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3水的组成_教学设计_教案(5篇范文)
![课题3水的组成_教学设计_教案(5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87db0c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9.png)
课题3水的组成_教学设计_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课题3 水的组成_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氢气的基本性质,认识到氢气是一种环保燃料。
2.根据氢气的燃烧实验推断出水的元素组成。
3.了解电解水实验,并通过实验推断出水的元素组成。
过程方法1.学习运用活动探究以及知识归纳方法,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获取新知识。
2.通过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体会探究的过程。
3.运用Flash动画展示一些微观的情景和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学习的能力。
2.通过设计氢气燃烧和电解水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可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的规律,来推测未知物质的成分,体会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知识的方法过程。
3.通过记录现象、分析数据,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根据氢气的燃烧实验推断水的组成。
2.通过电解水实验推出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和电解水实验,分析出水的组成。
3.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4.标签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环节二、提出问题,进行探究环节三、课题延伸课堂小结氢气是一种很好的环保燃料,利用电解水可以制得氢气,成本太高,可是,我们看到水中含有氢元素,可以说水是储存氢元素的巨大的仓库,而且水在我们自然界中的资源非常丰富,如何利用水采用比较节能方便的方法,通过化学反应得到氢气,也是我们化学家们一直探索研究的课题。
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将来有一天能在这个领域参与其中,研究出得到氢气的好办法。
将来有一天,我们真的能开上用氢气做燃料的汽车来。
知识总结,知识升华,提高同学们积极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对同学们进行鼓励。
第二篇:课题3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课题3 水的组成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194a6d0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8.png)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可燃性(2)认识水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讨论,提高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建立认识人类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水的组成难点:水的组成教学准备制取氢气的简易装置电解水实验的仪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氢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可燃性①实验现象:纯净的氢气能安全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产生 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氢气+氧气 水 ③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二、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1)现象:两极出现气泡,V 正极︰V 负极=1︰2 (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水 氢气+氧气 (H 2O ) (H 2)(O 2) 2.小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巩固练习:1、下面关于水电解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 .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 .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 D .若a 试管气体为5 mL ,则b 试管气体为10mL2、用右图装置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如图所示。
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通电 点燃A.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是一种可燃性气体B.该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D.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8:1 布置作业:课后习题教材P83 1、2。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2d307b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3f.png)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水的概念;2. 掌握水的组成及分子结构;3. 了解水的性质及用途。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2. 运用分子模型探究水的组成;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珍惜意识;2. 提高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章以水的组成为主题,通过学习水的组成、分子结构、性质及用途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水的相关知识。
2.2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问题,能够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
2.3 教学目标了解水的概念,掌握水的组成和分子结构,探究水的性质及用途。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以生活中常见的水资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和性质。
3.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水的概念、组成和分子结构。
3.3 实验观察进行水的沸腾、蒸发等实验,观察水的性质变化。
3.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分析水的性质及用途。
3.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水的组成、性质及用途,强调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的组成、性质及用途的理解程度。
4.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水的组成和性质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九年级化学》课本。
5.2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等实验器材。
5.3 课件制作有关水的组成、性质及用途的课件,辅助教学。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阐述水的组成、分子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6.2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水的沸腾、蒸发等实验,演示水的性质变化。
6.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分析水的性质及用途。
6.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共同探讨水的组成和性质。
