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断块油藏分层开发调整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试论复杂断块油藏开发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试论复杂断块油藏开发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试论复杂断块油藏开发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原油开发是支撑我国社会工业运转的重要领域,但是针对特殊断块来讲,油藏开发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本文便是以提升复杂断块油藏开发质量为目的展开分析。

首先分析了复杂断块的基本特征。

其次,结合实际的开采项目分析了制约油藏开发的影响因素。

再次针对上述因素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意在能够进一步提升复杂断块油藏开发的效率和质量,辅助我国能源企业高效发展。

标签:复杂断块;油藏开发;影响因素;优化措施我国的地形结构受到板块挤压以及内部历史演变的影响,部分油藏区域处于复杂断块,这些断块的油藏开发行为受到了诸多因素的限制。

而当前社会能源需求紧张,因此加强复杂断块能源开发优化研究不仅是解决原油开采问题的关键手段,也是迎合社会能源需求的重要任务。

而在研发的过程中,通过实际的原油开采案例解析影响因素,并且结合先进的开采技术落实优化措施的制定,不仅是本文论述的重点,也是进一步提升我国原油开采实力的核心方向。

1 复杂断块的特征复杂断块是原油开采过程中常见的地形结构,原油的储层结构主要以长石粉砂岩为主[1]。

石英含量较高为45%左右,黏土总含量较普通油田高出近11%,另外部分复杂断块中的地层结构也含有高岭石以及蒙皂石,这些结构的含量导致整体储层处于中等的极强水敏、酸敏以及中等偏强碱敏等特征。

另外,在复杂断块中的原油也具备一定的物性特征,综合我国当前部分对复杂断块的原油特性进行研究之后,发现常见的复杂断块油层中,原油的相对密度在0.84g/cm3,原油的整体粘稠度为10MPa·s,原油的体积系数为1.038左右,凝固点在40℃附近,油藏中的含蜡量高达31%,硫成分的含量为0.09%左右,同时处于复杂断块的油藏本身具备较高的胶质沥青含量,平均占比为11.6%左右,整体原油的平均出馏点在123℃。

就以上参数与常规原油的物性相比,处于复杂断块的原油为高凝油,这类性质的原油会对开采过程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开采困难,开发效率低。

复杂断块油藏固井工艺难点与技术对策研究

复杂断块油藏固井工艺难点与技术对策研究

复杂断块油藏固井工艺难点与技术对策研究复杂断块油藏是指由多个断块组成的油藏体系,其地层构造复杂、渗透率差异大、流体性质复杂等特点使得其开发困难。

在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固井工艺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其技术对策的研究对于提高油田开发效率和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复杂断块油藏固井工艺的难点,并就相应的技术对策进行研究。

1. 地层构造复杂复杂断块油藏的地层构造复杂,存在多个层块之间的断层、裂缝、孔隙等综合作用,这些地质构造特点对固井工艺提出了挑战。

一方面,地层构造的不均匀性使得固井设计和施工难度加大,地层构造的多样性也增加了固井工艺的技术难度。

2. 渗透率差异大在复杂断块油藏中,不同块体的渗透率差异较大,这意味着在固井过程中需要考虑不同块体对井壁固井液的吸附和渗透情况,以及不同块体之间的压力差异等因素,这为固井工艺的设计和实施增加了困难。

3. 流体性质复杂复杂断块油藏中的流体性质复杂,包括油水两相流、高含气量流体等,这使得井底条件的变化很大,固井技术需要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流体环境,而传统的固井工艺往往难以满足这一需求。

二、技术对策研究1. 针对地层构造复杂的困难,可以采用地质综合分析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充分了解地层构造及特征,在固井设计阶段就有针对性地考虑地质特征,避免固井施工过程中因地势复杂、渗透率差异大等地质特征导致的困难。

结合现代化测井技术,提前对地层进行详细的评价和分类,并编制相应的固井施工方案和措施,以减少对地质条件的盲目性。

2. 针对渗透率差异大的问题,可以采用优化的井壁固井液配方和措施——根据不同块体的渗透率、孔隙度等地质特征,合理选择井壁固井液类型和密度,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固井液的侵入深度和影响范围;还可以采用先封堵高渗透率区域,再封堵低渗透率区域的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固井效果。

3. 针对流体性质复杂的挑战,可以采用多元化的固井技术手段,包括化学固井技术、封隔技术、封堵技术等,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流体环境;利用现代化的井下监控技术,及时发现井底条件的变化,从而及时调整固井措施,确保固井工艺的成功实施。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注采调整做法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注采调整做法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注采调整做法随着油气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断块油藏逐渐成为了重要的油气资源,然而断块油藏开发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油田注采调整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式。

1、油藏结构复杂断块油藏的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其中可能存在多层结构、分层,也可能存在多种岩性,使得油藏的结构较为复杂。

