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

合集下载

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

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

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及其组织、细胞和分子层面上的
生物学现象和机制的学科。

它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以及这些过程背后的分子机制。

在分子生物学中,研究者关注的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分子。

他们研究DNA、RNA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
们在细胞内的相互关系。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

它包括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以及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过程。

此外,分子生物学也涉及
到进化、遗传学、生物工程和药物研发等领域。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多样且不断发展。

常用的方法包括
DNA测序、PCR、蛋白质电泳和基因工程技术等。

这些方法使得
研究者能够深入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揭示它们对生物体的
影响。

总体而言,分子生物学对于我们理解生命的奥秘、解决疾病和推动生物技术和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生物分子的组成和相互作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起源、进化和机制,为人类的健康和科学研究做出贡献。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从广义来讲,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它主要对蛋白质及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进行研究。

DNA重组技术:DNA重组技术(又称基因工程)是将DNA片段或基因在体外经人工剪接后,按照人们的设计与克隆用载体定向连接起来,转入特定的受体细胞中与载体同时复制并得到表达,产生影响受体细胞的新的遗传性状。

信号转导:是指外部信号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传到细胞内部,并激发诸如离子通透性、细胞形状或其它细胞功能方面的应答过程。

转录因子:是指一群能与基因5′端上游特定序列专一结合,从而保证目的基因以特定强度在特定时间和空间表达的蛋白质分子。

功能基因组:又称后基因组,是在基因组计划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主要研究基因及其所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指导人们充分准确地利用这些基因的产物。

结构分子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特定空间结构及结构的运动变化与其生物学功能关系的科学。

生物信息学:是生物科学和信息科学重大交叉的前沿学科,它依靠计算机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快速高效计算、统计分类以及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的预测。

染色体:是指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棒状可染色结构,由染色质构成。

染色质是由DNA、RNA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

染色体是一种动态结构,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明显不同。

C-值(C-value):一种生物单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

C-值矛盾(C-value paradox):基因组大小与机体的遗传复杂性缺乏相关性。

核心DNA(core DNA):结合在核心颗粒而不被降解的DNA。

连接DNA(linker DNA):重复单位中除核心DNA以外的其它DNA。

DNA多态性:指DNA序列中发生变异而导致的个体间核苷酸序列的差异,主要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和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两类。

DNA的一级结构:是指4种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表示了该DNA分子的化学组成。

又由于4种核苷酸的差异仅仅是碱基的不同,因此又是指碱基的排列顺序。

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

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

1、转录(Transcription):以某一DNA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原则形成一条新的RNA链的过程,是基因表达的第一步。

2、编码链:与mRNA 有相同序列的DNA 链3、下游:沿着表达方向的序列。

例如,编码区是在起始区的下游。

4、上游:转录起点之前的序列,例如,细菌启动子在转录单位的上游,起始密码在编码区上游。

5、启动子:结合RNA 聚合酶并起始转录的DNA 区域。

6、RNA聚合酶:使用DNA作为模板合成RNA的酶(正式应为DNA-依赖性RNA 聚合酶)7、终止子:是给予RNA聚合酶转录终止信号的DNA序列。

DNA分子中终止转录的核苷酸序列。

8、转录单位:指RNA聚合酶起始位点和终止位点间的距离,可能包括不止一个基因。

9、初级转录本:与一个转录单位相对应的未修饰的RNA 产物。

10、组成型表达constitutive expression:个体发育的任一阶段,在所有细胞中都持续进行的表达。

一般是生命过程必需的基因。

11、负调控:在没有任何调节蛋白或其失活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存在repressor的时候基因表达受阻。

12、正调控:在没有任何调节蛋白或其失活的情况下,基因关闭;存在activator的时候基因表达开启。

一般原核生物偏向负调控,原核生物的DNA裸露无保护,很容易启动转录,并翻译。

因此其细胞内的基因可以说是基本全部默认开启,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原核细胞内存在大量不同的reressor阻遏着大量基因的转录。

细胞必须根据不同的条件,对一些被阻遏的基因进行去阻遏的调控,或对一些基因的表达进行阻止。

13、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 DNA分子上的一些与基因转录调控相关的特定序列。

14、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一些与基因表达调控有关的蛋白因子。

15、顺式调控cis-acting regulation 一段非编码DNA序列对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顺式正调控(启动子、增强子);顺式负调控(沉默子)16、反式调控trans-acting regulation 转录因子作用于顺式作用元件对基因转录的调控。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2、C值(C value):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

在真核生物中,C值一般是随生物进化而增加的,高等生物的C值一般大于低等生物。

3、DNA多态性(DNA polymorphism):DNA多态性是指DNA序列中发生变异而导致的个体间核苷酸序列的差异。

4、端粒(telomere):端粒是真核生物线性基因组DNA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它是一段DNA序列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

5、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DNA 在复制过程中碱基间的氢键首先断裂,双螺旋解旋并被分开,每条链分别作为模板合成新链,产生互补的两条链。

这样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与原来DNA 分子的碱基顺序完全一样。

一次,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所以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为DNA 的半保留复制。

