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田开拓的基本概念
-井田开拓方式
![-井田开拓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00dff1c0e009581b6bd9ebc6.png)
第二章 井田开拓方式2.1 井田开拓概念2.1.1 井田开拓方式的概念井田开拓:由地表进入煤层为开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和采掘工程称为井田开拓。
矿井开拓方式:矿井井筒形式、开采水平数目及阶段内的布置方式的总称。
2.1.2 井田开拓方式的分类(1)按井筒(井筒 :由地面通达矿体的巷道)形式分:立、斜、平、综、分区域;(2)按水平数的多少分:单水平、多水平;(3)按开采准备方式分:上山式、下山式、上下山式、混合式;(4)按开采水平大巷的布置方式分:分煤层大巷、集中大巷、分组集中。
如立井单水平上下山(采区)式、立井多水平上下山(采区)式、立井多水平上山(采区)式、立井多水平上山及上下山混合(采区)式,绘出关系图形如下图2.1。
图 2.1 开拓方式分类关系图2.1.3 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合理确定矿井生产能力,井田范围,进行井田内的划分,确定井田开拓方式,井筒数目及位置;选择主要运输大巷布置方式及井底车场形式; 确定井筒延伸方式及井田开采顺序。
其确定开拓方式的基本原则为:(1)多出煤、早出煤、出好煤、建设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矿井,集中,简单;(2)按《规程》完善通风条件,良好生产条件;开拓方立 井 斜 井平 硐 综 合单水多水平上下山 上 山 上下山混 合 分层大集中大分组集中大(3)减少煤柱损失,减少巷道维护量,提高矿井采出率;(4)减少工程量,降低投资,减少建工工期‘新技术机械化。
2.2 斜井开拓斜井开拓时,根据井田再划分方式和阶段内布置形式可组合成多种开拓方式。
如:“斜井单水平分区式”、“斜井单水平分带式”、“斜井多水平分区式”、“斜井多水平分段式”等。
本节仅举例介绍我国目前常用的几种斜井开拓方式。
2.2.1 片盘斜井开拓片盘斜井开拓是斜井开拓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它是将整个井田沿倾斜方向划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倾斜宽度可以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
在井田沿走向中央由地面向下开凿斜井井筒,并以井筒为中心由上而下逐阶段开采。
采煤概论之井田开拓
![采煤概论之井田开拓](https://img.taocdn.com/s3/m/dbd23bbbc1c708a1294a4425.png)
井田开拓第一节基本概念⏹井田开拓:为了采取煤炭,需从地面向井下开掘一系列的井巷。
⏹井筒:从地面向地下开掘的用于行人、通风、运输、提升的通道。
有立、平、斜。
⏹巷道:与地面不直接相通的,用于行人、通风、运输等的通道。
直立巷道:巷道的长轴线与水平面垂直。
包括:立井、暗立井、溜井。
水平巷道:巷道的长轴线与水平面近似平行。
包括:平硐、平巷、大巷、石门、煤门。
倾斜巷道:巷道的长轴线与水平面有一定的夹角的巷道。
包括:斜井、采区上下山。
⏹硐室:空间三个轴线长度相差不大,且与地面不直接相通的地下巷道。
包括:井底水仓、变电所、绞车房、调度室、候车室。
⏹立井:有直接通达地面出口的垂直巷道,竖井。
⏹暗立井:没有直接通达地面出口的垂直巷道。
⏹溜井:担负自上而下溜放煤炭任务的暗井。
⏹平硐:有直接通达地面出口的水平巷道。
⏹平巷:沿煤层走向开掘的水平巷道。
⏹石门:布置在岩层中和岩层走向垂直或斜交的水平巷道。
⏹煤门:布置在煤层中和煤层走向垂直或斜交的水平巷道。
⏹斜井:有直接通达地面出口的倾斜巷道。
⏹暗立井:没有直接通达地面出口的倾斜巷道。
⏹上山:没有直接通达地面的出口,位于开采水平之上,从主要运输大巷沿煤层或岩⏹层由下向上开掘的倾斜巷道。
⏹下山:没有直接通达地面的出口,位于开采水平之下,从主要运输大巷沿煤层或岩层由上向下开掘的倾斜巷道。
⏹溜煤眼:专作溜煤用的小斜巷。
生产系统1)运煤系统2)通风系统3)运料排矸系统4)排水系统5)动力供应(电、压风)6)通讯、监测系统井下生产系统示意图1—主井;2—副井;3—井底车场;4—运输石门;5—运输大巷;6—回风立井;7—回风石门;8—回风大巷;9—采区运输石门;10—采区下部车场底板绕道;11—采区下部车场;12—采区煤仓;13—行人进风巷;14—运输上山;15—轨道上山;16—绞车房;17—采区回风石门;18—采区上部车场;19—采区中部车场;20—区段运输平巷;21—下区段回风平巷;22—联络巷;23—区段回风平巷;24—开切眼;25—采煤工作面。
-井田开拓方式
![-井田开拓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00dff1c0e009581b6bd9ebc6.png)
第二章 井田开拓方式2.1 井田开拓概念2.1.1 井田开拓方式的概念井田开拓:由地表进入煤层为开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和采掘工程称为井田开拓。
矿井开拓方式:矿井井筒形式、开采水平数目及阶段内的布置方式的总称。
2.1.2 井田开拓方式的分类(1)按井筒(井筒 :由地面通达矿体的巷道)形式分:立、斜、平、综、分区域;(2)按水平数的多少分:单水平、多水平;(3)按开采准备方式分:上山式、下山式、上下山式、混合式;(4)按开采水平大巷的布置方式分:分煤层大巷、集中大巷、分组集中。
如立井单水平上下山(采区)式、立井多水平上下山(采区)式、立井多水平上山(采区)式、立井多水平上山及上下山混合(采区)式,绘出关系图形如下图2.1。
