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 第三章 (已修改)

合集下载

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三章 综合自然区划1

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三章 综合自然区划1

活动积温: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即活 动温度总和,简称积温。是研究温度与生物有机体发育速度之间关系 的一种指标,从强度和作用时间两个方面表示温度对生物有机体生长 发育的影响。一般以度·日(d·℃)为单位。
温度带 范围
≥10℃积温
寒温带
黑龙江省北部、内 蒙古东北部
<1600℃
第三章 综合自然区划
提纲
第一节 自然区划的概念和综合自然 区划
第二节 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第三节 综合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
第一节 自然区划的概念和综合自然区划
自然区划的概念
是地域分异规律作用的结果,按照区域的内部 差异,把自然特征存在差异的部分划分为不同 的自然区,并确定其界限,进而对各自然区的 特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按 照区域从属关系建立一定的等级系统。这种地 域系统研究方法称为自然区划。
地带性区划单位的特点
纬度辐射因素是决定地带性单位分化和 界线的主要原因,其空间变化具有不可 逆性和南北半球对称分布的特点。
单位彼此是逐渐更替的,没有明显的界 线,过渡的模糊性对确定等级系统带来 了困难。
区划单位的等级系统有两个观点,分别是双列系统和 单列系统,这是由地域分异的成因造成的。
任何一级区域单位都是同时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两种 分异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一部分区域单位的分化主 要取决于地带性因素,另一部分取决于非地带性因素 。所以,地表自然界存在着两类区域单位,区划也存 在着两种等级系统,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单位等级系统 称为双列系统。
大区
最高级的非地带性区划单位,是大陆的巨大部 分,与基本的地质构造单位紧密相关,具有决 定于区域地理位置的大气环流特征和纬度地带 性结构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考研笔记(第三章:地球寰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考研笔记(第三章:地球寰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

一、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1. 大气层:- 对流层:位于地球表面上方约10-15公里的大气层,其中包含了大部分的气候现象和天气变化。

对流层中的空气循环形成了风和气候系统。

-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约15-50公里,大气层中的气流基本上是水平流动的。

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起到了屏蔽紫外线辐射的作用。

- 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之上,高度约20-50公里,含有大量的臭氧分子,起到过滤紫外线的作用,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辐射的伤害。

2. 水体:- 海洋:地球表层的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约71%,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

海洋对调节气候、吸收二氧化碳、提供食物资源等起着重要作用。

海洋中的洋流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也对地球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 湖泊:地球表层的湖泊是由淡水组成的水体,对于维持地区的水循环、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活等具有重要意义。

湖泊中的水质和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对周围环境和生物群落有着重要影响。

- 河流:地球表层的河流是水体在陆地上流动的一部分,它们对于水循环、土壤侵蚀和提供淡水资源等起着重要作用。

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对周围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有着重要影响。

- 冰川:地球表层的冰川是由积雪和冰形成的,它们对于地球的水循环、气候调节和海平面的变化等有重要影响。

冰川的融化速度和冰川水资源的变化对地球气候和水资源分配有着重要影响。

3. 陆地:- 大陆:地球表层的大陆是由地壳构成的陆地部分,包括七大洲和一些岛屿。

大陆上的地形地貌多样,包括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等。

大陆地壳的构造和地质活动对地球的地震、火山活动和地壳演化有着重要影响。

- 植被:地球表层的植被是陆地上的植物群落,包括森林、草原、沙漠等。

植被对于土壤保持、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起着重要作用。

植被的分布和类型受到气候、土壤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 土壤:地球表层的土壤是由岩石风化和有机物分解形成的,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同时也是水分和养分的储存和传递介质。

自然地理学电子版

自然地理学电子版

自然地理学绪论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一)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科学。

地理学的“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学的“三层次”——统一、综合、部门地理学的“三重性”——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地域分异规律。

(三)自然地理学的分科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二、自然地理学的任务三、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四、本书的内容和结构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理坐标第五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宇宙和天体1.宇宙和天体宇宙宇宙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物质世界,其中包含着无数的天体和极其广阔的空间。

宇宙在空间上无边无际,时间上无始无终。

天体根据天体各自的特点可将其归纳为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

度量天体距离的单位。

2.宇宙中的天体系统及其层次天体始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有不同的层次。

星系以上的四级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目前已经观测到,在银河系以外,和银河系同一级别的恒星系统约达10亿个。

