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南岸(陕西段)构建水生态廊道规划的设想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
规划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0.09.15
•【字号】陕政办函[2010]172号
•【施行日期】2010.09.1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
正文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
(陕政办函〔2010〕172号二○一○年九月十五日)
西安市、咸阳市人民政府:
渭河生态景观带是西咸新区“两区一带”空间布局重要组成部分。
为切实落实渭河生态景观带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建设的要求,规范渭河生态景观带范围内的规划编制和设计建设,避免出现规划不相衔接、重复设计、重复建设、投资浪费等问题,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请你们责成西咸新区渭河沿岸有关县区、有关部门和单位,自即日起暂停渭河百里生态景观带范围内规划设计、项目申报审批、建设施工等工作,待《西咸新区总体规划》出台后,由省推进西咸新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协调,按批准的规划进行设计、建设。
请省推进西咸新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指导西安市人民政府、咸阳市人民政府及沣渭新区、泾渭新区共同抓好相关工作落实。
大西安渭河水系遗产廊道系统构建
大西安渭河水系遗产廊道系统构建
张定青;冯涂强;张捷
【期刊名称】《中国园林》
【年(卷),期】2016(032)001
【摘要】大西安渭河水系沿线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并具有线性分布的特征,在对遗产资源初步调查的基础上,梳理相关数据与信息,分析遗产构成及时空分布特点,进而提出构建大西安渭河水系遗产廊道系统的构想,探讨遗产廊道的空间建构与保护构架,为本地区文化遗产的区域性保护提供基础性研究框架.
【总页数】5页(P52-56)
【作者】张定青;冯涂强;张捷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西安710049;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西安710049;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西安7100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
【相关文献】
1.渭河水系廊道与古都西安城址变迁的关系研究 [J], 崔玲
2.关中地区渭河南岸小城镇发展与河流水系相互关系研究——以西安市户县为例[J], 张定青;胡欣;周若祁
3.西安地铁二号线渭河车辆段屋面虹吸排水系统施工技术探讨 [J], 胡世春
4.基于德尔菲法的遗产廊道建构探析——以渭河西咸新区段为例 [J], 张捷
5.渭河水系与西安城市形态变迁研究 [J], 邴启亮;张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渭河生态走廊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渭河生态走廊规划方案背景渭河是中国最大的黄河支流之一,流经陕西、甘肃、宁夏、山西和河北五省区,是黄河流域面积最大的。
渭河流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应当成为一片繁荣兴旺的区域。
然而,由于乱砍滥伐、过渔过畜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渭河生态环境遭受了极大的破坏。
为了改善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维护水资源安全,降低洪水灾害风险,建立渭河生态走廊成为迫切的需要。
渭河生态走廊是沿渭河及其主要支流两侧,以水为中心,突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价值,实现生态、文化、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条宜居宜游、生态优美的环保走廊。
目标1.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对渭河及其支流进行防洪治污,提高水环境质量,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保护与挖掘渭河流域的文化及历史遗迹,营造文化氛围,形成独有的文化品牌,促进文化旅游发展;3.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新型城镇群;4.进一步加强跨区域河流治理,推进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
战略1.以流域为单位,根据现状分析与未来规划,建立旅游、农业、规划、工程、科技等多学科交叉的生态综合评估与规划框架体系,针对性地开展生态修复、水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多方面的工作;2.建成渭河生态走廊一体化信息平台,整合、发布各类数据和信息,并开展旅游、文化、生态、经济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3.按照“走廊发展、灾害管理”的理念,建立柔性管控体系,保护走廊自然生态系统,提高走廊安全度与灾害抵御能力;4.通过合作、互动、共融、发展的方式,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促进黄河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
启动1.加强政策、法规制定和管理,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共同治理的机制;2.采取“公开透明、民主参与”的原则,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导向,不断完善走廊规划实施;3.依托科技创新,提高规划设计效率和质量,拓展渭河生态走廊的科技创新共同体;4.深入推进渭河生态走廊规划实施,积极开展“生态+产业”发展模式,加强农村土地整治,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实现渭河流域可持续发展。
西安渭河生态景观带总体规划方案
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方案展示编者按:8月10日至11日,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方案评审会在西安举办。
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分别汇报了精心为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制定的规划方案。
来自权威部门的13名专家对这4家单位的规划方案进行研究评审。
最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胜出。
