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花山岩画数字化传播研究

合集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花山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以实景演出《花山》为例

“一带一路”背景下花山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以实景演出《花山》为例

|RADIO &TV JOURNAL 2020.09广西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衔接门户,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搭建平台,主动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互鉴共赏,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广西特色壮美文化走出国门。

在成功将刘三姐文化、铜鼓文化推向世界的经验借鉴下,广西正着力从广西境内的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中打造新的特色文化品牌,使广西崇左左江及其支流流域一带的岩画、民俗文化、自然风貌等形成花山文化。

黄怡鹏指出,任何文化品牌在营销过程中都必须适应消费者文化价值观与习俗。

特别是在跨境传播中,受众会根据自己国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对来自异域的文化信息进行解读继而确定接受程度。

面向东盟市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文化冲突,从而阻碍花山文化对外传播。

花山文化要突破文化环境差异,进入其他地域、其他国家,就必须正确把握那些地方受众群体的文化意识。

本文旨在借助“一带一路”优势,寻找与东盟文化的共通点,找准文化交流的切入点,融入当地文化元素,满足受众群体需求,以促进花山文化产品输出。

一、花山文化品牌与实景演出《花山》产业发展花山文化是广西区域性、民族性的文化现象,带有原始文化的烙印,其包含了花山壁画及左江其他地区的壁画和左江地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因花山岩画将景观、岩画与壮族先民骆越人生动、丰富的社会生活融合一起而独具特色,于2016年被选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空白。

花山文化虽选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但花山文化品牌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打造和运用,这无形中浪费了广西极好的文化资源。

2019年,广西崇左市结合现代旅游发展模式打造花山文化品牌,推出大型壮族神话实景剧《花山》。

整场演出,将花山岩画上绘制的祭祀活动和生活场景一一呈现,准确把握花山文化内涵和精神,通过实景化、仪式化、民俗化的演出,展现了壮族先民不断牺牲、繁衍、奋斗构成的骆越文化。

实景演出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产物,由广西刘三姐文化元素打造的《印象·刘三姐》更是首次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原生态文化进行了创造性的融合,开创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新时期左江花山岩画的保护发展研究

新时期左江花山岩画的保护发展研究

新时期左江花山岩画的保护发展研究作者:易奇志廖方洁来源:《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年第05期摘要:左江花山岩画是骆越先祖留下的祭祀遗迹,它作为骆越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具有巨大的考古意义和现实文化意义。

但长期以来花山岩画未得到足够重视,相关研究和保护不够,直到2016年花山岩画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花山岩画才重获人们的关注。

针对花山岩画的价值以及当前保护方面存在的难点,新时期花山岩画保护应采取建立数字博物馆、打造独有的岩画品牌、借鉴其他地区的优秀经验开展保护管理等措施,以期更好地保护发展花山岩画,使其价值更大化。

关键词:花山岩画;世界遗产;难点;保护发展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9.05.015[中图分类号]K87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19)05-0078-05花山岩画作为广西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瑰宝之一,在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艺术学等方面均有极高的价值,已被公认为壮族先民留下的伟大艺术作品,被誉为中国稻作文化的最大标志、壮文化的瑰宝、世界岩画极品。

2016年7月15日花山岩画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而确立了花山岩画的重点保护地位。

保护花山岩画,不管是从历史角度看,还是从考古角度看,或是从现实角度看,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花山岩画保护发展现状1988年花山岩画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以花山岩画为中心的花山风景区被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04年11月,花山岩画以文化、自然“双遗产”的形式,被列入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2006年12月,花山岩画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重设目录。

多年来,花山岩画抢救性保护工作得到了广西各级政府和文化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从2005年花山岩画封闭保護至今10多年间,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申遗的成功即是对保护者们最好的赞赏。

基于3D 技术对花山岩画文化传承的研究

基于3D 技术对花山岩画文化传承的研究

基于3D 技术对花山岩画文化传承的研究作者:刘小满覃小燕等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第3期刘小满覃小燕林鹭黄小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崇左532200)摘要: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传承受到地域、科技等各类因素不同程度地制约,传承方式单一,手段欠缺,如何传承和发展花山岩画文化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实践课题。

本文以影响花山岩画文化传承的因素为切入点,分析3D技术在花山岩画传承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可行性,通过研究形成了基于3D技术对花山文化传承发展的方向和方法。

关键词:花山岩画;3D技术;传承2018年两会明确指出“让物质文化融入时代、融入生活”,文化传承声音成为了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

由此可见,继承创新文化遗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非遗保护及优秀传统文化回归的形势大好,花山岩画文化传承与保护价值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关注。

当前,传承创新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手段仍旧欠缺,本文基于3D打印技术,对花山岩画文化的传承进行研究。

一、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简介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单体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是壮族先民骆越人留下的文化遗产。

通过碳14断代法推断出左江花山岩画的作画年代可追溯到战国时代,于2016年7月15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中成为中国第49处世界遗产,花山岩画申遗成功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遗项目的空白。

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

花山,壮语称为pay laiz(岜莱),即画得花花绿绿的山,是一座峰峦起伏的断岩山。

花山岩画地处广西崇左市左江及其支流明江流域,与其依存的山体、河流、台地共同构成壮丽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包含约105公里左江、明江河段。

