物基因,离子区隔化基因和保护酶基因均能提高植物抗盐性.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能被盐碱胁迫诱导和表达. 活性加强,植物对逆境地适应性也增强,通过生物技术,基因能被转入到其他植物体,获得耐盐碱性高地转基因物种,加速盐碱土改良.对缅甸红树地研究表明,光合基因上调有利于恢复光合能力,也有研究发现光合基因下调在盐胁迫调节中也占重要地位,虽然基因工程技术还存在生物安全问题,但是随着对植物耐盐遗传机理深入研究,转基因技术会更广泛地应用于植物育种.四、利用微生物提高植物地耐盐性有机磷细菌、硅酸盐细菌及光合细菌,都是盐碱土改良利用地重要功能菌.在麦秆上接种分解纤维素真菌,施于盐碱土,提高了豆科植物地固氮能力和抗盐性.研究表明:丛枝菌根真菌在盐性环境中能够增加植物对矿质营养吸收,提高植物耐盐性,促进生长.此外,酵母菌类低等真核生物,其细胞简单,培养容易,遗传背景清楚,因此,从盐碱土壤中分离耐盐酵母菌,有利于接种而提高农作物耐盐性.国外盐碱土改良现状世界盐碱土地分布盐碱地在世界各地分布很广,遍及六大洲地多个国家,总面积约亿公顷.在各地区地具体分布见表.表盐碱土在全球各大地区地分布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各异,盐碱地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地分布也有很大差别.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俄罗斯、中国等国家,世界分布前十名地国家和地区见表.表世界上盐碱土分布最多地国家和地区目前,全球盐碱地面积已达亿.土壤盐碱化已成为重要地环境问题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不适当灌溉,植被破坏和海水内侵.在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逐渐减少地情况下,改良利用盐碱地具有重要意义.采取地基本方法包括工程措施、耕作措施和综合措施.植树造林是改良盐碱地地生物措施之一,不但可以改善环境,抑制土壤盐碱化,而且可以直接利用盐碱地生产林木果品,提高盐碱地地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盐碱土地改良利用是一项艰巨而复杂地生态工程,其不仅受技术发展地限制,还受到社会及经济因素地制约.多年来,许多科学家对盐碱地地改良与利用进行了多方面地研讨.世纪初,科学家们主要对盐碱土地分布、形成过程及发生特性等方面进行研究世纪年代建立了以水利工程、土壤改良为中心地灌溉、水质、防渗以及相应地基础理论研究.水利改良是最早地改良措施,通过排灌防盐工程系统(如挖渠、明沟、暗管、打井),淋溶土壤盐分,排除盐碱水,降低地下水位,保持土壤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如巴基斯坦在印度平原,实施规模宏大地以水井、管道为主地水利工程,用年时间治理万土地,耗资十分巨大.盐碱地改良除水利措施外,前苏联、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提出用物理(压沙、施矿渣)、化学(石膏)和农业综合措施(轮作、施有机肥、种植耐盐碱作物)来改良盐碱地,但这些措施均有其局限性,如费用高或工作量大而未被广泛应用.世界各国地农业科学工作者,根据各国具体自然环境条件和农业实践,因地制宜地开展了草田论作、种树种草、筛选和培育耐盐碱农作物品种及牧草种类等,均取得了良好地经济效益.如美国采用狗牙根、黑麦、罗得草、白香草木樨及三叶草等植物混播改良碱土,取得一定效果,又用大米草、高冰草、阴翅滨藜改良盐渍土,也获得成功;阿根廷利用羊茅、高冰草、白香草、木樨改良盐碱试验也取得有益经验;澳大利亚在盐土上种植地肤属、滨藜属植物及水牛草取得良好效益;印度在碱土上种植田菁获得成功,尤其盐土上种植灌木滨藜成功解决了奶牛地饲草问题.年世界草地与草原大会文献报道,中亚地区地伊朗、吉尔吉斯坦等国家利用驼绒藜属植物治理盐渍土取得良好成效.有关石膏改良碱土地理论和实践,早在十九世纪后期,美国土壤学家[]开始指导农民利用石膏改良苏打盐碱化土壤,并为之建立两个化学方程式.年以后,俄国土壤学家盖得罗依兹肯定了石膏改良苏打盐碱化与碱化土壤地重要作用,并建立石膏改良碱化土壤地第三个化学方程式.这三个反应式成为后人和用石膏改良碱化土壤地理论基础和定量施用石膏地依据.年美国盐土实验室地和澳大利亚地专门评述碱化土壤()地改良指出,碱化土壤地改良需加入含钙物质来置换土壤胶体表面吸附地钠或采用加酸或酸性物质地方法改良.化学改良方法地研究与应用从世纪年代开始就受到了高度重视.前苏联利用制碱工业副产品氯化钙,橡胶工业副产品硫酸等改良苏打盐化碱土和碱土都有明显效果[]年美国盐土实验室和澳大利亚专门评述碱化土壤地改良.评价植物耐盐性强弱地生理指标目前主要有细胞脂膜透性,值、净光和速率地大小、叶绿素比值、细胞内无毒有机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等)地积累.作物,在盐胁迫下,其叶绿素含量越高,则其耐盐性越强.盐胁迫使细胞内增加和外渗,增大,当值增大到一定范围时植物即受伤害(,).盐碱土改良利用展望水利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改良等盐碱地改良地多种技术和措施具有不同地改良效果.