其它3家设计单位的方案同样受到专家的肯定。
西咸新区规划控制范围88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渭河、泾河、沣河3条河流流经此地。
其中,渭河连接西安、咸阳两大城市,秦阿房宫等17处周、秦、汉、唐历史遗迹密布周边,在建设西咸新区的进程中,渭河将作为大都市的核心区带。
此次评审会期间,嘉宾们围绕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进行深入研讨,以期为渭河寻找一个符合西咸新区“现代田园城市”规划理念的建设蓝图。
这里,我们将四家单位的设计方案进行集中展示,与读者一起分享他们为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设计的美丽蓝图。
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方案渭水贯都以象天汉“一核、两翼、四心、群星”共同组成了渭河生态景观带一期工程的空间结构。
其中,“一核”指的是即将竣工的横桥,包括集中酒吧、茶座等休闲设施的天汉广场,绿化景观横桥南渡,以及带有秦汉古风的园林建筑群;横桥东西“两翼”以休闲、旅游、居住和高科技产业为主,景观设计突出生态育护;“四心”即为动感咸阳、泾渭横桥、接天莲叶、渭水金滩,规划城市运动公园、荷塘湿地与滩涂沙地等景点,日后必将成为市民游客度假休闲的首选;“群星”喻义16公里长的渭河生态景观带沿岸各具特色的景观点灿若繁星,大色块、大乔木等绿色植被点缀其间,与宽阔的渭河胜景相呼应,如同渭河生态景观带上镶嵌的璀璨星辰,为整个生态景观带增添了几抹亮色。
本规划借鉴“渭水贯都、以象天汉”作为设计的基本理念,以渭河作为今日西咸城市跨河发展的主脉,以自然生态作为渭河滨河地带景观建设的基调,嵌缀城市功能空间组团,构成今日西咸城市跨河发展的思路。
陕西渭河生态区建设的做法与启示
到 陕 西 渭 河 流 域 渊 研 , 重 点 对 渭 河 生 态 区建 设 情 况 进 行 察 看 座 谈 ,调 研 认 为 ,陕 西 省 积 极 创 新 以水 资
源 为 主 的 生 态 空 间 管 理 思 路 , 加 强 顶 层 设 计 , 划 定
控 制 红 线 , 强 化 治 理 与 保 护 , 对 水 流 产 权 确 权 特 别
是 对 水 域 、岸 线 等 水 生 态 空 间 确 权 具 有 一 定 的 借 鉴
意 义。
依托 2 0 0 5年 国 务 院 批 复 的 《 渭 河 流 域 重 点 治
1 渭 河 生 态 区 建 设 的 主 要 做 法
成 。
治 水转 变 的思路 ,对 关 中 3 8 8 k m 河 段 实 施 了 综 合
整 治 , 防洪 能 力 、水 污 染 防 治 、水 生 态 建 设 成 效 显 著 。在 渭 河 综 合 整 治 过 程 中 ,提 出 了 预 留 渭 河 生 态
空 间 的 构 想 ,2 0 1 6年 陕 西 省 政 府 研 究 决 定 沿 渭 河
do i :1 0. 1 3 9 2 8 /j .e n k i .wr d r . 2 01 7. 05 . 0 0 6
中 图 分 类 号 :T V 2 1 3 . 4 ( 2 4 1 )
文 献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 6 7 1 — 1 4 0 8 ( 2 0 1 7 ) 0 5 — 0 0 1 8 — 0 3
水 利发 展 研 究
2 0 1 7・ 5
陕 西 渭 河 生 基建 设 韵 发聂研 梵 卑心 靶 ̄ . 1 o 0 0 3 8 )
渭河生态走廊规划方案-更新版
渭河生态走廊规划方案1. 背景渭河是中国八大河流之一,自古以来就担负着巨大的经济和文化作用。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长,渭河也遭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为了重现渭河生态,打造清新宜人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制定了渭河生态走廊规划方案。
2. 规划目标本规划的目标是在保障渭河水质的同时,提高河畔地区整体生态环境和城市品质。
具体目标如下:1.建设一条与渭河水系相辅相成的道路网络和绿化带,以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出行需求。
2.保护和修复渭河流域的生态系统,包括河道、湿地、林区和农田,并改善其生态系统服务,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3.维护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完善相关的公园、纪念碑和游览设施。
4.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和城市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使渭河生态走廊成为城市和城市乡村的溢出效应。
3. 总体结构渭河生态走廊规划的总体结构立交桥公主府路雁塔路| | |第三环路 | | 丈八路|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南二环路 | | 空港新城| | |图中,渭河生态走廊主要包括南二环路-公主府路-雁塔路-丈八路这条路线。
沿途设立多种景观设施,如城市公园、湿地公园、乡村公园和历史文化景区等。
4. 具体规划4.1 沿途景点规划本规划的重点是在南二环路、公主府路、雁塔路和丈八路等主要交通路线上,设立多种景观设施,如公园、林区、休闲区、文化景区和运动场所等。
4.2 渭河流域生态系统保育在沿途景区安装生态监测仪器,对生态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随时发现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采取及时措施进行调整。
保护渭河流域的生态系统,包括革新污染治理,通过建设生态池和湿地等方式,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4.3 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的开发在走廊上的规划区域内,加强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区的开发利用,鼓励民间投资,加强相关保护设施建设,打造特色旅游板块。
渭河市渭南生态区河道综合整治效益分析
渭河市渭南生态区河道综合整治效益分析摘要:河道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恢复完善的河道生态系统是关键。
本文针对渭河存在问题,提出河道整治的原则和思路以及整治内容,通过综合整治,放眼渭河,清澈的河水、蜿蜒的堤防、如菌的河岸、秀美的河道,宛如一条斑斓的丝带串起整个关中平原。
关键词:渭河生态区;河道;综合整治;效益分析一渭河渭南段现状。
渭南市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渭河下游,总面积13134km2,占全省总面积的6.2%,辖四区两市和六县,而渭河又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流域面积13.48万km2,干流全长818km,陕西境内流域面积6.71万km2,河段全长512km,渭南市域河段属弯曲河段,该河段主河槽宽300-500m,滩面宽1500-3500m,河道比降为1.5-2.0%,弯曲系数为1.2,河相系数为5-10。
河床质为中、细砂组成,沿程由粗变细,河道左右两岸修筑有防洪大堤。
堤距宽度不等,工程河段的滩区宽度在2100-3600m。
二河道存在问题。