遗产区面积6621公顷,其中宁明县为第一遗产区,龙州县为第二遗产区,江州区和扶绥县为第三遗产区。

花山岩画其景观、岩画与中国南方壮族先民骆越人生动而丰富的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所显示的独特性。

“骆越花山岩画文化”在文创设计中的运用

“骆越花山岩画文化”在文创设计中的运用

“骆越花山岩画文化”在文创设计中的运用作者:李桂兰韦萍潘杰安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3年第24期【摘要】花山岩画的来源岩画定位提供了艺术起源问题探讨的重要对象和途径,基于艺术发生学研究,及其“艺术前的艺术”理念花山岩画不仅具有“前艺术”的性质特征,而且具有艺术发生过程中“前艺术”与艺术交叉、交界、交接的特殊性,是“前艺术”向艺术过渡的重要发生点,承上启下地链接了骆越文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形成了骆越先民发明精神的骆越文明形成,提供了艺术生成的基因和基础,具有艺术发生学意义和其研究价值。

该研究旨在通过将“骆越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高科技手段,将其包装设计运用到文化创意产品中,进一步挖掘和展示内涵,促进提供应用价值,同时也构成一种传承与传承相结合、薪火相传的民族文明传统,这也是一种演绎古老文化、提升“骆越文化”活力和魅力的现代应用设计,打造本土文化创意产品精品,推动广西与东盟各国的文化交流,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花山岩画;文化传统传承;工艺品;文创设计【中图分类号】J205;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4—178—03一、发展趋势分析现今,随着我市广西景区旅游业规划的编制工作不断稳步向前纵深推进,来到花山旅游景区旅游观光的海内外游客量也有取得了一次很大一个程度上的显著增加,来访参观的海内外名家朋友也在越来越多,但是旅游总量规模上也还会相对增长不那么多。

因此,为了进一步有效的提高接待游客量和收藏名家收藏的文物总量水平和旅游来往的次数,必须通过加大对外宣传促销力度,采用一些新兴数字媒体技术方式进行对外宣传,深度去挖掘花山岩画的民族文化内涵,抓住一切机遇。

民族文化传统历史文化的知识积淀是指作为对一个特定国家民族历史发展共有历史价值积累的传统历史精神记忆,是国家作为另一个传统民族求得生存和得以持续传承与发展保留下来文化的最后一项的重要思想物质基础。

新媒体时代左江花山岩画景观规划设计策略探析

新媒体时代左江花山岩画景观规划设计策略探析

2019·05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越来越受到如网站、微信、微博、直播平台等媒体形式的影响。

游客通过使用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在互联网上发布旅游信息,并结合旅游体验以网络评分、旅游评论、旅游攻略等形式给其他人提供旅游建议。

在这个过程中,游客作为消费主体的作用得到展现,同时,新媒体平台既挖掘和推广了旅游景观,也对旅游景观的开发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新媒体时代民族地区旅游景观的开发优势(一)新媒体平台的信息资源优势在旅游的过程中,游客的游历过程从获取目标信息、选择旅游目的地、抵达目的地并安排食宿和行程到文化景观游历、返程并完成信息分享,好的旅游体验经过网络媒体的信息分享可以使旅游目的地在短时间内获得游客的认可。

目前新媒体传播方式主要通过微信、微博、网站、搜索引擎平台等方式进行信息共享,游客在新媒体时代下不仅仅充当着信息的接受者,每个人都可以依托新媒体技术成为信息的原创者,绝大部分人可以通过个人认可度对网络信息进行有效传播。

(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进入了高度发展的时期,许多地区均提出了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目标,旅游基础设施和文化景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的道路。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契机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悠久的历史文化、保存相对完整的人文景观和舒适的自然环境都为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旅游消费群体的人数和消费额度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旅游已经成为我国人民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以万达为代表的大型开发企业将发展的规划覆盖到了边疆偏远地区,一大批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小城镇和村落在企业的帮助下获得了修复和重建。

(三)民族文化景观活态性的现实需求在新媒体时代,民族地区旅游目的地吸引了众多的消费群体关注,也加速了民族文化原生态性的消逝,增加了文化保护的难度。

从保护民族文化的整体性和生态性角度出发,可以引入数字网络技术,将民族文化的内容通过媒体平台转化为新媒体形态下的再生资源,通过共享视角中获得更好的开发,并促进民族文化的活态性基因的产生。

花山岩画传说的网络传播文化价值刍议——以《岜来洞的兵马》为例

花山岩画传说的网络传播文化价值刍议——以《岜来洞的兵马》为例

花山岩画传说的网络传播文化价值刍议——以《岜来洞的兵
马》为例
余永腾
【期刊名称】《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28)001
【摘要】与传统的传播方式相比,花山岩画传说的网络传播呈现出以下特点:传播空问相对集中;审美娱乐功能相对突出.其他功能相对弱化.这主要是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的相对固定化使然.事实上.花山岩画传说和其他民间文学作品一样,具有多元的文化价值.要发扬其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尚有可作为的空间.就网络传播而言,可考虑开辟新的广阔空间,传播主体应重视其多元价值的挖掘.
【总页数】3页(P33-35)
【作者】余永腾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7
【相关文献】
1.花山岩画及其传说研究综述 [J], 吕文杰
2.盘瓠传说与千家洞传说关系试析 [J], 邓建富;;
3.揭开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神秘画卷,探询古老中国5000年的文化元素——漫谈花山岩画传说的传播 [J], 吕文杰
4.花山岩画传说中所反映的民间信仰观念 [J], 吕文杰
5.左江花山岩画传说的德育价值研究 [J], 唐月;黄尚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代岩画及左江花山岩画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