6、复制子(replicon):复制子是指生物体的复制单位。

一个复制子只含一个复制起点。

7、半不连续复制(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DNA 复制过程中,一条链的合成是连续的,另一条链的合成是中断的、不连续的,因此称为半不连续复制。

8、前导链(leading strand):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一致,通过连续的5W聚合合成的新的DNA链。

9、后随链(lagging strand):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反,通过不连续的5\T聚合合成的新的DNA链。

10、AP位点(AP site):所有细胞中都带有不同类型、能识别受损核酸位点的糖昔水解酶,它能特异性切除受损核昔酸上N-B糖昔键,在DNA链上形成去嘌吟或去嘧啶位点,统称为AP位点。

11、cDNA(complementary DNA):在体外以mRNA 为模板,利用反转录酶和DNA聚合酶合成的一段双链DNA。

分子生物学 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  名词解释

1核小体nucleosome:组成真核细胞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由组蛋白和大约200个bp的DNA组成的直径约10 nm的球形小体。

其核心由H2A、H2B、H3和H4四种组蛋白各两个分子组成八聚体构成染色体chromosome:由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和少量核糖核酸组成的线状或棒状物,是生物主要遗传物质的载体基因组genome: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2.外显子exon:基因组DNA中出现在成熟RNA分子上的序列。

外显子被内含子隔开,转录后经过加工被连接在一起,生成成熟的RNA分子。

3.内含子intron:真核生物细胞DNA中的间插序列。

这些序列被转录在前体RNA中,经过剪接被去除,最终不存在于成熟RNA分子中。

内含子和外显子的交替排列构成了割裂基因。

在前体RNA中的内含子常被称作“间插序列”。

3.mRNA:携带从DNA编码链得到的遗传信息,并以三联体读码方式指导蛋白质生物合成的RNArRNA:核糖体中的RNA,在核糖体的构成和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tRNA:具有携带并转运氨基酸功能的一类小分子核糖核酸4.cDNA:以与DNA互补的RNA为模板,在适当引物的存在下,由RNA反转录的DNAB-DNA:是DNA双螺旋结构的一种形式,具有右旋型态的双链DNA。

5.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体外酶促特异合成DNA片段的一种方法6.RPLP:指基因型之间限制性片段长度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限制性酶切位点上碱基的插入、缺失、重排或点突变所引起的.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其基本原理与PCR技术一致.7.卫星DNA:真核细胞染色体具有的高度重复核苷酸序列的DNAZ-DNA:是DNA双螺旋结构的一种形式,具有左旋型态的双股螺旋(与常见的B-DNA相反),并呈现锯齿形状8.S-D序列:原核生物中每一个mRNA都具有其核糖体结合位点,它是位于AUG上游8-13个核苷酸处的一个短片段RNA剪接:真核生物前体mRNA切除内含子,连接外显子形成成熟的mRNARNA编辑:RNA编辑是指在mRNA水平上改变遗传信息的过程.9.CAT框:真核结构基因上游的顺式作用元件,其共有序列为CAAT10.转座子: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移动的基本单位操纵子:原核生物中由启动子、操作基因和结构基因组成的一个转录功能单位11半保留复制:DNA复制时以双链中的每一条单链作为模板,分别合成一条互补新链,重新形成的双链中各保留一条原有DNA单链的复制方式12冈崎片段:在DNA不连续复制过程中,沿着后随链的模板链合成的新DNA片段13.转录:DNA的遗传信息被拷贝成RNA的遗传信息的过程15.逆转录:以RNA为模板,依靠逆转录酶的作用,以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为底物,产生DNA链16.翻译:mRNA在核糖体上合成多肽的过程16.中心法则:克里克(F. Crick )于1958年提出的阐明遗传信息传递方向的法则,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至RNA,再传递至多肽。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RFLP:个体之间DNA的核苷酸序列存在差异,称为DNA多态性。

由于碱基组成的变化而改变了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从而导致相应的限制性片段的长度和数量发生变化,称为RFLP。

翻译:是指在多种因子辅助下,由tRNA携带并转运相应氨基酸,识别mRNA上的三联体密码子,在核糖体上合成具有特定序列多肽链的过程,称为翻译。

突变: DNA的结构发生永久性改变,即突变.转化:通过自动获取或人为地供给外源DNA,使细胞或培养的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

转导:当病毒从被感染的(供体)细胞释放出来、再次感染另一(受体)细胞时,发生在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之间的DNA转移及基因重组即为转导作用。

受体:是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识别外源化学信号并与之结合的成分,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个别糖脂。

粘粒:又称柯斯质粒,是一类由人工构建的含有λDNA 粘性末端cos序列和质粒复制子的杂种质粒载体。

它是为克隆和增殖真核基因组DNA的大区段而设计的,是组建真核生物基因文库及从多种生物中分离基因的有效手段。

质粒: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外的、具有自主复制能力的环状双链DNA分子。

端粒:以线性染色体形式存在的真核基因组DNA末端都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叫端粒。

