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敢闹婚外恋的宋代才女
试论宋代女词人朱淑真词作的感伤情调
![试论宋代女词人朱淑真词作的感伤情调](https://img.taocdn.com/s3/m/e4c2a984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c.png)
试论宋代女词人朱淑真词作的感伤情调
朱丹
【期刊名称】《凯里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26)2
【摘要】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的词作成就与李清照相仿,然而命运却更加多舛,婚姻生活尤不如意.一番感伤全数倾吐在其词作当中,而这一切却是由于她情感的错位、悲情无限及其强烈的心灵抵抗意识而形成的.
【总页数】3页(P98-100)
【作者】朱丹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3
【相关文献】
1.谈谈女词人朱淑真 [J], 郑新莉;
2.红颜才女抗命的心曲——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与朱淑真的人生和作品比较 [J], 武锋
3.试论宋代文人对朱淑真与李清照诗文的不同接受心态 [J], 梁青
4.宋代女词人朱淑真新论——兼比较李清照的身世与创作 [J], 赵飞
5.宋代两位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与朱淑真 [J], 葉嘉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被遗忘的朱淑真散文
![被遗忘的朱淑真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f66343ec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3.png)
被遗忘的朱淑真散文人世间每个人都有些不如意的情感,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她的错误却用一生也无法弥补,这个错误本就不应该是她的,还是那包办婚姻的错。
易安居士早年是幸运的,有和自己志趣相投的夫君,伉俪情深,一段温润的爱情给予她温润的诗文情感,笔尖在她的呵护下慢慢开了花,一股清香充斥着她的世界,她可以“却把青梅嗅”可以“沉醉日暮”一个女孩的清纯的爱,青涩的放荡,虽说家国破碎夫君死去,可是不管怎么说她毕竟曾经拥有过,最痛苦的感伤也不过是回忆曾经的拥有,有一种是一直是期盼而一直失望,有个女孩就是一直期盼一直失望,这一切或许都是包办婚姻的错。
她叫朱淑真,号幽栖居士,生于何年卒于何年不是很清楚,大致在南宋初年,至于哪里的姑娘,恐怕浙江和安徽得争一争。
她的诗词多书个人的情感生活,早期笔调颇是明快的,文词清新,情致缠绵。
后期则是忧愁郁闷,极多的幽怨之音,绵绵的感伤。
后世人们给了一个”红艳诗人“的名号,可见她的诗文是洋溢的'红艳啊,至于她这个人恐怕也是一个”色“女郎。
后人留给她极高的赞誉,“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岂泛泛者所能及”杜琼说:“观其笔意词语皆清婉。
诚闺中之秀,女流之杰者也。
”沈周也说:“绣阁新编写断肠,更分残墨写潇湘。
”她当真是非寻常深闺女子了,当与李清照并驾齐驱才是的。
有人说她与李清照齐名,现在看来许多人知道李清照,却有多少人知道这位幽栖居士。
历史为什么一再给她不公呢。
她的婚姻是不幸的“鹭鸶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依”是的不合适,然而一个柔弱的女子有能如何,怨,很浓重的怨气化成一篇又一篇的诗词。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意味当真让人感动十分,有人说这不欧阳修的《生查子》么?和这位“问题美女作家”有什么关系,有些作品泄露了婚外恋情,被一些学者有点残忍剥夺了著作权,这就是一个例子,有学者考证这是淑真的词作,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有点信了,深深同情这位一千年前的女孩。
人们说她是个红艳的诗人是有原因的,她的作品里有很多大胆露骨的镜头“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天啊!情爱连时间也没理会了,管它白天黑夜。
中国历史故事-才女朱淑真简介 朱淑真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故事-才女朱淑真简介 朱淑真是怎么死的?](https://img.taocdn.com/s3/m/4612578b524de518974b7d34.png)
中国历史故事-才女朱淑真简介朱淑真是怎么死的?才女在古代常有,比如李清照,比如柳如是。
才女为何称之为才女,因为她们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仍然能用自己的才华得到他人的认可。
才女如何为世人所知?因为她们留下了传奇故事,留下了让人称赞的作品。
南宋最著名的才女当属朱淑真,唐宋以来流传作品最多的女词人。
自幼才华出众,但是却遇到了一个不尽人意的婚姻。
朱淑真出生于书香官宦之家,因此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而聪慧的朱淑真并不仅仅能识字写字,而是获得了更多,文采斐然,令时人称赞。
王士祯《池北偶谈·朱淑真璇玑图记》记朱淑真:“自号幽栖居士,祖籍浙江海宁路仲,世居桃村。
工诗,嫁为俗吏为妻,不得志殁”。
也许是因为后来家道中落,也许是还有其他的原因,朱淑真长大之后,并没有嫁给才子官宦,而是嫁给了一位小官吏。
咱们今天谈恋爱也讲究个志同道合,讲究个世界观人生观等的契合。
如果两个人找不到共通点,那么就很容易闹矛盾。
而这也是为何朱淑真婚姻不幸的原因。
朱淑真厌恶这段婚姻,不是因为小官吏无权无势也无钱,而是因为他根本无法与自己走到一块儿。