开发中需要考虑许多因素,比如地质条件、勘探技术状况、生产技术状况等等,否则极容易造成开发受阻或者开采效率低下。

2、单井产量较低与常规油藏相比,断块油藏中单井的产能一般较低,这主要是因为油气分布不均匀,开采难度大。

需要采用更为精细的注水注气方案,以保证油藏的整体开采效果。

3、井网密度较低与常规油藏相比,断块油藏通常井网密度较低,需要通过较长的平面产量曲线来实现油藏的高效开采。

此外,可能还需要考虑增加井网密度以提高采收率。

二、油田注采调整做法调整的首要步骤是确定合理的注水、注气方案,根据油藏结构和规模,合理配置注入压力和注入含量,以达到最佳的覆盖范围和提高采收率的效果。

注入压力与注入含量的调整通常是交替进行的,同时需要监测年或半年的生产数据,以确定方案是否有效。

理顺注采方案后,需要根据注采调整的情况对生产作业进行整体调整,提高采油周期,减少开井次数,尽量避免对油藏造成伤害。

此外,还需要对采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确保生产不受设备故障的影响。

总之,针对断块油藏的开发问题,油田注采调整可以通过优化注水注气方案,提高采收率,最大限度地开发油气资源。

注采调整虽然涉及多方面的工作,但是理论上是可行的,可以通过长期实际生产的检验不断完善,确保实现更好的开采效果。

复杂小断块边水油藏分段分策开发探讨

复杂小断块边水油藏分段分策开发探讨

复杂小断块边水油藏分段分策开发探讨李显荣【摘要】八面河油田北一区为复杂小断块边水油藏,主要含油层系为沙三段和沙四段。

纵向上,沙三段储层物性好,沙四段储层薄、物性差,造成储量动用不均。

针对纵向上动用程度差异大问题,建议采取对油藏实施整体研究及分段治理的的原则。

沙三段主要是充分利用现有老井,实施措施挖潜;沙四段主要是重新落实构造、储层再认识与开采特征相结合制定相应调整对策,选择配套工艺,部署工作量及实施。

通过上述分段治理,有效提升了区块产量,提高了整体动用程度。

%Area 1in northern Bamianhe Oilfield is an edge-water reservoir trapped in complex small fault block .Its main oil-bearing series are Sha-3 Member and Sha-4 Member .In vertical ,Es3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is bet‐ter while Es4 reservoir is thinner ,leading to unevenness of reserveutilization .Therefore ,total research should be done on the edge-water reservoir and the principle of section-by-section development should be adopted .In Es3 ,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full use of existing maturing wellsto realize measure disc overing potentials .In Es4 ,it is essen‐tial to adopt relevant adjustment measures ,select matching technology and deploy workload and put it into effect .【期刊名称】《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3页(P26-28)【关键词】小断块油藏;沙三段;沙四段;分段分策【作者】李显荣【作者单位】中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清河采油厂,山东寿光 2627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131 概况1.1 地质概况八面河油田北一区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八面河断裂鼻状构造带东北部倾末端,区域内有8个含油小断块,主要含油层系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的沙三段和沙四段,动用含油面积4.98Km2,石油地质储量608.6×104 t,油藏类型为复杂小断块边水油藏,主要依靠天然能量开发。

复杂断块油藏分层开发调整对策研究

复杂断块油藏分层开发调整对策研究

复杂断块油藏分层开发调整对策研究【摘要】针对L油藏复杂的地质特征及开发状况,在储层分类评价及剩余油定量描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平面分区、纵向分层的开发理念,并依托水平井技术,以单砂体为目标,采取直平组合的方式重新制定开发部署,实现油藏分层注水开发。

该研究已获得较好的现场实施效果,开辟了复杂断块老油田二次开发的新途径。

【关键词】复杂断块水平井直平组合分层开发新途径复杂断块油藏因构造破碎、断裂系统异常发育,导致这类油藏都是由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小断块群组成,但这些小断块的破碎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且不同断块或同一断块不同层位之间,沉积环境、储层发育程度、油气富集程度、油藏类型、流体性质均存在差异,必然带来不同断块或同一断块不同层位间的特殊性[1]。

因此,复杂断块油藏在开发调整过程中,必需依据各断块的特殊性,细化开发单元,实施分块分层制宜、分块分层制之。

1 油藏基本情况L油藏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中部,属于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

其埋深-1800~-2500 m,储层以砂泥岩薄互层为主,物性差(Φ=19.4%,K =0.125μm2 ),油层分布变化大,油藏类型多样,边底水发育。

油藏于1988年投入开发,经历两次加密调整,目前采用210m井距正方形井网局部点状注水开发,共有油井68口,日产液409.4m3/ d,日产油157t/d,综合含水61.7%,采出程度18.6%;水井19口,日注水651.1m3,月注采比 1.44,累积注采比0.38,累积地下亏空171.5×104m3。

L油藏因长期采用一套层系、直井井网、局部点状注水的方式进行笼统开发,目前存在注采系统不完善、底水锥进严重、水驱波及体积小、储层动用不均衡等一系列开发矛盾,严重影响了油藏开发效果,现开发方式下难以达到标定采收率,亟待重新评价油藏开发潜力,实施合理的开发调整,以改善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

2 油藏开发潜力评价油藏开发潜力评价是在深入研究油藏地质特征、开发规律及剩余油分布状况的基础上,应用多种手段对油藏各单砂体的开发潜力进行综合分类评价。

复杂小断块油藏措施挖潜对策研究

复杂小断块油藏措施挖潜对策研究

复杂小断块油藏措施挖潜对策研究前言CYT油区所辖油藏属于复杂小断块油藏,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断块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开发层系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零散。

今年我们通过精细油藏研究和油藏工程方法,确定潜力层及潜力井区的措施挖潜方向,阶段增产原油4227吨,增产气419万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油田概况茨榆坨油田构造上位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部,共投入开发29个断块,探明含油面积52km2,石油地质储量5377×104t,可采储量846.69×104t,动用含油面积42.3km2,标定采收率15%。

油田1983年投入开发,1988年底实现注水,1997年油田产量达到高峰,年产油41.4628万吨,采油速度高达1.2%,但受新投入开发区块产量递减快,造成油田产量大幅度递减。

“十一五”以来,油田加强成藏基础研究,深化剩余油挖潜等工作,有效延缓了产量递减,截止目前,年产油基本稳定在12万吨以上。

油区所辖油藏属于复杂小断块油藏,地质条件极其复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断层发育,断块碎小,构造复杂油田共发育一级断层1条,二级断层3条,三级断层6条,四级断层23条,把油田分割成29个四级断块54个开发单元,平均含油面积1.98km2,其中含油面积在1.0km2以下的开发单元有6个,最小的只有0.2km2。

(2)含油层系多,井段长,油水关系复杂油田从上至下发育有东营、沙一上、沙一中、沙一下、沙二、沙三等六套含油气层系,油层埋深为940~3500m,含油井段长达2000m,层系内及层系间均为多套油水组合,无统一的油水界面。

(3)油层物性变化大,非均质性严重平均有效孔隙度19.7%,最大为25.9%,最小为 1.9%;平均渗透率64×10-3μm2,最大为225×10-3μm2,最小为1×10-3μm2;砂体间非均质性较强,均质程度较低,均质系数只有0.3~0.5。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注采调整做法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注采调整做法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注采调整做法断块油藏是指由于地质构造、沉积特征以及成藏过程等因素,油气储层呈现不规则分布、不连续性和不均一性,形成了断续分布的储集体系。

在断块油藏开发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同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注采调整做法,以更有效地开发和生产断块油藏。

一、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1.地质勘探难度大:由于断块油藏的不规则分布和不均一性,地质勘探难度较大,往往需要通过地震勘探等手段才能准确找到油气储层的位置和分布情况。