6.5 案例分析通过水资源利用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fad1c24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17.png)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素养目标】1.通过电解水实验,结合分子、原子的知识,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水分子的微观构成,得出水的化学式,培养学生“化学观念”的核心素养。
2.通过对水的组成的认识,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乐于探究身边的物质世界,培养学生“发展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的核心素养。
3.通过引导学生对电解水的化学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以实验为主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氢气燃烧、电解水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难点:水分解的微观过程解释,即从宏观理解转向微观分析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水曾被认为是一种“元素”,直到18世纪末,人们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探究,才最终认识了水的组成,今天我们就跟随前人的脚步一步一步来揭开水的神秘面纱。
二、新课: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是人们认识水的组成的开始,下面就让我们先了解氢气及其燃烧。
任务一:了解水的组成发现史1.阅读教材P93页“科学史话”,了解水的组成发现过程:卡文迪什:纯氧代替空气和“易燃空气”燃烧,确认所得液滴是水。
拉瓦锡:将水蒸气分解,达到“易燃空气”和氧气。
结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易燃空气”与氧形成的化合物,并将“易燃空气”正式命名为“生成水的元素”,即氢。
任务二:“合”法探究水的组成:氢气燃烧1.氢气的性质(学生阅读教材P91页,尝试说出氢气具有哪些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
化学性质:可燃性【思考】根据氢气的性质,可选择哪种方法收集氢气?难溶于水的气体排水法密度比空气的小向下排空气法【播放视频】“氢气球爆炸”的视频,学生观看后思考为何氢气球遇到明火后会发生爆炸?解释原因:氢气具有可燃性,当氢气不纯时遇到明火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之前要验纯。
问:该如何验纯?2.氢气的验纯教师收集一试管氢气,演示验纯操作:验纯操作: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
《水的组成》教案(精选6篇)
![《水的组成》教案(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ab2b8c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f1.png)
《水的组成》教案(精选6篇)《水的组成》篇1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认识水的物理性质,水的组成及其它初步知识;通过对水组成的分析实验,巩固和提高基本实验操作能力。
2.知识技能:通过电解水实验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并非臆造而是根据实验结果所得。
3.科学品质:通过对熟悉的水进行科学的认识和研究,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2.难点:电解水实验及其对实验扒论的理解。
实验准备课本第48页[实验3-1][实验3-2]教学用品水槽、试管、直流电源、带电极的导线、烧杯;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小黑板出示)(提问)1、下列符号的意义:(追问2的意义)h____,2h_____,h2_____,2h2_____,h2o_____,2h2o____。
2.水中氢、氧两种无素的质量比;氢、氧无素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二、引入新课(引言)我们已学了水的化学式h2o,通过第2 题的练习,知道了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也会计算出水中氢、氧两种无素的质量比是1:8,但事实是否如此?三、新课讲授1.水的物质性质(观察)展示一杯纯净的水。
引导学生按照氧气的物理性质顺序认识论述水的物理性质。
(阅读)课本第47页水的物理性质。
(小结)(1)常温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2)凝固点:0℃,沸点:100℃;(3)1标准大气压下,4℃时密度最大为1g/ml。
(4)冰的密度比水小。
2.水的组成(实验)课本[实验3-1](观察)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出现。
(讨论)正、负两极管内分别为什么气体?如何检验?(实验)课本[实验3-2](观察)用点燃的木条分别进行检验,可以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能使点燃的木条燃烧得更旺;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小结)由此可见,阳极(正极)产生氧气,阴极(负极)产生氢气。
化学《水的组成》的优秀教案(通用12篇)
![化学《水的组成》的优秀教案(通用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47fd7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db.png)
化学《水的组成》的优秀教案〔通用12篇〕化学《水的组成》的优秀教案〔通用12篇〕化学《水的组成》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
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p 、归纳、总结,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展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1.水的组成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以及归纳总结才能。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直流电、水电解器,试管、酒精灯、火柴【教学设计】板块Ⅰ引入:多彩水世界内容1:请你欣赏——明白学习对象〔电脑显示图片资料〕①教材第三单元的封面②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③组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等等〕师: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生:水内容2:浮想连翩——认识水是生命之师:地球上适宜生命存在的三大根本因素是什么?生: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
师:〔播放火星车在火星上拍摄照片,及证明火星曾经有水的证据的报道〕同学们看到这些资料和报道后对火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生:〔不同的学生印象肯定不同,让他们自由想象〕火星上很荒凉,火星上也许从前有生命、火星上可以采矿、火星没有地球有活力……师:科学家为什么在火星上搜寻曾经有水的证据呢?生:有水就有可能有生命存在过。
师:美国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已经找到了火星原来有水的痕迹,之后在报刊上很快出现了“地球人原来是火星人的后裔”猜测。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猜的最核心的根据是什么?生:水是生命之化学《水的组成》的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
〔2〕知道氢气的有关性质,能说出氢气验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实验现象进展推理、分析^p 、判断。
从水的电解的实验探究中,学会对实验现象的分析^p ,进一步得出结论。
2024最新-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最新4篇)