婚后失望所作:“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依。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以休生连理枝?”足可见朱淑真对这段婚姻的看法。
朱淑真作为才女,留下作品无数,那么她的精神层面就比小官吏更高。
就好比说小官吏追求衣食饱暖,而朱淑真追求的却是精神上的满足,风花雪月,清风流水。
前面一条河,朱淑真想的是流水潺潺,而小官吏想的是河里的鱼真肥呀!因为思想上的不契合,朱淑真最终选择结束这段婚姻。
著名诗词《生查子·元夕》有一经典名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而这首诗整体写的就是少女私会情人的暧昧情感。
然而这首词的作者却备受争论,存在欧阳修和朱淑真两种说法。
因为没有确切的历史资料,给予证据直接证明作者是谁,所以一直是个迷。
若是将朱淑真看作是这首词的作者,那么朱淑真在一段婚姻之后,选择了与自己的情人开始新一段恋情。
而这段恋情是没有结果的,因为并没有记载有朱淑真的二次婚姻。
看了让人脸红,这首诗谜是南宋女词人所作,谜底却很正经
![看了让人脸红,这首诗谜是南宋女词人所作,谜底却很正经](https://img.taocdn.com/s3/m/b4e5ee2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cb.png)
看了让人脸红,这首诗谜是南宋女词人所作,谜底却很正经谜语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富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文字联想游戏。
谜语通过谜面所述,暗射事物或文字来供人猜测,以达到活跃气氛,娱乐生活的目的。
古人的生活非常单调,没有手机电脑等娱乐产品,所以提供生活趣味的谜语就非常受欢迎。
谜语的种类很多,如灯谜、诗谜、字谜等,下面就趣谈一首“污污”的诗谜,不知你看后会不会脸红。
这个谜语的谜面是一首诗,所以也称诗谜:两个娘子小身材,捏着腰儿脚便开。
若要尝中滋味好,除非伸出舌头来。
不知道纯洁的你看后是不是想歪了,如果是,赶紧刹住——这可是南宋时期的一位女词人写的!她们可没有你那么“污”,这首诗谜的谜底是一件生活用品,非常正经的!这首诗谜的作者是北宋的一位著名女词人,和李清照齐名,她就是朱淑真。
朱淑真流传下来的作品非常丰盛,是南宋有名的才女。
她的一生和李清照极其相似,都是悲剧式的人物,而且悲剧的源泉都是来自自己的丈夫。
不同的是李清照的悲剧是因为心爱的丈夫去世了,而朱淑真的悲剧在于夫妻不和睦,婚姻生活很不幸。
朱淑真出生于官宦之家,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女子,但她仅仅嫁给了一个普通的小官吏:自己精通诗词歌赋,希望琴瑟和鸣,然而丈夫却不通文学,志趣不合,所以她愈发苦闷,最终抑郁早逝。
朱淑真的文学成就本和李清照齐名,为何在历史中没留下什么名气呢?主要因为她有“不贞”的标签,据说她和丈夫志趣不合,不能达到精神上的共鸣,所以婚内出轨,放纵欲望。
她死后,父母觉得她的诗词多是“淫词艳曲”,付之一炬,统统烧毁,但仍有作品传世。
从朱淑真的这首诗谜我们也可以看出,她确实不同于一般的大家闺秀,没有娇羞和矜持,展现的是一个“不正经”的女子形象。
也正是如此,在儒家文化统治的封建社会里,朱淑真的文学地位受到打压,不被“正统”所接受,名气也无法传播开来。
朱淑真的这首诗谜是不是看了让人脸红呢?记住,诗谜的谜面虽然很不正经,但谜底是非常正经的生活用品,你知道答案吗?欢迎分享更多历史趣味谜语。
朱淑真《谒金门·春半》原文及赏析
![朱淑真《谒金门·春半》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81bc14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0b.png)
朱淑真《谒金门·春半》原文及赏析朱淑是中国宋代著名女词人,与李清照“差堪比肩”,并称“词坛双壁”。
其虽家世显赫,婚姻却十分不幸,这首词正是由于自己的婚姻的不幸,所嫁非偶,日夜思念自己的意中人所写。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朱淑真《谒金门·春半》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谒金门·春半宋代:朱淑真春已半。
触目此情无限。
十二阑干闲倚遍。
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
输与莺莺燕燕。
满院落花帘不卷。
断肠芳草远。
译文春光已匆匆过去了一半,目光所及,繁花凋落,春天将要逝去。
整日斜倚栏杆,徘徊眺望,伤春逝去的愁怨,袭上心头,天也无法帮助摆脱。
风和日暖,在这么好的春光,独自倚靠斜栏旁,还不如那双双对对的莺燕。
院里落满了残花,垂下幕帘呆在屋里,不忍看到春天逝去的景象。
芳草漫漫到天边,思恋的人远在天边处,令人悲肠欲断。
注释谒金门: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双调,仄韵四十五字。
代表作有冯延巳的《谒金门·风乍起》李好古的《谒金门·花过雨》等。
春已半:化用李煜《清平乐》中:“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此情无限:即春愁无限。
十二阑干:指十二曲栏杆。
语出李商隐《碧城三首》中的“碧城十二曲阑干”。
输与:比不上、还不如。
芳草:在古代诗词中,多象征所思念的人。
赏析这是一首写春愁闺怨的词。
在这首词中作者抒发因所嫁非偶尔婚后日日思念意中人却无法相见的痛苦之情。
开端两句:“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通过女主人公的视觉和对暮春景象的感受,道出了她的无限伤感之情。
“此情”究竟指的是什么?这里并未明说,从词的下文及作者婚事不遂意来看,是思佳偶不得,精神孤独苦闷;是惜春伤怀,叹年华消逝。
“无限”二字,有两层意思:一是说明作者此时忧郁心情的浓重,大好春色处处都触发她的忧思;二是表明作者的隐忧永无消除之日,有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势。