2.油气流动路径复杂:油气在断块油藏中流动路径复杂,常常出现渗流受限、渗流方向不明确、渗流通道扭曲等情况,影响油气开采效果。

3.油气分布不均匀:断块油藏中油气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储层良好,油气丰富,而另一些地方则储层薄弱,油气稀少,开采难度较大。

4.水含量高:断块油藏中常常伴随着高含水层的存在,其中水和油气混合,导致采收难度增加,对于油气的提取也带来一定的阻碍。

二、注采调整做法针对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注采调整做法,以改善开采效果,提高油气采收率,最大程度地实现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

1.地质勘探技术提升:采用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如3D地震勘探、电测井技术等,加强对断块油藏的勘探和分析,更准确地找到油气储层的位置和分布情况,为后续开采工作提供准确的地质信息。

2.合理布井:通过合理布置油井和水井,掌握油气藏的动态分布规律,调整油井和水井的位置和产量,达到提高油气采收率的目的。

3.注水开发:针对断块油藏中水含量高的问题,采取注水开发的措施,通过向油层注入水进行控制增油,提高油层压力,从而推动油气向井口流动,提高采收率。

4.改善提高采收率技术:采用增驱采油技术,如水驱、气驱、聚合物驱等,改善提高采收率,增加油气产量。

5.智能化管理:通过智能化井网调控系统,实时监测井下产量和动态变化情况,进行智能化管理,调整注采参数,提高生产效率和油气采收率。

三、案例分析某大型油田以断块油藏为主,采用了上述的注采调整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注采调整做法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注采调整做法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注采调整做法【摘要】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油水混采导致的产液含水率过高、油藏压力不平衡引起的底水倒灌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注采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采用不同的调整原则和方法,如改变注采比、调整井网布局等,可以有效优化油藏开发效果。

以某油田为例,通过注采调整,成功增加了产量并降低了成本。

在优化开发方案方面,可采取提高采收率、增加油藏采收、降低生产成本等措施。

对断块油藏开发的未来发展和注采调整的重要性进行了再次强调,强调了其在油田开发中的关键作用。

通过注采调整的实施,可以提高油田的整体开发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断块油藏开发、注采调整、问题、原则、方法、案例分析、优化开发方案、效果评价、发展、未来、重要性。

1. 引言1.1 断块油藏开发现状断块油藏是指由于地质构造、油气运移等因素造成的油气藏局部分隔的油气藏。

断块油藏开发一直是石油行业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断块油藏开发面临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地质条件复杂:断块油藏通常具有多重构造、多层储集等复杂地质条件,导致开发难度大。

2. 资源浪费严重:由于断块油藏内部分隔严重,部分区块产能得不到有效利用,导致资源浪费。

3. 存在油气剩余较多:断块油藏往往面临油气剩余较多的情况,如何有效提高采收率成为关键问题。

4. 投资成本高: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断块油藏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投资成本高昂。

解决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提高产能和采收率,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提高石油综合开采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注采调整等方法,可以更好地优化开发方案,提高断块油藏的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

1.2 注采调整的重要性注采调整是断块油藏开发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注采调整可以有效提高油水分离效率,进而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和产量。

通过合理调整注水和采油井的位置布局和注采比例,可以有效减少水驱过程中的错层等问题,提高油藏的开采效率,降低开采成本。

多层复杂断块油藏开发策略研究

多层复杂断块油藏开发策略研究

从 经济效 益上进行 评价 . 当油价低 于每桶 8 0美元 时 ,5 2 0m井 距最优 。因为井距较 大时 , 井数 少 , 钻井 费
用较 低 , 本较低 , 采出程度低 , 成 但 纯收入 较低 ; 井距较
小 时 , 数 多 , 井 费用 较 高 , 本 较高 , 采 出 程度 井 钻 成 但
相对 富集 区增加油井 , 在注水能力不够的井 区增加水井 。
4 结 论
1 在细 分 调整 时 , ) 一套 开发 层 内主力小 层 数一般
不 超 过 3 , 层 总 数 约 为 5 8层 。 个 小 ~
2 利用 理论 模 型进 行油 藏数 值 模拟 , 优井 距 为 ) 最 2 0i。实 际油藏 的最优井距 要 比理想模 型小 , 5 n 本实例
高 , 收入 较 高 。经 过计 算 可 以得 出 , 纯 当油 价 为 每桶 3 ~ 0美元 时 ,5 08 2 0m井距 的净 现值最 大。 因此 .无论 从开发 效果上 .还是从 经济评 价上考
方案分 5套 层系上返 开采 ( 每套 2个小 层 ) 。
从图 l 可以看 出 , 用 3套层 系开发 的效果 最好 。 采
图 4 不 同井 网 的采 出程度 对 比
开采。 这种方 法适用 于油层 多 、 连通性 差 、 藏较深 、 埋 油 质 较好 的复杂断块 油藏 。
参 考 文 献





21 0 0年 5月
比较 完善 的注采系统 , 提高注水 波及 系数 。 利用理论模 型进行 油藏数值 模拟 ,结果 如 图 4所
示, 反七点法 ( 三角形井 网 ) 的开发效果 比五点 法 ( 正方 形井 网 ) 。 好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注采调整做法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注采调整做法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注采调整做法断块油藏是指由多个油藏分散组成的,其物质流动存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油藏。

目前,断块油藏的开发已成为建设国内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

然而,在开发过程中,断块油藏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储量估算难度大、注采间影响问题、井网布置问题、水驱动方案设计问题。

针对断块油藏开发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探讨了注采调整做法。

其中,注采调整是通过对油田注采效率的提高,优化储层开采方案以增加采收率和缩短生产周期的一种有效途径。

注采调整做法适用于断块油藏开发,可以大大提高油田开采经济效益,具体做法如下:一、储量估算做法断块油藏储量估算难度大,常常存在储量蒸发、变质、排出等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成熟的物理模型和实验数据,结合地面生产数据,对储层的成藏类型、物性、压力分布等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储量估算方法。

