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的测定ppt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血清转氨酶的活性测定PPT课件
![血清转氨酶的活性测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50fe31f46527d3250ce004.png)
4
急性传染性肝炎、血清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 期、肝硬变代偿期、阻塞性黄疸、心肌梗死; 急性胰腺炎、胆囊炎、风湿活动性心脏病及一 些对肝脏有毒害的药物如安眠药、麻醉药、锑 剂、砷剂等均可使转氨酶活性升高。 转氨酶升高原因 肝细胞受损伤,使细胞内 酶泄露,进入血液,从而引起酶活性升高。 (转氨酶水平在0—40之间是正常的。)
7
实验操作步骤
1、绘制标准曲线 取5支试管,如下表加入试剂,绘制标
准曲线
8
试剂,mL 对照 丙酮酸标准液 0
1 0.15
2
3
4
0.3
0.45 0.6
ALT底物液 0.6
0.45
0.30 0.10 0
0.1mol/L磷酸盐缓冲液
0.1
0.1
0.1
0.1 0.1
丙酮酸毫克 1
丙氨酸转移酶活力单位/dl=
ALT底物
0.6
0
37 ℃水浴30min (酶促反应)
2,4 -二硝基苯肼 1.0
1.0
ALT底物 0
0.6
水浴20分钟后加入再加入0.4MNaOH溶液2 mL,混匀,10
min/室温,于500nm处测量光吸收值。根据标准曲线查出样品的 ALT活力单位
10
实验操作步骤
3、结果分析计算 按照标准曲线查出样品的酶活力单位数
-------------2.5
*
---0.1
*
100
加入上述试剂后,37 ℃水浴5min ,各管在加入2,4 -二硝基苯肼
溶液0.5 mL,混匀,水浴20min,再加入0.4MNaOH溶液2 mL,混匀, 于500nm处测量光吸收值。
9
实验操作步骤
2、血清ALT测定
急性传染性肝炎、血清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 期、肝硬变代偿期、阻塞性黄疸、心肌梗死; 急性胰腺炎、胆囊炎、风湿活动性心脏病及一 些对肝脏有毒害的药物如安眠药、麻醉药、锑 剂、砷剂等均可使转氨酶活性升高。 转氨酶升高原因 肝细胞受损伤,使细胞内 酶泄露,进入血液,从而引起酶活性升高。 (转氨酶水平在0—40之间是正常的。)
7
实验操作步骤
1、绘制标准曲线 取5支试管,如下表加入试剂,绘制标
准曲线
8
试剂,mL 对照 丙酮酸标准液 0
1 0.15
2
3
4
0.3
0.45 0.6
ALT底物液 0.6
0.45
0.30 0.10 0
0.1mol/L磷酸盐缓冲液
0.1
0.1
0.1
0.1 0.1
丙酮酸毫克 1
丙氨酸转移酶活力单位/dl=
ALT底物
0.6
0
37 ℃水浴30min (酶促反应)
2,4 -二硝基苯肼 1.0
1.0
ALT底物 0
0.6
水浴20分钟后加入再加入0.4MNaOH溶液2 mL,混匀,10
min/室温,于500nm处测量光吸收值。根据标准曲线查出样品的 ALT活力单位
10
实验操作步骤
3、结果分析计算 按照标准曲线查出样品的酶活力单位数
-------------2.5
*
---0.1
*
100
加入上述试剂后,37 ℃水浴5min ,各管在加入2,4 -二硝基苯肼
溶液0.5 mL,混匀,水浴20min,再加入0.4MNaOH溶液2 mL,混匀, 于500nm处测量光吸收值。
9
实验操作步骤
2、血清ALT测定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ppt课件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cd9578312b3169a451a446.png)
混匀,室温放置5min,在波长为505nm处比色,蒸馏水调“0”
【实验结果】
1.校正曲线的制备
以标准管各管的A值-“0”号管的A值,所得差 值与对应酶卡门氏单位作图,即成校正曲线。 2.测定管 测定管A值-对照管A值,根据所得差值,从校正
曲线查得标本中ALT的卡门氏单位。
参考值范围:5-25卡门单位
酸生成2,4-二硝基苯腙,在碱性条件下显红棕色,于波
长505nm处读取A值。 两种苯腙的吸收光谱曲线在500~520nm处差异最 大,丙酮酸苯腙的呈色强度是α-酮戊二酸苯腙的3倍,据 此可以计算出丙酮酸的生成量,后者与血清中的ALT的
