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中共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中共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中共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共广东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23.03.24•【字号】•【施行日期】2023.03.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中共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近日,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全文如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引导产业有序转移,高质量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现提出如下措施。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实做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统筹资源环境、要素禀赋、产业基础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更好承接国内外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产业融合、协同发展,加快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

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一)强化省级层面统筹协调。

建立“1+N”的产业转移政策体系,强化省级层面在谋划布局、政策统筹、要素保障、考核激励等方面的协调作用。

统筹安排一定规模的专项资金和要素资源指标,对符合条件的园区和重大产业转移项目实施差异化保障支持,并根据粤东粤西粤北各市产业转移实绩进行以奖代补。

(二)深化对口帮扶协作。

实施新一轮省内对口帮扶协作,聚焦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园区配套服务和营商环境共建等重点任务,集中对口帮扶协作双方资源推动产业有序转移。

关于广东省产业转移的研究

关于广东省产业转移的研究

关于广东省产业转移的研究广东省改革开放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并迅速成为中国的经济大省,但现阶段的发展尚面临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情况。

随着省内发达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价格在不断上升,资本的边际效用日益递减,为解决这些矛盾,广东省发达地区正在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转移和淘汰那些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

一、广东省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及成绩1.广东省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广东发达地区产业要升级换代,部分企业就需要转移出去,而广东欠发达地区正需要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为了使转移地和引资地双赢,2005年,广东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鼓励珠三角与欠发达地区共同建立产业转移工业园。

2008年,广东省将共建产业园区的规格提高,数量增加,支持力度加大。

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文件:《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指导意见》《广东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及转移就业实施办法》《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

也有针对地实施了加强政绩考核、提供资金支持、支持劳动力培训、提供产业转移园建设支持等支持产业转移的强而有力的政策措施。

2.广东省产业转移取得的成效广东省实施产业转移以来,成绩显著,全省从2006年至2008年GDP增长率均达到两位数,分别为14.8%、14.9%、10.4%。

产业转出地区的产业得到转型升级,产业转移承接地经济也得到飞速发展。

产业转出地区产业升级:广东发达地区的土地、资源、环境、人口矛盾突出,导致经济发展放缓。

产业转移为该地区腾出空间和人力,满足高端产业的发展需求。

各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值比重明显下降,其中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下降幅度比“双转移”前超过2个百分点,广州开发区2008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35%,现代服务业产值增长60%。

承接转移地经济发展迅速:粤东地区从2006-2008年间GDP分别增长了72%、73%、65%,粤西地区GDP分别增长了73%、75%、66%,粤北山区GDP分别增长了65%、67%、63%。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抓好产业转移园建设加快产业转移步伐的意见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抓好产业转移园建设加快产业转移步伐的意见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抓好产业转移园建设加快产业转移步伐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6.16•【字号】粤府[2009]54号•【施行日期】2009.06.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抓好产业转移园建设加快产业转移步伐的意见(粤府〔2009〕54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我省实施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粤发〔2008〕4号)精神,加快产业转移园建设,积极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并取得积极成效,但同时也存在部分地区对推动产业转移工作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合作共建产业转移园措施不够有力,产业转移园基础设施尤其是环保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和粤发〔2008〕4号文,切实提高我省产业转移园发展水平,尽快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环境友好、科学发展”的产业转移园区,为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搭建良好平台,现就进一步抓好产业转移园建设,加快推进产业转移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强产业转移规划引导(一)统筹规划全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

各地要认真实施《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总体规划》,加强对产业转移园全省区域布局和产业布局的指引,引导和推动珠三角实现产业有序转移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合理布局产业转移园,突出区域产业特色,实现产业集中发展和错位发展,避免产业趋同和重复建设,实现生产要素有序流动,促进全省产业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二)制订实施珠三角产业转移升级规划。