二、注采间影响问题对于断块油藏,注采间影响问题较为突出,如果注入量过多则油藏内的水分压井打破,从而水去油留,导致油藏储量和采出率下降。

注入量过少,则会导致油藏压力不足,使得采油机会减弱。

因此,针对断块油藏注采间影响问题,可以采用模型模拟分析,通过实测数据结合理论计算确定最佳注采比例。

三、井网布置问题断块油藏井网布置方案设计关键是井距和井口数量的确定。

若井口数量过少,则会导致采集效率低,采出时间长,因此,需提高采集效率。

而井口数量过多则会因采油采水混杂,从而对井身有阻碍效应。

取得较好的效果,则要考虑油田财务预算和数据库的制约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井网布置方案和井距方案。

四、水驱动方案设计问题对于断块油藏,水驱动方案的设计也应以内部流动规律为出发点,从全局角度考虑进行设计。

一般来说,在确定注采量的基础上,可采用常规水驱动方案,也可考虑设置水驱动泵组,进一步提高采油效率。

总之,针对断块油藏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注采调整做法,从而实现增加采收率和缩短生产周期的目的。

同时,还应遵循科学、严密、实用的设计原则,提高开采效率,为国内科技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注采调整做法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注采调整做法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注采调整做法断块油藏是指由于地层构造、岩石物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油气在地下储层中呈现出不规则的分布形态,形成了局部性质不同的“断块”结构。

在这种油藏中,油气的运移路径复杂,储层的非均质性和非均一性较强,给油藏的开发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1. 流体分布不均匀:由于断块油藏中油气的运移路径复杂,导致油气在地下储层中呈现出不规则的分布形态,局部流体分布不均匀,有些区域甚至出现了流体聚集或积聚现象,增加了油气的开采难度。

2. 注采失衡:断块油藏中不同地层断块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渗透率和储层厚度差异,导致了注采失衡现象,即注入和采出的流体量不平衡,增加了油藏的开采能耗,降低了采油效率。

3. 油气开采难度大:由于断块油藏中储层的非均质性和非均一性较强,使得油气的开采难度较大,需要采用更为复杂和精细的开采技术和方法。

注采调整做法1. 地质评价和动态模拟:对断块油藏进行详细的地质评价和动态模拟,了解油气储集情况、流体分布规律和储层性质,为合理的注采调整提供依据。

2. 优化注采方案:根据断块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动态模拟结果,优化注采方案,合理选取注入井和产出井的位置、井网布局和注采比例,减少注采失衡,提高采油效率。

3. 采用增产技术:针对断块油藏中的不同地层断块,采用增产技术,如水平井、多点压裂、CO2驱油等,提高油气采收率,增加油气产量。

4. 强化油藏管理:加强对断块油藏的油藏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产能损失,提高油气采收率,延长油田的生产寿命。

5. 积极开展技术改造:结合断块油藏的地质特点和生产实际,积极开展技术改造,提高油藏的开采效率和产能,推动油气田的高效开发。

在断块油藏的开发和注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断块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动态规律,以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指导,制定合理的注采调整方案,提高油气采收率,确保油田的稳定供产。

同时加强油田管理和技术改造,不断提升油田的开采效率和产能,为我国油气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做出贡献。

多层复杂断块油藏开发策略研究

多层复杂断块油藏开发策略研究
多层 复杂断块油藏开发策略研 究
孙鹏 ( 中国石油 大港 油 田公 司油 气藏 评价事 业 部 , 天津 3 0 0 2 8 0 )
0美元/ 桶时, 该 井 距 最优 ; 而 油价 为 3 0 — 8 O美 元/ 桶 摘要 : 为 了保 证 在 开采 复杂 断块 油藏 时 , 能 够 获取 更 多的 当油价 在 8 开发 效 益 . 必 须要 结合 实际情 况 , 设计 最佳 的 开发 方案 。对 于 时 , 2 5 0 m井 距时 净现 值最大 。所 以 , 当井 距处 于 2 5 0 m时 , 无论 多层 复杂 断块 油藏 而 言 , 开发 总原 则是 同一套层 系之 内划分 层 经济效益还是 开发效果具有一 定 的开发 基础 和 生产 能 2 . 5 . 2油藏实测 力 。 因此 。 本 文从 开发层 系入手进 行分 析 , 准确计 算 井距 、 油藏 从 多层复 杂断块油 田实 际开采 来看 , 因砂 体之 间存在较 差 储 量等 , 合理 设计 开发 方 式 , 力 求为推 动 相 关领域 的 实践发 展 的连通 性 , 如果设 置的 井距过 大 , 会降低 开发效果 , 造 成浪 费性 开支 。 因此 , 实 际井距 要去除理 论 因素 , 造 成数据 小于 计算值 , 做 出有益 的理论尝试 。 关键词 : 多层 复杂 断块 油藏 ; 开发层 系; 策略研 究 结合实 际计算 , 油藏的最佳 井距是在 2 0 0 m左右 。 2 . 6井 网开发及部 署形式 从 我 国油 田分布 来 看 , 东 部 油 田有 很 多低 渗 复 杂 断块 油 藏, 主要特 点是分 布存在 不连续 性 , 但局部 油藏 相对富集 , 当开 通 常情 况 下 , 按 照油 藏类 型 、 油 层分 布特 点 以及构 造 形态 采 处 于高 含水 期时 , 加 强此类 油藏 的开 发 , 能够增 加水 驱开 采 等 因素 , 合理 确定井 网形式 。结合 复杂断块 油藏特 点和 实际开 三角形 井 网是 最佳 的开发形 式 。主 要原 因在于 复杂断 率, 增加 整体 采储 量u 。如果 想达到 上述效 果 , 必须要 对此 类情 采要 求 , 在注 水方式 上 , 往往呈 现不规 则点状 , 而 三 角 况 进行深 入的研 究 。通过合 理设计 开发 方案 , 能够 降低平 面差 块油藏 分布 零散 , 异 性 的影 响 , 最 大限 度开 采分 散状 态 剩余油 ; 能够 降低 层 间的 形井 网则能 够更加 符合要 求 ; 复杂 断块开采 需要较 好掌握 透镜 干扰, 充分 发掘 中低油 层 。层系细分 和井 网调 整一 般可 以相互 体 砂体 和小 断 层的分 布 , 而 三 角形井 网本 身就 属于 交 叉分布 , 能够符 合地 质形 态 。 融合, 同时进行 , 进而 取得扎 实的效果 。 根 据 国内断块 油藏普 遍特 点 , 选择符 合要求 油藏作 为研 究 1开发层系划分情况分析 结 合开采实 际 , 设计 4 种 方案 : 按 照相应 原则 建设理论 模 型 , 参照我 国东部 油 田实 际测量 对 象 , 方案 1 : 采 用合采 合注 方式进 行生 产 , 新井 1 7口 , 其 中水 井 数据 , 根 据流 体物 性和 地 质特征 , 将 油藏 划分 为 1 0 个小 层 。假 油井 1 1 口, 整体加密 , 设 置井距 2 5 0 m。 设压 力系 数是 1 . 1 , 压 力系统 处于正 常状 态 , 参透率 呈现 出 由上 6口,