因为它们都处于银河系以外所以统称为河外星系或河外星云。

银河系:银河系是比太阳系更高层次的庞大的天体系统。

其中恒星是最主要的成员,数目在1500亿颗以上。

除了恒星之外,还有各种类型的星云以及星际气体与尘埃。

太阳系: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它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

地月系: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在地球引力作用下,月球有规律地绕地球运行,构成地月系。

(完整版)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完整版)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地球1. 宇宙的天体分为哪几种?P5答: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

2. 太阳系包含哪八大行星?可分为哪两组?P6答:地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体积小,密度大,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少)木组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体积大,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多)3. 度量天体距离的单位?P9答:天文单位:14960×410千米,光年:94600×810千米。

4. 行星的运动特征。

P6(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近乎圆形(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也自西向东(4)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轨道面也比较接近(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5. 简述地球自转的意义。

P15-16答: ①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的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一昼夜的节奏;(节奏)②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偏移)③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时差)④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

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潮汐)⑤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大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流体运动)⑥当地球自转加快时,离心力把海水抛向赤道,可以造成赤道和低纬区的海面上升,而中高纬度区海面则相应下降。

6.什么是黄赤交角?其地理意义?P17答: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为23度27分。

地理意义:(1)产生四季更替;(2)产生五带7.简述地球圈层构造,外圈层对自然环境的意义。

自然地理学 第三章 (已修改)

自然地理学 第三章 (已修改)
越往高纬度走就越富裕,越往高纬度走社会就发展的越快(推动社 会发展的‘工业革命’以及原始资本积累都是从高纬度国家开始 的),而到中纬度地区的中国、日本等国家时,又比西方国家发展 得慢一些,而非洲朋友却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成为了贫穷、落后、 疾病肆虐的大洲。
人类的贫富除了取决于人的勤劳和智慧外,还受太阳辐射多少 和纬度高矮的影响,同学们看是否有道理?!
第三章 地球表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
第一节 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
一.四大圈层 地球表层结构
内部
地壳 地慢 地核 大地球
地壳
位于大陆平均33KM地下,在这以下地震波的速度突变,这 个面称为“莫霍面”或称M面,
地幔
莫霍面以下33-2900KM的圈层。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幔下界以古登堡面又称为界
1. 地球表层环境的演化与人类的诞生
2、地球表层环境的区域分异与三大人种的形成
尼格罗人种、 欧罗巴人种、蒙古人种
黄种人(the yellow race)世界四大人种之一,又称亚美人种或蒙古人种。 其起源地在中亚和东亚,由此逐渐向南亚、东南亚扩散。西伯利亚的楚克奇人 和通古斯人,北极因纽特人(以前一般被称为“爱斯基摩人”)、美洲印第安 人也都是起源于中亚和东亚,并属这一人种。蒙古人种的体质特征是:肤色在 世界所有人种中居中,头发直而硬,体毛和胡须少,鼻宽度中等,鼻梁较低, 脸平扁,唇厚适中,眼睑多有内眦褶;头骨上表现的特征是鼻尖点指数中等, 眼眶较高,面骨平扁,颧骨突出。美洲印第安人面部不象亚洲的蒙古人种那样 扁,鼻子的突出度也稍大。上门齿舌面的铲形结构也是黄种人的显著特征之一。
对于系统来说,一般都具有物质传输、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功能。 垂直方向上,各个圈层之间、各个圈层内部的各个次级层次之间,都可能 存在着物质的传输、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传递。 水平方向上,大洋与大陆之间、大洋与大洋之间、大陆与大陆之间、地区 与地区之间存在着物质的传输、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传递。 生物圈与其他圈层之间也存在着物质的传输、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传递。