古代岩画及左江花山岩画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

岩画是“刻在石头上”的文明史书,指在未经人工修整的自然洞窟、崖壁、巨石上刻录、刻凿和雕刻的艺术图像。

从原始社会的狩猎过程、部落迁移到后期的人类文明活动,岩画直观地反映着古代人类的思想理念、宗教信仰、审美指向、民族迁移过程和政治经济特征,由此衍生出的历史文化遗产能够通过特殊的记录手段不断延伸其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价值。

从中国岩画的分布特征层面上看,当前有记载的岩画分布在中国内陆各个领域,遗址总数大体有500个以上,所出土的画幅有数万幅,呈现出明显的分布广、时间跨度大、传承度高、区域密集性等宏观特征。

中国岩画被划分为北方岩画和南方岩画两种类型,内容涉及古代民族舞蹈、战争、祭祀、声乐与物质文化文明等多种形式。

这些区域分布和表述内容的差异直观地凸显了沿岸人民的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特征,各个层面的内容图解全方位地揭示出各类人物、动物、植物的习性和生活条件,展现了古代气候、温度与植被覆盖特征,为研究古代时期生态环境的变迁过程提供了详细的历史资料。

同时,中国岩画直观流露出了中国远古宗教文化和民族信仰,其衍生出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多种信仰类型凸显了我国古代人类群体对宗教文化的深层次解读和实践,对相关研究人员深入探索原始宗教的起源特征与发展历程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左江花山岩画特征分析广西左江岩画作为岩画的典型代表之一,直观反映了水环境下的“龙舟文化”、贵州文化和乡村田园特色内容,其所建构的东南沿海“渔猎”图景,直观地反映了当地农渔业的发展状况与实践成效,体现了古代人类群体在接触自然生产活动的过程中探索出的自然规律和价值实践体系。

我国南方岩画直观地反映了当地的农业环境和人类文明建构体系,其描绘的田园风貌折射出了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农业生态文明,岩画中有关“祭水祀河”的实践活动则体现出了古代时期农业生产受到自然灾害侵袭的现实场景。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广西左江岩画中发现了两类农作物种植图像,多排密集的椭圆点代表“谷穗”,标志着主要粮食作物类型和区域农业特征;从区域民族特征的层面上看,骆越民族作为当地主要的农业民族,主要分布在桂南区域和左江流域,其使用锄头、镰刀、磨盘等多种农业生产和谷物加工工具。

花山岩画传说的网络传播文化价值刍议——以《岜来洞的兵马》为例

花山岩画传说的网络传播文化价值刍议——以《岜来洞的兵马》为例

南方民族研究第28卷第1期2011年2月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J O URNAL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 R NAT IONAL IT IESVol.28No.1Fe b.2011花山岩画传说的网络传播文化价值刍议——以《岜来洞的兵马》为例余永腾(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1)摘要:与传统的传播方式相比,花山岩画传说的网络传播呈现出以下特点:传播空间相对集中;审美娱乐功能相对突出,其他功能相对弱化。

这主要是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的相对固定化使然。

事实上,花山岩画传说和其他民间文学作品一样,具有多元的文化价值。

要发扬其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尚有可作为的空间。

就网络传播而言,可考虑开辟新的广阔空间,传播主体应重视其多元价值的挖掘。

关键词:花山岩画传说;《岜来洞的兵马》;多元文化价值;网络传播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891(2011)01-0033-03On Cultural Value of Legend of H uashan Paintings on the N etwor kYU Yong-teng(School o f Chines e L anguag e and L iterature,Gu angxi Teachers Colleg e,Guan g xi Nan ning,530001)Abstract :Compared with th e tradition al mo de of trans mis s io n,the legend of huas han paintings s pread thes e featu res on the network:Communication is relativel y concentrated s pace;the aesthetic entertain men t function relatively prominen t,and other relative weakening functions;.the main factors are in main body and object.Both of them concen trated comparatively.In fact,The legend of huas h an pain tings has various cultural value.It is considered to o pen a new broad s pace o n network and pay attention to develop v ariou s cultural value.Key wo rd s :paintings of h uas han;bin lai dong de bing ma;v ariou s cultural value;Network transmiss ion花山岩画,以其规模之大、年代之久、艺术成就之高,被誉为“崖壁上的敦煌”。

基于花山岩画艺术在现代绘画艺术中的视觉表达研究

基于花山岩画艺术在现代绘画艺术中的视觉表达研究

基于花山岩画艺术在现代绘画艺术中的视觉表达研究视觉表达是視觉艺术之中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在大多数的绘画方式中对这一方面的内容都有较高的重视程度。

岩画艺术作为一种非常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因为当时的生产力非常的低下,所以会相对幼稚,但是在实际发展之中却能够体现出非常强的独特性,具有非常好的艺术效果。