接着,作者用行为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她的愁绪:“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古词曾有“倚遍阑干十二楼”之句与此近似。
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个人简介
![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个人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c74f5d8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c.png)
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个人简介朱淑真,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富的女作家之一。
生于仕宦之家。
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
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介绍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富的女作家之一。
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生于仕宦之家。
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
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
其余生平不行考,素无定论。
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生平考证一、其生平,传世载籍多记载为“自号幽栖居士,祖籍浙江海宁路仲,世居桃村。
工诗,嫁为俗吏为妻,不得志殁”。
幽栖居士之说,最早见清王士祯《池北偶谈朱淑真璇玑图记》,学术界已断为伪托;世居桃村,则不详其说从来。
此外各项均见宋魏仲恭《断肠集序》,而据集中《春日书怀》“从宦东西不自由,亲帏千里泪长流”可知,其夫亦曾仕宦。
因此除钱塘人,出身宦家,生活不幸外,诗人生平今已难详考。
二、有关朱淑真的籍贯身世历来说法不一,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江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初年时在世。
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优裕。
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
素有才女之称。
相传因父母作主,嫁予一文法小吏,婚后生活很不如意,抑郁而终,其墓在杭州青芝坞。
作品特点相传朱淑真作品为其父母焚毁,后人将其流传在外的辑成《断肠集》(诗)2卷,《断肠词》1卷及《璇玑图记》,辗转相传,有多种版本。
其诗词多抒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文词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
作品艺术上成就颇高,后世常与李清照相提并论。
深闺之中的自然风光——朱淑真诗歌艺术特点赏析
![深闺之中的自然风光——朱淑真诗歌艺术特点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e1004a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5.png)
深闺之中的自然风光——朱淑真诗歌艺术特点赏析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妇女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禁锢在狭小的天地。
宋代理学盛行,对女性的压制越来越严重。
程颐和程颢特别看重妇女贞节,极力反对女子在丈夫死后再婚,“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认为女人宁可死,也不能失节。
他们的理论在朱熹那里得到进一步发展,他提出“忠臣节妇”,“盖闻人之大伦,夫妇居一,三纲之首,礼不可废。
”宋代刑法对男女判决也是不平等的。
“夫有出妻之理,妻无弃夫之条。
”所谓“七出”之条,而妻妾如任意离开丈夫则受到刑罚制裁。
理学的盛行,宋代贞节观念极强,婚姻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女子若不听父母命,自由恋爱,会被看作是丑事。
宋代有一位才女,因大胆追求自由自主的爱情,不为封建礼法所容,抑郁抱恨而死后,“不能葬骨于地下”。
她,就是性格刚烈、大胆反抗封建势力的一代才女——朱淑真。
朱淑真是宋代杰出的女作家。
生卒年不详,自号幽栖居士,钱塘人。
她生于仕宦家庭,自幼聪慧,喜欢读书,善绘画,通音律。
她的婚姻极为不幸,她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将对爱情的感受写进诗词,被迫害致死,死后诗稿被焚。
今存《断肠集》,是明以前作品最多的女作家。
朱淑真从小生活在富贵家庭中,有机会识字,受到良好教育。
童年时代,她以一颗无忧、敏感的心感知着这个世界,花开花谢,春去春回,她的诗才大进。
父亲教她读诗词、与她一道把酒研讨,没有受到过多的压制,在这样和睦、相对自由的家庭环境下成长,她无忧无虑,天真浪漫,也塑造了她那任性、倔强的性格。
对于封建礼教所宣讲的“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朱淑真极为不满,在作品中表现了她的愤慨与对卫道士们的讽刺。
如《自责》中所云,“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
磨穿铁砚成何事,绣折金针却有功。
”她不愿屈服,逆来顺受,她看透了这些宣传背后隐藏的真正意义,用诗文发出自己的“反抗”之音,“妇人虽软眼,泪不等闲流。