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重点绪论 (2)第一章地球 (2)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3)第五节地球的圈层构造 (4)第二章地壳 (4)第一节地壳的组成物质 (4)第二节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5)第三节大地构造学说 (5)第四节火山与地震 (5)第五节地壳的演变 (6)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 (7)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热能 (7)第二节大气水分和降水 (8)第三节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8)第四节气候的形成 (9)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 (10)第一节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10)第二节海洋起源与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10)第三节海水的运动 (10)第五节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 (11)第六节河流 (11)第七节湖泊与沼泽 (11)第八节地下水 (12)第九节冰川 (12)第五章地貌 (12)第一节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12)第二节风化作用 (12)第三节流水地貌 (13)第四节喀斯特地貌 (13)第五节冰川与冰原地貌 (14)第六节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14)第六章土壤圈 (15)第一节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 (15)第三节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 (15)第七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16)第一节地球的生物界 (16)第三节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 (16)第四节生态系统 (16)第七节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7)绪论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

地理表层: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

地理环境可分为:1、自然环境2、经济环境3、社会文化环境自然地理学的任务包括:1、研究个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界等)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2、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其变化发展规律3、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地理分区和土地类型划分,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特征和开发利用方向4、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5、研究认为环境(受人类干扰、控制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及整治方法。

自然地理学3~5章名词解释

自然地理学3~5章名词解释

第三章大气圈P82 干洁空气:除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P84气溶胶粒子:大气悬浮固体杂质和液体微粒,除由水汽变成的水滴和冰晶外,主要是大气尘埃和其他杂质。

P85 地冕:由电离气体组成的极稀薄的大气层。

P85 大气上界:气象学把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1200km定为大气上界;高层大气物理学常把离心力已超过重力,大气密度接近星级气体密度的高度3000km定为大气上界。

P86 气压:从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横截面积1cm2)垂直空气柱的质量。

P86 水平气压场:由于地表的非均一性及动力、热力因子影响,在同一水平面上实际气压的分布并不均匀,根据各地同一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值,在地图上用等压线绘出高、低气压的分布区域,一般可分为低气压、高气压、低压槽、高压脊及鞍形等区域。

*低气压(低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低气压区,水平气压梯度自外围指向中心,气流向中心辐合。

*高气压(高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压区,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围,气流自中心向外辐散。

*低压槽和高压脊: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槽。

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脊。

槽线过境,通常会引起天气的迅速变化;高压脊里的天气则通常是良好的。

*鞍形气压区:两个高气压和两个低气压交错相对的区域是鞍形气压区。

区内气流不稳定,天气阴沉。

P88 均质层:从地表至85km高度的大气层,除水汽有较大变动外,其组成较均一。

P88 非均质层:85km高度以上为非均质层。

其中又可分为氮层(85~200km)、原子氧层(200~1100km)、氦层(1100~3200km)和氢层(3200~9600km),质量只有大气总质量的0.01%,但能过滤太阳辐射的高能部分,避免生物被离子化或燃烧,又是地面扩散污染物的强氧化场所。

P88 光化层:具有分子、原子和自由基组成的化学物质,其中包括约在20km高度处、03浓度最大的臭氧层,其他活跃成分包括原子氧(O)、羟基(OH)、氢过氧基(HO2)等。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第三章-重点总结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第三章-重点总结

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1、通常把除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它是地球大气的主体,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

2、只要发生在最大高度上的某种现象与地面气候有关,便可定义这个高度为大气上界。

3、从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横截面积12)垂直空气柱的质量为大气压强,简称气压。

气象学把温度为0℃、维度为45°的海平面气压作为标准大气压,称为1个大气压,相当于1.01。

根据各地同一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值,在地图上用等压线绘出高、低气压的分布区域,就是水平气压场。

气压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地面暖区气压常比周围低,而高空气压往往比同高度的临区高。

4、按照温度和运动情况,大气圈可以分为5层。

5、表示太阳辐射强弱的物理量,即单位时间内垂直投射在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称为太阳辐射强度。

6、在日地平均距离(1.496×108)上,大气顶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上每分钟接受的太阳辐射称为太阳常数。

7、大气获得能量的具体结构为?1)对太阳辐射的直接吸收。

大气中吸收太阳辐射的物质主要是臭氧、水汽和液态水,占大气体积99%以上的氮和氧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微弱。

2)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地表吸收了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能的50%,变成热能使本身温度升高,而后再以大于3的长波(红外)向外辐射。