![2024最新-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最新4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8fa1f1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b.png)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最新4篇)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该页是可爱的小编为家人们找到的《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最新4篇),欢迎阅读。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水和氢气,第二部分为原子结构知识的扩展。
对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为题,讨论了水与工农业生产等的紧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该对水作进一步认识,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在分析水的组成。
教材的编排还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和加深了这些知识。
通过实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
二、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c、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②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b、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③德育目标: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b、通过观看有关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②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四、说教法和学法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博采演示教学法、课件展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织,并体现以下特点: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重点改进了演示实验,利用实物投影将实验投在屏幕上,将实验加以放大,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实验装置、步骤、现象都展现在每一个学生眼前,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让每个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突出了重点。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d0141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8.png)
《水的组成》教案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氢气的燃烧和水的电解实验分析获得的,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方法和证据推理的过程,引领学生从宏观走向微观,学会一般的探究物质组成的过程。
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维的教育。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的概念。
结合水的分解反应深化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有新物质生成,元素种类不变。
学情分析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是怎样从化学的角度认识水学生还是陌生的。
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历史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科学实验探究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
通过氢气的性质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描述实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水的组成,并学会设计实验证明水的组成。
掌握水分解的特征,学会从微观角度分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设计,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推断水的组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实验探究的好习惯,提升实验素养;发展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保持对化学学习和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
核心素养1.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思路与方法,从宏观、微观相结合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对化学学科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价值具有积极的认识,保持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
重点难点重点:水的组成、物质的简单分类。
难点:探究水的组成的方法。
教学过程续表续表板书设计课题2水的组成一、探究水的组成及变化1.氢气的性质与验纯。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精选9篇)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4a0ae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a.png)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精选9篇)《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篇1课型:试验探究课课时:1课时学问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2、通过电解水的试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科学素养目标:初步培育同学钻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依据电解水的试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引出氢气试验器村,同学电源1只,霍夫曼水电解器1只,玻璃水槽1个,长导线2根,小试管两支,酒精灯1个,火柴1盒,木条1根。
教学过程:复习争论:讨论性学习,调查本县的空气,水源等污染状况,同学们调查状况如何,相互展现成果,污染现状如何,污染缘由有哪些,应如何消退或削减污染。
参考要点:①污染形势较为严峻。
②污染缘由a工业“三废”b农业生产上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的污染。
c生活上的污染③消退或削减污染的建议a严控工业“三废”b严控农业上的污染c严控生活上的污染设问导入: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它属于纯洁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叙述: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地球表面积的约3/4为水掩盖,地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被称之为“水球”。
水与我们人类的关系特别亲密,例如,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晰有关水的学问,今日,我们一起来讨论水的组成。
板书课题:水的组成叙述:下面大家一起来观看玻璃水槽中的水你能得出哪些有关水的物理性质?同学争论:小组汇报要点:1、无色无味液体2、在/0/KPa时,凝固点是O℃沸点是100℃3、40℃时密度最大,为1g/cm34、水结成冰时,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同学试验:讨论水的组成(试验3-1)经过试验,同学得到下列结论给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1:2同学如若测得数字误差较大,应要求他们重做,以培育严谨的科学态度。
同学试验:(试验3-2)验证正负极气体的属性,推断是何种气体。
要点:正极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氢气,负极气体能燃烧,是氢气电解水的表达式:水通电,氧气+氢气属于分解反应,同学结合上述试验结论争论水的组成。