多些年来,渭河支流入境水量减少十分突出,河道纳污、冲沙能力大大降低,渭河支流河道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加之河道现状蓄洪区只具备防洪功能,应该承担的亲水、休闲等功能较为欠缺,河道功能相对单一。
加之滩面生态环境乱差,生态区果园、片林和大棚温室较多,临渭区以下滩地基本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不利于敞洪泄水,这些不予清除,势必影响渭河全线整治效果,也影响到沿岸经济的快速发展。
虽然渭河全线整治工程能较好地解决了渭河长期存在的防洪安全,但水面、湿地、滩地、林地等生态涵养功能不足,水生态保护与栖息地建设缺乏有效的措施与手段,河堤之外的各类生态建设尚未有序推进,局部区域人为破坏和侵损严重,河口淤积加大,河堤内外各类生态建设缺失,河道与两岸城乡之间缺少生态缓冲带与衔接空间。
三、综合治理基本原则。
必须站在陕西水系、关中水系的大背景中进行准确定位,牢固树立系统治水、柔性治水思想,把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有机结合起来,把人工治理工程措施和自然修复非工程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起洪时蓄水、旱时补水、蓄洪兼筹,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柔性水系,实现流域水资源时空科学调控配置;优先利用和保护渭河生态及沿岸生态环境,以生态建设保护为基础,坚持“以生态保护带动开发利用、以开发利用促进生态保护”的理念,尊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合理进行建设,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最大化,促进渭河生态区可持续发展;以自然河道为主、人工工程为辅,环绕自然河道,采取林草涵养、蓄滞区工程蓄水、湖泊吸纳、湿地积存等措施,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一体、河湖两利。
城市水域生态景观规划浅析——以渭河西安城市段景观规划为例
城市水域生态景观规划浅析——以渭河西安城市段景观规划为例发表时间:2016-11-11T10:02:55.907Z 来源:《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5期作者:樊雅江[导读] 渭河位于西安市北部,与城市南部秦岭共同构筑了具有西安特色的山水城市格局。
西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82 【摘要】渭河位于西安市北部,与城市南部秦岭共同构筑了具有西安特色的山水城市格局。
渭河城市段是西安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集高科技产业、旅游休闲、商务金融、居住、生态等为一体的滨水特色功能区。
在设计上以人为本,以生态景观为特色,突出文化内涵。
【关键词】生态景观广场;规划设计;文化内涵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建设标准的提高,城市广场作为城市中的客厅,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它是城市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从过去单纯对吃饱穿暖等物质生活的需求转向对精神生活如休闲!社交等的追求,这样必然引起对休闲消遣!社会交往场所的大量需求"而城市广场是城市居民休闲!社交等活动的良好之地"城市广场建设是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展示的需要,历史文化是人们感受城市特定价值的重要内容"城市广场在很大程度上能体现一个城市的风貌,是展现城市特色的舞台"重视文化传统,保护历史遗迹,给具有历史意义的地点注入多种新的用途,并协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当今世界城市建设的潮流。
一、规划构思(一)展示地方文脉,营造城市特色风光带,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以渭河为景观主线,以城市文脉和城市生态为核心,建设城市滨河生态景观廊道。
(1)加强入渭水环境污染治理,突出展现渭河原生态自然风貌。
通过污水处理厂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等各种措施,保证全市入渭一级支流和排污渠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Ⅲ类水质标准;在满足行洪排涝功能的前提下,保护现有水源地、河流自然岸线和湿地,充分利用河滩地的自然地形地貌,采用生态环境设计手法,突显渭河原生态自然风貌。
渭河生态走廊规划方案
渭河生态走廊规划方案1. 引言渭河作为中国重要的水系之一,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渭河的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渭河生态走廊规划方案被提出。
本文将详细介绍渭河生态走廊规划方案,包括方案目标、规划原则、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等。
这一规划方案旨在恢复渭河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2. 方案目标渭河生态走廊规划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1.恢复渭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2.改善渭河水质,提供干净的水资源供给;3.保护渭河沿岸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环境质量;4.利用渭河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和休闲农业;5.促进渭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通过实现这些目标,渭河生态走廊规划方案将为渭河流域带来可持续的发展,同时也将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
3. 规划原则为了实现方案目标,渭河生态走廊的规划将遵循以下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将保护和恢复渭河生态系统功能作为首要任务,确保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2.综合协调原则: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需求的平衡,确保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合理保护;3.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规划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4.公众参与原则:将公众的权益保护和参与纳入规划过程,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5.协同发展原则:与渭河流域相关的各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规划过程,形成合力,推动规划实施。
