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味觉的作用.ppt

合集下载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嗅味精品PPT课件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嗅味精品PPT课件
• B 味的相乘作用: • 指两种具有相同味感的物质进入口腔时,其味觉强度超过两者单独使用
的味觉强度之和,又称为味的协同效应。甘草铵本身的甜度是蔗糖的50 倍,但与蔗糖共同使用时末期甜度可达到蔗糖的100 倍。味精与核苷酸 (I+G)也是。
• C 味的消杀作用: • 指一种呈味物质能够减弱另外一种呈味物质味觉强度的现象,又称为味
咸,他们是食物直接刺激味蕾产生的。
• 辣味:食物成分刺激口腔黏膜、鼻腔黏膜、皮肤、和三叉
神经而引起的一种痛觉。
• 涩味:食物成分刺激口腔,使蛋白质凝固时而产生的一种
收敛感觉。
味觉的一般生理特点
• 口腔内感受味觉的主要是味蕾,其次是自由神经末梢,婴
儿有10000 个味蕾,成人几千个,味蕾数量随年龄的增大 而减少。
• 味蕾大部分分布在舌头表面的乳状突起中,尤其是舌黏膜
皱褶处的乳状突起中最密集。味蕾一般有40-150 个味觉 细胞构成,大约10-14 天更换一次,味觉细胞表面有许多 味觉感受分子,不同物质能与不同的味觉感受分子结合而 呈现不同的味道。
• 一般人的舌尖和边缘对咸味比较敏感,舌的前部对甜味比
较敏感,舌靠腮的两侧对酸味比较敏感,而舌根对苦、辣 味比较敏感。
除丝状乳头外, 其他3种均有味 觉感受器—— 味蕾
二、味觉成分、感受机制
• 味蕾呈卵圆形花苞状,由支持
细胞和味蕾细胞组成,有味孔 伸向舌表面,感受口腔内食物 的味道。不同部位的味蕾分别 感知甜、酸、苦、咸4种味道
味觉信息的传递
甜、苦和酸、咸二种不同传递途径
三、味觉感受区域及神经
四、味觉感受的投射
嗅觉
一、嗅觉感受器的结构与构成
放大的嗅觉感受器
二、嗅细胞及其感受原理

第十章感觉器官PPT课件

第十章感觉器官PPT课件
分布部位分:内、外感受器。 刺激性质分:机械、化学、温度、光和声感受器等。 结构形式分:
简单:感受细胞、N末梢(痛、触等)。 复杂:感受细胞+非N附属结构=感觉器官
可编辑课件PPT
2
感觉器官:特化的感觉细胞连同它们的非神经性附属 结构,构成了各种复杂的感受觉器官。
如:视杆和视锥细胞 听觉毛细胞等
特殊感官:高等动物的视、听、平衡、嗅和味等感觉 器官。
折光能力↑
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可编辑课件PPT
12
晶状体调节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这个限度用 近点(能看清物体的最近的距离)表示。
近点越近,说明晶状体的弹性越好。
2.瞳孔调节
正常人的瞳孔直径变动在1.5~8.0mm之间。
⑴瞳孔近反射:
当视近物时,•除发生晶状体的调节外,还反射性的引
起双侧瞳孔缩小。
瞳孔近反射与通晶路状:体调节的反射通路相似,不同之处
意义: ①调节光入眼量:强光时缩小,保护视网膜;弱光时 散大,增加视敏度;
②减少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③协助诊断:通过观察缩瞳的程度、速度和双侧 效应等,帮助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部位、全身麻醉 的深度和病情危重程度。
过程:
可编辑课件PPT
14
过程:
强光
视网膜感光细胞
视神经
中脑的顶盖前区(双侧)
动眼神经副交感核(双侧)
第十章 感觉器官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视 觉 器 官
第三节 听 觉 器 官
第四节 前 庭 器 官
第五节 嗅 觉 和 味 觉
可编辑课件PPT
1
第一节 概 述
一、感觉(sensation)
感觉:是客观事物在人脑的主观反映。 感觉的产生:
①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感受刺激 ②传导通路的信息传入 ③中枢的整合分析 二、感受器:是认识世界的第一环节,是能量转换 的特殊结构。其分类:

第3章第4节味觉和嗅觉(同步练习)

第3章第4节味觉和嗅觉(同步练习)