珠三角地区政府要制订加快推进产业转移和本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抓紧制订或完善产业转移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产业转移的目标和时间安排,在加快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转移的同时,根据国家和省相关产业政策和结构调整要求,在用地、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方面提高产业准入条件,大力引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坚持低端转移和高端发展并重,切实防止产业“空心化”,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法规类别】国家计划【发文字号】粤府[2011]152号【发布部门】广东省政府【发布日期】2011.12.31【实施日期】2011.12.3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粤府〔2011〕152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发展改革委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二○一一年十二月目录前言一、发展背景(一)发展基础(二)发展机遇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战略定位(三)发展目标三、空间布局(一)总体开发策略(二)国土开发格局(三)产业空间布局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一)大力发展临海重化工业(二)做强地方特色工业(三)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五)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五、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一)推进城镇体系建设(二)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三)推进新农村建设(四)引导人口城镇化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二)建设能源保障体系(三)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七、保障和改善民生(一)优先发展教育科技(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三)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四)健全就业、社保和住房保障体系(五)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六)保障公共安全八、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一)加强环境保护(二)推进生态建设(三)加强能源资源节约九、深化改革开放合作(一)推进体制改革(三)加强区域合作十、建立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一)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三)加强统筹协调(四)加强监督检查附表1:粤西地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附表2:粤西地区“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表前言粤西地区包括湛江、茂名、阳江三个地级市。

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

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

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2008年7月2日)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结合实际,现就加快建设我省现代产业体系作如下决定。

一、加快建设我省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性现代产业体系是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有机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并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

(一)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科学发展的现实要求。

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广东服务”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国际产业发展的普遍规律。

既是一国或地区参与全球高端竞争的基础,也是工业化国家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普遍规律,有利于增强我省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抢占国际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三)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我省产业发展升级的必由之路。

我省已初步形成了适度重型化、高级化的产业体系,但总体上与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仍存在不少差距,面临着国内外产业竞争的严峻挑战。

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我省破解发展难题,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建设我省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为引领,以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扬长补短,狠抓关键,建设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群,打造示范带动力强的八大重要载体,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建立既与世界接轨又有广东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争当全国现代产业发展排头兵。

珠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进珠海市产业转移实施方案的通知

珠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进珠海市产业转移实施方案的通知

珠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进珠海市产业转移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2.10•【字号】珠府办[2009]9号•【施行日期】2009.02.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珠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进珠海市产业转移实施方案的通知(珠府办〔2009〕9号)各区人民政府,经济功能区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推进珠海市产业转移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经贸局反映。

珠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九年二月十日推进珠海市产业转移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粤发〔2008〕7号),积极有序引导我市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根据《中共珠海市委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实施意见》(珠字〔2008〕9号),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为动力,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围绕我市城市定位和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布局调整总体要求,积极有序引导和推动部分在我市的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型、环境容量需求型产业以及在战略布局、城市发展中需要调整的企业合理分步转移。

推动我市合作共建的经省认定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加快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共同富裕。

与此同时,狠抓产业升级,优化我市产业布局,促进东部环港澳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从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战略性转变,打造“香洲服务”品牌;西部地区以“双港”为引擎,以大项目为龙头,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做大做强临港产业和临空产业,打造“西部制造”品牌。

把保持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作为我市经济发展不可突破的底线,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发展,率先探索建设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争当我省科学发展的示范市。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园区提质增效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地方规范性文件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园区提质增效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地方规范性文件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园区提质增效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广东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园区提质增效的若干政策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2016年11月25日广东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园区提质增效的若干政策措施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粤发〔2013〕9号),大力推进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含依托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带动产业集聚发展项目,以下统称省产业园)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省产业园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为进一步推动粤东西北地区(含江门、肇庆、惠州市,下同)省产业园提质增效,更好地发挥省产业园辐射带动作用,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建立产业转移倒逼机制(一)建立用地倒逼机制。

强化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差别化管理,适度压缩珠三角产业转出市土地计划指标,严格控制新增工业用地,除重大项目、产业基地外,原则上珠三角产业转出市工业用地总量只减不增,倒逼形成以盘活存量土地为主的用地方式。

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时对粤东西北地区建设用地规模予以倾斜,逐年提高粤东西北地区计划指标占全省的比重。

(省国土资源厅,珠三角产业转出市政府负责,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二)建立环保倒逼机制。

在新一轮能源消费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分配中,进一步压减珠三角产业转出市指标量;结合粤东西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实际,在当地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适当调增省产业园所在市指标量。

实施差别化的环境准入政策,提高珠三角产业转出市的企业环保准入要求和排污标准,并通过差别电价、水价等倒逼企业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

(省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厅,珠三角产业转出市政府负责)(三)建立产业转移项目库。

市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讲话

市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讲话

市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讲话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正视差距,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双转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全力推进产业和劳动力转移工作进行讲述。

其中,主要包括:政府做出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战略部署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召开全市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与此同时,我想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应该正视,要实事求是地来分析原因,认真研究解决的办法,不断推进工作、推进“双转移”工作,既是我市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遵循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主动适应国内外产业转移和发展大势的战略选择、高起点高标准完善园区规划、做好省产业转移园区启动建设的前期准备、抓紧开展项目融资工作、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完善园区管理服务体制、认真抓好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等,具体材料请详见: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推进双转移工作会议,一方面是传达贯彻省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精神,另一方面是总结工作情况,分析存在问题,进一步推动工作。