以上原则将指导渭河生态走廊规划的各个环节,确保规划能够真正实现其目标。
4. 主要内容渭河生态走廊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4.1 生态恢复针对渭河流域生态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规划方案将分析其原因,制定相应的恢复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渭河水质治理、湿地保护和生态补偿等。
通过这些措施,恢复渭河流域的生态系统功能,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保护。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水利厅关于做好渭河全线整治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水利厅关于做好渭河全线整治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水利厅•【公布日期】2011.02.10•【字号】陕发改农经[2011]121号•【施行日期】2011.02.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水利厅关于做好渭河全线整治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陕发改农经〔2011〕121号)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市发展改革委、水利(水务)局,杨凌示范区发展改革局、水务局:《陕西省渭河全线整治规划及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规划方案》)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2010年第23次)审议通过。
按照省政府实施渭河全线整治规划的安排部署,为了加快渭河全线整治规划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简化和规范项目审批程序,保证项目前期工作质量,促进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根据国家投资体制改革和项目建设管理有关规定,现就做好渭河全线整治水利项目前期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项目规划设计的阶段划分和文件编制。
渭河全线整治规划水利项目前期工作按分市(区)渭河全线整治详细规划和项目初步设计两个阶段进行,由沿渭各市(区)组织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
规划设计文件的编制必须依据省政府审议通过的《规划方案》,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审核同意的《渭河中游干流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渭洛河下游近期防洪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三门峡库区移民防洪保安近期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设计文件。
二、项目规划设计文件的审批。
分市(区)详细规划报告由各市(区)政府审批,作为开展项目初步设计的依据,详细规划报告的编制和审查批复中,要在合理规划整治方案、明确项目划分和进度安排的同时,特别注意衔接协调好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拆迁安置、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工作,详细规划报告的批复文件抄送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
项目初步设计由各市(区)水利、发展改革部门联合上报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由省水利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审查批复。
加快咸阳渭河两岸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咸阳市位于我国陕西省中部,渭河穿城而过,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城市。
近年来,咸阳市政府加大了对渭河两岸的开发建设力度,不断改善渭河景观,提升城市形象。
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本人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以加快咸阳渭河两岸建设的进程。
一、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渭河作为咸阳市的母亲河,对于咸阳市民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长期以来,渭河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河道两岸存在大量垃圾和废弃物,严重影响了河流生态环境和城市形象。
城市管理部门应加强渭河流域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清理河道垃圾,改善水质,修复河岸生态,打造一条清澈美丽的渭河。
二、推进城市规划和建设目前,渭河两岸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建筑风格杂乱、绿化不足、交通拥堵等。
为加快渭河两岸建设的进程,需要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把握好建筑风格和高度,确保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注重绿化,打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要加强交通规划,发展便捷的交通枢纽,改善交通网络,提升出行体验。
三、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咸阳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资源的城市,而渭河两岸正是这些文化资源的集中展示地。
为了加快咸阳渭河两岸建设的进程,必须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产业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升文化景观的品质和水平,打造渭河两岸的文化旅游带,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修复和保护,保存好文化遗产,让市民和游客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
四、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是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而咸阳渭河两岸的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亟待提升。