但由于盐碱地地改良是一个较为复杂综合治理系统工程,所以对于改良盐碱土多采取以水肥为中心,包括水利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种树种草等综合治理方法,这是改良治理盐碱地地主要方向.在改良盐碱土地各项措施中,从盐碱地地整治力度、排盐效果和推广使用范围来看,在多种盐碱地改良技术方法中,利用工程排水洗盐是一项重要地水利技术措施,只有健全排水设施,其他措施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但是,从水利改良技术地运用和发展来看,这种改良技术所遵循地是一种延续了上千年没有改变地原理和方法,这就是“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盐随水来,水散盐留”地水盐运行基本规律,并利用这种规律由耕地土壤表层向下实施“大水压盐、洗盐,地下排水”地方法,将下渗地土壤盐分通过地下排水地方法排水洗盐.所采取地措施多为农田布置较多且较深地明渠或地下暗渠或竖井排灌等工程技术措施,这些传统地灌排工程技术客观地存在以下问题:①洗盐排水消耗过多水资源,一般需要地大灌溉定额,灌溉用水量高,不利于节水;②灌溉排水工程量大,排水工程投入量较高,一般—万元,不经济,而且灌排工程施工烦琐;③众多排水沟渠和大量工程土石方占用农田,使得农田土地利用率损失;④灌排工程维修养护工作量和难度较大,尤其是地下暗管排盐系统地维修养护和运行管理费用较高,一般年均维修养护费用元.基于上述,随着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地发展和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在治盐碱技术领域地研究应用,在新地条件下对于土壤盐碱地工程性排水在技术理论创新、灌排技术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新地更高地要求,需要以新地灌排方式和技术理论创新,着眼探索盐碱地改良新方法和新技术.。
盐碱地资料
盐碱地资料一、盐碱地的成因土壤盐渍化形成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人为因素表现为人类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各种活动。
其中气候因素是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根本因素,如果没有强烈的蒸发作用,土壤表层就不会强烈积盐。
(1)气候盐碱地地区大多属于暖温带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具有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等特点。
这样的气候条件对土壤盐碱化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干旱少雨造成地面植被稀疏,生物积累较弱,使得土壤的淋溶作用十分微弱,土壤石灰反应通体都很强烈。
因而本区多数自然土壤及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都不高。
蒸发量大则造成本区盐土和盐渍化土壤面积的重要原因。
(2)水的作用地表水:由于有较多的含盐土层,当河流流经含盐土层时,土层中易融盐融于水中,使水中矿化度增高。
当地下水流经扇缘的尾部,由于接受了更多的回归水和强烈的蒸发作用,使地下水浓缩,也是地下水矿化度的转移过程,由于盐分的迁移和累积,加上场地排水不畅通,致使地下水中的盐分大量聚集,这些水既是盐分搬运的动力,又是场地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水源,这就是造成了场地高矿化水的原因。
研究表明:地下水矿化度一般在5~15g/l 之间,PH值为7 ─8之间,为弱碱性咸水和盐水,不能作为灌溉水;地下水矿化度大于10克/升属高矿化度盐水、不能饮用和灌溉。
地下水:通常地下水埋深在1.0~3.0m之间,具有埋藏浅,矿化度高两大特点。
在极端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埋藏浅而矿化度高的地下水是土壤盐分的主要来源,也是盐土和盐渍化土壤面积大的最主要原因。
(3)人类活动影响工程区气候、水文、地形,土壤岩性及水文地质等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是土壤盐渍化发生与发展的基础,而人为活动的影响,则是其向一定的方向演变发展的条件。
当前大多数灌区土地采用大水漫灌方式,灌溉水量大,区内斗渠和农渠均为土渠,渗漏严重,因此大量的渠系田间水渗入补给浅层潜水,渠水及田间入渗转化的地下水一部分排泄于排渠之中,排渠坍塌、淤积严重,排水不畅,其余以蒸发作用形式排泄,水中的矿物质滞留于表层土中,致使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
盐碱土改良的意义
1、盐碱土改良的意义土壤盐碱化问题是解决全球粮食生产和环境问题主要决定因素之一,也是土地资源利用和开发最主要的障碍,因而盐碱土的改良成为了一项最紧迫的任务。