《味觉和嗅觉》习题一、基础达标1.嗅觉感受器位于()A.鼻腔顶壁黏膜B.鼻腔前部皮肤C.口腔黏膜D.舌头上2.味觉感受器叫做()A.舌B.舌乳头C.味蕾D.舌细胞3.下列关于感觉器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眼球内能够形成视觉B.鼻腔上端黏膜有对气味十分敏感的细胞C.舌能够辨别酸、甜、苦、咸D.皮肤能感受外界冷、热、痛、触、压等刺激4.四种基本味觉是()①酸②甜③苦④辣⑤咸⑥涩⑦麻.A.①②③④B.①③⑤⑦C.②③⑤⑥D.①②③⑤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的原因是()A.嗅细胞的敏感性降低B.嗅中枢敏感性降低C.神经传导减弱D.人们的心理作用6.当人患了重感冒时,虽然身体很虚弱,却不想吃饭菜,平时最爱吃的菜也觉得没有味道,这是因为()A.患感冒时,味觉不灵敏B.鼻塞症状造成嗅觉失灵C.多种感受器都受到影响D.感冒药的味道影响味蕾的敏感度7.下列结构中,不能称为感觉器官的是()A.感觉神经末梢B.眼C.耳D.鼻二、综合提升8.调香师辨味时,总要做短促而频繁的吸气,这样才能使更多的有气味物质接触对十分敏感的细胞.嗅觉的形成部位在.9.忙碌了一天,终于可以舒舒服服地坐在餐桌边品尝美味佳肴了,看到了饭菜的形状和颜色,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尝到了饭菜的味道,手能感觉到饭碗的温热,听到了爸爸妈妈的谈话,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饭的感觉真好!在上面这段描写中,有哪几个描写的动词,请把它们都找出来,并注明它们分别属于我们日常所说的哪些感觉?(例如:听--听觉)10.人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能灵敏地感知环境变化.请想象你是下面这个情景中的主角,阅读并回答问题:星期天,小丽在家做饭的时候,接听了一个电话.正接着电话时,她闻到了一股逐渐浓重的焦味,连忙跑进厨房,关了煤气.打开锅盖的时候,感到手被热气烫了一下.看锅里的饭已经变成了黄褐色,尝了一小口,好苦啊!(1)在这个生活情景中,小丽有哪些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些感觉分别来自身体的哪个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些感觉对于小丽处理这件事有什么作用?《味觉和嗅觉》习题答案一、基础达标1.【答案】A2.【答案】C3.【答案】A【解析】A、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的距离不变,人的眼睛是靠调节晶状体的平凸程度改变焦距来获得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并同时产生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入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从而形成视觉.符合题意.B、嗅觉是由化学气体刺激嗅觉感受器而引起的感觉,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后上部的嗅上皮内,感受细胞为嗅细胞,气味物质作用于嗅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经嗅神经传导,最后到达大脑皮层的嗅中枢,形成嗅觉.不符合题意.C、味觉是由味觉感受器感受到的,味觉有甜、酸、苦、咸、辣、鲜、涩、麻、凉、金属味等十种重要味感,其中甜、酸、咸、苦四种是基本味感.舌上的味觉感受器能够感受酸、甜、苦、咸等化学物质的刺激.不符合题意.D、皮肤内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可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如触觉、痛觉、压力觉、热觉、冷觉等.不符合题意.4.【答案】D【解析】味觉是由味觉感受器感受到的,味觉有甜、酸、苦、咸、辣、鲜、涩、麻、凉、金属味等十种重要味感,其中甜、酸、咸、苦四种是基本味感.舌上的味觉感受器能够感受酸、甜、苦、咸等化学物质的刺激.故选:D5.【答案】A【解析】嗅觉是由化学气体刺激嗅觉感受器而引起的感觉.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后上部的嗅上皮内,感受细胞为嗅细胞.气味物质作用于嗅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经嗅神经传导,最后到达大脑皮层的嗅中枢,形成嗅觉.人的嗅觉很容易适应,即医学上所说的--嗅觉适应现象.也就是说人在较长时间闻了某种气味后,会失去对这种气味的嗅感,这是大脑皮层嗅觉中枢的一种疲劳现象,因此“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其原因就是长时间闻某种气味,嗅细胞的敏感性降低.可见A符合题意.6.【答案】C7.【答案】A【解析】感觉器官是感受器的附属结构.口中的舌能够感受味觉,鼻有嗅觉作用,耳有听觉作用,眼有视觉作用.眼有心灵的窗户之称,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中,大多数是依靠眼的视觉作用,感觉神经末梢属于神经.二、综合提升8.【答案】气味;大脑皮层.【解析】鼻腔内的嗅粘膜能够感受化学气味的刺激.嗅觉是一种感觉.它由两感觉系统参与,即嗅神经系统和鼻三叉神经系统.嗅觉和味觉会整合和互相作用.嗅觉是外激素通讯实现的前提.嗅觉是由物体发散于空气中的物质微粒作用于鼻腔上的感受细胞而引起的.在鼻腔上鼻道内有嗅上皮,嗅上皮中的嗅细胞,是嗅觉器官的外周感受器.嗅细胞的粘膜表面带有纤毛,可以同有气味的物质相接触.嗅觉的刺激物必须是气体物质,只有挥发性有味物质的分子,才能成为嗅觉细胞的刺激物.所以,调香师辨味时,总要做短促而频繁的吸气,目的是为了在鼻腔顶端形成一种气旋,这样才能使更多的有气味物质接触嗅觉细胞.最终嗅觉是在大脑皮层嗅觉中枢形成的.9.【答案】坐--触觉,看--视觉,闻--嗅觉,尝--味觉,感觉到--触觉,听--听觉【解析】分析资料可知,在上面这段描写中,动词有:坐、看、闻、尝、感觉到、听.其中坐是触觉,主要是通过皮肤的触觉感觉到坐下了,看是视觉,闻是嗅觉,尝是味觉,感觉到是触觉,听是听觉.(3)这些感觉功能使小丽能全面、准确、迅速地感知事件的发生,及时做出判断和反应。

