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下肢丹毒的研究进展
13、丹毒(下肢丹毒)中医临床路径
丹毒(下肢丹毒)的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西医诊断为下肢丹毒的住院患者一、丹毒(下肢丹毒)的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丹毒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下肢丹毒(ICD-10编码:L03.1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2)》进行诊断。
(1)临床表现:发病前常有畏寒、发热和全身不适的症状。
起病急骤,患处出现片状潮红、界限清楚、略高出皮肤,并迅速相四周蔓延扩张,自觉患处烧灼疼痛;按之红色消退,手起后很快恢复。
重者有水疱出现,很少化脓。
少数患者可出现皮肤片状坏死,尤以幼儿及年老体弱者易发。
(2)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皮肤性病学》第七版(张学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好发于足背、小腿、面部等处,多为单侧性。
起病急剧,典型皮损为水肿型红斑,界限清楚,表面紧张发亮,迅速向四周扩大。
可有不同程度全身中毒症状和附近淋巴肿大。
病情多在4-5天达高峰,消退后局部可有留有轻度色素沉着及脱屑。
2.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时间2周以内。
(2)慢性期:发病时间大于2周。
3.症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丹毒协作组制定的“丹毒中医诊疗方案”湿热毒蕴证:发于下肢,局部赤红肿胀、灼热疼痛,或见水疱、红斑,甚至结毒化脓或皮肤坏死;或伴恶寒发热,胃纳不香。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丹毒协作组制定的“丹毒中医诊疗方案”(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丹毒急性期的患者。
2.适用于下肢丹毒急性期的患者。
3.下肢丹毒慢性期或慢性期急性发作、孕妇、有过敏史或过敏体质患者不进入本路径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下肢丹毒的中医外治疗法
下肢丹毒的中医外治疗法
唐英;樊建开
【期刊名称】《中医外治杂志》
【年(卷),期】2005(014)003
【摘要】下肢丹毒是临床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多因血分有热,外受火毒,郁阻肌肤而成,大多兼挟湿热,常伴有发热等全身不适症状。
临床治疗以清热利湿为原则,中医外治法在丹毒的治疗中有独特的疗效。
《理瀹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归纳近几年的外治疗法如下。
【总页数】3页(P48-50)
【作者】唐英;樊建开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002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3.5
【相关文献】
1.下肢丹毒实施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观察 [J], 周芝
2.中医内外合治下肢丹毒并发象皮肿1例 [J], 孙菁;郭海英;朱媛媛
3.依托名老中医工作室站指导中医儿科外治疗法的教学探索及实践 [J], 张丽;胡锦丽
4.中医外治下肢丹毒的研究进展 [J], 杨梦霞;张力;罗丹
5.金黄膏外敷联合挑四缝中医辨证施护治疗下肢丹毒患者红赤肿胀的效果和安全性[J], 宋远丽;谢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运用清热解毒法综合治疗下肢丹毒经验
运用清热解毒法综合治疗下肢丹毒经验摘要本文通过对丹毒病因病机分析,总结了季德胜蛇药片用于丹毒发病初期、中期、后期及中西结合、内外合治中的辩治经验,并举例病案说明季德胜蛇药片治疗丹毒的有效性。
关鍵词名医经验霍清萍清热解毒法下肢丹毒丹毒是一种临床常见急性皮肤感染性疾病,多发于下肢和颜面部,以下肢丹毒临床最为常见。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丹毒主要是由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累及真皮或网状淋巴管所致的急性皮肤感染炎症[1]。
其病理变化是真皮高度水肿,血管及淋巴管扩张。
其主要临床特点为发病急骤,常伴有发热、白细胞明显增高、局部淋巴结肿大等。
典型损害为皮肤鲜红、触痛、灼热和边界清楚的硬性红斑,皮损表面可出现水疱、脓疱和坏疽。
丹毒好发于下肢,愈后容易复发,常反复发作,后期皮肤粗糙、增厚,下肢肿胀而形成橡皮腿。
治疗药物首选b-内酰胺类抗生素静脉滴注,可较快改善全身症状,但对改善局部症状效果不佳,且容易复发。
随着现代生活水准的提高、饮食结构改变、吸烟酗酒、生活方式不健康等问题的增多,以及临床上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其临床患病率也随之逐步上升,病患多由于疼痛难忍而四处求诊。
霍清萍教授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30余载,医术精湛,经验丰富,临床善于中西合璧综合治疗各类临床杂病。
笔者跟随霍清萍教授临床学习,每见内外兼施综合治疗下肢丹毒均有意想不到之奇效,现将霍清萍教授治疗下肢丹毒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中医学对于“丹毒”早有认识,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其名为丹胗、丹熛,“少阳司天,客胜则丹胗外发,及为丹熛、疮疡……”;《诸病源候论》[2]中“丹毒病诸候·凡一十三论”章节则对丹毒的临床症状与预后有了较为详尽的记载;唐代医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丹毒第四》论曰:“丹毒,一名天火,肉中忽有赤如丹涂之色,大者如手掌,甚者遍身有痒有肿……此虽小疾,不治令人至死”,明确了丹毒病名,并对其临床表现、辨证施治及预后有一定描述;《疡科心得集·辨大头瘟抱头火丹毒论》,则对现代中医辨证施治丹毒奠定了基础,现代中医学认为,“丹毒”病因[3]主要是由热毒之邪,内发于肌肤腠理之间,不能得道而出,则积蓄内热而发病,故起病之标为外毒内侵,其病之本为血热外迫,染病日久而气血瘀阻化为丹毒,可由病灶所属部位与经络的不同而略有区别,发于小腿部可称之为“下肢丹毒”[4],亦可称之为“流火”“腿游风”,而其病因主要是由于下肢局部皮肤破溃,使湿毒之气侵袭而入,湿热之邪沿经下行而化火,郁结于局部肌肤所致,其病先发于小腿,亦可迁延至大腿,且愈后较为容易再次发作,甚至可发展为大腿风,所以其中医治法应以清热、解毒为主,再辅以凉血、化湿、敛疮、活血等法。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下肢丹毒所致淋巴水肿的临床效果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下肢丹毒所致淋巴水肿的临床效果作者:茅迪敏王海明张萍萍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22年第15期[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下肢丹毒所致淋巴水肿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10月外科和急诊外科接诊的60例下肢丹毒引起淋巴水肿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序贯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大黄牡丹汤内服外敷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