地面长波辐射几乎全被近地面40-50m厚的大气层所吸收。

3)潜热输送。

海面和陆面的水分蒸发使地面热量输送到大气中。

4)感热输送。

陆面、水面温度与底层大气温度并不相等,因此地表和大气间便由感热交换产生能量输送。

8、大气获得热能后依据本身温度向外辐射,称为大气辐射。

其中一部分外溢到宇宙空间,一部分向下投向地面,后者称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略少于以长波辐射放出的能量,因此地面得以保持一定的温暖程度。

这种保温作用,通常称为“花房效应”或“温室效应”。

9、把地面直到大气上界当做一个整体,其辐射能净收入就是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

自然地理学第三章 岩溶地貌

自然地理学第三章 岩溶地貌

Vegetative roots and fractured bedrock significantly increas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a
b
Loess Plateau Fragmental rock
6号 5号 4号
2号 3号
1号


In the karst region, hillslope surface runoff is usually less than 1% of precipitation, but for the extremely heavy rainfall, the surface runoff increases sharply.
➢ 透水性强弱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和裂隙大小和多少
• 一般石灰岩的原生孔隙度Porosity都很小, 小于3%,
透水性较弱。
• 岩石的透水性主要受由构造运动形成的断裂构造 (各种断层、裂隙)所控制。断层、裂隙不仅提供了水 进入岩体内部的通道,而且增加了水与岩石作用的 面积
水的溶蚀力
➢ 溶解于水中的CO2越多,水的溶蚀力就越强;水 中的Ca+2的含量越高,水的溶蚀力就越弱。 水中不同游离CO2时的碳酸盐类岩石溶解度: 纯水的溶解度11.5mg/L 含1mg/L CO2水的溶解度 60~50 mg/L
„(4)老年期:地下河和溶洞大量崩塌,成为地面岩溶盆地和平原地貌 。此时石灰岩已大量蚀去,不透水层广泛出露。除了溶蚀平原上残 留少量的残丘及孤峰,地面起伏很小,形成一个准平原。
岩溶地区水文特征: (1)地表河网密度较小 „(2)地下径流往往大于地表径流 „(3)流域的非闭合现象 „(4)地下径流的复杂性与不均匀性
(2)季节变动带,岩溶作用很活跃,岩溶地貌 的垂直形态和水平形态均很发育;

自然地理学3-1

自然地理学3-1
• 两种季风来自不同的源地,因而其气团的 性质差异明显;
• 产生的天气气候现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全球季风的分布
(二)亚洲季风
1.东亚季风
• 分布范围:中国东部、朝鲜、日本等地。 • 成因:海陆热力差异。 • 特征:夏季风比冬季风弱。 • 天气:冬季干冷,夏季湿热,季节变化明
显。
2.南亚季风 • 分布范围:印度半岛。 • 成因:行星风系的季节位移和海陆热力差
3.风速:通常以km·h-1或m·s-1为单位。 仪器测定:风速表 目视测定:风力等级
风的观测
旗形树
二、大气环流(atmospheric circulation) 1.定义:行星尺度的大气运动现象。
根据1978年9月14日卫星雷达散射仪测量 的太平洋表面风海流运动推测的风的分布。
• 低纬度地区为偏东风 • 中纬度地区为东北风
3. 我国东部的自然天气季节
季节名称
隆 晚 春初 盛 秋 初 冬 冬 季夏 夏 季 冬
起讫时间 (月/旬)
12/初 ︱ 3/初
3/初 ︱
4/中
4/中 ︱
6/中
6/中 ︱
7/中
7/中 ︱
9/初
9/初 ︱ 10/ 中
10/中 ︱ 12/初
时间长度 3.0 (月)
1.5 2.0 1.0 1.5 1.5 1.5
1.定义: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使相对于地 面运动的空气偏离气压梯度力方向的力。
2.本质:它是人们利用时刻在变化着的地球 坐标系去衡量沿宇宙空间方向运动的物体时 所产生的视偏差。
3.方向:在北半球,垂直于运动方向向右偏 离;在南半球,垂直于运动方向向左偏离。
4.量值 • 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在赤道为0,在极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三章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三章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四节 现代自然地理学的基本问题与理论 (15个方面,黄秉维)
自然地域系统研究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域的演化与排序 自然地域的划分与界线
自然生产力研究
自然生产潜力原理与方法 中国农业生产潜力
3、水量转化 (1)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2)水量转化 (3)水文界面过程分析 (4)水量控制 4、河流系统与环境变化 (1)河流系统的平衡倾向性、阈值理论与河型的发展 (2)环境变化对河流演变的影响 (3)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对环境的反馈 5、地表元素的迁移散集与环境保护 (1)地表元素的迁移及控制因素 (2)地表元素迁移的主要过程与地域分异规律 (3)地表元素迁移与环境保护
例一、生产力布局(建厂选址)中的区域观点和综合观点
上海市金山石油化工总厂是选址比较合理的典型。其主要优点有: ①利用沿海滩地和低产盐场,占用农田较少,岸线涨塌基本平衡。采取工程措施后略有涨出; ②厂址地面下22米处有粘土层,地基强度每平方米8到12吨,可作为桩基的持力层; ③引取黄浦江支流张泾河,紫石泾河的淡水比较方便,还可以利用海水作工业冷却水用; ④厂区西24公里的乍浦可建2.5万吨级深水码头,修建44公里铁路支线可与沪杭铁路接轨; ⑤厂区附近是产量较低的鲳鱼渔场边缘,排放污水对水产业的影响较小; ⑥厂址在市区正南偏西,直线距离40公里,盛行西北风和东南风,对市区没有大气污染影响; ⑦与市区交通方便,协作密切,生产所需1 56种化工原料绝大部分可以从市区供应,产品大部分就近销往市区。
6、生命元素平衡与健康和医学地理 (1)生命元素区域分异、平衡与健康 (2)生命元素与医学地理 7、实验地理学与工程地理学 8、全球变化研究 9、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 10、极地与全球变化 11、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演化与分异 12、中国水资源及其利用 13、黄土高原与黄河泥沙 14、黄淮海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 15、坡地过程与坡地改良利用