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31a0756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6f.png)
2.实践探究,突破难点:
-组织学生进行电解水实验,引导他们观察实验现象,如气泡的产生、气体的收集等,并分析实验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操作错误进行纠正,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
3.分层教学,设置不同难度的思考题,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水的组成”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他们对水的存在形式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水的微观组成及其化学性质的认识尚浅。学生在前期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具备观察和操作实验的能力。然而,对于电解水等抽象的化学概念,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和知识运用方面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水的组成”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完成课本后的习题,重点是对水的化学组成、电解水实验的理解和应用。
-撰写一篇关于“水的奇妙之旅”的科普小文章,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需涉及水的不同状态、化学组成、电解水实验等知识点。
2.实践作业:
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的存在形式,如液态、固态、气态,并理解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过程及其条件。
2.掌握水的化学组成,理解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并能书写水的化学式H2O。
3.掌握电解水实验的基本步骤,了解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理解电解水的过程是水分解为氢和氧的过程。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水的化学组成及分子结构,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及其原理。
《水的组成》化学教案
![《水的组成》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a9322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4.png)
《水的组成》化学教案•相关推荐《水的组成》化学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的组成》化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的组成》化学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3、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
起点分析:在上节课学生已经了解到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作为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重点:1、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1、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交流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实验器材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见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如果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活动天地]探究课题: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2、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提出问题:1、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做出假设:水通电后有新物质生成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e3e7a4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6d.png)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2. 知道水的组成。
3. 掌握制备水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水的组成。
2. 制备水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量筒、烧杯、导电计、电极。
2. 实验药品:NaCl、HCl、MgSO4。
四、教学过程
1. 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引导学生探究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当学生了解到水的分子式是H2O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水分子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并且把水的组成部分列在黑板上。
2. 水的组成
介绍水的组成,包括元素和结构,其中结构可适当用图示进行讲解。
教师还可以介绍水的各种性质、用途和种类。
3. 制备水的方法
实验制备水,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制备过程。
实验步骤如下:
1) 取一定量的NaCl、HCl或MgSO4,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然后搅拌。
2) 将导电计的电极浸入烧杯中,调整电极间距,启动导电计。
3) 在导电计上观察电极的振荡和颜色变化,当振荡停止和反应结束时,用量筒测定制得的水的体积。
4) 当实验结束时,用药材清洗试管和实验台。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习了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还深入
了解了水的组成,掌握了制备水的方法。
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
思考水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场景,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
《水的组成》参考教案
![《水的组成》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9b2804e87101f69e3195e7.png)
课题1水的组成【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认识水的组成。
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发展性目标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制定依据】课标考纲:1、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
2、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
3、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材分析:自然界的水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本课题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以及从身边事物中学习化学知识的意境。
本课题的主体知识为水的组成,大家都熟悉水,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充分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
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距离感,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