复杂断块油藏固井工艺难点与技术对策研究

复杂断块油藏固井工艺难点与技术对策研究

复杂断块油藏固井工艺难点与技术对策研究复杂断块油藏是指储层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孔隙度低、渗透性差等特点的油藏,是当前油气田开发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在复杂断块油藏的开发中,固井工艺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固井工艺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油井的生产能力、生产寿命和安全可靠性。

针对复杂断块油藏固井工艺的难点与技术对策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复杂断块油藏固井工艺难点1. 地质条件复杂复杂断块油藏的地质条件通常十分复杂,储层构造破碎,孔隙度低,渗透性差,孔隙、裂缝等渗流通道交错分布,储量分布不均匀,存在多个天然裂缝、孔洞等地质缺陷。

这些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使得固井操作难度大、风险高。

2. 井壁稳定性差在复杂断块油藏中,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井壁稳定性通常较差,易发生井壁塌陷、钻井涌水等现象,这对固井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固井质量监控难度大复杂断块油藏中裂缝、孔洞等地质缺陷的存在,使得固井的质量监控难度大。

传统的固井质量监控手段往往难以满足复杂断块油藏的要求,如何有效地进行固井质量监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优化固井工艺设计针对复杂断块油藏的地质条件,需要优化固井工艺设计。

一方面,可以结合地质勘探资料和成本效益分析,选择合适的固井材料、固井液体系及固井工艺方案,以求满足井下地质条件和开发需求。

需要对固井质量监测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提高固井质量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井壁稳定性的预测和控制,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减少井壁塌陷和钻井涌水等问题的发生。

可以通过加强对井下井眼的清理和强化处理,提高井壁稳定性,降低井壁稳定风险。

针对复杂断块油藏的固井工艺特点,需要提高固井质量监控的手段,采用先进的固井质量监测技术,如声波、核磁共振等技术手段,以提高固井质量监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固井工艺的高质量实施。

三、结语研究复杂断块油藏固井工艺的难点与技术对策,对于复杂断块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不断优化固井工艺设计、加强井壁稳定性预测和控制、提高固井质量监控手段,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断块油藏的挑战,确保油井的安全生产和高效开发。

Zy复杂断块低渗透油藏开发调整技术对策研究

Zy复杂断块低渗透油藏开发调整技术对策研究

Zy复杂断块低渗透油藏开发调整技术对策研究摘要:zy是一个多油藏类型组成的复式油气田,投入开发至今,总体开发效果较差,表现在采出程度低、采油速度低、采收率低。

本文通过合理注采井距、开发层系划分及剩余油分布特点等方面论述了油藏开发调整的基础,提出了复杂结构井、井网加密等提高复杂断块油藏水驱效果的技术对策,希望对类似油藏开发后期调整策略的制定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水平井1、研究区概况zy属于复合油气藏,纵向上钻遇的油层有孔一段、孔二段、中生界三套含油层系,属中孔、低渗油藏。

由于注采井网不完善、水驱控制程度低;储层物性差、水井欠注、分层调控手段不足;受井况损坏等因素影响,注采关系失调,开发效果较差。

2、开发调整的可行性研究2.2开发层系2.2.1开发层系划分原则一是渗透率绝对差值小,层间干扰相对较弱,开发层系可以划分的“粗”一些;二是单位厚度油层采油指数小,需要有足够的厚度才能保证油井经济产量要求;三是油层连续性差, 渗流阻力大, 必须缩小井距, 加大井网密度;四是为了保证必须的经济效益,采用一套层系合采的方式,通过小井距逐层上返的开采方式、分层注采工艺技术等方法缓解层间矛盾。

2.2.2zy油田开发层系可行性分析zy油田主力砂体渗透率变异系数平均为1.17,整体上非均质程度属于不均匀型,但分层动用差异并不明显。

仍沿用原来的一套开发层系,纵向非均质性形成的潜力可通过分注、射孔、填砂保护及水平井等技术针对单层挖潜。

2.2合理注采井距根据渗流理论,等产量一源一汇稳定径向流的水动力场中,所有各流线中主流线上的渗流速度最大;而在同一流线上,与汇源等距离处的渗流速度最小。

若要中点处的油流动,驱动压力梯度必须大于该点处的启动压力梯度,因此可求出给定注采压差和油层渗透率条件下的极限注采井距,即2-1式中:G—启动压力梯度,MPa/cm;-注水井井底流压,MPa;-采油井井底流压,MPa;R-注采井距,m;-井筒半径,0.1m。

多层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及开发调整研究的开题报告

多层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及开发调整研究的开题报告

多层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及开发调整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多层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是指砂岩、泥岩等多种物性不同、空间分布复杂的岩石形成的断块油藏。

在采取常规开发技术的情况下,该类型油藏的开采率较低,其主要原因是储层非均质性、空间异质性和地层构造的影响导致剩余油分布难以理解,难以精确评价剩余油储量,采油效率低。

在面临资源枯竭和能源需求增加的背景下,为了有效地开发并利用多层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中的剩余油,必须深入研究其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提高剩余油评价和开采技术的精度,实现低成本和高效率的开发与利用。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1. 建立多层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的地质模型:通过对该类型油藏的地层构造、岩石物性、气水分布等进行研究,建立合理的多层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地质模型。

2. 剩余油分布规律及预测:基于地质模型,对不同深度和空间的储层进行剩余油含量的评价和预测,揭示不同因素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规律。

3. 采油技术调整:结合剩余油分布规律和预测结果,针对多层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的特点,研究合适的采油技术,如水平井、分段压裂等,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采油。

4.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分析,验证研究得到的结论,为多层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的开发提供实践指导。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掌握多层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其对采油技术选择的影响,为该类型油藏的精细化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数据采集:采集该类型油藏的地质勘查数据、地震资料、井测试资料和生产井资料等。