自然地理学-第三章 大气圈与气候系统(伍光和)

自然地理学-第三章 大气圈与气候系统(伍光和)

3·臭氧 主要分布在10~40km的高度处,极大 值在20~25km附近,称为臭氧层。臭氧虽 在大气中的含量很少,但具有强烈吸收紫 外线的能力。研究表明,人们大量使用氮 肥以及作冷冻剂和除臭剂使用的碳氟化合 物(氟利昂)所造成的污染是平流层的臭 氧遭到破坏。臭氧层的破坏能引起一系列 不利于人类的气候生物效应,因而受到广 泛关注。
不同温度条件下水面上的饱和水汽 压/hPa
2·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 单位容积空气所 含的水气质量通常以g/cm3表示,称为绝对 湿度(a)或水汽密度。绝对湿度不能直接 测定,但可间接算出。
a=289e/T (g /m3) 式中,e为水汽压(mm);T为绝对温度。大气的 实际水汽压e与同温度饱和水汽压E之比,称为相对湿度 (f),用百分数表示。 f=e /T×100% 由于E随温度而变,所以相对湿度取决于e和T,其中T 往往起主导作用。当e一定时,温度降低则相对湿度增大; 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减小。夜间多云、雾、霜、露,天气 转冷时容易产生云等都是相对湿度增大的结果
北半球大陆各纬度平均蒸发量
(二)蒸发和凝结的条件
凝结是发生在f≥100%(e≥E)过饱和情况下的与蒸发相 反的过程,在地面和大气中均可以产生。大气中的水汽发 生凝结,需具备一定的条件,既要使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 和,还需有凝结核。 大气降温过程主要有四种:绝热冷却、辐射冷却、平流冷 却以及混合冷却 凝结核主要起的作用:一是对水汽的吸附作用;二是使形 成的粒滴比单纯水分子形成的粒滴大,有利于水汽继续凝 结。
二、蒸发和凝结
蒸发面上出现蒸发还是凝结取决于实际 水汽压于饱和水汽压的关系。当e>E ,出 现蒸发;e<E,则出现凝结。饱和水汽压和 实际水汽压都是不断变化的通常饱和水汽 压变化更为明显和迅速。

自然地理学课后习题第三章

自然地理学课后习题第三章

自然地理第三章3-11.①液态: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地下水。

固态:冰川水。

气态:地下水。

②含盐量:海洋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其中冰川占陆地淡水的68.69%).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占0.94%。