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收缩期速度峰值(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血流量、血液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DD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内服外敷联合西药治疗下肢丹毒引起淋巴水肿能明显降低血清CRP、DD的表达,提高PSV、EDV、血流量的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下肢丹毒;淋巴水肿;大黄牡丹汤;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血液动力学;血液流变学[中图分类号] R75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2)15-0140-04Clinical efficacy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in the treatment of lower extremity erysipelas-induced lymphedemaMAO Dimin WANG Haiming ZHANG Pingping1.Department of Emergency Surgery,Hangzhou Third People′s H ospital,Hangzhou 310000, China;2.Department of Surgery,Hangzhou Third People′s Hospital,Hangzhou 310000, China;3.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Hangzhou Third People′s Hospital,Hangzhou 310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MM) in the treatment of lower extremity erysipelas-induced lymphedema.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erysipelas-induced lymphedema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Surgery and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Surgery in Hangzhou Third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October 2020 were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s,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sequential anti-infection treatment with amoxicillin and clavulanate potassium,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Dahuang Mudan deco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2 consecutive weeks. After 2 weeks of treatment,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the changes in the levels of serum C-reactive protein (CRP), D-dimer (DD), peak systolic velocity (PSV), end-diastolic velocity (EDV), resistance index (RI), blood flow, blood viscosity, plasma viscosity,hematocrit and erythrocyte aggregation index, as well as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fore and after 2 weeks of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serum CRP and D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ower extremity erysipelas-induced lymphedema, internal and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CMM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serum CRP and D-D, increase the levels of PSV,EDV and blood flow, and improve the blood rheological indexes,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in clinic.[Key words] Lower extremity erysipelas; Lymphedema; Dahuang Mudan decoction; Amoxicillin and clavulanate potassium; Hemodynamics; Blood rheology下肢丹毒是一种淋巴感染,多由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引起的,导致病菌进入淋巴管引起淋巴水肿[1-2]。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21例
n 2 1
2 1
治愈 1 4
9
显效 3
3
无 效 总有效率
1 5 ( 9 5) ( 7 6)
注 :与 对 照 组 比较 , P<O . O 1 。
5 体 会 丹毒是由细菌感染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 , 主要病 原菌是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多 由皮肤或黏膜细微破损处 侵入 皮 内网状 淋 巴管所 引起 ,亦 可 由血 行感 染 。中 医认 为 ,丹毒由血热火毒所致。素体血分有热 ,或在肌肤破 损处 ( 皮肤的损伤 ,脚湿气糜烂 ,毒虫咬伤,臁疮等 ) 湿热火毒之邪乘隙侵人 ,郁阻肌肤而发。 外敷中药浸 出液 中大黄活血祛瘀解毒消痈 ,行血瘀 通 经 络 ,清 热除 湿 ,凉 血 止 血 。黄柏 清 热燥 湿 ,泻火 除 蒸 ,解 毒 疗疮 。青 黛清 热 解 毒 ,凉 血消 斑 ,清 肝 泻火 , 定惊 。 白芷辛 温 通 络止 痛 ,消肿 排脓 。高锦 庭 《 疡科 心 得集 》谓 “ 其在下部者 ,俱 属湿火湿热 ,水性下趋故 也” ,故治疗下肢丹毒应在清热凉血解毒的同时 ,佐 以 活 血利 湿 的 苍术 、厚朴 。牛 膝散瘀 血 ,消 痈肿 ,引药 下 行 ,直达病所。冰片通诸窍 、去郁火 、消肿止痛 ,具有 抗菌 、抗炎等作用 。诸药合用 ,共奏清热除湿 、散瘀化 痰 、消 肿止 痛之 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效果更好。 [ 参考文献 ] [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 断疗效标准 [ M ]. 南京 :南京 大 学 出版社 ,1 9 9 4 :4 1 . [ 收 稿 日期 ]2 0 1 4 - 0 8 — 2 7
局部封 闭治疗的疗效分析 [ 1 ]. 中华手外科 杂志 ,
实 用中医药杂志 2 0 1 4 年1 2 月 第3 0 卷1 2 期 ( 总第2 6 3 期)
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的应用进展
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的应用进展摘要:中医治法有多种,疗效好,疗程短。
它无显著的毒性,因此受到很多病人的欢迎。
对下肢丹毒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丹毒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症状是皮肤突然变得通红,颜色变得像是一种粘稠的液体。
多见于下肢及脸部。
其症状是起病迅速,局部有明显的片状红疹,呈亮红色,略有凸起,压迫后褪色。
皮肤变得滚烫,像是被火烧了一样。
伴有高热、畏寒、头疼等症状。
下肢丹毒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症状有四肢肿胀、皮肤损伤等。
本文从中药治疗丹毒的3个方面阐述了中药对下肢丹毒的疗效。