嗅觉与味觉的共同作用分析三课件

嗅觉与味觉的共同作用分析三课件

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嗅觉障碍诊断
通过评估患者的嗅觉功能,辅助诊断某些神经系统疾病、鼻部疾 病等。
味觉监测
监测患者的味觉功能,评估患者的食欲和营养状况,为制定相应的 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嗅觉和味觉治疗
利用特定的气味和味道刺激患者的嗅觉和味觉感官,达到治疗某些 疾病的目的。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在香水设计中,通过合理地运用 嗅觉和味觉的协同作用,可以创 造出更加丰富、层次分明的香水 体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06
嗅觉与味觉的共同作用在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风味改良
通过调整食品中的香味成分,改 善食品的口感和风味,提高消费
者对产品的接受度。
质量控制
食品生产过程中,通过检测和评估 食品的气味和味道,确保产品的质 量和一致性。
不同类型的葡萄酒具有独特的香气特 征,如红色葡萄酒中的黑醋栗、草莓、 烟草等香气,白色葡萄酒中的柑橘、 苹果、花香等香气。
嗅觉感知的原理
嗅觉感知是通过鼻腔内的嗅觉受体细 胞来完成的,这些受体细胞能够识别 和响应气味分子,并将信号传递给大 脑进行解析。
葡萄酒的味觉感知
味觉感知的重要性
味觉是品酒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感官之一,通过味觉可以感知葡萄酒 的甜、酸、苦、咸等味道,进而判断葡萄酒的口感、平衡和余味。
不同的气味分子能够引发不同的嗅觉 感受,如花香、果香、木香等,这些 感受在大脑中被解析为特定的气味特 征。
香水的味觉感知
味觉感知是通过口腔内的味蕾来 接收味道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
经信号传递到大脑的过程。
不同的味道刺激能够引发不同的 味觉感受,如甜、酸、苦、咸等,
这些感受在大脑中被解析为特定 的味道特征。

最新包括食物入口以后给予口腔的触感、温感、味感及嗅感等感PPT课件

最新包括食物入口以后给予口腔的触感、温感、味感及嗅感等感PPT课件

• (三)天然物的衍生物甜味剂
– 1、二肽和氨基酸衍生物
• (1)二肽衍生物
• 其代表是天门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AspPhe-Ome),商品名;Aspar-tame,是—种 营养性的非糖甜味剂,可被人体代谢,其甜 味为蔗糖的150倍。其缺点是高温下的热稳 定性差。
• (2)氨基酸衍生物
• 6-氯-D-色氨酸及6-甲基-D-色氨酸的甜度可 达1 000倍蔗糖。
• (二)食物中的重要苦味物质 – 1、咖啡碱、可可碱、茶碱
– 2、柚皮苷、新橙皮苷、苦杏仁苷柚皮苷 及新橙皮苷
– 3、胆汁
• 胆汁是动物肝脏分泌并贮存于胆囊中的一种
温度对味觉的影响
呈味物
味觉
阈值(%)
常温
0℃
盐酸奎宁