图 2.1 开拓方式分类关系图2.1.3 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合理确定矿井生产能力,井田范围,进行井田内的划分,确定井田开拓方式,井筒数目及位置;选择主要运输大巷布置方式及井底车场形式; 确定井筒延伸方式及井田开采顺序。
其确定开拓方式的基本原则为:(1)多出煤、早出煤、出好煤、建设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矿井,集中,简单;(2)按《规程》完善通风条件,良好生产条件;开拓方立 井 斜 井平 硐 综 合单水多水平上下山 上 山 上下山混 合 分层大集中大分组集中大(3)减少煤柱损失,减少巷道维护量,提高矿井采出率;(4)减少工程量,降低投资,减少建工工期‘新技术机械化。
2.2 斜井开拓斜井开拓时,根据井田再划分方式和阶段内布置形式可组合成多种开拓方式。
如:“斜井单水平分区式”、“斜井单水平分带式”、“斜井多水平分区式”、“斜井多水平分段式”等。
本节仅举例介绍我国目前常用的几种斜井开拓方式。
2.2.1 片盘斜井开拓片盘斜井开拓是斜井开拓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它是将整个井田沿倾斜方向划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倾斜宽度可以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
在井田沿走向中央由地面向下开凿斜井井筒,并以井筒为中心由上而下逐阶段开采。
第三章井田开拓
![第三章井田开拓](https://img.taocdn.com/s3/m/239566c44afe04a1b171de07.png)
第一节 井田开拓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井田开拓的基本知识 第三节 井田开拓方式 第四节 井田开拓中几个主要问题
第一节 井田开拓的基本概念
一、矿井开采的基本概念 1.煤田 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含炭物质沉积形成的大面
积含煤地带称为煤田。 2.矿区 矿区是指开发煤田形成的社会区域。 3.井田 井田是指划归一个矿井开采的一部分煤田或全部煤田。
定的可采煤量。 回采煤量,是早准备煤量范围内,已掘进的回采巷道及
开切眼所圈定的可采储量。 六、矿井采掘关系
采煤和掘进时煤矿生产的两个基本环节,“采掘并举, 掘 进先行”是煤炭工业的一项技术政策。
家煤炭储量计算标准的全部储量,又称矿井总储量。 (二)矿井生产能力 矿井生产能力是指矿井一年内能生产煤炭的数量,又称
矿井年产量或井型。 (三)矿井服务年限 一个矿井从投产到报废的开采年限,称为矿井的服务年
限。
三、井田再划分 (一)井田划分为阶段 在井田范围内,沿煤层倾斜方向,按一定标高将煤层划
分为若干平行于走向的并等于井田走向全长的长条形,每 一个长条叫一个阶段。
4.按开采准备方式可分为上山式、下山式及混合式。
第二节 井田开拓的基本知识
一、煤田划分为井田 煤田划分为井田时应遵循的原则 1.井田范围、储量、煤层赋存及开采条件应与矿井生产
能力相适应。 2.保证井田有合理的尺寸 3.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划分边界 4.合理规划矿井开采范围,处理好相邻矿井之间的关系
二、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一)矿井储量 矿井储量是指井田范围内,通过地质手段查明的符合国
种。 (三)连续式开采 采用分段和整阶段布置时,工作面都是在阶段走向方向
不停顿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续推进,称为连续式开采。
井田开拓
![井田开拓](https://img.taocdn.com/s3/m/a8383ca6dd3383c4bb4cd266.png)
4 井田开拓4.1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井田开拓是指在井田范围内,为了采煤,从地面向地下开拓一系列巷道进入煤体,建立矿井提升、运输、通风、排水和动力供应等生产系统。
这些用于开拓的井下巷道的形式、数量、位置及其相互联系和配合称为开拓方式。
合理的开拓方式需要对技术可行的几种开拓方式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才能确定。
井田开拓主要研究如何布置开拓巷道等问题,具体有下列几个问题需认真研究:(1 )确定井筒的形式、数目,合理选择井筒及工业广场的位置。
(2 )合理确定开采水平的数目和位置。
(3 )布置大巷及井底车场。
(4 )确定矿井开采程序,做好开采水平的接替。
(5 )进行矿井开拓延深、深部开拓和技术改造。
(6 )合理确定矿井通风、运输及供电系统。
确定开拓问题,需根据国家政策,综合考虑地质、开采技术等诸多条件,经全面比较后才能确定合理的方案。
在解决开拓问题时,应遵循下列原则:(1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煤炭工业的技术政策,为早出煤、出好煤高产高效创造条件。
在保证生产可靠和安全的条件下减少开拓工程量;尤其是初期建设工程量,节约基建投资,加快矿井建设。
(2 )合理集中开拓部署,简化生产系统,避免生产分散,做到合理集中生产。
(3 )合理开发国家资源,减少煤炭损失。
(4 )必须贯彻执行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
要建立完善的通风、运输、供电系统,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减少巷道维护量,使主要巷道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5 )要适应当前国家的技术水平和设备供应情况,并为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发展采煤机械化、综掘机械化、自动化创造条件。