2. 地质模型构建:基于采集数据和深入分析,建立多层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的地质模型,包括储层模型、构造模型、地层模型等。

3. 剩余油评价:根据储层模型、地震资料、井测试资料等,评价多层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的剩余油含量,揭示不同因素对剩余油的影响规律。

4. 采油技术调整:针对多层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的特点,研究合适的采油技术,如水平井、分段压裂等,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采油。

复杂断块油藏固井工艺难点与技术对策研究

复杂断块油藏固井工艺难点与技术对策研究

复杂断块油藏固井工艺难点与技术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复杂断块油藏是指地质构造复杂、孔隙连通性差、渗透性非均匀等特点明显的油气储层。

由于地层构造复杂、裂缝发育、孔隙结构不规则等因素,导致油藏开发困难,固井工艺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固井工程中,固井质量直接影响着油井的生产效率和安全稳定性。

研究复杂断块油藏固井工艺难点与技术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复杂断块油藏固井工程中,存在孔隙结构复杂、渗透性差、地层非均匀性强等难点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固井工艺中的困难点,并提出相应的技术对策,旨在提高固井质量,降低固井风险,提高油井生产效率。

通过优化固井液配方、改进固井钻具及施工工艺、应用新型固井材料等措施,可以有效克服复杂断块油藏固井工艺中的困难,提高固井工程的成功率和效率,为油田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针对复杂断块油藏固井工艺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固井工艺的难点,并提出针对性的技术对策,以提高固井作业的效率和成功率。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分析复杂断块油藏固井工艺的难点和挑战,深入探讨固井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和技术措施;优化固井液配方,改进固井钻具及施工工艺,应用新型固井材料,从而减轻固井作业中的难度和风险;评估不同技术对策对固井效果的影响,总结经验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复杂断块油藏固井工艺的进一步改进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这些研究目的的实现,可以有效提高复杂断块油藏固井工艺的技术水平和施工质量,进而促进油田的稳定生产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复杂断块油藏固井工艺是石油勘探开发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油井产能、延长油井使用寿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于复杂断块油藏固井工艺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开展本次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1. 促进油田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研究复杂断块油藏固井工艺的难点和技术对策,有助于推动油田勘探开发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提高勘探开发的效率和可靠性。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注采调整做法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注采调整做法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注采调整做法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断块油藏是指油层在地下形成不规则的块状结构,与传统连续油藏相比,断块油藏的地质构造更为复杂,储层分布更为不均匀,开发难度更大。

在断块油藏的开发过程中,常常面临着以下一系列问题:1. 油井开采程度不均:由于油藏中的油井分布不均匀,有些区域的油井开采程度过高,导致开采效率不高,同时也存在着部分区域的油井开采程度过低,无法实现有效的油藏开采。

2. 油井产能下降快:断块油藏中的某些区域可能存在着油井产能下降快的问题,这可能是由于油藏压力下降、水驱效果不佳等原因导致的,会严重影响油田整体的生产效率。

3. 油藏压力管理困难:由于断块油藏中的地质条件多变,油藏压力管理变得格外困难,油井之间的压力差异大,容易导致一些油井产量不稳定,甚至产量下降的情况出现。

4. 生产井阻工问题:断块油藏中常存在水、油、气相的相互干扰和交叉流动问题,导致生产井阻工现象,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和油田整体开发效果。

为解决断块油藏开发中的种种问题,注采调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断块油藏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注采调整策略,以实现油田高效稳产。

通过对断块油藏开发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帮助油田管理者更好地了解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发状况,为制定合理的生产调整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注采调整的必要性和策略,可以有效提高油藏的注水、注采效率,优化油藏开发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采收率,从而实现油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断块油藏开发管理提供可行的解决思路和实用的技术方法,推动油田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油气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做出贡献。

2. 正文2.1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断块油藏地质构造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导致油气分布不均匀,采收难度大。

在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某些区块产能低下甚至无产能的情况,影响整个油田的开发效率。

断块油藏储层渗透率低,油气流动性差,储量丰度不高。

复杂断块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研究与实践

复杂断块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研究与实践

解 释 技 术 , 以 5m 0 解 释 密 度 , 进 行 沙 三 段 、枣 0 0 X 5m 、枣 I I I
油 组 油 层 顶 界 和 底 界 的 层 位 追 踪 和 断 层 解 释 。编 制 完 成 枣 I I I
油 组 油 层 顶 界 和 枣 I 油 组 底 界 两 层 构 造 图 。 新 解 释 出 的构 造 I I
3m 0 ,断 层 密 封 性 较 差 。
2 3动静态资料验证新构造 .
在 构 造 基 础 上 ,结 合 对 比 、 地 震 资 料 ,编 制 出5 油 条 藏 剖 面 图 ,进 一 步 落 实 构 造 和 检 验 构 造 落 实程 度 。 应 用 动 态 示 踪 剂 检 验 结 果 和 对 地 层 能 量 变 化 的 分 析 表 明 , 新 构 造 内部

1 引盲
这 两 个标 志 层 在 平面 上 都 容 易追 踪 对 比 ,断 层 明显 。主 要 目的 层 枣 I油 层 底 界 为低 频 , 振幅 连 续 性差 ,特 征 不 明显 , 断点 要 I
王 12 l 块 位 于 王 官 屯 油 田 官 东 构 造 带 上 ,是 受 两 0X 断
盾 ,开 展 了复 杂 断 块 油 藏 改 善 开 发 效 果 的 研 究 。
合 , 标 定 主 要 目的 层 枣 I油 组 、 枣 I 油 组 的地 震 反射 特 征 , I I I 为层 位 追 踪 、 断 层 解 释 奠 定 基 础 。
225 细 构 造 成 图 ..精 在 精 细 地 层 对 比 和 层 位 标 定 基 础 上 ,应 用 G o rm 震 eFa地
该 地 区 对 比 的主 要 标 志 层 为 沙 一 下 生 物 灰 岩 、 沙 三 段 火成 岩 、枣 0 组 石 膏 段 、 枣I 油组 顶 部 泥 岩 ; 目的层 枣 I 油 I I I I