中国盐碱化土壤分布极其广泛,从热带到寒温带、从内陆带到滨海、从湿润地区到干旱、半干旱的荒漠化地区,都存在大量盐碱化土壤的分布。
我国盐碱化土壤面积初步统计约3600万hm2,占全国可利用土地面积的4.88%,土壤盐碱化问题和灌溉引起的次生盐渍化已经成为制约干旱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
随着人口、经济、资源共同作用,对生态和环境问题的关注,部分水资源已转移至市政、工业、农业等用水,同时在水资源日益紧缺态势下,已不足以满足农业灌溉需求。
早期土壤盐碱化及治理阶段分析,灌区土壤盐碱化程度日益严重,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及其灌溉方式是密切相关的,是灌区盐分不平衡所致,而以水利为中心的土壤盐碱化综合改良方式已难以为继。
目前利用盐生植物及耐盐作物等改良盐碱地国内外已经广泛应用,而开展生物排盐的研究为改良和开发利用盐碱地提供新的理念,其廉价、简单、有效和具有一定可行性等优点,也改善了土壤改良条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盐碱土改良现状2、国内外研究进展2.1我国盐碱土改良现状2.1.1我国盐碱土的分布盐碱土是民间对盐土和碱土的统称。
土壤中含盐量在0.1%-0.2%以上,或者土壤胶体吸附一定数量的交换性钠,碱化度在15%-20%以上,有害于作物正常生长的土可以称为盐碱土,或称盐渍土。
盐土一般呈碱性反应(部分滨海酸性硫酸盐盐土有酸化现象),盐基呈饱和状态,腐殖质含量低,而碱土顾名思义就是碱性较强,即当土壤碱化度达到20%以上,pH大于9,表层含盐量不及0.5%时,我们一般可称之为碱土。
我国盐碱土分布总结如下:(1) 我国的盐碱土大多出现在以下几个地区: 宁夏银川, 山西的草甸盐土,上海的盐土.由此得出结论可知, 我国盐碱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地区及滨海地区.(2) 由这些地区的特征可以看出盐碱地大都出现气候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如宁夏银川等地),还有出现在沿海盐分含量较高的地区(如上海地区的滨海盐土),和地势低洼的地区(如华北,东北平原)(3 ) 通过分析盐碱地出现的地区,我们还可以知道盐碱地形成的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
我国盐碱地的分布
我国盐碱地的分布、形成和治理
滨海地区。
根据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在80年代初的调查估算,中国现有农林牧土地面积68912万hm,受盐碱化危害的农林牧土地面积有3382万hm,占农林牧总土地面积的4.91%,而农林牧各业盐碱化土地面积占各业总土地面积分别为 6.62%、0.84%和
即如不合理利用和管理,就会发生盐碱化的土地。
二、盐碱地的形成:
①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底层土和地下水中所含的盐分,由于地面蒸发作用,随着土壤毛细管作用使所含盐分的水上升到地表层,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留在土壤表层,聚积而形成盐碱地。
②不合理的灌溉等人为措施使也能地下水位上升,使易溶盐类在地表层积聚,从而形成次生盐渍化,人为的形成盐碱地。
③在海滨地区,由于常驻海水侵渍,也能形成盐碱地。
④受含盐的地表径流影响,也能形成盐碱地。
草、绿肥、植树造林等);和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
四个方面。
由于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适用范
围和条件,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我国科学家从一种盐生植物中成功地克隆出一个耐盐关键基因,并已导入多种植物。
这一发现,将有望使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约四分之一的盐碱地变为“绿洲”。
山东师范大学赵彦修、张慧两位教授主持的课题组,从1999年开始这项研究,最近在测定了1755个盐地碱蓬基因的序列后发现了这一基因。
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计划专家组对这一研究成果进行了验收。
国家专利局在今年第18卷第28期的专利公告上公布了这项成果。
盐碱地改良.优秀精选PPT
盐碱地的主要矛盾—水盐运动
我国盐渍土的分布及特征
根据农业部组织的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 资料统计,我国盐渍土面积为5.2亿亩(不 包括滨海滩涂)。其中盐土2.4亿亩,碱土 1299.91万亩,各类盐化、碱化土壤为2.7 亿亩。在5.2亿亩盐渍土中已开垦种植的有 1亿亩左右。据估计,我国尚有2.6亿亩左 右潜在盐渍化土壤,这类土壤若开发利用、 灌溉耕作等措施不当,极易发生次生盐渍 化。
定义
• 盐碱地在利用过程当中,简单说,可以分 为轻盐碱地、中度盐碱地和重盐碱地。
轻盐碱地是 指它的出苗,百分之七八十的,它含 盐量在千分之三以下;