其次,介绍中药在下肢丹毒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下肢丹毒;中医药治疗;进展中医认为,下肢丹毒是一种急性的皮肤及淋巴管,多见于下肢、脸部。
局部有明显的片状红疹,呈亮红色。
临床特征: A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表现为畏寒、全身不适、高热。
皮肤损害特征:有明亮的红色浮肿,有清晰的边缘。
很多人在患有下肢丹毒的时候,都会选择中医[1]。
因为中医药在治疗下肢丹毒方面具有非常好的疗效,且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很多中医药起到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作用,服用之后效果明显。
若是对其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相信在未来发展中治疗下肢丹毒将更加容易,造福于患者。
那么如何应用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本文将从内外同治、针刺治疗、综合治疗 3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下肢丹毒的病因1.1感染该病是由 a族 b型溶血性链球菌侵入所致,可由皮肤或粘膜擦伤或其它轻度外伤所致,也可由血路感染所致,常见于鼻炎、口腔粘膜及牙齿感染病灶、足癣、小腿溃疡、瘙痒性皮肤病、疫苗接种、放射性损伤、皮肤皲裂或轻微摩擦、搔挠和轻微创伤等都会导致,特别是未经清洗的伤口更容易受到感染,有的伤口很小,很难察觉,比如脸部的丹毒可以通过鼻子上的一个小伤口造成,而复发性丹毒则是因为细菌潜伏在淋巴管中,一旦身体免疫力下降,就会复发。
1.2免疫功能降低该病主要见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如糖尿病、慢性肾炎、低 v球蛋白血症、酗酒等全身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疗效观察
表1 2组患者 临床 治疗 效果 比较
[ 例( %) ]
法, 已在欧美 国家广 泛应用 。2 O世 纪 9 0年 代末 , 我 国也陆 续 将此药应用 于各种癌症 以及 手术 后镇 痛 , 但应用 于分娩镇 痛 目
前 尚未见 到报道 。 应激 反应是神 经 内分泌 及免疫系统 相互影 响的一种非 特
官的血供减少到一定程度 时会造成组 织明显缺氧 , 缺氧又可进
8 8.
异性反应 , 是机体存在 的防御机制 , 使 机体可耐受刺激 , 但 过强 的应激反应会 给机体带来严 重的代谢和 内稳态 的紊乱 , 并削弱 生理储备 , 对机体各系统产生不利影 响。疼痛作 为一种应激反 应, 主要作用于交感一 肾上腺髓质 和下丘脑— 垂体一肾上腺皮 质轴 系统 。交感神 经兴 奋可 以引起初 级感觉 神经 元的敏感 和
71 .
增 强可使交感 神经过度兴奋 , 减少组织器 官的血供 , 当组 织器
Hale Waihona Puke ( 收稿 日期 : 2 0 1 2— 0 5— 2 5 )
・
用 药 研 究
・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下 肢 丹 毒 疗 效 观察
朱群 霞
【 摘 要】 目的 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 的临床疗 效。方法 将下肢 丹毒患 者 7 6 例 随机分为治 疗组和
( 如鼻腔黏膜 、 耳 道皮 肤或 头皮 破 伤 、 皮肤擦 伤 、 脚 湿气 糜烂 、 毒虫 咬伤 、 臁疮 等 ) , 毒 邪乘 隙侵入 而成 。我 院血 管外 科 2 0 1 0 年 3月 一 2 0 1 2年 3月对下肢丹毒患者 3 8例采用 中药 内服外敷 相结 合 , 配合西 医治疗手段 , 临床效果显著 , 现报道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临床观察
李玉姣;王军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15(000)003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治与西药联合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76例丹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
治疗组予以萆薢胜湿汤、金黄膏外敷,以及青霉素G静脉注射治疗。
对照组予以静脉注射青霉素G、硫酸镁外敷治疗,观察两组效果。
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2.10%,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为65.79%,总有效率97.37%,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治疗组治疗时间较对
照组短(P<0.05)。
结论:本法治疗下肢丹毒,可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疗
效良好。
【总页数】2页(P328-329)
【作者】李玉姣;王军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300000;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3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3.5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临床观察 [J], 肖玲;郑光儒
2.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丹毒40例临床观察 [J], 马朝群
3.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临床观察 [J], 王华乔;明绘
4.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23例临床观察 [J], 李聪
5.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临床观察 [J], 张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的研究进展
王荣军;黄芬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年(卷),期】2017(008)006
【摘要】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方法多种多样,效果显著,疗程短.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是许多患者青睐的原因.尤其在治疗下肢丹毒方面更为明显.丹毒是一皮肤病症,以皮肤突然发红,色如涂丹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头痛等.下肢丹毒感染最为常见,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肢体肿胀,皮肤受损等.本文首先从中医药疗法中的3个方面进行介绍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的效果.其次将介绍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在未来中的发展.【总页数】3页(P72-74)
【作者】王荣军;黄芬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1803;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18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3.5
【相关文献】
1.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的研究进展概况 [J], 杜娟
2.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的进展 [J], 路瑶
3.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概况与展望 [J], 徐昊阳;张磊
4.中医外治下肢丹毒的研究进展 [J], 杨梦霞;张力;罗丹