刚才,市经贸局传达了省会议精神,并对全省考核排名情况进行分析,市工业办、劳动保障局、财政局和潮南区政府分别作了发言,对推进“双转移”工作提出了意见,都讲得很有针对性。

××同志对下来的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我都赞同。

下面,我再强调两点意见:一、正视差距,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双转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去年省委、省政府做出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战略部署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召开全市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并多次召开高规格工作会议,就贯彻落实省“双转移”工作会议精神进行动员和部署。

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我任组长的“汕头市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还出台了我市贯彻落实省“双转移”决定的实施意见。

潮南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不断推进,去年6月30日正式动工建设,目前首期基础配套设施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40%,招商引资工作也同步推进,在去年首届粤东侨博会上,首批进园深圳市中科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美希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进园开工奠基,计划投资6.8亿元,建筑总面积35.8万平方米。

2008年中国家具业十件大事

2008年中国家具业十件大事

2008年中国家具业十件大事作者: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第01期一、加工贸易政策一年两变,家具出口忧喜交加2008年4月5日,国家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2008年第22号公告,公布2008年版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

目录中涉及皮革制品、原木、板材、单板、木制品、家具饰面用拉敏木单板、其他家具饰面用单板等品类。

11月21日,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2008年第97号公告,暂停加工贸易限制类保证金台账“实转”政策。

将涉及家具的17个海关编码商品从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中剔除。

二、各地具体实施出口木制品及木制家具检验监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7年12月14日下发《关于对出口木制品及木制家具实施检验监管工作的通知》,对《实施出口木制品及木制家具检验监管的目录》所列的出口木制品及木制家具产品,除实施检疫监管外,还同时实施检验监管。

这项工作在2008年全面实施。

三、家具行业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抗震救灾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

当特大自然灾害袭来,家具行业积极伸出援助之手,以捐款、捐物、献血、义卖等多种方式展开救灾捐助活动。

红星集团、居然之家、圣奥集团、全友家私、掌上明珠、八一家具、吉盛伟邦、浙江卡森、喜临门集团、顾家工艺、集美家居等品牌企业的捐款数额均超过了100万元。

据统计,家具行业为汶川灾区捐款、捐物超过1亿元。

四、家具相关标准制订工作积极进行2008年家具标准制订量比2007年增加了十倍,2008年已经批准了十三项国家标准,六项行业标准,另申报十项标准。

其中大部分是安全方面的标准,均采用欧盟国家的标准,如办公家具、屏风等三项标准采用欧盟的标准,以及家用双人床安全性要求等;修订了JB1884-2001国家强制性标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JB17927-1999《软体家具强簧软床垫和沙发抗引燃特性的评定》和QB/T2385-1998《家具深色名贵硬木家具》等标准。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07]82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07]82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正文:----------------------------------------------------------------------------------------------------------------------------------------------------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07]82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该方案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发展改革委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七年十月八日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对更好地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确保圆满完成我省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 [2007]21号)、省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粤府办[2007]4号)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编制原则(一)突出重点。

突出主体功能区的主要功能和主体作用,打破行政区界限,抓住影响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确定区域的主体功能,引导区域开发建设的方向。

(二)注重全局。

从全局利益出发,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发挥区域内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整体谋划区域发展,做到局部服从全局,全局兼顾局部。

(三)协调发展。

以促进协调发展为根本,引导经济布局、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通过确定区域主体功能,制定分类别的区域开发政策,提高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协调发展。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共广东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08.05.24•【字号】粤发[2008]4号•【施行日期】2008.05.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粤发〔2008〕4号二〇〇八年五月二十四日)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现就我省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作出如下决定。

一、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是改善发展环境、破解发展难题、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的重要举措。

推进这项工作,有利于突破多年来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地资源匮乏、环境承载压力加大、发展空间受限等突出问题,减少珠三角地区人口数量,提高劳动力素质,减轻社会管理压力,为新一轮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产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推进这项工作,有利于推动珠三角地区加快发展先进和优势产业,促进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扩大招商引资和加快产业建设步伐,优化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实现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全面提高全省经济综合实力。

(三)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是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

推进这项工作,有利于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较快提高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整体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