(6 )根据用户需要,应照顾到不同煤质、煤种的煤层分别开采,以及其它有益矿物的综合开采。
02—井田开拓方式解析
![02—井田开拓方式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122be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6f.png)
第七节 多井筒分区域开拓
分区域开拓:将大型井田划分为若干 具有独立通风系统的开采区域。
例如英国的特大型矿井塞尔比矿走向、 倾向为 15-16KM,井田面积250K㎡, 年 生 产 能 力 1000 万 吨 , 一 对 主 斜 井 提升提升能力2000t/h。
英国的特大型矿井塞尔比矿基本情况:
矿井年产量 /万ta-1 >60 15~60 15~90 <60
提升方式 带式输送机 串车 箕斗 无极绳
第三节 立井开拓
一、立井单水平带区式开拓
井田划分为两个阶段,阶段内带区式布置
一般带区式布置多采用对拉工作面:两个工作面 共有一条运输平巷(斜巷),两个工作面中的煤 相向运输。 1、井巷开掘顺序:
三、立井井筒设备 表2-2
矿井生产能 主井井筒装备 力/万ta-1
30
一对双层单车(1t)
罐笼
60
一对6t箕斗
90
一对9t箕斗
120
一对12t箕斗
150
一对16t箕斗
180
一对16t箕斗
240
两对12t箕斗
300
两对16t箕斗
副井井筒装备
一对单层单车(1t)罐笼
一对双层单车(1t)罐笼 一对双层单车(1.5t)罐笼 一对双层单车(3t)罐笼 一对双层单车(3t)罐笼 一对双层单车(3t)罐笼,带重锤 一对双层双车(1.5t)罐笼,一对双层 单车(5t)罐笼带重锤 一对双层双车(1.5t)罐笼,一对双层 单车(5t)或双层双车(1.5t)罐笼带 重锤
作业:
1、矿井开拓及开拓方式的概念? 2、斜井井筒布置方式有哪几种?简述
其特点及适应条件。
第四节 平硐开拓
平硐按与煤层走向的相对位置不同,平硐分为走向平硐、垂直走向 平硐和斜交平硐;按平硐所在标高不同,平硐分为单平硐和阶梯平 硐。
第一章井田开拓
![第一章井田开拓](https://img.taocdn.com/s3/m/b2ee2b1acc7931b765ce15a7.png)
铜川矿区的井田划分
二、 矿井巷道 为了进行矿井开采,在地下开掘的井筒、 巷道和硐室的总称。 (一)按空间位置可分为: 1. 垂直巷道-立井、暗立井、溜井 立井:有直接通达地面的垂直巷道称为 立井,又称竖井。立井一般位于井田中部, 担负全矿煤炭提升任务的叫主立井,担负 人员升降和材料、设备、矸石等辅助提升 任务为副立井。
一、井田划分阶段 一个井田的范围相当大,因此,必须将 井田划分成若干个更小的部分,才能按计划 有序的进行开采。 1.阶段划分及特征 (1)阶段概念:在井田范围内,沿煤层倾斜方 向,按一定标高把煤层划分为若干个平行于 走向的长条部分,每个长条部分具有独立的 生产系统,称之为一个阶段。
井田划分为阶段和水平
阶段划分为采区
A C3 q1 C q2 1 q3 C2 C4
J1
J
2
J3
各分段平巷通过主要上(下)山与开采 水平大巷联系,构成生产系统。 分段式划分与采区式划分相比,减少了 采区上(下)山及硐室工程量;采煤工作 面可以连续推进,减少了搬家次数,生产 系统简单。但是,分段式划分仅适用于地 质构造简单、走向长度较小的井田。
F5
J1 J2 J3
F3
F1
F2
F4带区式划分源自分带布置工作面适用于倾斜长壁采煤 法,巷道布置系统简单,比采区式布置 巷道掘进工程量少,但分带工作面两侧 倾斜回采巷道掘进困难,辅助运输不便 。目前,我国大量采用的还是采区式, 但在煤层倾角<12°的条件下,带区式 的运用正在扩大。
三、近水平煤层的井田划分
采区划分为区段
2 6 A
C 4 1
3 5 1
C1
C2
Q1 Q2 Q3
C3 J1 J2
D1 D2 D3
采矿学-第十四 章井田开拓的 基本概念
![采矿学-第十四 章井田开拓的 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92c93fc22cc58bd63186bda2.png)
四、矿井服务年限(T)
1、矿井服务年限:矿井从投产到报废的整个服务期 限。 2、A、T、Zk三者关系 T Z k AK
式中:
T -矿井总的生产时间; K - 储量备用系数,地方小煤矿K=1.3, 一 般矿井设计 K=1.4,地质复杂的矿井及矿区 总体设计K=1.5
考虑K的原因: 1)矿井增产
5)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勘查 工作程度己达到勘探阶段的工作程度要求。可 行牲研究表明,当时开釆是不经济的,但接近 盈亏边界,估算的基础储量和可行性评价结果 的可信度高。
6)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 : 同(2M11)的差别在于本类型只进行了预可行性 研究,估算的基础储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 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3)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 :勘查 工作程度己达到详查阶段的工作程度要 求。预可行牲研究表明,当时开釆是不 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估算的基础 储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 信度一般。