本文就相关内容展开了阐述与分析,首先介绍了花山岩画艺术的视觉表达,并分析了花山岩画艺术的视觉表达在现代绘画艺术中的应用。

希望通过本文对相关内容的阐述与分析,能够进一步发挥出其实际效果,为花山岩画艺术的视觉表达在现代绘画之中的应用提供更大的帮助。

标签:花山岩画艺术;现代绘画艺术;视觉表达长久以来,我国在岩画方面的研究都是从文化角度展开分析,分析其中先人的原始审美。

通过对相关内容的研究,可以将其中值得借鉴的内容应用在现代绘画艺术中。

在对相关内容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集成民族文化,使传统艺术发挥出信息传输效果,认识到其中的规律。

也可以展现出现代绘画艺术,是从复杂审美到人类审美的发展,岩画艺术中的艺术风格与人们的审美之间会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能够展现出作品的实际需求,也是艺术传承中非常重要的体现形式。

一、花山岩画艺术的视觉表达花山岩画留存相对较多,能够形成动态的效果,具有更加明显的画面性,其中能够展现人们的生活,并且展示出当时宗教的情况,并且体现出了当时人们的审美特点。

在人物和动物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会应用到岩石的线条,体现出原始艺术特点。

而且其中还会通过空白骨架等方式体现出事物的主要特点。

花山岩画与一些传统艺术相同,其中会展示出历史社会的生活内容,能够反映出当时的艺术特点,通过相关内容能够对当时的经济与文化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

花山岩画作为非常具有特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的内容在实际应用之中会体现出非常强的艺术效果,对现代艺术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这一艺术中经常会使用非常多的大面积色彩,而线条的使用并不是非常多。

媒介偏倚理论视角下花山岩画的传播探析

媒介偏倚理论视角下花山岩画的传播探析

文化传播第3卷第17期媒介偏倚理论视角下花山岩画的传播探析王敏利(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崇左532200)摘要:从媒介偏倚理论出发可以发现,新的媒介技术改变着受众的时空体验,形成新的传播生态,同时也对民族文化传播的形式与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花山岩画的传播一方面需要满足受众的新媒介时空体验,另一方面也要警惕迎合新媒介时空感知对文化内涵的侵蚀,应该在新的媒介技术环境下寻求传播的平衡性。

关键词:媒介偏倚;花山岩画;传播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2020)17-0127-02—、弓I言加拿大学者伊尼斯在《帝国与传播X1950)和《传播的偏倚》中论述了传播媒介的偏倚问题o偏倚时间的媒介是某种意义上的个人的、宗教的、历史的、特权媒介,强调传播者对媒介的垄断和在传播上的权威性、等级性和神圣性。

偏倚空间的媒介则凭借其技术优势,更加偏向大众的、文化的、普通媒介,强调传播的流行化、现代化和公平化,因此,它有利于传播范围的控制和管理。

花山岩画位于广西宁明县耀达镇,是战国至东汉时期岭南左江流域壮族先民骆越人巫术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2016年“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顺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岩画本身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具有历史性、空间性、形象化等特征,以媒介偏倚理论来分析新媒体的时空观,并在此基础上思考新媒体时空感知下的花山岩画文化传播也可以引发许多思考。

二、媒介的时空特性人类的传播阶段经历了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几个阶段。

(1)原始的口语传播阶段,时间偏向和空间偏向性能都处于较低水平,既不能远距离传播也不能长时间保存,然而两者却相对平衡;(2)文字媒介阶段在时间偏向性能上有了进步,甲骨文等一类的书写内容能够长时间的储存,但在传播范围上依然受限;(3)印刷媒介在保持书写媒介时间偏向性能的同时,实现了空间偏向性能的提升,使媒介系统恢复了时空偏向的相对平衡;(4)传统电子媒介在空间偏向性能上实现了突破,使媒介空间偏向性能凌驾于时间偏向性能之上,媒介时空偏向的相对平衡再次被打破。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花山岩画在民族地区高中美术课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花山岩画在民族地区高中美术课中的应用研究

Art Education ◄艺术教育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花山岩画在民族地区高中美术课中的应用研究李学奇(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崇左532200}【摘要】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在边疆民族地区高中新课程改革中设置本土少数民族美术特色课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才智,也是促进青少年的美术核心素养发展和边疆民族地区高中美术特色课程建设中传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边疆民 族地区高中美术谋程中有效设置与建设本土世界文化遗产壮族艺术瑰宝花山岩画作为教学资源,其优势体现地方学校创建的现 代教育教学理念,注重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艺术素养和对本土民族文化的热爱情感,最终构建国家课程、地方(乡土)课程 有效互补地完成青少年接受多元文化下民族艺术的审美认知过程和大文化观念,培养具有本土文化的青少年对于边疆民族地区 稳定和谐发展具有提智铸魂的作用。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中;壮族艺术;多元文化;国民教育【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贯于穿国民教育始终。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本土少数民族优秀美术花山岩画应用到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促使民族文化继承和应用发挥最大效能。

目前,边疆民族地区髙中美术教育改革现状,仍然受髙考应试的很大影响,新时代教育快速发展,要求对髙中青少年学生综合文化素养进行提升和对本土文化的认同,通过深人发掘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和壮族美术文化内涵,把壮族先民骆越人的优秀美术花山岩画通过民族文化特色课程建设走进青少年生活,真正达到集现代教育理念与民族文化特色为教学和育人服务的目的。