食盐

柠檬酸

蔗糖

0.0001
0.05 0.0Biblioteka 250.10.0003
0.25 0.003
0.4
– (2)年龄与生理状况
–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味觉功能逐渐减 退。各种病变与身体不适均可使味觉减 退或味觉失调。
– (3)溶解度与时间
– 味的强度与持味时间与呈味物质的水溶 性有关。完全不溶于水的物质实际上是 无味的。易溶解的物质呈味快,消失亦 快,难溶的物质在口腔中味觉产生较慢, 但味觉维持的时间较长。
• 补充学说
• 甜味分子的亲脂部分通常称为r (-CH2-, CH3, -C6H5)可被味觉感受器类似的亲脂部 位所吸引,其立体结构的全部活性单位(AH、 B和r)都适合与感受器分子上的三角形结构 结合,r位置是强甜味物质的一个非常重要 的特征,但是对糖的甜味作用是有限的。
ß-D-吡喃果糖甜味单元中AH/B和r之间的关系

味觉ppt课件

味觉ppt课件

口涩
口涩往往是风热搏结所致,可用防风通圣散。
对于肝胆郁热伤阴或脾土衰败者,常有口干 涩感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或通宵不眠之后, 唾液腺分泌减少,也可感到口舔枯燥而涩。 各种癌症后期多有味觉苦涩,中医认为是脾 肾衰败,气血郁结。
最后想说的是,“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
要想吃得鲜,味觉得保全”。味觉对于人是 不可或缺的生理功能。而呵护味觉最简单、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现在开始“吃得淡一 点、吃得凉一点、吃得慢一点、吃得少一 点”。
老人谨防特发性低味觉
现代医学认为,老年人的特发性低味觉,与体内含 锌量不足有关。国外学者曾对33名老年人和31名年 轻人进行试验,让他们品尝苦、辣、酸、甜、咸的 食物,而老年人出现味觉错误比年轻人多,且老年 人体内含锌量越少,味觉越差。因此,老年人在日 常饮食中,除注意烹调方法,以适应老年人的口味 外,还应多吃些粗粮、豆类、动物肝、瘦肉、蛋黄 以及鱼、蛤、蚌、牡蛎、苹果等。低味觉严重者, 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葡萄糖酸锌、甘草锌或硫酸锌 等。
口咸
咸为肾之位,往往是脾虚湿盛,肾虚火旺为
多,临床上常见于肾阴不足,肾火上浮的神 经官能症,慢性咽喉炎急性发作者。治疗可 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口淡
“脾和则能知五味”。脾与胃相表里,实际上
口淡不知五谷味,饮食不香是胃气虚的表现, 可服用六子汤。如口淡而流清水,属胃中 虚寒,应温中建脾,理中丸;口淡且腻,呕 恶,属胃有湿浊,平胃散加藿香,白蔻。
老人抱怨“这菜太淡”

人的味觉是可以有变化的。有老年人“食之无味”的渐进 式变化,也有突变性的改变。用医学术语表示,就叫做“味 觉减退”、“味觉丧失”、“味觉错乱”。而在生活中更多 遇到的味觉改变是老年人的“食无味”,这是“增龄性变化” 带来的影响。首先,老年人味蕾中的味觉细胞如同身体其他 部位的细胞一样都会发生萎缩,细胞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随 年龄增长而下降;其次传递信息的神经也渐渐老化,传输效 率下降;第三,老年人的大脑皮层兴奋性也不如年轻时,对 味觉的判断分析能力下降。所以,与老年人共同生活的小辈 会常常听到老人抱怨“菜太淡,汤不浓,饭无味”。对此, 小辈们应该理解。

味觉和口感分析PPT课件

味觉和口感分析PPT课件

23
第23页/共49页
24021/6/8
第24页/共49页
1)葡萄酒品尝中的味觉变化
入口→ → →发展(变化)→→→后味(Final)
持续时间2~3 s 甜味为主
5~12 s
甜味逐渐下降
5 s及更长 酸、苦为主
咸味、酸味、苦味依次逐渐上升
2021/6/8
25
第25页/共49页
品尝过程中,葡萄酒入口时甜味强度下降,酸味出现加强,从而使得舒适感下降 • Long:味长,一般柔和新葡萄酒或成熟好的优质葡萄酒,入口时给人舒适的圆润感觉持续时间较长; • Short:味短,入口时甜味下降较快,酸味出现较快,使得舒适感下降较快,圆润感觉持续时间较短
29
第29页/共49页
23021/6/8
葡萄酒中的甜味物质
甜味物质 葡萄糖 果糖
阿拉伯糖 木糖
含量(g/L) 糖 干型 0.2~0.8 其他 ≤30 干型 1~2 其他 ≤60
0.3~1.0 0.05
甜味物质 含量(g/L)