4)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 :勘查工作 程度己达到详查阶段的工作程度要求。预可行 牲研究表明,当时开釆是不经济的,需大幅度 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变 成经济的。估算的资源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 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5)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 :勘查工作程度 己达到详查阶段的工作程度要求。未做可行性 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仅做了概略研究,经济 意义介于经济的至次边界经济的范围内,估算 的资源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
8、矿井设计可采储量:是指矿井设计资源 /储量减去工业场地和主要井巷煤柱的煤量 后乘以釆区采出率。
Zk =(Zs-P2)C 式中:Zk-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P2-工业场地和主要井巷煤柱损失量 之和;
14 井田开拓的基本概念
![14 井田开拓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8e7e3063af1ffc4ffe47ac4b.png)
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
贯彻执行有关煤炭工业的技术政策;要使生产系 统完善,可靠,安全的条件下减少开拓工程量,尤其 是初期建设工程量,节约基建投资,加快矿井建设; 合理集中开拓部署,简化生产系统; 合理开发资源,减少煤炭损失; 贯彻执行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规定; 适应当前国家的技术水平和设备供应情况,并为 新技术,新工艺,发展采煤机械化、自动化创造条件; 根据用户需要,应照顾到不同煤质、煤种的煤层 分别开采,以及其他有益矿物的综合开采。
50年代,开采水平垂高一般60~80m,目前已提高到 179m,并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大型矿井水平垂高平均为 193.71m;中、小型矿井平均垂高分别为170.8m和158.9m。
开采水平大巷布置
开采水平大巷布置方式有:分煤层布置大巷、集中大巷、 分组集中大巷等几种。我国分组集中大巷应用较为广泛。
可采储量
设计损失量
表外储量。指在一定地区范围内,矿产储量中因有益组分或矿物含量低,矿体小或矿层薄, 开采条件复杂,当前开采、加工技术尚未解决,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尚不能利用的储量。
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矿井工业资源/储量减去设计计算的断层煤柱、防 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地面建(构)筑物煤柱等永久煤柱损失量后的资源 /储量,称矿井设计资源/储量。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矿井设计资源/储量减去工业场地和主要井巷煤柱的 煤量后乘以采区回采率,为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原则
井田境界的划分方法
垂直划分 水平划分 按煤组划分
第二节
矿井资源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矿井资源储量
(1)矿井地质资源量:是指地质勘查报告提供的井田内查明的煤炭资 源量,即详查地质报告提供的查明煤炭资源的全部。(勘探地质报告 提供的查明煤炭资源的全部。包括探明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控制 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推断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 (2)矿井工业资源/储量:是指经过地质勘探煤层厚度及质量均合乎 开采要求,地质构造清楚,目前可供利用的可列入平衡表内的储量。 (地质资源量经可行性评价后,其经济意义在边际经济及以上的基础 储量及推断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乘以可信度系数之和) (3)矿井设计资源/储量:指矿井工业资源/储量减去设计计算的断 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地面建(构)筑物煤柱等永久煤 柱损失量及因法律、社会和环境保护等因素影响而不得开采的煤柱 煤量后的资源/储量。 (4)设计可采储量:矿井设计资源/储量中减去工业场地、井筒、井 下主要巷道等保护煤柱煤量后乘以采区回采率,为矿井设计可采储 量。但不应减去各上、下山煤柱煤量,该部分应属采区开采损失。
井田开拓的基本概念
![井田开拓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dea0f306f12d2af90242e662.png)
水平
准备方式 大巷布置方式
上山式 分煤层大巷 集中大巷 分组集中大巷
单水平
开 拓 方 式
斜井 下山式
平硐 综合 多水平
混合式
二、井田开拓要解决的问题
确定井筒的形式、数目及其配置,合理选择井
筒及工业广场的位置;
合理地确定开采水平数目和位置; 布置大巷及井底车场; 确定矿井开采程序,做好开采水平的接替; 进行矿井开拓延深、深部开拓及技术改造。
第四节 中国煤矿井田开拓概况及发展
矿井生产能力
矿井平均生产能力以综合开拓最高,其次为立井开拓,最 后是平硐和斜井。特大型矿井多数是以综合开拓为主。
开采水平大巷布置 开采水平大巷布置方式有:分煤层布置大巷、集中大巷、分 组集中大巷等几种。我国分组集中大巷应用较为广泛。 近几年来,有在煤层中布置大巷的发展趋势,但是大部分矿 井大巷布置在底板岩层中。