5.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近况 [J], 王猛;周永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辅助治疗复发性丹毒1例
中药辅助治疗复发性丹毒1例患者男,86岁,一年前右下肢曾被确诊为急性丹毒,给予青霉素静脉滴注,连续使用2周后改为头孢拉定胶囊口服2周,并以莫匹罗星软膏擦患处,每日2次,持续1月病情得到控制,红肿,胀痛症状缓解至痊愈。
一个月前右下肢出现无明确诱因的红肿,胀痛,患处皮肤紧崩,皮温高。
查:体温:37.4℃,实验室检查:WBC:7.8×109/L,中性:79.2%,排除其他感染性疾病,皮肤科确诊为复发性丹毒。
患者拒绝住院治疗,为减轻患者疼痛症状,门诊治疗在抗感染的同时,辅以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具体方法:青霉素640万U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十天,内服季德胜蛇药片4片口服每日3次,六神丸5粒口服每日3次,外敷:将季德胜蛇药片10片,六神丸20粒溶于适量米醋,调成糊状,每日2次敷于患处,厚度0.1-0.15cm,范围超过红肿边缘1cm,待干燥后更换。
3天后患者体温正常,患处皮肤红肿范围控制,局部胀痛感缓解,10天患处皮肤红肿,胀痛症状消失,皮温正常至痊愈。
2.讨论复发性丹毒是一种慢性皮肤病,老年男性较为多见[1],该病常在急性丹毒的原发损害部位上反复发作,复发时的症状较急性丹毒为轻,临床上对复发性丹毒注意不足,但实际上老年复发性丹毒因患处红肿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反复发作使得患者身心倍受煎熬,生活质量下降,且由于老年人常为多种疾病共存,机体免疫力低下,如慢性炎症未得到及时控制造成急性发作可能导致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临床上对急性丹毒常单纯采用青霉素静脉滴注治疗,疗效肯定,但疗程相对较长,且在治疗过程中患处的局部疼痛症状缓解较差。
中医认为丹毒系湿热两邪入侵[2],主要表现为气血瘀滞,痰湿凝聚,聚而为肿,痛是其主要局部表现。
六神丸具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之功效,临床上多用于痈、疖、乳蛾、疖疮治疗,内服、外敷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功能。
季德胜蛇药片由多味清热、消炎、降火、解毒的中药材加工配制而成,功能解毒、消肿、止痛,多用于毒蛇、毒虫咬蜇伤治疗,临床上内服外敷治疗丹毒具有良好的消炎止痛、消肿解毒、清热凉血功能。
中医治疗下肢丹毒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下肢丹毒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方式检索中医对下肢丹毒的治疗的方法及剂型情况,综述中医治疗下肢丹毒的研究进展。
大量的研究观察表明中医治疗下肢丹毒具有疗效好、疗程短、副作用少的特点,为今后进一步指导临床中医医生进行诊治,并完善具体的诊疗常规提供良好的素材提供方向。
【关键词】下肢丹毒,中医,治疗,综述【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224-01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erysipelas of lower limbZhang Yong, Chen Fuping(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350000)Abstract:In this words, we retrieve the methods and dosage form situations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erysipelasof lower limb through literature retrieval, to review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CM treating erysipelas of lower limb. A lot of researchobservation shows that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lower extremity erysipelas has good curative effect, short course, less sideeffects. And it is for the future to further guide clinical docto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make a diagnosis and givetreatment, and improvingthe diagnosis and conventional concrete provides good material to provide direction.Keys: Erysipelas of lower limb,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review丹毒,现代研究[1] 表明主要是由于A 组β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而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从而导致患处皮肤红肿疼痛的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2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23例发表时间:2014-07-30T16:09:36.1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1期供稿作者:罗卫国[导读] 综上所述治疗下肢丹毒在静脉应用青霉素同时加用中药如意金黄散外敷,其疗效显著,价格便宜,使用简便,值得推广。
罗卫国(东台市新街镇卫生院江苏东台 224234)【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1-0239-02 丹毒在基层医院较常见,其病变好发于颜面及腿足,尤以下肢较多见。
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beta hemolytic Streptococcus),笔者于2008年3月~2011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23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8 年3月至2011 年6月以来,我院收治下肢丹毒病例共4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21~72岁,左下肢13例,右下肢10例,首发19例,反复2次以上4例,合并足癣者13例;对照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0~70岁。
左下肢13例,右下肢8例,首发18例,反复2次以上3例,合并足癣者12例。
两组资料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损面积等通过统计学比较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1)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要求,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2)排除标准:反复发作已形成慢性皮损者;糖尿病患者及肿瘤晚期患者;丹毒患处皮肤黏膜破损,不宜敷药者。
1.3 治疗方法两组病例患者均予以卧床休息,患肢抬高30-40度,目的是有利于血液循环,促进血液回流。
治疗组:首选青霉素480万u 静滴,一日2次。
青霉素皮试阳性者改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4g静脉滴注,每日1次。
丹毒创面使用袋包装的如意金黄散。
金黄散使用方法:将金黄散先加用食用白醋调成糊状,患处用碘伏消毒后再将调成的金黄散敷于患处,厚度约0.6cm,面积大小稍大于病灶。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急性丹毒41例临床观察
An e c 1 9 7 ( ): 0 — 0 a s h, 9 3, 0 3 3 631 .