它既与史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区别、归纳出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学情分析:学生对自然界的水是非常熟悉的,都能认识水的一些性质,比如:无色、无气味、无味道的液体,密度为1g/cm3,沸点是在1标准大气压下为100℃,熔点为0℃,以及水的用途:农业灌溉、洗碗、洗菜、运输业等等。
当然也知道水是一种纯净物,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如水的组成等,学生是陌生的和不习惯的。
难点预估:1、通过电解水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2、对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助学预案:从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
《水的组成》参考教案
![《水的组成》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edd299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62.png)
《水的组成》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组成元素,即氢元素和氧元素。
2.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3.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的组成元素,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2. 教学难点:理解水分子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数量关系。
三、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和提问法进行教学。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两个烧杯,一个水分子模型,若干氢气球和氧气球。
2. 教学工具: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
2. 实验演示:(1) 向学生展示氢气球和氧气球,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 向学生演示水的电解实验,让学生亲眼看到水分子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3. 知识讲解:(1) 向学生讲解水的组成元素,即氢元素和氧元素。
(2) 向学生讲解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并通过水分子模型进行4. 课堂练习:(1) 让学生回答问题:水由哪两种元素组成?一个水分子由几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2) 让学生完成PPT上的练习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的组成元素和水分子结构。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解水的组成,并完成家庭作业。
六、教学拓展1. 介绍水的化学式H2O的含义,解释氢元素和氧元素在化学式中的表示方法。
2. 探讨水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变化,如液态、固态和气态,以及相应的物理性质。
七、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水加热至沸腾,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
2.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了解水的沸腾过程,掌握水的沸点。
八、互动提问1. 教师提问:水在沸腾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水的沸点是多少?2. 学生回答问题,分享实验观察结果。
九、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的组成元素、水分子结构以及水的沸点。
水组成教学设计(共3篇)
![水组成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0309a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06.png)
水组成教学设计〔共3篇〕第1篇:“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水的组成”教学设计1 设计思路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从学生熟悉的水对生命的重要性引入。
学生对水的最直观的认识是水的物理性质,老师与学生共同回忆生活中水的应用和水的物理性质,在探究中引导学生从化学角度去认识水,强化化学用语和表达标准等相关知识,理解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事物的方法,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试验探究,明确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让学生认识到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 教学目的:2.1 知识与才能: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氢气〔H2〕的制取与物理、化学性质,理解水的组成及其化学式确实定。
2.2 过程与方法:通过H2的制取与燃烧、电解水等探究实验,让学生感知科学探究的根本方法,体验通过科学探究获得科学结论的过程。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了实验是化学探究的根底,明白化学与生活是严密相联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 教学重点:3.1 H2燃烧的现象及其产物,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2 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进一步探究水的组成,通过实验产物的体积比是V〔H2〕:V〔O2〕=2:1,进一步理解水的化学式――H2O。
4 教学难点:H2燃烧,推断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理论上的推断,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充分证实了推断是正确的,讨论并确定了水的化学式。
5 教学过程:5.1 创设情景引入主题[老师]〔出示烧杯盛装的水〕说出水的重要性,你们对水的理解有多少?[学生]答复。
[老师]这是从那个角度对水的认识?[学生]这是从物理性质的角度认识。
[老师]导入新课:水的组成。
5.2 H2的仪器介绍和制取原理[老师]在理解如何制取氢气前,我们先理解一下我手中的这套仪器----启普发生器,〔讲启普发生器的作用〕。
实验室是用锌片和稀硫酸反映制取,如今我们先来讨论一下为什么不用稀HCl来制取氢气。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通用10篇)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2539b41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62.png)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通用10篇)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1一、学习目标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成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准备电解水实验装置、火柴、图片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电脑显示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素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教材第三单元的封面、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提问: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了解水的分布及作用[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地方存在水吗?[追问]还有什么地方有水?结合教材P46的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提问:(1)水对于我们人类重要吗?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水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2)水除了可以孕育和维系生命,还有什么作用?总结水的用途: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6第2自然段。