活性浓度成正比。
【实验原理】
丙氨酸+ α-酮戊二酸
ALT
丙酮酸+谷氨酸
0.20 0.30
1.0mmol/L 2,4-二硝基苯肼溶液
0.5
0.5
0.5
0.5
0.5
混匀,37℃保温20min
0.4mol/L NaOH溶液 卡门单位
5.0
0
5.0
28
5.0
57
5.0
97
5.0
150
混匀,室温放置5min,在波长为505nm处比色,蒸馏水调“0”
取7支试管,按下表操作
卡门单位 加入物(ml) 血清 基质缓冲液 0.1mol/L磷酸盐缓冲液 2.0mmol/L丙酮酸标准液 基质缓冲液 1.0mmol/L 2,4-二硝基苯 肼溶液 基质缓冲液 0.5 0.5 混匀,37℃保温20min 0.4mol/L NaOH溶液 5.0 5.0 5.0 5.0 5.0 5.0 5.0 0.5 对照管 0.1 测定管 0.1 0.5 混匀,37℃水浴30min 0.1 0 0.50 0.5 0.1 0.05 0.45 0.5 0.1 0.10 0.40 0.5 0.1 0.15 0.35 0.5 0.1 0.20 0.30 0.5 0 0 28 1 57 2 97 3 150 4
肝脏血清酶学检查PPT课件
![肝脏血清酶学检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0a9688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0.png)
05 肝脏血清酶学检查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CHAPTER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研发与应用
自动化检测技术
提高检测效率,减少人为误差,实现大规模样本的快速检测。
生物传感器技术
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实时监测和早期诊断。
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
深入挖掘肝脏血清酶学标志物的潜在价值,发现新的诊断指标。
个性化诊疗与精准医学在肝脏血清酶学检查中的应用前景
02
通过比较不同疾病血清酶水平的 差异,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 依据,有助于准确诊断肝脏疾病 。
治疗效果的监测与预后评估
通过定期检测肝脏血清酶学指标, 可以监测肝脏疾病的治疗效果。 如果治疗有效,血清酶水平通常
会逐如果血清 酶水平持续升高,可能表明疾病
重要性
肝脏血清酶学检查是肝脏疾病诊断的 重要手段之一,有助于早期发现肝脏 病变,评估疾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 方案选择和监测疾病进展。
肝脏血清酶的种类与功能
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
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是反映肝细胞损 伤的敏感指标。
分布于肝、心、骨骼肌等组织,肝细胞损 伤时AST升高。
情严重性。
疗效监测
肝脏血清酶学检查可监 测疾病治疗的效果,评
估病情恢复情况。
筛查与预防
肝脏血清酶学检查可用 于肝脏疾病的筛查,提
高预防意识。
02 肝脏血清酶学检查的方法与步骤
CHAPTER
样本采集与处理
01
02
03
样本采集时间
通常在清晨空腹状态下采 集静脉血液样本。
样本处理
血液样本应尽快分离出血 清,避免溶血和污染。
进展或治疗效果不佳。
通过监测肝脏血清酶学指标的变 化,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依据, 调整治疗方案或预测患者的预后
血清ALT标准曲线法课件
![血清ALT标准曲线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a51d30bcc7931b765ce1547.png)
10.点击“确定”,标准曲线画好,如图10:
11.计算回归方程:点击趋势线(也就是标准曲线)然后 按右键,选趋势线格式,在显示公式和显示R平方值 (直线相关系数)前点一下,勾上。如图11:
12.点击“确定”,公式和相关系数都出来了。如图12:
13. 如图输入公式 “=31.46*B11-0.0897”, 回 车即得出所求浓度值,如图13;
的乘积成正比关系
A=KCL
式中K为一常数,其大小随溶液的性质和 入射光的波长而定
朗伯-比尔定律应用
标准品法测定未知样品含量
A标准=KC标准L A测定=KC测定L
A测定 C测定= × C A标准 标准
朗伯-比尔定律应用
标准曲线法测定未知样品含量
用标准品配制成不同 浓度的标准溶液,测其相 应的吸光度值,以标准品 的浓度作为X 坐标,以吸 光度值为Y 坐标,绘制标 准曲线(通常为直线)。 可用未知样品的吸光 度在标准曲线上查找出相 应的浓度 。
硫酸铜溶液浓度(g/L)
10 8 6 4 2 0 0 0.1 0.2 吸光度值A 0.3 0.4 0.5
【实验原理】
谷丙转氨酶 ALT
【实验操作】
取试管6支,按下表加入试剂:
丙酮酸标准液的制备和样品测定
加入物(mL) 标准品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基质 液 0.1mmol/L磷酸盐缓冲液 (pH=7.4) 待测血清 置37℃水浴中保温30分钟 2,4-二硝基苯肼溶液 0.5 0.5 0.5 0.5 0.5 0.5 0.5 空白管 0 0.5 0.1 标准1 0.05 0.45 0.1 标准2 0.1 0.4 0.1 标准3 0.15 0.35 0.1 标准4 0.2 0.3 0.1 标准5 0.25 0.25 0.1 0.1 0.5 测定管
血清ALT标准曲线法课件
![血清ALT标准曲线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553a10c1c708a1284a44ff.png)
车即得出所求浓度值,如图13;
13. 如图输入公式 “=31.46*B11-0.0897”, 回
车即得出所求浓度值,如图13;
14. 下拉即可得出其他值,如图14。
正常值=0~38 U/L单位
❖【临床意义】
❖ 肝细胞中含ALT最丰富,因此当肝脏疾病致肝细胞 受损伤时,ALT即大量释放入血液,致使血清中 ALT活性增高。测定ALT是检查肝功能的重要指标 之一。ALT显著增高见于各种急性肝炎及药物中毒 性肝细胞坏死,中等程度增高见于肝癌、肝硬化、 慢性肝炎及心肌梗塞,轻度增高则见于阻塞性黄 疸及胆道炎等疾病。骨骼肌损伤、多发性肌炎亦 可引起转氨酶活性升高。
❖ 【思考题】
❖ 1.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的测定有何临床意义?
❖ 2.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有何注意点?
谢谢!
丙酮酸标准液的制备和样品测定
加入物(mL)
空白管 标准1 标准2 标准3 标准4 标准5 测定管
校准品
0 0.05
0.1 0.15
0.2 0.25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基质 液
0.5 0.45
0.4 0.35
10.点击“确定”,标准曲线画好,如图10:
11.计算回归方程:点击趋势线(也就是标准曲线)然后 按右键,选趋势线格式,在显示公式和显示R平方值
(直线相关系数)前点一下,勾上。如图11:
12.点击“确定”,公式和相关系数都出来了。如图12:
13. 如图输入公式 “=31.46*B11-0.0897”, 回
【如何用excel制作标准曲线】
1.先作出标准曲线: 测出标准溶液的A值及待测溶液的A值, 输入excel(B列所示), 输入对应的标准溶液浓度, 如图1:
2. 选好两列数值,点取”图表向导”按钮(如图 1),先在图表类型中选“XY散点图”,并选图表
13. 如图输入公式 “=31.46*B11-0.0897”, 回
车即得出所求浓度值,如图13;
14. 下拉即可得出其他值,如图14。
正常值=0~38 U/L单位
❖【临床意义】
❖ 肝细胞中含ALT最丰富,因此当肝脏疾病致肝细胞 受损伤时,ALT即大量释放入血液,致使血清中 ALT活性增高。测定ALT是检查肝功能的重要指标 之一。ALT显著增高见于各种急性肝炎及药物中毒 性肝细胞坏死,中等程度增高见于肝癌、肝硬化、 慢性肝炎及心肌梗塞,轻度增高则见于阻塞性黄 疸及胆道炎等疾病。骨骼肌损伤、多发性肌炎亦 可引起转氨酶活性升高。
❖ 【思考题】
❖ 1.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的测定有何临床意义?