二、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为动力,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方针,着力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大力提高劳动力素质,提升珠三角地区产业竞争力,带动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加快发展,推动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优先扶持产业转移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发展的意见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优先扶持产业转移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发展的意见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优先扶持产业转移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8.26•【字号】粤府[2011]100号•【施行日期】2011.08.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优先扶持产业转移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发展的意见(粤府〔2011〕100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重大战略部署,着力破解目前产业转移工作中遇到的瓶颈问题,进一步推动产业转移工作实现新突破,现就优先扶持产业转移重点区域、重点园区和重点产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扶持重点和扶持原则(一)扶持重点。

--重点区域:以韶关、河源、汕尾、江门、肇庆、清远市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扶持区域,力促区域整体经济发展速度持续高于全省其他地区,培育发展1-2个区域产业合作新机制的示范典型。

--重点园区:以东莞(韶关)、佛山顺德(英德)、深圳(汕尾)、中山(肇庆大旺)、中山(河源)、广州(阳江)、广州(梅州)、广州(湛江)以及江门、汕头等10个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为重点扶持园区,力争园区经济总量2012年比2010年基本翻一番,2015年比2010年翻两番,打造一批产值规模超500亿元的园区。

--重点产业:以各重点园区的主导产业为重点扶持产业(详见附表),力争2012年重点产业占园区产值比重总体达到或超过50%,2015年发展成为园区所在地级市支柱产业,形成若干个产值规模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二)扶持原则。

--突出重点,扶优扶强。

集中资源要素优先扶持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加快发展,实现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促进产业转移工作再上新台阶。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遵循市场规律,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引导资源要素向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产业集聚。

(整理)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指导意见.

(整理)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指导意见.

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粤发〔2008〕4号,以下称《决定》)精神,切实推进产业转移工作,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促进新一轮大发展为动力,结合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遵循产业转移和区域布局的一般规律,合理利用政府调控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功能,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有序转移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选择性承接,促进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工业化进程,促进全省产业合理布局和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原则(一)规划引导。

制订珠三角各市产业转移规划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各市产业承接布局规划,引导和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和合理布局。

(二)因势利导。

充分考虑转出地和转入地之间的产业联系、地理距离,以及转入地的市场辐射半径、资源条件、产业配套、交通运输、水电供应、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

(三)区域分工。

形成珠三角地区与东西两翼、粤北山区之间的产业分工协作关系,形成东西两翼、粤北山区之间的合理产业分工,避免区域之间的产业同质竞争。

(四)集聚发展。

坚持紧凑布局,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以产业转移园为主要载体,形成上下游相互配套、专业化分工合作的产业链,培育一批新的产业集群。

(五)以人为本。

以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和就业水平为宗旨,充分考虑各地劳动力的分布状况,加快省内劳动力向珠三角发达地区转移,推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六)环境优先。

产业转入地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要加强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不以牺牲环境换取产业发展,产业承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要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环境保护要求。

三、产业转移区域产业布局(一)鼓励珠三角向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转移的产业1、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五金、玩具、制鞋、包装等;2、资源型产业,如陶瓷、水泥等建材工业,家具产业,再生金属冶炼产品、有色金属合金冶炼或压铸产品等有色金属产业;3、资本密集型产业中的加工制造环节,如IT产品制造、家电制造等产业;4、对转出地其他产业带动功能较弱或带动后劲不足的产业,如农产品加工等产业;5、在转入地存在主要的原材料供应基地的行业,如塑料制品、涂料、油漆等石化产业下游产品行业;6、在转入地存在比较成熟的产业集群或者生产基地的行业,如工艺玩具、音像制品生产、食品生产等产业。

〖2021年整理〗《广东产业转移的相关案例》优秀教案

〖2021年整理〗《广东产业转移的相关案例》优秀教案

广东产业转移的相关案例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平方公里,全部符合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广澳、濠江、海门、潮南等四个片区。

产业转移工业园重点发展以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为主,纺织服装业为辅的产业。

园区根据各自现有产业优势与发展情况,确定不同的产业发展方向,其中,濠江片区主要发展电子信息业、装备制造业;海门片区主要发展纺织服装业、装备制造业;潮南区主要发展电子信息业、纺织服装业;广澳片主要发展保税、物流和仓储业。

各工业区实行专业化发展,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

按照计划,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将建设成为集工业生产、保税物流、研发创新、公共服务等于一体的布局科学、设施完善、要素齐全、产业配套、环境优美的广东省东南沿海“现代化滨海工业新城”,成为汕头市新的经济增长极。