井田开拓的特征及有关参数
各种开拓方式的井田特征 我国近水平、缓倾斜煤层的开采中,各种方式都得到广泛应 用,但是在表土层厚度、矿井平均开采深度等方面,立井开拓 明显大于其他几种开拓方式。
第四节 中国煤矿井田开拓概况及发展
矿井生产能力
矿井平均生产能力以综合开拓最高,其次为立井开拓,最后 是平硐和斜井。特大型矿井多数是以综合开拓为主。 开采水平设置及水平垂高 上世纪50年代,开采水平垂高一般60~80m,90年代提高 到179m,并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大型矿井水平垂高平均为 193.71m;中、小型矿井平均垂高分别为170.8m和158.9m。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中3.2.4条中:当矿井划分为阶 段开采时,其阶段垂高宜为: 1)缓倾斜、倾斜煤层:200~350m; 2)急倾斜煤层100~250m。
第十六章 井田开拓的基本概念
![第十六章 井田开拓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fe44a1df80eb6294dd886c66.png)
§2 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一、矿井储量(原分类) 1、储量分级 A级、B级、C级、D级 高级储量(工业储量) :A级+B级+C 级 远景储量:D级
§2 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2、矿井储量分类
矿井地质储量 • 能利用储量(平衡表内储量)(A+B+C+D ) • 尚难利用储量(平衡表外储量) 能利用储量: 工业储量 一般Zg=(A+B+ C) 远景储量 ( D) 工业储量: 可采储量(Zk) 设计损失量(开采损失)
§2 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二、矿井生产能力A
1、矿井生产能力:矿井设计的年生产能力,万t / a; 2、矿井井型:按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大小划分的 矿井类型。 大型矿井:120、150、180、240万t/a 300、400、 500、600万t/a及以上; 中型矿井:45、60、90万t/a; 小型矿井:30万t/a以下。
§2 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矿井储量
工业储量(Zg)— 能够作为矿井设计和投资的储 量 一般 Zg = A+B+C 缺煤地区 Zg = A+B+C+0.5D 可采储量(Zk) — 矿井设计的可以采出的储量 设计损失(开采损失) — 设计时预计丢在地下的 储量 有的可预知,有的不可预知。 Zk =(Zg-P)C
设计要求A与T相适应:A大 ,T大,A小, T小 大型矿井投资大,T ;配套的企业规模大,T ;均衡生产期长,T 。 我国要求大型矿井的服务年限要大于60年
§2 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煤炭工业设计矿井设计规范中储量A与服务 年限T的关系
A(万t/a) T/a 第一水平服务年限/a
α<25 α=25~45 α>45
第十四章 井田开拓的基本概念
![第十四章 井田开拓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0e20b9dc0029bd64793e2c75.png)
第十四章井田开拓的基本概念井田开拓:按一定顺序有计划地开掘为整个矿井或某个水平或某几个采区服务的主要井巷,安装相应的设备及设施的过程叫井田开拓。
第一节煤田划分为井田井田:一、井田划分的原则是矿区总体设计的重要内容(规模、方式、井田划分、建矿顺序、工程及工程顺序、产品加工工艺、运输、供电、通讯、供水与排水、服务设施、综合开采与利用)井田划分总的要求:各井田有合理的尺寸,煤田各部分都能得到合理的开发。
井田划分的影响因素:地下因素、地上因素井田划分的原则:1、与矿井生产能力相适应2、尽量利用自然条件3、要有合理的尺寸和足够的储量4、统筹兼顾,照顾全局5、留有余地实例:图14-1(平顶山矿区的井田划分-利用自然条件)二、井田划分的方法1、按地质构造划分2、按煤层赋存形态划分3、按煤质、煤种分布划分4、按地形地物划分5、人为划分:水平划分、垂直划分第二节矿井资源/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一、矿井资源/储量1、矿井资源/储量分类及计算可靠度经济意义查明矿产资源潜在矿产资源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经济的可采储量(111)基础储量(111b)预可采储量(121)预可采储量(122)基础储量(121b)基础储量(122b)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2M11)基础储量(2M21)基础储量(2M22)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2S11)资源量(2S21)资源量(2S22)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1)资源量(332)资源量(333)资源量(334)?第一位数字意义: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2S――次边际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第二位数字意义:1――可行性研究;2――预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第三位数字意义: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b――未扣除设计、开采损失的可采储量量,A、B、C称为平衡表内储量,D称为远景储量。