5 B r a u by o cd s s o r p flp s es dr c n i— o ge tA S b pn f o e fp o oo o s s ie ta te i
关键 词 下 肢丹 毒 金 黄散 中药 外 治 中 图 分 类 号 : 5 .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178 (00 1—3 30 R7 3 5 B 10 —5 52 1 ) 11 1—1
丹毒是 由溶血 性链球 菌感染引起 的皮 肤或黏膜 、 皮下组
织 内 淋 巴管 及 其 周 围 组 织 的 急 性 炎 症 , 称 “ 火 ” 在 基 层 俗 流 ,
( 辑 编
江 山)
t b t n c mp r o ewe n p o o o d t ip n o e[ ] B u a i :o a i n b t e r p fl ho e t n J . r o s n a J
・临 床 实 践 ・
中西 医结合治疗下肢急性丹 毒 4 例临床观 察 1
孙召军 江苏省灌 云县 四队中心卫生 院 2 2 3 224
摘 要 目的 : 察 中 药 金 黄 散 外 敷 配 合 青 霉 素 治 疗 下 肢 丹 毒 的 疗 效 。 方 法 : 4 例 患 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机 分 为 2组 , 疗 组 2 观 将 l 治 1
例 , 照组 2 ;在 青霉素治疗基础上 , 对 0例 治疗组给予金黄散外敷 , 对照组 给予硫 酸镁外敷 ; 程均为 2 。结果 : 疗 周 治 疗 7 治疗组 治愈 9例( 28 o , d后 4 . %) 对照组为 5例( 5 ) 治疗组 治愈率 明显 高于对 照组 ( < O 0 ) 平 均治愈时 间 2 , P .5; 比较 亦 以治 疗组 为优 。结论 : 黄散外敷 配合青霉 素治疗下肢丹毒 可缩短疗程 、 金 提高治愈率 。
下肢丹毒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下肢丹毒丹毒是由于素体血分有热,外受火毒,邪侵脉络,热毒搏结,郁阻肌肤而发,发于下肢者挟有湿热,或因足癣侵,皮肤擦伤,廉疮等皮肤有损,毒邪侵入而发,易反复发作。
见皮肤突然发红,色如丹涂脂染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急性网状淋巴管炎”。
一、诊断依据1.一般好发于小腿,多有足癣或足部外伤或廉疮。
2.足及下肢皮肤突然发红,迅速蔓延成大片鲜红,稍高于皮肤表面,边界清楚,压之色褪,放手恢复,摸之灼手,肿胀触痛明显,继之可发水泡、紫斑,甚至皮肤坏死。
多伴有发热,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3.易反复发作。
4.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二、辩证施治1、湿热下注证:常发于下肢腿股、足背等处,红肿灼热,向上蔓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行走困难。
伴见纳少,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当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为法,二妙汤加减。
金银花10克茯苓10克牛膝10克车前草20克紫花地丁10克萆薢10克黄柏10克生地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苡仁10克滑石包10克苍术10克上药水煎400mi,分二次服,每日一剂。
2、毒热入营证:重证者范围较大,可见神昏谵语,躁动不安,恶心呕吐等诸逆证。
治以凉血解毒,清心开窍,方用清温败毒饮加减。
水煎服,日1剂。
神昏谵语者,加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或牛黄清心丸,选用一种。
三、其它疗法1.外治法:初期金黄散加白醋调,微湿敷,一日二次。
2.中成药:二妙丸口服。
3.下肢复发丹毒,局部消毒后,三棱针叩刺放血泄毒。
4.脓成切开排脓。
四、疗效评价1、治愈:局部红肿热痛消失,无畏寒发热;2、好转:红肿部分消退,疼痛减轻,无畏寒发热。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临床体会
5 例 , 符合下肢急 性丹毒诊断标 准 , O 均 并排 除接触性皮炎 、 下
与对 照 组 比 较 , P <0 O .1
肢 急 性 蜂 窝 织 炎 者 。 就 诊 时 间 及 病 案 号 随 机 分 为 两 组 。 疗 按 治
3 讨
论
组3 2例 , 龄 2 —6 年 1 O岁 , 平均 ( 9±8 2 )岁 ;单侧下肢 发病者 2例, 8 双侧下 肢发病者 4例; 病程 1 1 d 平 均 ( .8±4 8 ) 0, 59 .7 d 并发足癣 者 1 ; 1例 , 股沟淋 巴结肿 大疼痛者 2 腹 8例 。对 照组
王 鹏
中 图分 类 号 : 7 3 5 文 献 标 识 码 : R 5 . B
溃疡伴 色素膜炎 除同实质层角膜炎标准外 , 角膜后 沉着物吸收 ,
前房丁氏征 ( 。好转 : 一) 角膜刺激症状明显减轻 , 结膜充血 明显
消退 ,角膜 浸 润局 限或 溃 疡 面缩 小 ,前 房 渗 出物 明 显 减 少 或 消
管, 二次注射间隔时间以 5— d为宜 。 7
参 考 文 献
须温浴 ) 待血浆开始分离时用高速离心机离心析出血浆 , , 可获取
约 l l 血浆 。患 眼 经 日本产 表 麻 滴 瞳剂 作 表 面麻 醉 ,每隔 3~ m的 5 i 滴 眼 1 , 3 。 用 牙科 麻 醉用 5 注射 器抽 取 血浆 , mn 次 共 次 使 ml 注
见 表 1 结果 示 治 疗 组 疗 效 优 于 对 照 组 ( < 。 P
我 们 采 用 中 西 医 结合 治疗 急性 下 肢 丹 毒 , 提 高 治 愈率 、 在 缩 短 疗 程 及 控 制 复 发方 面取 得 满 意 效 果 。现 报 告 如 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 资料 选择 20 . 0 6年 4~1 1月 我 院 外 科 住 院 患 者
下肢丹毒的中药治疗