该工业园的主导产业为: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

2021年3月,汕头市成功竞得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竞争性扶持资金5亿元后,以此为契机,加快园区的开发建设步伐,到目前已投入资金约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及征地。

截止2021年底,省示范园投产的规模以上企业2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在建企业27家,计划投资总额亿元,已投入资金亿元,预计年产值67亿元;已签约入园和意向投资项目44个,计划投资总额亿元。

汕头市设行政服务中心为投资者提供“一条龙”、“一站式”高效服务,中心推行并联审批,即到即办。

目前有进驻单位56个,进驻事项903项。

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推行投资代理和“一条龙”全方位服务。

对进入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投资项目,从企业的工商登记注册、登记,到项目的立项、报建、开工所涉及的一切手续,由管委会实行专人代理服务;园区推行“零收费区”做法,除国家、省规定统一征收的税费外,不再对入园企业征收任何地方性收费。

国家、省有关规定需缴交的规费,由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设“一个窗口”代理收取上缴。

深圳潮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深圳潮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将致力于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临港能源工业和潮州陶瓷、婚纱晚礼服等传统支柱产业升级项目,构筑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的新型产业体系,打造承接珠三角、台湾、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转移的共同载体。

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民营产业对接基础和措施研究——以阳江市为例

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民营产业对接基础和措施研究——以阳江市为例

产能经济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民营产业对接基础和措施研究——以阳江市为例彭春香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摘要:承接产业转移,是当前欠发达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种方式。

本文从阳江和珠三角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出发,在客观分析阳江同珠三角民营经济开展对接的各方面基础上,从而提出阳江民营产业对接的主要建议。

关键词:产业转移;民营产业;产业对接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347-02自2000年以来,广东省和粤西相关市县两级政府都试图以“山洽会”、“产业转移园区建设”为平台,来推进珠三角产业的省内区际间转移。

阳江作为粤西欠发达地区,也是省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之一。

但是,从目前阳江市产业转移工作的推进情况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的问题是引进哪些企业,如何来引进企业。

从政府期望来看,引进企业最好是大型企业,或者是国有大型企业,但是,这些企业也是珠三角地区争夺的目标群体,凭借阳江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很难引进。

而相反,产业转移动力最强的恰恰是数量众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这些企业由于数量多,分布散,往往难以成为政府争取的重点。

如何来引进珠三角民营企业来为阳江经济社会增添动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从目前全市正对民营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来看,力度不大。

因此本研究主要围绕如何根据民营经济来设计招商引资政策,改进当前招商引资工作,进行相关研究和探讨。

一、支持民营产业对接的基础(一)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

阳江是珠三角的直接腹地和粤西地区面向珠三角的前沿,是粤西地区重要的交通节点和出海口。

同时,阳江也处于珠三角经济圈和北部湾经济圈两大板块正中间,是珠三角与东盟开展经济合作的重要经济走廊。

阳江拥有便利的交通和条件优良的港口,开阳高速公路、阳茂高速公路、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阳江至云浮高速公路和325国道一级公路、三茂铁路贯通全市,阳阳铁路直达阳江港码头,在建的西部沿海高速铁路,将进一步推动阳江融入珠三角快速交通圈。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行动方案(试行)(2009-2012年)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行动方案(试行)(2009-2012年)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行动方案(试行)(2009-2012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8.26•【字号】深府办[2009]98号•【施行日期】2009.08.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行动方案(试行)(2009-2012年)的通知(深府办〔2009〕98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深圳市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行动方案(试行)(2009-2012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九年八月二十六日深圳市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行动方案(试行)(2009-2012年)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粤发〔2008〕4号),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深圳产业向我省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有序转移,完善产业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在区域间的优化配置,实现产业承接地和转出地互利共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特制定我市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落实广东省"双转移"总体部署,遵循市场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律,合理利用政府引导调控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功能,引导和推动部分高新技术产业生产配套环节、资本密集型产业中的加工制造环节、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业,以及我市发展后劲不足或带动能力较弱而转入地具有比较成熟产业配套环境的行业(企业)向我省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梯度有序转移,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和我省东西两翼、北部山区工业化进程,促进全省产业合理布局和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产业转移要充分遵循市场规律,同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不断健全产业转移体制机制和企业投资服务协调体系,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平稳务实、有序可控地推进。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07.14•【字号】粤经信园区[2010]649号•【施行日期】2010.07.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办法》的通知(粤经信园区〔2010〕649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有关单位: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各部门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反映。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一○年七月十四日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粤发〔2008〕4号)、《关于抓好产业转移园建设加快产业转移步伐的意见》(粤府〔2009〕54号)、《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粤府〔2005〕22号)和《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总体规划》等文件精神,加强和规范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以下称园区)管理,指导各地做好园区认定、变更、考核等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的园区指经省政府同意认定的省产业转移工业园。