2. 做一个水的拟人动画。

两个水宝宝是朋友,但是一个被工厂的储水车抽走了,另一个从山间的湖泊一路颠簸来到大城市寻找朋友的奇妙经历。

3.没有,冰川水是固态,但漂浮在液态水上。

3-21、牛轭湖的形成原理(1)河流摆动形成弯曲(2)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3)河曲愈来愈弯(4)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5)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6)原有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牛轭湖的形成示意图2、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

德军利用这一点,过直布罗陀海峡时,关闭所有的机器,借助海流而行,盟军守株待兔却让“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

这股海流属于密度流。

而密度流是由于各地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使水面高度不同,从而导致海水流动。

如地中海蒸发旺盛,盐度大,水面低,而相邻的大西洋水面较高,于是大西洋表层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地中海海水由海峡底层流入大西洋而形成的。

3-31.P—E—R=△S,从多年平均来看,流域储水变量趋于零。

因此流域多年平均的水量平衡方程式可写为:P=E+R。

其中P、E、R分别是多年平均的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量。

2.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如开垦土地或城市、交通建设等,减少雨水下渗,增大地表径流。

②扩大灌溉面积和修建水库,增加地表蒸发和区城降水。

③修建水利枢纽工程,调节水的时间分布,稳定径流,改变河流输沙过程。

④跨流域调水,改变水的空间分布。

人类遵循水循环的规律,通过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引水灌溉、跨流域调水等措施,可以使水的时空变化朝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自然地理学概论:第03章-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 2

自然地理学概论:第03章-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 2

第3节表层大洋环流(surface -ocean current )1.净辐射的纬度差异产生热量的经向输送2.气候模式模拟的结果3. 推断4. 缺失项的估算5. 大洋环流的定义1.表层洋流运动与大气运动成因的差异2.风海流和简化表层洋流模式转,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3.实际表层洋流与简化模式的异同(一)埃克曼输送1.实地观测:2.理论推导:3.结论4.推论(二)地转流的产生1.辐合和辐散2.垂直运动3.地转流(geostrophic currents)(三)表层洋流的作用2.表层洋流的影响扩展视野:边界海流1. 表现:2. 原理:ϕωsin 2=f0)(=+ξf dtd3.结论4.北半球大洋涡旋不对称性的机理第4节深层大洋环流(Deep-ocean circulation)1. 风海流和埃克曼输送的存在表明:2. 地转流的存在表明:3. 深层洋流的驱动力是什么?1.盐度的概念2.海盐的基本成分0.0010.0034.48299.993. 海盐的来源(一)大洋的垂直结构1.大洋的分层2.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垂直变化3. 大洋温度和盐度的垂直分布(二)底层水的形成1.原理:2.源地和流向1. 概念:2. 原理:3.流路与循环周期4.温盐输送带的作用5.认识的局限1. 热量输送特征2. 热量输送的机制第5节海洋—大气相互作用(Ocean-atmosphere interaction)导言: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性质1.海洋对大气的作用主要是热力的。

自然地理学第三章

自然地理学第三章
自然地理学第三章
目录
综合自然地理学 部门地理学 历史自然地理学 古地理学 区域自然地理学
01
CHAPTER
综合自然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概述
综合自然地理学定义
综合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结构、特征、演变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学科。
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
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包括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要素及其相互作用。
区域可持续发展
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可为灾害预警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如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等。
灾害预警与防治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应用
02
CHAPTER
部门地理学
总结词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演变历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详细描述
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不同层次的结构和组成。它还研究地球的演变历程,包括板块构造、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的形成和变化规律。地质学在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工程建筑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古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地质学、地貌学、地球化学和古生物学等方法。其中,地质学方法包括地层学和岩石学研究;地貌学方法涉及河流、湖泊和海岸地貌等方面的研究;地球化学方法包括元素和同位素分析;古生物学方法则利用化石记录来研究地球历史上的生物分布和演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古地理学研究已经广泛应用了GIS、遥感和数值模拟等技术。这些技术为古地理学家提供了更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有助于更好地揭示地球历史上的地理环境变化。
地质学
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特征、形成机制和演变规律的学科。
总结词
地貌学主要关注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沙漠等。它研究这些地貌特征的形成机制,如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等作用。地貌学还研究地貌的演变规律,探讨不同地貌特征的演变过程和未来发展趋势。地貌学在地理学、环境科学、工程地质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自然地理学》第三章:大气