该结构是一段DNA序列和蛋白质形成的一种复合体,仅在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存在。

端粒DNA由重复序列组成,人类端粒一端是TTAGGG另一端是AATCCC.克隆:通过无性繁殖过程所产生的与亲代完全相同的子代群体。

探针:用放射性核素、生物素或荧光染料标记其末端或全链的已知序列的多聚核苷酸链被称为“探针”。

转录:以DNA为模版,由D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pol)催化4中NTP聚合,生成RNA 的过程。

增强子:其含有多个作用原件,可以特异性地与转录因子结合,增强基因的转录活性的段短DNA序列。

启动子:能被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并与其结合,启动转录的DNA序列。

操纵子:由功能相关的一组基因在染色体上串联,共同构成的一个转录单位。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核酸构造,性质与功能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生命的本质、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医学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人体在正常和疾病状态下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主要研究人体生物大分子和大分子体系的构造、功能、相互作用及其同疾病发生、开展的关系。

基因:是核酸分子中贮存遗传信息的遗传单位,是指DNA特定区段,是RNA和蛋白质相关遗传信息的根本存在形式。

大局部生物中构成基因的核酸是DNA, 少数生物〔如RNA病毒〕是RNA。

核酸的一级构造:核酸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糖核苷酸(dAMP, dGMP, dTMP, dCMP)的排列顺序。

组成RNA分子的核糖核苷酸(AMP, GMP, UMP, CMP)的排列顺序。

由于核苷酸间的差异主要是碱基不同,所以也称为碱基序列。

DNA的一级构造: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dAMP, dGMP, dTMP, dCMP)或四种碱基的排列顺序。

DNA三级构造:DNA分子在形成双螺旋构造的根底上,进一步折叠成超螺旋构造(supercoil) (原核细胞),或在蛋白质的参与下,进展精细的包装(真核细胞),所形成的空间构造。

超螺旋构造(superhelix 或supercoil):DNA双螺旋链再盘绕即形成超螺旋构造。

正超螺旋(positive supercoil)盘绕方向与DNA双螺旋方同一样;负超螺旋(negative supercoil)盘绕方向与DNA双螺旋方向相反。

构造基因:在基因片段中,贮存着一个特定的转录RNA分子的DNA序列,这段序列决定该RNA分子的一级构造,就称为构造基因。

外显子〔exon):构造基因中在成熟RNA分子中保存的相对应的序列内含子(intron):是指RNA分子剪接时删除局部相对应的构造基因序列基因转录调控序列:与转录相关的、构造基因以外的序列启动子〔promoter):是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位于构造基因转录起始点的上游,偶见位于转录起始点的下游。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Central dogma (中心法则):DNA 的遗传信息经RNA 一旦进入蛋白质就不能再输出了。

Reductionism (还原论):把问题分解为各个部分,然后再按逻辑顺序进行安排的研究方法.Genome (基因组):单倍体细胞的全部基因。

transcriptome(转录组):一个细胞、组织或有机体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组完整基因。

roteome (蛋白质组):在大规模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特征,获得蛋白质水平上的关于疾病的发生、细胞代谢等过程的整体而全面的认识。

Metabolome (代谢组):对生物体内所有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并寻找代谢物与生病理变化的相关关系的研究方法。

Gene (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Epigenetics (表观遗传学现象):DNA 结构上完全相同的基因,由于处于不同染色体状态下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而表现出不同的表型。

Cistron (顺反子):即结构基因,决定一条多肽链合成的功能单位。

Muton(突变子):顺反子中又若干个突变单位,最小的突变单位被称为突变子。

recon(交换子):意同突变子.Z DNA(Z型DNA) :DNA 的一种二级结构,由两条核苷酸链反相平行左手螺旋形成。

Denaturation (变性):物质的自然或非自然改变.Renaturation (复性):变形的生物大分子恢复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构想的现象。

egative superhelix (负超螺旋):B-DNA 分子被施加左旋外力,使双螺旋体局部趋向松弛,DNA分子会出现向右旋转的力的超螺旋结构。

C value paradox (C值矛盾):生物overlapping gene(重叠基因):不同的基因公用一段相同的DNA序列。

体的大C值与小c值不相等且相差非常大.interrupted gene (断裂基因):由若干编码区和非编码区连续镶嵌而成的基因。

splitting gene(间隔基因):意思与断裂基因相同。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基因:能够表达和产生蛋白质和RNA的DNA序列,是决定遗传性状的功能单位。

2、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

3、端粒:以线性染色体形式存在的真核基因组DNA末端都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叫端粒。

该结构是一段DNA序列和蛋白质形成的一种复合体,仅在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存在。

4、操纵子:是指数个功能上相关的结构基因串联在一起,构成信息区,连同其上游的调控区(包括启动子和操纵基因)以及下游的转录终止信号所构成的基因表达单位,所转录的RNA为多顺反子。

5、顺式作用元件:是指那些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能够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特异DNA序列。

包括启动子、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加尾信号和一些反应元件等。

6、反式作用因子:是指真核细胞内含有的大量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结合顺式作用元件而调节基因转录活性的蛋白质因子。