一、发挥资源优势,建设民族文化特色课程,为边疆靑少年提智铸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花山岩画凝集了壮族人民的情感、信念、愿望和审美追求。

把花山岩画纳入本土民族美术课程教学,并在花山岩画实地建立美术教育教学基地,通过体验中心式营造良好的美术实践教学环境及氛围,在高中学生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下,接受和学习民族艺术。

自媒体视域下广西非遗题材微电影叙事和传播研究——以左江花山岩画为例

自媒体视域下广西非遗题材微电影叙事和传播研究——以左江花山岩画为例

CULTURE区域治理自媒体视域下广西非遗题材微电影叙事和传播研究*——以左江花山岩画为例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刘平安摘要:本文以广西左江花山岩画为例,解读新微电影中品牌构建、品牌植入、叙事和传播方式、叙事和传播的价值观,深入发掘微电影在非遗文化中的应用。

微电影与非遗文化相结合,为广西非遗的发展以及保护民族文化方面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的途径和传播策略,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广西非遗文化保护都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品牌构建;品牌植入;微电影叙事和传播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43-0295-0002一、广西左江岩画的现状(一)左江岩画的艺术特征及其价值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是左江流域岩画群的代表,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古代岩画之一。

花山岩画左江岩画画面规模宏大、图像高大密集、组合严谨、题材单一、民族风格典型、风格古朴。

也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单体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

被国家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据专家考证,花山岩画的绘制年代自春秋战国、西汉、东汉等多个历史时期的不断完善,形成震撼人心的宏篇巨著。

是壮族先民绘画艺术的不朽杰作及传承基础,是古代壮族先民留给我们的不可多得的文化艺术财富。

具有艺术、旅游、历史、考古等价值。

(二)目前左江岩画的传播途径目前左江花山岩画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传统媒体新闻、网页新闻、团购软件、短视频App中的推广,形式较为单一,只有将多种媒体形式相互的合理利用,才能更有效地将村寨旅游加以推广。

所以将新媒体、微电影作为手段构建出左江岩画的品牌,利用新媒体平台基础讲左江岩画植入到微电影中进行传播,也成为了左江岩画传播的重要部分。

二、左江岩画在微电影中的植入方式植入式的微电影,将品牌植入到微电影,并和品牌故事有着关键的难以割舍的联系的时候,品牌的辨识度就会越高,观众认可并接受。

与此同时,微电影广告的内容引起的情感共鸣越强烈,效果的显性程度越高,因为在微电影的故事剧情和观众产生的情感共鸣越强烈的时候,广告目标人群对于产品品牌的认可度增加。

民族社会工作介入广西壮族“花山”文化的保护和传播研究

民族社会工作介入广西壮族“花山”文化的保护和传播研究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10), 6017-6023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sshttps:///10.12677/ass.2023.1210825民族社会工作介入广西壮族“花山”文化的保护和传播研究——以左江花山岩画为例陆珊珊1,彭发胜21广西科技大学人文艺术与设计学院,广西柳州2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广西柳州收稿日期:2023年8月25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13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5日摘要左江花山岩画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壮族先民古骆越人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记录了当时骆越族群的社会生活、信仰观念及其表现形式。

它不仅是我国壮族先民伟大的智慧结晶,也是西南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壮族的发展史提供了明确有力的证据。

本文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对民族地区的左江花山岩画进行基本概述,挖掘其所蕴含的丰富的“花山”文化价值,分析左江花山岩画目前传播的现状和存在的难题,积极探索左江花山岩画旅游文化传播的路径,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左江花山岩画旅游资源。

关键词民族社会工作,壮族花山岩画,保护和传播工作Research on the Involvement of EthnicSocial Work in the Protection andDissemination of Zhuang Nationality“Huashan” Culture in Guangxi—Taking Zuojiang Huashan Rock Painting as an ExampleShanshan Lu1, Fasheng Peng21School of Humanities, Art and Design,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uzhou Guangxi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uzhou Guangxi陆珊珊,彭发胜Received: Aug. 25th , 2023; accepted: Oct. 13th , 2023; published: Oct. 25th, 2023Abstract The Huashan rock painting in Zuojiang is a special artistic expression form of the ancient Luoyue people, the ancestors of the Zhuang nationality in southwest minority areas, which recorded the social life, beliefs and expression forms of the Luoyue ethnic group at that time. It is not only the great wisdom crystallization of the ancestors of the Zhuang nationality, but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uthwest cultural circle, which provides clear and powerful evide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Zhuang nationality.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work, the basic overview of the ethnic areas of Zuojiang Huashan rock painting, mining the rich “Hua-shan” cultural value, the analysis of Zuojiang Huashan rock dissemin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ctively explores the path of Zuojiang Huashan rock tourism culture disse-mination and better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Zuojiang Huashan rock painting tourism re-sources. KeywordsEthnic Social Work, Huashan Rock Painting of Zhuang Nationality, Protection and Dissemination Work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licenses/by/4.0/1. 前言自从左江花山岩画被发现以来,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花山岩画申遗成功之后,更是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高评价。