《自然地理学》第三章:大气

《自然地理学》第三章:大气《自然地理学》第三章名词解释及练习第一章一、名词解释8大气圈与气候系统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D=1.496*10km)上,大气顶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上每分钟接受的太阳辐射称为太阳。

S表示)常数(用太阳辐射强度:表示太阳辐射能强弱的物理量,即单位时间内垂直投射在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

气温直减率:气温随高度变化的情况采用单位高度(通常取100m)气温变化值表示,即℃/100m,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简称气温直减率(γ)。

绝对湿度:单位容积空气所含的水汽质量通常以g/cm3表示,称为绝对湿度(α)或水汽密度。

相对湿度:大气的实际水汽压e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E之比,称为相对湿度(f)。

露点:湿空气等压降温达到饱和的温度就是露点温度Td,简称露点。

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分布不均产生气压梯度,使空气具有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趋势。

通常把存在水平气压梯度时单位质地转偏向力:由于地球转动而使在地球上运动的物体发生方向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地转风:系指自由大气中空气做等速、直线水平运动。

梯度风:自由大气中的空气作曲线运动时,作用于空气的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达到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

热成风:由水平温度梯度引起的上下层风的向量差,称为热成风,用量空气所受的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G。

VT表示。

气旋:由锋面或不同密度空气分界面上发生波动形成的,占有三度空间,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空气涡旋。

反气旋:占有三度空间,中心气压比四周高的大型大气涡旋。

厄尔尼诺:气象学家与海洋学家用以专指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异常增暖的现象。

南方涛动:是指热带太平洋与热带印度洋之间气压变化呈反相关的振荡现象。

二、简答1、气压随高度的实际变化与气温和气压条件有什么关系?①在气压相同条件下,气柱温度愈高单位气压高度差愈大,气压垂直梯度愈小,即暖区气压垂直梯度比冷区小;②在相同气温下,气压愈高单位气压高度差愈小,气压垂直梯度愈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肆虐的大洲。 人类的贫富除了取决于人的勤劳和智慧外,还受太阳辐射多少
和纬度高矮的影响,同学们看是否有道理?!
2020/4/7
最后:黑种人→黄种人→白种人(只归纳了各国领土上面的原住民)
2. 地球表层系统的可预测、可调控功能 可以通过研究地表系统物质传输、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与规
律,来预测系统的可能变化,通过改变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或信息流, 来改变系统的结构与演化的趋势,从而达到对地表系统进行优化、调控 的目的。
2020/4/7
第 三 章
第四节 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
一、地球表层环境对人类的作用与影响 1. 地球表层环境的演化与人类的诞生
一、 蒙古人,或称黄种人,特征是肤色黄、头发直、脸扁平、鼻扁、鼻孔 宽大;
二、欧罗巴人(高加索人),或称白种人,特征是皮肤白、鼻子高而狭, 眼睛颜色和头发类型多种多样;
三、尼格罗人,或称黑种人,特征是皮肤黑、嘴唇厚、鼻子宽、头发卷曲。 因为黑人受教育程度低,性格暴躁,皮肤又是黑色的,所以受歧视。
2020/4/7
2020/4/7
2020/4/7
2、地球表层环境的区域分异与三大人种的形成
尼格罗人种、 欧罗巴人种、蒙古人种
黄种人(the yellow race)世界四大人种之一,又称亚美人种或蒙古人种。 其起源地在中亚和东亚,由此逐渐向南亚、东南亚扩散。西伯利亚的楚克奇人 和通古斯人,北极因纽特人(以前一般被称为“爱斯基摩人”)、美洲印第安 人也都是起源于中亚和东亚,并属这一人种。蒙古人种的体质特征是:肤色在 世界所有人种中居中,头发直而硬,体毛和胡须少,鼻宽度中等,鼻梁较低, 脸平扁,唇厚适中,眼睑多有内眦褶;头骨上表现的特征是鼻尖点指数中等, 眼眶较高,面骨平扁,颧骨突出。美洲印第安人面部不象亚洲的蒙古人种那样 扁,鼻子的突出度也稍大。上门齿舌面的铲形结构也是黄种人的显著特征之一。
对于系统来说,一般都具有物质传输、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功能。 垂直方向上,各个圈层之间、各个圈层内部的各个次级层次之间,都可能 存在着物质的传输、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传递。 水平方向上,大洋与大陆之间、大洋与大洋之间、大陆与大陆之间、地区 与地区之间存在着物质的传输、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传递。 生物圈与其他圈层之间也存在着物质的传输、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传递。
第三章 地球表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
第一节 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
一.四大圈层 地球表层结构
内部
地壳 地慢 地核 大气圈
岩石圈
外部 水圈
2020/4/7
生物圈
地球
地壳
位于大陆平均33KM地下,在这以下地震波的速度突变,这 个面称为“莫霍面”或称M面,
地幔
莫霍面以下33-2900KM的圈层。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幔下界以古登堡面又称为界
2020/4/7