新的储量分类说明:1)国际标准2)不只虑查明程度,还考虑经济意义、研究阶段3)查明程度不再用A、B、C、D表示,而是用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代替4)经济意义分三等: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5)对储量和资源的概念进行了区分,用资源/储量代替储量的提法6)勘探阶段新规定:预查、普采、详查、勘探代替普采、详查、精查7)研究阶段: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矿井初步设计。
2 井田开拓的基本概念
![2 井田开拓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a438082f58fb770bf78a5584.png)
矿井的服务年限T
设备更新周期缩短,矿井T缩短, A、T的技术发展趋势 1、A型大型化:T缩短; 2、生产高度集中:一矿一面,二面。
第三节 井田开拓的内容及分类
一、概念 井田开拓:由地表进入煤层为开采水平服务 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和开掘工程。 井田开拓方式:开拓巷道在井田内的总体布 置方式。 开拓系统:开拓巷道的形式、数目、位置及 其相互联系和配合,总称开拓系统。
五、井田划分原则
1、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1)利用大的河流、湖泊、国铁、桥梁等; 2)地质构造:大的断层、褶曲向、背斜轴线; 3)煤层倾角急剧变化 地带; 2 一 4)不同煤质和煤种分 + + + + 布规律,分提分运; 二 四 + + 5)地形、地物、便于 + 5 1 五 六 3 外接国铁; + 三 + + 6)层间距。 八
Z K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P2 工业场地和主要井巷煤柱损
失量之和
主要井巷煤柱不包括上、下山煤柱(属采区开采损失) 采出率 薄煤层 ≧0. 85 中煤层 ≧0. 8 厚煤层 ≧0. 75
1、 矿井生产能力A
1、矿井生产能力:矿井设计的年生产能力,万t /a;
2、矿井井型:按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大小划分的矿井 类型。一般分为: 特大型矿井:300、400、500、600万t/a及以上; 大型矿井:120、150、180、240万t/a;
(一)矿区总体设计 矿区总体设计 矿区详查地质报告 矿区总体设计计划任务书 矿区开发可行性研究
1、矿区开发可行性研究
内容:八个部分及一个总述
矿区概况及建设条件-资源、开采条件; 矿区开发与建设-矿区规模、井田划分、能力、年限; 用户与产品-加工厂; 矿区地面设施与总布置-服务设施; 矿区外部协作配套工程-交通、通讯、电力; 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 技术经济分析与主要经济指标; 矿区建设可行性综合评价; 总述:概述、矿区建设综合评价、问题与建议
井田开拓概念
![井田开拓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2424399a011ca300a7c3900d.png)
第二章井田开拓方式第一节井田开拓概念一、井田开拓方式的概念井田开拓:由地表进入煤层为开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和采掘工程称为井田开拓。
矿井开拓方式:矿井井筒形式、开采水平数目及阶段内的布置方式的总称。
二、井田开拓方式的分类1. 按井筒形式(1)立井(2)斜井(3)平硐(4)综合2.按阶段内布置方式(1)采区式(2)分段式(3)带区式3.井筒形式+开采水平+阶段内布置方式三、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1.合理确定矿井生产能力,井田范围,进行井田内的划分,确定井田开拓方式,井筒数目及位置2.选择主要运输大巷布置方式及井底车场形式3.确定井筒延伸方式及井田开采顺序基本原则:(1)多出煤、早出煤、出好煤、建设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矿井创造条件,集中,简单(2)按《规程》完善通风条件,良好生产条件(3)减少煤柱损失,减少巷道维护量,提高矿井采出率,(4)减少工程量,降低投资,减少建工工期(5)新技术机械化、自动化的推广创条件(6)考虑煤质、煤种区别第二节斜井开拓主、副井均为斜井的开拓方式,称斜井开拓。
一、片盘斜井开拓(斜井多水平分段式开拓)片盘斜井开拓是最简单的开拓方式。
典型的片盘斜井如下图所示 其井下部分有一个下山采区。
井田沿煤层倾向按标高划分为若干个分 段,每段相当于采区的一个区段,倾斜长度适于布置一个采煤工作 面。
(习惯上称为片盘)1. 井巷掘进顺序自地面向下沿煤层开一对斜井,直至第一片盘下20~30m 在第一 片盘上部开片盘甩车场及第一片盘回风巷,在第一片盘下部开片盘甩 车场及片盘运输巷,然后,经平或斜石门掘进上煤层的超前平巷及开 切眼,即可开始第一片盘的回采2. 生产系统:采煤系统、运矸系统、通风系统。
3. 优点:系统简单,工程量小,投资少,工期短,斜井可沿煤层 掘进施工便利,能够进一步了解煤层赋存情况。
缺点:矿井内不能布置较多的工作面,矿井生产能力小;容易出 现掘进与生产相互干扰,对地质变化适应性差。
煤矿开采学第二章--井田开拓基本概念
![煤矿开采学第二章--井田开拓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b870e1a302020740be1e9bf0.png)
资源量(2S11)
次边际经济的 资源量(2S21)
资源量(2S22)
推断的
潜在矿产资 源
内蕴经济的 资源量(331)
资源量(332) 资源量(333) 资源量(334)?