”作为封建社会的闺中女子,没有男子的仕宦之途与广泛社交的自由,她们被陷于封闭狭小的深闺之中,爱情成为她们生活的重心,颇具浪漫情怀的朱淑真心中也勾画着自己的爱情。
论宋代女诗人的爱情观
![论宋代女诗人的爱情观](https://img.taocdn.com/s3/m/b42174fa58f5f61fb636660c.png)
论宋代女诗人的爱情观作者:王业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6期摘要:爱情在古代对于女性来说没有选择的权利,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女性地位卑下。
宋代的诗人李清照和朱淑真大胆的冲破封建牢笼,果敢的讴歌爱情的自由和自由。
关键词:李清照;朱淑真;诗词宋代以前的就有不少女性写的爱情诗词,但被迫于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只能含含糊糊,不太明朗。
在宋代,李清照、朱淑真笔下的爱情就显得十分大胆、明朗,甚至达到了“放肆”的程度,遭到了许多封建君子文人的责骂。
“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浣溪沙》这位与众不同的奇女子,姿容秀丽,文采精华,盼顾神飞。
“绣面芙蓉”“眼波才动”无限风情韵致呼之欲出,她不但在与心上人幽会时风情万种,还敢娇嗔地责怪对方的爱没有尽善尽美,大胆寄书相约,在月光朦胧之夜,花影婆娑之时再来倾诉心情。
李清照虽然大胆,但她还保持着书香门第,女性的羞涩与胆怯,“眼波才动被人猜”,说明她还担心被对方猜到自己的心思,或者害怕外界的烁金流言。
相形之下,朱淑真就比较直率,放开就多了,表达的更加真真切叨了。
《清平乐..夏日游湖》中,朱淑真与情人在水上游玩,爱意绵绵,难舍难断,“携手藕花湖上路”“和衣睡到人怀”这样大胆的行为明显与大家闺秀是向左的。
在封建社会尤其宋代理学的时代,女词人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作出这样的表达。
相见时的缱绻柔情注定了离别后刻骨铭心的相思。
李清照的词大多为思念而作,她把相思、怀念之情写到了极致,读来真实感人。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梢,却上心头”《一剪梅》这种“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相思挥之不去,词人一往情深之态跃然纸上。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荫》词人自比黄花,其相思苦极之情貌让人怜爱。
“夜来沉醉卸装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朱淑真事迹索隐
![朱淑真事迹索隐](https://img.taocdn.com/s3/m/d6c4711c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fc.png)
作者: 黄嫣梨
出版物刊名: 文史哲
页码: 25-32页
主题词: 海宁;朱淑真;索隐;徽州;地理志;婚姻;朱熹;安徽;生卒年代;绍兴
摘要: (一) 朱淑真的籍贯为安徽海宁。
她是南宋人,约生于高宗绍兴五年(1135)前后,卒于孝宗乾道五年(1169)至淳熙九年(1182)之间,很可能卒于淳熙七年(1180)前后,在世40多年。
(二)朱淑真死时父母尚在,并非“早失父母”;她的父亲很有文学造诣,并非“无识”;她出身于富裕家庭,并非“市井民女”。
(三) 朱淑真的丈夫为一庸俗官吏,并非市井民家子。
朱淑真对婚姻不满,原因有三:一是夫妻意趣相悖;二是夫婿学浅才短;三是她未嫁时已另有情人,婚后仍与情人私相往来。
(四) 朱淑真的婚外恋情被丈夫或父母识破,她不堪忍受诽谤和攻击,遂赴水而死。
因她负
有“不贞”的罪名,故夫家置之不理。
淑真的父母为免遗污后世,玷辱家声,遂将她的遗体与爱情诗篇一并火焚。
宋代四大才女
![宋代四大才女](https://img.taocdn.com/s3/m/b90e46a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9.png)
宋代四大才女
宋代有四大才女,分别是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张玉娘。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朱淑真出身官宦世家,童年时光是快乐的,小小年纪的朱淑贞通诗词,工书画,晓音律,还帮着父亲朱延龄收拾古董清玩。
吴淑姬本出身在穷苦人家,却遭不幸被当地一恶少长期霸占。
后来别人还诬陷并告发她有偷情的行为,因而被捕入狱。
当时审理此案的郡僚,知道她是冤枉的,更对她的才华也早有所耳闻。
于是命令狱卒打开她身上的枷锁,对她说:“久慕你的文采非凡,我也是怜香惜玉的人。
如果你今天能即兴作一首自咏的好词,我就会把你的冤情转告太守。
这样一来,兴许能替你开脱罪名,还你清白之身。
否则,你会很危险的。
”于是她现场做了一首《长相思令》。
张玉娘(1250~1277),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处州松阳人。
南宋女词人。
张玉娘生于宋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卒于南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仅活到27岁。
她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官员家庭,祖辈都是做官,曾祖父是淳熙八年进士,祖父做过登士郎。
父亲曾任过提举官。
朱淑真露骨诗词
![朱淑真露骨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3f082b47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11.png)
朱淑真的诗词中有一首名为《清平乐·夏日游湖》的作品,其中涉及了一些较为露骨的情感表达。
该诗全文如下: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在这首词中,朱淑真通过描绘与情人在夏日游湖的场景,表达了浓烈的爱意和激情。