乙醇
70~120
甘油
5~15
丁二醇
0.3~1.5
肌醇
0.2~0.7
山梨醇
5.5 收敛性(涩感)
收敛性:引起有机组织收缩变紧,使分泌作 用停止,使得组织变硬的特性;
涩感:收缩、干燥和粗糙的感觉; 成因:① 唾液中蛋白质絮凝;② 唾液腺停
止分泌;③ 累加作用,收敛物固定于黏膜 组织,使黏膜失水变硬
2021/6/8
38
第38页/共49页
① 丹宁:源于葡萄浆果的种子、果皮和果 梗中的无色花色素苷,以及人为添加的(丹 宁处理)或在橡木桶中浸出;
第33页/共49页

影响味觉的因素及现象课件

影响味觉的因素及现象课件
影响味觉的因素
食物的物理性质
食物的形状和大小
食物的形状和大小会影咱人对味 道的感知。例如,人们通常认为
小块食物比大块食物更甜。
食物的温度
温度对味觉有显著影响。冷食物 会使甜味和咸味感知减弱,而热
食物会使苦味感知增强。
食物的质地
食物的质地也会影响味觉。例如 ,柔软的食物会增强甜味的感知 ,而硬脆的食物则会使咸味的感
THANKS
感谢观看
甜味
1 2 3
甜味感受器
舌头上的甜味感受器也是味蕾,能够感受到甜味 物质。
甜味物质
糖、蜜糖等甜味食物中含有甜味物质,如葡萄糖 、果糖等,能够刺激口腔和舌头,产生甜味感觉 。
甜味与其他味觉
甜味与其他味觉不同,它是一种愉悦感觉而非味 觉,因此甜味刺激会引起满足感和愉悦感。
苦味
苦味感受器
舌头上的苦味感受器也 是味蕾,能够感受到苦 味物质。

舌是味觉感受最灵敏的部位,特别是舌尖和舌侧。不同部位的味蕾对不 同味道的感受有差异,如舌尖主要感受甜味,舌侧主要感受咸味,舌根 部主要感受苦味。
口腔
口腔内其他部位的味蕾也能感受不同味道的刺激,如软腭处的味蕾对辣 味较为敏感。
03
食道
食道是传递食物的管道,其上的味蕾也能感受食物的味道。
02
CATALOGUE
味觉在医学和生物学中的应用
总结词
味觉在医学和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详细描述
在医学和生物学中,味觉被广泛应用于诊断疾病、评估病情和了解个体的生理状况。例如,医生可以 通过观察患者对不同味道的反应来判断其味觉功能是否正常,或者评估其是否存在某些潜在的健康问 题。此外,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者也利用味觉来研究动物的食性选择和生存策略。

味觉功能PPT课件

味觉功能PPT课件
52
后味和余味
后味(after-taste)或尾味(final taste): 品尝的最后数秒获得的感觉;
很多葡萄酒在后味上表现出让人吃惊的苦 味
余味或持续性(persistence):当咽下 或吐掉葡萄酒后获得的感觉;
53
确定葡萄酒的等级和质量,优质酒味长、 舒适;
① 优质干白:余味清香而微酸、清爽; ② 优质干红:余味醇香、丰满的口感; Faint taste:与前面不同的而且有缺陷的
(葡萄糖)、(奎宁生物碱、毒素)
从味觉的生理角度分类,只有四种基本味觉: 酸、甜、苦、咸,它们是食物直接刺激味 蕾产生的.
辣味:食物成分刺激口腔黏膜、鼻腔黏膜、皮肤、 和三叉神经而引起的一种痛觉,它是直接刺激我 们的舌头或皮肤的神经 。
涩味:食物成分刺激口腔,使蛋白质凝固时而产 生的一种收敛感觉。
7
对象:以40岁以上的女性和50岁以上男 性为多,原因不明的特发性味觉障碍也 较多见。
Reason:(1) 遗传性 (2)内分泌性 (3)全身性 (4)放射性(5)药源性 (6)末梢性 (7)中枢性 (8) 精神性 (9)特发性
36
六、口腔临床与味觉
(一)影响口腔黏膜的一 般感觉
义齿避免延伸过长,基 托厚度。
25
NaCl H2SO4
HCl