第三条本办法中的珠江三角洲产业转出地区(以下简称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不含从化市)、深圳、珠海、东莞、佛山、中山市和江门市区、台山市、鹤山市,惠州市区、博罗县,肇庆市区、四会市;产业转移承接地区包括省内除上述珠三角地区以外的其他地级市、县(市、区)。

第二章园区变更第四条园区所在地级市政府可根据园区开发建设实际情况,申请园区更名、园区规划调整和园区扩园。

园区更名是指园区因变更合作共建主体或其他原因,改变园区名称及合作共建相关文件等的变更行为;园区具体规划及园区范围等保持不变。

高二地理

高二地理

荆门市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质量检测高二地理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1—4页,第II 卷为5—6页。

本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答题前请将答题卡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所有答案按规定书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4分。

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B.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C.区域都是根据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的D.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2.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青岛市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⑥D.①⑤⑥2009年7月28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郑州段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南水北调黄河以南干线正式进入新阶段。

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回答3~4题。

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东线工程相比劣势有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小②需开挖新河道,工程量大③污染严重,水质差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A.④⑤B.①②C.②④D.③④4.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B.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D.能缓解北方地区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读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回答5~6题。

5.19世纪80年代,汽车首先在欧洲诞生。

有关汽车工业的正确叙述是A.汽车工业城属于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B.汽车工业不易与相关工业集聚C.欧洲工业化早,发展汽车工业基础好D.汽车工业是典型的资源密集型工业6.第一次转移是从乙地转移到甲地,甲地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C.甲地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D.国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读右图回答7~8题。

《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总体规划》

《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总体规划》

2010-04-27 16:58:05来源:浏览次数:1681导读:统筹规划全省产业转移成为破解科学发展难题、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促进广东产业、劳动力双转移的顺利进行,合理规划全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效益的全面提升,特制定本规划。

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利用率先开放和毗邻港澳的地域优势,抓住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承接和发展了大量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工业,取得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发展格局。

但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尤其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蔓延、对实体经济影响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广东正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的巨大压力。

统筹规划全省产业转移成为破解科学发展难题、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促进广东产业、劳动力双转移的顺利进行,合理规划全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效益的全面提升,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的范围是广东省全境,规划期限至2020年。

本规划是指导全省今后一个时期产业转移区域布局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依据。

一、规划的背景和意义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产业转移工作。

2003年到2008年期间,省委、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珠三角产业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包括搭建“山洽会”平台,出台《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成立省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

2008年5月24日,出台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提出要加强对产业转移的规划引导,要求省经贸委牵头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制定全省产业转移的区域布局总体规划和指导意见,引导和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和集中发展。

2008年8月通过评审最终确定由省社科院作为规划编制单位,共同研究编制《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基于种群生态学理论的雷州半岛物流体系构建

基于种群生态学理论的雷州半岛物流体系构建

( S c h o o l o f B u s i n e s s , Z h a n j i a n g N o r m a l C o l l e g e , Z h a l 1 j i a n g 5 2 4 0 4 8 , C h i n  ̄

Abs t r a c t : I n t h i s p a p e r , we a n a l y z e d he t c u r r e n t s t a t u s a n d a d v nt a a g e o f he t l o g i s t i c s s y s t e m o f he t L e i z h o u P e n i ns u l a a s we l l a p r o b l e ms
会议提 出构建 钢铁 、 石化 、 林纸浆 、 家 电家具 、 食品加工 、 医药
源优势 , 积极 抓住 国 内外 产业特别是 钢铁 、 石化 、 造纸 等产业 转移 的机 遇 , 实施 “ 工业立市 、 以港 兴市” 的发展 战略 , 经济发
展全面提速。其 物流产业现状存在以下特点 :
Es t a b l i s h me n t o f Le i z h o u P e n i n s u l a Lo g i s t i c s S y s t e m Ba s e d o n S y n e c o l o g y
Z h o n g Z u f e n g , X u C h a o j a n
钟足 峰 。 许抄军
( 湛江师范学院
【 摘
商学院 , 广东
湛江
5 2 4 0 4 8 )
要】 分析了雷州半 岛物流体系建设的现状和优势 , 以及在发展过程 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 进一步将生态学 的有关 理论 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04-27 16:58:05 来源:浏览次数:1681导读:统筹规划全省产业转移成为破解科学发展难题、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促进广东产业、劳动力双转移的顺利进行,合理规划全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效益的全面提升,特制定本规划。