建议加强城市管理,完善市容市貌,加大城市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要优化城市公共服务,提高公共设施的完善度和利用率,为市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五、积极宣传和营销提升渭河两岸的形象,需要进行积极的宣传和营销工作。
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渭河两岸的建设与发展,增强市民的参与和认同感,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前来咸阳市参观旅游、投资兴业。
渭河生态治理提升工程方案
渭河生态治理提升工程方案一、前言渭河是中国黄河的最大支流,流经陕西省,是西北地区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然而,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渭河水质遭受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为了改善渭河的生态环境,陕西省提出了渭河生态治理提升工程方案,本文将依次从工程目标、工程原则、工程内容和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程目标1. 改善渭河水质。
通过治理,使渭河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Ⅲ类或以上水质标准。
2. 保护渭河生态环境。
通过生态治理,恢复渭河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提高水域生物多样性。
3. 促进渭河流域经济发展。
通过生态治理,提升渭河流域环境质量,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4. 增强渭河防洪能力。
通过治理,加强渭河防洪工程,提高河道承载能力,增强防洪能力。
三、工程原则1. 根据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特点,坚持“水清、岸绿、岸美、水畅”的治理理念。
2. 倡导生态优先,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3. 科学规划,坚持全域治理,优化渭河流域环境格局。
4. 公开透明,加强政府和社会的合作,形成治理合力。
5. 依法治理,依法推进渭河生态治理提升工程。
四、工程内容1. 河道治理。
加强渭河沿线的河道整治和岸线绿化,改善河道水质,提高河道承载能力和美化水域环境。
2. 水质治理。
采取生物净化、植物吸附、化学处理等方法,对渭河水体进行全面治理,提高水质标准。
3. 生态修复。
开展湿地恢复、湖泊整治等工程,恢复渭河的自然生态系统,提高水域生物多样性。
4. 生态保护。
建立生态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保护渭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5. 经济发展。
鼓励发展生态旅游和地方特色产业,提高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
6. 防洪工程。
加强渭河防洪工程建设,提高河道承载能力,增强防洪能力。
五、实施方案1. 制定详细的工程计划,统筹安排资金和人力资源。
2. 加强与相关专家和学者的合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方案。
3. 宣传渭河生态治理提升工程,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形成社会共识。
浅议渭河城市段的生态景观建设
林城市”等称号,使城市环境达到了质的飞跃, 体系。在“生态性”上,要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
提高了城市品位,营造了理想的人居环境。
和谐,营造以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辅相成的
渭河城市生态景观建设是渭河生态治理 气氛,最大限度地创造出人与自然沟通的绿色
的重要内容。渭河生态治理是包括林业生态 空间。
建设、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河道生态建设的全 2.2 亲水原则
获得极大的审美满足。所以,渭河城市段生态 动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同时又能满足短期防
景观建设是渭河生态治理的重要内容,是提高 洪要求及主河槽两岸的滩地在洪水期间行洪,
城市品位,营造理想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渭 平时则为城市理想开放空间的生态建设效果。
河城市段生态景观建设对创造自然生趣的滨 同时,与渭河河道复式断面建设相配合应区分
紧密相连。其既是自然生态资源,也在城市中
2.1 整体考虑,丰富内容,生态规划原则 景观是一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
结构与功能的整体,在规划中应把景观作为一 个整体单位来思考和管理,以期达到整体最佳 状态,实现优化利用。在沿河流走向的带状空 间布局中进行规划设计时,应遵循整体考虑, 生态规划原则。渭河城市段生态景观在设计 上具有综合性、复杂性,一条滨水绿带仅仅一 条线不足以给城市带来全面美化,应通过线性 公园绿地、林荫大道、步行道、儿童娱乐区、游 船码头、观景台等,使点线面结合,使绿带向城 市扩散、渗透,与城市其他绿地元素构成完整
滨水城市几乎都积淀着深厚的城市历史 文化。除了对历史沧桑的码头、建筑遗迹的保 存利用外,街坊间的传说故事、古老的工艺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以适当的方式在景观建 设中加以应运,都有利于营造河流生态景观的
人文设计理念在灞河综合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渭河陕西段生态修复与建设对策建议
渭河 陕西段 生态 修复与 建设对 策建议
文 I 张 倩
“ 十 三 五” 期 间 ,渭 河 生态修 复 面 临 的主 要 问题有 :水 资 源 短缺 ,河道 生 态基流 不 足 ,水质 污
染情 况 有 所 反 复 ,部 分 渭 河 沿 河景 观 建 设 急 功 近利 , 以及 管 理体 制 机 制 有 待创 新 等 问题 。 对 此 , 应探 索 制定 陕西 省 渭河流 域 生 态修 复建 设 规划 ,抓 紧 落实 陕西省 渭 河流 域 “ 河长 制 ” 实施 方 案 》 ,建 立水 权 制度 ,实行 水 权管 理 ,探 索排 污 权交 易机 制 ,进 一 步完 善 渭河全 线管 理体 制机 制 。 多措 并举 ,按 照人 口资 源环 境相 协 调 、经 济社 会 生 态效 益相 统 一的 原则 ,推 动 渭河 陕 西段 生态建 设
快 速 发 展 和 城 镇 化进 程 的加 快 推进 ,缺 水 问题 目趋严 重 。
宝鸡滑河公 园
近 年 来 陕 西 省 通 过 对 水 库 的 联 合 调 度 、合 理 调 度 发 电 弓 1
新西部 N E W WE S T 2 0 1 7 年3 月上旬刊 J 4 3
囝 对策建议 l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a n d S u g g e s t i o n s