味觉阈值与温度的关系
26
五、味觉的神经传导
味觉的神经支配 面神经的鼓索神经——舌前
2/3 舌咽神经——舌后1/3 迷走神经(咽支)——舌后
1/3中央部
神经有损,味觉器官退化。
27
28
29
感受器电位产生机制
一个味感受器并不只对一种味质起反应, 而是对酸甜苦咸均有反应,只是程度不同而 已. 但这四种基本味觉感受器电位产生机制 不全相同

食品感官评价课件5-味觉的作用

食品感官评价课件5-味觉的作用
味觉与健康关系
探讨味觉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和改善某些健康问题提供 理论依据。
味觉在食品工业中的新应用
01
02
03
食品研发与创新
利用味觉科学原理,开发 新型食品和调味料,满足 消费者多样化的口味需求。
质量控制与评估
通过味觉评价对食品质量 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 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 性。
食品感官营销
苦味的感受因人而异,有些人对苦味较为敏感,有些人则不太敏感。苦味的食品 不一定不好,有些苦味物质具有保健功能,如茶叶中的茶多酚等。
咸味
咸味是由食物中的盐类物质引起的, 如氯化钠、氯化钾等。咸味的敏感度 较高,是人类最基本和最容易识别的 味道之一。
咸味的强度和纯度也是评价食品质量 的重要指标,不同的盐类物质对咸味 的贡献不同,因此食品中咸味的来源 和配比对食品的口感和品质有重要影 响。
不同味道的物质与不同的味觉 感受器结合,产生不同的神经 信号,进而产生不同的味觉感 觉。
02
味觉的种类与特点
甜味
甜味是由食物中的糖类物质引起的,如蔗糖、葡萄糖、果糖 等。甜味的敏感度较高,是人类最基本和最容易识别的味道 之一。
甜味的强度和纯度是评价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不同的糖类 物质对甜味的贡献不同,因此食品中甜味的来源和配比对食 品的口感和品质有重要影响。
能力。味觉感知能力
维持在较高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味觉对视觉的影响
有时候,味觉感受可以改变人们 对食物外观的认知。例如,吃过 甜的食物后,可能会觉得同一种 食物的颜色更加鲜艳。
嗅觉与味觉
嗅觉对味觉的影响
味觉对嗅觉的影响
嗅觉在品尝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 我们闻到食物的香气时,大脑会提前预知食 物的味道,从而影响我们对食物的味觉感受。

第3章第4节 味觉和嗅觉 (课件ppt)

第3章第4节 味觉和嗅觉 (课件ppt)

精品
新知讲解
基本气味
樟脑味 麝香味
D
A
花卉味
a
薄荷味
乙醚味
辛辣味
其他众多的气味可能是这些
腐腥味
基本气味的组合所引起的。
精品
思考讨论
读图:说说嗅觉有什么特点?
由于卖家大脑的嗅觉中 枢适应了咸鱼味的缘故。 敏感性下降。
D
A a
精品
新知讲解
鼻腔阻塞影响嗅觉
由于空气中有气味的物质分子难以到达嗅上皮,嗅觉便迟D钝。
a
味蕾
神经
与味蕾联系的感觉神经末梢细支,包围在味觉细胞细胞上。
进食时,溶解在唾液中的味觉刺激物作用于纤毛,刺激了
味觉细胞,引起神经冲动。
精品
新知讲解
感受器: 舌的味蕾内味觉细胞 刺激物: 液态物质的刺激
味觉是指食物在人的 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 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 产生的一种感觉。
D
A a
味觉标志能够感受物质味道的能力。
新知讲解
嗅觉的适应性 如果一个人的持续嗅同样性质、同样强度的气味,
D
过一段间后,对这种气味的感受就会明显减弱。
A
a
精品
新知讲解
为什么狗的嗅觉那么灵敏?
狗的嗅觉神经密布在鼻黏膜上,所
D
占面积为人的4倍,对气味的敏感
A
度高于人类40倍以上。
a
鉴定同类的性别,发情状态,亲子识 别,辨别路途、方位及食物、猎物
由于嗅上皮位于鼻腔 上端,平静呼吸时气 流不易到达,所以嗅 一些不太明显的气味 时,要用力吸气,使 气流到达嗅上皮。
A a
精品
新知讲解
嗅觉的重要性
D
A a

第九版生理学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第4~6节)

第九版生理学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第4~6节)