7、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

8、增强子:位于真核基因中远离转录起始点,能明显增强启动子转录效率的特殊DNA序列。

它可位于被增强的转录基因的上游或下游,也可相距靶基因较远。

9、基因表达:是指生物基因组中结构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经过转录、翻译等一系列过程,合成特定的蛋白质,进而发挥其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和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10、信息分子: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

其中由细胞分泌的调节靶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称为细胞间信息分子;而在细胞内传递信息调控信号的化学物质称为细胞内信息分子。

11、受体:是存在于靶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特异识别生物活性分子并与之结合,进而发生生物学效应的的特殊蛋白质。

12、分子克隆:在体外对DNA分子按照即定目的和方案进行人工重组,将重组分子导入合适宿主,使其在宿主中扩增和繁殖,以获得该DNA分子的大量拷贝。

13、蛋白激酶:是指能够将磷酸集团从磷酸供体分子转移到底物蛋白的氨基酸受体上的一大类酶。

14、蛋白磷酸酶:是具有催化已经磷酸化的蛋白质分子发生去磷酸化反应的一类酶分子,与蛋白激酶相对应存在,共同构成了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这一重要的蛋白质活性的开关系统。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1.医学分子生物学: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和手段,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从分子水平研究人体正常状态和疾病状态下生命活动及其规律2.基因(gene) 是一段携带功能产物〔多肽,蛋白质,tRNA和rRNA和*些小分子RNA〕信息的DNA片段,是控制*种性状的的遗传单位。

3.密码子偏爱〔codon bias 〕:指在不同物种的基因中经常为*种氨基酸编码的只是其中的一个密码子。

4.基因的剪接位点〔splice sites〕:一般有特定的序列特征,计算机程序利用这种序列特征可预测将近50%的外显子及20%的完整基因。

5.C值佯谬〔C value parado*〕:生物体的进化程度与基因组大小之间不完全成比例的现象。

N值佯谬〔N value parado*〕:基因组中基因数目与生物进化程度或复杂程度的不对称性6.基因组〔genome〕:是指一个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物质.〔〕7.基因家族(genefamily):指核苷酸序列或编码产物的构造具有一定同源性的一些基因。

〔04〕8.基因超家族〔 gene superfamily〕:构造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功能不一定相似,且进化上的亲缘关系较远。

如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丝氨酸蛋白酶基因超家族等〔05〕9.基因组学(genomics):开展和应用基因作图、 DNA测序、基因定位等新技术以及计算机程序,分析生命体〔包括人类〕全部基因组构造及功能10.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 DNA〕:或称简短串连重复,由2~6个核苷酸的重复顺序组成,如(CA)n、(GA)n、(TA)n,n为15~30具有多态性,卫星长度常小于100bp,大量分布每条染色体11.小卫星DNA〔minisatellite DNA〕:由6~12个核酸的重复顺序组成,位于染色体端粒及其附近,长度数十~数千bp12.大卫星DNA〔macrosatellite DNA〕:即经典的卫星DNA,由数十个核苷酸的重复单位构成,主要存在于异染色区和着丝粒。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并从分子水平上阐明蛋白质与蛋白质、蛋白质与核酸之间的互作及其基因表达调控机理的学科。

2 DNA重组技术是将不同DNA片段(如某个基因或基因的一部分)按照人们的设计定向连接起来,在特定的受体细胞中与载体同时复制并得到表达,产生影响受体细胞的新的遗传性状。

3 功能基因组学又往往被称为后基因组学,它利用结构基因组所提供的信息和产物,发展和应用新的实验手段,通过在基因组或系统水平上全面分析基因的功能,使得生物学研究从对单一基因或蛋白质得研究转向多个基因或蛋白质同时进行系统的研究。

第二章染色体与DNA1组蛋白是染色体的结构蛋白,其与DNA组成核小体。

2 C值: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

3 DNA的一级结构即是指四种核苷酸的连接及排列顺序,表示该DNA分子的化学构成。

4DNA二级结构是指两条多核苷酸链反相平行盘绕所生成的双螺旋盘绕结构。

5DNA的高级结构指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旋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

6核小体是由H2A、H2B、H3、H4各两个分子生成的八聚体和由大约200bpDNA组成的。

八聚体在中间,DNA分子盘绕在外,而H1则在核小体的外面。

每个核小体只有一个H1。

7DNA的半保留复制是DNA在复制时首先两条链之间的氢键断裂两条链分开,然后以每一条链分别做模板各自合成一条新的DNA链,这样新合成的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

8复制时,双链DNA要解开成两股链进行,使复制起点呈叉状,被称为复制叉。

9复制子为生物体DNA的复制单位。

10错配 (mismatch):DNA分子上的碱基错配称点突变(point mutation)11缺失:一个碱基或一段核苷酸链从DNA大分子上消失。

12插入:原来没有的一个碱基或一段核苷酸链插入到DNA大分子中间。

13框移突变是指三联体密码的阅读方式改变,造成蛋白质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绪论、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分子生物学——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生命信息的传递及调控的一门学科。