水 、加 快 实施 “ 引汉 济 渭 ” 、 “ 引红 济 石 ” 等 调 水 工程 ,
在 很 大程 度 上缓 解 了 渭 河 的缺 水 问题 。但 这 些 还 不 足 以 从
由地方 政 府 对 行 政 区域 内 的渭 河 管 理 负 总 则 ,地 方 水 利 部 门 负 责 水 资源 利 用 、河道 管 理 、防 汛 抗 洪 ,环 保 部 门负 责 水 污 染 防 治 、生 态保 护 ,省 一级 渭 河 流 域 管 理 机 构 负 责 渭
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
陕西省人民政府文件陕政发〔2008〕38号陕西省人民政府批转省环保局等六部门《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2008年~2012年)》的通知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市人民政府,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省环保局、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建设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等六部门制订的《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2008年~2012年)》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批转给—1—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八年八月十八日—2—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2008年—2012年)省环保局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建设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3—目录第一章渭河流域综合治理现状第一节陕西省渭河流域概况第二节当前渭河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三节渭河流域治理现状第二章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和原则第一节规划依据第二节规划水平年第三节规划范围第四节指导思想第五节编制原则第三章治理目标、任务和主要工程第一节治理目标第二节治理任务及主要工程第四章项目实施计划与资金筹措第一节项目投资估算及安排思路第二节资金筹措原则及投资构成第五章保障措施—4—第一章渭河流域综合治理现状第一节陕西省渭河流域概况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流域总面积为13.5万平方公里,流经陕、甘、宁三省区。
其中陕西境内流域面积为6.71万平方公里,占渭河流域总面积的50%,包括宝鸡、杨凌、咸阳、西安、渭南、铜川、延安、榆林等7市1区61个县(市、区)的全部或部分。
陕西境内渭河流域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但却集中了全省三分之二的人口和生产总值、56%的耕地、72%的灌溉面积。
渭河流域的发展对陕西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渭河干流全长818公里,陕西境内河长502公里,宝鸡峡以上为上游;宝鸡峡至咸阳为中游;咸阳至潼关为下游。
渭河支流众多,泾河、洛河是渭河的两条最大支流。
泾河自长武县进入陕西,于高陵注入渭河,流域总面积为45421平方公里,省内为9391平方公里,占20.7%。
渭河生态走廊规划方案
渭河生态走廊规划方案背景渭河是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起源于甘肃省托克逊县,流经宁夏、陕西、河南、山西等省区,最终流入黄河。
渭河流域是中国黄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然而,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渭河的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河流水质严重污染,生态系统面临崩溃的风险。
为了保护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障城市水资源供应,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政府决定对渭河进行生态治理,并规划设置渭河生态走廊。
规划目标渭河生态走廊是一个涵盖渭河两岸及周边区域,以生态环境的修复和重建为主要目标,以城市规划和城乡协调发展为依托的、综合性的生态建设项目。
1.保护渭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渭河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城市和县区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优化城市和县区组织形态,发展生态旅游、环保产业等绿色经济,推动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打造具有环保意识的城市和乡村,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走廊范围渭河生态走廊的范围涵盖渭河两岸及周边区域,具体范围如下:1.渭河源头:位于甘肃省托克逊县的高黄山山脉;2.渭河干流:由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四省区划分而成;3.渭河入黄: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走廊的总长约450公里,河道入黄面积为4.2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约达1.2万平方公里。
主要工程项目为了实现渭河生态走廊的规划目标,需要对现有的环境进行改善和重建,同时还需要推行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和城市规划工程。
在渭河生态走廊规划方案中,设计了以下主要工程项目:1. 生态水系保护工程这是保护渭河水质的主要工程项目,包括水源保护和治理、河道整治、水利设施改建、污水治理等方面。
预计投资300亿元。
2. 生态廊道绿化工程通过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和生态修复等方式,提升渭河流域的生态系统功能和美观程度。
预计投资280亿元。
3. 生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该工程主要是为了提高走廊教育、文化、医疗、旅游等公共服务的水平,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陕西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2008年_2012年)情况介绍
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2008年—2012年)情况介绍2007年10月,省政府安排编制《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2008年—2012年)》,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并历经多次讨论和研究。