其中的“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等句,较为直接地描绘了两人之间的亲密行为,因此被认为是比较露骨的。
需要注意的是,朱淑真的诗词中涉及露骨情感表达的作品并不多见,而且她的创作风格以清新自然、明快流畅为主,因此在欣赏她的诗词时,应该注重品味其整体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而不是过分关注其中的个别词句。
同时,也要尊重历史文化传统和道德观念,避免过度解读或误读古人作品。
历史上词人朱淑真的一生
![历史上词人朱淑真的一生](https://img.taocdn.com/s3/m/bc080b91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f.png)
历史上词人朱淑真的一生朱淑真,号幽栖居士,北宋著名女词人,那么历史上朱淑真的一生是怎样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词人朱淑真的一生,希望对你有帮助! 词人朱淑真的一生朱淑真也写作朱淑贞是南宋的女诗人,由于古代女子很少有传纪,所以朱淑真的生平已很难考证,现在有许多人也不知道这位女诗人,朱淑真的作品据说在她死后大多被其父母烧毁,现存的都是幸存之作,不过她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多的女诗人之一。
朱淑真在《四库全书》中说是浙江海宁人,但也有人说她是浙江杭州人。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嫁给了一个官吏为妻,但是据说婚姻生活很不如意,所以最后朱淑真抑郁而亡,葬于杭州。
朱淑真的诗可以反映他的爱情生活,早年朱淑真的诗是明快的,有小女人的活泼与缠绵,但是在后期朱淑真的诗大多以忧愁为主,经常很伤感,后世将她与李清照比,但是名声却没有像李清照那样远播,可能李清照一生二嫁也有关系。
朱淑真的书画造诣很高,尤其擅长画红梅和绿竹。
朱淑真是南宋多情的才女,相貌也很美。
但是朱淑真曾被人从诗中指出有婚外情,但是朱淑真究竟是和官吏丈夫离婚后另寻爱人还是在婚内出轨,我们也无从得知了,但是从她长期住在娘家,估计是和丈夫分居了,从实质上讲两人应该没有太多的联系,朱淑真的死究竟是抑郁而死还是自杀身亡也无从考证。
朱淑真的诗朱淑真留下来的诗在南宋1182年的时候被魏仲恭的人整理出版,并为她作序。
所以朱淑真现在存留的作品有《断肠诗集》、《断肠词》,其中有首诗《生查子·元夕》的著作权与欧阳修有争议,人们大多认为应该是欧阳修所写“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朱淑真的诗现在小编能查到的有185首,在女诗人中已经算保存最多的了,朱淑真比较著名的诗有《忆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浣溪沙·清明》、《谒金门·春半》、《清平乐·夏日游湖》、《江城子·赏春》等等,现在朱淑真的作品大多收录在《断肠集》有2卷,还有一卷《断肠词》,据说朱淑真还有画集,但是小编无法找到,只知道在明代的时候著名的画集杜琼曾为朱淑真所花的《梅竹图》上题字。
幽栖居士朱淑真的故事
![幽栖居士朱淑真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faedf7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e.png)
幽栖居士朱淑真的故事词人朱淑真在唐宋时期曾经非常的有名气,她也是当时作品非常多的女作家之一,朱淑真在出嫁前,就才华横溢,是一位可以与李清照,欧阳修相比拟的诗人。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幽栖居士朱淑真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幽栖居士朱淑真的故事从小出生在仕宦家庭中的她,长大之后嫁给了一名文法方面的小官吏,但是两个人的性格却并不是很合拍,志趣也是不同的,所以对夫妻之间的感情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最终词人朱淑真也是因为抑郁而去世的。
关于词人朱淑真的生平历史上的记载并不是很明确,只知道她自称幽栖居士,至于其他的生平则始终没有办法考证和证实。
关于她的籍贯问题也是没有证实,主要有海宁和钱塘两种说法。
据说词人朱淑真的爸爸曾经做过官员,家庭情况还是比较好的,而她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的非常聪明,不仅对于各种书籍都十分的了解,而且还擅长作词和画画,对于音律也比较精通,一直有着才女的赞誉。
据说在朱淑真去世之后她的父母将许多她的作品都焚烧了,后来流传下来的只有《断肠集》,但是在后来流传的过程中却演变出许多的版本。
词人朱淑真的许多诗词作品都是描写爱情生活的,早期的时候她的风格十分的明快,而且语言也都非常的缠绵,可是后期的时候却变得非常的烦闷和忧愁,风格也变得幽怨哀伤,可见许多时候都受到了她自己情感生活的影响。
朱淑真断肠谜的故事这首《断肠谜》是朱淑真在看清丈夫拈花惹草,钱权为先的真面目后所写的。
这是一首闺怨诗,并且是一首与众不同的闺怨诗。
与众不同之处有二。
第一,这首词的每一句都是一个字谜,如下楼来,金钱卜落,下字去掉卜便是一。
这首词的十句话分别对应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字。
第二,这首词抒发的闺怨并不是忧伤缠绵,凄婉哀怨的闺怨,而是一个女人在被丈夫辜负抛弃后所抒发的悲痛果决,有种刀光剑影,咬牙切齿之感。
也有一种说法,朱淑真嫁与一个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轻离别,所以朱淑真婚后多有哀怨,所写多为闺怨诗词。
朱淑真是唐宋以来留下来作品最多的女诗人之一,浙中海宁人,她自幼聪明多才,博通古今,能写擅描,通晓音律,尤工诗词。
断肠芳草远----朱淑真
![断肠芳草远----朱淑真](https://img.taocdn.com/s3/m/e25c748d84868762caaed52e.png)