●基因——合成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一般是DNA序列(或RNA病毒中的RNA)。

结构基因:编码多肽链或RNA的核苷酸序列。

调控序列:通常位于基因编码区的上游,与转录调控相关的核苷酸序列。

断裂基因: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互相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

●操纵子——通常由2个以上的编码序列与相应启动序列、操纵序列以及其他调节序列串联组成。

●启动子——起始转录的一段必需的DNA序列,包括与RNA聚合酶结合区、转录起始点及其它各种可能与调控蛋白结合的区域,本身一般不被转录。

●开放阅读框——mRNA上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之间的连续编码序列或是DNA上与之对应的序列。

一个ORF编码一条完整的多肽链。

●基因组——指生物体的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信息。

●单拷贝序列——在单倍体基因组中,只出现一次或数次,储存了编码各种不同功能蛋白质的遗传信息。

●重叠基因——病毒基因组的一段DNA序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开放读码框架,可以编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多肽链,称为重叠基因。

●基因重叠——指基因组DNA中某些序列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所共用。

这些基因序列之间互相有重叠,所以称基因重叠●多基因家族——一组功能相似、核苷酸序列具有同源性的基因.●假基因——与正常功能的基因序列相似,但无转录功能或转录产物无功能的基因。

●基因组复制●DNA复制——是指遗传物质的传代,以母链DNA为模板合成子链DNA的过程。

●半保留复制——DNA生物合成时,母链DNA解开为两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按碱基配对规律,合成与模板互补的子链。

子代细胞的DNA,一股单链从亲代完整地接受过来,另一股单链则完全从新合成。

两个子细胞的DNA都和亲代DNA碱基序列一致。

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双向复制——复制时,DNA从起始点向两个方向解链,形成两个延伸方向相反的复制叉,称为双向复制。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分子生物学(狭义):研究核酸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主要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及基因的活动。

2、分子生物学(广义):在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涵盖了分子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研究内容。

3、基因:是具有特定功能、能独立发生突变和交换的、“三位一体”的、最小的遗传单位。

4、顺反子:基因的同义词,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最小遗传单位。

5、增色效应:当进行DNA热变性研究时,温度升高单链状态的DNA分子不断增加而表现出A260值递增的效应。

6、变性温度:DNA双链在一定的温度下变成单链,将开始变性的温度至完全变性的温度的平均值称为DNA的变性温度。

7、DNA的复性:DNA在适当的条件下,两条互补链全部或部分恢复到天然双螺旋结构的现象。

8、C值:一种生物中其单倍体基因组的DNA总量。

9、C值悖论:C值和生物结构或组成的复杂性不一致的现象。

10、重叠基因:共有同一段DNA序列的两个或多个基因。

11、重复基因:基因组中拷贝数不止一份的基因。

12、间隔基因(断裂基因):就是基因的编码序列在DNA分子上是不连续的,为不编码的序列所隔开。

13、转座子:在基因组中可以移动的一段DNA序列。

14、转座:一个转座子从基因组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

15、假基因:基因组中存在的一段与正常基因非常相似但不能表达的DNA序列。

16:、DNA 复制:亲代双链的DNA分子在DNA聚合酶等相关酶的作用下,别以每条单链DNA为模板,聚合与模板链碱基对可以互补的游离的dNTP,合成两条与亲代DNA分子完全相同的子代双链DNA分子的过程。

17、复制子:从复制起点到复制终点的DNA区段称为一个复制子。

18、复制体:在复制叉处装备并执行复制功能的多酶复合体。

19、复制原点(复制起点):DNA分子中能独立进行复制的最小功能单位。

20、端粒:染色体末端具有的一种特殊结构,对维持染色体的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主要指遗传信息的传递,保持,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开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

DNA重组技术:又称基因工程,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的技术科学,目的是将不同的DNA片段按照人们的设计定向连接起来,在特定的受体细胞中与载体同时复制并得到表达,产生影响受体细胞的新的遗传性状。

严格地说,DNA重组技术并不完全等于基因工程,因为后者还包括其他可能使生物细胞基因组结构得到改造的体系。

基因组:生物有机体的单倍体细胞中的所有DNA,包括核中的染色体DNA和线粒体,叶绿体等亚细胞器中的DNA。

结构分子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特定的空间结构及结构的运动变化与其生物学功能关系的科学。

它包括结构的测定,结构运动变化规律的探索及结构与功能相互关系的建立3个主要研究方向。

C值勃理:C值是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

由于真核细胞基因组中含有大量的重复序列。

造成物种的C值和它的进化复杂性之间无严格的对应关系。

这种现象称为C值勃理。

核小体:核小体是由直径2nm的DNA双螺旋链绕组蛋白形成直径11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是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每一个单体中含有H2A,H2B,H3和H4各2分子,1分子H1。