2020/7/21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 6
1、探明的煤炭储量分类
1)可釆储量(111):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 2)探明的(可研)基础储量(111b): 同(111)的差别在于
8)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同(2S11) 的差别在于本类型只进行了预可行性矸究,估算的 资源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9)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 :勘查工作程度己达 到勘探阶段的工作程度要求。但未做可行性研究或 预可行性研究,仅做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 济的至次边界经济的范围内,估算的资源量可信度 高,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
3)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 :勘查工作程度己 达到详查阶段的工作程度要求。预可行牲研究表明, 当时开釆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估算的基础 储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2020/7/21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 10
2、控制的煤炭储量分类
4)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 :勘查工作程度己 达到详查阶段的工作程度要求。预可行牲研究表明, 当时开釆是不经济的,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 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变成经济的。估算的资源 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 7
1、探明的煤炭储量分类
5)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勘查工作程 度己达到勘探阶段的工作程度要求。可行性研究表明, 当时开釆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估算的基础 储量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矿井可行性研究和矿井初步设计的内容是什么?
4. 矿井开采设计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5. 试述矿井开采设计方法步骤,方案比较法和开采设计方案的综合评价优选方法。
4. 确定矿井开拓延深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5. 矿井改扩建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矿井改扩建的方式有哪几类?生产矿井的合理
集中改造有哪几种方式?改扩建矿井的开拓系统如何改造?
*第二十一章** **矿井开采设计***
1. 矿井开采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2. 矿井开采设计程序是什么?第 章
1. 采区式准备方式的类型及应用。
2. 盘区式准备方式的类型及应用。
3. 采区式和盘区式准备的异同点及如何选择应用?
*第十二章** **煤层群的开采顺序*
1. 如何确定煤层群的开采顺序?
2. 分析煤层群上行开采的机理及适用条件?
3. 如何确定缓斜和倾斜煤层群上下采煤工作面同采时的最小错距?
1. 如何合理确定开采水平垂高?
2. 上下山开采的基本特点及应用。
3. 大巷运输方式有几种?其对大巷布置各有何要求?
4. 如何选择确定大巷的位置?
5. 立井开拓时如何确定井筒的位置?
6. 矿井通风系统、风井布置方式有几种?分述其特点及适用条件。
*第十九章** **井底车场***
*习** **题***
*第一篇** **采煤方法***
*第一章** **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1.煤田、井田、井型的基本概念。
2.井田内的划分方式?阶段与水平的基本概念?采区、盘区、带区的基本概念?
3. 矿井开拓、准备及回采的含义及作用是什么?**
*第二章** **采煤方法的概念和分类***
条件可以形成再生顶板?
4. 人工假顶主要有那些类型,各有何特点?
5. 假顶下回采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第六章** **倾斜长壁采煤法*
1. 与走向长壁采煤法相比,倾斜长壁采煤法的特点是什么?
2. 倾斜长壁工作面采煤工艺有什么特点?俯斜和仰斜开采时各应注意哪些问题?
3. 绘图说明倾斜分层倾斜长壁分层同采时的巷道布置图,说明掘进顺序、运输和
*第十三章** **采(盘)区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分析*
1. 煤层群采用集中平巷联合准备时,区段集中平巷布置的方式有哪几种?说明其
适应性。
2. 根据哪些因素确定采区走向长度?
3. 确定采区生产能力的方法及步骤?
4. 采区采出率的涵义?提高采区采出率的措施?