断肠芳草远——从诗词中体味朱淑真的忧愁与品性朱淑真,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名字。
身为宋代也是历史上难得一见的才女,历代人们多把她与李清照并论,明末藏书家毛晋搜辑其《断肠集》,喜得明初洪武年间钞本,遂将其与《漱玉词》刻刊行于汲古阁,并为世人所传诵。
如今李清照名满天下,其作品被选入课本,各类诗词选本里,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而朱淑真,却一如她那湮没于历史尘埃中的身世,如一缕青烟淡淡浮过人世,少被人提及,静静缭绕在尘封的书页上。
那样敏感多情又脆弱伤痛的世界,也许真的不适合成为焦点为众生瞩目;那样喜怒形色肝肠寸断的词作,也许就是容易被误解作境界不高,谁知它们只是默默等待着能够读懂的人看到它们背后浓于血的哀愁。
一、淑真其人朱淑真,号幽栖居士。
为宋代著名女诗人和词人,也是宋代作品最多的女作家。
朱淑真祖籍海宁(今安徽省芜湖市),后来落户定居于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
她生活的年代,大约在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至孝宗淳熙七年(1180)左右,终年约为四十五岁。
朱淑真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着实不多。
她并无显赫家世,虽是生于书香门第,却也只算得上普通官宦家庭,没有什么特别的需要载入史册的理由;她也未与诸多名留青册的文人雅士唱和交游,诗作多是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难免被认为境界不高。
她只是南宋万千女子中的一个,正统史书没有她一席之地,那些零落于文人笔记中的种种事迹,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失。
时至今日,我们能找到关于她的确切记载真的是少之又少。
就连她的生卒年都存在争议,一切都是推测,一切都有迷雾。
只是大概知道,她长于官宦之家,工于诗词音画,后所嫁非人,郁郁一生。
她的一生,虽是不幸,虽是迷离,虽是落寞,虽是伤心,然而却是建立在一个安逸而平和的历史背景之中的。
她出生和成长的时候高宗已偏安一隅,南宋已显现出一片繁华之景,她没有经历过靖康之变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之苦,也没有看见金人横刀立马扫荡中原的悲惨之景,自然也没有机会用诗词来表现家国情仇。
宋代女性文学鉴赏:朱淑真与周邦彦的才女风采
![宋代女性文学鉴赏:朱淑真与周邦彦的才女风采](https://img.taocdn.com/s3/m/46970084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b4.png)
介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宋代被誉为文学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女性文学作品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发展。
朱淑真和周邦彦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两位才女,她们的作品在当时的文坛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本文将从两位才女的生平事迹、作品特点以及对宋代女性文学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展开对宋代女性文学的鉴赏。
朱淑真的生平与作品朱淑真的背景和成长经历朱淑真(1250年-1310年),字芸娘,号花隐室主,是宋代著名的才女。
她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家中人才辈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自小聪慧过人,对文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朱淑真的作品特点朱淑真的作品以诗词为主,兼而尝试辞章。
她的作品风格清新流畅,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
同时,她擅长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考,尤其是对于女性的关爱和呼唤。
朱淑真对宋代女性文学的贡献朱淑真的作品以其独特的个人风格和主题,为当时的女性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她勇于表达女性对于幸福和自由的追求,为宋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周邦彦的生平与作品周邦彦的背景和成长经历周邦彦(1096年-1156年),字邦彦,号秋声,并州绥德人,是北宋时期杰出的女词人、作家和书法家。
她家中也是文化人才辈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周邦彦的作品特点周邦彦的作品以词为主,同时涉猎辞和赋。
她的作品情感真挚,意境深沉,给人以强烈的感触。
她擅长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人物形象和表达内心感受,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
周邦彦对宋代女性文学的贡献周邦彦以其才华横溢的作品塑造了一个个形象鲜明、深受读者喜爱的女性形象。
她的作品不仅为宋代女性文学增添了新的内容,还体现出了女性自主意识和对生活的独立思考。