染色质中的DNA双螺旋链一般为180-200bp,等距离缠绕组蛋白八聚体形成众多核心颗粒,各颗粒之间为带有H1组蛋白的连接区DNA。

安慰性诱导物:在对乳糖操纵子的研究中,常常使用两种含硫的乳糖类似物——异丙基巯基半乳糖苷和巯甲基半乳糖苷。

它们能够像乳糖一样诱导基因的转录与表达,但它们都不是半乳糖苷酶的底物,不能被其降解,所以被称为安慰性诱导物。

辅阻遏蛋白:色氨酸操纵子中由trpR基因编码的产物。

辅阻遏蛋白与色氨酸相结合后形成有活性的阻遏物,与操纵区结合并关闭色氨酸操纵子的转录。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分子生物学 (molecular biology)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解释:分子一般指生物大分子(核酸和蛋白质),即以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为研究基础,来研究生命活动的本质与规律。

2、医学分子生物学(medical molecular biology)是分子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人体和疾病相关生物在正常和疾病状态下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从分子水平上开展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研究的一门科学。

3、载体(vector ):是能携带靶DNA(目的基因)片段进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或表达的DNA分子。

4、克隆载体(cloning vector):仅适于外源基因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和扩增。

5、表达载体(expression vector):能使外源基因在宿主细胞中进行转录和翻译的载体。

6、质粒的复制子:质粒DNA中能自主复制并维持正常拷贝数的一段最小的核酸序列单位。

7、噬菌体(phage)是比细菌还小得多的微生物,和病毒侵犯真核细胞一样,噬菌体侵犯细菌,也可以认为它是细菌里的“寄生虫”。

它本身是一种核蛋白,核心是一段DNA,结构上有一个蛋白质外壳和尾巴,尾巴上的微丝可以把噬菌体的DNA注入细菌内。

8、溶菌生长:λ噬菌体感染细菌后,λDNA通过粘性末端而环化,并在宿主中多次复制,合成大量基因产物,装配成噬菌体颗粒,最后裂解宿主菌。

9、溶源生长:λDNA整合到宿主染色体基因组DNA中与之一起复制并遗传给子代,但宿主细胞不被裂解。

10、插入型载体(insertion vector):每种酶只有一个酶切位点。

如λgt系列,适用cDNA克隆。

λ噬菌体载体11、置换型载体(replacement vector ):有两组(成对)反向排列的多克隆位点,其间DNA序列可被外源基因取代。

如EMBL系列,适用基因组克隆12、穿梭载体:是一类既能在原核细胞中复制又能在真核细胞中复制表达的载体。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1、增强子:就是远离转录起始点、决定组织特异性表达、增强启动子转录活性的特异DNA序列,其发挥作用的方式与方向、距离无关。

2、增强子: 位于真核基因中远离转录起始点,能明显增强启动子转录效率的特殊DNA序列。

它可位于被增强的转录基因的上游或下游,也可相距靶基因较远。

3、同位酶:识别相同的序列但切割位点不一样的酶。

4、顺反子: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5、回复突变:一个等位基因可以突变为其相对的另一个等位基因,反之,另一个等位基因也可以突变为原来的基因,这种突变叫作回复突变。

6、衰减子:在色氨酸操纵子中的一个区域,此区域以形成不同二级结构的方式,利用原核生物转录与翻译的偶联对转录进行调节。

此区域只存在于原核生物合成代谢的操纵子中。

7、切刻平移:用DNA聚合酶I在有缺刻的DNA双链上一面进行5′→3′的外切,一面进行DNA合成,使缺刻在DNA上发生平移的过程。

此过程也是制备放射性探针的一种方法。

8、减色效应:变性DNA复性后,在260nm的吸收值减少的现象称为减色效应。

9、核受体:细胞内受体分布于胞浆或核内,本质上都是配体调控的转录因子,均在核内启动信号转导并影响基因转录,统称核受体。

10、增色效应:当核酸变性后,其260nm的紫外吸收增加的现象。

11、负超螺旋:两股以右旋方向缠绕的螺旋在外力向松缠的方向捻转时,产生一个右旋的超螺旋以解除外力捻转造成的胁迫,这样形成的超螺旋为负超螺旋。

12、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一类能识别和切割双链DNA分子中特定碱基顺序的核酸内切酶。

13、复制子:含有一个起点的复制单位。

其长度等于相邻两个复制起点间的距离。

14、半保留复制:在DNA复制过程中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首先解螺旋和分离,然后以每条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两条与模板链互补的新链。

这样从亲代的一个双螺旋DNA分子形成了两个与原先的碱基序列完全相同的两个子代DNA分子。

每个子代DNA分子中有一条链来自亲代,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的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1、广义的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并从分子水平阐述蛋白质与核酸、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基因表达调控机理的学科,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开生物世界的奥秘,即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的学科。

2、狭义的分子生物学:人们常采用狭义的概念,将分子生物学的范畴偏重于核酸的分子生物学(核酸的结构、DNA的复制、基因的转录、表达和调控),当然也涉及与这些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3、蛋白质组:指的是一个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蛋白质组学: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研究细胞内所有蛋白质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科学。