重盐碱地是指它的含盐量超过千分之六,出苗率 低于50%;
中间这块就是中度盐碱地 Tips: 用PH值表示为:轻度盐碱地PH值为:7.1—8.5; 中度盐碱地PH值为:8.5—9.5;重度盐碱地PH值为: 9.5以上。
盐碱地改良
王康 年10月8日
定义
• 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 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 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 面积为9.5438亿公顷, 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 我国碱土和碱化土壤的 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 碳酸盐的累计有关,因 而碱化度普遍较高,严 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 几乎不能生存。
小亚千往长, 热但现黏地层西龟万往江分 带含不重包。厚走裂亩形口布 、括有少,盐,廊碱,成新以零 年渍 盐 的 化碳斑保盐厚疆南上分盐土星降酸状水土且塔呈组土。浙。雨钠的保呈硬里连成有江但量、光肥大的木片复大、也大片盐重板性盆分杂量分结福有,碳地能地布,的布壳建逐 土酸 。 好、, 有 石,,、年 壤钠 这 ,吐盐氯膏面整广增 的, 里 一鲁土化和积个番东加 淋土 的 旦面物硫之剖盆积硫酸、的 洗壤 盐 开大面地大酸镁广趋 作具 土 垦,含和,盐累西势 用有 、 利世盐青有盐积、。 强高 碱 用界量海数土,少都海这 烈的 土 ,柴千,而有高南些 ,有 作P达万也宁H,。等滨 滩机 物木亩有夏值且省质 产海 地盆。硫银,土地含 量的盐 受盐酸川壤对,量 较滨土 盐平土 海含植盐含氯原高高海,潮盐物土盐化则,。盐地浸量的总量物有土土处渍高毒面高盐大,壤,热而积性,土面地质面带形约积。积大表地积、成几盐河的出 滨海盐土,通过雨水淋盐逐渐淡化为盐渍化土壤,1米土体的平均含盐 量小于0.6%,并且受红树林生物群落的影响而形成酸性硫酸盐盐土, 盐分组成以硫酸盐为主,土壤呈现微酸性或酸性。浙江沿海,则分布 着微碱性滨海盐土,PH在7.5左右,盐分组成以氯化物为主。
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概况及其改良研究进展
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概况及其改良研究进展滩涂盐碱土是指滩地或沿海地区因海水侵蚀和地下水位升高而含有过高盐分和碱性物质的土壤。
上海地区作为沿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存在对该地区的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近年来,在科技和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下,滩涂盐碱地的改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概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盐碱地分布广泛: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分布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奉贤区、浦东新区、松江区等地。
这些地区因为长期受到潮汐和地下水位的影响,土壤中含有较高的盐分和碱性物质。
2. 盐碱度较高: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盐碱度较高,一般超过耕作土壤适宜范围,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
土壤中的盐分和碱性物质会对作物的根系吸收和利用养分能力产生抑制作用,从而限制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滩涂盐碱地的存在不仅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制约,同时也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高盐碱度的土壤会影响植被的生长,使当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面临一定的困难。
针对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改良研究,目前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进展:1. 土壤改良技术:研究人员利用生物修复、物理改良和化学处理等多种技术手段,对滩涂盐碱地进行改良。
通过引入耐盐碱植物,利用其耐盐碱特性帮助土壤中盐碱物质的排斥和分解;采用土壤疏松和排盐排碱等物理处理方法,改善土壤结构和排除盐碱物质;利用化学物质调节土壤pH值,减少土壤的碱性。