下肢丹毒的中药治疗生姜蜂蜜调糊首先要介绍的第一种治疗方法就是将生姜研碎成细末然后调入蜂蜜,成糊状以后涂抹在患处,每天早上一次晚上一次,一天两次涂抹,一个星期下来对于治疗丹毒就会有很好的效果,因为生姜是具有一定的清热解毒功效,同时蜂蜜也可以帮助滋润皮肤,所以两者相结合,治疗丹毒的效果就是非常不错的。
苦参第二种要介绍的治疗下肢丹毒的方法就是用苦参,具体的操作将苦参研碎成细末,然后用绿茶的浓茶水,和其进行调和,成糊状以后涂抹在有丹毒的部位,这样对于丹毒也是会有很好的治疗性作用,这种方法是属于中医的一种,所以说治疗过程非常的缓慢,我们提前要有一定的心准备。
对于下肢丹毒的治疗方法就简单的介绍到这里,上面介绍的是两种中医的方法。
由于中医对于我们人体的副作用非常小,所以在治疗丹毒的时候建议还是多考虑中医,虽然西医的针对性比较强,效果比较明显,但是难免的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中医和西医相比较的话,中医可能会更完美一些。
其他药材银花芍药汤治丹毒【功能主治】疏风解毒,凉血通腑。
主治丹毒。
【偏方组成】银花12克,赤芍9克,黄芩6克,连翘9克,荆芥3克,山桅9克,竹叶6克,枳实4.5克,大黄4.5克,薄荷2.4克后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鹿角霜熟地治丹毒【功能主治】主治丹毒。
【偏方组成】鹿角霜、熟地各30克,川椒、麻黄、肉桂各5克,白芥子3克,炮姜1.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2次,温服,煎第3次熏洗患部。
【加减】若局部皮色紫暗者,加丹参20克,红花6克,鸡血藤30克;若疼痛者,加乳香、没药各6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丹毒患者15例,服药6~30剂,均获痊愈。
金银花玄参治丹毒【功能主治】滋阴凉血,清热解毒。
主治丹毒。
【偏方组成】金银花20克,玄参15克,当归10克,甘草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药治愈下肢丹毒33例
中药治愈下肢丹毒33例
王洪漳
【期刊名称】《天津中医》
【年(卷),期】1992(000)006
【摘要】丹毒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皮肤红赤疼痛为特点。
多发生于下肢,常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且下肢丹毒极容易复发,很难根除。
我们采取外敷金黄膏,内服凉血解毒利湿汤的内外并举的治疗方法,通过临床对33例患者的治疗,敢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 一、一般资料: 本组33例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的27岁,最大的83岁;发生在左下肢的17例,右下肢的13例,下肢丹毒共30例,发生在左面部的1例,双足的2例;病程最长的1个月。
【总页数】1页(P22)
【作者】王洪漳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5.935
【相关文献】
1.全程护理干预在清热解毒中药塌渍方治疗下肢丹毒中的应用 [J], 张阳;尹喜玲;徐希印;韩景奇;陈晓璐
2.中药内服外敷联合红光治疗下肢丹毒30例临床观察 [J], 杨星; 李大勇
3.中药塌渍箍围疗法联合汤剂治疗下肢丹毒初期阳证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J], 夏凡
4.中药塌渍治疗下肢丹毒临床观察 [J], 徐慧;吕宝琦
5.金黄膏外敷联合中药内服治疗下肢丹毒临床观察 [J], 魏纹瑶;马立人;王亚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赵永昌治疗下肢丹毒经验
赵永昌治疗下肢丹毒经验标签:名医经验;赵永昌;丹毒赵永昌为京华段氏外科重要传人,为本院中医外科创始人之一。
其学术思想以阴阳和藏象学说为本,重视阴阳消长平衡,强调自然大环境、人体小系统与特定局部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临证遣方用药和外治法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尤其对下肢丹毒的辨治颇具特点。
兹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中医学对丹毒早有认识。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少阳司天,客胜则丹胗外发,及为丹熛疮疡。
”后世将发于头部丹毒称为“抱头火丹”,发于下肢足部者称为“流火”,而《外科大成》将下肢丹毒称为“腿游风”。
下肢丹毒是丹毒最为常见的一种,突出表现为游走性。
赵老认为,丹毒不仅由热毒邪气瘀滞于经络皮肤之间,并有湿热阻滞,壅聚经络,尤其还因气血不畅,营气郁滞,邪毒入血而成重症,见高热、皮肤坏死等。
而下肢丹毒主要是湿热毒邪相合,湿性重浊下行蕴结肌肤,加之血被热劫,气血瘀滞不通,故局部壅肿疼痛;若反复发作不愈,致余邪留恋血分不去,久则热盛肉腐,故渐变紫黑,甚则破溃;病至晚期,瘀血不去,血化为水,不归水道,泛溢肌肤,可见局部水肿。
丹毒发病急骤,以局部红、肿、热、痛为其特征。
因营气郁滞,邪毒入血,可出现局部或全身体温升高,故可伴有高热及恶寒、头痛、口渴,重者出现烦躁难寐、昏迷等症状;患处皮肤呈片状、色红如丹、中间较淡,手指按压可使红色消退,边缘清楚而稍突起。
急性期红疹中间可发生水疱,局部水肿很快向四周蔓延;恢复期红疹中央由鲜红转为暗红甚至变为暗黄,经数天后脱屑而愈。
若失治误治,或患血丝虫病等致久而不愈,慢性发展可呈象皮腿改变。
急性发作时,患处剧痛难忍,按之疼痛更甚,可伴有局部引流部位淋巴结肿大、疼痛。
2 分期论治赵老在祖国医学基础上,结合疾病的临床特点,根据病史长短分为急性期及缓解期进行辨证论治,同时亦不拘于形式。
一般发病在3~7 d之内以红、肿、痛为主要表现者归属急性期,其中包括用现代医学治疗后,症状无缓解仍具有典型症状者。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下肢丹毒临床观察
络 利 湿 解 毒 ; 肢 肿 胀 明 显 者 加 泽 泻 1g 猪 苓 1g 木 瓜 1g 下 2, 2, 5,
乳 香 9 。每 日 I , 煎 取 汁 50 10 m , 晚分 服 。( ) 药 g 剂 水 0—00 L早 3中