断块油藏中后期的开发现状及对策分析

断块油藏中后期的开发现状及对策分析

•百家述评269【参考文献】[1]王秀伟.油田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改善水驱技术研究与应用[D].青岛:中国石油大学,2015.[作者简介:尹洪凯,辽宁盘锦,辽河油田公司曙光采油厂地质研究所,124010。

]文/尹洪凯断块油藏中后期的开发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 常规油藏开发方式一般是“寻找潜力层→开发潜力层→完善注采井网→调流线、增能量”,但是复杂断块的规模相对小,达不到较大潜力规模,因此在对概念模型按常规开发模型预测同时,要部署另外一套开发方式。

断块油藏长期水驱后,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敏感性以及油层润湿性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注入倍数、沉积韵律、渗透率值以及渗透率级差与水驱采收率具有较好的关系。

断块油藏具有细分开发层系的物质条件,最适合采用三角形井网进行开发,中高含水复杂断块油藏应该重点完善注采井网,局部加密和注采完善是当前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断块油藏;注水开发模式;剩余油分布;优化挖潜随着复杂断块油田的注水开发发展,油田已经进入注水开发的后期,油层因注入水波及影响和复杂断块构造的影响,储层受到不同程度的水驱,造成其地下剩余油分布异常复杂。

近年来,通过对构造进行精细描述和储层二次评价,特别对复杂断块油田的高孔高渗油层剩余油分布进行了重点研究,发现部分高水淹高孔高渗储层中仍有剩余油富集区域。

通过对油田A 层系高孔高渗储层分布规律研究、构造精细描述、沉积微相研究、储层非均质研究、储层的二次评价总结发现高孔高渗储层的剩余油分布规律。

根据剩余油分布规律,制定上产措施和优化挖潜措施,最终提高油藏采收率,为类似储层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1 油田复杂断块油藏水驱开发现状近年来,油田主要开发复杂断块油藏,目前普遍进入了开发后期阶段,含水率较高且油水关系复杂,水驱开发效果日益降低。

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油田开发注采比低、注采不平衡。

注采比普遍小于0.9,油藏压力难以保持,平均小于70%,提液稳产的要求难以得到满足;注采井数比不合理,井网不完善,导致水驱控制程度低;油藏剖面动用状况极不均衡,油层动用程度低;存水率偏低,注水利用率低,存在较多无效注水和产液现象。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注采调整做法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注采调整做法

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与注采调整做法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油田开发已经步入了后期开发阶段。

在这个阶段,油田的断块油藏开发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断块油藏开发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产能下降、注采不均匀等。

本文将详细探讨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注采调整做法。

一、产能下降随着油田的开采时间的延长,油井产能逐渐下降,这是由于油层渗透率的逐渐降低、地层压力的逐渐减小等因素导致的。

在断块油藏中,产能下降的问题更为突出,因为断块油藏中的油井之间的地质条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使得一些油井的产能下降更快,一些油井的产能下降较慢,这就导致了断块油藏整体产能的下降。

二、注采不均匀在断块油藏中,油井之间的地质条件不均匀,使得注采不均匀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些油井的采油速度过快,一些油井的注水速度过快,导致了断块油藏中的油水比失衡,甚至出现了一些油井因为过度注水而导致生产受阻的情况。

以上就是断块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在实际的生产中,我们需要通过注采调整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采取差异化生产措施针对断块油藏中产能下降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差异化生产措施。

具体来说,就是根据不同油井的地质条件和产能情况,制定相应的生产措施。

对于产能下降较快的油井,可以采取增产措施,如增加注采比、进行压裂等;而对于产能下降较慢的油井,则可以适当减少生产压力,延长生产寿命。

二、优化注水系统针对断块油藏中注采不均匀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优化注水系统来解决。

我们需要对断块油藏进行细致的地质调查和分析,明确不同油井的地质条件和产能情况。

然后,根据这些数据,优化注水系统的布局和参数,使得注水能够更加均匀地分布在各个油井中,从而减少油井之间的油水比失衡情况。

三、采取封堵措施针对断块油藏中产能不均匀的问题,我们还可以采取封堵措施。

具体来说,就是对一些产能过快的油井进行封堵处理,阻止过多的油涌入这些油井,从而减缓其产能下降的速度;而对于一些产能较慢的油井,则可以通过封堵孔或压裂等手段提高其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杂断块油藏分层开发调整对策研究
【摘要】针对l油藏复杂的地质特征及开发状况,在储层分类评价及剩余油定量描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平面分区、纵向分层的开发理念,并依托水平井技术,以单砂体为目标,采取直平组合的方式重新制定开发部署,实现油藏分层注水开发。

该研究已获得较好的现场实施效果,开辟了复杂断块老油田二次开发的新途径。

【关键词】复杂断块水平井直平组合分层开发新途径
复杂断块油藏因构造破碎、断裂系统异常发育,导致这类油藏都是由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小断块群组成,但这些小断块的破碎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且不同断块或同一断块不同层位之间,沉积环境、储层发育程度、油气富集程度、油藏类型、流体性质均存在差异,必然带来不同断块或同一断块不同层位间的特殊性[1]。

因此,复杂断块油藏在开发调整过程中,必需依据各断块的特殊性,细化开发单元,实施分块分层制宜、分块分层制之。

1 油藏基本情况
l油藏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中部,属于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

其埋深-1800~-2500 m,储层以砂泥岩薄互层为主,物性差(φ
=19.4%,k =0.125μm2 ),油层分布变化大,油藏类型多样,边底水发育。

油藏于1988年投入开发,经历两次加密调整,目前采用210m井距正方形井网局部点状注水开发,共有油井68口,日产液409.4m3/ d,日产油157t/d,综合含水61.7%,采出程度18.6%;水井19口,日注水651.1m3,月注采比1.44,累积注采比0.38,
累积地下亏空171.5×104m3。

l油藏因长期采用一套层系、直井井网、局部点状注水的方式进行笼统开发,目前存在注采系统不完善、底水锥进严重、水驱波及体积小、储层动用不均衡等一系列开发矛盾,严重影响了油藏开发效果,现开发方式下难以达到标定采收率,亟待重新评价油藏开发潜力,实施合理的开发调整,以改善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