内容1:实验探究水的组成[过渡语]水如此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它的组成。
(1)水在化学中用H2O表示,大胆猜测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2)如何来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呢?提供资料:氧汞→汞+氧气告知学生: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提问:回忆如何检验氧气?指导学生自学教材P47第2自然段学习氢气的性质及检验方法。
(3)展示电解水装置,开始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由于此实验速度较慢,反应开始一会后,可配合此实验的录像课件,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正氧负氢,体积比1:2,写出此反应文字表达式,说出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
内容2:(电解水的过程中)学习研究水的组成的思路。
从上述思路中我们整理出科学探究过程提出假设→设计方案→探究实验→现象论证→结论推理内容6:体验感悟,形成概念:提问:自然界中的'水如:河水,矿泉水…等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水,氢气,氧气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强调:如果只说水就指的是纯净物。
以水、氢气、氧气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组成上的不同,引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课题2 水的组成(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024)
![课题2 水的组成(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024)](https://img.taocdn.com/s3/m/d907550c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c3.png)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教学设计课题2 水的组成第1课时水的组成的探究【新课导入】从宏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元素组成,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微粒构成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探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呢?我们就从水这种熟悉的物质入手,认识探究物质组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从更多的角度认识水。
【化学史】在学习元素的概念时我们了解到,古人曾认为水是一种“元素”,是不能再分的。
如我国古代的“五行说”中就有“水”,西方的“四元素说”中也有“水”,而随着人类的不断探索和科学家的实验发现,“水”不是一种“元素”。
【师生总结】科学解密水的组成:1.18世纪末,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把“易燃空气”(氢气)和空气混合后放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上出现了液滴。
2. 不久另一位英国的化学家卡文迪什用纯氧代替空气进行上述实验,确认所得液滴是水,并确认大约2份体积的“易燃空气”与1份体积的氧恰好化合成水。
上述实验实际已经揭示水不是一种元素,可惜两位科学家受当时错误观念的束缚,没能认识这一点,反将其解释为两种气体里都含有水。
【实验重现】“易燃空气”即氢气,仿照科学家的实验,探究氢气的燃烧。
【实验4-4】教师演示实验或播放实验视频,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展示】氢气燃烧的现象。
【总结】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烧杯内壁凝结有水雾。
【教师引导分析】进一步的实验证实生成的无色液滴就是水。
写出上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氢气 + 氧气 →点燃水。
【思考与讨论】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那么根据上述反应你能否推导出水的元素组成呢?氢气 + 氧气 →点燃 水氢元素 氧元素 氢元素和氧元素【总结】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实验已经证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思考】两位科学家虽然有了新发现,但未能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过渡】通过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已经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浙教版科学八上1.2 水的组成 教学设计(5篇)
![浙教版科学八上1.2 水的组成 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bbc5c4f18583d048645964.png)
2020-2021学年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科学教学设计(1)§1.2水的组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2、掌握检验氢气和氧气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的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能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3.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理解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水的组成》的学习,形成用实验法探究物质组成的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水以及水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水的电解【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2分钟)【教学活动】拿出一支水笔。
【提问】这是一支水笔,它有哪些部件组成呢?【学生活动预设】学生回答:笔套,笔芯等。
【提问】我们上节课中学到的水是不是也是由其他物质组成?我们是不是应该探究一下?或者: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水的分布、种类以及它的运动转化过程——水循环。
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的三态是在不断变化的,那么水有没有变成其它物质呢?生:没有。
师:水的物态变化是属于什么性质的变化呢?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生:物理变化。
师:对,那么水是否真的不能变成其它的物质了呢?二、探究新知(30分钟)【实验探究】水真的不能变成别的物质了吗?师: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其实早在2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利用法国物理学家伏打发明的伏打电堆已经发现了实验结果。
今天我们将踏着前人走过的足迹去感受科学研究后成功的喜悦。
1、水的电解【教学活动一】介绍实验装置。
【教学活动二】电解水①师:我们的目的是电解水,但纯水是不易导电的,怎么办呢?生:加入能增强导电性的物质。
师:对,所以我们还要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导电性。
②注入水,关闭活塞,说明正负极要求学生观察两极附近通电前后的现象,注意哪个电极产生的气体多,并观察两管中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多少。