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利用率先开放和毗邻港澳的地域优势,抓住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承接和发展了大量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工业,取得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发展格局。

但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尤其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蔓延、对实体经济影响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广东正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的巨大压力。

统筹规划全省产业转移成为破解科学发展难题、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促进广东产业、劳动力双转移的顺利进行,合理规划全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效益的全面提升,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的范围是广东省全境,规划期限至2020年。

本规划是指导全省今后一个时期产业转移区域布局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依据。

一、规划的背景和意义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产业转移工作。

2003年到2008年期间,省委、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珠三角产业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包括搭建“山洽会”平台,出台《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成立省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

2008年5月24日,出台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提出要加强对产业转移的规划引导,要求省经贸委牵头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制定全省产业转移的区域布局总体规划和指导意见,引导和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和集中发展。

2008年8月通过评审最终确定由省社科院作为规划编制单位,共同研究编制《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在新形势下,推进全省产业转移区域合理布局,既是广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提高广东经济综合实力,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需要。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 8-2020年)》,以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借鉴国内外先进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发展经验,按照“全域广东”的理念,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现状和趋势出发,遵循产业转移和区域布局的一般规律,推动制度创新,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方针,坚持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相结合,着力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大力提高劳动力素质,推动珠三角地区产业有序转移、集聚发展和粤东西北及中部地区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全省产业合理布局,提高广东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广东新一轮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基本原则:有序转移,集聚发展;分类指导,重点推进;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环保优先,持续发展;创新发展,带动升级;以人为本,改善民生。

发展目标:优化各地产业和园区的总体布局,推动产业有序转移、集聚发展,促进劳动力素质提高,在粤东西北及中部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城市群发展,形成以珠三角为核心,辐射粤东西北及中部地区,错位发展、资源互补、产业关联、梯度发展、点线面相结合的“一核、三圈、五轴、五块”网络状分布的多层次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建成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广东产业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

到2012年,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明显下降,开始大力引进和发展国际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00元。

全省建成30个左右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其中15个左右省级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初步规划建设1~2个大型产业转移工业园,形成一批产业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的产业转移集群。

省内产业协作分工和价值链体系重新整合,提升广东产业竞争力水平。

新增转移本省农村劳动力600万人,组织技能等级培训360万人,全社会非农就业比重达到80%。

本省劳动力就业比重提高,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就业以及向二、三产业转移成效显著。

到2020年,全省产业转移继续朝着深度化、高级化、全面化发展,园区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相结合,科学合理的区域产业布局基本形成。

珠三角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创新基地、服务全省辐射全国的现代服务业中心、世界级都市圈。

粤东西北及中部地区涌现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增长极,大型产业转移工业园作为宜工、宜商、宜居、宜创业、宜创新的城市新区,成为拉动广东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后发地区跃上“跨越加速”发展快车道,省内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

三、产业转移总体布局《总体规划》提出广东省产业转移空间走向要按照点(主要城市与产业园区)、线(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轴线)、面(块状经济)的空间格局来展开,从珠三角核心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中山六市)选择性地转出部分产业,通过“三圈”扩散和“五轴”地理轨迹的有序转移,在全省形成五个各具特色、相互联系、具有明显集聚效应的块状经济新格局。

1、一核(转出地核心圈)“一核”即指珠三角核心区,是主要的产业转出地,具体指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珠海六市。

珠三角核心区要发挥对全省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把传统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或生产环节转移到粤东西北及中部地区。

通过“腾笼换鸟”,引进更高级的产业形态,加大对高附加值产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的支持力度,逐步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等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2、三圈(产业转移圈层形态)“三圈”是指珠三角核心区转出产业向外扩散落点时遵循的三个梯度序列。

第一个圈层是珠三角边缘层,包括广州的增城、从化,佛山的三水、高明,肇庆的东南部,江门的东部和惠州地区。

该圈层是珠三角内经济密度相对较低的地区,也是珠三角地区的“储备地”或“自留地”,其主要承接珠三角核心区的技术及知识含量较高的产业,是珠三角内部的产业转移。

第二圈层是近地发展层,包括清远的中南部、肇庆中部、云浮东部、阳江、河源西南部等地,该圈层距离珠三角核心区的通车距离约2小时,主要承接对区位及交通运输条件要求比较高,且对珠三角核心区的主导产业具有粘合效应的配套产业(产品)。