外 敷 采 用 浙 江 省 中 医 院制 剂 室 生 产 的具 有 清 热 解 毒 、 血 散 瘀 、 凉 消炎 止 痛 等 功 效 的 清凉 膏 外 敷 , 主要 成 分 是 紫 草 、 榆 、 归 、 地 当 冰 片 、 油 等 。 冰 片研 成 细 粉 ; 草 用 麻 油 2 0 泡 , 日搅 拌 1 香 紫 5 g浸 每
搅匀 , 冷却 , 得 。 据 皮 损 部 位 大小 取适 量 清 凉 膏 , 接 涂 于 皮 即 依 直 损 处 , 约 0 c 用 无 菌 纱 布 覆 盖 , 后 用 绷 带包 扎 , 根 据 患 厚 . m, 5 然 并
阴 , 利湿 伤 阴 之 弊 ; 膝 可 引 诸 药 以及 火 热 之 邪 下 行 , 能 活 补 牛 又 血 行 血 。 药 配 伍 则 收 清 热利 湿 、 血解 毒 之 功 。清 凉膏 为我 院 诸 凉
准》 确定诊断 。其中男性 2 3例 , 女性 l ; 9例 年龄 1 4岁 . 77 中
位年龄 4 6岁 ; 足 癣 引 起 者 1 由 2例 , 因足 部外 伤 者 3例 , 毒 虫 因
叮 咬 引 起 者 5例 , 明 原 因 者 2 不 2例 : 下 肢 2 例 , 下 肢 1 左 1 右 7
【 关键词 】 下肢丹毒 清
丹 毒 是 患 部 皮 肤 突然 发 红 成 片 、色 如涂 丹 的急 性 感 染 性 疾 病 。本 病 发 无 定 处 , 据其 发 病 部 位 的 不 同 又有 不 同 的病 名 , 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下肢丹毒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6-06-27T15:09:32.99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5期作者:张勇程馥平[导读] 丹毒,现代研究[1] 表明主要是由于A 组β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而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从而导致患处皮肤红肿疼痛的疾病。
张勇程馥平(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省福州市 350000)【摘要】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方式检索中医对下肢丹毒的治疗的方法及剂型情况,综述中医治疗下肢丹毒的研究进展。
大量的研究观察表明中医治疗下肢丹毒具有疗效好、疗程短、副作用少的特点,为今后进一步指导临床中医医生进行诊治,并完善具体的诊疗常规提供良好的素材提供方向。
【关键词】下肢丹毒,中医,治疗,综述【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224-01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erysipelas of lower limbZhang Yong, Chen Fuping(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350000)Abstract:In this words, we retrieve the methods and dosage form situations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erysipelasof lower limb through literature retrieval, to review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CM treating erysipelas of lower limb. A lot of researchobservation shows that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lower extremity erysipelas has good curative effect, short course, less sideeffects. And it is for the future to further guide clinical docto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make a diagnosis and givetreatment, and improving the diagnosis and conventional concrete provides good material to provide direction.Keys: Erysipelas of lower limb,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review 丹毒,现代研究[1] 表明主要是由于A 组β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而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从而导致患处皮肤红肿疼痛的疾病。
下肢丹毒,古称“流火”,诱发因素为外伤或足癣导致的趾间裂隙。
致病菌从趾间裂隙侵入人体,造成浅层淋巴管的炎症反应,局部皮肤出现红肿,伴全身发热、寒战、不适和恶心。
致病菌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形成象皮腿。
如何进行安全、有效、迅速地治疗丹毒一直是专科医生研究的方向。
1.中医对于下肢丹毒的认识 “丹毒”一词,最早的记载可追溯至《黄帝内经》中,《素问? 至真要大论》中说:“少阳司天,客胜则丹疹外发,及为丹傈疮疡……”即为最早的记载。
《诸病源候论? 丹候》里讲到:“丹者,人体忽然焮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或发于手足,或发于腹上,如手掌大,皆风热恶毒所为。
”说明早期医家已认识到丹毒的发作的内因是素体血分火热之邪留滞机体。
而下肢丹毒的外因更是由于湿热之邪留滞下肢所致。
湿性趋下,易损伤阴位,故湿热性质的丹毒发于下肢;湿性粘滞,故病势缠绵,容易复发,都符合下肢丹毒的一般规律。