③接通电源,要求学生仔细观察(1)开始时两玻璃管液面高度如何?(2)通电后两电极出现什么情况?④气体的验证。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9篇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9篇](https://img.taocdn.com/s3/m/6e25881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12.png)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水的组成教学设计9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1(一)、设计指导思想: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初步形成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等概念,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结合当今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保护水资源——来构思和组织学习活动。
水的组成的学习以实验为出发点,尽量以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通过实验和讨论,使学生逐步地了解水的组成和构成,力图让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
在拓展部分——保护水资源方面,主要以讨论的形式进行。
本课设计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让学生得到一些水的知识,还要让他们感知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培养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虽然水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不冲淡本课题的主体知识──水的组成,作为引入的史实很简短,但在课题之后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用作对这段引入的呼应,供师生教学中灵活选用。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它既与史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
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重点:水的组成实验。
难点:水的组成的论述和表述。
(三)、学情分析: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用感觉器官来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的体验,但还不知道如何从现象来分析总结化学变化的实质,通过第二单元水分子运动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物理变化的实质是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只是分子的间隔,但却不知道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是如何改变的。
《水的组成》 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4e0dbcc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3.png)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电解水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能从组成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归纳,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对水的组成的认识,体验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和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水的组成的探究,增强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电解水实验。
(2)水的组成的确定。
2、教学难点(1)通过电解水实验得出水的组成。
(2)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水有关的图片,如大海、河流、瀑布等,引导学生思考水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以及水的组成。
提问:“同学们,我们每天都离不开水,那你们知道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吗?”2、讲授新课(1)氢气的性质①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②化学性质:可燃性,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水。
演示氢气燃烧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2H₂+ O₂点燃 2H₂O(2)电解水实验①介绍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
②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极上的现象以及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玻璃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1∶2。
③检验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明是氢气。
④得出结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化学方程式为:2H₂O 通电 2H₂↑ + O₂↑(3)水的组成引导学生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果,分析水的组成。
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单质和化合物①讲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②举例说明常见的单质和化合物,如氧气、氢气是单质,水、二氧化碳是化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示】在水电解器玻璃管里注满水[这里的水是用氧气饱和的、含有5%〜15%氢氧化钠溶液(或1 : 10的硫酸溶液)],接通直流电,一个电极接电源正极,另一个电极接电源负极。
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
准备水电解器、6V 低压直流电源、木
条、火柴、简易氢气发生装置(含试
齐剂)、尖嘴导管、氢氧化钠溶液(或
1 :
液)
10的硫酸溶、烝
馏水一瓶。
【提问】注意观察电极上发生什么现象?
两支玻璃管内的液面有什么变化?
片刻后,用准备好的划有刻度的纸,比较两支玻璃生:接通电源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
生:两支玻璃管里汇集
了无色气体,液面降
低,其中连接正极一端
产生的气体比连接负极
一端产生的气体少。
【讲述】水电解后两支玻璃管生:接负极一端玻璃
中得到的气体是同一物质,还
管内气体的体积大约
是不同物质?电解得到的物是按正极一端玻璃管
电解水实验
质究竟是什么?我们通过实验来
鉴定。
【演示】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
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
部分,慢慢开启活塞。
【提示】注意观察现象
3
【讲述】这种气体能使木条余 3
烬复燃,当燃着木条远离尖嘴
内气体体积的两倍。
口时火焰渐灭。
这种能使余烬生:木条燃烧得更旺。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教学,从课堂气氛来看很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师生的互动及小组生生 互动进行的很好。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都很成功。
采用多媒体,纸片模拟微观世界 中水的分解与合成有效突破了本节教学的重难点。
本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以学生为 主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实验探究,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等得到了培养提高。
教学流程图
课题1水的组成
引入:利悄扎幻认识水的U 减的魁起.弓I 入聊职 可让学主閱诱诬本囲血资札
/ .翩盘養:总緒水
魅朋实糙九L.及检禺團闻艸槪产陀的气休、
电解 啦实
丄口阳I 阿HJrT Wr 〔休体我II :罚为石I
I ⑷槪产'I ■愜烧时火炳岷撲%色
简扑:什么
丨I 】丨槪广‘冷『【休工
W 禹刖機「■、冷皿Q 卄、
氣气、利弋、水在纽駁I:仃忡么车同。
对以1"、刖抑拘啣 托举儿例・
• - 、
物'性
31;IW-* 4的‘血增右的K 棊谯烧更吐、 捋
Aft
此汴物:
4^«r ihH 种兀出纽成的純净物 個《潮由常种元累址成的代削松K 屮神儿索足试尤
札
i
八、帮助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