❖ 2.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有何注意点?
谢谢!
丙酮酸标准液的制备和样品测定
加入物(mL)
空白管 标准1 标准2 标准3 标准4 标准5 测定管
校准品
0 0.05
0.1 0.15
0.2 0.25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基质 液
0.5 0.45
0.4 0.35
10.点击“确定”,标准曲线画好,如图10:
11.计算回归方程:点击趋势线(也就是标准曲线)然后 按右键,选趋势线格式,在显示公式和显示R平方值
(直线相关系数)前点一下,勾上。如图11:
12.点击“确定”,公式和相关系数都出来了。如图12:
13. 如图输入公式 “=31.46*B11-0.0897”, 回
【如何用excel制作标准曲线】
1.先作出标准曲线: 测出标准溶液的A值及待测溶液的A值, 输入excel(B列所示), 输入对应的标准溶液浓度, 如图1:
2. 选好两列数值,点取”图表向导”按钮(如图 1),先在图表类型中选“XY散点图”,并选图表
医学检验·检查项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_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检查项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_课件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14e4663da38376baf1faedb.png)
医学检验·各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
相关疾病:
老年人脂肪肝、糖尿病、心肌梗死、病毒 性出血热、绿猴病、急性心肌梗死、烧伤、 煤气中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小儿传 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脂肪肝、甲亢、胆道华支睾吸虫病、血吸 虫病与肝胆疾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裂谷热、疟疾、 埃利希体病。
医学检验·各论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内容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各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
简介: 旧称谷丙转氨酶(GPT)。体内肝、
肾、心、肌肉等组织和器官内都含有ALT。
医学检验·各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肝脏疾病(传染性肝炎、 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药物 中毒性肝炎、脂肪肝、阻塞性黄疸)、胆 道疾病(胆管炎、胆囊炎)、心血管疾病 (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时的肝脏淤血)、 内分泌疾病、胰腺疾患、重症糖尿病、甲 状腺功能亢进、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疟疾、流行性感冒、外伤、严重
谢谢!