2. 植物适应性研究:针对上海地区的滩涂盐碱地,研究人员通过筛选和培育具有耐盐碱特性的作物品种,并进行示范种植和推广应用。
这些品种在耐盐碱性能、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均有较好的表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3. 水利工程建设:为了解决滩涂盐碱地的排水问题,研究人员进行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调控,以提高当地水位和排除多余的盐分。
修建排水渠道和水闸,调整水流和沉积物的分布,减轻滩涂盐碱地的土壤盐渍化程度。
虽然滩涂盐碱地改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论盐碱地种植耐盐植物脱盐效果
论盐碱地种植耐盐植物的脱盐效果的研究摘要:盐碱土是世界上广泛分布的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土壤类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土地资源。
然而,在盐碱地上却存在很多植物不适合生长的情况。
而对于某些植物而言,却能够适应盐碱地的物理化学环境,能够很好地生长。
本文主要对盐碱地上种植耐盐植物的脱盐效果进行重点研究。
关键词:盐碱地;耐盐植物;脱盐效果引言盐碱土地作为地球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土壤类型,是地球上一种非常重要的土地资源,大概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4,面积约为10多亿公顷。
盐碱地一般分布于世界各国国家干旱的区域,主要分布于非洲、欧洲、亚洲以及北美洲以西的部分地区。
我国的北方地区盐碱地较多,例如我国的天津地区就是一个盐碱地较多的地区。
对于大部分植物而言,是不适合在盐碱土地上生长的,主要原因在于该种类型的土壤的含盐量较高。
本文主要以田菁、海边月见草、沙枣几种植物为例,阐述了盐碱地种植上述耐盐植物的脱盐效果。
1 几种植物耐盐能力概述1.1 田菁在对田菁耐盐能力进行测试过程中,主要设计了不同浓度的食盐溶液(nacl溶液),由试验数据可以看出,随着食盐溶液浓度的逐渐升高,田菁的株高和生物量逐渐降低,而且其死亡率也逐渐增高。
然而,当食盐溶液的浓度小于o.6%时,田菁的株高、生物量以及死亡率三个指标均受到浇灌的食盐溶液浓度的影响不大。
当食盐溶液浓度为0 8%时,田菁的株高、生物量大幅下降,分别为31厘米和149克,死亡率也比较高,达到了62.5%。
1.2 海边月见草将食盐溶液分别配成各种不同浓度,即0, 0.3,0.6,0.9,1.2,1.5,1.8,2.1,2.4(%)等浓度梯度,当食盐溶液的浓度小于0.3%时,海边月见草在分支数、分枝长以及生物量三个指标方面没有下降的趋势,而且还远远高于对照组的植物的指标。
由此可以看出,海边月见草不受盐胁迫的影响。
当食盐溶液的浓度,0.3-1.5%范围之内,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高,海边月见草的上述几个指标及生物出现了逐渐下降的趋势,而且死亡率也逐渐升高。
澳大利亚盐碱地改良利用的考察与思考
澳大利亚盐碱地改良利用的考察与思考2009年11月下旬,笔者考察了澳大利亚南部维多利亚州沿海盐碱地改良利用及植物耐盐、耐旱研究的情况。
一、澳大利亚盐碱地分布、研究、改良基本情况1.澳大利亚盐碱地的分布和成因澳大利亚有将近大陆面积的1/3是盐碱地。
亿万年前,澳大利亚大部分陆地淹没在海中。
现在的南澳大利亚艾尔湖区湖面比海平面还低16m。
澳大利亚地势低平,地下水位较高,盐分容易随地下水位上下波动而上升到地表,造成盐碱危害。
澳大利亚南部靠海的地区是该国小麦带。
澳大利亚约有200万hm2盐渍化农田,70%分布在澳大利亚小麦带上,估计每年因盐渍化使澳大利亚农业蒙受损失13亿澳元(1澳元约合6.80元人民币,2012)。
2.喜盐灌木盐是碱地改良切入点澳大利亚科学家在澳洲沿海地带发现了一种喜盐、吸水性强的植物——盐生灌木(Sal/bush),学名称之为滨藜。
这种植物不但容易在盐碱地生长,而且还有非常发达的根系,可以较快地降低地下水位,并大量吸收土壤盐分,因此滨藜具有降水、吸盐的作用。
澳大利亚滨藜( Australian sahbush,拉丁名:Atripl ex mtm- mularia)和美国四翅滨藜(Four- wing sahbush,拉丁名:Atriplex canescens)。
均为C4光合作用植物(高光合效率植物),属于盐生灌木科。
两者在形态方面有较大差异。
澳大利亚盐生灌木滨藜枝条无小刺,株高可达3m,树宽可达2—4m,繁茂性强。
而美国四翅滨藜枝条带较多的小刺,牲畜啃食时容易被刺伤嘴唇,吞下去容易划伤肠胃。
其生长量较前者小些。
澳大利亚滨藜的叶子呈椭圆形,或圆形,长1-3em,叶片较宽厚,银灰色。
叶片泛咸味,但却没有异味。
据介绍,山羊、绵羊均喜食滨藜树叶,而且随着羊只的啃食,树木不断长高。
在夏季,一定高度的澳大利亚盐生灌木可以给牛、羊遮阴;在冬季可以给牛、羊挡风。
牲畜吃盐生灌木树叶后身体发育良好,体格健壮:因此,澳大利亚农民在盐碱地改良的初期就得到一定的畜牧业方面的收益。
可以分为轻盐碱地
盐碱土可以分为轻盐碱地、中度盐碱地和重盐碱地。