花山岩画在品牌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花山岩画在品牌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花山岩画在品牌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郭亮亮摘要:花山岩画是广西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素材。

该文研究花山岩画在品牌设计中的应用,根据现代设计理念和审美标准,将花山岩画应用于相关品牌案例设计,发掘民族品牌设计中传统性与时代性的结合点,以期在品牌设计领域展现广西少数民族符号,为我国民族品牌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花山岩画品牌设计民族品牌广西多民族混居的历史特色推动当地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花山岩画作为广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纳入现代设计语境的范畴,成为当代设计者关注的焦点,在民族品牌设计中多有体现。

花山岩画在品牌设计中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

设计者以花山岩画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的结合点,是推动本土设计“走出去”的重要途径。

对于花山岩画的品牌设计,相关设计者应加强理论研究,在设计中展现民族性、时代性,为推动民族品牌的发展探索新的设计语言。

一、花山岩画的基本特征花山岩画地处广西崇左市左江及其支流明江流域,是广西地区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较高的研究价值。

花山岩画在品牌设计中的独特性体现了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结合,为民族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1•花山岩画的特征花山岩画有着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古代岩画之一。

花山岩画采取平面塑造的创作方式,利用特制软笔在岩壁上依照图像轮廓单色平涂,呈现出“剪影”的艺术效果,具有粗犷而不失灵动的艺术特点,是壮族先民的智慧结晶。

花山岩画图像众多,形态相似,大体为人物、动物、器物三类。

人物图形分正身和侧身两种,均无五官等细部描绘。

人物的正身形态皆为双手向两侧平伸,呈曲肘上举、屈膝半蹲状,腰间或配刀剑;侧身形态体形较小,多为双手自胸前平伸上举,双腿前迈呈跳跃状。

动物图形以狗为主,呈小跑状,富有运动感。

器物图形为刀、剑、铜鼓、铜羊角钮钟等,其中铜鼓数量较多,附有芒作为装饰。

三类图形互相交错,其构成形式或以单体存在,或自由组合,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崇左花山岩画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崇左花山岩画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崇左花山岩画文化传播策略研究作者:吴彩云吴金婵陈晓妙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04期【摘要】崇左花山岩画文化的有效传播不仅对文化景观本身的发展而且对广西文化旅游的发展、提高广西文化自信,促进与东南亚文化的交流均具有重大意义。

但在其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诸如:传播思维固化,文化的时代性中转不足;文化传播人才匮乏;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基础设施与管理规划尚为完善和成熟;尚未建立起一个强而有利文化IP与品牌等。

要改变目前的传播现状,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立足时代主题,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传播内容;二,加强人才培养,打造高水平对外文化传播人才;三,建立起一个强而有利文化IP与品牌。

【关键词】崇左;花山岩画;文化传播;问题;策略一、崇左花山岩画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一)对崇左市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本身的发展意义花山岩画是壮族骆越鲜明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用刻画岩画的形式来展示着壮族先民原始的社会生活面貌以及他们具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想情感。

目前,花山岩画现保留着60多处,在大大小小的悬崖峭壁中,密密麻麻地画着许许多多的赭红色的人像、原始器皿以及动物图腾等等简易岩画。

观察可以看出,在这些石壁上,多数的岩画是一群较小的人像围着一个相对大的人像或者类似于太阳、月亮等的图像进行跪拜和祈福。

这些图像让花山岩画雄奇壮观且充满神秘感,吸引着无数的国内外文人学者和游客来此研究考察。

传播与利用好花山岩文化对于花山岩画文化本身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對广西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广西古属百越大地,是少数民族聚集之地,文化艺术绚丽多彩,源远流长。

百色绣球文化、刘三姐旅游文化、长寿文化、东兰铜鼓文化等等都一起构成广西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这些丰富多彩的地方民族文化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广西旅游地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广西接待游客总人数12.64亿人次,年均增长18.95%,旅游总消费10850.03亿元,年均增长27.84%,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915.85万人次,年均增长12.46%,2015年接待入境游客及国际旅游消费位列全国前十。

以花山岩画文化传播谈新媒体广告策略运用

以花山岩画文化传播谈新媒体广告策略运用

天工|2021年第5期当前,国内外专家学者从音乐、影视、歌舞剧、民俗节日、旅游开发、研究专著等方面对花山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行了诸多研究,但对花山文化传播方面的研究非常少,花山文化的丰富内涵在社会中的认知度不高。

近些年,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和发展给了各行各业发展契机,被动或主动地接受着新媒体的创新发展,而且随着用户需求内容的个性化,微视频逐渐主导着人们的生活和娱乐时间,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成为人们接收和传播信息的最主要媒介,通过微信客户端等应用平台随时随地地浏览和分享视频的各种行为形态是未来发展趋势。

一、花山岩画文化传播现状花山文化的传播策略应该从花山文化的民族特色出发,研究花山岩画的历史内涵价值,以此为基础条件来创作和打造具有花山独特民族风格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并发展文化产业链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推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满足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打造具有花山地域风格特色的民族文化产品和品牌风格,实行政府主导下的市场运作、产业运作的方针;实行品牌运作,要通过品牌设计、品牌包装、广告推广、营销推广、公关推广等一系列程序,使之成为具有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文化品牌。