2 油藏开发潜力评价
油藏开发潜力评价是在深入研究油藏地质特征、开发规律及剩余油分布状况的基础上,应用多种手段对油藏各单砂体的开发潜力进行综合分类评价。

其评价依据主要是单砂体剩余油多少,其评价结论可为油藏细分开发单元实施分层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对l油藏剩余油潜力定量化评价,并结合单砂体的物性、油层发育状况、储量丰度、水淹状况等方面的研究结果,综合评价可将其单砂体开发潜力划分为两类,其中ⅰ类潜力层为储层物性好、油层厚度大、连通程度高、剩余储量及剩余可采储量大的莲ⅴ3、ⅵ3-4、ⅶ1-2等5个油层,这类储层将是油藏开发调整的主体,也是水平井分层开发的目标层;其余层均划为ⅱ类潜力层,这类储层发育不稳定、单层剩余可采储量均较低,不适合水平井分层开发,主要利用直井完善井网实施分层注水开发。

3 分层开发调整对策研究
针对l油藏复杂的地质特点及开发矛盾,提出了平面以四级断块
为基础、纵向细分层的开发调整思路,并依托水平井技术,以单砂体为目标,采取直平组合的注采方式对不同潜力层实施有针对性的调整对策,实现油藏分区分层注水开发。

3.1 开发单元划分与重组在油藏开发过程中,进行开发单元的合理划分与重组,是多层油藏有效开发的一项根本措施。

将储层条件、流体性质、开发特征相近的油层组合在一起,用独立的井网进行开采,有利于均衡发挥各油层的剩余潜力,有效缓解各开发单元间的矛盾,实现油藏有效开发[2]。

通过对l油藏单砂体开发潜力的分类评价研究,认为油藏具备细分开发单元的前提条件。

因此,按照储层条件、开发特征相似,潜力类别相同的原则,分块进行开发单元划分与重组。

首先将纵向储层物性最好、产能最高、发育最稳定的莲ⅶ砂岩组作为一套水平井独立开发单元;其次是将纵向储层物性较差、产能相对低,且以薄互层为主的ⅴ、ⅵ砂岩组作为一套开发单元,并依据单砂体开发潜力,将其中分布稳定的ⅰ类潜力层进一步细分为水平井分层开发目标单元,即莲ⅴ、ⅵ砂岩组整体为一套直平组合开发单元,而其主力层则是利用水平井独立开发。

3.2 开发方式确定
l油藏投入开发以来,主要采用天然能量为主、结合局部点状注水的方式进行开发,导致目前地层能量不足,现开发方式下预测最终采收率仅为25.8%,不能达到标定采收率,亟待转变油藏的开发方式。

而从l油藏的储层条件、室内驱油实验及局部注水实践等方
面综合研究表明,其水驱油效率平均达53%,预测水驱采收率达32.8%,较现方式下采收率可提高7%。

因此,在充分发挥边底水能量时,还应及时注水补充能量,尽早实现油藏全面注水开发。

3.3 水平井开发可行性分析
水平井技术已成为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主要热点,它在水驱老油田二、三次采油阶段挖掘剩余油潜力,以及经济有效开发底水油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内外水平井应用实践表明:利用水平井开发底水油藏能有效延缓底水锥进,提高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利用水平井分层开采,可有效提高薄差层的单层动用程度和缓解层间开发矛盾[3]。

l油藏的ⅰ类潜力储层无论是从储层条件、物质基础、预期效果,还是矿场经验等方面,都充分表明该类储层水平井开发可行,且较直井开发提高采收率4%。

3.4 分层开发优化部署
按照平面分区、纵向分层,立足注水的开发思路。

一是针对底水锥进严重的莲ⅶ块状底水油藏,分区分层在锥间带及隔夹层上部整体部署水平井,并充分发挥边底水能量进行天然水驱开发,有效提高边底水波及体积;二是针对薄互层发育的莲ⅴ、ⅵ构造岩性油藏,优先考虑在发育稳定的ⅰ类潜力单砂体部署水平井进行分层开发,并补充部署直井完善莲ⅴ、ⅵ砂岩组整体注采井网,实现莲ⅴ、ⅵ砂岩组采用直井分注、直平组合采油的分层开发,有效提高薄差层的储量动用程度。

在上述开发模式指导下,综合考虑单砂体的构造、沉积、物性、剩余油、压力、产能、注采关系等静、动态因素,共优选出4个主
力单砂体分区分层部署水平井11口,并为完善整体注采井网优化部署直井15口,实现油藏直平组合分层注水开发。

方案实施后预计新建产能7.5万吨,年产油能力10.3万吨,采油速度最高恢复到1.77%,阶段末各项开发指标均达到复杂断块ⅰ类开发水平,并较原方式提高采收率7%。

4 实施效果
目前方案实施进展顺利,部署的26口井已完钻投产18口井,其中水平井5口,均已获得较好的投产效果,达到了方案设计要求。

已投产水平井初期平均日产油达到12.5t/d,是老井日产油的3.5倍;直井初期平均日产油达到7.5t/d,是老井日产油的2倍,不到区块井数五分之一的新井,其日产量已占到全区日产量的三分之一,区块采油速度较调整前提升了0.5%,综合含水也下降了11.5%,区块分层开发调整初步成效。

5 结论
(1)l油藏分层开发调整主要是依托水平井技术,以单砂体为目标,采取直平组合的方式重新制定开发部署,实现单砂体经济有效开发,最大限度提高老油田采收率。

该技术开启了复杂老油田二次开发新思路,已取得较好的矿场效果,为区块扩大实施以及同类型油藏开发调整提供了经验借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l油藏以四级断块为基础进行纵向开发单元的优化重组实现了开发单元划分由原来分段划分向相似划分的转变,由逐步细分向一次细分到位的转变,最大程度满足了分层开发调整的需要。

(3)利用水平井开发已动用的底水油藏,可有效挖掘锥间带剩余油,提高底水油藏的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利用直平组合分层开发主力层单一的薄互层油藏,不仅能实现主力层的高效开发,还能有效缓解层间矛盾,提高薄差层的储量动用程度。

参考文献
[1] 武毅,王化敏,薛尚义.复杂断块油藏注水开发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2-5
[2] 罗水亮,曾流芳,李林祥,等.多油层复杂断块油藏开发层系细分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6):98-102
[3] 阴艳芳.水平井技术在薄层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应用[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7,21(6):50-52
作者简介
肖红林(1980.12-),男,四川仪陇人,中油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油田开发所,124010,辽宁省盘锦市,本科,油藏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