朱淑真与周邦彦的才女风采的异同前辈与后辈的不同朱淑真和周邦彦在时间上相隔了几百年,她们的成长环境、社会背景和受教育程度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朱淑真生活在南宋时期,享受了较为宽裕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教育资源,她的作品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女性视角的表达;而周邦彦生活在北宋时期,受到了更为严格的礼教和妇女身份的束缚,她的作品更加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描绘和女性自我价值的探索。
独行独唱断肠人
![独行独唱断肠人](https://img.taocdn.com/s3/m/e94c5780ce2f0066f53322a3.png)
独行独唱断肠人作者:含辛来源:《百家讲坛》2010年第15期“砰”的一声,朱淑贞把门狠狠地摔在身后。
身后,是她丈夫惊愕的眼神和另外一个女人失声的惊叫。
一个女人怎能不愤怒地摔门而出,当她面对自己的丈夫肆无忌惮地把一个妓女带到家中当着她的面做出猥亵的举动?一个女人又怎能不心如刀绞,当她看清楚了一个庸俗、卑微、投机钻营又吃喝嫖赌的男人竟然是她的合法丈夫?一个女人又怎能不潸然泪下,当她一腔柔情无处依寄、满腹才华无人欣赏、万千风情无人能懂?不幸的是,那个叫朱淑贞的女人偏偏就是集“愤怒、疼痛与流泪”于一身的失败女人,更不幸的是,偏偏那个女人又是个才女。
朱淑贞,北宋人,生卒年月不详。
浙江海宁人,自号幽栖居士,生于官宦之家。
自幼聪慧,能书画,通音律,尤以诗词佳,著有诗词集《断肠人》。
宋人魏仲恭在《断肠人》序中云:“早岁不幸,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乃嫁入市井妻,一生抑郁不得志,故使词中多有忧愁怨恨语。
每临风对月,触目伤怀,皆寓于诗,以写其胸中不平之气。
竟无知音,悒郁抱恨而终。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朱淑贞偏偏就是“嫁错了郎”。
少女时代的朱淑贞也曾有过一段快乐的时光。
这从她早期的诗词中可见一斑:“微凉待月画楼西, 风递荷香拂面吹。
”“独自凭栏无个事,水风凉处读残书。
”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轻轻地抚弄着杨柳,少女朱淑贞漫步在被鲜花包围的幽静的小径上,手中拿着一本旧书,得读且读。
眼中是书,而心中则是芬芳的花香和少女涌动的情愫……不久,朱淑贞恋爱了。
无论庭院多深,闺门多紧,青春的枝丫总会顽强地穿越一切禁锢吐露出芬芳。
那个不知名的少年牵去了少女朱淑贞的全部快乐和忧伤。
可是不久那个少年就出门远行了,怀春少女的思念愈来愈深,把相思都付于文字中。
“万景入帘吹不卷,一般心做百般愁”,“莺莺燕燕休相笑,试与单栖各相知”,可“愁来天不管”,离愁逐渐加深,先还是“危楼十二阑干曲,一曲阑干一曲愁”,后来便是“倾心吐尽重重恨,入眼翻成字字愁”。
益悔风流多不足须知恩爱是愁根——再探朱淑真的身世和婚恋
![益悔风流多不足须知恩爱是愁根——再探朱淑真的身世和婚恋](https://img.taocdn.com/s3/m/3d12e57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e3.png)
益悔风流多不足须知恩爱是愁根——再探朱淑真的身世和婚
恋
靳欣
【期刊名称】《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06)001
【摘要】宋代女诗词家朱淑真的身世和婚恋一直倍受后代研究者的关注,但由于资料匮乏,研究者往往针对其诗词作品进行推测,以致凭空加入许多想像的成分.文章从现有文献资料以及朱淑真作品本身入手,对其前诸多研究结论提出质疑,并据此进行另外角度的考证和推理.
【总页数】5页(P100-104)
【作者】靳欣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
【相关文献】
1.爱·情·愁·怨:从《断肠集》探朱淑真的情感历程 [J], 朱琼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照眼灯花总断魂——朱淑真《春怨》词欣赏
![照眼灯花总断魂——朱淑真《春怨》词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0d114ad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d.png)
照眼灯花总断魂——朱淑真《春怨》词欣赏
柏秀娟
【期刊名称】《阅读与写作》
【年(卷),期】2002(000)002
【摘要】朱淑真,宋代女词人,自号幽栖居士,钱塘(浙江杭州)人,出身仕宦人家。
富贵书香之门良好的教育熏陶,使她自幼便富有才情。
朱淑真通晓音律,善画,工诗词。
待字闺中时,她如李清照一样过着诗酒赏花,天真浪漫,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用诗词创作表现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但是不幸的婚姻生活中她无法实现原来的心理期望——她嫁给一个俗吏为妻,也找不到一个能与她的才情相称,
【总页数】2页(P11-12)
【作者】柏秀娟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36
【相关文献】
1.花红柳绿总关情--评朱淑真咏春词 [J], 田玮莉
2.朱淑真诗集中叠音词研究 [J], 关利革;张小芹
3.论戴冠《和朱淑真<断肠词>》 [J], 王杰
4.爱·情·愁·怨:从《断肠集》探朱淑真的情感历程 [J], 朱琼玲
5.逢春触处须萦恨对景无时不断肠——朱淑真与贺双卿词比较 [J], 封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淑真,敢闹婚外恋的宋代才女
《红楼梦》里林黛玉深爱贾宝玉,一方面因为贾宝玉是知己;另一方面恐怕也跟现实的隐忧有关。
林黛玉的丫鬟紫鹃曾经点破这点说:“公子王孙虽多,哪一个不是三房五妾,今儿朝东,明儿朝西?娶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夜五夜就撂在脖子后头了。
甚至于怜新弃旧反目成仇的,多着呢。
”
林黛玉当然不好意思接这个话茬,只是嗔怪紫鹃疯了,自己心里却无限感伤。
残春时节贾宝玉跟她说,要把那些落花撂到水里。