医学检验·各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
临床意义:
烧伤、休克、药物中毒,以及早期妊娠和 剧烈运动。 一些药物和毒物,如氯丙嗪、 异烟肼、奎宁、水杨酸制剂、乙醇、铅、 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也可引起丙氨 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增高。
医学检验·各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
正常值: 比色法:0~35U/L; 连续监测法:
6~24U/L。
医学检验·各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
相关检查:
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PPT课件
![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9d1bf66bec0975f565e246.png)
6
2020/10/13
移酶基质液
37℃水浴保温20min
碱性溶液
5.0
5.0
5.0
10min后测
5
A520
2020/10/13
谢谢您的指导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3
2020/10/13
[实验器材]
1.试管 1.5cm
4
2020/10/13
[实验步骤] 按下表顺序加入反应物:
加入物(ml) 空白管
标准管
测定管
样本
——
——
0.1
丙酮酸钠标准 液
丙酮酸氨基转 移酶基质液
—℃水浴保温30min
—— 0.5
丙酮酸氨基转 0.5
0.5
0.5
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
1
2020/10/13
[实验目的及要求]
学会谷丙转氨酶(ALT)活力测定方法
2
2020/10/13
[实验原理]
丙氨酸+α-酮戊二酸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丙酮酸+ L-谷氨酸
丙酮酸+2,4-二硝基苯胺——〉丙酮酸2,4-二硝 基苯腙
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在碱性溶液中呈现棕色, 吸收峰为520nm。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的测定PPT课件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的测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10c7036f1aff00bed51edf.png)
【试剂】
5.1.0mmol/L 2,4-二硝基苯肼溶液 称取2,4-二硝基苯 肼(AR)19.8mg,溶于1.0mol/L盐酸100ml,置棕色玻 璃瓶中,室温中保存,若冰箱保存可稳定2个月。若有结 晶析出,应重新配制。 6.0.4mol/L NaOH溶液 称取NaOH 1.6g溶解于蒸馏水中, 并加蒸馏水至100ml,置具塞塑料试剂瓶内,室温中可长 期稳定。 7.2.0mmol/L丙酮酸标准液 准确称取丙酮酸钠(AR) 22.0mg,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0.05mol/L硫酸至刻度。 此液不稳定,应临用前配制。丙酮酸不稳定,开封后易变 质(聚合),相互聚合为多聚丙酮酸,需干燥后使用。 8.待测标本 病人血清或质控血清。
(以蒸馏水代替血清,其它和对照管同样操作)。所以, 成批标本测定时,一般不需要每份标本都作自身血清对照 管,以试剂空白管代替即可,但对超过正常值的血清标本 应进行复查。严重脂血、黄疸及溶血血清可引起测定的吸 光度增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血中因含有大量酮体, 能和2,4-二硝基苯肼作用呈色,也会引起测定管吸光度 增加。因此,检测此类标本时,应作血清标本对照管。
【计算】
• 测定管吸光度减去样本对照管吸光度的 差值为标本的吸光度。该值在校正曲线上查 得ALT的卡门氏单位
【参考范围】
•
血清ALT:5~25卡门氏单位
临床意义
ALT在肝细胞中含量较多,且主要存在于肝细 胞的可溶性部分。当肝脏受损时,此酶可释放入 血,致血中该酶活性浓度增加,故测定ALT常作 为判断肝脏受损指标。
【操作步骤】
1 . 标准曲线的绘制:取试管5支,按表操作。
编号
0
1
2
3
4
0.1mol/L磷
0.10
谷丙转氨酶医学生生化学习PPT课件