三 章
第二节
地球表层环境(系统)的结构
1. 垂直分层
垂直分层现象非常明显:从地核、地幔、地壳,到水圈、大气圈 等;大气圈又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2. 水平分异
所谓水平分异,就是指在水平分布方面的差异与变化。例如南方和北方冷
暖不同,大陆干湿度不同,有的地方多风多雨、有的地方干旱少雨。
地核 2900KM以下至地心为地核,又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 地幔
内地核
2020/4/7
地壳 外地核


四大圈层

地球呈现出圈层 构造,可以划分出内部 圈层与外部圈层。内部 圈层包括地壳、地幔、 地核。
外部圈层包括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 石圈指地球表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圈层;大气圈指环绕 地球的由气体组成的圈层;水圈指地球表层由各种形式 存在的水组成的圈层;生物圈指地球表层所有活着的有 机体组成的圈层。
(3)人类对四大圈层均有着重要的作 用与影响。
四大圈层之间及其与人类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构成了地球表层系统。

三 章
三大界
通常物质可以划分为无机物与有机 物,自然界可以划分为无机界与有机界 。但如果用无机界与有机界来概括表达 地球表层系统,似乎还不够全面。因为 人类诞生、发生发展在地球表层。人类 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 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 影响,仅仅用无机界与有机界还难以表 达清楚。在自然地理学中,更有必要来 强调一下人类的重要性。故有人提出了 用人文界来表示人类在地球表层系统中 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以及人类与自然环 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可以这 么说,地球表层系统是地球表层无机界 、有机界与人文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而构成的一个系统。
3. 立体交叉
组成地表环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不是绝然分 开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在空间上构成了一个立体交叉的 结构。
4. 多级嵌套
不同空间尺度的环境系统在空间上相互交叉、叠置,并且相互
联系、相互作用。因此是多级嵌套。
2020/4/7

三 章
第三节 地球表层系统的功能
1. 物质传输、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和辐射角度影响的! 黑种人→黄种人→白种人(只归纳了各国领土上面的原住民) ,越往高纬度走就越富裕,越往高纬度走社会就发展的越快(推动 社会发展的‘工业革命’以及原始资本积累都是从高纬度国家开始 的),而到中纬度地区的中国、日本等国家时,又比西方国家发展 得慢一些,而非洲朋友却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成为了贫穷、落后
2020/4/7
2020/4/7
2020/4/7
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之间其实存在着许多有趣的自然规律 归纳如下:
首先:黑种人→黄种人→白种人(只归纳了各国领土上面的原 住民),他们之间的纬度是逐渐攀高的;他们之间受到太阳的辐射 也是逐渐减少的;他们受太阳辐射的角度也是逐渐变小的(最大角
度为垂直即90度)。 因此可以看出,人的肤色除了遗传外,还受纬度、太阳辐射量
2020/4/7
第Leabharlann 三人在四大圈层中的地位

人是生物圈的一部分,又与一般的生物有着本质的 区别。人类与四大圈层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在地球表 层系统中的位置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物 生圈
2020/4/7
图表示了三重含义:
(1)人类是生物圈的一部分,但又不 同于一般的生物;
(2)人类生存在四大圈层的交界面上, 四大圈层是人类诞生与发展的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