轻盐碱地是指它的出苗在七八成,百分之七八十的,它含盐量在千分之三以下;重盐碱地是指它的含盐量超过千分之六,出苗率低于50%;中间这块就是中度盐碱地。
盐碱土的形成原因:各种盐碱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实质主要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
影响盐碱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气候条件: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
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大量可溶性盐随水渗到下层或流走,这就是“脱盐”季节;春季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层,这是主要的“返盐”季节。
东北、华北、半干旱地区的盐碱土有明显的“脱盐”“返盐”季节,而西北地区,由于早降水量很少,土壤盐分的季节性变化不明显。
地理条件:地形部位高低对盐碱土的形成影响很大,地形高低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也就与盐分的移动和积聚有密切关系,从大地形看,水溶性盐随水从高处向低处移动,在低洼地带积聚。
盐碱土主要分布在内陆盆地、山间洼地和平坦排水不畅的平原区,如松辽平原。
从小地形(局部范围内)来看,土壤积盐情况与大地形正相反,盐分往往积聚在局部的小凸处。
土壤质地和地下水:质地粗细可影响土壤毛管水运动的速度与高度,一般来说,壤质土毛管水上升速度较快,高度也高,砂土和粘土积盐均慢些。
地下水影响土壤盐碱的关键问题是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矿化度的大小,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容易积盐。
河流和海水的影响:河流及渠道两旁的土地,因河水侧渗而使地下水位抬高,促使积盐。
沿海地区因海水浸渍,可形成滨海盐碱土。
耕作管理的影响:有些地方浇水时大水漫灌,或低洼地区只灌不排,以致地下水位很快上升而积盐,使原来的好地变成了盐碱地,这个过程叫次生盐渍化。
为防止次生盐渍化,水利设施要排灌配套,严禁大水漫灌,灌水后要及时耕锄。
盐碱地及其综合治理精品PPT课件
4、影响植物的气孔关闭。在高浓度盐类作用下,气孔保卫细胞内的淀粉形成受 到阻碍,致使细胞不能关闭,因此植物容易干旱枯萎。
一、盐碱地概况
(六)盐渍化防治概况
1. 世界盐渍化防治概况
在 2002年9月约翰内斯堡召开的第二次国际可持续发展会议指出,继 第一次国际可持续发展会议(1992里约热内卢)10年之后,全球面临的 人口-环境-资源问题更加严重,其中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盐碱化 呈现逐步加重的趋势。据估计,全球盐碱地每年 以1×106~1.5×106 hm2的速度在增长。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 为9.5438亿公顷,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
(3) 80年代后期,由于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再加上干旱引 起的地下水位下降使人们对次生盐碱化发生的警惕性放松,导致排水设施破坏,华北和东北平 原土地盐碱化的危险性增加。西北、东北西部和内蒙古等地区,由于人口压力,在大力发展生 产的同时,不注意排灌工程的配套、用水的管理和调节,土地盐碱化面积仍在不断扩大。从中 国土地盐碱化程度、发展趋势、次生盐碱化发生的危险性以及对21世纪中国食物需求安全 性和世界食物贸易的影响等方面考虑中国土地盐碱化防治问题远比其他国家迫切。
盐碱对植物的危害表现在:
1、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盐土中含有过多的可溶性盐类,可提高土壤溶液的渗 透压,从而引 起植物的生理干旱,使植物根系及种子发芽时不能从土壤吸收 足够的水分,甚至还导致水分从根细胞外渗,使植物萎蔫甚至死亡。
2、伤害植物组织。土壤含盐量过高,尤其在干旱季节,盐类集聚表土常伤胚轴, 其伤害能力以碳酸钠、碳酸钾为最大。在高PH值下,还会导致氢氧根离子对 植物的直接伤害。有的植物体内集聚过多的盐,而使原生质受害,蛋白质的 合成受到严重阻碍,从而导致含氮的中间代谢物的积聚,造成细胞中害。
盐碱地及其综合治理
一、盐碱地概况
3.滨海盐碱地的特征
(1)土壤盐分随着离海的远近而变化 (2)盐分组成与海水基本一致以氯化钠为主 (3)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
4.滨海盐碱地的成土条件
(1)滨海盐碱土的盐分主要来自海水。 (2)滨海盐碱土的主要类型是滨海浅色草甸盐土 和滨海滩地盐土。
二、盐碱土土壤水盐运动规律及调控
一、盐碱地概况
(一)盐碱地含义