![谷丙转氨酶医学生生化学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fcbdee50e2524de4187e13.png)
连续监测法测定ALT
ALT测定中存在二个副反应 血清中存在的α-酮酸(如丙酮酸)能消耗 NADH。 血清中谷氨酸脱氢酶(GLDH)增高时,在有 氨存在条件下,亦能消耗NADH。 上述副反应都能消耗NADH,使测定结果偏高。 但在双试剂法,因温育期长,能有效消除干 扰反应。
赖氏法测定ALT
连续监测法测定AST
L-门冬氨酸+α-酮戊二酸 AST 草酰乙酸+L-谷氨 酸 草酰乙酸+NADH+ MOH L-苹果酸+NAD+ 340nm连续测定NADH被氧化为NAD+,从而计算出酶 的活力。 在AST双试剂测定中,首先使血清与缺少α-酮戊二 酸的底物溶液混合,37℃保温5分钟,将样品中所 含的α-酮酸消耗完,然后,加入α-酮戊二酸启动 ALT的催化反应,在波长340nm处连续监测吸光度的 下降速率,根据线性反应期吸光度的下降速率,本 计算ALT的活性浓度。
连续监测法测定AST
连续监测法测定AST的误差可来自内源性和 外源性,内源性干扰主要来源于血清中高浓 度丙酮酸和L-谷氨酸脱氢酶(GLDH)。外源 性干扰来自于试剂中污染的GLDH和AST。内 源性丙酮酸的干扰通过加入高活性的LDH在 温育期间将其迅速转变为乳酸而消除。血清 中的GLDH能催化α-酮戊二酸 和NH3生成谷 氨酸,同时使NADH氧化为NAD的肝脏损害,如心功能不全时, 肝淤血导致肝小叶中央带细胞的萎缩或坏死, 可使ALT、AST明显升高,某些化学药物如异 菸肼、氯丙嗪、苯巴比妥、四氯化碳、砷剂 等可不同程度的损害肝细胞,引起ALT的升 高。
连续监测法测定ALT
L-丙氨酸+α-酮戊二酸 ALT α-丙酮酸+L-谷氨酸 α-丙酮酸+NADH+ LD 乳酸+NAD+ 340nm连续测定NADH被氧化为NAD+,从而计算出酶 的活力。 在ALT双试剂测定中,首先使血清与缺少α-酮戊二 酸的底物溶液混合,37℃保温5分钟,将样品中所 含的α-酮酸消耗完,然后,加入α-酮戊二酸启动 ALT的催化反应,在波长340nm处连续监测吸光度的 下降速率,根据线性反应期吸光度的下降速率,本 计算ALT的活性浓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义】
肝细胞中含ALT最丰富,因此当肝脏疾病致肝细 胞受损伤时,ALT即大量释放入血液,致使血清 中ALT活性增高。测定ALT是检查肝功能的重要 指标之一。ALT显著增高见于各种急性肝炎及药 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中等程度增高见于肝癌、 肝硬化、慢性肝炎及心肌梗塞,轻度增高则见于 阻塞性黄疸及胆道炎等疾病。骨骼肌损伤、多发 性肌炎亦可引起转氨酶活性升高。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 测定(改良赖氏法)
1
【目的要求】 1.掌握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的基本原理。 2.熟悉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的具体操作
方法。 3.了解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
2
【实验原理】 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在37℃、
pH7.4的条件下,可催化基质(底物)液中 的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和丙酮酸:
5
取干净试管12支,按下表所示标号,要求各S管和U管进行双管平行操 作。先做对照管和测定管,在30min保温期间再做空白管和标准管。
6
【实验结果】 1.赖氏法测定ALT的标准曲线(即计量反应曲线) 在
坐标纸上以上表中An-A 0之值为纵坐标,相应的 酶活性的卡门氏单位为横坐标作图,即得赖氏法 测定ALT的标准曲线 2.标本中ALT活性结果 ⑴查标准曲线 利用测定所得的吸光度结果(AU- AB),便可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标本的ALT结果 ⑵计算 将实验测得的AU-AB 、AS 代入下面计 算公式,即可算得标本中ALT活性
7
【方法评价 】 ALT活性测定主要有两类。一是卡门氏(Karman)