第三圈层是延伸拓展层,是广东省内围绕珠三角核心区2~4小时交通圈,处于第二圈层外围的区域。

包括清远北部、韶关、肇庆西北部、云浮西部、茂名、湛江、河源北部、梅州、潮州、汕头、汕尾、揭阳等地。

该圈层主要承接要求土地和劳动力成本比较低、技术含量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以延伸市场为目的的产业(产品),以及发展对港口等交通条件要求高的重化工业和基础产业。

3、五轴(产业转移轨迹)“五轴”是指由珠三角转移而出的产业顺延一定的轴线向外落点,从而在省内形成相对密集的五条产业转移密集轴线。

一是沿深汕高速公路和东部沿海线向福建方向延伸的沿海东轴,直接接入福建的海峡西岸经济圈。

这一轴线把珠三角、潮汕、海峡西岸三个重要的经济圈连接起来。

二是沿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及西部岸线所形成的沿海西轴,这一轴线继续向西接入环北部湾经济圈,从陆路融入东盟合作区。

三是由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及北江所形成的北轴,接入长株潭经济区。

四是沿广梅高速、广梅汕铁路及东江形成的东北轴,把客家主要集聚地与珠三角经济区连接起来。

五是沿广梧高速和西江航道所形成的西北轴,对加强广东与广西、云南、贵州的运输往来,促进“泛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具有重要作用。

4、五块(产业转移空间具体形态)“五块”是指通过全省产业转移的推进,产业布局将在珠三角、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的区域划分基础上,依据新的产业转移趋势和布局特征,把原北部山区区域中与珠三角核心区相邻,交通网络较好,区位及产业优势明显的地区,独立划分出来作为中部板块,从而形成五个主要经济块状地带。

一是珠三角地区。

包括珠三角核心区6市和位于珠三角边缘的江门、惠州两市及肇庆东南部地区。

将来的发展方向是成为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二是东翼块,包括汕头、潮州、揭阳和汕尾四市。

发展思路是打造轻纺制造业走廊,建设新型精细化工基地,向特区经济和与海峡西岸经济圈融合方向发展。

三是西翼块,包括湛江、茂名和阳江三市。

发展思路是利用丰富的港口资源建设沿海重化产业带,发展临港工业和海洋产业,主要承接较大型的石化、钢铁等重化工业项目。

四是中部块,包括云浮、肇庆中北部、清远中南部和河源西南部等区域。

发展思路是利用贴近珠三角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融入珠三角,发展配套工业,实现中部崛起。

五是北部块,包括清远北部、韶关、河源北部、梅州等区域。

发展思路是建设生态产业,实现“绿色赶超”。

表1 广东省产业转移空间布局及产业方向四、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域及产业布局目前,广东已认定的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共有32个,分布在粤东西北及中部地区不同区域,存在着布局不够合理,主导产业不突出等问题,迫切需要进行布局规划和产业调整。

(一)调整已认定的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域及产业布局1、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布局调整引导将来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数量原则上控制在30个左右,工作重点集中到现有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上,做强全省园区经济。

已认定的32个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布局要进行适当调整。

选址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相冲突,不符合当地城乡规划,或者征地拆迁问题难以解决的园区,必须进行重新选址或者对园区用地范围进行调整。

调整后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应纳入当地城市(镇)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标准管理,通过合理的功能布局和设施配套,实现园区与城市(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

省有关部门按考评办法对用地规模、投资强度、开发强度、生活设施等各方面作出引导性规定,避免盲目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产业转移工业园的生产区与生活区要相对隔离,生活区要与当地城镇或周边村庄相对融合,利用园区集中的人流为当地居民提供创业机会,繁荣当地经济,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

2、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产业调整引导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的产业承接要打破“饥不择食”,“有转必接”的状态,与当地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产业规划相结合,进行有选择的承接,具体产业转移工业园的产业设置,必须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从全域广东的高度和全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总体规划“五块”的要求上重新进行审视和调整,新的园区产业调整引导见表2。

表2 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产业/行业调整引导表(二)调整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域及产业布局省规划建立15个左右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目前已评定广州(梅州)、中山(肇庆大旺)、中山(河源)、东莞(韶关)、佛山(清远)、广州(阳江)、深圳(潮州)、汕头市、佛山(云浮)9个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