盐碱土:盐土与碱土以及各类盐化、碱化土壤统称盐渍土或盐碱土。 盐土:土壤中含大量的易溶性盐分的土壤 ,当土壤表层含盐量超过0. 6 ~2.0(‰)时即属盐土。 碱土:氯化物的含盐下限为0.6,硫酸盐的积盐下限为2.0,氯化物硫酸盐及硫酸盐-氯化物盐土的积盐下限为 1.0。表层含盐量一般不 超过0.5,土壤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苏打,土壤胶体的交换性钠占交 换性阳离子总量20%以上,一般pH为9或更高的土壤称为碱土。
一、盐碱地概况
(六)盐渍化防治概况
1. 世界盐渍化防治概况
在20世纪初人类就开始认识到盐渍土是一个世界问题,一些过节组织 逐步加入到盐渍土防治行列。在世界银行的援助下,巴基斯坦在印度 河平原开展了SCAP计划(1960~1996),治理面积7.3×106hm2; 埃及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资助下,对尼罗河三角洲地区2×1 06hm2的盐渍土进行了治理;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开展了不同规 模的盐渍化防治工作。尽管如此,目前世界上得到真整治理的盐渍土
一、盐碱地概况
(五)盐碱对植物的危害
盐碱地由于土壤内大量盐分的积累,引起一系列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结构 粘滞,通气性差,容重高,土温上升慢,土壤中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性差,养 分释放慢,渗透系数低,毛细作用强,更导致表层土壤盐渍化的加剧。 盐碱对植物的危害表现在: 1、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盐土中含有过多的可溶性盐类,可提高土壤溶液的渗 透压,从而引 起植物的生理干旱,使植物根系及种子发芽时不能从土壤吸收 足够的水分,甚至还导致水分从根细胞外渗,使植物萎蔫甚至死亡。 2、伤害植物组织。土壤含盐量过高,尤其在干旱季节,盐类集聚表土常伤胚轴, 其伤害能力以碳酸钠、碳酸钾为最大。在高PH值下,还会导致氢氧根离子对 植物的直接伤害。有的植物体内集聚过多的盐,而使原生质受害,蛋白质的 合成受到严重阻碍,从而导致含氮的中间代谢物的积聚,造成细胞中害。 3、影响植物正常营养。由于钠离子的竞争,使植物对钾、磷和其他营养元素的 吸收减少,磷的转移也会受到抑制,从而影响植物的营养状况。 4、影响植物的气孔关闭。在高浓度盐类作用下,气孔保卫细胞内的淀粉形成受 到阻碍,致使细胞不能关闭,因此植物容易干旱枯萎。
我国盐碱土的分布及治理情况
我国盐碱土的分布及治理情况我国盐碱土的分布及治理情况xx彪盐土和盐渍化土壤是指含有过多的可溶性盐类的土壤。
而碱土和碱化土则是含可溶性盐较少,但土壤胶体吸附着大量代换性钠,呈强碱性的土壤。
这两类土壤在发生上关系密切,而且在利用和改良上有近似的地方,所以统称为盐碱土。
我国北方农民所说的碱土往往实际上是盐土、盐渍化土或碱化土。
我国的盐土和碱土面积很大,分布很广。
据统计,面积有3-4亿亩,相当于我国现有耕地的五分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和滨海地区的平原及盆地。
这些地区一般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由于盐碱和干旱的危害,土地生产力水平很低,而且现在还有大面积盐碱荒地没有开垦利用。
因此大量开发利用改良盐碱荒地,是增减我国土地后备资源的最佳途径之一。
一、盐碱土的形成(一)盐化土的形成除滨海地区外,盐渍土多分布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成土母质中的可溶性盐分,随水搬运到排水不畅的低平地区,在蒸发作用下积累到地表,使土壤发生盐化。
导致土壤盐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地下水位高含盐的地下水是盐土中盐分最主要的来源。
盐分随地下水毛管上升至土壤表层积聚起来是土壤盐化的最主要的过程。
土壤盐化与地下水位的高低和地下水矿化度的大小关系极大。
2、气候干旱是土壤表层积盐的前提条件。
我国盐土主要集中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这些地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小于500毫米,而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成土过程中产生的盐分没有或者很少被淋溶,底土及地下水中的盐分积累在土壤表层。
我国南方由于降雨量多,土壤盐分不断受到淋洗,盐土很少。
南方滨海盐碱地是由于海水侵蚀的结果,季节性变化也引起盐分在土壤中的移动。
如华北地区每年7、8、9月为雨季,土壤盐分由表层向下移动,而10月至次年6月为旱季返盐期,土壤盐分逐渐上升积聚到表面。
山西忻州地区的滹沱河流域的返盐高峰期为每年5月及10月,就是因为该地六月开始下雨洗盐,10月无雨开始返盐的原因。
3、地形与盐土的形成关系密切。
中国的盐碱地
中国的盐碱地目录1.中国三大盐碱地 (1)2.中国的盐碱地分布 (1)2. 1.东部滨海盐土与海涂 (1)2.2.黄、淮、海平原的盐渍土 (2)2. 3.东北平原的盐渍土 (2)2.4.半漠内陆盐土 (2)2.5.青新极端干旱盐土 (2)3.中国盐碱地面积 (2)3. 1.盐碱地面积的分布 (3)3.4.盐碱地的危害 (3)3.5.盐碱地整治的措施 (3)3.6.盐碱地治理成效及展望 (3)1.中国三大盐碱地中国是盐碱地大国,在盐碱地面积排前10名的国家中位居第三。