2.中医治疗自从1928 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以来,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炎症性疾病,包括丹毒[2,3]。
中医治疗丹毒除运用抗生素以外,其中药内服、中医外治法及针灸治疗都疗效显著。
2.1 中药汤剂治疗下肢丹毒,病因病机系血分有热,复感湿热之邪,故治疗上需以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为法。
马朝群[4] 等以五神汤治疗下肢丹毒,方中金银花、紫花地丁、黄芩、黄柏清热解毒,丹皮、赤芍、虎杖凉血活血,萆薢、泽泻、车前子淡渗利湿,配合外敷四黄苦地汤,疗效确切。
毕海军[2] 等以自拟方治疗下肢丹毒,方中金银花、蒲公英、黄柏清热解毒,茯苓、萆薢、泽泻淡渗利湿,能增加治愈率,减少病情复发。
李宏宇[5] 以黄连解毒汤治疗下肢丹毒,方中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均为清热解毒、凉血燥湿之品,结合外用青敷膏,治愈率、治愈时间明显优于西药组。
莫秀梅[6] 以《伤寒论》名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下肢复发性丹毒,借麻黄透散之功,与清热解毒、淡渗利湿之药相配,疗效确切。
2.2 中医外治法治疗《理瀹骈文》中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 所异者, 法耳”。
中药外治法作为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外治疗法,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的优势。
在临床上普遍使用硫酸镁等溶剂外用湿敷的时候[7,8],中医发展出了其独到的治疗手段。
王莉[9] 等使用金黄散外敷联合海桐皮汤外洗治疗下肢丹毒,对下肢肿胀、皮肤发红均有良好疗效。
李萍[10] 等通过外用复方南瓜藤软膏,治疗组治愈率达94.1%,对照组治愈仅75.00%,具有显著差异。
陈熳妮[11] 等通过四黄水蜜冷敷治疗下肢丹毒急性发作,能有效缩短治愈时间。
赵玉娟[12] 等通过中药封包治疗下肢丹毒,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2.3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作为中医一项独特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各项疾病的治疗,在丹毒的治疗中,针灸也发挥着其特有的优势。
高嫚凌[13] 等通过三棱针针刺结合拔罐治疗下肢丹毒,治疗组患肢肿胀及疼痛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住院天数明显减少。
张盼[14]等根据火针温经活络、开门去邪的机理,运用粗火针密集放血配合三棱针刺络放血,能够有效减少其复发。
3. 小结大量研究表明,中医治疗丹毒已不单局限于古书中的偏方,而更加规范化、简便化,这更加符合中医简、便、廉、验的特点。
也说明我们在临床实际中,不但要吸取前人优秀的治疗经验,更加要推陈出新,以病人为本,加强疗效。
参考文献:[1] 朱正唯. 中西医结合治疗丹毒的Meta 分析.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4):359-363[2] 毕海军. 清热利湿中药联合抗生素治疗下肢丹毒46 例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5(1):64-65[3] 赵刚,郭瑞亚,贾振. 巴曲小金酶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丹毒20 例[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4(2):211,214[4] 马朝群.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丹毒40 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4(6):45-46[5] 李宏宇. 黄连解毒汤配合青敷膏治疗下肢丹毒30 例临床观察[J]. 江苏中医药.010(12):32[6] 莫秀梅.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下肢复发性丹毒验案2则[J]- 江苏中医药 2012(5):45-46[7] 郑红梅,侯志平,李慧丽等;喜辽妥联合50% 硫酸镁湿敷治疗丹毒的疗效观察[J]- 湖南医学学院学报2013,4,32(4):169-171[8] 陶豫新,酒精湿敷配合抗生素治疗丹毒20 例疗效分析[J]-兵团医学:2013,6:36(2):13-14[9] 王莉. 张雅丽. 金黄散外敷联合海桐皮汤外洗治疗下肢丹毒30 例[J]- 陕西中医 2013(10):1373-1374[10] 李萍. 李龙振. 吴林辉.张思嘉. 杨新伟. 徐光耀. 复方南瓜藤软膏治疗急性期下肢丹毒的临床观察[J]- 陕西中医2015(2):173-176[11] 陈熳妮. 沈玉珍. 黄珍霞. 朱进.四黄水蜜冷敷治疗下肢丹毒急性期皮损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 中国中医急症 2015(4):678-680[12] 赵玉娟. 中药封包联合红光疗法治疗下肢丹毒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 中医药导报,2013(2):125-126.[13] 高嫚凌. 孙艳. 徐艳红. 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下肢丹毒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1):40[14] 张盼,王遵来,黄朋涛等;火针刺络放血治疗下肢复发性丹毒临床疗效[J]- 杏林中医药;2015.2,35(2):206-207,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