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是酶促反应速率。其原理如 下: 由于NADH在波长340nm处有特异吸收峰,因此 ALT的活性可通过NADH的减少量,亦即通过 340nm吸光度的减少量间接作出定量测定。这一 方法特异性、准确性高。但是此法除要加入待测 酶ALT的底物外,还需要加入指示酶LDH及其辅 酶NADH,又需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因此不易为 一般临床化验室推广。
9
改原赖氏法的反应温度(40℃改为37℃)和底物浓度(改为低 浓度)的改良赖氏法,对卡门氏单位的科学套用,使比色 法一些缺陷得到了卓有成效的克服,使其结果与速率法较 为一致,能较好反映酶的真实活性。
由于赖氏法设计的底物浓度,如a-酮戊二酸不足,反应速度 只能达到最大速度的65%;显色剂2,4-二硝基苯肼的用量只 及反应液中酮酸浓度的一半;保温30min的酶促反应后, 新生成的丙酮酸和未用完的a-酮戊二酸存在着无法人为控 制的竞争显色的几率问题,如此等等,使赖氏法的重现性 较差,在测量精度上仍与连续监测法相差甚大。
8
二是比色测定法,如:金氏法(King法)、穆氏法(Mohun 法)和赖 氏法(Reitman-Frankel法)。其原理、试剂、操作步骤及作用温度等完全 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作用时间:King法60min ,Mohun法和 Reiman法 30min。因此它们的单位定义和标准曲线制备也不同。King法单位定义是: 每1ml血清在37℃条件下与底物作用60 min,生成1μmol丙酮酸称为一个单 位。 Mohun 法单位定义是:每毫升血清在pH=7.4,37℃条件下与底物作 用30 min,每生成2.5微克丙酮酸为1单位。赖氏法没有制定自身的单位定 义,而是以实验数据套用速率法的卡门氏单位作表示的。1个卡门氏单位 的定义是:在温度25℃,pH7.4,波长340nm,光径1cm的条件下,1ml血 清使NADH的吸光度下降0.001的转氨酶活性。可见卡门氏单位不是用物质 的量浓度,而是用物质的吸光度表示酶的活性单位的。若将卡门氏单位的 定义条件代入国际单位计算公式,即得卡门氏单位与国际单位的换算关系: 1卡门氏单位=0.4821 IU/L(25℃),便可将卡门氏单位兑换成国际单位。
4
尽管基质液中余下的a-酮戊二酸同样可生成红棕色苯腙硝 醌化合物而影响测定结果,但因其量不多,加之对505nm 的吸光度远不如丙酮酸生成的苯腙硝醌化合物强,尤其用 标准曲线作测定时,所用的酶活性单位通过卡门氏分光光 度速率法矫正,摈弃了赖氏法一些固有弊端,结果比其他 比色法准确。故卫生部临检中心建议国内无条件使用连续 监测法的单位使用赖氏法。1981年全国常规生化检验方法 学术讨论会认为赖氏法测定ALT活性较为合理,全国肝炎 协作会议也建议统一使用改良赖氏法。
【思考题】
1.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的测定有何临床意义?
2.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有何注意点?为什么要 避免溶血?
11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3
生成的丙酮酸可与起终止和显色作用的2,4二硝基苯肼发生加 成反应,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进而在碱性环境中 生成红棕色的苯腙硝醌化合物,其颜色的深浅在一定范围 内与丙酮酸的生成量,亦即与ALT活性的高低成正比关系。 据此与同样处理的丙酮酸标准液相比较,便可算出或通过 标准曲线查出血清中ALT的活性。
肝细胞中含ALT最丰富,因此当肝脏疾病致肝细 胞受损伤时,ALT即大量释放入血液,致使血清 中ALT活性增高。测定ALT是检查肝功能的重要 指标之一。ALT显著增高见于各种急性肝炎及药 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中等程度增高见于肝癌、 肝硬化、慢性肝炎及心肌梗塞,轻度增高则见于 阻塞性黄疸及胆道炎等疾病。骨骼肌损伤、多发 性肌炎亦可引起转氨酶活性升高。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 测定(改良赖氏法)
1
【目的要求】 1.掌握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的基本原理。 2.熟悉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的具体操作
方法。 3.了解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
2
【实验原理】 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在37℃、