1.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感受器(或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中产生的主观印象 2.不同的感受器都接受一定的适宜刺激,并具有换能作用、编码作用和适应现象
3.某些高度分化的感受细胞连同它们的附属结构构成感觉器官
4.躯体感觉包括浅感觉和深感觉,前者分触-压觉、温度觉和痛觉;后者分位置觉和运动觉, 统称为本体感觉。内脏感觉主要是痛觉,包括内脏痛和牵涉痛两种形式 5.视觉的外周感觉器官是眼,兼有折光成像和感光换能两种作用 6.人眼视网膜中存在着视杆和视锥两种感光换能系统:视杆系统专司暗光觉;视锥系统专司 昼光觉,并可分辨颜色
耳蜗纵切面和耳蜗管横切面示意图
生理学(第9版)
二、内耳耳蜗的功能
(二)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1. 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
声波振动→耳蜗内液体→基底膜的底部振动→行波方式
→向耳蜗顶部传播
声波频率决定行波传播距离和最大振幅出现位置
低频→行波传播远→最大振幅靠近蜗顶 高频→行波传播近→最大振幅靠近蜗底 基底膜振动的最大振幅处,毛细胞受刺激最大
力曲线,其中下方曲线表示不同
频率的听阈,上方曲线表示其最 大可听阈,两条曲线所包绕的面
积称为听域
人耳的正常听域图
生理学(第9版)
一、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一)外耳的功能
1. 耳郭 收集声波,辨别声源方向
2. 外耳道 具有传音和共振增压作用
(二)中耳的功能
1. 鼓膜和听骨链 具有传音和增压作用
声波在整个中耳传递过程中将增压22.4倍 (17.2×1. 3),而振幅约减小1/4
号传递给听神经,同时激活钾通道→K+外流→膜发 生复极化 基底膜振动→长纤毛向短纤毛侧弯曲→细胞顶部的 机械门控通道关闭→膜发生超极化,无递质释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种基本味的识别实验:
制备甜(蔗糖)、咸(氯化钠)、酸(柠 檬酸)和苦(咖啡碱)四种呈味物质的两个或三 个不同浓度的水溶液。按规定号码排列成序(见 表1-4)。然后,依次品尝各样品的味道。品尝 时注意品味技巧:
样品应一点一点地啜入口内,并使其滑动接 触舌的各个部位,样品不得吞咽,在品尝两个样 品的中间应用35℃的温水漱口去味。
(2)介质的影响
由于呈味物质只有在溶解状态下才能扩散至味 感受体进而产生味觉,因此味觉也会受呈味物质所 处介质的影响。
介质的粘度会影响可溶性呈味物质向味感受体 的扩散,介质性质会降低呈味物质的可溶性或抑制 呈味物质有效成分的释放。
辨别味道的难易程度随呈味物质所处介质的粘 度而变化。通常,粘度增加,味道辨别能力降低。
舌表面的味蕾分布不均匀,对不同味道敏感的 舌乳头数目不相同,因此造成舌头各个部位感觉味道 的灵敏度有差别。
比如:在舌尖容易感觉甜味和咸味,苦味则在 舌后部较灵敏,许多食物直到下咽时才能感觉到苦味 就是这个因素造成的。酸味在舌两侧感觉较易。
课外内容:舌传感脑部视觉系统
2、基本味
酸、甜、咸、苦是味感中的四种基本味道。 许多研究者都认为基本味和色彩中的三原色相 似,它们以不同的浓度和比例组合时就可形成自然 界千差万别的各种味道。 例如:无机盐溶液带有多种味道,这些味道都 可以用蔗糖、氯化钠、酒石酸和奎宁以适当的浓度 混合而复现出来。
各种味道的察觉阈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 种变化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是有规律的。
现在还没有搞清楚温度对味觉影响的真正原因。 通过实验没有发现温度对引起味觉反应的有效刺激具 有明显影响。
但是,在温度变化时,味觉和痛觉相互有联系。 除此之外,有研究者认为在温度对味觉的影响上,味 感受体的温度比呈味物质的温度更加重要。味细胞与 呈味物质发生作用时的味感受体温度将起决定性作用, 而不是所用样品的温度起决定性作用。
• 性别
性别对味觉的影响有两种不同看法。 - 无性别差别 - 性别对苦味敏感性没有影响,而对咸味和 甜味,女性要比男性敏感,对酸味则是男性比女 性敏感。
4、各种味之间的相互作用
自然界中大多数呈味物质的味道不是单纯的基 本味,而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味道组合而成,因此 不同味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味觉有重大影响。其中不 同味之间补偿作用和竞争作用比较引人注意。
呈味物质浓度与介质影响也有一定关系。在阈 值浓度附近时,咸味在水溶液中比较容易感觉。
(3)身体状态的影响
•疾病
黄疸病——对苦味的感觉明显下降甚至丧失。 糖尿病——对甜味刺激的敏感性显著下降。 身体长期缺乏抗坏血酸——对柠檬酸的敏感性 明显增加。 缺乏维生素A——厌恶甚至拒食苦味的食物,若 这种缺乏症持续下去,对咸味也拒绝接受。通过注射 补充维生素A以后,对咸味的喜好性可恢复,但对苦 味的喜好性却不再恢复。
• 睡眠
缺乏睡眠对咸味和甜味阈值不会产生影响, 但是能明显提高酸味的阈值。
• 年龄
感官试验证实,60岁以下的人味觉敏感性没明 显变化,而年龄超过60岁人则对咸、酸、苦、甜四 种基本味的敏感性会显著降低。
老年人疾病会阻碍对味道感觉的敏感性。舌乳 头上的味蕾数目会减少。
20~30岁时舌乳头上平均味蕾数为245个,70岁 以上时,舌乳头上平均味蕾数只剩88个。
浓 度