5. 如何留设及确定采区煤柱尺寸?
3. 什么是综采工艺系统?综采工作面的主要设备有哪些?
4. 说明综采双滚筒采煤机割煤、进刀方式有哪几种?有何优缺点?及其实用条件?
5. 综采面有哪几种移架方式?及时支护与滞后支护的工艺流程是什么?
6. 简述综采工作面设备的几何尺寸配套及生产能力配套的基本原则?
7. 试分析影响综采面生产能力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第九章** **柱式体系采煤法*
1. 柱式体系采煤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2. 柱式体系采煤方法的主要类型及其区别?
*第十章** **采煤方法的选择及发展* Biblioteka 1. 选择采煤方法的原则?
2. 采煤方法的发展方向?
*第二篇** **准备方式及采区设计***
*第十一章** **准备方式的类型及其选择*
1. 何谓采煤方法?
2. 采煤方法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3. 我国较广泛采用的采煤方法有哪几种?应用及发展概况如何?
*第三章** **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工艺***
1. 长壁采煤法有那几种主要采煤工艺?说明主要特点及相互关系。
2. 什么是普采工艺系统?普采工艺的基本要点是什么?
1. 立井开拓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 斜井开拓方式的井筒布置有几种?其适用条件如何?
3. 平硐开拓有几种方式,说明其布置特点及适用条件?
4. 简述井筒(硐)形式的比较和选择?
5. 分区域开拓的基本特征及其适用性?
6. 综合开拓有哪些类型与应用?
*第十八章** **井田开拓巷道布置***
*第三篇** **井田开拓及矿井开采设计***
*第十六章** **井田开拓的基本概念*
1. 煤田划分井田要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2. 如何合理确定矿井的生产能力?
3. 确定矿井服务年限时为何要考虑储量备用系数?
4. 试述开拓方式分类及确定的原则。
*第十七章** **井田开拓方式***
*第十四章** **采区车场*
1. 说明标准道岔的符号意义。
2. 采区车场的含义、作用及组成。
3. 说明采区上、中、下部车场的基本类型及如何应用?
*第十五章** **采区设计的程序和步骤*
1. 编制采区设计的依据?
2. 采区设计的步骤?
3. 采区设计包括的内容?**
1. 绘图说明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的采区巷道布置、掘进顺序和生产系统。
2. 不同采煤工艺对区段平巷的坡度和方向各有什么要求?
3. 说明区段平巷单巷布置和双巷布置的特点及应用。
4. 说明单工作面布置和双工作面布置的特点及应用。
5. 绘图说明采煤工作面回采顺序的几种方式及应用。
6. 绘图说明采场通风的几种方式及其适用条件。
通风系统。
4. 倾斜长壁采煤方法的改进方向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第七章** **放顶煤采煤法***
1. 简述放顶煤采煤法的实质及主要应用类型。
2. 顶煤的破坏一般分为几个区?主要影响因素有那些?
3. 确定放煤步距和放煤方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 放顶煤工作面煤炭损失包括那些?如何提高工作面采出率?
5. 我国综采放顶煤支架有那些主要类型?目前应主要发展那类架型?
6. 综采放顶煤采煤法的主要优点及适用条件?
*第八章** **急斜煤层采煤法*
1. 急斜煤层开采有哪些主要特点?
2. 我国急斜煤层采煤方法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何种条件?
3. 绘图说明伪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的采煤系统、工艺特点和主要优缺点。
1. 简要说明井底车场的用途及特点。
2. 对照图23-1说明井底车场巷道和硐室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3. 绘图并说明立井环形式井底车场有几种基本类型?简要说明各种环形式车场的
特点及适用条件。
4. 我国煤矿常用的井底车场类型有哪些?试说明各类井底车场的特点。
5. 说明底卸式矿车的卸煤原理。
6. 采用带式输送机运煤的井底车场较轨道矿车运煤的井底车场有什么不同?
7. 选择井底车场形式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8. 试说明井底车场主要硐室的位置、用途及布置的原则。
*第二十章** **矿井开拓延深与技术改造***
1. 什么是矿井开拓延深?
2. 矿井技术改造的含义是什么?
3. 矿井开拓延深方式有哪些?
8. 简述大采高、大倾角综采的工艺特点及煤壁防片帮、设备防止下滑的措施。
9. 简述采煤工作面过断层的技术措施。
10. 简述机采工作面开机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11. 试分析工作面的合理长度及影响合理长度的技术因素。
12. 熟悉并掌握工作面作业规程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第四章** **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
7. 受构造影响时区段平巷布置的特点有哪些?
*第五章** **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
1. 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分层同采时巷道布置有何特点?分层分采
时可有何变化?
2. 对照图5-1简述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分层同采时运煤通风线路。
3. 什么是人工假顶,分层开采中为什么要铺设人工假顶?什么是再生顶板,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