pH7.4的条件下,可催化基质(底物)液中 的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和丙酮酸:
5
取干净试管12支,按下表所示标号,要求各S管和U管进行双管平行操 作。先做对照管和测定管,在30min保温期间再做空白管和标准管。
6
【实验结果】 1.赖氏法测定ALT的标准曲线(即计量反应曲线) 在
坐标纸上以上表中An-A 0之值为纵坐标,相应的 酶活性的卡门氏单位为横坐标作图,即得赖氏法 测定ALT的标准曲线 2.标本中ALT活性结果 ⑴查标准曲线 利用测定所得的吸光度结果(AU- AB),便可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标本的ALT结果 ⑵计算 将实验测得的AU-AB 、AS 代入下面计 算公式,即可算得标本中ALT活性
7
【方法评价 】 ALT活性测定主要有两类。一是卡门氏(Karman)
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是酶促反应速率。其原理如 下: 由于NADH在波长340nm处有特异吸收峰,因此 ALT的活性可通过NADH的减少量,亦即通过 340nm吸光度的减少量间接作出定量测定。这一 方法特异性、准确性高。但是此法除要加入待测 酶ALT的底物外,还需要加入指示酶LDH及其辅 酶NADH,又需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因此不易为 一般临床化验室推广。
9
改原赖氏法的反应温度(40℃改为37℃)和底物浓度(改为低 浓度)的改良赖氏法,对卡门氏单位的科学套用,使比色 法一些缺陷得到了卓有成效的克服,使其结果与速率法较 为一致,能较好反映酶的真实活性。
由于赖氏法设计的底物浓度,如a-酮戊二酸不足,反应速度 只能达到最大速度的65%;显色剂2,4-二硝基苯肼的用量只 及反应液中酮酸浓度的一半;保温30min的酶促反应后, 新生成的丙酮酸和未用完的a-酮戊二酸存在着无法人为控 制的竞争显色的几率问题,如此等等,使赖氏法的重现性 较差,在测量精度上仍与连续监测法相差甚大。
8
二是比色测定法,如:金氏法(King法)、穆氏法(Mohun 法)和赖 氏法(Reitman-Frankel法)。其原理、试剂、操作步骤及作用温度等完全 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作用时间:King法60min ,Mohun法和 Reiman法 30min。因此它们的单位定义和标准曲线制备也不同。King法单位定义是: 每1ml血清在37℃条件下与底物作用60 min,生成1μmol丙酮酸称为一个单 位。 Mohun 法单位定义是:每毫升血清在pH=7.4,37℃条件下与底物作 用30 min,每生成2.5微克丙酮酸为1单位。赖氏法没有制定自身的单位定 义,而是以实验数据套用速率法的卡门氏单位作表示的。1个卡门氏单位 的定义是:在温度25℃,pH7.4,波长340nm,光径1cm的条件下,1ml血 清使NADH的吸光度下降0.001的转氨酶活性。可见卡门氏单位不是用物质 的量浓度,而是用物质的吸光度表示酶的活性单位的。若将卡门氏单位的 定义条件代入国际单位计算公式,即得卡门氏单位与国际单位的换算关系: 1卡门氏单位=0.4821 IU/L(25℃),便可将卡门氏单位兑换成国际单位。
4
尽管基质液中余下的a-酮戊二酸同样可生成红棕色苯腙硝 醌化合物而影响测定结果,但因其量不多,加之对505nm 的吸光度远不如丙酮酸生成的苯腙硝醌化合物强,尤其用 标准曲线作测定时,所用的酶活性单位通过卡门氏分光光 度速率法矫正,摈弃了赖氏法一些固有弊端,结果比其他 比色法准确。故卫生部临检中心建议国内无条件使用连续 监测法的单位使用赖氏法。1981年全国常规生化检验方法 学术讨论会认为赖氏法测定ALT活性较为合理,全国肝炎 协作会议也建议统一使用改良赖氏法。
【思考题】
1.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的测定有何临床意义?
2.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有何注意点?为什么要 避免溶血?
11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3
生成的丙酮酸可与起终止和显色作用的2,4二硝基苯肼发生加 成反应,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进而在碱性环境中 生成红棕色的苯腙硝醌化合物,其颜色的深浅在一定范围 内与丙酮酸的生成量,亦即与ALT活性的高低成正比关系。 据此与同样处理的丙酮酸标准液相比较,便可算出或通过 标准曲线查出血清中ALT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