黛玉不赞成,只说,撂在水里不好,别看咱们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
黛玉担忧的是花,也是她自己。
在盲婚哑嫁的古代,这可能是绝大多数女孩子的忧虑,她们不知道会遇上一个什么样的人。
像《红楼梦》里迎春遇上粗鄙又粗暴的“中山狼”,也许是极少数,通常做父母的总会再三挑选,但还是有很多不能让女孩子满意。
朱淑真的婚姻就是这样。
朱淑真是南宋著名女词人,祖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海宁(也有说是杭州),据说曾与李清照齐名。
但是李清照有那么多名句脍炙人口,而朱淑真为大众所熟知的,只有那首《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
春衫袖。
”
你可能要说,这首词的作者明明是欧阳修嘛。
的确,有很多诗选都标注为欧阳修,但从明代到清代,围绕着作者是欧阳修还是朱淑真的争论,一直相持不下。
被推为“明代三才子”之首、写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杨慎就认定这首词是朱淑真所作。
不过,他倒不是为朱淑真争著作权,而是为了批判。
杨慎在《词品》中这样说:“朱淑真《生查子?元夕》云云,词则佳矣,岂良人家妇女所宜邪?”明末出版家毛晋也赞同杨慎的说法,他们肯定朱淑真的才华,又声讨她的“妇德”。
而认为词作者是欧阳修的那些人,倒没有太追究词中人的品德。
似乎,文人们喜欢玩赏女人的多情,但又不愿意看到女人自己表情达意,他们只喜欢自己塑造出的女人,不太能忍一个活生生的敢爱敢恨的女人。
在作者问题上,我倒是凭着直觉赞成杨慎。
欧阳修有不少词写男女情事,但总归比较文人气,比如《蝶恋花》中写道:“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他笔下的女子,大多婉约含蓄,而这首《生查子?元夕》,实在是太直接浅白,这倒是朱淑真的特点。
朱氏名句还有“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场面呼之欲出,又有“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长任月朦胧。
赏灯
哪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整一个今朝有酒今朝醉,
像是一段醉生梦死的非常规恋情。
少年时候不喜欢朱淑真也是这个缘由,如果非要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她有点像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走红上海滩的苏青,炙热爽快是有了,但是少女们,爱的还是李清照或者张爱玲的无尽低回。
如今再回看这几首词,方觉朱淑真是个异数。
历朝历代才女层出不穷,像她这样热情且不惮于表现热情的又有几人?只是这热情,若不能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怕是会引火烧身。
那些词句就是一个个的火灾现场,美则美矣,但是于当事人,只怕是无尽的煎熬与伤痛。
朱淑真的一生,的确如火如荼,爱与痛,是这火灾的燃料。
她算不上遇人不淑。
夫婿是父母千挑万选的,一个小官吏,各种资料都没有说这夫婿有什么毛病,没有家暴,又不算太不上进,也就是俗了点,俗总不是错吧。
一开始,朱淑真也曾对婚姻寄予希望。
结婚之初,她曾给夫君写下情诗:“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阿谁。
待
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
”如若对方是知情识趣之人,也许会成就一段与李清照和赵明诚相似的佳话。
但是,并不是每个男人都能去呼应才女的多情。
俩人关系渐渐紧张,然后他娶了个妾。
如紫鹃所言,王孙公子,谁没个三妻四妾。
即便是宝玉,也早早定下袭人做屋里人。
实在不能拿现代人的标准,去要
求古人。
人和人之间需要缘分,缘分不是巧合,而是三观相投,彼此看着顺眼,朱淑真跟丈夫显然没有。
她写下两句诗:“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她有的,就只能是寂寞了。
在古代,有很多诗词提供了处理这种寂寞的模板,比如像欧阳修的那首《蝶恋花》,前面还有两句是:“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这个丈夫也是花天酒地去了,女
子踟蹰于庭院深深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怨而不怒,才能让男人富有优越感地羞愧著,回报一点小甜头。
可是自负又热烈的朱淑真怎么受得了这个,她直接回了娘家。
女人回娘家,通常是用来吓唬吓唬男人,但朱淑真不一般,她不但回去了,还闹起了婚外恋。
有人说她与少年时的伙伴相恋,还一起结伴出游。
当然,这件事被说得很隐晦,只是说,她父母也对这个女儿很不满意,朱淑真的日子不太好过。
在她备受煎熬抑郁而终之后,父母竟然把她的作品一把火给烧掉了,让人不难想象,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隐情?她死后,“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更是来得蹊跷。
还好,终究有朱淑真的粉丝,把她的作品整理出来。
有人认为她的作品可以与李清照一比高下,事实上,她的影响力远不能和李清照相比。
一方面因为李清照的句子更加精致,同时在我们这个提倡含蓄和节制的国度里,更多的人能在李
清照的文字间找到共鸣。
而朱淑真的感情,直接又有力,让人有点接受不了。
她其实有点像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想要爱,想要更好地活着,那热望如火,烧得她实在难受。
可是外人看了,只觉得这女人太作,放着好日子不好好过,非得把家搅散,把自己作死了不可。
男人们要把朱淑真当成反面教材来批判,有些女人对她也避之不及。
但真相也许是,我们不敢面对自己渴求热烈生活、渴求爱的真实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