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来分析,应该深入地挖掘花山岩画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价值,将花山岩画作为卖点与核心打造具有花山岩画风格特征的旅游产业品牌与服务,以保护景区不被破坏为前提来达到传承花山文化和推广旅游文化品牌的双赢。

站在世界的角度来看,应该以花山文化为切入点,挖掘岩画文化的价值内涵以及民族文化传统,通过继承发扬来提高我们国家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觉性,从而使传统文化更好地发展。

广西左江花山岩壁画申遗成功后,2016年8月,在南宁剧场上演了世界第一部岩画舞蹈诗巨制《花山》。

该剧根据花山岩画上的内容改编而来,以男人、女人、象征繁衍的图腾青蛙、壮锦构成四大篇章,对这一特殊时期的壮族文化象征进行了艺术再现,巧妙地展现了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与文化特色。

2005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自治区文联和崇左市委市政府联合拍摄的《花山情》举行首映。

基于交互设计与用户体验的宁明花山岩画数字化推广研究

基于交互设计与用户体验的宁明花山岩画数字化推广研究

基于交互设计与用户体验的宁明花山岩画数字化推广研究
陈文;何艳林
【期刊名称】《上海包装》
【年(卷),期】2024()4
【摘要】宁明花山岩画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推广成为宁明花山岩画传播与传承的有效途径。


理了交互设计与用户体验相关理论,分析了宁明花山岩画数字化推广的背景和现状,
阐述了交互设计在宁明花山岩画数字化推广中的体现,探讨了基于交互设计和用户
体验的宁明花山岩画数字化推广策略和实施效果,旨在推动宁明花山岩画的传播与
传承,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总页数】3页(P132-134)
【作者】陈文;何艳林
【作者单位】梧州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24
【相关文献】
1.基于广西宁明花山岩画中身体活动形态研究
2.基于用户体验的数字壁画交互设计研究
3.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广西花山岩画旅游体验研究
4.基于用户体验的常态化
疫情防控下校园点餐APP交互设计研究5.基于用户体验要素的高校图书馆APP交互设计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花山岩画市场调研报告

花山岩画市场调研报告

花山岩画市场调研报告花山岩画市场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花山岩画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花山岩画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市场调查问卷、实地参观和访谈等方法,对花山岩画市场进行了综合性的调研分析。

三、市场现状概述:1. 市场规模:根据调研数据显示,花山岩画市场规模已逐渐扩大,相应的市场价值逐年上涨。

根据相关报告,2019年中国花山岩画市场总体规模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XX%。

2. 市场主要消费群体:花山岩画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主要是中高收入群体,他们对于文化艺术有着更高的欣赏水平和消费能力。

此外,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年轻人对于艺术品的关注度也在提高,他们成为了花山岩画市场中的新兴消费人群。

3. 市场销售渠道:目前,花山岩画市场的销售渠道主要分为传统渠道和电子商务渠道两种。

传统渠道包括画廊、艺术展览、文化艺术博物馆等,而电子商务渠道则通过互联网和手机应用等平台进行销售。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网络购买花山岩画,这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四、市场发展趋势:1. 外部环境因素: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花山岩画市场得到了积极发展。

政府对于艺术品市场的规范、展览和交易平台的建设给花山岩画市场带来了更多机会。

2. 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对于文化艺术的追求和欣赏需求逐渐增加。

花山岩画作为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观赏性、收藏性和投资性的多重属性,满足了人们对精神文化领域的需求。

3. 网络渠道发展:电子商务渠道的发展为花山岩画市场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互联网平台,花山岩画可以迅速传播,突破了地域限制,吸引了更多的潜在消费者。

4. 消费升级: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对于艺术品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升级。