4、生物信息学:对DNA和蛋白质序列资料中各种类型信息进行识别、存储、分析、模拟和传输。

5、蛋白质(protein)是由许多氨基酸(amino acids)通过肽键(peptide bond)相连形成的高分子含氮化合物。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1、主要元素:C、H、O、N和S,有些蛋白质还含有少量磷和金属元素。

2、特点: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含氮量为16%。

3、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含量=6.25×样品含氮量6、等电点: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上的-NH2和-COOH解离成度完全相等,即氨基酸所带净电荷为零,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7、结构域( Domain):球状蛋白质的折叠单位。

相邻的超二级结构紧密联系,形成二个或多个空间上明显突出的局部区域。

它与分子整体以共价键相连,不易分离,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8、电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着与其本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过程称为电泳。

9、DNA的呼吸作用:正常情况下,DNA双螺旋结构中的氢键处于不断的断裂和重新形成的平衡状态(特别是稳定性较低的富含A-T的区段,氢键的断裂和再生更加明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呼吸作用。

10、DNA的变性:DNA双链间的氢键断裂,空间结构破坏,形成单链无规线团状态的过程叫做DNA的变性,或解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基因(gene):编码蛋白质或RNA等具有特定功能产物的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染色体或基因组的一段DNA序列(对以RNA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RNA病毒而言则是RNA序列)。

包括编码序列(外显子)、编码区前后对于基因表达具有调控功能的序列和单个编码序列间的间隔序列(内含子)。

Tm值:Tm值就是DNA熔解温度,指把DNA的双螺旋结构降解一半时的温度。

不同序列的DNA,Tm值不同。

DNA中G-C含量越高,Tm值越高,成正比关系。

中度重复序列(moderately repetitive sequence ) :基因组中有10个到几千个拷贝的DNA 序列。

重复单元的平均长度约300bp。

高度重复序列(highly repetitive sequence ):基因组中有数千个到几百万个拷贝的DNA 序列。

这些重复序列的长度为6~200碱基对。

启动子(promoter ):DNA分子上能与RNA聚合酶结合并形成转录起始复合体的区域,在许多情况下,还包括促进这一过程的调节蛋白的结合位点。

增强子(enhancer element ):增强基因启动子工作效率的顺式作用序列,能够在相对于启动子的任何方向和任何位置(上游或下游)上都发挥作用。

分子杂交(molecular hybridization ):不同来源或不同种类生物分子间相互特异识别而发生的结合。

如核酸(DNA、RNA)之间、蛋白质分子之间、核酸与蛋白质分子之间、以及自组装单分子膜之间的特异性结合。

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识别并切割特异的双链DNA序列的一种内切核酸酶。

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 ):通过直接结合或间接作用于DNA、RNA等核酸分子,对基因表达发挥不同调节作用(激活或抑制)的各类蛋白质因子。

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DNA复制时亲代DNA的两条链解开,每条链作为新链的模板,从而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每一个子代DNA分子包含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聚合酶链式反应,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复性)及适温延伸等几步反应组成一个周期,循环进行,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省时等特点。

Anticodon(反密码子):转移核糖核酸中能与信使核糖核酸的密码子互补配对的三核苷酸残基。

位于转移核糖核酸的反密码子环的中部。

central dogma(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

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

single-strand binding protein(SSB单链结合蛋白):结合于螺旋酶沿复制叉方向向前推进产生的单链区,防止新形成的单链DNA重新配对形成双链DNA或被核酸酶降解的蛋白质。

Transcription(转录):是以DNA中的一条单链为模板,游离碱基为原料,在DNA依赖的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RNA链的过程。

Exon(外显子):是真核生物基因的一部分,它在剪接 (Splicing)后仍会被保存下来,并可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被表达为蛋白质。

外显子是最后出现在成熟RNA中的基因序列, 又称表达序列。

satellite DNA(卫星DNA):真核细胞染色体具有的高度重复核苷酸序列的DNA。

总量可占全部DNA的10%以上,主要存在于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域,通常不被转录。

因其碱基组成中GC含量少,具有不同的浮力密度,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后呈现与大多数DNA有差别的“卫星”带而得名。

c value:在每一种生物中其单倍体基因组的DNA总量是特异的,被称为C值C值悖论(c-value paradox):高等生物具有比低等生物更复杂的生命活动,所以,理论上应该是它们的C值也应该更高。

但是事实上C值没有体现出与物种进化程度相关的趋势。

高等生物的C值不一定就意味着它的C值高于比它低等的生物。

这种生物学上的DNA总量的比较和矛盾,称为C值悖论。

Chromatin(染色质):真核细胞分裂间期的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 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

overlapping gen:Denaturation(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在受到光照、热、有机溶剂以及一些变性剂的作用时,次级键受到破坏,导致天然构象的破坏,使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丧失。

autonomously replicating sequences( ARS自主复制序列):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类能启动DNA复制的序列,含有一个AT富集区。