今年8月25日,规划得以省政府批复,并下发给各有关单位,要求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为了将渭河治理五年规划中涉及我局的事情做好,现将规划的主要内容作如下汇报,以供探讨和研究。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为了谋划好我省未来五年的发展,把建设西部强省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2007年6月起,由省长、副省长牵头,对事关我省全局九个方面的重大课题进行了调研。
在此基础上,省政府于9月26日召开重大调研课题研讨会,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在一些事关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形成了共识,同时确定尽快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具体的项目、方案、规划和政策措施付诸实施。
渭河治理问题是其中调研的课题之一,并在洪峰副省长牵头调研的“好的发展若干重大举措研究报告”提出了明确的解决措施。
要求按照提出用10年时间使渭河水质和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的目标要求,依据《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和《陕西省水污染防治规划》等相关规划,突出重点,分布实施已有的治理方案,制定渭河五年规划。
另外,《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于2005年12月经国务院批复后,由于国家投资力度不够,规划中的项目实施缓慢,在规划期限内难以实现制定的目标。
但渭河的治理又刻不容缓,为此省委省政府决定对于规划中涉及我省的主要建设项目,编制计划,筹集资金,尽快实施。
二、规划编制的过程2007年10月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落实省政府重大调研课题研讨会确定事项的通知,要求省水利厅牵头,制定渭河治理五年规划。
按照省水利厅安排,我局负责组织编制渭河五年治理规划。
接到任务后,我局组织专门班子,迅速开展规划编制工作,于2007 11月1日完成规划编制纲要,并通过省水利厅评审。
随后,按纲要内容,收集资料,完成《规划》初稿编制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16616/ki.10-1326/TV. 2019.03.03水咨源开发与管理年第3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渭河南岸(陕西段)构建水生态廊道规划的设想高旭艳冯缠利(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01)【摘要】为缓解渭河干流枯水期生态水量不足问题,同时打造环山景观带及观光农业产业带,本文根据渭河南岸水系特点及水资源情况,依托秦岭北麓各支流洪水资源丰富以及规划区域植被茂盛、水生和湿地生物丰富等良好的自然禀赋,提出构建渭河南岸水生态廊道这一水系综合治理措施,介绍了该生态廊道的规划设计,并分析其对渭河干流生态水量的贡献。
【关键词】水生态廊道;综合治理措施;渭河干流;生态流量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2096-0131(2019)03-006-06An assumption for the pl^n on constructing water ecological corridor inthe soutli bank of Weilie River (Shaanxi section)GAO Xuyan,FENG Chanli(Shaanxi Province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Xi/an 110001,China)Abstract: I 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shortage of ecological water in the main stream of build a scenic belt around the mountain and a sightseeing agricultural industry belt. The paper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and water resources of the water system in the south bank of Weihe River, and relying on the abundant flood resources inthe tributaries at the northern foot of Qinling Mountain and the favorable natural endowments , abundant aquatic and w etland organisms in the planned area, proposing a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measure of watersystem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water ecological corridor in the south bank of Weihe River.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ecological corridor, which analyzes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ecological water quantity in the mainstream of Weihe River.Key words: water ecological corridor;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measure; mainstream of Weihe River; ecological flow渭河,自西向东穿越关中平原,是关中人民的母亲 河,几千年变迁生息不止,孕育了三秦大地中华儿女。
然而,近年来渭河干流枯水期生态水量严重不足,导致 水质污染、水环境恶化问题凸显,与渭河的历史风貌及两岸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不相符。
1渭河南岸、秦岭北麓水系特点及水资源 情况渭河以南是指关中地区秦岭分水岭至渭河干流之收稿日期:2018-11-16作者简介:高旭艳(1912 —),女,高级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水资源及水利工程规划工作。
• 6 •高旭艳等/渭河南岸(陕西段)构建水生态廊道规划的设想!!水生态保护与管理间的区域,是关中地区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
区域 内发源于秦岭北麓的河流众多,素有“秦岭72峪”之说。
这些河流峪口以上源短流急、水量丰沛、水质良好;峪口以下补充地下水以及生产、生活用水,致使径流减少。