传统的花山岩画市场更加注重艺术品的品质和文化内涵,更高端的定制市场也开始兴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传播. [通讯作者简介] 郑永涛(1988— ),男,河北保定人,广 西 民 族 师 范 学 院 文 学 与 传 媒 院 教 师,研 究 方 向:新 闻 传
播 、文 化 传 播 . [引用格式] 易奇志,郑永涛.新媒 体 时 代 花 山 岩 画 数 字 化 传 播 研 究 [J].广 西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关 键 词 ] 新 媒 体 ;花 山 岩 画 ;花 山 文 化 ;数 字 化 传 播 [中 图 分 类 号 ] G127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02G5227(2018)03G0069G05
2016年7 月 15 日,广 西 左 江 花 山 岩 画 文 化 景观被列入世界 文 化 遗 产 名 录,使 中 国 摆 脱 了 一 直没有岩画类世界遗产的窘境.位于我国西南边 陲的广西崇左市是 “骆 越 之 都”,曾 是 壮 族 先 祖 骆 越 人 聚 居 区 ,壮 族 占 比 近90% ,是 中 国 壮 族 人 口 最 集 中 的 地 级 市 ,民 族 原 生 艺 术 保 存 较 好 ,拥 有 丰 富 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崇左拥有典型的热带岩溶 地貌,峰 丛 林 立,景 色 秀 美,左 江 流 域 的 悬 崖 绝 壁 上 保 存 有 大 量 的 古 文 化 遗 迹 ——— 岩 画 . 赭 红 色 的 岩画群壮观宏大,再 现 了 战 国 至 东 汉 时 期 壮 族 先 民骆 越 人 的 智 慧,与 岩 画 所 在 的 山 崖、河 流,共 同 构成了神秘而震撼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长 期以 来,由 于 地 处 边 陲、交 通 不 便,丰 富 灿 烂 的 少 数民族历史 文 化 却 如 养 在 深 闺,鲜 为 人 知.近 年 来,随 着 申 遗 成 功,媒 体 的 广 泛 报 道,左 江 花 山 岩 画及其深厚的文 化 内 蕴 逐 渐 走 出 广 西,其 保 护 与 开发、传播越 来 越 受 到 人 们 的 关 注.然 而 在 新 媒 体 时 代 ,骆 越 文 化 的 传 播 路 径 相 对 传 统 贫 乏 ,骆 越
[收稿日期] 2018G02G28 ∗[基金项目] 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课 题“数 字 化 视 角 下 骆 越 文 化 的 保 护 与 传 播 研 究”(17@ZH019);
广 西 高 校 科 研 项 目“‘讲 好 中 国 故 事’背 景 下 广 西 边 疆 少 数 民 族 文 化 传 播 有 效 性 研 究 ”(2017KY0825); 桂 学 研 究 院 资 助 课 题 “骆 越 文 化 数 字 化 传 播 研 究 ”(GXYJ201805) [第一作者简介] 易奇志(1967— ),女,湖南浏阳人,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 士 生 导 师,研 究 方 向:
2018 年 5 月 广 西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May.2018
第39卷第3期 JournalofGuangxiTeachersEducation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39 No.3
DOI:10.16601/j.cnkii.ssn1002G时代花山岩画数字化传播研究∗
易 奇 志1,郑 永 涛2
(1.广西师范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摘 要] 自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遗 成 功 以 来,涌 现 了 大 量 报 道,但 多 在 传 统 媒 体 上. 新 媒 体 的 迅 猛 发 展 ,呈 现 出 越 来 越 强 的 媒 介 传 播 优 势 . 数 字 技 术 的 应 用 ,不 仅 可 以 保 护 岩 画 景 观 ,还 能 对 岩 画 文 化 的 传 播 起 到 极 大 的 促 进 作 用 . 花 山 岩 画 文 化 内 蕴 十 分 丰 富 ,应 该 充 分 利 用 新 媒 体 ,运 用 虚 拟 现 实 技 术 等 手 段 ,积 极 开 发 丰 富 多 样 的 数 字 文 化 产 品 ,从 而 加 深 广 大 受 众 对 花 山 文 化 的 认 知 ,推 动 花 山 文 化 更 好 地 “走 出 去 ”.
2018,39(3):69G73.
— 69 —
2018 年
骆越文化研究
易 奇 志 ,等/新 媒 体 时 代 花 山 岩 画 数 字 化 传 播 研 究
第3期
维 激 光 扫 描 、摄 影 测 量 、精 细 光 学 三 维 扫 描 进 行 岩 画 的 数 据 采 集 ,经 过 数 据 处 理 ,建 立 贺 兰 山 岩 画 三 维全 息 数 据 库[4].2016 年 5 月 1 日 敦 煌 石 窟 数 字资源线上发布 实 现 全 球 共 享,利 用 现 代 数 字 技 术 拍 摄 、扫 描 、获 取 、存 储 敦 煌 石 窟 文 物 信 息 ,并 通 过 建 立 多 元 化 、集 成 化 的 数 字 敦 煌 数 据 库 、数 字 资 产 管 理 系 统 、数 字 资 源 永 久 保 存 系 统 ,永 久 保 存 敦 煌 文 化 艺 术 资 源 ,同 时 30 个 经 典 洞 窟 的 高 清 数 字 化内容及 全 景 漫 游,实 现 了 “敦 煌 零 距 离”[5]. 这 些都是我国当今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利用 的科学探索及具体实践.
文化空有优秀的资源,却无法实现良好传播 . [1]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前,国内对 岩 画 类 文 化 遗 产 的 研 究 多 集 中 于 考 古 学 方 法 、遗 产 价 值 、文 化 解 读 、年 代 学 序 列 、 艺术性以及保护 与 传 承 等 方 面,随 着 新 媒 体 出 现 以及数字化技术 的 广 泛 应 用,关 于 岩 画 类 文 化 遗 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中 山大学邓启耀教 授 认 为,运 用 新 的 多 样 化 视 觉 媒 体 ,对 岩 画 进 行 数 字 化 采 集 、保 存 整 理 研 究 及 多 媒 体 呈 现 ,可 以 完 整 呈 现 岩 画 全 景 ,对 岩 画 所 处 的 社 会文化场域 及 叙 事 或 象 征 表 达 有 更 好 的 理 解 . [2] 闵薇借助数字技 术 手 段,在 对 云 南 沧 源 岩 画 遗 产 文 化 内 涵 进 行 归 纳 、提 炼 的 基 础 上 ,设 计 信 息 可 视 化艺术作品,将新 媒 体 数 字 艺 术 运 用 到 民 族 文 化 遗产保护与传播 中,使 传 统 文 化 与 现 代 技 术 高 度 结合 . [3] 王玉国 等 提 出 应 组 合 运 用 航 拍 测 绘、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