最早在酵母中分离得到,随后在其它真核生物中也发现了ARS序列的存在。

core promoter elements(核心启动子元件):真核生物基因启动子中介导基因转录起始的最小的一段连续DNA序列。

RNA聚合酶Ⅱ识别的启动子通常包含转录起始位点及其上游或下游约35个核苷酸的序列,大小约为40个核苷酸。

含有TATA框,起始子(Inr),TFⅡB识别元件(BRE)和核心启动子下游元件(DPE)等序列模块。

Degeneracy(简并):两种或多种核苷酸三联体决定同一种氨基酸。

adaptive expression:Intein:指蛋白质的内含子。

同mRNA一样,一些前体蛋白质具有内含子(intein)序列,位于多肽序列的中间,经加工切除后,两端的蛋白质外显子 (extein)连接为成熟蛋白质分子。

Euchromatin(常染色质):间期核内染色质丝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着色浅的那部分染色质。

富含单拷贝DNA序列,有转录活性。

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 ):间期核内染色质丝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凝聚状态,染料着色深的那部分染色质。

富含重复DNA序列、复制延迟,一般无转录活性。

jumping gene(跳跃基因或转座子transposon ):一段可以从原位上单独复制或断裂下来,环化后插入另一位点,并对其后的基因起调控作用DNA顺序.Cot1/2:Priming:tRNA identity:Translation(翻译):在多种因子辅助下,核糖体结合信使核糖核酸(mRNA)模板,通过转移核糖核酸(tRNA)识别该mRNA的三联体密码子和转移相应氨基酸,进而按照模板mRNA信息依次连续合成蛋白质肽链的过程。

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结构异染色质):在细胞的所有时期都保持凝聚状态的染色质。

主要由高度重复序列DNA构成。

splitting gene(断裂基因):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互相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去除非编码区再连接后,可翻译出由连续氨基酸组成的完整蛋白质,这些基因称为断裂基因(splite gene)。

intragenenic promoter(基因内启动子):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下游的启动子。

见于由RNA 聚合酶Ⅰ负责转录的5S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转移核糖核酸(tRNA)等基因中。

其中tRNA 基因的内部启动子区由两个10 bp元件的A框和B框组成。

isoaccepting tRNA(同功受体tRNA)摇摆假说的相对性说明了摇摆范围的局限,在通用三联体密码中一个密码子家族必须由两种tRNA识读。

能解读同义密码子的不同tRNA被定义为同工受体tRNA。

Repression(阻遏):阻遏物或阻遏物-辅阻遏物复合物与基因的调控序列结合而将其封闭,从而阻止基因的表达。

Codon(密码子):由3个相邻的核苷酸组成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基本编码单位。

有64种密码子,其中有61种氨基酸密码子(包括起始密码子)及3个终止密码子,由它们决定多肽链的氨基酸种类和排列顺序的特异性以及翻译的起始和终止。

positive regulation(正调节):调控因子(如转录、翻译的调控因子)等通过直接结合或间接作用。

引起激活或增强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可提高目的基因的转录效率以及基因产物的数量或活性。

负调节(negative regulation ):转录、翻译或信号转导的调控过程被一些因子(如阻遏蛋白)所阻遏的调节方式。

可使基因表达水平下降以及基因产物(RNA或蛋白质)的数量减少。

leading strand(前导链):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一致,通过连续的5ˊ-3ˊ聚合合成的新的DNA链。

后随链(lagging strand ):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反,通过不连续的5ˊ-3ˊ聚合合成的新的DNA链。

reverse transcription(逆转录):以RNA为模板,依靠逆转录酶的作用,以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为底物,产生DNA链。

常见于逆转录病毒的复制中。

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兼性异染色质):生物体一定时期处于凝缩失活状态的染色质,而在其他时期松展为常染色质。

open reading frame(开放阅读框):是结构基因的正常核苷酸序列,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的阅读框可编码完整的多肽链,其间不存在使翻译中断的终止密码子。

hyperchromic effect(增色效应):核酸(DNA和RNA)分子解链变性或断链,其紫外吸收值(一般在260nm处测量)增加的现象。

Estein:activating protein:(激活蛋白):抑制素的两个β亚基组成的二聚体。

是转化生长因子家族的成员,β亚基有A,B 两种同工型,可形成AA、AB、BB三种组合。

除能刺激促卵泡激素的分泌外,还有多种细胞生物效应。

Polysome(多核糖体):多个核糖体在一个信使核糖核酸(mRNA)分子上串成的颗粒体。

信使核糖核酸在核糖体中有一段裸露的序列。

每个核糖体可以独立完成一条肽链的合成。

Topoisomerase(拓扑异构酶):是指通过切断DNA的一条或两条链中的磷酸二酯键,然后重新缠绕和封口来更正DNA连环数的酶。

拓扑异构酶Ⅰ、通过切断DNA中的一条链减少负超螺旋,增加一个连环数。

某些拓扑异构酶Ⅱ也称为DNA促旋酶。

replication fork(复制叉):正在进行复制的双链DNA分子所形成的Y形区域,其中,已解旋的两条模板单链以及正在进行合成的新链构成了Y形的头部,尚未解旋的DNA模板双链构成了Y形的尾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