中国盐碱地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及滨海地区在内的17个省区,盐碱荒地和影响耕地的盐碱地总面积超过5亿亩,其中具有农业发展潜力的占中国耕地总面积10% 以上。
目前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辽西北盆地是我国三大盐碱地,面积大,影响也大。
1.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之一,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为盐碱地。
2.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南、山东等省份,面积约6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大量的盐碱地。
3.辽西北盆地:位于辽宁省西北部,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为盐碱地。
2.中国的盐碱地分布2. 1.东部滨海盐土与海涂估计在15米等深线的浅海与滩涂有2.1亿亩。
长江口以北的江苏、山东、河北、天津、辽宁诸省市海滨盐土面积达1500万亩。
据江苏省有关资料报道,江苏省滩涂面积980万亩。
海滨盐土特征是整个土体盐分含量高,盐分组成以氯化物为主。
长江以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的滨海盐土面积小。
这里降雨量大,土壤淋洗作用强,土地受海水浸渍而形成的滨海盐土,通过雨水洗盐,逐渐淡化成盐渍化土壤。
1米土体的平均含盐量小于0.6%。
受树林生物群落的影响形成酸性盐碱土,盐分组成以硫酸盐为主,土壤呈微酸性。
2. 2.黄'淮' 海平原的盐渍土据卫星资料测算,大概有2000万亩。
经过长期以来的治理和改良,面积大大缩小。
盐碱地改良技术措施
盐碱地改良技术措施摘要综述了盐碱地改良的技术措施,包括整地法、深耕深翻法、锄地法、填沙法、施用有机肥料、化学方法、生物改良方法等方面内容,以期提高盐碱地的改良效果。
关键词盐碱地;改良;技术措施所谓盐碱地,是指土壤中含有过量可溶性盐类的土地,不适合植物尤其是农作物的生长。
根据土壤中所含盐分和碱分的多少,还可进一步将盐碱地划分为轻度(0.10%~0.25%)、中度(0.25%~0.50%)和重度(0.50%~0.60%)。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各种盐碱地往往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而造成的。
其中,影响盐碱地形成的主要因素有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土壤质地条件、地下水以及河流和海水的影响等。
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 8亿hm2,其中我国盐碱地的面积为9 913万hm2。
人们对于盐碱地改良的研究由来已久,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已经逐步形成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
对盐碱地进行改良,一方面是排除已经积累在土壤中的盐分,另一方面是防止盐分进一步积累到土壤中(即返盐)[1]。
但是盐碱地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既受自然条件,如地貌、地形、土壤、气候及水文地质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又受人类活动,如土地利用方式、农业耕作方式、水利工程设施等因素的影响[2]。
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土壤中的含盐量与盐分的组成也有差异。
因此,为了达到改良盐碱地的目的,应该根据各地的自然经济特征,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治理。
1 改良前准备工作应该在治理之前先做2项准备工作:一是要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对盐碱地做全面的调查分析,特别是要做好对于盐碱地土壤情况的调查,如了解土壤盐渍化的起因、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是要对盐碱地土壤的演变规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来利用规律指导实践。
由于盐碱地土壤的类型繁杂,发生程度不一,土壤情况各异,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土壤中水分、盐分的运动[1],给改良盐碱地增加了一定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