样品g/100(m味 L )
1
2
3
4
5
6
7
8
9
10
表1-5 四种基本味的察觉阈
注:划线为平均阈值
蔗糖(甜) NaCl(咸) 柠檬酸(酸) 咖啡碱(苦)
0.00 0.05 0.1 0.2 0.3 0.4 0.5 0.6 0.8 1.0
0.00 0.02 0.04 0.06 0.03 0.10 0.13 0.15 0.08 0.20
四种基本味外,鲜味、辣味、碱味和金属味等 也列入味觉之列。但是有些学者认为这些不是真正 的味觉,而可能是触觉、痛觉或者是味觉与触觉、 嗅觉融合在一起产生的综合反应。
四种基本味对味感受体产生的刺激都不同,包 括味感受体受刺激的部位不同,向脑部传递脉冲信 号的神经纤维也不同。
四种基本味被感受的程度和反应时间差别很大。 四种基本味用电生理法测得的反应时间约为0.02~ 0.06秒。咸味反应时间最短,甜味和酸味次之,苦味 反应时间最长。
0.000 0.005 0.010 0.013 0.015 0.018 0.020 0.025 0.030 0.035
0.00 0.003 0.004 0.005 0.006 0.008 0.010 0.015 0.020 0.30
3、影响味觉的因素
(1)温度的影响
温度对味觉的影响表现在味阈值的变化上。 甜味和酸味的最佳感觉温度在35~50℃, 咸味的最适感觉温度为18~35℃ , 苦味则是10℃。
•饥饿
饥饿状态会提高味觉敏感性,说明味觉敏感 性与体内生理需求密切相关。
四显下降,降低的程度与所 饮用食物的热量值有关。
进食后味敏感性下降,一方面是生理需求满 足了;另一方面则是味感受体产生疲劳,导致味敏 感性降低。
饥饿对味觉敏感性有一定影响,但是对于喜 好性却几乎没有影响。
补偿作用是指在某种呈味物质中加入另一种物 质后阻碍了原呈味物质与加入物质进行味感比较的 现象。
舌乳头是最重要的味感受器,上面分布味蕾。
味蕾是味的受体,含有5~18个成熟味细胞,一些未成熟的味细 胞,及支持细胞、传导细胞。味细胞寿命不长,仅约6~8天。味 蕾有孔的顶端存在许多长约2 um的微丝,用于呈味物质的吸咐。
味觉产生的过程是:可溶性呈味物质进入口腔后,在舌头
肌肉运动作用下将呈味物质与味蕾相接触,然后呈味物质刺 激味蕾中的味细胞,这种刺激再以脉冲的形式通过神经系统 传至大脑经分析后产生味觉。
食品感官评价中 味觉的作用
味觉
口腔内舌味蕾对味道刺激的感觉
从试验角度讲,纯粹的味觉应是堵塞鼻腔后, 将接近体温的试样送入口腔内而获得的感觉。
通常所说的味感指味觉、嗅觉、温度觉和痛觉 等几种感觉在嘴内的综合反应。
1、味觉的生理特点 2、基本味 3、影响味觉的因素 4、各种味之间的相互作用
1、味觉的生理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