秦岭北麓渭河流域面积1.48万km2,分析计算自产 水资源总量38.4亿(,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3.4亿(,地下水资源量22.2亿m;,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计 算量17.2亿m3。
水资源量约占关中地区水资源总量的 一半,是关中地区生活、生产、生态的重要补给水源地。
2构建渭河南岸水生态廊道的必要性2.1保障渭河干流及南岸支流下游生态水量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 鼠山,过小陇山葡萄园断面入陕。
根据第二次水资源 调查评价成果,渭河1956—2000年系列多年平均天然 径流量为97. 1亿m3,但由于径流的季节变化明显,丰 水期6—10月约占年径流的70%以上,且多以洪水形 式出现。
加之渭河干流陕西段受地形条件以及经济布 局的限制,缺乏调蓄设施,致使丰水期防洪压力大,而 枯水期出现生态流量不足甚至断流的现象。
渭河以南地区河流众多,但均为发源于秦岭北麓 由南向北注入渭河的天然河道,缺乏东西横向的水道,水网结构不完整。
丰水期各河流水量同时增加,造成 渭河干流防洪压力增大;枯水期各河流的水量锐减,下 游甚至出现断流,没有有效的河道生态水补水设施。
区内虽已规划建设引汉济渭南干线输水工程0东西向 水道1,但经分析不具备明渠输水条件,全线为管道输 水方案,不与南山各支流形成水系沟通,无法满足蓄滞 洪水、管理洪水的要求。
历史上从西汉开始就在关中地区的渭河以南开凿 了西起长安、东至潼关的人工漕运明渠,实现水系的东 西贯通。
因此,根据渭河南岸水网建设的需求,结合恢 复、重现汉代渭河漕渠和昆明池,在渭河以南建设一条 自西向东的人工水通道,始于渭河终于渭河,中间将南 山各支流(峪)串连,满足汛期分洪滞洪的要求,减轻 支流下游及渭河干流洪水压力,枯水期向支流下游及 渭河干流补充生态用水是非常必要的。
2.2实现“八水绕长安”历史盛景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著名的辞赋《上林赋》中写道“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谲,纡馀委蛇,经营 乎其内。
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描写了汉代 上林苑的巨丽之美。
此后就有了“八水绕长安”的描 述,也指出了“八水”分别为渭、泾、沣、涝、谲、滴、浐、灞8条河流,它们在西安城四周穿流,均属黄河水系。
除渭河、泾河以外,其余6条河流均发源于秦岭北麓,自南而北环穿西安。
近年来,由于气候的改变和人为 因素的影响,这些河流下游水量锐减,甚至局部时段出 现断流现象。
构建渭河水生态廊道,通过水面、湿地以及与地下 水的立体调剂,保障秦岭北麓支流下游生态水量,实现 沣、涝、谲、滴、浐、灞等主要河流枯水期有流动的活水,是渭河以南地区生态修复,重现“八水绕长安”盛景的 必然需求。
2.3促进秦岭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重要的生态安全 屏障,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 样性等功能,是中华文明、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 标识。
随着林地、湿地减少,秦岭地区山体滑坡、山洪 泥石流、洪涝灾害时有发生,秦岭浅山区域土壤侵蚀模 数已超过2500t/(km2 •a)。
水生态环境相对失衡,涵 养水源能力下降,河水暴涨暴落,径流变化波动加大,水体总量减少,季节性河流增多。
发展与保护矛盾突 出,非农业人口仅占总人口数的10%左右,人均地区 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均低于全省 平均水平;医疗、教育、文化、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较低,山区城乡生活垃圾沿江倾倒,城镇污水垃圾处理 能力滞后。
在秦岭北麓坡脚构建水生态廊道,蓄积洪水,增加 湿地和水面面积,改善区域环境,发展旅游及观光农 业,不仅可以涵养水资源,遏制环境恶化,同时也是促 进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3渭河南岸水生态廊道设想3.1渭河南岸水生态廊道的位置及区域概况设想构建的渭河南岸水生态廊道位于我国南北地水咨源开发与管理年第3期理的重要分界线——秦岭北麓坡脚,渭河干流南岸。
秦岭山势北仰南俯,分水岭以北为黄河流域,北坡 陡峻,山高多峡,河流密集,溪谷深而短促,多瀑布、急 流、险滩,素有“72峪”之称,主要的支流有黑河、石头 河、浐河、灞河等,是西安、咸阳、宝鸡、杨凌等关中重要 城市的水源涵养区。
区内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广泛分布,森林密布,森林覆盖率达 到67% ;动植物资源丰富,现存种子植物2931种、兽类 144种、鸟类399种,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大鲵等稀 有、特有物种类型较多,已有多种动植物被列入国家和 省重点保护对象,此区域是许多古老和孑遗生物的避 难所。
“72峪”区域内拥有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30 个、森林公园39个、风景名胜区15个,华山、太白山、楼观台等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矿产资源保有储量位 列全国前10位的有30种,铼、钒、钼、汞、稀土、镍等有 色金属储量居全国前五位,重晶石、石灰石等非金属矿 资源蕴藏丰富;拥有黄姜、杜仲、绞股蓝等各类中药材 资源3000余种,是我国重要的“天然药库”和“中药材 之乡&。
3.2渭河南岸水生态廊道规划渭河南岸水生态廊道西起渭河宝鸡峡林家村渠首 水库,东至二华排洪沟入渭河,始于渭河终于渭河,与 渭河干流形成一个环状水生态系统,增强水系连通、丰 富水网体系。
自西向东连通宝鸡的清姜河、石坝河、茵 香河、清水河、马尾河、磘溪河、伐鱼河、同峪河、麦李 河、石头河、霸王河、西沙河和汤峪河13条主要河流,西安的泥峪河、西骆峪、黑河、沙河、赤峪河、耿峪河、甘 峪河、涝河、新河、沣河、皂河、浐河、灞河和零河14条 主要河流,沿线串连了涝河渓陂湖、天桥湖,沣河规划 的仪祉湖、昆明湖(斗门水库1,城区规划的高新湖、阿 房湖、沧池、汉城墙护城河以及现状的汉城湖、未央湖、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等重点湖池;渭南的泷河、赤水河、仙遇河、石堤河、罗汶河、方山河、罗敷河、柳叶河、长涧 河和蒲河10条主要支流,与渭南市城区规划的东湖西 海,二华地区规划的石堤湖、罗汶湖、鸳鸯湖、敷水湖、柳叶湖及现状部分建成的少华湖、太华湖相连通。
构建水生态廊道规划的设想:渭河南岸水生态廊道西端从宝鸡峡林家村渠首水库引水,沿高程线向东 南过清姜河、茵香河、清水河、马尾河、磘溪河后,转东 南方向经同峪河、麦李河至石头河水库下游右岸;过石 头河后,沿S107关中环线南侧布置,串汤峪河、泥峪 河、骆峪河至西安黑河水库下游;过黑河后转N107北 侧,基本沿S107的走向,连通田峪河、赤峪河、涝河后 入沣河支流太平河,利用太平河、沣河天然河道至沣惠 渠渠首;再沿沣惠渠至皂河,利用皂河连通进入汉城墙 护城河(汉城湖)西南角,从护城河东北角处进入朱宏 路排洪渠,在西安北客站北侧进入幸福渠,至S65高速 公路后连通工程基本沿郑西高铁线北侧向东,连通浐 河、灞河、零河后,利用泷河西干渠沿渭南城区渭清路、环城路东段至泷河,进而连通赤水河、仙遇河等,在石 堤河与现在的渭南二华排水干沟连接,至潼关汇入渭 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